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2024-04-21

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共6篇)

篇1: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王家庄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王家庄村两委会及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村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将王家庄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王家庄村位于西宁火车站东侧,是一个回、汉族群众聚居的村庄。现有村民275户共1175人,其中回族占67.5%,汉族占32.5%。党员46人,其中男38人,女8人,少数民族党员14人,目前全村已无耕地。今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扎实开展“平安寺院”和“民族法制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优异的成绩。近年来,我村先后被国家、省、市及区评为国家级文明村、中国特色经济村;省农村五个好党支部;省文明村;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区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使我村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出现了新 的局面。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村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为了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研究制定了《王家庄村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寺务公开监督办法》、《清真寺管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办法,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完善了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

为了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村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各族村民的交流,2009年,我村投资90多万元建成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民族之家”,购臵了健身器材、图书、桌椅、彩电、音响、功放等各种设施,紧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充分利用“民族之家”活动阵地,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团结教育、科技培训、民族文化演出等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少数民族失业村民实现再就业,并组织了回、汉民族夕阳红合唱队、秧歌队等文艺队伍提高了村民素质,丰富了我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各民族群众间的团结合作,使我村民族文化、民族风气得到了良好的弘扬,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我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我村村民开展了教育。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次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具体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平安村建设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及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学习教育,每年举办培训班6期,座谈会8次,近两年累计举办培训班14期、专题讲座12次,干部教育培训面达到100%,同时在广大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中开展了解《条例》、懂得《条例》、遵守《条例》,使我村干部提高了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村“民族之家”、村民活动中心和清真寺阅览室,对村

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利用横幅12条、标语50条、黑板报8块、平安建设宣传栏2块、清真寺宣传栏2块等多种宣传手段,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16期、专题讲座14次,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风气高涨,受教育面达到97%。并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目前,我村累计评出遵纪守法户168户,五好家庭51户,双文明户17户,三户占总农户的93.3%。

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近年来,我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性村民入手,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班25期,参加培训的干部村民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理、有文明、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

四是以法制宣传活动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将每年的“党的民族法制宣传月”活动与“法律进农村”、“法律进寺院”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图片展览、分发法制宣传材料、法律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增强了法制教育的渗透力。同时,结合“平安寺院”建设,多次深入我村清真寺,通过查看寺院建设,教职人员生活学习情况,调查了解寺院

开展“平安寺院”建设和政策法规宣传动态,有效的促进了寺院的法制化、社会化管理发展进程。

五是以提高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我村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16周岁学生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18周岁学生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青年非文盲为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四、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和谐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我村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两委会对村级支柱企业西宁市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全面改、扩建,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在2003年建成精品服装城A区2900平方米经营面积的基础上,2004年完成总投资4300万元,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的五层框架式现代化商场营业主楼A幢;2008年投资8700万元,占地37000平方米的营业主楼B幢开业;2010年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营业主楼C幢,使之成为集批发、零售、仓储、货运为一体的全市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目前,小商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10亿元,市场为10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岗位。

二是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3年起,村两委会对18岁以上村民发放生活补助,补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岁每月8元陆续提高到目前20元的水平,总计每月发放村民生活补贴费达50万元。村两委为村民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村民从事交通运输、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增加收入。2011年,王家庄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69元。

三是小康新村建设步伐加快。

2003年起采取村集体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等设施款项,村民自筹资金建设一、二期新居工程的办法,投资4672万元,建成二层新居楼房46000平方米,目前,全村砖混结构楼房住户已达98.8%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56平方米。2009年依靠村集体力量,集体投资1.1亿元,新建70000平方米的福庄小区工程,2011年建成了12栋楼房660套住房的村民居住新区。现已将楼房钥匙交到村民手中,楼房分配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标准免费分配,额外的按市价补差额。目前正在实施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小区的建成将彻底的改善了全村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1、1997年因王家庄清真寺礼拜大殿基础因受水侵蚀受潮羊闹石膨胀,大殿基础墙严重下沉,形成危房。为维护王家庄地区稳定和谐、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村党支部、村委

会及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领导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决定扩建本坊区清真寺,以满足坊上教民的宗教生活。2009年通过社会渠道赞助,市场经营户、个体户筹资、村民自愿筹资等方式,投资1200万元重建王家庄村清真寺礼拜殿,尤其是有些汉族村民个人筹资金额达3至5万元,这就充分体现了回汉村民民族团结的新风尚。重建的清真寺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阿式钢混结构,殿内东西20米,南北30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仓库建筑面积620平方米,二层礼拜堂建筑面积810平方米。重建后的大殿典雅华贵,肃穆庄严,宽敞明亮,一次可容纳850人礼拜。彻底改变了信教群众的活动场所。

2、投资303万元对王家庄防洪渠一条主干道和两条副干道进行整修,彻底消除了山洪和泥石流对村民的威胁,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投资130万元,修整硬化新村道路3.8公里;投资5万元在村庄周边及道路两旁种植金丝柳505株、丁香1600余棵,开辟路旁花坛1600平方米;投资50余万元,新购臵增压垃圾车和农用三轮车1辆、垃圾桶500个。并增加村卫生清扫人员,进行全天候保洁,改变了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村容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祥和安宁的大好局面。

五是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

我村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原定项目落实到位,并

及时确定和落实新项目,全面加速民生工程建设。

1、“三八妇女节” 投资2万元组织开展“拔河比赛”及座谈会,全村有300多名妇女参加了座谈会,并为妇女们发放礼品。

2、为了尊重回、汉村民的风俗习惯,2011年由村集体投资在福庄小区新建“回、汉” 食堂各一所,回汉民族在婚丧嫁娶时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

3、王家庄村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全市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为了少数民族购物方便,2011年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在小商品市场新建了全省最大的少数民族特色用品购物一条街。

4、九月九老年节投资20多万元,为全村女55岁、男60岁以上140名老人发放慰问金每人1000元和礼品。

5、投资千万余元多次组织村民赴银川、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10多个城市参观学习,拓宽了村民的视野,克服了“小富即安”的观念,让他们积极投身于小康建设中。

6、每年春节投资70多万元,为全村村民每人发放面粉一袋,清油五斤。

7、每年开斋节、春节前投资60多万元,走访回汉老年人及慰问12户低保户。

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人,其中回族100人,汉族84人,新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18人,其中回族512人,汉族406人。

9、完成贫困村民、残疾人帮扶培训50人次,就业培训100人次,通过培训基本上找到了就业岗位。

1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户,其中,残疾人11户,五保户1户,一般贫困户74户,重点优抚2户,低保户12户。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我村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稳定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形势发展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持之以恒的抓好民族团结进步这项工作,力争将我村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民族稳定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水平。谢谢大家!

篇2: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为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全社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按照《》的通知精神,根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测评指标(试行)》最新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对民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精神力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党的民族政策以及省、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和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进行巩固提升,力争20*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三、工作内容。

(一)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全面领导。1.政治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形成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的“一把手”工作机制,由统一战线领导小组统筹,宣传、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共同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健全,责任清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密切。坚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大局上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

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少各于*次。各级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或制定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战、民族工作部门自觉履职担当,有动员和发动各族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办法措施。基层民族工作机制完善,运转良好。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配齐、配强统战、民族工作队伍,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建有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制度。

2.组织领导。强化纪律约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党政领导班子熟悉了解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有具体的考核措施。加强日常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入县委政治巡查重要内容之一。定期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畅通群众参与、监督、反馈渠道,建立激发民族团结正能量激励机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按人平*元标准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在资金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给予基层创建单位更多的倾斜支持。

3.思想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各级党委政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理论武装。把学思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作为党校培训必修课;党员干部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知晓率≥*%。

(二)以“三交”增进民族团结,构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1.深化“多元一体”国情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度,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2.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传统媒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发挥好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媒体作用,各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栏、专题,以多种形式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巩固各传统媒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主阵地的地位;发展壮大网上舆论阵地,建设好网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注重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充分运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机制。注重正面宣传引导,积极应对网络舆情,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4.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机制。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大中小学课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开展类型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与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按照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要求,抓好教育基地的培育与建设,教育基地兼具现场教学与网上教学功能,各类基地要素齐全,功能作用发挥正常。

4.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总目标,深入广泛地开展火把节、约德节等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鼓励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并与地方传统民族节庆、各纪念日、纪念活动相结合,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制定政策措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行业规范教育、乡规民约及家风建设之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清真寺、傈僳族非物质文化等遗产,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三)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深化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1.推进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共居结构。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多民族共居社区,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和谐共居,推动互助共学在,将攀莲镇新北社区作为民族工作创新试点。引导各族群众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推进国民教育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积极支持县民族中学和米中民族班发展建设,引导各族学生互助共学。

鼓励团结共事。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招收多民族员工,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团结共事。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机制,加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镇落户,更好融入城市。杜绝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做法。

2.开展形式多样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县档案馆、*清真寺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省、市、县示范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基层干部群众、青少年、各民族代表参观考察及各民族联谊交往等活动,增进交流互动,感受发展进步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制定社区守则、乡规民约、行业规章、职业规则,积极开展民族地区移风易俗“七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承诺书、一份行为公约、一份宣传海报、一次先进典型评选激励、一批微视频、一批歌曲)活动,倡导文明行为,引导各族群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培育邻里团结、家庭和美、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明显提高。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鼓励支持县民族中学、麻陇中心校、白坡中心校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四)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1.以新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注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部门、乡镇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灌溉率、机耕推广使用率、道路通行率和硬化率逐年提升。辖区内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及通讯网络全覆盖。

义务教育普及率、医疗卫生保障率、社保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各族群众拥有安全稳固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重点加强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制定有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长,城镇市容市貌、乡村村容村貌逐年改善提升,各族群众对城乡生态宜居满意度逐年提高。

2.以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稳定。加快地区发展。人均GDP增速≥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本省(区)平均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等特殊类型区域的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五)以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1.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注重法治宣传教育。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地方普法规划并认真抓好普及教育;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落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工作政策法规。积极以立法形式推进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民族关系,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族公民的合法权益,近三年内不发生过较大涉民族因素案(事)件。

2.保持民族领域和谐稳定。制定完善涉民族因素重大问题、重大舆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纠纷排查,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调、调解等多种方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各种矛盾纠纷。

3.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推动基层事务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进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乡社区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定期开展对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督查指导,督促问题整改,消除民族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形成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

(六)以纪律维护民族团结,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1.坚持基层重点,推进示范建设。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创建工作覆盖率不低于*%。其中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命名区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场所创建覆盖率≥*%,有一定数量的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创建;推进“七进”活动常态化。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工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主体责任清晰、宣传氛围浓厚、措施具体实用,有创建典型。各级各类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创建程序规范,基础数据、材料客观真实。

2.尊重群众主体,示范满意度高。建立动员组织各族群众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群众普遍了解开展创建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创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群众知晓率高。广大群众关注创建工作成果,创建绩效评价群众满意度高。

3.注重经验提炼,推广成功经验。强化典型示范。注重成功典型经验的提炼,在全国民族工作领域和省(区)借鉴推广,影响力强。典型示范带动效果明显,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共建联创和协同创建,打造一批示范带、示范长廊、示范群,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创建格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乡镇和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工作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认识,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推行县领导挂钩联系创建工作,做到联系工作全覆盖。各乡镇和部门(单位)也要成立工作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争取支持,合力推动。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是全县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和各族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推进、整体提高、全县创建的工作格局。县乡财政和各单位要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门经费并纳入年初预算,保障正常的工作投入。省市县级少数民族资金项目将优先安排给示范乡镇、村(社区)和相关单位。乡镇和部门(单位)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完善协同创建工作机制。

(三)制定方案,精心组织。

各乡镇、部门(单位)和相关创建活动单位要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创建活动方案,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为抓手,创新思维、灵活方法,主动积极地开展创建活动。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创建指导和组织协调,认真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习读本》《操作手册》《创建标准》及验收细则、考评指标等工具书,实行挂图作战。乡镇、部门(单位)要制定具体工作日程、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创建活动措施、责任人和工作时间,确保按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篇3: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1. 调查背景

巴东县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 是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的重要基地。多年来, 巴东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取得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事业全面进步、民族情谊更加浓厚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恩施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后, 巴东县为加快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努力, 先后打造了野三关镇石桥坪村、东壤口镇雷家坪村和水布垭镇围龙坝村等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 (1) , 在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次调研地点主要是巴东县信陵镇、茶店子镇、野三关镇和清太坪镇。上述乡镇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同时也是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点区域, 每个乡镇都设有示范基地。

2. 调查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巴东县对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 湖北省颁布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 考察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所取得的具体成效和目前存在的有待改进的方面, 分析限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推动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发展模式和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促进巴东县乃至恩施州及整个武陵山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

3. 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谈、观察法等调查方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90份, 有效问卷385份, 有效问卷率98.7%, 深度访谈与大小座谈共17次。本次调研的调查样本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现状

1. 创建活动已取得的成绩

⑴成效显著, 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巴东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对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也进一步深入。 (2) 在一项关于“您认为当地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成效有”的10个选项中, “社会风气得到转变” (15.5%) 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加强” (10.6%) 分居第一和第四位, 表明自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 广大干部群众对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感受最为深刻, 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形成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⑵内容丰富, 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巴东县组织开展了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 (警) 营、进乡镇农村社区“五进”活动, 编印发放了《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等宣传资料, 评选了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 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研数据显示, 62.8%的人切身感受到业余生活在不断丰富, 形式也更加新颖。其中, 对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效果评价项目上, 好 (15.8%) 和较好 (19.7%) 达到了总数的35.5%, 而差 (9.9%) 和较差 (12.2%) 的比例相对较低, 说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等创建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⑶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巴东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过程中, 还注重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一是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是改造、新建特色民居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走访发现, 无论干部还是群众, 都对巴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给当地带来的显著变化持积极态度, 在整理访问提纲中“您对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什么建议?”后发现, 59.7%的受访者希望当地政府能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进一步地追问原因后, 大多数人表示, 因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能“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县的步伐”。

2. 当前创建活动有待改进的方面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存在不平衡。本次调研, 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示范村和非示范村、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5个人口学指标来考察当地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 其中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示范村和非示范村、年龄与职业上。

(1) 表1和图一共同反映了示范村和非示范村的调研对象在“您是否知道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项目的选择情况。表1显示,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为72.5%, 非示范点的知道率为54.3%。说明非示范点的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明显低于示范村。

图一反映的是各调研地的调研对象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很明显, 3个非示范点 (信陵镇即巴东县城、清太坪镇桥河村、野三关镇) 的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明显低于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茶店子镇洞坪村、清太坪镇双树坪村、野三关镇石桥坪村) 。说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知晓度的地区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 表2反映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的年龄分布区间从12岁到70岁, 并根据心理学对于年龄阶段的划分将其分为4个年龄段。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但是调研数据显示 (见表2) ,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12-18岁的为41%, 19-35岁的为53.3%, 而36-60岁的为70%, 61-70岁的为72%。比较之下, 12-18岁和19-35岁人群的知道率还低于36-60岁和61-70岁人群的知道率。说明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过程中对于青年人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3) 表3反映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涉及学生、教师、农民、工人、医生、公务员、个体户及其他职业等8个类型。数据显示 (见表3) , 教师、公务员、医生的知晓度高, 表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但相比较之下, 工人、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是比较低的。说明对于基层宣传的效果还不是太好, 同时说明以学校为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教育还不太完善。

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受众参与度比较低。图二反映的是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充分尊重和体现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 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 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 要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3) 然而, 根据调研结果 (见图二) , 没有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达到50.1%, 经常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只有14.8%。说明群众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⑶群众评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表4反映了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有待改进的方面。结果表明,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过场现象。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高, 因而没有深入基层做宣传教育, 很多群众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数据显示 (见表4)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有13.8%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非示范村有28.1%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另外, 在非示范村有21.6%的村民认为当地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14.8%的村民认为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三、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不足的原因

1. 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有限形成了制约创建活动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⑴经济社会水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全面展开。调研对象中对于自身目前经济状况的评价是:好占7.5%、较好占17.9%、一般占62.9%、较差占7.0%、差占4.7%。在“不参加的原因”调查项目上, 有40.9%的人选择了“没有时间参加”, 所占比重最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群众多忙于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大部分时间均用于工作, 这样就缺乏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动力, 也无暇顾及活动的开展情况。 (4) 还有一部分人因收入低外出打工, 常年不在家, 更是无法接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和相关信息。

⑵受众文化偏低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增加难度。调研显示, 大专及以上经常参加的为15.1%, 偶尔参加的为37.8%;高中经常参加的为13.7%, 偶尔参加的为37.0%;初中经常参加的为15.9%, 偶尔参加的为28.0%;小学及以下经常参加的为14.3%, 偶尔参加的为28.6%。总体上看文化程度越低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参与度也越低。巴东地区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文化水平较其他群体低, 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难以理解, 致使宣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外, 还受到该地区传统的政治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2. 创建工作覆盖面不平衡及基层干

部业务素质偏低影响创建活动知晓度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不平衡。个别单位和地区未能处理好开展创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 导致活动只是间断性地、有选择性地开展。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限制, 组织者对人流量相对分散、地理位置较偏远的乡镇区域的创建工作开展比较薄弱, 有的甚至没有纳入开展范围。各乡镇在资源区位等方面存在差异, 共同发展难以协调一致,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很难进行普遍性推广。还有的群众反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普遍偏重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 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内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⑵基层干部开展创建工作的业务素质偏低。调研发现, 巴东县所管辖下的茶店子、清太坪和野三关等乡镇的示范村和非示范村都存在基层干部民族知识欠缺, 对相关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而导致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脱离当地实际的现象, 且因相关知识的缺乏, 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活动的开展缺乏时效性, 群众积极性不高, 活动效果胜微。

3. 考核指标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够科学导致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

⑴测评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对于省政府、省民委制定出的相对宏观的政策和法规, 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相关文件和计划。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创建积极性, 只是满足于下任务、发文件, 没有针对性的切实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现实问题, 致使各种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 群众觉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只是走过场和搞形式, 缺乏具体的实效。

⑵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 往往偏重于具体的开展情况, 而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 上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不够, 出现上下信息不畅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 更影响了创建工作的及时改进更新, 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走一步看一步, 只为早日完成任务的消极懈怠情况。

四、关于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几点建议

1. 加快经济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丰富

⑴努力发展经济,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物质基础。立足巴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积极推进现代绿色农业和山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壮大起一批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有影响力的民族龙头特色示范企业, 实现对该地区民族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拉动”、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转移拉动”以及对周边村寨的“辐射拉动”。 (5)

⑵加大专项投入,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充足保障。增加巴东县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的投入力度, 加强民族文化节庆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博物馆、农家书屋、公共休闲场所等设施的建设。同时, 鼓励、支持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经费保障。

2. 抓好阵地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

⑴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宣传月期间, 可在街头小巷悬挂标语、发放民族知识通俗读本、张贴海报等, 同时在学校、社区、乡村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 有重点、分层次地宣传, 还可以举办民族特色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文艺表演、座谈交流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 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的热情。

⑵整合运用好社会各类资源,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邀请各级媒体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广泛宣传, 编发新闻、图片和视频。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报道。充分发挥民族院校是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和研究主阵地的作用, 有效利用其教育网络和研究平台开展调研考察, 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 加强队伍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⑴领导干部要不断更新观念, 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统筹能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整体观念、规划观念、信息观念和效益观念, 全局性地对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有计划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及时准确地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不断针对性地改进方法, 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⑵基层工作者要提高综合素质, 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其一, 提升理论素质。借助高等院校、党校及培训班等各种力量, 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同时自觉把强化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 (6) 其二, 提升工作能力。既要能敏锐觉察受众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 调动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的积极性。又要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同心理咨询的方法相结合, 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言辞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幽默。

4. 完善制度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

⑴坚持齐抓共管, 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职责分工。在省、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巴东县政府、民宗局及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凝聚合力, 共同推进创建活动的发展。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 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的社会化, 使创建工作的网络覆盖到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

⑵进行总结反馈, 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度。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监督检查的范围, 采取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 定期到基层进行访谈, 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并及时总结近期的工作现状。要建立和完善有领导、有安排、有调研、有考核、有监督、有反馈的工作体系, 尽量避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摘要:本次调研对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调研发现, 巴东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营造团结浓厚氛围, 调动群众热情参与和形成特色创建形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存在着知晓度不平衡、参与度低和走过场等有待改进的方面。经分析, 认为其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创建覆盖面和人员业务素质, 考核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建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应在加快经济发展, 扩大宣传阵地, 强化队伍建设和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工作力度。

关键词: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方良才, 江勇.大团结大突破大发展湖北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J].民族大家庭, 2010 (5) .

[2]毛乐燕.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J].西北民族研究, 2010 (3) .

[3]甄朝党, 苏丽杰.60年来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5) .

[4]邓凯.大力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J].求是, 2009 (13) .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6) .

篇4: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国家民委对首批示范州创建试点检查验收之日将近,记者再次来到海北,感受历经两年示范州创建热潮洗礼的海北大地,时时飞扬民族团结进步赞歌,处处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在美到令人心醉的金银滩草原上,李利什吉的“生态鸡王国”越来越壮大了。

2009年春,海北海晏县青海湖乡达玉日秀村藏族妇女李利什吉租下1000亩草场,发展草原散养生态鸡养殖。此后,在州县政府配套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山东援建资金等的大力支持下,李利什吉成立的海晏县绿野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跳步发展,2014年出栏鲜肉鸡15.4万只,销售收入1540万元,纯利润800万元,销售订单签往陕西等外省市。

作为“青海省科技致富女能手”,李利什吉不忘回报社会,接纳了352名汉、藏、蒙等各族牧民进合作社务工,还赞助维修寺院,敬老济孤助学,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赢得了广泛称赞。“我能有现在这点小成绩,是赶上了好时候。我最大的心愿是合作社每位成员、每个家庭都越来越富裕、快乐、幸福。”李利什吉说。

李利什吉是海北创建示范州分线工作——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进程中涌现出的带领群众致富典型之一。海晏县委书记董玉毅介绍说:“作为海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分线工作的‘八项示范性工程’之一,我县以现代、生态、示范为落脚点,发展草原生态鸡与牛羊共养立体式养殖,启动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根据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2013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设立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和合作社提供担保贷款等,使合作社经济越来越成为农牧产业发展亮点。”

“海北是资源富集区,草皮底下就是优质煤炭,祁连山因矿藏丰富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但州委、州政府却没有大力发展矿业采选挖掘业。比起牺牲草场开采煤矿带来的直观经济利益,海北的选择是更忠诚于生态,更坚信生态文明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祁连县县长龙永胜说。

2015年3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尼玛卓玛建议国家加大对青海重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支持力度。除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外,尼玛卓玛在建议中重点提到了在维护青、甘、内蒙及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祁连山地区。

2014年夏,青海省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省级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此前于2014年5月召开的海北州创建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州启动大会上,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利用7年时间,构建起祁连山森林生态屏障和青海湖北岸草原湿地保护带“一屏一带”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州和全省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州,是海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分线工作中的另两项示范性工程,突出体现了我们生态立州的发展理念。”龙永胜说,“祁连山生态保护并不是要约束或牺牲发展,而是要求我们探索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世界上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么适合骑行的地方了”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是海北的主动选择。

随着我国首部青藏高原青春骑行文化微电影《爱,全在那儿》登陆主流视频网站,故事发生地、环湖骑行大本营——海晏达玉部落民俗村越来越火了,租上一辆自行车环青海湖骑行的游客络绎不绝。“在青藏高原,整整4天,每天近100公里,环青海湖一圈,据说还同时完成了一次藏式祈福,这样的骑行真是太刺激太有意义了!”来自台湾的小伙SamWong说,“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思想去流浪、理想在燃烧。我想世界上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么适合骑行的地方了。”

海北州文体局副局长张宗德介绍说:“《爱,全在那儿》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数位领导全程策划。这部微电影是海北文化营销的一种尝试,以时尚励志故事宣传海北‘骑行天堂’旅游品牌和‘文化海北’、‘运动海北’的形象。”

“梦幻海北”旅游资源丰富,原始性、神秘性、多样性、生态性兼容,是“大美青海”的典型缩影,全省旅游规划中82个精品景点有22个在海北州,尤其青海湖及鸟岛、沙岛、金银滩、原子城、百里油菜花海等,拥有较高知名度。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既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又保护传承好优秀文化,为海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起到提升物质基础、发挥文化凝聚力的双重作用。

围绕“文化旅游活州”发展战略,海北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产品,做实做强观光旅游的同时,推出了以金银滩水(冰)上乐园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度假游、以马背民族互动营为代表的草原文化游、以高原桃花源为代表的华热民俗体验游、以岗什卡和黑河大峡谷为代表的登山探险游、以年钦夏格日山为代表的昆仑文化之源寻根祭祖朝拜游以及环青海湖自行车骑行游等新产品。2014年,海北共接待旅游人数56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3%和50.9%。

“确保学生一个都不失学”

“海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归根结底是千方百计让各族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一个家园,‘同’一个梦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其落脚点就是促进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尼玛卓玛在总结创建工作的意义时说道。2008年以来,海北每年财政支出的70%都用于社会民生事业。2011年开始,这一比例达到80%。

2011年,祁连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主体仍只是一座平房。州委、州政府全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后,州、县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祁连民小的投入。如今,学校教学区有明志楼、明德楼,配备了心理咨询室;生活区有熹香苑餐厅、龙鳞公寓,5人一间宿舍;活动区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

nlc202309011735

为大力扶持祁连民小汉藏双语教学工作,县教育局让校长沙金莲面向全县教师“随便挑”。沙金莲对此深表感激:“我们学校生源复杂,全县7个乡镇都有,多为牧区留守儿童,入学前没有考核,只要你来就能免费上学。教育局为我们配足了优秀师资力量,这几年学校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

祁连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尚海红说:“州委、州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教育布局调整等多项措施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县已实现‘3+9+3’(三年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三年职业教育)教育保障机制,并不断建立健全奖教助学长效机制,确保学生一个都不失学。”

祁连教育事业发展是海北全州社会民生事业不断升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在海北深入采访的日子里,这类鲜活的故事和数据不胜枚举:

刚察县“村村通”工程全部告捷,全县3乡2镇31个行政村所有“断头路”连成了路网;

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共7个行政村,培育了21家民营企业,经济总量过亿元,201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7元;

为庆祝全村圆满完成党政军企共建省级示范村任务,刚察泉吉乡新泉村两委班子组织了150名各族村民“华东五市游”,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愉悦身心;

2014年,海北率先在全州214个行政村聘用了214名不脱产的农牧民村警,发挥其“土生土长、群众中人、信息灵通”的优势,担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治理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和群众的“贴心人”;

海晏县把白佛寺基础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帮助寺院实现水、电、路、通讯、电视“五通”以及公共服务对寺院的全覆盖,所有僧人都加入了医保,6名孤身僧人成为县“五保户”……

如今,你无论何时来到海北,也无论去到海北何处,你总能目睹繁华的城镇、整洁的社区、美丽的乡村、通畅的大道、宁静的寺院,总能在磅礴壮美的风光中领略到群众舒心惬意的生活,总能在擦身而过的人群中体悟到那份神情的喜悦与满足,那份笑容的希冀与信心……

对话尼玛卓玛

《中华儿女》:2013年9月,国家民委选定13个州、市、盟作为首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盟)试点,海北是其中之一,是青海省唯一入选的创建地区,也是全国藏区除拉萨市外唯一入选的自治州。对海北而言,相信这既是信任和动力,也是压力和挑战。

尼玛卓玛:是的。青海有三十多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传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是青海“三区”战略之一。2013年6月,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实施《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正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申报下,海北才有机会入选首批试点单位。一定程度上,海北示范州创建工作,是青海先进区创建工作的缩影和代表。所以,海北创建示范州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许成功。

同时,海北创建示范州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省委、省政府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战略即为“天时”;海北自1978年以来连续37年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所打下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即为“地利”;曾经全力以赴支持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建设的海北各族干部群众,如今又万众一心、聚精会神抓实抓好各项创建工作,即为“人和”。

当前是创建工作最后阶段,我们一定争分夺秒查漏补缺,自我加压再上水平,确保海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首战告捷!

《中华儿女》:这两年海北具体是怎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想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

尼玛卓玛: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创建格局。在定位和谋划上,州委把“民族团结进步建州”上升为全州发展战略,州人大制定并审议通过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是青海省第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地方性法规。在组织领导上,州委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全州各地区、部门、单位,均将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全州27个创建重点推进单位由27名州级领导直接联系指导工作。

第二,突出思想引导,做好宣传教育。具体落实七项措施:党委先行带头示范学,分层施教深入学,载体创新带动学,以建立一支宣传队伍、编发一套校本教材等“十个一”为抓手融入学,强化宣传阵地建设,进村入户100%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创新方式方法,充实创建内涵。主要是七个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长期开展的一些创建活动如“平安海北”、“美丽乡村”、寺院“三比一促”等相结合,与各项示范建设如“林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示范州”等相结合,与军地联建、企地共建等六项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彰显文化内涵相结合,与援青共建相结合,与鼓励创新载体相结合。

第四,抓关键强基础,提层次升水平。主要是牢牢抓住“依法治理、社会治理创新、寺院管理”三个关键环节不放松,强化创建的“物质基础、基层基础和群众基础”。

最后,完善创建机制,巩固创建成效。一共有九项机制:宣传教育引导机制,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机制,社会治理机制,寺院管理机制,平安建设机制,机关单位服务管理机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创建联席会议机制等。

责任编辑 陈晰

篇5: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创建范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村小及局机关。

(二)创建目标:到,将全县9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70%以上村小基本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或示范学校,为全面创建具有综合示范效应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打下坚实基础。

--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完成80%乡(镇)幼儿园建设,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60%;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到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1%,“普职比”达到1:1。完成所片区寄宿制学校和所“小幼一体”精品学校建设。完成“3333”数字教育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70%以上。注重寄宿制教育办学特色,全县寄宿制学生规模达到学生总数的70%;注重远程网络教育办学特色,100%高初中和70%以上小学实现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注重双语教育办学特色,使接受双语教育学生达到中小学生总数的70%;注重文化育人办学特色,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学校5所。

--民族关系和谐稳定。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有效,结合“爱国守法感恩团结”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守法教育内容进入课堂,面向学生广泛宣传,把握和处理的能力不断提高,民族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广大师生员工增强“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意识,进一步筑牢“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教育助学工程更加完善。实施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免费学前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抓好教育民生工程,充分彰显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助教扶贫,围绕“儿女上好学”的目标,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二、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健全组织机构,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制定完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及统筹发展、宣传教育、团结和谐等各项工作措施,创建活动全面启动,认真查找解决影响创建活动的问题,完善各类基础数据台账和创建工作制度,选定一批示范点推动建设。

(二)全面实施阶段: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工作全覆盖和依法治县等活动,以推动教育优先跨越均衡发展、教育惠民、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工作进步、民族关系和谐等内容为重点,认真开展各类爱国团结主题活动,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础。1月至月,将全县8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70%以上村小基本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或示范学校。

(三)争创达标阶段:

努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优先跨越均衡发展,按照“打基础、求突破、创一流”三步走的步骤,缩短城乡差距,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师生抵御分裂渗透、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物资基础更加牢固,努力达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标准。201月至2016年12月,将全县8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70%以上村小基本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或示范学校。

三、主要任务

(一)倾力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

1.公办免费学前教育办学工程。按照“农牧区集镇单设幼儿园、依托乡中心校建设乡中心幼儿园”办园模式推进乡(镇)双语幼儿园建设,力求“新建一所、配套一所、完善一所”。2016年完成新建乡镇双语幼儿园18所。80%以上乡(镇)新(改)建成安全、适用的`公办双语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60%。

2.寄宿制规模优质办学工程。按照小规模、低质量、成本高的村小学生适度向乡中心校集中,乡中心校高段学生适度向县城或片区寄宿制学校集中方式,建成所片区规模寄宿制学校,使万名农村学生接受更加优质、更加公平的义务教育。

3.农牧区小幼一体化“3+3”或“6+3”精品学校建设工程。按照“统一风格、分园建设,统一规划、分块连片,统一管理、分部教学”要求规划建设“3+3”或“6+3”精品学校。2016年建成所“3+3”或“6+3”精品学校。学前与小学教育同步发展,有效解决边远乡镇学生“读好书”问题。

4.普通高中集中优质办学工程。年完成新建1所高中,2016年进一步加大对新建高中的投入。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和免除学费、书本费政策,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高中生的36%。对贫困普通高中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

(二)倾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到2016年,教师队伍“量少质弱”现状全面改善。新招聘教师70名,培训教师350人次。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全面开展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大幅提升教学质量。

2.“3333”数字教育推进计划。完成“3333”数字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远程网络教育提升全州教育内涵发展,按照“打基础、求突破、创一流”三步走的步骤,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成都七中、成都实验小学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州级示范校带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倾情开展民族文化活动

1.借力群众工作,不断壮大创建活动力量。把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中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结合典型宣传,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学习菊美多吉、毕世祥先进事迹活动,充分挖掘、宣传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机关、模范学校和模范个人等活动,用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引领广大师生员工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3.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宣传教育活力。以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宣传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新活力。

4.举办“节庆”活动,增进交流、互助感情。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利用“藏历新年、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重点节日,开展民族文化展示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和谐互助的感情。

5.发挥基地作用,激发稳定的热情。各校园要结合本地特色和实际积极打造、建设民族教育基地,可以利用国家和省命名的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师生参观学习,举办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力量。

6.立足民族教育,打造创建活动品牌。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教民厅??7号)精神,大力开展民族团结知识进课堂,结合群众工作宣传教育“四个一”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和文艺表演、爱国演讲、家庭微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四)落实民主机制创新示范

1.提升民族工作能力。全力支持民族工作,加强对学校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民族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培养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规模化、高素质,能应对复杂局面和矛盾纠纷的民族工作队伍。加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夯实民族理论素养。掌握做好民族工作、出来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努力做到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县广大师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两个共同”和“四个认同”意识,培育形成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的道德准则和社会风尚。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强化团结观念和群众观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和州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纪律规定,建立干部作风建设常态机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工作全覆盖、走基层等活动,做实、做好群众工作,聚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

4.推动示范创建活动。整合力量,把创建示范州与“精神文明”、“平安”、“五好基层党组织”、“双拥示范单位”和“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加强典型引导,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学校的创建和命名,选定5-10个示范点,带动其他单位、学校的创建活动,形成州县两级联动联创的工作格局。

5.组织睦邻友好活动。在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同学与同学、先进与后进之间开展友好睦邻结对建设活动,以召开联谊会、座谈会、班队会等形式,开展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增加交流交往共建和谐友好睦邻关系。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大力弘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崇高师德,形成人人争当“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教师的良好风尚;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整治活动,对严重违反政治纪律、违背职业道德、影响安定团结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职工,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机关、各校园要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州级督导指导、县级负责实施、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沟通协调。各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三)加强宣传报道。局机关、各校园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典型、先进事例,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制作宣传标语和广告标识,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四)落实保障措施。局机关、各校园要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工作方案,落实活动经费,丰富创建内容,拓展活动领域,突出新举措、新方法、新亮点,力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新实效。

篇6: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团结是保证我区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何继续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并能在原有基础上做到努力创新,是团结新村社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

多年来,社区党总支积极有效的开展了大量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工作,强化组织宣传,创新活动载体,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民心工程,巩固民族团结基础。每一位工作人员在民族团结工作中都能做到在思想认识上到位,能够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上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做到了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仍会继续坚持团结进步两大主题,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并大力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的交流,增加情感。在开展社区民族团结活动中,紧紧围绕服务居民群众这条主线,实实在在的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

社区还会继续坚持开展民族团结、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并延续以往积极有效的活动内容,如每年五月民族团结教育月等,通过结合教育月活动为载体,使少数民族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并努力做到调动和影响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把民族团结文化活动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国社区会不断丰富和完善创建“民族团结社区”的形式和内容,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民族模范单位”的活动中去,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不断开创社区民族团结新局面,努力推动社区民族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民族社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认真自查自结后,认为我社区已经达到申请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各项指标和要求,现恳请来我单位进行初评。

妥否,请批示!

爱国社区党支部

上一篇:美哉,黄河风情线散文下一篇:化合物教案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