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2024-04-18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通用12篇)

篇1: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它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同时也为他们以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的语言,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使深奥的定律和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 者:王军 作者单位:江阴华姿职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01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4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导入

篇2: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浅谈《电路基础》的课堂导入技巧

<电路基础>是职业技术高级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电气维修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基础,文章针对<电路基础>的教材特点,根据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分析了在<电路基础>教学中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导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法,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促成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有助于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 者:苏瑞萍 Su Ruiping 作者单位:山西汾西煤化高级技工学校机电工程部,山西,介休,031200刊 名:科学之友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年,卷(期):“”(23)分类号:G642.3关键词:电路基础 导入 兴趣

篇3: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一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得到学生认可

为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北京联合大学“基础

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原教材基础上, 设置了十二个问题导入式专题: (1)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2) 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信念? (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4) 如何让你的人生走向辉煌? (5) 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6) 大学生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7) 大学生如何培育职业精神? (8)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 (9)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 (10)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宪法? (11) 大学生在民商事活动中应遵守哪些规则? (12)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刑法?经过两年的尝试教学效果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经对授课班级学生的调查反馈如下:

(1) 这门课帮助新生很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使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所提高。 (2) 课堂教学比较贴近实际, 例子广泛, 材料丰富, 比较容易接受, 开设这门课是必要的。 (3) 收获了考察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大学生该具备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 (4) 课堂气氛活跃, 课程教学不死板, 采用导入式专题教学的方式更易接受, 同时注重实践。 (5) 这门课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与法制观。 (6) 在看一些短片中收获不少, 寓教于乐。 (7) 这门课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心态, 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懂得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8) 这门课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刚上大学茫然的日子里, 它教给我对事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一次次的心灵撞击之感。 (9) 任课教师亲切和蔼, 让刚入校的新生没有陌生感, 很容易进入大学状态。 (10) 这门课中的法律知识很有用, 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用得到。老师总是用生动的案例来导入教学内容, 很喜欢。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 (1) 这门课的内容与中学有雷同; (2) 教材中实例不多; (3) 讨论可以多一些, 提高我们自觉探索书本的能力, 提高求知欲; (4) 多一点互动, 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 (5) 建议课件内容增加时代感、时尚性; (6) 闭卷考试不适合这门课等。

二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开展专题教学的前提

为在新生中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导入式的专题教学, 人文社科教研室的教师在暑假期间多次进行研讨, 为及时推进专题课教学, 认真开好专题课打好基础。

开学后, 课程组每周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我们根据联合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协作组下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 采取了由任课教师“专题备课与系统讲授”相结合的原则。针对课程容量大、重点、热点和跨学科等问题, 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在深刻领会联合大学关于开展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精神的同时, 由教师任选自己擅长的章节准备教案、编制课件, 并模拟教学环节进行专题式的精讲。其他教师围绕教材和主讲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讨、补充和完善, 达成普遍共识。在此基础上, 每个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精神,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再创造, 形成个性化教案, 以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从而为教师系统地有效地展开新课程教学作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

三改进教学方法, 探索讲授艺术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是“基础课”成功的关键。目前在我校大学生中对“基础课”不重视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曾经在新生第一节上课时作过调查, 许多高职学生认为, 自己将来文凭不高, 学到一门技能就行, 管它什么思想课, 只不过有考试压力不得不学罢了, 功利思想明显。要使本门课引起学生重视, 除教师认真备课、讲授外, 改进教学方法, 探索讲授艺术,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至关重要。这是“基础课”教学成败的标准。教师只有改变讲授方法, 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听课中接受思想教育, 获得真善美的启迪, 才是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一)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等交叉学科知识, 优化知识结构, 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或者思维定势。要从众多资料中选择出适合自己讲授方法、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又能吸引同学注意力的资料。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本、专科生无论是在接受能力上还是兴趣点、关注点上, 都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任课教师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 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个教育过程, 都必须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觉性。本科生入学成绩较好, 接受能力强,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讲授有一顶理论深度的问题。相反专科学生基础差, 对理论性强的内容不感兴趣, 所以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况, 引导学生们提出他们的疑难问题, 及时地组织课堂讨论, 开阔学生思维,

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睁眼”看世界。

(二) 加强社会实践, 强调体验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 我们在教学过程努力拓展实践的方式, 做到使实践成为“基础课”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在开展社会实践方面, 要让学生深入到广泛的社会现实中去, 让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的设定更接近社会现实。

1在学生作业中突出实践要素

我们给学生布置了社会观察报告的任务, 五个题目由学生任选其一: (1) 大学生活的第一道风景线———军训; (2) 我的大学游记; (3) 我身边的道德模范; (4) 幸福感调查报告; (5) 大学生活费用调查报告。要求所有学生自由组织小组 (一般为5~7人) ,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为确保调查质量和学术水平, 首先要确定调查小组的负责人、严格填写调查记录等等。其次, 详细制定调查计划。第三, 对社会观察报告制作优良的小组, 选派代表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给予表扬, 并对平时成绩加分。总之, 活动要有始有终, 切忌虎头蛇尾。

2适当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参观考察

2011年11月, 我们组织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去河北乐亭李大钊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在选取考察成员时, 既要依据教师对各班学生平时上课情况的考察, 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权利。学生参观后有很大收获, 都认为这种亲身实践的形式非常好。

(三)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适时适当地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深度的、新的影像资料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授第一个专题“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时, 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我校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职来职往”节目的视频, 学生们反响十分强烈。因为, 视频中的人和事都十分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视频中的人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他们的困惑和急于解决的问题。

四提高考试测评手段的科学性

自2011年起, “基础”课在联合大学首次定为考试课。考试采取了平时成绩占50%, 期末成绩占50%, 期末闭卷考试的初步探索。平时成绩中的组成: (1) 三次课堂测验, 每次20分, 共60分; (2) 社会观察报告30分; (3) 平时考勤、课堂发言、课堂纪律等10分。期末为闭卷考试, 试卷分A、B卷, 由考试中心随机抽取, 考试题型分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辨析题, 简答题, 论述题和综合分析题六种题型。

总之, 通过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 “基础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将系统高深的理论与生动活泼的事例相结合, 教师准确把握了大学生的脉搏, 贴近他们的实际, 使得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何云庵.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时效性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8.

[2]孙权.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论[M].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7.

[3]邝丽湛, 王卫平.思想政治 (品德) 新课程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5.

[4]何贻纶, 陈永森, 俞歌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篇4:浅谈《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导入

一、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例如,在讲“信号与系统概说”一章中,就可以这样开头:“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新时代,通信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和全球一网是现代通信发展的总趋势。但是,这些信号是怎样传输的呢?而这些信号的传输又基于怎样的基础呢?本章我们将学习信号、信号的传输以及系统与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悬念导入法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既复杂又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又无趣,往往学习效果极差,教师也感到棘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开始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意识地创设悬念,增加教学的神秘感,来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知识。例如,在讲“串联谐振电路”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设置悬念:“收音机调台时为什么有时清楚,有时不清楚呢?你们知道如何调台的吗?那么调台又调的是什么呢?”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马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浓厚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教学就可沿着这几个问题逐步展开。悬念导入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创设情境法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制造一个情境,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例如,在讲“安全用电常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触目心惊的触电画面,唤起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继而提出如何防止触电?为什么人类经常发生触电事故,而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却安然无恙?为什么打雷下雨天人不能在大树和屋檐下?引发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讲“日光灯电路时”,可提问:为什么有许多日光灯在开关断开后,余辉仍然不断?冬天日光灯起辉时间为什么要比夏天用时长?为什么日光灯在启动时氖泡不停地闪烁,而在工作时氖泡熄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与自己身边的事情紧密相关,使学生感到所学有用、所学有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类比迁移法

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以帮助学生分清它们的区别。例如,在讲“电容的串、并联”时,可以从电阻串、并联复习入手,电容串、并联就是将电阻更换为电容,然后结合电阻串、并联电路特点来讲解电容电路。又如,在讲“磁场与磁路”时,可以通过对电场和电路的复习来引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磁场、磁动势、磁通、磁组合磁路基本概念以及定律的应用。这样,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突出了情趣性,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在讲“交流电的产生”一节中,可以讲美国天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在爱迪生发明直流电几年后发明交流电,由此而引发交、直流电大战的故事,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把交、直流电的优缺点加以比较,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交流电知识奠定了基础,更好地起到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作用。

总之,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作。可以说,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文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对象面前也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新课,做到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e]

篇5: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之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积极思维,可使学生心颜顿开,形成一种欢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欢快的起点,不仅避免教师的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疲惫,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才算好呢?笔者认为,要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要做到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同时由于处于青春期,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是非观念还欠成熟,课堂导入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例如:在讲解在flash

中引导层动画制作时,先展示几幅动画图片:奥运火炬的传递路线、嫦娥一号绕月运行、姚明投篮的抛物线入筐。这几个动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有学生问:“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然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火炬会按照我划的线进行传递呢?嫦娥一号为什么又会按照我划的椭圆曲线运行呢?同学们,电脑是神奇的,它能够把我们想象变成现实,你们想学吗?”学生立刻响应,兴趣高涨,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这几幅动画都结合时代主题,因此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有些学生不但学会了当堂课的内容,而且还制作出一些高难度的动态图,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老师的导入方式。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教学导入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学生虽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是他们的心理有惰性因素,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其次,课堂导入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一个导入方式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那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久而久之,学生对之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时的进行变化和调整,使学生真正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快乐徜徉。

第三、课堂导入方式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契入点,要与教学内容有某种必然联系。如果不考虑到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吸引学生,东拉西扯,那么再精巧的导入,也只是哗众取宠,对于课堂教学,不但不

能起到好的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例如某教师在上《视频信息的加工》这一节课时,在课前播放了科幻片《变形金刚》片段,课堂是安静下来了,但是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多数学生无心再听老师讲解怎样对视频进行处理,而是在想课前播放的故事片《变形金刚》片段后的内容是什么,甚至少数学生还讨论电影的内容,争论“谁看过谁没看过”这些与教学完全无关的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第四、课堂导入方式要健康活泼,避免低俗,不能一味地追求迎合一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例如某教师在讲解的《word2000图文混排》时,是在流行歌歌词中插入f4、蔡依林、周杰伦等图片,结果引得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尖叫,这样的课堂导入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不符合我们的德育方针,这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哪些呈现方式呢?笔者根据近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种:

提问导入法。即以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和声音》一节时,教师课前可以以提问导入:“同学们,我们己经知道,在幻灯片中可以插入图片文件、剪贴画、表格,但是我们的幻灯片仍然是默然无语的,那么内向,我们能不能在幻灯片中插入精彩的故事片和悠扬动听的经典名曲呢?”进而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展示导入法。先向学生展示用课堂待授知识制作出来的电脑作品,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学习未知领域知识的欲望。前面所举例中的flash动画属于展示法的应用,这也是目前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情境创设法。即教师先设计一种虚拟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如美国一位历史老师上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节时,没有直接讲课,而是先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考试,然后又要向学生收取高昂的试卷费,学生非常不满,准备罢课,这时教师才:“同学们,不要紧张,刚才只是我和大家开的一个玩笑,当我向同学们收取高昂的试卷费时同学们情绪如此激动,那么,当英国殖民者不断增加美国人民的各种税费时,美国人民会怎样?”同学们立即提出要用武力反抗,这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己经在收试卷费的这个情境创设中完成。前面所讲的收到一个QQ留言也是一种典型的创设情境法的应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并注意方法。开头开得好,就会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聚焦”学生注意力,使教师的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地方,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法初探

兴平十一建学校

篇6:浅谈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浅谈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文/王 睿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适应社会需求,中级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急需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社会上具有更多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子技术;中职学校;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行的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内容大部分借鉴于大学的同类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过于抽象,内容复杂庞大,涉及程度过深,过分强调了课本中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中职学校教授电子技术基础的目的以及实际情况。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应当以实际应用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实际需求,及时根据社会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说,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先让学生自己选择静态工作点和电路参数,再由教师指导他们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器如何工作,但因为图解分析法比较麻烦,而且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不广泛,教学时可考虑将图解分析法省略。还有不常用的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等内容,也可以忽略,在实践生产之中,集成电路已经替代各类触发器,教师只需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类触发器的功能、触发条件,集成电路的外引脚如何使用和接法就行了。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填鸭式教育一直延续至今。(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采取此方法教学的不在少数,由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校应当积极研究,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预习并提问的方式,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涉及实际中电子元器件时,教师可拿出实物由学生观察、讨论,并依据实物进行课程讲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在讲解了整流滤波电路的课程后,带领学生给小家电做一个直流电源,让他们进一步熟悉电路,掌握电子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以此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卡拉

OK,如果音箱与话筒的位置不当,会听到刺耳的啸叫声,这一现象涉及的理论是自激振荡如果不满足相位平衡或振幅平衡两者中任一条件,那么自激振荡就可以消除。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只有通过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李贤文。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

篇7: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作者姓名:王伟职务职称:信息技术教师单位名称:精河县高级中学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 833300

浅谈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基础》课上的应用

摘要:根据学生掌握信息基础的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状,本文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介绍了以“学生基础”和“教学内容”为不同分层点,对分层教学进行具体细化的教学实践作法。

关键词:差异性 分层 分层递行 互助组 模块教学

一、教学背景

1.学生的差异性

我校是一所县级高中,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过信息课,而县城的学生从小学就已经开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出现了“起点高低不一,层次多,差距大”的现象,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现在的信息教育教材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内容有信息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网络基础、网页制作、数据库、图像处理等等。不同的教材都有不同的模块组合。

如何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不同的教学时期、自主选择学习模块。适应信息技术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接受教师的“硬性”教学呢?本文试作探讨。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两个过程

在分层教学中,教学的不同时期,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在高一上学期,学生信息基础的差异性主要是体现在基础知识掌握上。高一下学期以后,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块的差异性。教学中采取以学生基础分层或教学内容分层的。1.以学生基础分层

第一步:建立分层标准

在高一开学初,对同学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情况,在班级中分成三层。

A层──掌握了Windows基本操作,熟练应用word或wps对文字处理,因特网的使用及部分常用软件。

B层──掌握了Windows基本操作,接触过word或wps,能上因特网的。C层──仅仅学会一点Windows基本操作,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学生根据自身的计算机基础,分别选择。

第二步:建立分层教学目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A层:要求学生利用因特网搜索信息,完成一份电子报。

B层: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文章的输入与简单的排版。

C层:学生在老师的针对教学下,尽快的掌握指法、windows操作,文字的输入。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A层同学须指导B层、C层的同学。B层同学指导C层同学。在上机位置上,进行合理布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2.以教学内容分层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上差异性得到缩小。但同学们在掌握计算机各模块内容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同学掌握WORD很好,有的对网页制作掌握很好等等。如再统一教学某一模块的内容,就不能适应学生了。对学生实现教学内容分层,进入模块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第一步:公布本学期模块教学内容

一个学期以二、三个模块为宜。以我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程序设计、多媒体与网页制作,电子报刊制作。

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学习一个模块为主。从而保证内容的深度,而不是让学生仅仅有接触一下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获得成就感,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第二步:组织模块教学

一个学期在同一课堂内开展三个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对其它学科是不太可能的。在信息技术课上实施模块化教学,也必须有前提条件。

我校接入了因特网。上课时,保证了每生一人一机,机房里安装了清华同方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软件随时控制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课堂上采用复式教学模式,进行多模块教学。

复式教学中,主要采取模块小组教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加强小组的核心人物培养。对核心人物的培养,我们在课堂与课外进行一起进行。

课外培养,开展信息技术课兴趣小组。每个模块都有对应的课外兴趣小组。我校有8位信息教师,每个年级都有10多个班级。小组成员来自各个班级。课外学习的内容一般都超前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各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兴趣小组的成员就能起到示范,帮助作用。他们一般是本班模块小组的组长。他们为组员“排忧解难”的同时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为模块化教学起到了“老师”的作用。

课堂上,主要是解决全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学生都是自己感兴趣选择的模块,学习的热情高。教学过程中,对于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适时指点,全组的帮助,很容易做到弱化难点。

第三步:教学的考核

每个学期,对各个模块小组进行考核,分出优秀、良好、及格。对小组的考核,主要以老师,各小组组长组成。多个小组竞争,形成良性循环。不同级别小组,各个小组成员优秀、良好、及格比例不一样。小组成员的成绩主要由小组决定,老师协调。

三、教学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法,解决了学生起点不一的问题,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了统一教学中,有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出现“差生”的概念。特别是提高了农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此外,采用了互助组教学,每个小组都有核心人物,共同公关,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篇8:浅议《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在《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总结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导课方法, 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生活经验引入法

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 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 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谈话、讲解或提问的方式, 引发联想, 自然地导入新课。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 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事情。用这些问题引入课题, 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

二、设问引疑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活动, 所以在教学之始, 编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 具有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 可以这样引入课题:先拿一台普通收音机进行播放, 调节收音机在不同的频道可以播出不同的声音节目, 这叫调台。设问: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时收音机杂音较大, 而有时却很小呢?短短的几个似懂非懂的问题, 很容易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兴趣立即表现出来了, 课堂气氛倾刻活跃起来, 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本节课就可沿着这几个问题而逐渐展开。

三、演示实验引入法

演示实验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谈为神奇, 是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有效手段。如:“自感现象”一节, 教师先安排两个演示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产生一系列的疑惑, 至此, 教师适时引入课题:为什么电路中开关动作的一瞬间灯泡会亮?而动作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到你所创设的课堂氛围中。

四、悬念激趣法

在电工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 学起来枯燥, 教起来泛味。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 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 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向大家介绍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建设情况, 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 他们会不断提出相关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知。把教学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 并把探知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 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了。

五、以旧拓新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 由低级到高级, 由易到难这一客观规律的, 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 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 导入新课, 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讲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列出一简单直流电路, 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教师将电路结构稍加改变 (变为复杂直流电路) , 再要求他们分析, 此时学生肯定都试图分清各电阻之间的关系, 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是懂非懂、想说又说不明白的境地, 都想跃跃欲试, 但又都欲言而不能。教师出场:下面要学习的基尔霍夫定律就可很好地解答这一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 便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感觉。

六、类比引入法

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 学生容易混淆, 在讲新课概念时, 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 有助于认清概念的区别。如讲磁路的基本概念时, 以电路基本概念的复习为引入, 从而引入磁路内容的讲解, 比较自然流畅。又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 可先复习变压器的知识:由铁心 (磁路部分) 和线圈 (电路部分) 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引入: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这样的引入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七、开门见山法

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使用课前导入, 这时可以开门见山地讲述新课。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某些章节的开头往往用这种方法, 如非正弦周期电路这一章, 就可以这样开头:前几章所讨论的交流电路中, 电流和电压都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但是, 在电子技术中还经常遇到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 今天要开始学习的这一章就是有关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的产生、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要学会计算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引入电路后的分析计算。由此简要说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之后, 直接引入新课。

篇9: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新课导入

机械基础属于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接导入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开始上课,教师开门见山地阐述本节课学习目标和要求,简单叙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然后直接切入正题,进入教学过程。例如讲授“绪论”部分时,可以直接介绍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课程任务,然后引入机械和机器的概念。

这种导入方式能使课堂内容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尤其对那些注意力集中、有着较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比较合适。但是对于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负担,他们对各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这种导入方式就显得过于平淡、没有吸引力,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上节课或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的复习,来导入本节课内容,在知识的链接上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导入方式比较适合讲授知识前后具有连贯性或逻辑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复习直接过渡到新课内容。如第六章轮系的讲解,开头可以说:前面章节分别讨论了各种齿轮的啮合传动,这些齿轮传动都是由一对齿轮组成,是齿轮传动中最简单的形式。但在实际使用的机械设备中,依靠一堆齿轮传动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多对或多级齿轮传动来完成人们对机械设备所预期的功能要求和工作目的,为此就有必要采用轮系——顺理成章地引入了轮系的概念,而且过渡自然。这种导入方式的宗旨是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对前面所学相关知识比较熟悉,在复习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三、问题导入法

根据新课内容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液压传动的第一次课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导入:你见过护士打针吗?因为学生们在生活中见过护士打针,对注射器会比较熟悉,所以他们会很踊跃地回答:见过。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

你知道护士手中的注射器是如何将药液“吸”进去的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就可以借此导入新课: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知识学习——液压传动。

又如,在讲授齿轮传动部分知识前,可以设问:有没有同学曾经拆开过一块机械式手表或闹钟?因为职业院校学生男生居多,而男生又多淘气爱动手,所以会有一部分学生回答说:拆过!教师可以继续问:拆开后盖你见到了什么?有一些常识的话,学生或许会答出齿轮,也许说不好是什么。教师马上切入正题:是齿轮传动,而且是多个齿轮的传动!这种导入方式,如果设计合理,在师生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能集中到问题上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教具演示导入法

机械基础因为其内容是讲授各种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常用零件液压传动的原理及特点的课程性质,所以有很多相关的、实用的教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以液压传动部分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一个实物液压千斤顶教具,进行新课的开场。首先教师演示液压千斤顶的使用方法,在杠杆的一端甚至可以用一个手指的力量来操作,以显示其省力的优势。因为职业院校的生源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孩子本身会充满好奇,而且好动,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们会跃跃欲试。此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甲同学站在液压千斤顶上,教师辅导乙同学进行千斤顶的操作,大家会看到奇怪的现象:乙同学利用液压千斤顶轻松地将甲同学举起,如果条件具备的话,还可以在千斤顶上再加上一位同学,以增加悬念。这时,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液压千斤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教师趁机说:这就是液压传动的威力!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揭开液压传动的神秘面纱——成功地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比较容易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适合那些枯燥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的讲授,而且很容易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五、多媒体视频导入法

多媒体设备已经很普遍地应用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新课讲授前,播放一段视频或者是几个相关的画面,带学生进入某种情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这段话的宗旨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量选择一种轻松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在娱乐的气氛中开始。

例如,在讲授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前,播放港口起重机轻松吊运货物、公交车上两扇门自动启闭、飞机降落时起落架自动打开后开始滑行、电源启动后电风扇开始转动并摇头、雨中行驶的汽车雨刷在快速工作等等视频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同时借助语言、环境、画面直观地展示各机构的工作过程,教师可以直接讲授各种机构的运动原理,使学生有一种在玩、在看动画片的感觉,没有学习的负担。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会进入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同时,画面中的内容还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一节新课就这样轻松开始,愉快进行。

六、解决实际问题导入法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的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提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滚动轴承代号部分内容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个工厂采购员去五金店购买轴承,他需要做以下叙述,售货员才会明白他想要购买的是什么样的轴承——轴承类型是圆锥滚子轴承,宽度系列为0,尺寸系列为2,轴承的内径是50mm。这是一种繁琐的叙述,怎么解决?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代号——30210,很轻松地引入了滚动轴承的代号。

这些问题就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他们会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他们希望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有积极学习的动机,那么教师导入新课的目的也就实現了。

不管哪种导入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机械基础课教学的导入方式很多,但是,“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灵活运用,使学生乐学、爱学,也使教学内容变得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10:浅谈《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导入

摘要:《电子商务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本文就如何在《电子商务基础》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这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字:项目教学法 电子商务 零适应期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网络使用的行列中。在我国大力推行信息化政策下,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专业知识要求均在不断提高。职业中学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希望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够获得真正的实际操作技能,具要一定的动手能力,以便毕业后较快地适应社会需求,获得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在这种思维的前提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在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并特别加强动手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上。如何避免传统教学方法中重理论轻实验,老师死板讲学生机械地跟做而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线性教学模式。这就对我们教师在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内容教学时,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在《电子商务基础》中有针对地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仅非常有效地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还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为企业提供了上岗就业零适应期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员。

二、解读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的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讲就是把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为达成这样的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必须要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在其过程中,教师只是对项目进行简单的引导分解及适当的示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电子商务教学开始之前,先把学生分组,按组尝试在淘宝先申请网店,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一个空网店经营成盈利的网店。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要把网店经营好需要哪些知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知识真正用于指导实际操作。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知识附着于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习者获得知识。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切合工作实际需要,并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并有所创新。确立实用可行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涉及电子商务实训部分内容就可以确定为若干个项目模块。例如可以分成B2B交易、B2C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等项目。在某一个项目中,可以继续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比如B2C交易又可以分解成注册会员,商品搜索选购,下购单,在线支付,选择送货方式等几个项目完成。当然在分成若干教学项目的同时还应该给出具体的可操作任务,任务的实施最好能把实验室操作环境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结合。例如,在B2C交易中的前台购物流程操作中可以这么给出任务:“罗可是一个购物狂,特别追求时尚,热衷网络购物,于是专门以真实姓名罗可***申请了一个用于电子支付的个人银行卡,并存款30000元。然后又在一家物美价廉的网站以用户名LUOKE***注册了会员,通过仔细选择,他决定采用网上支付的方式购买两款“三星N628”手机送给他的亲戚王溪***。支付完成后,他通过定单查询确认购买成功”。在实施这个任务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来分享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经验,由此引出实验室的操作流程。

篇11: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情境导入

王静

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小学生学习诗歌,在熟读成诵中丰富了语言,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思想教育,也提高了文化素养。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就入选的作品来看,诗篇多是脍炙人口之作,作者又是历朝的著名诗人,基本上做到流派兼顾,风格多姿。由于反应唐宋情境的诗歌离现代生活较远,学生难以感知和体会,在理解上会有障碍,给古诗教学带来一定难度。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情境。

一、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为领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学习前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情感,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体方法因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而异。

1、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或以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人,了解诗的时代背景和与诗有关的相关材料。只有掌握大量的材料,我们才能缩短时空的距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的情感灵魂。

2、将“诗情”和“画意”完美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境界。诗是有声的画,画师无声的诗。在我国古老的文化建构中,诗与画向来互相生发,相得益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自然山水画,一幅真实民生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展开想像,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诗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并促进想像力的发展。

3、描述感人的场面,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有的古诗并不是单纯的记事写景,而是在记事写景的过程中描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场面,这类古诗通常以情取胜。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环境和故事画面等进行创造性描述,在再描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回忆、比较与诗歌有关的诗文。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或者互补的。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方便和启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让学生通过回忆或比较等方式把握新诗的诗意和情境。如描绘儿童生活的: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居》、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等。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意

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诗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字与词是古诗的组成元素,学懂字和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歌意境的前提。古诗以其形式上短小凝练而思想上丰富深刻而被广大文人学士们津津乐道,但凡诗人都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和含蓄凝练,因此古诗的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且极其凝练和准确,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教学古诗时,要抓住这些含义深刻、感情色彩强烈的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深刻道理和领悟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句中的“绿”字用的恰到好处,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绿”换成另外一个字,看是否更好,从而使学生领悟“来”、“到”、“入”、“过”、“满”等字都不如“绿”字鲜明生动,“绿”字既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更写出了春风有色,染绿江南的动感之美。这正说明诗人对每个字的精心设计与推敲。

篇12: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语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是衡量或鉴别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的重要尺度,而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更是检验教师综合素质的第一关。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设计好语文课导语并使之成功转化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期待、情绪感染的基调,是许多老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本文从导入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导入的结构、要求以及类型等方面的阐述,旨在说明语文课堂的导入作为一门艺术,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导入 导语 艺术 课堂教学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而抓住并成功利用好语文课前的导入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导入作为艺术中的艺术的重要性清晰的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要在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艺术是教育史的精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刘国正先生在谈及语文教学时说“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科学性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艺术性是语文教学的活性因子。科学性和艺术性辩证地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已经用事实证明:艺术化的教学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语文课堂教学及其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采取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课上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导语是教师为了导入新课而设计的具有启发性和精准性的开场白,也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的“突破口”。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完成对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定调和指向,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还处在对上节课的回味、思考或对其他方面的思维残留暂时快速隐藏,而对本节课的极大兴趣则占据他们的全部心理思维空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语设计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有很强的疑问性,要诱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类别

依据文本形式与内容的不同选择运用恰当的导入类型和方法,是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本文根据所导入文章的类型差异,将语文课堂导入分为以下几类:

(一)论说类文章的导入。论说类的文章包括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议论文和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说明文。

1.议论文的导入:议论文重在说理,因此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提问法,就是针对文章的主题而提出一个具有深刻内涵而又不失我们所处时代环境特点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结合当下历史环境,深刻领悟作者的意图。

2.说明文的导入: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释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实验法,借助实物导入。简洁直观、易于学生接受,并能增强真实感。

下面是一段采自“无忧无虑中学语文教学网”上的一则关于《桥》的说明文的导入:

1.课前播放世界名桥的影片和图片。

2.导入新课。桥,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物,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它使得车辆能够快速而方便地穿越河流、峡谷、公路和铁路等障碍物,已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河的桥使人们不用乘船过河,也无需绕道而行;跨越峡谷的桥使人们不用在陡峭的山坡上兴建公路;跨越公路和铁路的桥使车辆和火车不必停下来。

通过简短的介绍,不仅使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文学类文章的导入。文章按文学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

1.诗歌的导入:诗歌用以表达志向、情感和抱负等,都有所寄托,韵味深长,并以一定的特殊意境作衬托。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解析课题等。

黄岳州老师在给学生讲《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帮助学生领略诗中所传达的李白的洒脱以及李、孟二人的深厚情谊,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导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诗中有关“送别”的诗句很多,有哪位同学能帮助我们大家回忆一下?

生:(略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大家都说得很对。这两句分别是谁写的呢? 生:第一句是王维写的,第二句是王勃写的。(齐声)

师:看来大家都对学过的诗掌握得很好。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与无限的牵挂。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看看诗中表达的感情与表达的方式与“二王”有何不同!

这种导入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能为学生体味李白诗的以景写情的方法、李白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起了搭桥铺路的作用。这种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2.散文的导入:散文,形散而神聚,用以抒情、叙事、写景、状物等写作时,一种或者几种意图相糅合,这就决定了散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导入方法有采用多媒体直观导入、引用法、移植法、渲染法等。

山东省的魏凤传老师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采用了引用法来导入课文: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的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那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利用诗、词、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自身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3.小说的导入:小说或叙述历史,或描写人物,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虚构也是小说的一大特点。常见的导入方法有背景介绍法、讲故事法、设悬念法等。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是这样导入《孔已己》的:

本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发表与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已己》的,凡读过《孔已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已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已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已己》呢?孔已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回答。

很明显,于老师采用的是设置悬念的导入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应用类文章的导入。应用类文章指用于社交或一切实用性的文章,比如书信、通知、报告、评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一定惯用格式的文章体裁。

下面是转载自一位网易博客(布衣家园)的日志中的一则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导入语:

导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应用文写作讲究的不是文采,讲究的是规范,代表的是威严和信誉。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每一位学生都非常重要,你所写的应用文是否规范,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说、检验,它代表你自己及你所在单位的公众形象。因此,我现在就与大家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既使学生了解了应用文写作的历史,也使学生意识到了写好应用文的重要性,一举两得。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语文课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在对象不同的情况下也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三、语文课堂导入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起求知欲,使其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本节课的学习当中来呢?要做到这点,除了教师基本的素养和语言文字功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掌握导入的结构,即导入所应达到的对学生产生某些影响或引起学生思维变化的效果。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教师导入一般会引起学生四次比较大的思维变化:引起注意、激发认知的需要、形成学习的期待和促进参与。

1.引起注意。上课了,可能有些同学的注意力还未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所以,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也就是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想法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对新课的反应能跟上教师思维的节奏。

2.激发认知的需要。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围绕着课文介绍背景,或者设置问题情境,无不充斥着新鲜的成分,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道”的动机,这便激发了学生要求获得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兴趣产生了,注意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3.形成学习的期待。导入环节,意味着对新课的讲授还没有真正开始。因此学生在产生了认知的需要后,便有了一种急于走进新课一探究竟的期待。

4.促进参与。这是让学生的思维方法付诸于实践从而树立自信心与提升学习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学生有了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的同时,也便有了形成自己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当适当、客观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并指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在师生互动中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导入的要求。明确了导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都有很大帮助。

1.内容上:精选,要有概括性,突出关联性。导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有了认知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同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语文课的学习之中,以期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环节不可能占用课堂教学的太多时间,因此在设计导入时,要精选所讲的内容。紧扣重点,导语要有典型性,能够起到对全文内容的统摄作用。

2.语言上:推敲,要有启发性,突出严密性。好的导语是经过教师思维的不断加工和提炼而成的,语言要简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

3.时间上:控制,要有限制性,突出不可缺性。教师在对导入所占用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潜规则,即导入所占的时间要短,一般不能超过五分钟,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入不能超过五分钟。

此外,导语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内容上来,而不是由一点转移到另外一点,始终围绕课文内容但却没有真正走进课文内容,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误区。

总结

导入新课是一门科学,只有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运用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导入新课又是一门艺术,其作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只有不断探究、摸索并付诸实际,才能使新课导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发挥出来,起到导课的目的。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亚杰说人们在从事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时,基本上都要依赖于兴趣才能更好的完成,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入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达芙妮广告创意分析报告下一篇:关于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