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2024-05-05

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效果

正安五中美术教师:帅亚玉

美术教师闲谈中常说:美术课教学枯燥,学生学来无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抓考试科目的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确实抽不出时间,学生在美术等艺术课程上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重要原因;教材不注重基础,脱离实际,高谈美术高深莫测、美术思想等,给美术课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美的体验,就更谈不上学生去创造美、实现美的愿望,这是直接原因;教师只讲教材,不去结合乡土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纸上谈兵,教师只为教而教,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学,其效果可想而知,自然就索然无味。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美术教学则是走进这个艺术门类的起步,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有效整合本土资源,因地而宜,方能事半功倍。

当前,素质教育已被提到相当重要的议程来认识和实施,美术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美育教学的基础,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探究和提高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美术课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局限于书本的教育教学,其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好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何为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本文主要指有利于爱国爱乡教育、有利于美术课程改革推进、有利于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认清乡土美术发展内在规律的资源。如:本地独具特色的寺庙佛像雕刻、山水风光、遗留古屋、文化底蕴等。这些资源是千百来祖先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本土文化的精华。结合相关乡土美术教育资源进行课程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且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一、本地乡土美术课程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利用情况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性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拓宽了美术课程资源的涵盖面,美术课程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甚至更广的领域。这为美术乡土课程的利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几年来,《美术课程标准》在各中小学校的实施,确实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和经验,但对于广大的农村,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经笔者对近十间中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实施利用的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美术教师思想滞后,不去深钻教材,不去研究教法,更谈不上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只为教书而教书,根本无暇考虑美术课外的因素;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综合性就更不说了;筛选及评价机制尚未完善等。

二、渗透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涵盖深刻的内涵、思想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美术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全面认识乡土美术资源的特点,再根据教材的单元系列要求,进行有机渗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和知道美术其实离自己并不远,从而产生自觉的行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和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他们喜欢自己本地的乡土艺术。教师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来上课,更使学生充满新鲜感、亲切感,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对家乡无限的眷恋。比如:正安和溪古建筑、正安新洲尹珍务本堂、正安杨兴桐梓垭四合院等,佛像雕刻技术更是堪称一绝,每年的古历6月庙会,各地展示的不同形态的佛像等等。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多观察,收集涉及教育教学需要的美术课程资源,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设计、讨论等方式引入教育教学,以多种手法引导学生对本地乡土艺术的寓意、特点、作用及其继承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去体验,真正有所收获。就拿古建筑来说,可以将它们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去实地考察和写生,真正了解家乡的美术现状,并将相应的作品以心得体会、竞赛等形式在学校中展出,由于学生对家乡的这些美术课程资源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这样的活动,既能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最后,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它是国家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篇2: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年级:八年级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中国书法》选自浙美版美术教材,八年级第16册第6单元,属“欣评·述课”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

地位和作用:

本课不仅是对15册《瓷器风韵》中,瓷器与书法的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也为以后的书法练习和欣赏做好铺垫,缺了对本课的学习,就会影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学情的分析,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指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

相互渗透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表现形式构成的要素,感受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学难点:

理解几种不同书体的结构规律。

三.学情分析:

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初中八年的学生对书法接触的很少,一般的同学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书法学习。对书法知识的把握更是少之甚

少。所以在上本堂课之前,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四.教学用具:

我将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PPT直观、形象的优点来展示我上课额关键内容以及各种材料,使得课堂精彩纷呈。我还会利用视频会声会影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我还会结合严谨整齐的板书,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板书一起得到一个提升,使得学生对新课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

五.教学方法:

视频激趣法:简短的视频导入,直观形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切入课题。

对话教学法: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就有两个思想”。

问题教学法:采用“问题串联”的方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积极思维,积极思考,在问题学习中收获。

图片对比法:通过图片的比较,学生能较容易的找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对新知的掌握。

自主学习法:主要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辅以全班交流,以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探究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六.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兰亭相关图片——王羲之——书法——书法的应用范围和社会功能

七.教材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兰亭相关图片——王羲之——书法——书法的应用范围和社会功能,

①根据这些图片中的信息你想到了哪位人物?他被誉称为什么?

②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书法作品?你觉得书法对于我们现代人重要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问题,顺势引出课题。

环节二:讲授新知:

讲授新知 一门线条艺术,及发展历史 重点 作品欣赏 欣赏三大行书 自主尝试 学习永字八法,并进行演示,学生自主练习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视频:介绍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以前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作品。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辅助,并顺势讲授新知----书法文

字发展简史: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

(解说每种文字的特点)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解说每种文字的特点)

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从复杂到简单,便于书写。

环节三:作品赏析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三大行书,感悟其中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大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二大行书”

苏轼的《寒食帖》----------“第三大行书”

在讲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时候,穿插讲述其中的故事,

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学习,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

【教师活动】: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篇3: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一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 缺乏创新与动力

因为缺乏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的压力, 许多教师对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与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一部分美术教师即使有想法, 却因为缺乏能力、氛围和指导, 所以不知如何具体实践, 从而导致教师难以用科学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开发思维与创新学习方式。

2. 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由于教材选择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或学生不重视等因素, 课堂上, 学生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不考虑具体情况, 一直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更觉得课程单调乏味。教师这种“老调重弹”的方式, 使学生难以感受到课堂的新鲜感。所以, 我们要顺应形势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 适时改变教学方式, 改变过于偏重理论的做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3. 课时不足、教材缺陷

较多中职学校为了顺应时代趋势, 对电脑设计课程提高了要求, 从而减少了美术设计基础课的课时量, 加上教学中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美术教材, 其理论难度比较大, 导致学生的美术基础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许多学生毕业工作后由于基础知识薄弱, 甚至无法胜任工作, 这引发我们对这一个问题的思考。

4. 教学条件严重制约了课程开发与改革

教学条件是制约改革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包括物质方面和时空方面。具体问题体现为科研经费的缺乏, 家庭拿不出或不愿拿出部分资金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课时量的紧缩。此外, 即使教师愿意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践研究活动, 学校大多以安全方面考虑加以拒绝。

二完善中职美术基础教学的对策建议

1. 学生的思想认识是重要前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第一位, 优秀设计师的必备条件就是具备对美的鉴赏力。正确的审美意识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美术基础教育正好能为学生纯洁的心灵提供养分, 培养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有效地实施美术基础教学, 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作为中职美术教师, 必须首先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 并且能意识到除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启发和增强学生多元化的美术设计思维。

2. 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激励方面: (1) 激励学生参观多种美术展览, 让学生从好的美术作品中获取营养和动力。 (2) 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作大赛, 让获奖的学生得到奖励, 学生既能竞赛中得到锻炼并增强自信心, 也能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找到自己发展方向。 (3) 为参加艺术节等活动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加分, 以此鼓励。

教师激励方面: (1) 引进专业教师, 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师资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各种激励机制, 如提高待遇、提供多种深造和晋升机会。 (3) 定期开展教学成果展览, 在教学方面有显著贡献的给予奖励, 让教师把上好美术基础课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以此促进教学的长远发展。

3.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探究能力。 (2) 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操控能力。好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双方的互动下进行的, 在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上, 一名美术教师如果能掌控课堂互动教学, 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 (3) 教师自身的教学观。正确的教学观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美术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还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地传授理论知识, 训练学生实操技能、发展学生潜在智力、培养学生自身能力、陶冶学生优良品德。

4. 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明确, 要让学生具有较高的实操能力, 实操能力不仅包括学好软件、设计等, 更重要的是一种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就是美术基础的应用, 包括素描、速写、色彩,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所以, 结构、空间、比例、对比、均衡、疏密、节奏、色彩冷暖对比、大小色块比重、明暗强弱对比、轻重色量、软硬粗细、尖锐方正等这些基本规律与美学元素必定是中职基础教学需要把握的基础。

总之,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要适应时代需求, 学校要有效整合美术课程资源,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有效地进行教学, 让学生主动学习, 为中职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陆机彬.探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投资, 2012 (21)

[2]金君.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 2013

[3]杨茜.中职美术中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成功 (教育) , 2012 (12)

[4]余劲松.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探析[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9 (4)

[5]葛英颖.运用信息技术改革高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8 (4)

[6]张春梅.浅谈高职建筑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7]邢伟.Wiki平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8]朱岸静.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 2011 (4)

篇4:略论美术课程中的美术字教学

【关键词】美术课程;美术字;教学

电子计算机进入美术领域从而使美术领域产生了一场空前的革命。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电脑模拟、电脑喷绘、电脑打刻等新技术深入到美术领域的诸多方面,几乎占领了整个应用美术范畴并以其优质、快速和相对的低成本而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一些美术教师就认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和专业学校的公共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美术,特别是美术字的教学已经失去了意义,于是放松了应用美术的教学甚至放弃了美术字的教学。学校美术教育中重绘画基础,轻应用美术,忽视美术字的现象也较普遍。笔者认为,上述认识和做法有失偏颇,尤其是美术字的教与学放弃不得,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1 从社会实用的角度看。美术字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

从建国之初的土地改革直至现在的全面奔小康,各个时期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标语一直都是普遍采用的最简便最有效的宣传形式之,它展现在乡镇村社显眼的地段,以整齐醒目、简明扼要的文字内容让各种重要信息家喻户晓发挥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推进当代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的今天,由于应用美术在农村中的实用性更加广泛,而宣传标语、展板、图表等又主要是人脑设计和手工制作,因此,具有一定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人特别是长于美术字书写者,在农村都被尊为地方人才。即使在城市的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小型活动时所需要的标语图画等一般也是请本单位的书画人才一显身手。

2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美术字教学能够体现美术课程的价值

(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汉字在促进社会文明的同时也随着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发展演变。汉字在人类文字初始时期象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走向规范化从而成为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文字。由于汉字具有多方面的蕴涵与韵味,因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既表现各个时代精神又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时就将汉字书体定为八种,即后世所称的“秦八体书”,其中虫书(在小篆的笔画两端加饰虫鸟之形)就是当时的美术字体。随着历史的进程,汉字的书体以及因文字的用途、材料、制作的不同而在艺术上表现的意趣更是异彩纷呈。我们所说的美术字,人们一般认为是指宋体字和由宋体字衍化出的各种字体,过去有的美术专业书籍也是这种认识,其实凡是经过美化加工的各种汉字书写体都应当是美术字。按照现代美术字的概念,美术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末期。就是宋体字也是在书籍印刷刻版经过了数百年的实践后在明代的隆庆、万历年间才由楷书衍变成了“方笔字”,清康熙十二年“方笔字”才被皇家定名为宋体字。所以,美术字教学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2)在人类文字中汉字的造型和表意都独具特色。学习美术字书写要掌握造型艺术与人的视知觉之间关系的规律,要掌握形式美的原则和方法,要按所学知识能动地处理好复杂多变的汉字的结构、比例、笔画、动势、重心等问题,做到每一幅字都统一和谐,每一个字都字型方正饱满,结构匀称自然,使字体具有节奏感与韵律美,体现汉字美术字的书写是一种艺术表现。所以美术字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智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3)美术字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人的心灵的一种外化形式。汉语表意精确入微,其内涵的丰富性是任何一种文字都达不到的。同样的字句由不同的人书写出来就有不同的感观效果,文字书写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这正是所谓“字如其人”。可见美术字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人的素质教育过程。

3 美术字教学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由于美术字书写规律性强,要求讲究,中小学和专业学校的公共美术课程中美术字部分的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方式方去。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对美术字部分的教学注重了两点。

(1)选好教学的人手点。有的教师认为宋体字是美术字的渊源,把宋体字当作学习美术字的人门字体,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实社会中这种方法很值得商榷。第一、宋体字的基本笔形复杂而且限讲究,加上初学美术字时掌握字体结构规律难度电大,因此从宋体字入门一开始就会让学生觉得学,导美术字难。第二、初学宋体字往往采取先用铅笔按宋体字的基本笔形和字的结构规律勾出所写文字,经反复修改后再填色填黑的方法,练字效率低。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和信心限容易丧失。

(2)教学的周期性和持续性。由于美术字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教学时间稍长,可能会引起一般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美术字教学的全部内容应当根据不同的学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并实事求是地将各段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各年级美术课程中。这样既能调节各年级美术课程内容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又能让美术字书写爱好者的学习热情得以持续,使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能够在自然轻松的教学情境中圆满完威。

篇5:美术课程教学理念

关键词:审美现实生活综合纽带



美术新课程改革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由原来教学中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向现在注重审美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从事中学美术教学以来感受到的一个最大变化。要想正确深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分析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就要分析当前义务教育的实质,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完成每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才能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真正实现美术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从而使三个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新的美术教材由原来注重知识点和技法的传授向注重审美教育转变,这一点我感受最深。以前的天津版教材是以知识点和技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如教材基本上是由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素描写生训练、中国画临摹训练、水彩画写生、色彩知识、构成练习、速写训练、手工艺制作和摄影取景与构图等几大板块组成。初中美术六个学期的教学就是这几大板块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新教材我已经是第三次使用了,而且我任教七、八两个年级,所以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就多一点。这两年来,每到寒暑假我就随教研室的教研员去市教研室进行培训学习,因此对新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新课程理念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的人教版教材从内容设置上突出了工艺装潢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和艺术欣赏在教学中的地位。这就表明新教材强调了美术教学侧重了义务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实现美术教育由传统的艺术家培养向培育生活课堂的大众人才化转变,新教材侧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

当个画家是我一生的梦想。小时候,我们村里放露天电影,纪录片《画家范曾》在我幼年的心灵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那个时候起毛笔、白纸和颜料就一直与我相伴。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普通通,艺术家犹如浩瀚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极为罕见的,因此我画了将近三十年的画,仍然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而已。我对新课程改革中由以前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向现实生活课堂的转变颇有感触,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就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基础美术教学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小艺术家,而是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美术教育,使之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现实生活。新教材中的工艺装潢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的比重增大,正是知识、技能课堂向现实生活课堂转变的显著标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课堂就是生存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中学美术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和审美意识来美化环境和保护环境。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将近60%的工艺美术设计和环境美术的活动单元,这就为充分实现了生活课堂的美术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两年多的新课程美术教学中,学生和领导曾多次询问为什么现在的美术教学与以前的不一样了,不但别人有这样的感觉,就连我本人也感触颇深。在新课程改革前,每个学期伊始我都向主管教学的领导开具一张购买教学用具的清单,如铅笔、橡皮、墨汁等等。每节课我都要拿着范画和写生用品进入教室。现在的美术教学不是这样的了,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准备详细的文字资料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从表面上看轻松多了,很少带写生物品了,很少带示范用具了,但是教学任务一点也没有减轻。那是因为教师要用丰富的材料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图片来实现生活课堂的美术教学。好多学生曾经问过我,老师为什么美术课很少画画了。我用很简单的观念语素告诉学生们: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美术教育不是把大家培养成为小艺术家,而是让大家通过美术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欣赏一幅画),用自己的手表现自己的美(自然、社会)和美化自己的现实生活(居室)。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人,学生很快就融入到新的美术课堂中去了。我的学生时代是梦想成为艺术家的时代,我和我的同学们夜以继日的画呀画呀。我的学生的学生时代是提高自己审美意识和美化自己生活的时代,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认识美、研究美,在课余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来美化教室、美化我们的校园……

新课程新的美术课堂。以前天津版的义务教育中学美术教材是以中外美术欣赏、素描写生、国画技法、色彩知识、水彩画技法、静物写生、手工艺制作、美术字书写等几个板块组成的,六个学期的教材就是这几个板块循序渐进的过程。美术教学围绕着智育、德育、情感三个层面展开,上好一节课教师就是要组织好教学的环节、做好引领示范作用、辅导好学生完成当堂的作业、展示成果、将德育渗透于其中。新教材从表面上看减轻了压力,学生很少画画了,教师很少作示范了,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了,把教师驾驭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的课堂了。由以前的教师引领示范、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美、挖掘美、研究美、表现美。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是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解惑、引导的服务者。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由以前的梦想课堂转变成现实课堂。以前评价一位教师要看他的教态,看他的驾驭能力,看他有没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等;评价一位学生要看他的成绩如何,看他有没有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可能;美术教学成果要看作业质量,看小组活动效果,看艺术节获奖情况等等。新的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美育课堂,是以美术为基础的审美培养的课堂;是以美术为主,结合文学、音乐、体育等为一体的综合课堂。例如欣赏古希腊的瓶画《阿喀琉斯与埃阿斯对弈》①,必须与《荷马史诗》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特洛伊战争,了解希腊神话;欣赏人体美术绘画,必须让学生知道人体美术的起源和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这就涉及到美学和伦理学;欣赏古希腊人体雕塑,必须了解人体雕塑与奥运会起源的关系和力学的知识。美术是视觉艺术,它是静止的,因此要打破它的孤寂性,最好与听觉、流动的音乐相结合,使之协调统一。淡雅的任伯年花鸟画与清新、典雅的古筝曲完美地结合,后印象派强烈视觉冲击的梵高自画像与悲愤、激昂的贝多芬交响曲的相互感染等等。新的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应从引领主控者变成引导、服务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源泉》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激流中前进》和《粮食》两幅油画的学习,深刻感悟到劳动对人类生存、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由课堂的管理者变成以身示范、关心爱护学生、传播人类文化和经验的长者或哺育者(服务者),成为链接学生由人之初的孩童成长为具有健康审美意识、较强适应时代能力人才的坚实桥梁。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是由传播知识、技法训练的教学方式转化成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美化现实生活能力和形成积极进取人生价值观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为服务于学生,以身示范

使之成为适应代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的纽带和哺育者。

基本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2关注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加强综合性学习,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4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弱化甄别与选拔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包括

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4.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

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

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篇6: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50分)

1、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动力的基本标志。

2、美术教学评价的内涵提到,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教师和学生要相互欣赏。

3、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三个特征 :变通性 流畅性 独特性。

4、美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的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教师如何开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

2、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意义是什么?

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心理档案像“学籍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一样,打破了以往老师、家长仅凭主观意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心理档案不仅为开发学生潜能提供了帮助,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培养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保证。

三、论述题(共20分)

1、“人贵有自知之明”,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呢?

答:“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这里的正确认识自己是指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大学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

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对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在自我评价的问题上常常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好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勾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有的人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酷爱大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的鉴别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上一篇:吉林省2016年上半年农村信用社招聘:心理调节考试题下一篇:真情浇灌诸幼苗 爱心铺就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