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2024-04-12

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精选6篇)

篇1: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日期:2012-01-17点击次数:2494作者:正午镇中心学校

2011年11月12日—11月13日,我们一行7人在正午镇中心学校办公室邢国荣主任的带领下,到合肥市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聆听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刘德武、俞正强、张齐华等的精品展示课及相关报告会,收获颇丰,感觉到真是不虚此行,现我就把自己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感受小结如下。

首先,我觉得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而听了几位专家的精品展示课后,觉得他们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落实的尤为出色,我觉得他们是从以下方面做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我觉得这几位名师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因为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而这几位专家在这方面做的也非常出色,展示了他们在教学课堂中的真谛。首先,他们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他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做到了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三、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我觉得这几位专家做的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例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四、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这几位专家运用多媒体都比较娴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都能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共享,切实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很有帮助。总之,通过这次专家讲座活动,我觉得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就是我这次参加专家研讨会的感受,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原谅。

篇2: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郭晓燕

2010年10月1日至10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徐斌,黄爱华,华应龙,刘德武等几位老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本人收获较大,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 务水平,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听了徐斌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刘德武老师的《垂直与平行》的两节课后,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只凭感觉教学,要依据新课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去教学,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教学方向,徐老师以切身的感受具体谈到了如何学课标和如何用课标。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依据课标我们该去做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徐老师围绕六个字“求真、务实、创新”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其实每位老师对这六个字的意义都能理解透彻,但真正将这六个字付诸于行动就不是那么容易,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只是将课标理念写进论文里,体现在一些公开课上,没有把课标理念真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他们的课堂实实在在,没有花哨的形式,也不需要煽情的语言,更没有在课件上下过多的功夫。他们每个人的课件都是简洁,明了,没有悦耳的音乐,也没有漂亮的背景,更是没有我们通常所看好的动画之类,他们把这些都称之为非数学性因素。在他们的报告中,他们明确的表达,在数学课堂中这些非数学性因素不是干脆不要,而是不能太多,太多就会影响我们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他们的课件都是统一的背景,变化不大,甚至干脆没有变化,只是将里面的内容做了改变。但是他们里面的内容充实,每个内容都与本课的重点息息相关,内容设计面面俱到,每一道练习题都考虑的很全面,能够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概括的很全面。通过听他们的课和结合课例所做的报告,有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的课件,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我们平时的误区在哪里,我们似乎是把非数学性的因素看的太重要,而冲淡了数学中重要的东西。

在本次培训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把课本翻开,练习本翻开,把笔夹在中间,以便在上课时拿过来就能用。这一小小的细节让我尤为感到学校习惯的培养在他们的教学中是贯彻始终的,是时时刻刻需要帮孩子们树立的。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大部分时候是把这些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忽略了。我们忙着上课,忙着改作业,忙着抓成绩,把每一分钟看的很重要,我们确实是尽心尽力的在工作,但是我们的工作是不是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肯定的,我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成绩感到怀疑。还有,他们几位老师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尽管他们交流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报告中叶提到了,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学会和学生交流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掌握这门艺术,并且把这门艺术运用的好,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门必修课。他们的语言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幽默,笑声爽朗,在他们的谈话中,孩子们的话多了,也敢说了,敢问了,课堂不是那么沉闷了,他们的调动使孩子们鲜活了起来。这一点我做的事非常不够的,尽管我也知道和学生交流,但是方式和方法是非常欠缺,而且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思想修养都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限制了我们的行为能力没有好的效果。

另外我还有这样的感受,他们的课堂内容量不是特别大,针对某个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尽情的去发现,去探讨,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和体会,哪怕学生总结不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会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包括画图,列表,猜测,倒推等等,并不只是我们长久以来固定的思维模式,必须列对了算式才算是对的,才算是学生学会了。他们的理论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是很死板的。在这个理论的阐述中,徐斌老师特别举了我们五年级的“鸡兔同笼问题”,证明了某些时候算式只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篇3: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一、品味语言, 读写结合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荷花》, 教学中从字词入手、抓住重点句段, 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训练。于老师特别注意让学生品味语言, 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通过让学生换词比较, 悉心揣摩, 写话交流, 充分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准。尤其是顺势承接的想象写话环节, 更让学生在凭借文本的基础之上适度地超越文本,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内化及拓展, 突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全新境界。

二、真情诵读, 叩开心扉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老师上的一节课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讲的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赵丽宏的《致大雁》。这篇散文诗创作于1982年。作者通过讴歌大雁为了心中的信念, 毕生飞翔、毕生拼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执著追求。韩军老师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叩开了学生的心扉:

在澄澈如洗的晴空里, 你们骄傲地飞翔……

在乌云密布的天幕上, 你们无畏地向前……

在风雨交加的征途中, 你们快乐地歌唱……

秋天———向南;春天———向北……

精彩的诵读, 使文本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淌, 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 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 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 进入了散文诗的优美境界。记得一位作家说:“写作, 就是燃烧自己的生命。”其实,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 它要求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真情, 韩军老师即是如此。他读得那样投入、那样动情, 充满生命激情的张扬和律动。所有这些, 似乎都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也使我们真正感受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的丰富内涵。

篇4: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长丰县戴集中学戴永军

2012年11月24日早晨5:30,在胡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人坐面的车赶往左店,再转大巴车到合肥,去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学语文精品课堂展示教学研讨会。

根据会议议程安排,这次研讨会集中于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两天举行,我是在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馆聆听了五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及相关的展示课,两天的内容安排的比较多,但很紧凑,我听的特别充实。感触颇深,收获甚多,现把我两天来的记录与感受整理出来,和同仁们一起分享。

第一位主讲专家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他作的报告是《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他首先从2011版与“实验稿”的联系谈起。重点强调了这7个“坚持”:

1、坚持“两性”和三维目标;

2、坚持语文课标“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3、坚持课程目标与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4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5、坚持推进学习方式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三个面向”。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固步自封,能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始终适应时代的变化。其次,巢教授从修改和调整的主要内容上阐述了这几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4、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强调“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位和能力;

5、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实际(突出)问题,采取新措施,增强改变力度。巢教授在解读新课程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我们与会的听众耳目一新,进一步的明晰了新课程的理念,为自身的实际教学指明了方向。会场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第二位主讲专家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堂作文展示课《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郑教授在这节作文课上一改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而采用了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她首先以一首《祝寿诗》开篇,让学生找出诗中大起大落及逆转的地方,目的在启发引导写作方法;然后再出示《三顾茅庐》这一片段,让学生找出文中一波三折之处,并画出曲折图,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文章的解读,真正了解如何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最后,现场作文,让学生结合实际,以今天上课所来的路上到体育馆遇到的困难,写一个叙

述曲折故事的作文,教师启发学生找意外、误会、转弯等,很多学生都叙述了所来的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写出了一波三折。这样习作,文章就有了波澜。整节课的作文教学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之后,郑教授又给我们作了一报告《把作文教得明白些》——有效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报告内容高屋建瓴,主要从写作教学诸多路径和写作目标具体化进行了阐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性较强,对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第三位主讲专家是胡明道教授,她是湖北省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 “国培计划” 专家库首批专家(2011年)。她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展示课《囚绿记》。胡教授首先以“绿”字启发想象,引出作者及课题。然后走入文本。整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发问,质疑,解疑,通过对重点句子的解读、赏析,在轻松愉悦中带领学生既学习了文本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整节课教师情绪饱满,特别富于激情,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学生学得轻松,听者也不知疲倦。之后,胡教授又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新课程“教学行为”研究》,他首先给我们辨析了这几种教学行为:

1、空泛偏移;

2、情商分裂;

3、变式灌输;

4、固守僵化;

5、旁逸失措;同时强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人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即生本价值观。教学是全面发展的平衡,不光是知识能力,还有情感,是开放的、尊重个性的过程。要正确的解读文本,创意发现三维。要认真研究学情,确定切入方向。在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知能情意过程化;过程学习活动化;学习内容问题化;问题探究实践化。其次,在设计的框架

与内容上,要做到:

1、设计目标,架构环节;

2、着眼细节,精心设计。预设问题情境,不超过2分钟,可引入背景资料、巧设悬念等。报告内容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1月25日上午给我们主讲的是程翔教授。现任北京市101中学副校长。程教授首先给我们上了一节作文展示课《我不认识你》。先出示一篇范文,让学生朗读后打分,谈感受,之后从选材、情节、高潮、感动、主题等方面逐一详细分析,解读,真正给我们上了一节实实在在的作文课,听了之后,如沐春风。接下来,程教授又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作文教学报告。程教授指出,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是假、大、空,千篇一律,不敢说真话。他提倡作文要表现人性的东西,要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讲真话,不是讲真理性的话。不一定是正确的话,要包容。程教授又结合具体的实例指出:在空间描写方面,第一,要选取一个空间立足点;第二,按一定顺序写(顺时针或逆时针);第三,学会使用方位名词。在生动感人具体化方面,要善于捕捉自己的动情点,打动读者,先打动自己。第一,记述下当时感动的场面;第二,内在外在描写;第三,感到的原因何在,想到悟到什么?强调要善于使用脉络句。所谓的脉络句,就是体现文章脉络的句子。写作要有脉络的意识,清晰的思路。这是写作的基本方法,脉络句有显性与隐性之分,要写显性的脉络句,这样能够紧扣主题,不偏离主方向。

下午给我们主讲的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德江教授。黄教授首先跟我们带来的是一节展示课《黔之驴》。首先谈话导入,板书;其次指名学生读课文;然后悟道理;最后引导质疑、释疑,总结。整节

篇5: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培训心得

——听贲友林老师《十年反思的力量》有感

4月14-15日,我有幸参加在凯里篮球馆举行的全国著名专家小学数学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听了贲有友林、赵震、刘劲苓三位特级教师的六节示范课及讲座,我学到了许多。其中,贲友林老师的《十年反思的力量》讲座,使我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贲老师的出生和我们一样,同样是农村的孩子,通过努力读书,考上师范,在村小教过四年书。与我们不同的是,他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反思,善于思考并总结,因此走上名师的道路。贲老师就是把上课之余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如他在教学四年级学生认识角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角。平时老师们都使用两根小棒来作一个活动角,来演示角的大小,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但学生在认识角的时候有一个难点,就是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贲老师在一次看电视机的时候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电视的天线作了一个活动角,这样它即保留了原来活动角的功能,在天线一拉出来,推进去的过程中,能直观地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无关。在教二十年前的学生认识播种机的作业宽度时,贲老师想到了在黑板上演示的方法:在黑板上用粉笔涂了一大片,把这一大片被涂的黑板当作一块要播种的地,拿黑板擦当播种机,在黑板上擦出一个长方形,用粉笔把长方形描出来,并标明宽1.2米,长200米,怎么求播种机播种的面积,什么叫作业块,学生一看马上就明白了。一节课是否具有现代的理论,并不是由我们的教学媒来决定,而是由我们的教学理念来决定,不

用课件照样可以上好公开课。课堂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重心。一堂课不一定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只要上课能够解决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并使学生弄明白,这样的理论就是现代的理念。贲老师二十年前使的教学手段到今天来演示,仍然不过时。粉笔+黑板擦同样可以体现现代的教学理念——直观教学。用一筒卷纸,就可以形象地表示压路机的轮子,打开卷纸,同样可以表示圆柱体的表面,解决表面积问题„„用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教具向学生出示,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很好玩,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数学就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万物。

文字是记忆的保险柜。写文章就是写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并延着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把发现和解决的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为了文章。贲老师的第一篇文章就他在教学四年级数学时出现问题。十年以来,贲老师每天都坚持写教学反思。最初他在笔记本上记录,后来在笔记本电脑中写。2007年他们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此岸与彼岸》。这本书写道:“从2002年2月27日开始,我每一在上完课后就写。每次,或几十字或几百字或几千字,无论繁忙与悠闲、疲惫与轻松。这是我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这本书是他对教学手记的凝炼与提升。这些文字是不折不扣真实记录与切肤之感。十多年来,他每天记录、思考,因此而成为名师。其实,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反思着,更多的表现为行动中的反思,也许,行动后的反思,不是持续、系统,偶尔为之。我们常常缺失的是:反思,没有留下文字的痕迹。我们想过了就过了,时间长了就忘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老师,我们能够把教学后的想法写出来并加以提炼,就会

写出好文章了。

在探讨教师教学这么多年的书,你是越教越聪明还是越愚蠢这个问题上,贲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事例:“一个中师生经过层层招聘考试,被分配在一所学校里任教二十年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在参加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的评比笔试中,这位老师考的是一份小学六年级数学的试卷,拿到试卷后,作为一个中师毕业的他,发现有许多题都不会做。他发现经过二十年的一年级数学教学之后,六年级的数学题不会做,自己的知识已经发展到一年级的数学水平。”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缕见不鲜。我们的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上课之前,你所知道的和四十分钟之后学生所知道的常常是不是一个等号?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仅比学生知道的早四十分钟?在许多老师的身上,随着时间的积累,许多老师就变成了仅比学生早知道四十分钟。在探讨你做老师这么多年,你是越来越幸福还是越来越痛苦时问题。如:几个调皮的孩子在球场上玩得起劲,你看到了怎么办,你会大吼一声:“你怎么又玩了?你怎么不开始写作业?”那几个孩子在你的吆喝下,很不情愿地回到了教室,很不情愿地拿出了笔,拿出了作业本„„你发现,孩子痛苦了,你幸福了。你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在探讨你对于教的这门学科,你是越来越有兴趣还是越来越乏味这个问题。贲老师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位数学老师,你越来越乏味,那你的学生学习数学会有兴趣吗?”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教师工作非常辛苦、非常乏味。《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指出: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较大,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2.1个小时,90%的老师反映周六、周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工作压力过大直接影响老师身心健康,抽样

调显示,反映睡眠质量较差和非常差的教师为21.5%;反映经常感到精神疲惫的为28.4%,其中城市为36.5%,高出农村12个百分点;教师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不能控制情绪的为13.4%,城市这一比例为17.7%。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日本老师的工作的时间是平均每周52课时。超过劳动省规定的标准12个小时,所以老师是非常繁忙的。但是,体现老师是教育专家的工作时间,如授课、课前准备,研究活动、课程建设等,却只占其中的一半,另外近一半的时间是浪费在各种各样的杂务上的。美国Thomas L.Good Jere E Brophy《透视课堂》中写道:对于一个典型的高中老师来说,每天要与125—175个学生打交道,晚上还得改作业,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当然更不用说要处理家庭琐事和做钟点工了,教书是个没完没了的工作,只要你愿意,花的时间和精力再多也不会觉得多。„„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还是有一些空余时间的嘛!贲老师给我们支了招:

一、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我们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习惯反复而已,时间长了,习惯进入潜意识中,便成了秉性。习惯,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否则,我们仍只会继续那种我们以往一点一滴积淀的旧的行为方式。他让我们反思教育生活,就是提醒自己不满足单调的、简单的、重复的生活,在试图改变的、重复的生活,在试图改变的过程穷尽创意生活的可能性,不断调整工作心态。我们不希望改变发生,而是给自己的工作生活添加创意,有了创意,我们辛苦,而不心苦。

二、浮躁中保持心灵的宁静。记录课堂,反思言行,多一份理性,不随波逐流。用文字的形式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的

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实现持续的“悄悄的革命”。贲老师坚持把他们每天的课堂记录下来,他有一天记录是这样记的:“今天,早上到校,首先帮英语李老师看早读,然后,帮语文李老师看操和晨会;第一节课,听课;第二节课,上课;第三节课,第四节课,评课,再帮另一位老师备课、说课;中午,吃饭、值班;下午,第一课,帮体育老师代课;下午第二课,听另一位老师上课,紧接着,安排本周六、日的东大活动。然后,评课、帮助备课,直至5点半,回家。课间,批改作业。”一天的忙碌下来,他用文字记录他的课堂,他觉得是幸福的,快乐的。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实践,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籍,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明丽的感动。我们要守着我们内心的那一片宁静,我们在浮躁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糊涂。

篇6: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

他们的课是那么的实在。返朴归真的原生态语文教学又回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的三实:真实、朴实、扎实。他们都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透彻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课还有一点也是尤为重要,那就是背诵,学语文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自己的语文课上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背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持之以恒这样去做,学生会受益的。这四位大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体现了如何朗读和背诵。

下面我就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综观薛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训练的“实在”和“精妙”。薛老师从词语的听写入手,步步深入,环环紧扣。不管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情景,或是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用好词来练写句子,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实在。教师教得实在,学生自然得益匪浅。

一、真正的大自然课堂

辅助手段简单。薛老师没有让事物投影、电脑、多媒体、各种精美的音乐动画占领讲台和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所能的,是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是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感悟。教学程序简单。薛老师突出文本,注重阅读,整堂课就是在阅读中体验、交流、感悟,最后加以提升,让学生学习作家独有的语言方式来模仿写作。真正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我以前也听过语文课,觉得很多老师是把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来理解课文,而薛老师却是把文字和图片融进了学生的脑海和记忆中。

二、轻松幽默的自由课堂

课前,薛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对话,他向同学们问好,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他的名字。刚开始,同学们不怎么敢说,在薛老师的微笑鼓励下,同学们开始大胆发言,有的甚至直呼其名,薛老师听了还对其进行表扬,说明他认真听老师的自我介绍。整节课,我们大家都被幽默诙谐的语言,灿烂的笑容,教学的艺术深深感染,似乎满屋子的学生、老师和作者一起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园子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丰富多彩、鸟语花香、鸟栖虫居;

和祖父一起下种、栽花,一起拔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快乐、无拘无束,尽享祖父的宽容、疼爱、慈祥;

和作者一起畅想、怀念、憧憬……薛老师,带给了大家轻松与自由,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听了薛老师的课,我深刻地领悟到真正能吸引住学生的是老师的魅力,这要靠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和探索。

三、令人向往的实效课堂课始薛老师让学生听写三组词语,然后给词语分类。之后说出听写词语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上课时要用心听、用心记。接下来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让学生找到“园子里有什么,”再说说“我在园子里怎么样,”最后提出疑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明确了本课的中心:因为祖父的爱和宽容,让儿时的我享受到快乐。教者独具匠心,让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词语概括园子的美、概括“我”在园子里的感受,体会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心境。玉米可以长,也可以不长,长与不长,就看它愿不愿意,有随心所欲的感觉,完全没有约束,看过蝴蝶飞么?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忽快忽慢……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让学生体会到一份无法体验到的自由和快乐。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以朗读为突破口,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地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学生的每次阅读,薛老师都注意点评和引导,有时也范读,让学生注意听,把自己读的和老师读的进行比较,并告诉学生,读时要有节奏,有变化,重音要读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主人公融为一体,和她一样调皮,一样自由,一样可爱。

这样入情入境,感情自然流露,对课文也就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同时,让学生尝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昆虫、庄稼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叫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幸福感。这一点,对学生今后的阅读、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系列有序、有目的的引导不露痕迹,看似平淡,却是功夫深啊。

灵活运用的诗意课堂,在学完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后,薛老师没有放弃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引导学生用笔来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愿意……就……”来写句子,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不同的句子。薛老师让学生进行交流,读自己写的句子。薛老师也范读学生写的句子,并强调:三分文章七分读,给学生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从孩子们交流的语句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心情也沉浸在作者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地放飞。

一节课下来,薛老师在努力让学生接触诗意的语言、回归诗意的朗读、创造诗意的语言,真正扎实有效地引领学生展开阅读,理解课文的深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赴合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有感】相关文章:

参加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有感03-05

赴华师大参加培训有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04-16

东都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高效课堂研讨会04-19

拓知教育 专家支招:如何应对2013合肥教师招考面试04-23

上一篇:战术体广告的概述下一篇:男神五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