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2024-04-15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精选6篇)

篇1: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内容提要]

一、农村地区教学现状调查

二、教学资源开发情况分析

三、结合实际,如何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 农村学校 高中美术 教学探究

歌德曾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的确,发现自然万物中蕴藏的美,从而发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美。毫无疑问,教育离不开美术学习,人离不开美术。

纵观高中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新一轮美术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元素。比如,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课程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以目前状况看,按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因素制约着教学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就以我校为例,我做了以下的调查:

1、师资条件困难:

我校处于城乡交汇的城镇,教育处于发展之中。从调查数据看,整个地区的美术教育状况较为薄弱,全区只有专职美术教师120多人,还欠缺130多人;高中美术教师16人,平均每33个 教学班才有1名教师。就我校来说,44个教学班,只有1名美术教师,现高一16个班开设美术课,每周1节,已经是16课时。再加上高三术科辅导课4节、平时校内外的宣传工作等,工作量已远超负荷。这样的状况,完全按新课标模块教学的方案实施教学是不可能的。

2、学校支持不足:

教学调查显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重视高考成绩带来的效益,美术课已属可有可无之列,纯粹“次科”。师生暂时还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教学条件滞后:

就我校情况,学校能提供美术教学的只有课室、黑板和粉笔,基本没有任何辅助电教媒体,比如幻灯机之类的电教设备等。

4、教材单一:

现学生只有《美术鉴赏》模块一书,学生根本没有选课的条件和自由。

事实就摆在面前,作为老师,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在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教学呢?我就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作以下的浅见,以求共识与探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资源:

新课程对教师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高中美术欣赏课,可能会让很多的老师有学无所用的感觉,比如书法专业强的老师很难找到展示水平的机会。这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中的扼杀!“允许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画画或不去画画,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不去看画或不看美的东西”这样一句话是我常提的。新课程设置了5大内容系列9个学习模块,体现教学选择自主性,正好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对鉴赏、书法、绘画、设计、篆刻等模块的教学都游刃有余,这些模块的开设,能更好的挖掘了教师本身的资源。

2、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的开发是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有所

用心

爱心

专心

兴趣、有所探究、有所表现”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撬动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具体做法是:设计模块选择调查表、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调查表、学生家庭情况(条件)调查表。结果显示,16个班同学大部分选择了《鉴赏》(必修)、《绘画》、《书法》、《摄影》、《设计》等模块,其他的同学分别选读《电脑设计》、《雕塑》、《工艺》、《篆刻》模块,基本每个模块都有希望选修的学生。从调查中还收集掌握了一些专业能力较强和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名单,而这些学生就是可待开发的资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协助老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

3、教材资源:

虽然,只有《美术鉴赏》一书,但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美术作品是最直观的情感物,课本里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大餐,学生可以从中大饱眼福。课本里有四大美术门类(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可以通过欣赏,把绘画、工艺、雕塑的内容加以延伸,再与本地区资源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

4、校本资源:

在我校,虽缺乏各种电教媒体,但并不缺“地方”(空间),通过努力,设置专用的美术作品展示场所,用于定期展示学生作业及成果,利用校园内人流量大的走廊、门厅等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作业。既美化校园又有助于为教学提供资源。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实施教学

前面的调查显示,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子,基础薄弱,爱好广泛,选择方向不明显。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选择,注重学习过程,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克服以上存在困难,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

1、实行“分模块不分班、分组不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之前自主的选择,分模块分组顺理成章,教学水到渠成。开学初,依据学生的选择,把各班大部分学生分为绘画、书法、设计、摄影四大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立小组长1至2名,小组长由各小组推荐或自荐选出同学担任。因为不能分班上课,我采用“教师——小组长——组员”捆绑式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小组长在整个教学就充当重要的角色,在传递教学信息、互动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很显然,一个班会出现5名甚至更多的小老师,形成了“1+4(8)+?”的师资力量。

2、实施“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

两年来,学生要完成9个模块教学,需要162个课时。现实上,美术课只能安排72个课时,显然是不够的。一直,我坚信,主要学生想学的、学生有用的东西,我都要去教。在不能分班的情况下,而采用“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课时的问题。也就是18(鉴赏)+64综合(各模块)的结构形式。18节《美术鉴赏》贯穿两年高中72个课时教学,其中18节课教学中可以适当挖掘教材资源,依据选读模块人数情况,安排其它系列或模块知识点的教学。比如,在讲绘画欣赏的同时,利用1——2节课传授有关绘画(因为选度绘画模块学生比较多)等。尽量让小组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课本内容综合备课,包括美术与艺术的综合,工艺与雕塑的综合,绘画与建筑的综合,课内与课外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等。使美术课的功能突破了学科的封闭特性,引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欣赏《创世纪》(绘画)时,让学生认识了米开朗基罗,认识了《大卫》、《摩西》(雕塑),同时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颂;在讲《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时,刚好市博物馆陈列“秦陵兵马俑”文物展,我就把学生带进了博物馆,与课本学习结合起来,投其所好,从欣赏引出绘画、观后感、手工制作的分类练习。结果学生兴趣浓厚,教学取得突破。

联系高考的综合,纵观教材内容,除学科知识外,更包容了其它学科知识,强调与其它学科的综合。不难发现:《美术的形式美》里告诉了学生“比例与尺度”的问题,“黄金分割率”在用心

爱心

专心

美术的应用,几何里的“空间视觉”;《色彩感觉》里告诉了学生“光学的原理”,“重力与地吸引力”的物理现象;在《中国古代绘画》里,学生找到了“靖康之耻”,重温了“四大发明”;揭开了《开国大典》的面纱……;《自由引导人民》让学生了解了法国的“七月革命”,熟悉了“浪漫主义”,看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一幅《寒江独钓》让人想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意萧萧的意境;看《伏尔加河的纤夫》,目睹了俄国社会的现实,感觉到了同情与控诉;色彩的调配强化了化学的“饱和”……。这些,正是美术课的潜在魅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挖掘课本与作品里其它学科的知识切入点,让学生能通过美术课学习接受其它学科的知识,使美术课成为“综合科”,联系上了高考,产生了高考效应。这样,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就会撬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在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上,不同模块有所不同,既有共性(鉴赏)而突出个性(不同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学有所用,学习的兴趣才得以培养。老师只能给指导意见,一般由各小组长组织参与,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等作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掌握其它模块的基本知识,并巩固其它专业的知识。如,《千里江山图》让人一览祖国大好河山风貌。许多学生课后都说:“老师,美术课为我强化了历史的记忆,一幅《锦鸡图》,使我记住了宋徽宗,记住了《满江红》,熟记了„靖康之耻‟的时间……”。

三、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可以说,之前的探究都是为最后教学评价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强调的是多主体,开放性评价特点,结合实际,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形式的评价:

1、注重参与过程、自主、互动的教学评价,强调自评、他评、互评(小组)的形式。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中介,只扮演调控组织的角色,由始至终都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和师生互动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尽可能把教学评价留在课堂,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整个评价突出“互评”,与分组、分模块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比如,每一次,尤其是结题性(学分)的评定,先由个人为自己打分、同学间打分,然后交由各小组组织讨论本小组成员的评定结果,提供给老师作学分认定参考。

2、成长记录袋评价。开学初,由老师按不同模块(组),分门别类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学习过程记录袋,记录袋由学生本人保管,记录每一次作业、作业评定及学习过程等,使学生更好的记录自己整个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改变以前“过客”式学习。

3、作业展示评价。发挥校本资源,及时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或作品在校园宣传栏展示出来,并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更好的增强学生荣誉感和学习成就感,从而增进了学科归宿感。

一年来,很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习参与程度高了,学校艺术活动、竞赛获奖多了,高考成绩(美术)也令人欣喜的……,整个校园艺术氛围浓厚,“美术”处处在说话。学生“好美•乐美”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撬动了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

通过实践总结,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以上是我结合本地区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见解,提供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指正,以求改进,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教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篇2: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

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美术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动手制作,想象,创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感受美。其次,美术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教育的作用。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美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通过“寓教育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是情感、道德与知识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另外,美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美术学科具有多种多科性质的特点,除了它属于艺术学科或人文学科外,从美术是创造美的艺术和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来说,美术属于表现学科和技能学科,从美术在人的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了解了这一些,不仅关系到美术课程能否更好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而且关系到美术教学改革的方向途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得重要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气氛中受到教育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多方面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教师和学生一块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题、目的、要求,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明确问题,这项工作极大地制约着活动课程的实施效率,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及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美国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作品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察者在创造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领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画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画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创作激情油然而生,教师有声有色,准确巧妙的启发,很快就成为学生在黑暗中探索的指明灯。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点评、讲评要细致讲给学生听,它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电教媒体及图片,巧妙设情境,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的说出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美术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多进行创作性的训练活动,挖掘想象力。想培养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美术创造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人的想象要情感作发动力,生活经历越多,供加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想象的途径越广,想象活动也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绘画技能之后,应布置学生进行记忆画、命题画等创作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展示自己得聪明才智,发挥创造潜能。

3、音美结合在无意中受到熏陶。

在绘画中,注意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美术中的变化统一,韵律的有机结合,无声与有声艺术的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充满激情,让美术作品充满活力。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当然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课业的类型来选择播放不同特点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与课堂内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能保证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小学生通常都喜欢听一些富有韵律感的音乐,可能更喜欢一些节奏欢快,优美具有“孩子气”的乐曲。

4、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3: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它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它从课本到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美术课程的授课模式与授课秩序, 使美术学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然而面对目前竞争仍旧激烈的高考, 在艺术类院校的召唤下, 传统的高中教育和高考模式依旧影响着几乎所有学校, 使高中美术课堂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本质与特点, 并且由于对美术的“轻视”, 许多学生依旧在美术课堂做着其他科目的作业、看其他书籍, 更有甚者直接在上课时间睡觉。长此以往, 将导致高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 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名存实亡。

二、构建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

1.教师方面

(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难免对非必考科目有所轻忽, 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鉴赏课程, 使其了解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赏画, 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是对其审美的一种提升, 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鉴赏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对所鉴赏的作品有正确认识, 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鉴赏作品, 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以及被提前利益化。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教学方式。在美术鉴赏课程中,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的直观感受, 直接的视觉刺激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课堂变“静”为“动”, 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 增强了直观性, 降低了教学难度。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 还能够使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实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深化其对作品的理解。

(3) 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 老师不仅要教授理论与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好的作品, 更应该组织学生结合理论, 进行绘画实践。同时, 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鉴赏, 互相交流, 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等, 使他们不仅能掌握美术鉴赏理论和一定的绘画技巧, 还能真正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值得鉴赏的作品。

(4) 开发特色美术鉴赏课程。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学校情况的差异, 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以及自身优势, 开发具有特色的美术鉴赏课程。

2.学生方面

(1)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有了学生的配合, 老师的授课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美术鉴赏课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及讨论环节等, 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 使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美术鉴赏,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参与学习实践、课堂积极互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诠释、用心体会、动情甄别, 真正理解并爱上美术鉴赏, 抛却偏见, 发自内心地理解并欣赏美术之“美”, 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 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养。

(3) 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

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老师多以理论授课为主, 教给学生鉴赏理论、绘画技巧理论, 老师讲得枯燥无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改后, 在美育教育的指导下, 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有所改变, 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进行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生、参观画展、进行鉴赏交流等, 这些都是不错的实践方式。

(4)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术鉴赏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 因此, 高中美术鉴赏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教育, 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 使其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美, 能够深入发现并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 进而提升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三、结束语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德智体美劳成了教育改革中的重头戏, 对于高中美术鉴赏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成绩, 我们有目共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 就是要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与欣赏, 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让学生通过对美的体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 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 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创造新课程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本文探讨了当前湘版美术鉴赏课中的教学新思路, 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篇4:高中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数码科技和印刷媒体的视觉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青年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才能诠释和理解这些现象。美术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参与高速发展的创意产业。大部分的创意产业都与艺术有关,包括艺术、视觉创意、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博物馆与画廊展览策划、新闻摄影、广告、电影与录像制作、艺术和电影评论、建筑、文化历史等。高中的美术教育可满足社会对艺术、创意的特别需求,也让学生在填补创意人才的需求方面能处于有利的位置。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内容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系列1:美术鉴赏。系列2:绘画·雕塑。系列3:设计·工艺。系列4:书法·篆刻。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同时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就学科本身而言,其专业性、技术性相对以往的高中美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更强,更能体现美术学习的应用特征,也是艺术学习的正确途径。

美术课程着重帮助学生建构其个人艺术知识的需要,教师因应不同的目的,发展学生评赏艺术及实践艺术创作的能力,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传授不同形式的知识,所以必须为有效的学与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习方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及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尤其是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清楚了解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再者,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清楚知悉每一项学习活动的学习目标。教师亦应更具弹性,以应付难以预料的需要、鼓励学生建构个人的知识及照顾非预期的学习成果。教师宜因应不同的学习目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例如,美术欣赏课程的目标与方向是培养评赏艺术的能力和认识艺术的情境,在欣赏及评价艺术作品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指导学生。首先宜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描述艺术作品的特点。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专注力和聚焦地观察的能力。例如在雕塑艺术其中一个课题的学习中,可以先以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三个不同时期的雕塑特点。然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从而促进彼此的交流,及探索不同的观念。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雕塑作品的感受,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组织讨论议题,比如“古埃及的雕塑与古风时期的古希腊雕塑的关系”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运用从形式分析中获得的个人经验和讯息,以及有关艺术作品的情境知识,学生可以回应、讨论和诠释艺术作品在特定情境的意义和隐含的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希腊雕塑作品分析,让学生理解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从人的生活出发,肯定人生,赞美人的美,赋予人的肉体和精神以崇高而十全十美的理想,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尤其是《米罗岛维纳斯》这件作品塑造了充满人性的女神,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在上述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提出具理据、感性和整体性的判断。

二、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

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透过经验及理念分享,学生能够从教师及其他人身上学习,并让教师知道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室中建立互动的文化是重要的。互动文化可以通过具鼓励性的学习气氛、开放及互相尊重的态度、有效的提问和回馈、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具弹性的分组安排,逐步发展起来。例如在《建筑的艺术》这个学习课题中,可以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建筑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人与建筑的关系。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给定不同的讨论课题,比如有的小组研究“中世纪教堂建筑”,有的小组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等,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归纳和整理相关资料,然后用PPT的形式在课堂展示,让学生自主地对课题进行研究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坐在教室等待老师灌输知识。

三、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以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关心、感兴趣和能力所及的事项作为学习焦点;营造正面和互相支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在其中获得成功感、鼓励和尊重;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属于自己的,让他们负起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或与同侪协作学习,也可使他们学会共同分担订定目标的责任,以及共同学习。美术教学中,课题设计尤为关键,课题设计得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课题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发展以及心理需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学生感到有趣的事物、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和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时令节日。例如,可以将美术欣赏的某些内容和历史课程结合起来;可以抓住学生对时尚的敏感,设计关于服饰色彩搭配的课程;可以结合学生在学校中参与的社团活动进行相关的视觉设计,做社团标识或者活动海报;可以将端午节、圣诞节等作为相关设计或艺术创作的主题等等。

四、运用广泛的资源,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现在是一个资讯非常发达的时代,教师应使用广泛的学与教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杂志和报章中的文本和视觉资料,各类影音资料,及艺术馆、画廊或公众空间的艺术品。学生完成课题时也要学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样,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要多样化。课堂传授,不再局限于黑板板书,而是要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将视觉艺术更好地展示给学生。教学地点也不局限于教室,博物馆、美术馆身临其境的参观更能让学生感受艺术的浸润。教学形式也不局限于师生传授,可以邀请当代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团体到学校进行讲座、展演等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艺术家,和艺术家对话。

篇5: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摘要我们新生代的书写能力不断被削弱,大学生、高中生书写质量普遍较差。据了解,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选择“书法、篆刻”模块教学的学校少得很。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其一,学生没时间没兴趣学;其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其三,教师不愿教或不能教。本文主要探讨了书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 美术新课程 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2009年3月,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专题节目,该节目针对现在我们新生代的书写能力不断被削弱,大学生、高中生书写质量普遍较差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公布了网上收集的网民意见: 87%的网民支持在大学、中学开设书法课程。据了解,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选择“书法、篆刻”模块教学的学校少得很。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其一,学生没时间没兴趣学;其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其三,教师不愿教或不能教。

我校是一所乡村高中,学生书写不规范、潦草现象十分严重,各科老师批阅作业时叫苦不迭。但高中教学大纲中没有“书法”教学内容。笔者作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2005年开始按照学校领导要求在高

一、高二年级美术课教学中,花较多课时实施“书法”的教学。这恰顺应了湖北省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新增设 “书法、篆刻”选修系列的意图。在教学中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中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逐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书写习惯,为日常学习、高考和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四年来,各年级学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同学们感慨地说,“书写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我的字也变美了”!家长、各科教师对学生的书法进步赞叹不已,学校对美术组的教学也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现就我校美术课程中“书法”模块教学的实施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书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键盘代替了钢笔毛笔,打字代替了手写。对汉字艺术的追求被大多数人逐渐遗忘了。学生作业、试卷字迹潦草,错别字随处可见,难以辨认。用“脏乱差”三字来形容学生的书写现状实不为过。更谈不上学习艺术化了的书写――书法了。可以说,中学生参差不齐的书写现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现实很严重的问题。他们书写水平的退化,这不能不说是科技文明发展的悲哀。因此,从现实功利的角度看,开展书法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品质,对学生备考是至关重要的。

再从长远来看,中学课堂开展书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学习琴棋书画等艺术是时代教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在中学课堂中开展书法教学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方块文字,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弘扬和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青少年责无旁贷。紧张的学习中练练书法还可以调节心态、缓解压力。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据了解,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选择“书法、篆刻”模块教学的学校少得很。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其一,学生没时间没兴趣学;其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其三,教师不愿教或不能教。在高中开设书法课程有一定难度,但困难也不是不可克服的。

2.1 学生没兴趣和时间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学生如果要进入好一点的大学就读,主要是看各科文化分数。文化课学习压力大、时间紧,他们把大块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了题海之中,没法顾及书法的好坏。

解决办法:可在课业负担相对轻一些的一、二年级开设。并向学生讲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写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平时作业、出刊办报,还是应对考试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考试中差的书法可能扣分,好的书法可能增分,卷面分数可能相差5分以上。比如,语文学科考试在作文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清洁。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习动力。

此外,还可成立兴趣小组,使小组的学生成为大家学习书法的“领头雁”。举办书法竞赛(毛笔和硬笔)、书法佳作展览,推荐优秀作品在报刊发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才华和个性的平台。在我们学校,这已成为常规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书法讲座,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古代书法作品;介绍当代社会中书法家及一些残疾人练习书法的感人事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知名书法家到学校作演讲及即兴书法表演等。总之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对书法持久而稳定的兴趣。这样学生除了在美术课上练习书法外,还可自觉地利用其它零碎课余时间自习,收效也会更好些。慢慢的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学习时间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2.2 学生基础差的问题

学生的书法基础几乎为零。学生中普遍存在错误的书写姿势和习惯,且已形成动力定势,矫正较难。而且到了中学阶段课业负担加重。要快速完成各科作业,很多学生将字写得张牙舞爪、满纸狼藉。

解决办法:高中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对书写姿势问题,笔者引用力学知识并结合一些图片与同学们探讨正确的握笔方法、坐姿。仔细讲解运笔的起、行、转、收等细微过程。针对学生字体书写潦草的问题,笔者要求高一学生只能练习楷书,高二学生才能练习行楷、行书。无论是练习毛笔字还是硬笔字,都要求学生象打太极拳一样放慢书写速度,一笔一划力运到位,控制每节课临、摹数量。并要求文理各科教师积极配合,提高各科作业的书写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书写示范作用。如板书、作业批改、作文点评等要书写规范,做学生的楷模。这样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已能逐渐形成,奠定了一定的书法基础。

2.3 教师不愿教、不能教的问题

在一般的中学,院校书法专业毕业或专门学习过书法的美术教师不多。按常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练习――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课程实践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学得乏味,教师教得吃力。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这样,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好的书法功底,否则无法完成示范教学工作。这也是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不愿开设这一教学模块的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后现代课程范式”认为课程即为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它要求教师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的作用。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由此可见,在“书法”教学模块中,不一定要求每位教师都是书法专业的科班生或权威专家。教师只作为合作者、参与者、开发者,帮学生把火点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书法、教材等方面的要求降低,相反,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相关的书法理论、搜集充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它不一定要求教师人人会写,当然会写更好,关键是要善于指导学生写。这样的话“示范难”的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教师只要懂得一些书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了。如何编排“书法”模块教学内容

对于针对全体学生的行政班教学,我以教学生“硬笔书法”为主。兴趣班的学生基础好一些,在兴趣班上则以教学生“毛笔书法”为主。以下是针对高

一、高二全体同学的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

上学期

第一部分:了解字体的源流及演变

古今篆书、、隶书、楷书名碑名帖赏析

现代优秀硬笔楷书书法作品赏析(多媒体教室进行)

第二部分:楷书点画的特点及临摹训练

楷书的结字三十六法及临摹训练

第三部分:楷书整体临摹训练(学习名家临摹视频)

国庆、元旦期间进行年级优秀硬笔临书作业展

下学期

第一部分:继续硬笔楷书整体临摹

第二部分:楷书作品章法讲解(多媒体教室进行)

第三部分:综合实践创作部分(进行一次优秀楷书作品期末展评)

高二年级:

上学期

第一部分:行书的发展史

古代名家行书名帖赏析

现代优秀硬笔行书作品赏析(多媒体教室进行)

第二部分:行书的点画特点及书写要领

行书偏旁写法要领

第三部分:行书的结构、整体临摹训练(国庆、元旦作品展览)

下学期

第一部分:继续进行行书整体临摹训练

第二部分:行书作品章法介绍(多媒体教室)

完整作品创作训练(进行一次优秀行书作品展)

第三部分:个性化钢笔行书签名法训练

我们在美术工作室外专门开辟了书法兴趣班同学的作品展览橱窗,定期展示学生的佳作,成为全校学生观摩学习的园地。我校书法教学的成绩

从2005年到现在,笔者在近四年的美术课中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侧重于《书法》模块的教学,且注重了在一、二年级中教学方法、内容的延续性。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学生手里至少有二本与自己个性相符的硬笔、毛笔字帖,有的学生甚至有四、五本。部分学生还订阅了《青少年书法》、《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并有很多学生的作品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如二年级学生章雅琴、毛苗、姚梅、周超荣获第五届“国际少年儿童书法比赛”金、银奖;一年级的朱俊伟、张达同学荣获“蒲公英杯”书画摄影比赛银奖、铜奖;二年级章雅琴、田思遥分获“长江杯”硬笔书画比赛二、三等奖等。学生整体的书写水平同进校之初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每次的学生优秀作品展览,更是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篇6: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美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关键词】: 美术鉴赏 审美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美术鉴赏教学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对于高的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美术技能,比如起码的描绘能力,设计和制作能力,现代媒体技术能力,美术欣赏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提供帮助。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需要运用多种美术方面的能力。我参加了近几年暑期省教育厅举办的骨干教师美术新课程培训,教了几年高中年级美术鉴赏课,有了一些实践和经验,在这里,我想通过自己的上课感受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在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美术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2、提高备课质量。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要开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美术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丰富的美术史理论知识。高中美术鉴赏课涉及到大量的中西美术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表现客观世界,传达内心思想、情感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第二类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侧重设计、工艺方面的美术创作活动。由于这两大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我讲到人物画这一课时,我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表现?”同学感觉新鲜,津津乐道,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人物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写意人物画。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在介绍《步辇图》等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思想感情、有关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在讲到玉器鉴赏我先给学生讲述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在讲到青铜器艺术鉴赏时用“楚王问鼎”来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一般而言,普通高中学生会更注重理解而不去死记硬背,更注重自我理解和判断。审美意识有所增加。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在学生印象中美术课就是以老师画,学生临摹这样的方式进行的。一节课下来一看分不清谁谁的作业,而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例如“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爱与美的女神”学生的思维就会就此而止。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如果把她的手臂复原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启动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思维止与结论,而起于问题。《马踏匈奴》这一作品,先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段场面。然后提问“这一作品为谁设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一下就能想到问题答案。学生思维扩展开来。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全由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美术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学生80%来自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地就地取材的机会。端午节、元宵节、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很有必要的。例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节,玉石文化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比较生疏,平时的关注程度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品种有相当的差距。馆内可以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再者,邳州有许多玉器加工厂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这是很有必要的。同学们对这些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可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观念。此外,高中美术教师应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土文化,树立为促进我国的美术事业乃至文化事业而努力的志向。

5、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到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到农村、集市中去搜集旧的剪纸、年画、民间玩具等,邳州是剪纸之乡,学校走廊橱窗展示好多剪纸图片,如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也可以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这些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兴趣大增,又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如果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由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我觉得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许多学生懒于动口,阐述自己的观点更是“无言以对”往往用“不知道”来回答,长期下去,学生会形成你讲我听,不想动脑的惰性。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该多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是由这几大因素构成: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水平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也应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即使在传授美术技术的时候,也一定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三、因材施教

我们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美术”概念还停留在“美术就是画画”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美术课就是随便画一张画交了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美术课基本没有,许多基本的美术概念、术语、现象、作品都不了解。我们在上课时面对一幅作品,有的同学熟悉的脱口而出它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等,有的同学一概不知,根本没有见过。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先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提供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

上一篇:王士禛简介下一篇:乖乖狗可可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