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2024-05-06

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精选14篇)

篇1: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精选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新新产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普及的办公工具,因此,这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作 者:陈俊斌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刊 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71关键词:

篇2: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教学论文: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作者/ 朱 丽

摘 要:电工基础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通用基础课,但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认为难学、难记、难理解,产生畏难心理,因而影响了学习兴趣。本文提出从和谐师生关系、适当的课堂导入、巧妙运用比喻、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成功机会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篇3: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不管哪一科, 要想教好学生, 首先要去了解学生, 也就是备课时备学生。学生从高中来, 本身在高中时, 学习就不认真, 学习成绩不理想, 再加上正处于叛逆的年龄, 这时的学生, 在上课时往往坐不住, 在一节课上, 最多也就关注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 如果长时间地讲解, 必定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久而久之, 就会使学生厌学。所以针对这种现象, 每次上课时, 都给学生设置几个任务。这些任务的设置并不是随意的, 要考虑到很多方面。

首先, 要给学生讲计算机的操作, 所以, 课上所讲的知识, 必然是windows中的几个办公软件, 如果照书上的方法, 一个菜单一个菜单地去讲, 学生必然听不进去, 课后不愿意做题, 所以每次上课前, 都要将所讲的内容从菜单中抽取出来, 应用到使用计算机中。

其次, 如果应用到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 学习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 在教学中还要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 比如对于中文系的学生, 毕业后面向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所以在将菜单中的知识应用到使用计算机时, 必定要考虑到教育这一方面。

那到底怎样做呢?举个例子:

在给学生讲授演示文稿时, 首先要先做好一个演示文稿, 包含25张幻灯片, 名字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内容就是这个童话故事, 把图片从网上下载下来, 共享给学生。每次上课只做5张幻灯片, 边演示, 边教学, 依次学习演示文稿的操作知识, 如何插入新的幻灯片, 如何在幻灯片中写文字, 如何插入图片, 如何设置动画等, 等这25张幻灯片做完了, 内容也就都教给学生了。学生不想别的, 只想把这个童话做完, 设置成动画, 所以学得都很认真。根据教学结果, 学生们接受得很好, 都认为, 这种上课方式既学到了知识, 又拓展了视野。

在讲word这个文字处理软件时, 常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 每次上课都让学生完成一个作品, 进行项目教学。根据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知识点, 首先, 按照Word功能划分模块。根据Word软件的一些实用功能, 我们将教学内容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文字编辑、简单文字排版、页面设置、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艺术字、简单表格 (表格处理主要放在Excel实训) 、模板、信函与邮件 (与Outlook整合运用) 等。然后, 根据Word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组织项目。项目组织的原则是:

1.项目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2.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比较熟悉, 并且有着较浓的兴趣;3.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4.项目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根据上述原则, 我在讲内容时提出了几个项目, 比如:

1.制作名片、学生证、请柬和奖状。

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为页面设置 (自定义纸张大小、页边距, 字体、大小、图片、文本框) 。

2.毕业生求职书 (封面、简历、自荐信) 。

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为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等。

3.电子小报 (重点训练项目:图文混排综合运用) 。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基于探索性与协作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 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 并作适当的示范, 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 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Wor d作为一种非常普及的办公软件, 在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ord排版技术是非常实用的一门技术, 而采用项目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分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所以分组原则、组员搭配、工作分工、成员数量等直接影响着组员的学习。实验证明, 每组人数应控制在5~6人, 人多“手脚乱”、意见不一;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 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组员分工要明确, 防止出现依赖思想, 可以设组长 (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 由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和技术总监 (主要负责技术攻关, 由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

由于采用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还应当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个别后进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 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所以要结合推行“一帮一”的措施, 安排学习先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

在项目完成之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展示的过程学生组成评委团进行打分,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作品给出评价, 最终给出学生成绩。

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 每次完成项目后, 要从作业中找出三份好的作品, 给学生打个喜报, 盖上章, 让学生带回家, 以此鼓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其实, 职业学院的学生虽然调皮, 但只要教师能够用心地把所教内容设置好教学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鼓励他们, 让他们在高中时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养成的、深埋在心底的自卑远离他们, 用鼓励带给他们自信, 相信他们会还你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吴国凤.计算机文化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2]刘爱琴、刘家磊、袁建波.计算机文化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

篇4: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提到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人会惊呀地说:“计算机课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不是巴不得泡在机房、网吧里边?都已经是兴趣的N次方了,认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如果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学生对计算机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聊天、玩QQ空间等,而对于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视而不见,感觉没有意思,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计算机课,但不喜欢老师讲的教材上的内容,所以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下面我谈谈我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妙。因此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以及它可以完成哪些特定的功能。所以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首先安排了一节欣赏课。在多媒体教室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套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作品:第一组作品是散文欣赏;第二组作品是生日贺卡;第三组作品是个性PPT;第四组作品是电子相册;第五组作品是电子档案。这五组作品内容丰富,都配有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案,动态的画面,浮动的文字,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学生看后赞不绝口。这节课他们既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作为教师应以自然、亲切、和蔼的表情,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聪慧、博学、善言的个人魅力,去熏陶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富有情感的语言往往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的生动、具体、形象。比如在讲录音的时候,我没有选择课本里的内容为录音材料,而是选择了另一段经典对白为录音材料:我对佛许愿:愿你永远快乐。佛说不行,只能四天。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愣:两天。我笑:黑天、白天。佛惊:一天!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然后找两个声音洪亮却充满感情色彩的学生来朗读,这样即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课学习的兴趣。又比如在讲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时,我首先把事先编排好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告诉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也可以设置出这样美好的画面。然后选一篇文章进行讲解,比如艺术字,我只告诉他们怎样设置,具体选择哪一种字体,由学生自己按照他们的审美观念进行编排,最后让几个学生上讲台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就使一堂枯燥,乏味的操作课变的生动,具体,形象,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

3用提问、演示、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提问式: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什么叫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有哪些?(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4)计算机病毒是怎样发作的?(5)生活中我们怎样防范计算机病毒?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在老师的指引,讲解下,逐个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第二种方法是及时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不完善的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最后老师对上节课做出总结,引出新课,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完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演示式:演示式的教学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过程中,表格的合并、数据排序、求和、平均值、边框、底纹这一课时,首先展示一张设计好的EXCEL表,比如学生未来职业工资表,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时我再提出这一节的内容:学习表格的文字输入、单元格合并、数据排序、求和、平均值、边框、底纹等。告诉他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他们也能做出这样的表格,成为制作表格的高手,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就被提高了。

3.3讨论式: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以老师讲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在适应现代教学,尤其是计算机课程,要少讲多练多讨论。首先,讨论能使更多的信息共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准备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其次、讨论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再次、讨论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讨论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实践式: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老师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低下听的稀里糊涂,老师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低下听的云里雾里,老师讲了一节课不如学生操作几分钟。所以我认为,在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精讲精练。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4及时添加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补充些新又实用的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玩QQ空间,制作自己的动漫影集,我就给学生讲授了这一软件的安装、使用等方法,让他们自己制作电子相册,添加动感音乐、个性小饰品,将自己的照片串联在一起,动起来。这样学生即学到了知识,也装扮了自己的空间,同时为中职生活平添了几许情调,几多色彩,又对计算机课多了几分兴趣。

总之,以上只是本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各种各样的方法。有了兴趣这一沃土,莘莘学子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耕耘的老师就有了收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显示出来了,因此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艳霞.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09(6).

[2]周远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报,2006,12.

[3]赵志伟,唐万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5-1.

篇5: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职业中专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作者/李春莉

摘 要:爱迪生说:“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智慧的源泉,一个人只有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工具。但是,由于职业中专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较低,要在现阶段较好地完成计算机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有趣,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那么职业中专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上好每一堂计算机课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寓学于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职业中专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比较低的后进生,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对计算机有所了解,但对计算机课程的基础知识不够重视。因此,计算机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计算机实操能力的同时,必须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如果教师只是讲理论,只注重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绝对不教,这是不行的,要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学以致用。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机就如坠入云里雾里了。

计算机是注重实践的科目,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应该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上课时要合理安排理论和上机的比例,我们把上课和上机的课时比例按1∶2或1∶3进行分配,上机操作时,学生不仅要与机器对话,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请教教师。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时,不要只是注重讲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最好能让学生动手,把计算机拆开来,让他们看到什么是主板,什么是内存条,这样既让他们记住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在实训教学中,只要学生不是恶意破坏计算机,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操作,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既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二、和谐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思维活跃,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教师一味严厉地教育和批评,往往让学生的叛逆心理加重,从心底不接受教师的说法,甚至于对教师缺乏基本的好感。有些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就否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认为他们无心学习,使得教学课堂显得僵硬、死板。教师教得不顺心,学生学得不开心,师生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被动,导致教学事倍功半。一旦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隔阂,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学生也不能认真地学习。因此,和谐的教学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受多少。因此,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如何才能被他们接受。

教学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和鼓舞受教育者。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给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讲到“图文混排”时,有的学生听得糊里糊涂的,让他们上机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下也就明白了,可是有部分学生就坐在那不动,甚至装睡,有时真想不管他们了,可是我发现有的在装睡的同时却又不时在偷看别的同学的操作,()于是我对一位装睡的学生说:“其实你也可以做出那些效果的,甚至可能做得更好的,如果你不会我可以教你,但你要动手。”于是,那个学生真的起来开始操作了,他对鼠标的操作还生疏,总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我一直对他说:“没事的,慢慢来。”最后那个学生也很好地完成了图文混排的作业,而且从此对计算机课产生了很浓的兴趣。只有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转变师生之间相处方式,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利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均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教师在任务的设计上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符合教材、学习和生活的任务,应该把学过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综合起来,使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另外,教学所设的任务要有实践性,要通过实践来完成,避免抽象化和理论化的任务出现。最好在设计任务时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Excel电子表格时,我让学生设计一张成绩表,要有学号、班级、姓名、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等字段,最后要美化表格,为表格加上边框,给标题行加上底纹,设置字体、字号、表格的高度和宽度,还要统计出总分和平均分,排出名次。任务布置下去后,很多学生就开始思考这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要完成这个表格,首先要输入相关的字段及内容,这样他们复习了文字输入的知识。美化表格时字体、字号、底纹的设置,在进行Word教学时已学习过了,现在进行设置不过是复习旧知识而已。统计总分和平均分,排出名次,则属于新学的知识,让学生会利用Excel的函数和公式。在这个任务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设计表格,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通过实践,掌握了Excel的知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之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但是现在的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发展是脱节的。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师应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拓展,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硬件维护小组、网络技术小组、图文制作小组等,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更好的突破,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到相关单位实习,让他们知道计算机的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是多么的广泛,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运用先进的知识、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给学生进行良好地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济乐。计算机应用基础[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篇6: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吴立明

音乐是心灵化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则是学习音乐的必要条件,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具有的兴趣和爱好,才能使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获得在音乐中美的体验,更好地学习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围绕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引导方面做过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收到明显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重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任何学科的教师均希望自己的课能让学生感兴趣。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教师所讲解的一切感到新奇、甚至是震惊;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中都能对音乐产生极大兴趣,我总是不辞辛苦,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富有趣味的生动讲述,美好的弹奏、歌唱示范,强烈的号召力、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板书等。当学生感受到美的、动人的音乐之后,便自然地生出种种要想弹奏、演唱的欲望。

二、重视课堂外的音乐影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比较,音乐学习不受学习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力增强课堂音乐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抓好课外音乐教育,以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课后要多听优秀的音乐,大量地让其赏析诸如《梅花三弄》、《满江红》、《走进新时代》、《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传统的、现代歌曲和民族器乐曲。

如今,各种传媒的普及,各种音乐会、比赛、演出、歌星、音乐名流等均是年轻人关注的对象,青年学生更是津津乐道。对于音乐方面的人和事,听的多,看的多,议论得多了,也就会形成一种浓浓的音乐气氛,对于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竞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竞争促进步,竞争促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竞争仍然实用。为此,我一方面在所培训的学员中,找出音乐能力较好的学生来带动大家,并对更好的学生进行更多的个别辅导,加以宣扬和鼓励,使其他学生常产生这样一种心理:难道我比他差吗?我会比他懂得更多,练得更好,会超过他的。你追我赶由此而生。青少年学生这种“好胜之心”,往往能使人求上进,往前奔。

篇7: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结合英语教学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105班 21号 宣澍

结合英语教学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要:在当今学生学习压力如此大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和“为了谁”而学习,开始忘记自己的学习动机,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诱发学习动机.同时,创设精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学习动机 引导 教学情境

有一句名言曾说过:成功是99%的努力+1%的天分,这里的1%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先天的智力因素,而剩余的99%则可以看做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成功之道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也就可以说,学习动机对一个人的学习,甚至是他将来的成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今全球化大时代的背景下,英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工具。接下来的段落中,我将结合英语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如何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正确引导 诱发学习动机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是义不容辞的,同样这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起着重要作用。上好每节课前都需要备课,我认为备课备的并不是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作为一名老师专业知识过硬应该是前提。备课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了解他们在学习英语上的困难,了解他们在生活和情感上有哪些困扰,课上做了解他们的老师课下做他们知心的朋友,让他们对老师产生兴趣从而对英语这门课产生兴趣。同时教学情景的设置要适应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是教学过程称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l0059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我国各类学校中各年级男女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的占15%,(2)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的占18%,(3)学习为了个人前途的占23%,(4)学习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占44%。

我们常常能听到有些学生说:“我学习纯粹是为了我父母的脸面。”这种学习动机的产生绝对不是自发的,而是家长或老师不正确的灌输造成的。家长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应该给予正确引导,不应该为了一时的利益毁了孩子学习的兴趣。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身为一名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应该懂得自己的义务、责任,促使自己对缺乏兴趣的学习任务,也要能努力去完成。同时,要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理想、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以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作学习是终身的而不是一时的。

二、创设精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长期以来,为应付应试教育课堂教学多死板、沉闷。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吸引力的。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死气沉沉。那么怎样才能创设精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创设精彩教学情景的模板。

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导课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好奖惩规则和措施,先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然后教师给出本节课要同学分完成的任务。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例如,在讲解英语国家文化时,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老师问:“Last time we have learned the culture of UK, have anyone still remember the two parties of England?......This time we’ll have a lesson about American culture”.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任务(主要知识点)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完成最好的小组得到最多的奖励最差一组也同样得到奖励,只是较完成最好的那组奖励少。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有时,在竞争情境中,某些学生似乎永远得不到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另外,表扬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即是否为学生所期望、所看重,这都影响着表扬的效用。因此,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而言,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在学生们讨论和阐述后,教师对各组进行评价,对表现最好的一组进行肯定,对表现不好的一组进行鼓励并相信他们下次能表现的更好。接下来的时间教师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发挥要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使抽象的知识可视化、具体化,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及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在课堂教学情境设置中我们可以放一段关于美国文化的小电影,一段小动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也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积极愉快的心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自编习题,主动探索学习规律开展适当竞赛,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增强学习动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篇8: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在技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 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他们热爱学习的目的呢?

一、整合教材, 趣味先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也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章节顺序通常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Word、Excel电子表格、多媒体软件应用、Power Point幻灯片。这样的顺序, 对一个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许是较合理的顺序, 但对一个基础很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 往往是很难入门的。

如果按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 一开篇就是理论、概念, 如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应用、分类、系统组成、进制等概念和内容, 结果往往是教师辛辛苦苦、洋洋洒洒地讲三四周下来, 学生却一头雾水, 既费时又没效果。教师把大段的计算机的发展史、概念、新名词抛给学生,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 引起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反感。

技校考试一般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 教什么内容考什么内容, 这就给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空间, 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在整合教材后, 教师应先从Word入门, 因为它生动、直观、感性, 只要学生会打字, 很容易入门。在Word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将学生接触到的硬件、软件都有意识地提出和强调, 由于学生要存储自己的文件, 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创建文件、文件夹等。有了Word学习的兴趣, 学生再返回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 就容易多了。另外, 因为在学Word时遇到了录入慢、指法不正确的问题, 所以在接下来的指法教学和录入中, 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更清晰的目的和动力。

二、任务驱动, 实践先行

在以往的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先讲, 学生后练, 但由于技校生基础差, 没耐心听课, 结果是教师讲得很好, 学生却在下面备受煎熬, 一句也没听进去。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所以,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 教师可将每次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小实验, 并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 先让学生练习, 然后再做小结。比如学生学习Word时, 学到“文字的格式化”, 教师事先给出排版效果, 让学生模仿排版, 在遇到不会的知识时, 学生会主动翻书或问老师,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他们好奇、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最主要的特点。

三、理论联系实际, 贴切生活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 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学生如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讲授Word应用知识的时候, 内容中用到的实例要尽量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如在讲文字和段落的格式化时, 我让学生写一封家书, 并进行排版, 然后再打印出来;讲到表格时, 让学生制作一份本班的通讯录;讲到插入图形时, 让学生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或中秋节贺卡等……因为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都是刚进校的新生, 这些内容跟他们息息相关, 他们既熟悉, 又学以致用, 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兴趣。

四、丰富课外, 比赛同步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促进学生学好技能, 适时地进行相关的比赛是不可缺少的 (比赛有小组的、有班级的、有校级的) 。通过比赛, 不仅调动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 而且大大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文字录入时, 进行打字比赛;在学习Word时进行电子报比赛、贺卡设计比赛等。

五、认真考核, 考证激励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考试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 同时也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和改进教学的依据。由于技校的考试一般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题自己评分, 所以很多教师对考试并不很严格, 上什么考什么, 导致学生对考试也不是很重视, 甚至很随便。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考试严格是不容忽视的, 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才会重视。因此, 在对待考试上, 教师要做到: (1) 认真命题。 (2) 考试的形式多样:笔试和机试同时进行, 段考成绩=笔试×40%+机式×60%, 期考成绩=笔试×50%+机式×50%。 (3) 考证与期末考试双轨合一, 即在期末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 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最后结业成绩=平时×10%段考×30%+期考×50%+考证×10%。为了能得到高分, 也为了能得一本全国承认的证书, 很多学生都自愿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是教师出题, 学生在学习时会格外用心、格外积极, 并且由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 教师如果按传统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先讲后练的方法, 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从而为他们后续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群, 张寒明.计算机应用基础情境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篇9: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机电专业 课程设置 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基础类课程,通常的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老师将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存储器”,大量灌输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挫伤,学习积极性被束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兴趣又是驱动学生深入学习与钻研的动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专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将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1从实际生活入手,先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心理上降低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

目前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都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就是初中物理的翻版与延续,从心理上较为抵触。他们则从开始上课初期的课堂上不愿听,到课程中期的听不懂,再到课程后期的自身放弃,使学习这门课程成为一个恶性循环。那么要让学生愿意听讲,主动接受知识,还得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着手。比如电器、电灯、汽车的功能等等都属于生活上的必需品,想让他们不接触都难。再课堂初期就将这些易懂熟悉的事物引入进来,接下来就能更好地组织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

比如,讲述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时,如果只是拿起电路便讲,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这时可以在课前提前预备好灯泡、电源等,直接将实验室搬到课堂,当学生们边听讲边动手做,当看到自己连接的线路畅通,灯泡照亮时,他们必定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满足感。

再比如,讲同步带的工作原理时,直接把在科研项目中应用的同步带及带轮拿到课堂上,通过实物讲解,易于理解和掌握。而讲授步进电机的控制及工作原理时,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步进电机拿到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直接讲述它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过程并现场编制梯形图。学生见到实物并观察编程过程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很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该课程的多轮教学体会,很多学生开始兴趣很大,但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渐丧失了兴趣,课程学习变成了包袱,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所以进度较快,学生又缺乏实践基础,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较大的困难,随着问题的堆积,丧失了信心;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照顾到课程系统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实践大多只针对个别知识点,而教学对象又是没有任何工程经验的在校学生,使得本来富于魅力的知识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内容的堆积,学生感到难以致用,丧失了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学生实践基础差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始终保持較高的兴趣,是课程的难点所在。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能够在实验室完成的尽量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在无法进行实验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解决。例如在课前准备相关的FLASH 演示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下一步,可以通过开发相关的交互性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完成内容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必然会比教师一人在黑板上讲解来的生动有效。

3创新授课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十大项目为基准设计。①日光灯电路连接与安装;②调光台灯组装;③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④变压器与电动机;⑤电子门铃制作,对讲机安装,收音机焊接,电子助听器安装;⑥万用表组装;⑦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⑧汽车蓄电池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⑨时序逻辑电路;⑩组合逻辑电路。目前的课程改革趋向于行动导向,以行动导向的形式来进行课程教学已逐渐在各个专业课中展开。对于机电专业来讲,运用这种形式,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授课中,将课程的项目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时将班级分成工作项目小组,即项目开发团队。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工作流程图、本组成员分工以及最后作品的提交工作。在实施项目时,小组成员扮作岗位的员工,按照计划完成指定工作。项目任务的完成主要以学生的自学及相互协作为主。整个实施阶段,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做学习的指导者、兴趣的激励者,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实施计划。同时还要主动全面地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应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指导中,教师可以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如从哪里获取相关资料,如何寻找相关线索,怎样构建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计划内的项目开发,以达到项目设计的教学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各团队的开发进度,及时提醒他们开发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督促各组长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记录,做好总结;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灵活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诱导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学手段从单一满堂灌形式向多样化传授方式发展,可提高学生出勤率,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

4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实践的考试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是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报告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只能做参考,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发现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应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

如果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不好,实验报告写得再好也不能得到高分。每次实训,我们都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对待实训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实训任务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考核命题的范围是本学期学生已完成的实验及相关知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能反映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

5结束语

无论以何种方式授课教学,重要的是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兴趣,对机电课程的学习要有新的认识,逐渐消除畏难和困惑的心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领悟所学要领,解决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变我们课程中的弊端和瓶颈。

篇1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乐学好学才能有好成绩,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中逐渐获得了一些感触:

1.“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人,你所担任的课才能被他们所喜欢。

2.主动接受才是有效的接受式学习。

在设计以掌握知识和搜集信息为主要目标的设计时,首先应明确的问题是主动发现与间接接受知识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间接知识,但是间接知识也需要主动地学习接受,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接受知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最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3.激发学生兴趣是主动学习的钥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积极主动性。学生爱学乐学,效果当然会很好。记得有一次公开课,给六年级的学生上四年级的课程,因为是旧知识,料想学生会索然无味。做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不一样的神情,是不是对你们手里那本新书感到奇怪呢?”学生回答说是,老师说:“不要奇怪,因为在你们拿到这本书的瞬间,你们已经和老师一起完成了时空穿越,来到了2011年的3月19号!那时的你们在上——”“四年级——”孩子们面呈豁然惊喜之色。“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全新的知识——分数的意义?”洪亮的声音整齐的响起:“愿意——”整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

4.设疑(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问题的创设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或由课外归结到课内,也就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基础,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搜集获取知识,获取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对自己的信心越足,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

篇1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宝市故县镇中心小学

刘月兰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使你的教学得心应手,将会使你带着你的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畅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开端引趣 激发欲望

课的开端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设计游戏导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增强了师生互动,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可以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课堂上的过渡语也非常重要,我们要精心准备,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妙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动手操作 引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剪一剪,折一折,试一试来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顶点到底边的高剪下来,然后把剪下来的三角形拼在缺的那个角上,这时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就推导出来了。

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带着大家利用学具,把长方体沿高剪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时候让大家观察,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宽是圆柱体的什么呢?自己观察得到的结论,肯定记忆深刻。

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秘密,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交流展示 妙趣横生

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老师授课,而是学生展示,讨论交流。课堂上注重小组合作,注重自主探究,然后我来说,我来评,我展示,我快乐。这样才能激起心海浪花,学习兴趣自然更为强烈。四、一题多解 增加兴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寻求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学生技能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辛,又品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从而激起学习兴趣。通过一题多解,不但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巧妙练习提升兴趣

新知识及时练,可设计“诱错”性练习,易混淆知识对比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的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

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的知识点,设计时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选择上下功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练习题,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时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踏着阶梯式的习题,学生就进入探索发现的境界。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唯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名言

2)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大地才乐意留下他的脚印。

3) 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4)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5)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6) 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7)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8) 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的航线。

9)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10)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11)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12)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13) 压力---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你是无知者颓丧的前奏,更是有志者奋进的序曲。

14) 在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

15) 空谈家用空谈来装饰自己,实干家用实干去创造业绩。

16) 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17) 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18) 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19) 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篇13: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一方面对学生认识、使用和设计机械装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其课程内容体系综合了机构原理和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培养学生从认识机械全貌入手, 分析机器的组成、运动关系和通用零部件的功能、结构与设计, 直至完成传动装置设计为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初学时感觉零碎而难以入门, 同时学生机械方面基础较差, 再加上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涉及带、链、齿轮、蜗杆等传动机构和键、螺纹等连接件, 大部分同学会感觉到各章节之间没有联系, 都是独立的, 各章内容很多却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即使反复讲解, 也很难掌握,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本课程对缺乏信心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等于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钥匙。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激发学生机械设计基础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种途径。

1. 引导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 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去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敢于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设计产生疑问的情境。如在课程一开始, 就把学期末的课程设计任务布置下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程。演示表面上看来并不新奇, 但含有内在的深刻原理的机构, 并在演示的过程中设置疑问, 激发好奇心, 例如, 缝纫机在极限位置踏死现象。先设置疑问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可先让学生思考破解.接着教师解释机构自锁概念, 引导学生找出自锁的原因、本质和条件,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对解题成功者表扬时, 不忘记给解题失败者鼓励, 教师有意提供不正确的答案, 看谁能指出来等等。

另外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 引导激励学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解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之后, 让学生去玩一下健身器材里的太空漫步机 (又称跑步机) , 然后让学生在新鲜、好玩、好奇的氛围中, 认识它是四杆机构的哪种基本形式。

2. 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有许多复杂且涉及动态的分析过程、大量机械传动过程、机械零件结构、机械工作原理等内容, 由于大部分实物不能搬到课堂中, 学生又是初次接触.感性知识少, 此时,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齿轮, 若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 则很难讲解清楚, 不利于学生理解, 所以应采用多媒体教学, 让这些机构运动起来。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保证了板书的正确性。确保大量图、表的清晰准确, 又能使最新的科技信息得到及时传播,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更多地联系工程实际。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增强感性认识, 学生容易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 开展相关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 应开展相关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创作,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使学生在竞赛中加强学术思想的交流, 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样的竞赛活动很多, 如我校开展的慧鱼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大赛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起所学知识, 而且可以使学生们对其设计的内容进行评价, 从而活跃学术氛围。使学生在争强好胜之中, 不仅达到实现个人价值.而且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4. 通过将课程设计不断渗入到讲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感觉特别零碎, 每一部分比较孤立这样学习起来既难以掌握内容, 又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中, 综合考查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是课程设计, 它包含了我们这门课的大部分知识和内容, 如齿轮、蜗轮蜗杆、键、销、螺纹连接、轴等等。它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虽然是最后一个环节, 但是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渗入, 如我们讲到轴时, 要把它在减速器中的安装位置、作用、设计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零件的连接等内容讲给学生, 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轴的相关知识, 而且还了解了其他零件和轴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使学生提高兴趣和求知欲。

5. 通过简单介绍内容所涉及科学家或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理性内容较多, 讲解起来比较枯燥, 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但本课程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机构装置涉及很多科学家和一些发展的历史故事。所以在上课时要注意经常给学生将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科学家或一些历史故事, 这样将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四冲程发动机时, 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是1872年戴姆勒设计出四冲程发动机,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 (1834~1900) , 德国工程师和发明家, 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再如在讲齿轮时, 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据史料记载, 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已开始使用齿轮, 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齿轮, 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 人们才开始研究, 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18世纪, 欧洲工业革命以后, 齿轮传动的应用日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 而后是渐开线齿轮, 一直到20世纪初, 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 早在1 6 9 4年, 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通过这些内容的插入可以是枯燥的知识加入一些趣味的内容, 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结束语

让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感兴趣, 是讲好这门课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的同时, 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这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积极性的途径还有很多, 如启发式教学, 结合实习环节等等。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学生不可拘泥于既定方法, 而应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采取不同的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特点出发, 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兴趣的现状, 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芳, 燕晓红.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教学探索[J].神舟教育.2011. (12)

[2]徐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新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 (5)

篇14: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具有知识点多、原理抽象、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教师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实践,谈谈笔者的体会和思考。

一、从第一堂课开始,通过知识结构创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才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关心这门课,获取相关联的知识。

电工基础课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就需要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精心准备。一般来说,第一堂课是绪论课,老师通常会按照电路发展的历史讲解相关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爱迪生、安培、库伦等,以此希望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在讲述完后,教师开始对课程做总体介绍,包括学习方法和应用前景等。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发现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所以他们虽然产生了学习兴趣,却又觉得教师所讲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人生规划相距遥远,因此学习兴趣产生不久就消失了。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热情,笔者尝试对知识结构进行创新,提出了“能量链”的模式。通过“能量链”,给学生搭建起一个课程知识和未来实际工作相联系的框架与对应关系。在绪论课中,教师首先提问:“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能不能离开电能?”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电能来自哪里?如何输送、应用?”短短的几个问题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这种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思考回答后,就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能量链”,即电能的产生=输送=应用,同时也将相关课程的作用、关系、应用前景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电机与拖动课程对应着“能量链”的电能产生和应用两个环节。学生们学习了电机与拖动课程后,可以知道如何通过发电机得到电能,如何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应用,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需要更好地和科学地选择、应用、维护发电机和电动机。变压器及变频器、PLC和其他控制课程则对应着“能量链”的电能输送环节,变压器进行升压、降压,实现电能低损耗的远距离输送和分配。学生们学习了变频器、PLC和其他控制课程后,可以知道如何根据生产和生活对电能大小、供给时间和方式等的需要,对电能实现各种控制。这样一来,学生们学习的目标清晰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拉近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二、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创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给学生做利用变频器实现电动机调速演示实验时,实验台的变频器自带的直流24V电源没有输出,但实验台上还另有一个直流24V电源。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如果笔者停止实验,学生们会感到失望,于是笔者问学生们:“电工基础课程中学习了电源的作用和特性,我们现在可不可以用另一个直流24V电源代替变频器自带的直流24V电源继续实验?”学生们众说不一。于是笔者就将好的直流24V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变频器自带的直流24V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即与变频器自带的直流24V电源并联一个直流24V电源,结果成功地完成了利用变频器实现电动机调速的演示实验。这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笔者趁机结合这一实际实验过程,告诉学生们:“我为什么能这样成功地解决问题完成实验,那是因为学好了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心里有底。”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科书、黑板等方式进行,在承载信息和使用程度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根据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教师可应用Powerpoint、Authoware、Flash等软件,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譬如教师在电工基础时讲解三相正弦交流电之前,可先让学生到网站上查阅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发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演示动画和视频,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所学知识,根据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教师讲起课来就非常轻松,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上课时爱听、爱学的主动性提高了,成绩也提升了。在学生评课活动中,电工基础课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笔者也被学生评为“最喜欢的老师”。

五、小结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原理抽象、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通过创新,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创新无处不有,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应用,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时娇.提高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感悟[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

[2]刘恒坤,黄莉.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3]何新霞.提高“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4]于歆杰,陆文娟,王树民.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材和创新——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案例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

[5]于歆杰,朱桂萍,刘秀成.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三)——“电路与电子学”课程教学法篇[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

上一篇:互联网产品运营思路下一篇: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