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2024-05-02

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精选6篇)

篇1: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窦 敬

2012年11月25至1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省住建厅组织的赴美国城市建设管理专题研修班,实地考察了一些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并听取了专家、学者10多场专题报告,在思想和理念上深受启发。

一、感受和体会

美国地域广阔,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总人口3.1亿,城市化率达75%,是高度城市化国家。城市规划建设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单体建筑外形美观,居住生活环境优美,整体感觉较为舒适。美国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重视创造适宜生活环境。一是重视自然景观保护。美国开放式公园都保持了面积较大的绿化,有些公园就是在原有森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改造,使乔木、灌木和花草配臵都达到了自然的效果。对于园林废弃物也有合理利用,将树皮、枝条、落叶以及木材边角料按照需要粉碎,经过一定处理后覆盖于树穴周围或绿地中裸露的土壤上。大学校园更是绿树成荫,既有高大的乔木、茂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休闲地,空气清新,景色优美。高速公路边坡自上而下种植有乔木、灌木、绿地、荫生植物以及半水生植物,形成很好的 1 生态小环境。二是重视社区绿化建设。美国法律规定任何私人宅基地在建房前都必须规划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绿化、植树和种草,确保绿化率,否则建房计划不予批准。绿化建成后,业主要自费维护管理,任何受损或死亡树木、灌木或地被植物必须迅速替换,否则就会面临邻居的投诉和政府的处罚。三是重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影响的建议或联邦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利福利亚州1970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种做法保证了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的限度。

(二)注重城市设施以人为本。美国城市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都尽量以人为本,城市处处充满人性关怀。一是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美国建有大量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许多中小学生都将这里作为学习的课堂。社区经常举办一些免费的培训课程,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细微的人性化设计。各个公共建筑的无障碍通道齐全,无人为损坏;公园里、街道旁随处可见座椅,凡有台阶的地方都会有相应的扶手;城市街道、高速公路一般按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排列命名,给人以极强的方位感。交通路口都设有停车标志,无论有无行人,车辆通过前一定要停稳后再前行。公园、海岸设有专用的自行车通道和人行通道,供人们骑自行车和跑步锻炼身体。室内的各种标牌做成弧形,便于人们从正面和侧面都可以看到字体,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细致入微、真诚持续的人文关怀。2 三是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美国对于发展公共交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公共交通基本形成了轻轨列车、地铁、有轨列车、公共汽车、观光列车、自行车等系统化的公交网络,且大多为单行道,道路使用率高,交通非常快捷方便。

(三)注重城市建设的差异性。美国城市众多,大小各异,星罗棋布。大的城市有几百万人口,而小的只有几千人。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现代化水平都很高,且表现出很强的城市特色。一是在城市总体布局上,美国的城市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特征,融合当地风土人情,又不抹杀地区特点,使各个城市都特色明显。如美国的旧金山市是一个山海相接的城市,在城市规划的布局上,所有的建筑都是沿小山包而建,整座城市呈现波浪型的地理特征,融合了河流湖泊、大洋海滩、山丘森林等所有的大自然特性,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海景观城市。华盛顿属典型的疏散型城市,稀少的人口配上大面积的市区,别墅、草坪、树木融为一体,构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纽约是世界最早也是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市中心区的曼哈顿岛上的房屋建设密度和高度均属世界第一,狭窄的街道与高密度的超高层建筑,构成了纽约市中心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二是注重注重城市建筑风格的体现。在美考察期间我们发现,所有这些城市建筑的设计者都十分重视本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在形形色色的现代建筑中,一方面渗透着城市原有的文脉肌理,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建筑物也 3 都散发着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风采。三是建设追求自然。美国的城市建设充分考虑与自然的融合,不挖山、不填平、不取直、不砍树、不拆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和废墟。如美国一些沿山坡地的建筑物,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从谷中到山腰再到山顶,四、五米宽的马路顺山势,沿地形,蜿蜒穿行于层层叠叠建筑物之间,丝毫没有挖山削平取直的痕迹。

(四)注重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性。美国的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应用到了包括从区域性规划到社区规划的多个层面。一是公众参与具有法律保障。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反馈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二是参与方式多样。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各种手册、会议和展览会等等,从而使公众全面、彻底地参与到规划当中。三是公众参与面广、程度深。美国的公众参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或利益团体参与,而是市民的普遍参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是在其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合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

(五)注重城市建设的经济性。我们所看到美国的城市建设只有朴素、没有奢华。一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性。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很少使用到高档石材、木材,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均以经济 4 适用为目的,方便公众需要,如路牙石直接用水泥切制,公共空间基本上铺设水泥路面,很少使用大理石,垃圾箱有的用水泥烧制,有的用钢板焊制,朴实大方,适用性强。二是建设项目必须做经济性评价。在美国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做受益和成本分析,避免建设的重复性,造成不必要浪费。同时注重社会正义评估,兼顾弱势群体。三是倡导集约用地。加大混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在城市规划中严格控制城市用地的扩张,设立城市建设发展边界,边界以外的基本农田政府不得批准占用,银行不得给予贷款;

二、启示和思考

中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国情也不一样,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但有些方面、有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城市规划建设要立足于发展。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建设首先要体现发展这一基本要义。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经济发展是前提和基础,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的发展过程,产业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而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化最基本的动力。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城市之间互相作用与依存度更为加强,城市的体系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城市的发展需要 5 从全球经济网络中获取发展的资源,也需要从城市本身的独特性来吸引投资,加快产业的发展,做强城市经济实力,从而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的场所,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是要建立规划民主决策机制。通过创新机制,增强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构建政府引导、市民参与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格局。二是规划建设要考虑方便群众生活,在规划建设居住区时,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对购物、上学、就医、出行等方面的要求。规划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同步建设,同步建成。三是注重综合交通建设,特别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四是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构建互惠共生的有机整体,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重视城市规划统筹性和权威性。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一是要加快编制与落实区域规划、城市体系协调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污染共治;二是要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社会发展、土地利用、设施建设、人口、资源和环境,科学制 6 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三是要坚持规划的刚性作用,减少规划执行中的随意性,并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四是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根据环境承载力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公共设施成本;五是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要按照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共生的原则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

篇2: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长丰县埠里中学

张伟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在县教体局副局长胡成功的带领下,长丰县新优质学校创建高级研修班一行40人,来到上海铭师培训中心参加为期三天的“长丰县新优质学校创建”校长研修班学习。三天的考察活动,让我获益匪浅,现汇报如下。

一、考察4所特色鲜明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

(1)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基地附中创建于1996年,公办初级中学,现有16个班级。专职教师48名,其中中高级教师比例达79%,教师平均年龄37.8岁,年龄结构合理、教师富有朝气。学校目前是“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协会会员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闵行区花园单位”。

历史原因,基地附中在莘庄地区的生存压力一直较大,尤其是前几年作为一所普通完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不自觉地向高中部倾斜,一度造成初中生源不稳定。2007年7月,由于闵行区教育规划布局的调整,该校顺利实现初高中分离,使学校的办学重心回到初中。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为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该校确立了“以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为此,在抓学生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方面下了大力气:在严格日常规范的基础上,我该校出台了“基地附中学生作业规范”、“基地附中学生一日常规”等系列措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2008年3月闵行区初中教学督导过程中,该校严格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的高度认可和教学质量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提高,受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给各校教学分管领导留下深刻印象。2008年11月该校又在闵行区教育教学水平综合督导的评估中赢得教育局、区督导室、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各兄弟学校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至此,该校整体面貌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今的基地附中校园,教室里朗朗的书声、操场上欢快的身影、食堂里安静的就餐秩序会让你感觉文明、健康的行为、学习、生活习惯正引领孩子们走向成功。“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知书达理”的人生境界正在孩子们心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办学特色:学校每年一度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和爱心义卖会、新年联欢会等活动都是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丰富学生内涵的舞台和良机,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作为闵行区为数不多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之一,该校合唱队、小乐队、舞蹈队、皮影戏等艺术团队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才,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扎实基础。该校的科技特色机器人项目曾在区、市乃至国家级比赛中获得100多个奖项。该校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学课程部批准为“中学数学学习自适应测试”实验测试点。这一实验必将成为学校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增长点。基于这一因素,该校拟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前提下开办一个“数学自适应测试”培训班,给有数学学习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开辟一片天地,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信成长的目标。

(2)平南小学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教职工50人,19个教学班。40位教师中,本科19人,大专1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占教师数的60%。办学宗旨:“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提升师生文化的品位;树‘零缺陷’服务品牌,办人民满意睇教育”。校少先队为“全国红旗大队”、学校现为“十五”期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教改先进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泥塑、口琴为艺术特色项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花园单位、上海市读书读报先进校、区文明单位、区档案管理先进集体、区“三八”红旗集体、区“十五”校本培训先进校、“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试点校、“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实验校。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展评”中,学校获“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A等二级。

(3)洛川学校是上海市普陀区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跨越式发展的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共有46个教学班,127名教职员工和1625名学生。学校在以“开发潜能、张扬个性,走进信息化创新的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办现代化的学校为发展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突破口,以基于校园网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载体,努力构建信息化创新的美好校园,有效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创造地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鲜明地张扬,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发展。

(4)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是一所地处虹口与闸北交界的小型学校,全校共有6个班级,学生200多名。虽说学生不多,但多年来经过柳营全体师生的努力,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已经形成了以体育为特色的实验性学校,为各级各类中学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在柳营路小学,老师们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取了个贴切的名字——“适应性教育”。在教学中,老师们形成默契:认真量身定制课堂教学方案,力争“上好每一堂让学生适应的课”;“放学后留一张书桌”,让家里没有学习条件的孩子留在学校,并义务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教师人人有“个别学生辅导表”,进行及时跟踪;在每张试卷上留下鼓励的话语,无论是满分还是不及格。

在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老师们发现:有些孩子不刷牙、不洗脸,穿着拖鞋、睡衣,甚至光着脚就来上学„„看到这些情况,学校认为,学校不仅是教授课本上知识,更应该对他们的一生负责。

于是,学校汇编了《“丫丫”81个好习惯手册》,这本涵盖拼音、词汇、图片、寓言的手册,成为学生人手一册的培养好习惯的校本课程。

81个好习惯,分为学习、做人、礼貌、卫生、饮食、阅读、安全、运动、劳动9大方面,涵盖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全部细化成“操作点”。如,学习习惯方面,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错、按时完成作业等;卫生习惯方面,则要求学生每晚洗脚、洗袜子,不随意席地而坐,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等。

二、参加学习、考察收获

1、弄明白了到底什么是“新优质学校”,新优质学校坚持“人本理念”,倡导教育要回到“育人”的本源上来,循乎人的本性,顺乎教育规律,把“为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作为核心思想,帮助人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新优质学校”项目有“四大亮点”是很值得赞赏的。亮点之一,“新优质学校”项目,突出“人的发展”理念。亮点之二,“新优质学校”项目,瞄准“均衡发展”目标。亮点之三,“新优质学校”项目,实施“分层教育”方法。亮点之四,“新优质学校”项目,构建“绿色评价”体系。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是绿色的评价指标。改变以学科分数作为教学质量惟一评价标准的现状。上海“新优质学校”项目,实质上就是“新素质教育”项目,这个“新素质教育”项目,在引导办学上不看分数,评价不看升学率,而是看“人的发展”,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瞄准的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折射的是教育公平,体现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差异教育、成功教育,所有这些,不仅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而且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2、目前,上海市有43所学校成为项目组推进的“新优质”学校。它们有着共同特质:不挑生源、不争排名、不聚资源。它们拥有相同的“转型”方向——以“全纳性”的态度,负责任地接纳每位就近入学儿童,促进每个孩子良好成长。

3、这次培训是县教体局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有合肥特色的新优质学校,回应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学校都优质”的均衡发展目标而组织的。本次培训主要通过听专家报告,看新优质学校来进行。特别是连续参观的四所优质学校,给了我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感到,上海新优质学校发展得如此之好,关键在于理念新颖、做法精细。

三、本校创建新优质学校初步构想

1、打造书香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2、制订教师读书制度、计划、目标、评价方式。

3、制订学生读书制度、计划、目标以及评价方式。

4、搭建“悦读”活动载体,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推进师生读书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

5、“悦读”成果的展现。

长丰县埠里中学

张伟

篇3: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就是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科技、创新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包括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职业大军,这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将我国人口优势转化成为人力资源优势。因而,职业院校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成为首当其冲的当务之急被提上日程。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而教育又具有前瞻性与先导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教兴国,教育先行。陈旧落后的职业院校,不可能培育出高科技、创新型现代科技知识与技能的职业人才。

2 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突破口的选择

教育现代化、涵盖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诸多方面。五个指头难按五只跳蚤,只有“四两拨千斤”,在诸多矛盾中,抓住重点和关键,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职业院校一般都规模小,条件差,不可能同本科院校“龙王赛宝”。只有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以现代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费投入少,见效速度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好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路子。这就要坚持信息化在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深圳职业院校的实践表明,办学条件的现代以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是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和突破口。

3 教育技术信息化有助于强化实践技能教学环节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显著区别就在于要造就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熟练劳动者。而教师最苦恼的难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与生产、服务第一线职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完善与普及,为展现与模拟实践环境和条件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技术基础。集图像、动作、音响及色彩于一身的多媒体,将实践环境与操作过程清晰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见其像,亲闻其声,极大地提高直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信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视野大为开阔。远程教育的运用,使师生经济、便捷地共享社会教育资源,缩短了国内外教育间的距离,吸收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知识智慧。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从根本上打破了几千年来老和尚念经一般,你讲我听,填鸭式、低效率、枯燥、乏味、被动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起教育领域一场深刻革命,谁率先掌握运用好信息技术,谁就抢占了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的制高点,在培养学生高素质职业技能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4 教育技术信息化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当今,尤其是加入WTO的条件下,我们所面对的是世界范围的科技、经济、人才的竞争。职业院校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强化技能培训,适时培养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服务的紧缺人才。这就必须紧盯地方经济技术发展动态,加强国内外人才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调整。深圳某职校曾一年16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每次涉及数十个企业,收集到数以万计的数据资料。有的专业一年6次调整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这种原始落后的笨拙方法,疲于奔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财物力,往往仍然难于赶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搜集分析与处理,才能快捷地为招生面向、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变更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以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人才市场的动态需求。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还可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包括人、财、物及教学与服务管理的现代化,提高质量和效能,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教育技术信息化有助于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具体实施者。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学生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先专先能。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于当今生产和服务一线的硬件与软件之中,教师在学习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掌握新技术,还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可加速促进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化。同一专业的教师(如电脑学组)实行岗位(教学、机房维护、软件开发、培训工作)轮换制,可快速提高教师适应各种岗位教学工作的能力。不但可促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自觉转变,还可提高教师现代知识技能的素养,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6 完善教育技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条件

教育装备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笔者曾到深圳学习考察两个月,对深圳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令人大开眼界。仅以深圳华某职校为例,他们根据《广东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进行校内“三网一站十三室”建设。所谓“三网”是指计算机网、教学演播系统、校园网。该校校园网配置了4台高档次服务器,191个教师/教室接入点,6个网络机房,在此基础上装载了信息化平台。“一站”是指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亚太IA134、鑫诺一号110、5信号,开展远程传输教育。“十三室”包括计算机室、网络技术专业教室、综合电教室、视听阅览室、软件制作室、多媒体音像制作室、学科电教室、语音室、音像教材库等。配置奔腾II型以上机型电脑700余台,每间机房均配有交换机、投影仪、播音机、话筒和音箱等。平均每周机房上机率达25节。以教育技术信息化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以致该校毕业班的学生,连续14年创直接就业率100%的骄人成绩!而深圳职业某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更是定位于“瞄准世界一流,打造高职航母”。其教学之先进,设施之完善,眼光是远大,气魄之宏伟,均居于全国职教前列,值得我们内地职业院校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R].2007.

篇4: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按照部署和安排,研究班在德国期间,共计完成了32个单元的培训任务。我们系统学习了德国社会和经济体系概况,德国的教育体制概况及其法律背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政府、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德国品牌声誉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模式等,专题讲座共64个课时;研究班一行先后访问了柏林州政府教育、青年与科技部,柏林职业教育新科目鉴定机构(ASIIN),杜塞尔多夫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等3个政府部门,以及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ZWH)和杜塞尔多夫-勒沃库森工商会等2个行业协会;先后实地考察了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Martin Wagner职业学校、德国铁路(DB)培训学院、柏林工程应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6所学校,以及德国技术信息、工业电子和能源管理能力培养中心,柏林手工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德国供暖空调手工业联合会(SHK)柏林分会培训中心等3个培训中心;同时,研究班学员还与德国的官方代表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班做到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学习扎实,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

二、主要收获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和“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两种教材,即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组织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两类教师,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德国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1.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占40~50%。德国把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在德国,从总理到一般百姓,无不重视职业教育,能工巧匠备受尊重。据了解,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都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2.熟悉了德国的教育,特别是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政府视职业教育为一种类型教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灵活开放、层次分明和针对性强的特征,被称为“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充分发挥了沟通初级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德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就业导向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另一类是“立交桥”式的专科高中,职业或技术高中,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类学校也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专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另一类是典型的职业型高校——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双元制”模式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德国的各类教育之间可灵活互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都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

3.了解了德国政府、行会和企业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

德国的政府、企业与行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建立和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框架,授权给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政府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中等义务教育范畴,在公立职业学校提供“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二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的配备等,基本上都由企业负责,企业直接决定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三是行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行会负责为教育企业提供咨询,为教育企业的教师提供培训,对企业和企业教师进行评估、认证,监督企业开展教育,为企业招收受教育者提供支持,组织中期考试和最终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调解受教育者与企业间的纠纷等。

4.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德国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成功的国家。德国的主要行会机构有300多家,各个行会基本都设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本协会辖区范围内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重大事项,以此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德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模式实现的:企业依据教育合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的实践训练,并支付给学生生活津贴;职业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为学生免费提供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州政府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

5.体会到了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与其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密不可分的。德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入职、晋升、培养、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兼职、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德国很重视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应聘教师经过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

6.认识到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当完善,在立法体制方面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在为学徒工提供合法培训条件方面有《青年劳动保护法》;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有《企业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有《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德国通过实施严格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二是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德国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由公共财政和企业共同资助。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类行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共涉及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培训工种。四是建立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制度。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操作实践技能,30%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

7.感受到了德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德国人严谨认真、遵守纪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很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企业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还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学校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理论教育,也开展职业意识和素养教育,并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中德不同的工业背景和文化土壤,我们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不能不经选择地移植,而是应取其精华。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和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呼唤和期盼,更是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特别是对我们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来说,职业教育更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真正解决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强省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当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2.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借鉴德国的经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健全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工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办学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建议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激励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行业组织应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的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3.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等得力措施,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使中职学校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二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

4.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5.加快推进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建议加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力度,并将其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要调整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招生计划。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要制订有效措施,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6.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议修订《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三是加快推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四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7.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境)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和实施办学项目。三是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培训。聘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到我省任教。

篇5: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

——赴XX学习城市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为深入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实现城市建设工作跨越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区。X年X月X日至X月X日,由X带领相关负责同志,赴X考察学习城市管理工作。通过本次考察学习,对城市管理、城市街道景观、城市游园及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先进地区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为我区在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指导。

一、先进经验

(一)城市管理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一是精细化管理制度先行。X市注重对城市实施精细化管理,X年X月X日,出台了首部囊括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市容秩序管理、城市照明管理、广告招牌管理、固废处置管理、行政执法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理政平台、安全生产等城市管理行业10大业务范畴的《X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将城市纳入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二是持续推进城管体制改革。X市城管委提请市政府成立扬尘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治理非法张贴书写广告工作领导小组,“中优”区域“两拆一增”工作联席会议、景观照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办公室均设在市城管委,健全组织构架、完善工作体系,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组织领导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试点推进住建部等六部委关于集中行使X个方面X项行政处罚权工作,完成规划、建设、房管X支执法队伍的接收整合和“三定”方案调整,新组建市城管执法支队X个,住建领域执法队伍和执法事项实现集中综合设置。X区政府实行城市管理“一把笤帚扫到底”,执行“街长制”,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将人、事都下放基层,城管局只保留一支督查队伍,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二)城市改造因地制宜。

一是老旧小区微改造暖人心。自从X年,XX的城市更新工作从“大拆大建”转向“微改造”后,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其中一大“主角”。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自2015开始启动,2016年确定试点,2017年大面积展开。XX市政府共投入X亿元,推进X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涉及用地X公顷,惠及群众X万人。老旧小区微改造将改造化粪池、水电气等X个项目列入“基本项”,将加装电梯等X个项目列入“优化提升项”。XX市X区X小区的微改造在拆违、植绿、河渠治理、车位设置、加装电梯和小区景观提升上下功夫,改造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成立了由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物业公司负责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X小区微改造建设管理委员会,多次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入户调查,并建立小区微改造业主群,广泛收集意见X余条,解疑释惑X余条。微改造完成后,社区党员义务监督队、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不断提升小区文明整洁平安有序的良好环境。在参观XX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人员分享了他们的做法,区里的老旧小区改造指标分配到街道后,由各社区根据小区情况进行申报,前提是小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成立有规范的居民自治组织(如业委会)、制定有小区自治管理办法或居民公约、维修基金按要求收缴到位等,街道根据各小区申报情况统筹安排进行改造。改造完毕后,街道和社区对各小区日常自治管理情况进行监管和考核,并在管理补贴及后续投入上给予不同的倾斜。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改造效果,更确保了政府的投入长态长效,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目前,不少小区的微改造已成果初现。街坊们纷纷点赞,微改造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大实事。二是背街小巷改造融文化。考察组先后参观学习了X背街小巷提升。X区、X区政府以周边居民需求为导向,将文化创意融入背街小巷、小游园改造之中,不仅使改造后的背街小巷成为“网红”街道,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三是小游园建设显特色。近年来,XX市聚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计划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X个城市公园。XX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市民的可进入、可参与性,项目方案设计面向社会公开有偿征集,广泛吸取社会创意,满足了“一园一特色”的建设主题。

(三)社区治理党建引领。

在X小区微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动党员、居民、楼栋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1+N+X”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在X背街小巷改造过程中,社区党委统一领导,辖区党员带头参与改造工作,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创新开展“互联网+党员双报到”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参与基层共建共治。X社区建设“红领安居家园”示范小区,成立X社区三方协同治理党支部,形成居委会、经合社、物业公司“三方红联盟”,在党建引领下三方协同治理小区。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中,多方联动,开展共建共治共享也是一个重点和方向。在X的打造过程中,就是充分发动各方力量,让党员、群众、志愿者、专业规划设计师、建设部门、驻区单位等一起来设计、改造、维护、服务,花小钱办大事,打造出了一条有温度、有内涵,有品味,又符合群众需求的特色小巷。在X社区,为搭建以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参与、决策及行动平台,鼓励社区内生力量积极参与公共决策,社区引进了X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设立共建共治共享基金,培育和发展社区品牌公益项目,并发掘和培育群众领袖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X街道打造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培育人才、平台、项目驱动系统为载体,运用社会组织培育七步法,全面提升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企业“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

(四)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X年X月,X市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经过X年的发展,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一竿子到底”的垃圾分类“杭州模式”基本确立。在此基础上,所考察的XX市武侯区积极构建立体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先后制定《XX公厕精细化管理服务指引》《XX环卫精细化作业规范导则》和《XX环卫作业安全手册》,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发动”的运作模式开展分类工作。扩大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范围,加强街道其他分散收运主体的备案监管,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在700条街道全面推行“街长制”管理,引入民间街长,构建了“多元参与、齐抓共管、常态长效”的治理格局。在对小区进行垃圾管理中,政府在引导小区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投资运营,收到良好效果。

(五)农贸市场优化升级。

一是政府支持明晰化。本次考察的X区X市场、X管委会X市场和X市场在农贸市场建设和提升改造过程中,政府分别在土地使用、经营运转上都给予政策扶持。基本上由政府引导或主导,市场化运营,通过招投标,政府给予中标市场经营方部分奖励资金。对于列入民生工程的农贸市场建设和提升改造,土地性质放宽要求。二是资金投入多元化。在农贸市场建设中,X市和X市农贸市场采取多元化投资市场。市场经营方为建设改造投资主体,杭州市利用银行投资为市场智能化建设注入部分资金,X市的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内提供市场经营用地,引入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奖励。三是市场管理智能化。X市X市场和XX区的XX市场硬件设施超市化,智能化管理最为先进。在智能软件投入上尤其值得学习,引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既可以查询商户各种信息,也能对食品安全进行溯源。

二、工作建议

(一)城市管理工作。

一是建议实行“街长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建立城管委联席会议制度,采取“1+N”多部门联动,提升综合执法力量。建议将区城管局执法人员下沉办事处,区城管局预留一支执法队伍,负责日常工作协调、监督管理,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各办事处与区预留执法队伍共同处置,全员上阵,形成“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扭转以往城管局“单打独斗”的局面。二是增加城管编制,提高城管队员待遇。城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编制空缺较大,需增加编制。在执法人员待遇方面,现协管人员每月实发工资X元,建议给予协管人员每月工资增发X至X元,以便更好地为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三是配备城市管理装备。按照中央、省、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和住建部、财政部要求以及《城市管理执法办法》的规定,XX年底县(市)区统一规范配备制式服装。目前,我市其他县区制式服装已配备到位,区城管局执法人员只配备了夏装,未配备春秋季、冬季服装,建议将城市管理执法制式服装全套予以配备。

(二)城市建设工作。

一是小区改造显功能。成立社区微改造居民自治委员会征询居民意见,充分考虑群众需求,通过对老旧小区实施植绿、车位设置、安装电梯、设置小区公共场所休闲健身设施等内容,切实提升微改造的实效,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小区微改造要做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对涉及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老旧小区,编制改造方案时明确,要按照规定,严格做好改造范围内历史建筑和文脉肌理的保护。二是背街小巷增特色。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兴建的工业基地,我区工业文化遗产及资源丰富,建议在进行背街小巷整治中,根据人流密集程度和周边小区文化背景,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增强街区特色,美化居民生活环境。三是小游园建设提品质。按照XX书记的指示要求,我区坚持“规划有园、协力建园、便民用园”,着力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在建设中提升小游园品质。借鉴武侯区小游园管理经验,在小游园的日常养护管理方面,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增加社会化队伍进行日常养护,加强日常考核,对达不到要求扣除相应养护费用。四是步行街建设高起点。参照上海市幸福里步行街建设模式,打造我区XX市场步行街。

(三)社区治理工作。

学习借鉴XX、XX做法,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探索建立以党建为引领、社区居民为主体、相关单位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一是建议在老旧小区改造选点过程中,由办事处、社区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从群众意愿集中,具备自治条件的小区入手,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形成示范效应,使小区改造的过程成为凝聚人心、推动自治的过程。二是建议在拟改造小区建立由社区党委、居委会、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小区事务共建共管委员会或议事会,负责征集梳理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意见建议,民主决策改造项目和具体方案,让居民全程参与改造提升工作,并牵头制定居民公约及居民自治制度,培养居民的主角意识和参与意识。三是建议对改造后居民自治成效显著的小区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奖补支持,确保自治工作常态长效。四是建议通过政府购买,引进社会专业力量,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搭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平台。同时在社区党委统领下,加强与驻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等多元融合,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水平。

(四)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试点先行。按照市城管委下达的我区X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任务,确定X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开展。二是部门联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社会化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建议成立由财政、住建、环卫、相关办事处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区政府领导牵头,共同推进此项工作的实施。三是竞争择优。按照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引进具备资质的2-3家社会企业参与我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行公司化运行。试点期间,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加大对运营企业的考核力度,确保工作实效,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启动奠定基础。

篇6: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果园灌溉施肥自动化赴美国学习考察报告 果园灌溉施肥自动化赴美国学习考察报告2011 年 1 月 5 日至 1 月 25 日,受局领导委派我参加了由兵团外专局组织,新疆农垦科 学院牵头,农一、二、五、十四师参加的赴美国“果园灌溉施肥自动化技术培训”,此次培训 一行 12 人,为期 21 天。在美国期间,先后参观考察了玛瑞埃塔大学现代化的智能温室、俄 亥俄州立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及农业研究中心的三个研发中心、玛瑞埃塔大学农业应用生物学 院土壤管理与环境保护系及一些农业示范农场。听取了美国共同农业政策及农业发展情况、美国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水肥耦合与作物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配方施肥技术、土壤养分管 理、肥料对环境影响监测、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有机农业土壤与肥料管理等技术专题。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华盛顿社区农业大学和玛瑞埃塔大学的农业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 学习和交流。考察培训时间虽短,但整个培训考察活动紧张有序,所到之处,受到了美国有 关方面尤其是玛瑞埃塔大学中国中心的友好接待,我在外培训考察期间,严守外事纪律,团 结协作,认真学习交流,圆满地完成了本次培训活动,获得了不少有益经验,达到了预期目 的。培训与考察的主要形式是:在玛瑞埃塔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与华盛顿社区农业大学 由相关专家学者集中授课;考察当地农场,与农场主进行交流;与当地农业政府部门有关负 责人大学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讨等。通过以上手段既学习了美国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农业(主 要是果园)灌溉施肥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了解美国果园灌溉施肥自动化技术所采取的 最新成果,同时也使美方有关人员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兵团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化果园发展的基 本情况,有利于双方今后做进一步的接触与交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培训、研讨与考察 进展顺利,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顺利获得该校颁发的结业证书。现将培训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国现代农业及其发展经验

1、美国农业基本现状 全美有 50 个州,3045 个县。人口 20010 年突破 3 亿,其中农业就业人口 200 万。全国 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87 亿公顷,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20%,人均耕地 0.63 公顷。美国农用地大部分位于北纬 25°-49°之间的北温带和亚热带,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劳动力效率最高、农产品出口量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2、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布局 多年的区域发展、优势布局,美国农业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链。自 19 世纪开始农业商品化进程至今,全美已形成牧草乳酪带、玉米带、棉花带、烟草和综合 农业带、小麦带、山区放牧带、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带、亚热带作物去等 8 个专业化农业生 产带。处于每一生产带的农场一般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从事某种产品的某一生产 环节的工作。例如美国西部经过大开发后,加利福尼亚州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水果、蔬菜生 产基地,其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3、高度发达的机械作业 海拔 500m 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 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机械化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又主要依靠机械化作业。在美国,农民就是一个机械手和卡车司机,驾驶 卡车在田间巡视,操作农机在地里耕作、整地、深施肥、收获等各种农业作业项目,有的项 目还实行复合作业。家庭农场实行公司核算,科学种植,机械化标准作业,生产效率高。

4、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利用资源 一是进行盐碱地治理,改善土壤物理性能,科学选择适合土壤种植的作物品种; 二是发展旱作农业; 三是开展保护性耕作,注重培养地力,实行免耕作制度,全国免耕面积占总耕作面积 1/3,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机械还田; 四是实施休耕法。美国政府规定了土壤保护标准,农户的耕地经过检测后达到了规定 标准,就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否则就得不到政府的补贴,从政策上激励农民保护土壤。

5、政府引导,企业促进的节水举措 政府引导,企推进机制是美国西部农业节水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美国西部是干旱地

区,雨水少,这里的旱作农业十分发达。如加利福尼亚州降雨多在北部,为解决中部水资源短缺 问题,修建 848km 长的饮水工程,将北部的科罗拉多河水通过胡佛水坝引进中部,满足中 西部地区农业灌溉需要。其主要运行机制是政府投资修建主渠道,家庭农场自己投资将水引 进农田,充分发挥政府和家庭农场双方的积极作用。

6、连接紧密的产业链条 美国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紧密相连,产业化水平很高,实现了“从田间到餐 桌”的产加销一体化。一方面,超市,连锁店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供货机构,直接 到产地组织采购、加工。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规模大,加工水平高,成为家庭 农场与市场销售的中间力量。

7、效率极高的现代农业 2009 年美国农业总产值占 GDP 的 1%左右。虽然份额不大,但是产业效率很高。美国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 57.4 公顷,据美国农业专家估计,美国一个农民可以 养活 98 个本国人和 34 个外国人。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2009 年农产品出口额 在 770 亿美元左右,他们的产品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较大份额。其中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 的 45%,大豆占 34%,玉米占 22%。同时,尽管美国农业很发达,但农业人口却很少。2006 年美国农业就业人口仅仅 200 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不足 0.7%。农业生产完全实现了机械 化,生物工程发展迅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达 90%以上。8.政府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是一个国家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 工具。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转移支付,亦即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资源转移 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美国为了增强本国的农业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以 达到操纵与控制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目的,不断加大对其农业的补贴。其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农业灾害补贴、土地休耕保护计划补贴等。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开始 于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农业补贴,直接降低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价格,增强了其在国际 市场上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操纵和控制世界农产品市场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外,美国农业补 贴使美国农业有效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 稳定提高,保障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以及市场贸易,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可 持续性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护农民利益等都发挥了巨 大作用。

9、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持久的竞争力和其较低的市场价格与政府补贴有密切的联 系,而价格的优势又与它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是分不开的。美国政府的补贴政 策直接推动了美国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 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诱 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 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由于 土地价格高涨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机械化的焦点 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应用 仍旧伴随这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的现 代化。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同时,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 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应用于农产管理; 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 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化方面,美国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当广泛的先进性,其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主要有 两个:一是以生物工程为主的现代化农业,这些生物工程在驱虫防病、保护生态、提高效益 上充分显示了传统农业增产增收方法与之无法相比的威力。二是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的信息 化。在美国,从农场到市场、从农村到国家机关信息处理中心已经普遍使用了卫星定位技术。

10、农业合作社制度 美国农业合作社在其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内为其社员提供

物资与资金,组织经营管理等,对外输出劳务和销售农副产品等。这样,农业合作社就不仅 直接成为土地和市场联系的纽带,而且成为一种能够避免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合 作经济组织,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美国,由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农 产品总量的 80%,合作社提供的化肥、石油占 44%、贷款占 40%。

二、美国农业灌溉施肥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自动化技术对美国农业生产和经营产生深刻影响。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灌溉施肥技 术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美国灌溉施肥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美国农业部行政主导、业务协同提供了组织保障。农场经济规模是制约灌溉施肥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美国 灌溉施肥自动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研究其做法及特点并加以借鉴,对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 展农业经济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灌溉施肥自动化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 20 世纪 60 年代初 在美国开始出现。精准农业的产生,标志着信息化对农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精准农业是建立 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模拟技术基础上的,旨在提高特定地点的整个农场的长远生产效率、产出率和利润率的复合操作系统。精准农业信息技术是根据作物的需要或生产潜力,因地制 宜确定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水等生产投入品的数量成为可能。产量显示器、产量地图、地理土壤地图、遥感地图及全球定位系统,是支撑精准农业发展的重要物化信息技术。

美国农业灌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规程先进低位,农业节水能力很强。例如,由于使用 了压力灌溉方法,美国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已下降了 50%-70%。现在,美国西部的灌溉 土地都使用了这种灌溉方法。此外,许多田间作物都使用处理后的废水灌溉,通过使用循环 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有利于生态环境。

1、压力灌溉技术 美国在灌溉领域具有广泛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一 系列新的灌溉技术,这些技术现在已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美国的农场主只要向其提供土壤 和农作物类型的田间数据,就可以获得水质要求、适于此种用水的过滤器的选择、能防止残 余物堆积和堵塞的合适的化肥推荐、最佳的灌溉方法以及其它客户需要的信息等一系列的专 业咨询。

2、滴灌技术 美国的滴灌技术处于国际先进低位。其滴灌设备每小时可供水 1 升-20 升不等,最 高水利用率可达 95%,非常适用于精细种植。例如,无土栽培使用的低流量滴灌喷头,在 温室中进行精细种植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为温室应用而设计的滴灌系统,则使用了低 流量喷头,每小时供水仅 200 毫升。这种方法灌溉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水分可以在培养基中 均匀扩散,减少了水分的散失。美国加州 80%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水肥灌溉的方法,使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一 次完成。美国开发了针对废水灌溉的滴灌头,它能控制水的流量,并且能防止堵塞。美国生 产的滴灌管线中安装了过滤筒,它是一种塑料的多齿元件,当水流经过滤筒时,会产生涡流,可以抛掉其中的尘粒,以防止狭窄的滴头出口受堵。

3、埋藏式灌溉技术 美国从滴灌技术中又派生出一个新的灌溉方法,就是把管线埋藏在地下 50 厘米深处的 埋藏式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可以保持地表干燥,即使是灌溉时也不影响田间作业。在这种埋 藏式滴灌系统中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它可以阻止滴头附近的根须的生长,从而使滴灌系统 免于被细小的根须穿透。当水阀关掉,停止灌溉时,滴灌系统的气门会打开,使管线内充入 空气,防止外来的尘土被吸入滴灌头。

4、喷洒式灌溉技术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每果棵树都拥有一个独自的喷洒器为其灌溉。美国还开发 了一系列主要用于果园和温室灌溉的喷洒器附属产品。使用喷洒式灌溉的耗水量大约在每小 时 30-300 升之间,这种灌溉方式可以使水的有效利用率达 80%。

5、散布式灌溉技术 散布器主要是为田间作物的灌溉所设计的,因为这种灌溉方式适合于大区域灌溉 的要求。使用散布器可以使水的利用率达到 60%-70%(传统的开放式灌溉,水的利用率只 有约 40%)。

6、灌溉系统的操作 美国西部果园的灌溉方式都大多采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化操作可完成实时控制,也可执行一系列操作程序,完成监视工作,且能长时间工作,精密、可靠、节省人力。在灌 溉过程中,如果系统记录下水肥施用量与要求相比有一定偏差,系统会自动地关闭灌溉装置,计算机系统还允许操作者预先设定程序,有间隔地进行

灌溉。这些系统中有可以帮助收集灌

溉信息的传感器,如埋在地下的湿度传感器,负责收集土壤湿度信息。还有一种传感器,它 能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对果树的灌溉。

三、主要培训考察工作内容 此次集中学习7 天,实地考察 11 天。1.学习培训(1)在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埃塔大学,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2)学习美国《年轻人与农业》和《美国文化》。《美国年轻人与农业》培训中教授 主要从二个方面讲述了美国如何进行年轻人农业教育。第一是 4-H 教育,在美国 4-H 教育 分四个级别,一级别 USDA,二级别 NIFA,三级别 109 所大学,四级别 3000 所郡。4H 教育是 Hand(手)、Head(脑)、Health(身)、Heart(心)的简写。这是一种强调“手,脑,身,心”和谐发展、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知识、发展潜能,进而在生活中创建积极的人生 观的教育哲学。训练具有: 健全的头脑,以运用思想; 健全的心胸以发展品性; 健全的双手,以改善生活;健全的身体,以服务社会”。徽章是一个绿色的四瓣苜蓿草,每片叶子上均有 一个白色的字母“H”,它象征着 4H 如苜蓿草一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均匀的四片叶子还表示同步协调发展而不厚此薄彼。发展到今天,4H 教育机构遍布全美,提供个性化课题是 4H 教育最吸引人的地方,激励年轻人学习和发挥想象力的主题。第二是 农业教育,由 FFA 机构落实,主要集中在 22 个大城市,与 4-H 教育不同,农业教育专注于 具体农业教育,主要教授农业内容、技能、管理理论等。在《美国文化》中讲述了二个方面,第一美国的生活方式:个性必须得到充分体现,谈个人的优点和成就是很正常的;与美国人 交流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美国人不关心他人的家庭生活;要拜访美国人事先进行预约,没有 预约不能拜访别人;交通规则必须遵守;很强的时间观念;经常性更换工作。第二美国人最 重要的事情:关注食品安全和流行的东西;运动在美国是大事,大多美国人知道篮球、美式 足球;什么东西要大的(汽车、房子、家具);在教育上关注孩子的运动,不太关注孩子的 教室学习;(3)学习《美国的农业》。一是美国农业机构及扶持领域:农业开拓处(联邦、州、郡),水土保持处(州、郡),农业商务处(州、学校),中小学农业教育处(州、学校),农业服务处(联邦)自然资源保持处,(联邦)美国农业扶持领域有提高作物产量 ;(单产),怎样增加农业的产值,怎样创建新的农村企业,如何研发,农村科技教育,审订农业技术标 准,资源保护和利用。政府补贴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和农产品价格补贴。二是食品安全(联邦 政府管理),主要工作有水果、蔬菜、草药检查及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农业生产场地标准及 检查,不属于农业行业的抽查。具体要做的是在农民肥料、牲畜粪便管理上要有详细记录,选择农作物是否抗病及无病虫害,水质量检查及安全,从事具体农业工作个人健康卫生安全,包装运输环节是否干净卫生,上述环节必须记录以便检查。第三美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生物燃料生产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农作物,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生产就地消费作物及材料。第四作物病虫害防治:经常教育农民观察有无病虫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治疗;作 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机械防治(防虫网、灭虫胶),生物技术防治(生物农药及天敌),化 学防治(在化学防治中严格允许使用的杀菌剂、杀虫剂);

(4)学习美国《果园新法栽培与经营》。一是果园的基本情况:1998 年私人投资建设 果园,果园面积 3 公顷,主要种植苹果(5000 株,15 个品种),桃(200 株,2 个品种),樱桃(3 个品种),果园最初从商业模式经营开始。二是苹果园的种植系统:高密度矮化种 植,矮化种植需要支撑杆,600-700 株/亩,株距 5 英尺,行距 12 英尺,架杆呈“V”;每隔 10 株野苹果作为授粉树,每颗树配 2 个杆;种植苹果品种选择,选择时考虑成熟期和品种 可逆性,不同种类间的兼容性,主要种植品种嘎拉、密脆、黄香蕉、乔纳金;病虫害防治上 重点防治病害和虫害,使用防虫网;灌溉系统两部分,地下灌溉系统和地上喷灌系统,喷灌 系统主要起的 4 月份即将开花时进行喷雾;(5)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农业研究发展中心与专家教授交流、研讨食品安全、新能源研 发和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6)学习美国《农业

与环境》。一是美国农产品生产的布局,燕麦南北都种,南方多 一些,最大种植在加州,美国东北部种植不少蔬菜,加州为美国最大的葡萄种植区,东部牛 在草场进行放养,西部圈养,猪养殖在玉米生产带上,避免饲料长途运输,鸡的养殖在南部。二是俄亥俄州农产品在美国的排名,玉米第 7 位,燕麦第 9 位,大豆第 5 位,烟草第 8 位,灯笼椒第 4 位,卷心菜第 10 位,甜玉米第 5 位,鲜食番茄第 6 位,加工番茄第 3 位,苹果 第 9 位,葡萄第 7 位,草莓第 10 位,鸡第 2 位。三是美国农业面临的三大难题:水里硝酸 盐污染,富营养化(N、P 过高)促使藻类繁殖;土壤腐蚀,河流污染很大一部分是农业造 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工业和生活污水正常的,硝酸盐对灌水系统造成很大影响,最大影响是 农业,免耕法用除草剂进行除草,造成除草剂污染土壤,造成 P 流失严重,大量运用尿素 及其他肥料,硝酸盐极易流失,因此翻耕造成硝酸盐等腐蚀,免耕造成 P 流失,使农业面 临两难问题。在俄亥俄州冬季施肥因降雨量大雨冲造成污染,春夏施肥易解决,表皮 1-5CM,将 P 撒在上面下雨易流失,杀虫剂也会造成环境污染;(7)学习美国果园水肥自动化技术及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果实采后储运技术、加工配 套技术和工艺设备等 水肥自动化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它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 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含可溶性化肥的水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 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该技 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果园节水 40%,节肥 30%,水果增产 9%~15%。A、根据地块面积、形状等规划设计和配置微灌和施肥系统设备。微灌施肥系统由 水源、首部枢纽(水泵、动力机、施肥系统、过滤设备、控制阀等)、输配水管网(包括干 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灌水器(分为滴头、滴灌管、微喷头、小管灌水器、渗灌管、喷水带等)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测量仪等组成。B、灌溉施肥方案确定。根据果树树种及其生长条件确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水定额、一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和施肥制度(加肥时间、数量、比例、加 肥次数和总量)。量。C、选择适用的化肥品种。一是养分含量适宜的液体肥料,二是微灌施 肥专用固体肥料,三是溶解性好的普通固体肥料。根据与灌溉水的反应,配置肥料比例和数

D、根据气候、作物长势等,参照施肥方案,适时实施灌溉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2、实地考察 参观考察了俄亥俄木材加工厂,参观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农业研发中心、俄亥俄州立大 学消化技术研发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能源技术研发中心; 参观了俄亥俄州格里姆绿色 果园、加州巴斯托果园、旧金山帕斯托里诺农场。并与这些单位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进行了 互动交流,了解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对于我们双方增进了解,互利共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观俄亥俄州立大学农业研究发展中心时,先听取了相关介绍,然后就他们近期重点研发的 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既三个研发中心进行了深度走访参观,分别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和中试车 间。农业是俄亥俄州的支柱产业,涉及百万人的就业,农业研究发展中心是州立大学的一部 分,有一些研究站,做相关专业的研究,研究有三个主要领域,食品安全,涉及俄亥俄州的 主要产业番茄、禽类养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研究,为解决 1100 万人的能 源问题,政府投入越来越多资金研究替代能源,是从农业上研究出替代能源,如黄豆生产替 代能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如生物消化研究。听完介绍后参观了农业发展中心的生物消化加 工厂(沼气生产发电),该加工厂将食品厂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经分类后收购,废弃物分液 体和固体两类,通常多用液体废物,固体废料进入固体处理通道中,先进行粉碎处理,然后 进入小发酵池中,发酵 3 天,再进入大罐中恒温发酵,液体废料直接抽入大罐中,消化系统 需恒温,通过热交换器保证温度在 100 华氏度,发酵 27 天生产出的气体目前主要用于发电,即将投入建设生产液化气及其他燃料生产线。又参观了生物产品 生物能源研究实验室(生 物研究中心),利用绿藻生产柴油,产量是秸秆生产酒精的 100 倍,利用沼液中的 N、P 进 行绿藻生产达到生产生物柴油,做到循环经济发展。

上一篇:底泥勘察情况报告下一篇:师幼互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