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建议

2023-04-09

第一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建议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规范教师的组织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改变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师画一笔,学生跟一笔;教师讲一遍,学生画一遍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我们尝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采用“想--做--玩--赏”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模式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

(一)“欣赏评论”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由于无意识注意和情感活动的参与,学生不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有利于大容量、长时间地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论”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

(二)“设计应用”课

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操作性很强。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人们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最经济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的行为结果立即得到反馈,使正确的动作不断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不断得到纠正,短时间内便可以大大提高行为质量。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

(三)“造型表现”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

(四)“综合探索”课

在美术课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所以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要求美术教师改变单纯美术分科教学的习惯,在设计这一领域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 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具有的特征,也是新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新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它是指在美术学习的各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其他学科中有益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音乐、语文诗词等,加强学习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篇:新课程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

黑龙江省龙江县实验小学 吕长征

1、直观性原则:美术课一定是要通过直观性教学达到教学要求的,绘画不能只靠语言的描述,要通过直观的演示才能让学生达到心领神会。解决课堂的难点要靠直观演示,电教多媒体不能替代直观的演示,不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所以课堂演示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2、启发创造性原则:美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首要任务,美术课不能把学生画得像不像为主要目标,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而要看有没有想象力,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保持学生想象的天性很重要,用绘画语言,绘画方式表达学生的想象力。

3、精讲多练的原则:这是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中都要考虑的因素,教师的课堂讲授、启发、引导要不超过15分钟,最少20分钟时间是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时间,要留有3分到5分钟进行评价、小结和拓展。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保证充足的学生活动时间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探究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像阵春风,吹来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全面发展的新理念,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美术课程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学生掌握绘画技巧,达到统一效果的课程设计,注重“体验与感受”“欣赏与评价”“综合与探索”。这些变化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以培养人创新精神与创造力,以及感受、体验没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也必须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努力点燃学生潜藏在内心对美的渴望,对美的创造之火。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课程改革的引导指向中,教师应如果顺应新的要求,对课堂的教学方式来一番改革的一点探究。

[关键词] 改革

教学方式创新

提高能力

情感体验

自主探究

随着信息的日益激增,21世纪被称为“知识爆炸”的经济世纪,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世纪。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合适教学内容的选择,无不渗透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面对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世纪年轻的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育者与研究者两方面的素质,通过对小学生加以系统的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设计,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空间。首先自身要积极主动的去接触现代的新的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美术教育观念。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有这样的一些特点:从教材方面来谈,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课程内容的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宽了;从美术的性质上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中单纯的技巧技能训练,更注重的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表现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 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感情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提倡“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将单一化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那么,美术教师到底如何在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领域里来一次大的改革呢?如何让自身无论在美术教学方面,还是在精神和人格上得到升华呢?

主要以下几点的相关阐述:

一、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让学生展示个性,找回自信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由的想象创新,也可以束缚学生的想法,扼杀他们的自由和创造。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把完成任务当作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把上课当作执行教师参照教科书备课后劳动成果。结果,上课成了执行教案的过程,整个课堂便成为了“教案剧”的“舞台”,有着权威的老师就成了这场“戏剧”的主人。这样,忽视了做为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活动的多边多向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实施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造潜能得意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的想象、标新立异的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验中,教育的开放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敢于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探究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子,善于成功。还要鼓励学生都能走下位置,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之下,自由的找伙伴,自由的组合为一组。往往这个时候是课堂最吵闹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这样的场面,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可以适应他们的情绪,参与其中,共同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决非是教师拿出一副让人恐惧的高高在上之相,而需要的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每个人不同个性的纪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尽量给他们留出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想法。

在第十一册美术《街市新貌》一课教学之前,我带着孩子们到新街走了走,逛了逛,收集一些材料。孩子们一个个翘首仰望新街上崭新的楼房,一个个情不自禁的“哇!哇!”兴奋地叫喊着。我发现,有几个细心的女孩子拿出了美术本子暗暗的画了起来;有的在窃窃私语,交谈着彼此的感受;还有一些大胆的男孩子对这些店铺装修设计做起了评论,还分析的头头是道。我呢,在一旁征求着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感叹“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呢!”

回到学校后,我把教师精心布置了一下,把小组拼成了错落有致的大画桌,在墙上贴了在城区里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时光,还有一张张建筑群的影象,又在黑板上用醒目的颜色写上了“店铺设计师大赛”的字样,附上了参赛的要求,例如“有创意”“形式多”“时尚大方”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当孩子们来到美术教室,看到以前整齐的几个小组,如今变成了样,看到墙上那些照片一下子兴奋的跳了起来。有的跑到了黑板前读了起来,有的笑眯眯地看着那些照片,课堂内一派欢腾的景象。虽然已是上课时间,但是我并没有阻止他们立刻安静下来,看着大家新奇,兴奋,快乐的样子,我这番辛苦总算没有白费。趁着大家这么高涨的热情,我请同学先自由选择位置坐下,宣布大赛的开始,孩子们睁着大眼,掩饰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我宣布,2012‘创意’杯店铺设计大赛现在开始!”话音刚落,只听到不约而同的热烈的掌声,“这次大赛的主席就是我,大赛的要求我已经写在黑板上了!”大家看着一本正经的我,都偷偷的笑了起来,“我知道,你们都是各地区选派来的最厉害的选手,都可以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出来,但是,我有个问题,主席我希望,设计出来的店铺不但是有创新的,在做法上也应该有创意!比如像我们常见的技法有什么啊?” “水彩!”“水粉!”“铅笔画!”大家都自告奋勇的喊了起来。顿时,孩子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好!各位设计师,我现在给大家分组,”我拿出了几个牌子放在大组中间,“手工组”“绘画组”“泥塑组”,大家按照需要对号入座,“主席,我没有布!”“主席,我没有泥巴!”有的孩子难为情的说,我乐呵呵的说:“主席我早想好了!不用担心!”我把材料分发到各组中,大家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起来了。有的看看墙上的照片,有的灵机一动,眼珠一转,埋头苦干起来,有的闭上眼睛苦思冥想,有的竟来了个跨组帮助,还有的拉我这个“主席”做起了参谋,欢笑声溢满了整个课堂。最后,交上的作品件件让人满意,孩子们也捧回了“最佳创意奖”“最佳美工奖”“最佳品位奖”等等,让孩子一个个满载而归。

这个情境的创设,是通过教室学习环境的布置,别出新意运用原始材料,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目的已经被同化了;同时学生也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了,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如地融如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形成一种创新的精神来学习美术的特征。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技能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会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一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独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联系、推理、归纳和判断,使学生的经验得以逐渐扩充和发展,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的灵活多变。创新教育不是单单的把书本上可以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中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别出心裁,敢于与众不同。特别是在课堂中,能大胆的向老师提问,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与同学辩论。

有了疑问之后,教师可以先不直接帮助解决,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几个人成为一小组人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在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让大家都获得比较清楚的概念以及准确的结论。教师可以来回巡逻看看有什么要帮助的,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不论结果如何,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让他们在自主的思考中得以发展成熟起来。最后再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集体的探究,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其中,让学生或派代表,或自告奋勇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齐心合力解决关键问题。最后再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进行操作实践,以证实自己的探究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向“权威”----老师挑战,发表自己和教师不一样的见解,还要鼓励他们提出和课文不一样的看法,乐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一些创设质疑的机会和条件。比如第一册美术《奔跑的动物》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这课,允许自由组合为一小组,组与组之间相互提出问题,经过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看到图中一些奔跑的动物时,学生就有一些问题,大胆的提了出来,“这些动物怎么跑的那么快?”“这些动物它们要跑到哪里去呢?要去干什么吗?”“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还有一些同学问我:“为什么动物跑的时候都要四只脚着地呢?有没有两只脚跑的动物呢?”“老师,我们要画这些奔跑的动物吗?他们跑的这么快,我们怎么把它画下来呢?”“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通过质疑和争论,孩子们知道了动物的家在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生活了好多的动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对于一些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要敢于站出来去职责,孩子们还知道了,世上也是有两只脚跑的动物的,像袋鼠。

实践使我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要靠不断的内化过才能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重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 美术课程、领域的不同,及时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积极的评价方式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下一次的探究中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总有很高的地位和一定的威信,所以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的。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方面的,个性化的。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研究出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创造效果,注重对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不应该总是以“好!”“你真行!”“你真棒!”来评价,对于潜能生,应该做出鼓励和激励的评价,比如“你比以前进步多了啊,相信你可以再进一步的!老师支持你!”对于优等生,教师的评价应该是肯定为主,激发他们潜在的一些未被发觉的能力。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要把握住新的教育观念,并且让其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快乐的环境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体验,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四篇: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

1、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

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

满堂灌的教学

满堂间的对话

简单化的练习

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问题②:情境表面化

活动形式化

偏离目标

非学科活动

浅层次的教学

2、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

⑴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⑵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⑶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1

⑷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⑸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⑹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⑺ 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⑻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对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联系,由“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耳听、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传递信息、直观形象传递信息、操作训练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领域: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学会欣赏和评述,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过程与评价领域: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这三者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教学目标要反映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 ⑴ 教学内容丰厚

相关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的总和。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知识内容,还要对教材

2

进行加工、整理,进行消化、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层面进行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⑵ 教材处理变式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对教材加以改造,营造出一种新的结构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既富有吸引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⑶ 教学问题优化

课堂提问设计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 ⑷ 教学活动有效

教学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为美术教学的目标服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充分感受不同的视觉审美。 ⑸ 教学流程清晰

教学流程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过程,它以流程的形式出现。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起到激励学习、引起动机的作用。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还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 ⑹ 教学姿态平等

教学姿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论及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感情真挚,循循善诱。教师能尊重学生,公正、公平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大家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⑺ 教学评价恰当

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平等的。评价要以自信评价为主要评价。评价还要信奉价值的多元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讲究方式方法,评价要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要全面,要讲究科学,不能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 ⑻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

3

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⑼ 媒体运用恰当

案例

(一):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字数500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编制,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结构要完整合理。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例如:《美丽的昆虫》

课题: 美丽的昆虫 计划学时: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 能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让学生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初步体验、感受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增强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习目标: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

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感受美。

教学重点:

内容: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绘画制作中体验感受自然美和生活的创造美。

4

解决措施:教师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逐步感受和体会色彩的美,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内容: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 解决措施:学生主动观察发现,教师进行引导。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蜡笔,剪刀和胶水。 教师:课件、投影图片,绘画纸

教学模式:观察发现型

过程:

一、欣赏感受

二、观察发现

出示一种昆虫的不同外形

三、欣赏感受

课件的辅助教学,欣赏感受昆虫的外形、花纹和色彩的变化美。让学生加深了对昆虫美的认识,为学生的想象创作埋下了伏笔

四、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表现

绘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或刚刚熟悉的昆虫。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可以夸张、变形。

五、交流评价

教师带动学生自评、互评。

1、 评评谁的昆虫外形最独特。

2、 评评谁的昆虫花纹最别致。

3、 评评谁的昆虫色彩最美丽。

4、 师小结评议,表扬鼓励。

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自我的表现过程中,观赏和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六、情境创作

情境创作《美丽的昆虫世界》

1、合作学习

5

(1)、 剪贴昆虫

(2)、 在原来的背景中适当再添加一些景物。

2、情感交流

(1)、评评哪些小朋友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 教师作小结性评价,激励学生平时多多创作

说说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感想和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1、 欣赏感受

2、 说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知道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美丽名字?

3、 谁能为大家介绍这其中一只昆虫的长相特点?

师引导从外形、花纹和色彩上进行介绍。

4、 你能到上边来把它的外形画一画吗?(板书出示外形)

5、 它的外形还可以变成其它形状吗?(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

案例

(二):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字数500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编制,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结构要完整合理。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例如:

一、课时:1课时

二、内容:美术欣赏的性质与作用

三、目的:

1.解释美术欣赏的概念;

2.美术欣赏的性质; 3.美术欣赏的作用;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四.教学方法:讲述为主,欣赏为辅

五.教学准备:搜索资料(网上下载) 六.教学过程:

1.学生看书,标记课文中不明白的概念和美术术语。 2.老师讲述: A关于美术欣赏的一些概念

a .审美活动、美术欣赏、审美功能、美术活动

b.美术活动=美术创作+美术欣赏

B.讲述第二节

关于美术欣赏的性质;

a.心理过程;

b.创作活动

c.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

d.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心理活动从而提高素养,欣赏美术作品超越创作活动从而提高素养。

C.美术欣赏的作用

a.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b.陶冶思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c.提高素养:发展审美水平;

d.美术欣赏的作用是通过一种以知识美和评价美为具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来进行的。这种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的塑造。

D.讲一点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a. 看视频

b. 学生讲

案例

(三):

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此次培训内容,设计一节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记录下课堂效果,并反思此

7

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撰写要求:根据自身教学出发,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

色彩与生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继上节课《大自然的色彩》对色彩与光的关系以及色调有了初浅了解后,进一步学习色彩三要素、色彩的冷暖等知识,体现知识的科学、系统和渐进关系。

选择通过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实力讲述本课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色彩,发现色彩美,认识色彩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

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公开课用的是53中初一二班的学生,接触学生时觉得学生太活泼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提高声音还压不住,心里有点忐忑,只有在授课环节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抄写名单的时候,和学生有了近距离的交流,发现字都还写得不错,相信他们对绘画还是有些基础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初步学习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分析美术作品及生活中简单的色彩现象,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述。能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选择适当的美术手段进行表现。 2. 过程与方法

感受和认识生活中色彩的美好和丰富。尝试运用美术方法表达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色彩现象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乐于对生活中的色彩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给予足够的重视。认识色彩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亲身体验色彩表达带来的乐趣和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学会用色彩搭配知识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的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 教学用具:课件 彩图 教学课时:1课时

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在暑假8月20号那天,雨后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出示色卡)课件

彩虹的形成原因:气象学中的“光学现象”,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形成的七彩光谱。(科学常识)

2.图片对比:无色的世界与有色的世界的对比(课件展示由无色到有色)。 3.图片展示:生活中色彩运用的图片(美食、服饰、室内设计、风景等) 身边处处有色彩,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色彩。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色彩与生活 (翻开书22页第7课)

(1)色相:(课件)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菜篮子,都有哪些颜色的蔬菜?

生:红、绿、橙、紫等。每种菜都有独特的色彩面貌,就像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固定的名字,这就是色彩的面貌,我们称之为“色相”。

(2)明度:颜色还有深浅不同,如课本22页中的草莓的红色就有深浅的不同。我们称这些深浅的程度为色彩的明度。亮色是高明度,暗色是低明度。这里所说的高低是相比较的而言的,不是绝对的。

(3)纯度:色彩的纯粹单一程度,即鲜艳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

请同学们看23页色相环,三原色和间色是高纯度的颜色。间色与其他色混合成的复色,由于经过二次调和,纯度就会降低。任何颜色加进黑色或灰色,纯度就会降低。 小结:以上就是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只要有色彩出现,这三个因素就会同时存在。 (4)色彩的冷暖:色彩还有个特性,那就是冷暖的感觉。一切让人看上去感觉或联想到温暖的颜色,如红、黄、橘等色,都属于暖色;让人感觉或联想到寒冷的颜色,如蓝、青、紫等色,都属于冷色。当然冷暖也是相比较存在的,看色相环,红色加黄调配出的橘色就比红色加蓝调配出来的紫红要暖。

2.色彩搭配表现心情感受: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现人的喜怒哀乐。 问:中国人传统习惯的喜、哀的用色是什么? 生:喜用红,悲哀用黑白。 师:出示喜怒哀乐的图片。

3.色彩搭配表现四季、感觉、性别年龄:出示图片,让学生从颜色上感受春夏秋冬、酸甜

9

苦辣、男女老幼。 4.色彩搭配知识:

(1)有秩序性的色彩排列在一起比较和谐,能形成不同的明暗层次。 (2)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会让人感到活泼、跳跃。 出示课本第24页图片欣赏并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3)这两组餐桌在色彩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 (4)分析一下左图都有哪些颜色?明度、纯度、冷暖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作业

1.学生为手表进行色彩搭配并填色。

2.教师巡视辅导,解决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便于学生顺利完成作业。 四.作品展示

从各组选出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评选出“最具人气的色彩搭配师”。 五.课堂小结

1.齐读: 赤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丰富又美丽

千变万化巧搭配 美好生活多绚丽

2.好的色彩搭配使生活变得绚丽多彩,表达心情,点亮生活。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有心的孩子,发觉生活中的色彩美。

课后反思: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语言激励学生,毕竟在相同的班级已有两位老师上了两节美术课了,我这第三节他们一定有些疲惫了,没想到学生回答说不累,增加了我教课的信心。本课可以说是复习了小学的一些色彩知识,我利用大量色彩鲜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是这么的美丽,激起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欲望。在展示四季、男女老幼、喜怒哀乐时,我用的图片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后面的课本练习题,学生也不太举手,我就点名提问,或和大家一起探讨回答,不让课堂冷场。在作业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用了我自己设计的手表造型,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手表造型可能有点弱,再搭配色彩上有一定的局限。学生的自评环节不太成功,上台的学生都变得害羞了,底下的学生评委也都不太公正,打了友情牌,所以没有分出什么高下,我每人都赠予了一张我画的卡通画。40分钟很短,要想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很难,只有靠今后的练习和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消化知识。让我感动的是,上完课学生问我是不是以后就来给他们教课,我遗憾的摇摇头,短短的一节课,能让学生喜欢并接受我的授课方式,我很欣慰。今后还需更加努力。

10

11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初探

文章摘要: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美术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评价过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

正文:

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现在的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与过去大有不同,过去的做法过于注重静态评价通常是参加美术比赛,或教师一人说了算。现今的做法则特别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下面就谈谈我在美术教学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由重结果的评价变为重过程的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二、由单一评价变多元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

相反的,在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里,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多样的。因此,除了对美术技能技法评价外,还要兼顾情谊和认知的评价。而在评价者方面,我们不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而我们最注重的是学生的自评。因此,我们现在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都是多元的。

三、由主观评价变客观评价

儿童作品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外现,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许多教师不了解儿童作品的原有特点,在美术评价上主观、武断,不够客观真实以至走上误区:

(一)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

传统上,不少人在评价一幅画是常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它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略了作品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而现在的评价我们应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表象上,一味的用“像不象”“功底深不深”来评价一件作品。

(二)以对不对来评价儿童作品

艺术与科学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科学性的错误,那几乎是随手可得:“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 “小朋友们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 “地球和太阳拉起了手”等等。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以喜不喜欢来评价儿童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来作参照,是不是学生都要向自己看齐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不能成为老师的复制品。

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四、由量化评价变为质性评价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分与85分或者是以优与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来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一件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区分出等级而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提高。

五、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

导致教学评价脱离学生实际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治、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参考文献:

《美术学科课程标准》

《多元智能的教与学》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

彭兴民

上一篇:学校门卫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学校年检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