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

2024-05-03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精选7篇)

篇1: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

教师资格考试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答题策略

职业理念部分是材料分析题的必考点,但答题要点相对集中,有规律可寻。考试中一般体现在综合素质试卷的第30题,也就是考查职业理念部分主观题的解 答方法。纵观以往考题来看,材料分析题大体可分为四种,分别是从“职业理念”“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解答过程中第一步首先要读懂提干,找准答题角度,是从教育观or学生观or教师观or职业理念角度来作答,头脑中锁定知识区域确定范围。第二步要注意分析材料,找到关键信息。先 要分析下材料类型,老师是好的做法,还是不合理的做法,还是两个老师对比的做法。明确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具体体现了四个角度中的哪一个知识点。接下来提 取信息,提取出主要人物、事件和结果。也就是材料中哪一个具体的行为做法能够充分体现要选定的知识点。理论观点和具体事件确定后要提出此事件对我们教学上 有哪些启示,要求教学上要怎样做。第三步,组织答案,头脑中有了做答点后进行组织整理加工,分条呈现在卷面上,做到条理清晰。

总体来说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作答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先进行总体评价,教师做法对还是不对,是值得学习的还是要引以为戒的。接下来分说论点,分说 论点时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说下运用体现到的哪条理论,再将理论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最后,要进行总体的教学启示概述,谈下通过这个材料的事件给我们教学 上有怎样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答题策略:(一)读懂题干——找准答题角度

1.从教育观or学生观or教师观的角度; 2.从职业理念的角度;(二)分析材料——找准关键信息 1.材料类型(1)老师好的做法;(2)老师不合理的做法;(3)两个老师做法的对比; 2.选定理论点(1)回顾知识体系框架(2)根据材料选出具体理论点 3.提取信息

根据材料选出体现理论点的具体事例(1)人物;(2)事件;(3)结果。(三)组织答案

总(总体评价)-分(理论结合材料)-总(教学启示)

中公资深讲师周相君解析

更多广西教师招聘公告、考试信息、历年真题请访问广西教师考试网,或关注广西教师考试网官方微信号:gxjsks。新浪微博号:@广西中公教师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一手在握!

篇2: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试卷满分150分,材料分析题52分,其中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必会各出一道材料分析题,本文主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讲解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材料分析题的类型

1、考察考生运用教师职业理念评析教学实例的能力。通过展示教学实例,让考生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实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者从教育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进行评析。

2、考查考生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评析教学实例的能力。通过展示教学实例,让考生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评析教学行为。

二、作答步骤

1、先审题,通过阅读题目要求,确定题目类型。

2、回忆相关理论知识,对于掌握不熟练的考生,建议将相关理论知识罗列于草稿纸上,避免遗漏要点。

3、阅读材料,并结合理论知识,确定作答要点。在阅读材料时,注意把握关键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理解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将材料与理论知识一一匹配。

4、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答案的逻辑思路是总-分-总的结构,即总体评析材料、结合理论分析材料、总结意义和做法。总结历年考题,材料的性质包括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及好坏结合的行为,其中出现好的行为的材料比例最大,以下分别论述。

材料中出现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合理,践行了„„理念”;(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3)总结材料,分析意义。

材料中出现不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不合理,违背了„„理念”;(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3)总结理论列举具体做法。

材料中出现好坏结合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1)总体评价材料,如:“„„行为合理,践行了„„理念,„„行为不合理,违背了„„理念”;(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3)结合理论列举具体做法。

三、真题举例

以2015年下-中学材料分析题为例:

任教六年的李老师回忆道: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的有声有色。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

综合素质考试经验心得

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业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业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来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次,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参考答案:

语文教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材料中,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作文非常认真详细的加以指导,并且给予不断的鼓励,不但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给予学生未来发展的自信。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的学生之间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材料中,语文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写作上的闪光点,给予了有的放矢的教育,帮助学生批改日记,不断鼓励学生在写作上的成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

其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关注“我”在班级中的“差劲”表现,而是一视同仁,对学生的作文大加赞赏,评选为范文,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公平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上为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材料分析题考点及解题模板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答题模板: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综合素质考试经验心得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第一章 第二节 学生观

考点: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

1、(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 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2、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 违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二、因材施教(很少单独作为材料分析的考点,一般是可以添加到学生观之中)把这几点回答出来;

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家庭情况; 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 最后,要多引导 多表扬。

综合素质考试经验心得

第一章 第三节 教师观

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该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2)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实践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材料中„„

(3)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倡导教师在教学改进而研究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在材料中„„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4字规范要求:“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一、(教师做法正确)

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1)教师践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热爱祖国和人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材料中„„

(2)教师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材料 中„„

(3)该教师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严慈相济保护学生安全,关爱学生健康,不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

(4)该教师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

(5)该教师践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之为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

(6)该教师践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用于创新。材料中 „„

二、(教师做法错误)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他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1)教师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热爱祖国和人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材料中„„

(2)教师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材料 中„„

(3)该教师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严慈相济保护学生安全,关爱学生健康,不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

(4)该教师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

(5)该教师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之为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

综合素质考试经验心得

(6)该教师违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用于创新。材料中 „„

作文范文

一、请以《爱的教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爱的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批有爱心的教师。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所在。

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首先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爱能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使教育教学过程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归属与爱是人的正常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其身心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的任务是将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

爱是架设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论是教师一道道真诚鼓励的目光,还是一个个灿烂的微笑,不论是一句句谆谆的教诲,还是一行行娟秀的隽语,都传递着信任和尊重,给学生以温暖、鼓励和力量,同时也加深了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

篇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

28.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 (尾气处理部分略) 来制取一氧化碳, 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 (混有CuO粉末) 中金属铜的含量。

(1) 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 实验中, 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 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

(3) 反应完成后,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 (填字母) ;

a.关闭漏斗开关;b.熄灭酒精灯1;c.熄灭酒精灯2

(4) 若试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 充分反应后, 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 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

(5) 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 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1) 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 (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____;

(2)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实验基本操作、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

第 (1) 小题:该小题与高中第三册的乙酸制取CO有些相似, 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第 (2) 小题:反应管内的反应是初中的CO与CuO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紧扣教材。

第 (3) 小题:本小题主要是考查实验原理, 要理解为何用CO冷却铜。

第 (4) 小题:考查差量法计算的运用。

第 (5) 小题:这是开放性的实验设计, 要求考生用物质性质和实验基本操作设计实验步骤。

二、学生答题分析

本实验题源于教材, 把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实验设计等内容综合起来。

抽样第 (1) (2) (3) (4) 小题221025人次, 平均分为4.05分, 难度为0.41, 标准差为2.31。各分数段人数和所占比例如下:

抽样第 (5) 小题227521人次, 平均分为1.95分, 难度为0.28, 标准差为2.13。各分数段人数和所占比例如下:

三、教学启示

1. 充分发挥考纲和教学大纲的导向作用

考纲是权威、准确的信息源, 在宏观上指引复习的方向。因此, 在以后的复习中, 我们要研究考纲, 准确地把握考纲, 加强集体备课。在上课时必须以考纲为基本框架, 以课本为基础, 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 力争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如第 (2) 小题反应管内的反应是初中的CO与CuO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紧扣教材。

2.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关注热点, 全面提高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应该做到突出重点。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 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 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 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 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 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 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 还要广泛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热点, 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 这对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3. 重视基本实验, 提高分析能力

实验题是理综考试的重头戏, 而实验题也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 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的学生实验。认真复习课本实验, 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 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

4. 重视学生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和开放性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篇4: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

1、详细审读试题,注意解题步骤。计算分析题一定要认真看题,最好是阅读两遍。因为这种题目内容多、数字多、内容比较复杂,不仔细看就容易忽略必要的计算条件,不少考生就因此而丢失分数。通过审题还可以弄清楚有关数字的关系,获得解的信息。例如,题目中要求利用以销售收入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但所给的资料中却只有以销售成本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那就必须通过公式推导来求得。同时,答题要按题目要求的步骤和计算指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演算,该算的指标一定要算出来,特别要详细列出计算过程。因为计算分析题每题所占分数较多,通常要按步骤给分,如果不按步骤答题,可能要丢分。

2、尽量列出计算公式。在试卷上写出公式,对于答题和得分都可能带来一些好处。首先,按公式进行演算,步骤清楚,指标关系明确,可以避免计算错误。更重要的是,答题时先写计算公式,而代入数字进出现笔误,阅卷人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时疏忽的结果,有可能判给一定分数;如果你没有列出公式而发生误写误算,阅卷人就只能认为你理解有误,难以避免失分。

篇5: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

“检验、鉴定结论确定”是指什么意思?是指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检验、鉴定机构出具检验、鉴定意见的。

c

1、参加损害赔偿调解包括哪些人?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其他人员。

2、车辆驾驶人具有哪些情形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1)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的;(2)涉嫌饮酒、醉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3)涉嫌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4)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3、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在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后,应提交哪些证明、凭证?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三)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属于非中文表述的,还应当出具中文翻译文本。

4、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在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后,应提交哪些证明、凭证?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属于复员、转业、退伍的人员,还应当提交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核发的复员、转业、退伍证明;

(二)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三)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

d

1、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什么措施(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2)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哪些种类?警告、罚款、暂扣或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3、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五)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办案民警签名或者盖章,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

4、道路交通信号包括哪些?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警的指挥。

5、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进行调解中,有哪几种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调解?

(一)在调解期间有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的;

(三)一方当事人调解过程中退出调解的。

g

1、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的规定哪几类人不得驾驶机动车?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有哪几种?(1)扣留车辆;(2)扣留机动车驾驶证;(3)拖移机动车;(4)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5)收缴物品;(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j

1、机动车登记分为哪5种?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

2、机动车登记证书灭失、丢失,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补领,需提交哪些证明、凭证?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身份证明,交验机动车。

3、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机动车驾驶证哪些业务?换证、补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延期办理和注销业务。

4、机动车驾驶人有哪些情形,不予换发机动车驾驶证?

(一)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未处理完毕的;

(二)身体条件不符合驾驶许可条件的;

(三)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未接受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教育、考试的。

5、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分为哪三种?六年、十年和长期

6、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满申请换证,应提交哪些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驾驶证;

(三)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属于申请驾驶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的,应当提交经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专门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7、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必须符合的条件有哪些?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放置保险标志,并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8、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或者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的违法信息,在什么情形下经核实应当予以消除的?(1)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执行紧急任务的;(2)机动车被盗抢期间发生的;(3)有证据证明救助危难或者紧急避险造成的;(4)现场已被交通警察处理的;(5)因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造成的;(6)违法记录资料不能清晰、准确反映机动车类型、号牌、外观等特征以及违法时间、地点、事实的;(7)记录的机动车号牌信息错误的;(8)因伪造、变造或其他机动车号牌发生违法行为造成合法机动车被记录的;(9)其他应当消除的情形的;

9、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可以由哪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发现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10、交通警察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有哪几种情形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11、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当查验那些内容?(1)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号牌.(2)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等牌证.(3)以及机动车和驾驶人违法信息.(4)对运载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车辆驾驶人违法行为调查的,还应当查验其他相关证件及信息。

12、交通警察违反规定为被盗抢、走私、非法拼(组)装、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办理登记的,对交通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如何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经教育不改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按照《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规定予以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交通协管员在交通警察指导下可以承担哪些工作?(1)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违法行为;(2)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3)进行交通安全宣传;(4)及时报告道路上的交通、治安情况和其他重要情况;(5)接受群众求助。交通协管员不得从事其他执法行为,不得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强制措施决定。

14、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什么意思?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k

1、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几种情形?(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2)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3)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4)驾驶有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嫌疑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5)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十二分的;

l s

1、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不得驾驶哪些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和轮式自行机械车。

1、申请办理机动车质押备案的,需提交哪些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和典当行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2、申请抵押登记的,需提交哪些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三)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

3、申请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哪些证明、凭证

(一)机动

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购车发票等机动车来历证明;

(三)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

(四)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

(五)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4、什么情况下不得申请增加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准驾车型?

(一)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

(四)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驾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行为,机动车驾驶证未被吊销的。

5、什么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变更登记?

(一)改变车身颜色的;

(二)更换发动机的;

(三)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

(四)因质量问题更换整车的;

(五)营运机动车改为非营运机动车或者非营运机动车改为营运机动车等使用性质改变的;

(六)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或者迁入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的。

6、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有哪三种情形不适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付当事人。

(一)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二)当事人拒绝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签名的;

(三)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t

1、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有几种情形的,不得超车。

(一)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

(二)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

(三)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

(四)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

x

1、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可以办理本行政辖区内哪些车辆登记业务?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登记业务。

y

1、一般程序案卷应当包括什么内容?(1)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或者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2)证据材料.(3)交通安全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4)在处理违法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文书.2、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为哪五种? 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

3、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被盗抢,车辆管理所应当如何处理?根据刑侦部门提供的情况,在计算机登记系统内记录,停止办理该车的各项登记和业务。

4、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何处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撤销机动车登记;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登记。对涉嫌走私、盗抢的机动车,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5、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作出处罚决定的处罚种类有哪些?标准答案: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

z

1、在暂住地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可以申请哪些准驾车型驾驶证?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的机动车驾驶证。

案例题 1、2005年12月6日,当事人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执勤民警扣留了驾驶证。2005年12月17日当事人持强制措施凭证到某交警大队去接受处理,办案民警查询当事人的驾驶证,虽发现执勤民警还没有将驾驶证交到队部,但还是对当事人进行询问笔录,但因执勤民警没有把驾驶证交到队部,办案民警拖到2005年12月27日才将案件报大队领导审批。请问:这案例中办案程序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1、执勤民警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扣留的驾驶证上交队部,违反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第30条关于“交通警察应当在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

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49条的规定,暂扣驾驶证处罚决定,应当自当事人到队接受处理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处罚决定。后一个办案民警没有按遵照这一规定执行,属超期作出处罚决定的行为。2、2008年某日,××交警支队民警小张在某路口开展酒后驾车专项整治时,发现一辆江苏号牌小客车门窗紧闭,且驾驶员未系安全带,便示意驾驶员下车接受检查。驾驶员从车内走出来,生气地问:“干什么?我又没犯法,凭什么拦我?”民警看见驾驶员态度蛮横,也很生气,同样回了一句:“凶啥凶,例行检查,驾驶证和行驶证出示一下。”驾驶员不情愿地将两证递给民警。经网上查询比对,确认车辆及驾驶证状态正常后,民警要求驾驶员做进一步酒精呼吸测试。驾驶员一听,态度坚决地说:“我不测的,我又没喝酒,有什么好测的?”民警见驾驶员不配合执法,用上海话厉声喝道“叫侬测侬就测,闲话哪能介多啊!”不一会儿,民警与驾驶员的大声争执引起了过往群众的围观。为防止事态扩大,民警立即将驾驶员带到警车内,并继续要求驾驶员进行酒精呼吸测试,当看到驾驶员多次将吹嘴含在嘴里佯装吹气,民警非常生气,一手勾住驾驶员的脖子,一手将酒精测试仪吹嘴强行塞入驾驶员嘴里进行强制酒精测试,驾驶员大声叫喊:“警察打人啦!今天我不下车了,民警去哪,我就去哪,我要跟着民警讨说法”,喊声造成了周围群众的进一步围观。不久,酒精测试仪显示其酒精含量数据为0mg/ml,民警为了息事宁人,对驾驶员说:“好了,不要吵了,刚才你驾车时未系安全带,现在就不开罚单给你了,快点下车。”,并强行将驾驶证和行驶证塞入驾驶员手中,将其哄下车,随即驾车离去。事后,该驾驶员多次到大队投诉民警小张,称民警执法粗暴,动手伤人,并要求民警公开赔礼道歉。问:在该起案例中,请简单分析民警执法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

(一)可取之处

1、民警在酒后驾车专项整治期间,工作积极主动,能根据反常情况,及时发现可疑车辆。

2、民警执勤执法过程中,能严格按照“先查疑,后纠违”的规范要求,通过网上查询比对等方式仔细核对车辆、驾驶员信息,严防被盗抢车辆“漏网”。

(二)错误教训

1、民警执法语言不规范。在该案中,民警不仅没有使用“你好”、“请”等首句警务用语,反而在执法过程中用上海话“凶啥凶”、“叫侬测侬就测,闲话哪能介多啊!”等不规范的语言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客观上使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更加激烈,激化了矛盾。

2、民警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程序不规范。当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系安全带时,没有立即指出该违法行为;而当驾驶员拒绝酒精测试时,民警“图省事,求简单”,采用“用手勾住当事人、将吹嘴塞入口中”的粗暴执法方式,与驾驶员发生了不必要的肢体冲突,违反了执法程序规定。

3、民警没有做好应有的解释、教育工作。当酒精测试结果显示当事人未酒后驾车时,当事人对民警执法的不满情绪加剧,民警没有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和宣传教育工作,而对其先前未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评教育,反而强行将驾驶证和行驶证塞入当事人手中,驾车离去,失去了弥补工作不足的机会,造成后期工作的被动局面。3、2011年1月23日,合肥市某路段,行人孙某步行由南向北横穿道路,当其走到机动车道的最右侧分道线上时,恰好有李某驾驶的小型客车由西向东驶来,孙某先是在机动车分道线上驻足犹豫,当小型客车行驶到距孙某约10米远时,孙某忽然起步,横穿机动车道。小型客车李某见状,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小型客车将孙某撞出5米远左右当场死亡。问:本案中行人孙某违反了什么规定? 行人孙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定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中途倒退、折返。”的规定。4、2011年4月4日,在合肥市某主要街道发生一起一辆轿车与大货车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两人重伤。事故处理民警赶赴现场后依法开具强制措施凭证后,立即指挥施救人员将肇事车辆拖往停车场扣留。第二天由某民警对车辆进行了检验、鉴定,第三天出具鉴定结论,事故处理民警于4月8日将鉴定结论复印件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对结论均无异议。4月30日事故处理民警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问题:请指出上述做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1)未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违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37条1款:“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之规定。(2)超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7条1款规定:“。。。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或者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5、2011年4月5日22时许,刘某驾驶桑塔纳轿车沿某公路由南向北行驶,将在路边步行的王某撞伤,肇事后刘某驾车逃逸,王某经医院抢救无效3日内死亡。经交警大队认定刘某负此起事故的全部责任。问:对刘某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处罚?依据是什么?刘某的行为应当受到刑事和行政处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之规定,还要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6、2011年5月13日,张某(持C1证)驾驶自己的轿车,与同方向在前李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相撞,致李某与当场死亡,张某当场报案并在现场等候交警处理。后经民警调查,事故因张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问:公安机关应当对张某怎样处理?如果追刑应当以什么罪名立案?(1)、公安机关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五款之规定,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应当以涉嫌交通肇事罪立案。7、2011年5月2日,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正式民警张风、王强,带领协管员刘力和陈云,按照大队部署在城区某路段开展查处酒后驾驶专项整治行动。20时,驾驶人孙某驾驶一辆小型汽车被拦下接受检查,刘力手持呼气酒精测试仪对孙某进行测试,显示孙某酒精含量为110mg/100ml。张风立即开具强制措施凭证扣留了孙某的驾驶证及其驾驶的车辆,同时与陈云一道,将孙某带至县医院抽取血液样本一份送交资质鉴定部门鉴定。21时,县交警大队将孙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立为刑事案件办理,并开具传唤通知书,通知孙某及其车上乘坐人吴某到交警大队接受调查,23时,对孙某采取刑事拘留。5月4日,鉴定部门出具鉴定结论,孙某血液酒精含量为95mg/100ml。同日,县交警大队将鉴定结论送达孙某,并通过收取保证金伍千元,设立保证人吴某的方式,将其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5月5日,县交警大队侦查终结并制作起诉意见书将案卷材料送交检察院。问:该起案件办理中存在哪些不规范的地方?

1、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应当由正式民警操作。

2、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不能采取扣留机动车,只能在现场没有代驾的情形下,将车辆移至指定地点存放。

3、应当由两名正式民警将嫌疑人带至医疗机构抽取血液。

4、提取驾驶人血液样本应当为两份。

5、对乘坐人等证人进行调查时不能适用传唤。

6、检验嫌疑人体内血液酒精含量及传唤调查时应当通知其家属或要求通知的人员,或注明拒绝通知的情形。

7、取保候审不能同时适用保证金和保证人。

8、鉴定结论送达后,未满三日重新申请鉴定时限,即侦查终结不符合程序规定。

d

1、当事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在路上行驶,执勤民警在现场用酒精测试仪测得当事人体内酒精含量达到酒后驾驶标准,对此,当事人没有异议。执勤民警就当场作出扣留当事人车辆和驾驶证的决定。请问:按法律的规定,执勤民警作出的扣留车辆和驾驶证的决定是否正确?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的人,按法律的规定应当作出暂扣驾驶证,并处罚款的处罚。执勤民警在现场作出扣留其驾驶证是正确的。但扣留车辆缺少法律依据。对无其他驾驶员替代的,可以先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指定地点停放。

j

1、机动车驾驶人王某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第一次达到26分,持驾驶证到核发地车管所办理满分学习业务,车管所业务受理人员告知其培训结束后,应当考科目一和科目三。请问车管所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错误。该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第一次达到12分,培训结束后,应当进行科目一考试。《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为期七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机动车驾驶人接受教育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二十日内对其进行科目一考试。

2、驾驶人李某2006年申领了小型汽车(C1)机动车驾驶证,2010年10月发生一起事故造成双下肢缺失但能够自主坐立,2011年1月李某持C1证到车管所申请办理降低准驾车型业务,要求将C1证降级为C5证,车管所未受理该驾驶人的业务申请,并给他出具了《业务退办告知单》。请问车管所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正确。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的条件,但符合准予驾驶的其他准驾车型条件的,应当在三十日内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降低准驾车型。申请时应当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并提交机动车驾驶人的身份证明、机动车驾驶证、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办理降低准驾车型业务只能申请原准驾车型准予驾驶的其他准驾车型,C1证准予驾驶C2、C3、C4的车型,不得驾驶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因此不能将C1证降级为C5证,车管所的做法是正确的。

3、交通警察小李和小王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发现肇事驾驶员系办案民警小王的近亲属,对此小王应该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答:交通警察小王应当主动申请回避。标准答案: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八十三条之规定:“交通警察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但是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l

1、李某想办理机动车驾驶证,在某市车管所门口遇到一中介人员范某,说可以帮助李某办理机动车驾驶证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李某经过一番考虑,为了贪图方便就把办理驾驶证一事交给范某。范某收到李某钱物后没有去车管所帮其办理驾驶证,只是帮其做了一本假驾驶证。后来李某被执勤民警查获。你认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什么?该如何处理?(明显错误)

1、李某构成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驾驶许可的违法行为;

2、应当收缴机动车驾驶证,由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对于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许可需要撤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收缴的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及时转至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m

1、民警王某和两名协管员在S10X省道上设置临检标牌,民警王某坐在执勤警车上,由两名协警对过往车辆拦车进行检查,有一名外地驾驶员因途径本地没有时间去银行缴纳罚款。民警王某收取驾驶员的罚款后没有开具任何的发票。问民警王某的行为合法吗?

1、对车辆和驾驶人进行检查应当由正式民警实施;

2、当场收缴罚款应当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2、民警许某办理一起交通事故,当事人李某因2011年3月14日事发时受伤,因处于昏迷状态不能陈述事发情况,民警许某制作呈请报告中止该事故的认定,报经大队领导批准。后当事人李某因抢救无效于4月20日死亡,4月30日民警许某制作调查报告经所在的大队领导批准于对该事故作出认定。问:民警许某在办理该事故过程中有几处违反程序?应当怎样做?(1)、民警许某在办理该事故中,有两处违反程序;(2)、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六十四条之规定:中止认定应当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报大队审批后还应当经支队领导批准方可;当事人死亡中止原因消失后,民警许某应当及时制作调查报告,报大队领导审批后在五日内(4月27日前)作出事故认定。

3、某部队转业驾驶证申请人,凭部队驾驶证申请换领准驾车型为大型货车的地方驾驶证,车辆管理所审核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完整齐全,身体和年龄要求符合相关规定,便直接给予办理了换证手续,请问车管所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错误。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考试科目一和科目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考试科目一和科目三;申请其他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的,直接核发机动车驾驶证。属于复员、转业、退伍的,应当同时收回其所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

4、某甲因债务问题将一辆小型客车抵押给某乙,在车管所办理抵押登记时,民警审查机动车所有人、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和机动车登记证书后为其办理了抵押登记。请问该民警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错。还需审查提交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申请抵押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由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申请,并提交下列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三)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

5、某交警大队办案民警把罚款,并处拘留处罚决定只制作了一份加盖大队公章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给当事人。请问:办案民警这种制作处罚决定书错在哪里?应当怎样制作?对当事人作拘留处罚的,应当以县级公安机关的名义作出,不能以大队的名义作出,办案民警以大队名义作出拘留处罚决定错误。对罚款并处拘留处罚的,应当分别填写加盖公安机关公章的《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加盖大队公章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二份处罚书,并同时交当事人。

6、某交通警察下班换穿便装后,在回家途中,发现辖区内某饭店门口有不少机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内,且驾驶人均不在现场,导致道路通行不畅,车辆行驶缓慢。该交警遂以“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的”违法行为对违法车辆分别开出了违停通知单,并将违停通知单夹在每台违法车辆的雨刮器上后离开。

(一)问:该交警的执勤执法行为是否符合规定?请说明理由?

(二)问:该案中还有哪些执法问题?

(一)答:不符合。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应当按照规定穿着制式服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考点:《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第二十五条

(二)答

1、对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的违法停放机动车行为,应该采取拍照或者录像的方式固定相关证据。

2、应当在机动车的侧门玻璃或者摩托车座位上粘贴违法停车告知单,通知当事人到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7、某市交警大队在接到一起伤人事故的报警后,立即指派一名事故处理民警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躺有一名伤者,伤势严重,该民警随即组织抢救伤员工作。问:某市交警大队和交通民警的上述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交警大队和事故处理民警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反了《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9条第1款的规定:“除简易程序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时,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q

1、汽车销售专卖店一批没有销售的机动车为参加车展需要临时行驶车号牌,其中一辆多次参展的轿车已经办过3次临时行驶车号牌。民警审查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后为这批车辆全部办理了临时行驶车号牌。请问该民警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错。未销售机动车申领临时行驶号牌还应提交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并且车辆管理所核发临时行驶车号牌不得超过三次。《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属于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还应当提交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对具有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之一,机动车所有人需要多次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的,车辆管理所核发临时行驶车号牌不得超过三次。

s

1、市民王某2011年3月2日,驾驶自行车在市区沿非机动车道由西向东行驶过程中,发现前面非机动车道内停放着一辆正在卸货的货车,正好挡住了其前行的路面,便顺势向左拐进慢车道。在慢车道驾驶轿车正常行驶的李某因为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发现借道行驶的汽车人王某,轿车头正好撞在自行车尾部,导致王某摔倒受伤。问:王某是否具有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为什么?王某不具有违法行为,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0条第2款“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可以在路面受阻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并在驶过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遇此情况应当减速让行。”的规定。

w

1、我市一驾驶人,其准驾车型为A2D,右手无拇指。依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在其驾驶证期满换证时,车管所要求将驾驶证准驾车型降低为C1或C2的驾驶证。但是,据该驾驶人自己表述:他是在右手拇指缺失前,申请办理的驾驶证,根据111号令第三十九条规定,只有在身体条件发生变化时,才要求降低准驾车型。他的身体条件从办证至今一直未发生,不应该被降低准驾车型。该驾驶人所持A2D驾驶证是否需要降证?公安部令第111号第11条规定的身体条件是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而言的,也就是机动车驾驶人无论是在申领驾驶证还是在使用驾驶证,均要符合国务院公安机关规定的身体条件。该驾驶人在申领驾驶证时没有发现其不符合部令要求的身体条件,但在驾驶证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不符合驾驶原准驾车型的身体条件,按照公安部令规定,应当予以降至符合其身体条件的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上肢:双手拇指健全,每只手其他手指必须有三指健全,肢体和手指运动功能正常。但手指末节残缺或者右手拇指

缺失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x

1、小王的一辆QQ轿车已经使用了5年,现购买一辆新车,却又舍不得原先的车号,因此小王向车辆管理所申请保留原号牌,工作人员以“机动车号牌采用计算机自动选取”为由不予办理。请问该工作人员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错误。只要小王对涉及QQ轿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并在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请,就可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原机动车所有人申请办理新购机动车注册登记时,可以向车辆管理所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

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请;

(二)机动车所有人拥有原机动车三年以上;

(三)涉及原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y

1、一机动车驾驶人因伪造并使用机动车号牌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事后违法当事人拒不前来接受处理,将扣车凭证交给车主,让车主到交警队去讨要机动车,请问交警队能将车辆返还给车主吗?《道路交通安全法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105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对扣留的车辆,当事人接受处理或者提供补办的相关证明或者手续经核实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退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实时间不得超过十日;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至十五日。核实时间自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提供扣留车辆合法来历证明,补办相应手续,或者自接受处理之日起计算。” 依据上述规定,要返还被扣的机动车必须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必须要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二是如果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的,只将有关证明材料丢失的,就是要补办相关证明并向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三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核实相关情况,查明事实真相。此案的当事人有伪造并使用机动车号牌的违法行为且拒不前来接受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没有将案件事实核实清楚之前,是不能将被扣机动车返还给车主的。

2、一辆大型客车送交机动车回收企业切割解体,第二天车管所民警到现场拍摄了车辆解体后的照片,存入机动车档案并为该车办理了注销登记。上述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错。大型客车在机动车回收企业解体时,车辆管理所应派人现场监督。《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机动车所有人向机动车回收企业交售机动车时,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确认机动车并解体,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报废的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当在车辆管理所的监督下解体。

3、一辆小型客车所有人为确保行车安全,在不影响号牌识别的前提下加装了前后防撞装置,然后到车管所办理变更登记,民警受理后为其重新拍照,办理了变更登记业务。民警上述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错。小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不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在不影响安全和识别号牌的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不需要办理变更登记:

(一)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

(二)货运机动车加装防风罩、水箱、工具箱、备胎架等;

(三)增加机动车车内装饰。

z

1、在一个没有方向指示行号灯的路口,李某看到前方是红灯,因对向没有车驶过来即掉头,被交警拦下纠正。李某不服,认为红灯时掉头,对谁也没有影响,如果变成绿灯,对向车辆驶过来,就无法掉头了。请问李某说的是否合法?李某说的不合法。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绿灯亮时准许通行,红灯亮时禁止通行。禁止通行的方向应包括前方、左方和右方。对右转的车辆有特别规定,即在不妨碍被放行车辆、行人正常通行时,允许通行。所以红灯亮时对直行和左转是明确禁止通行的。掉头是用两个左转来完成的,需要先进入路口在完成掉头动作,因此红灯亮时掉头直接构成“闯红灯”。而且对左右方向车辆通行构成妨碍。至于绿灯时需要待对向直行车辆通过后在左转,这是让行基本规定,必须遵守。对于掉头车辆一方来讲,虽然通行效率不高,但对于整个路口通行安全是必要的、章某户籍在甲市,暂住在乙市时向乙市车管所申领了C1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后该驾驶人因工作调动暂住在丙市,向丙市车管所申请增驾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驾驶证,丙市车管所不予办理。丙市车管所做

篇6: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答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直到今天仍然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相结合;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从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知识领域来说,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原理论。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不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2)学校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2,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学校利用社会合作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性指导。是指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出家庭教育的一般要求和建议。针对性指导。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别提出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的途径和方法。

分类指导。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条件所进行的分别要求、分类指导。个别指导。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所作的个别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布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学校的公益性特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3、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2,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和教育方式、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等,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2)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加入群体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自尊的需要,增加自信感和力量感,获得安全感等,能满足儿童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2,社会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意识,调节儿童的行为。3,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即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2,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普遍特点。

儿童个体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简述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1)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育本身的科学性,是减少儿童发展中儿童自我对环境反映的盲目性、歧视性的有效保证。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影响作用。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在皮亚杰在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三者之间,唯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发展真正起因。所以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1,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2,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儿童个体发展需澄清的几个问题。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儿童个体身心发展是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时,我们才将这种变法称之为发展;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儿童个体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 3,教育不等于发展。儿童个体的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不断的转化、互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其中既包含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以儿童个体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结构的变化表现出来。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技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教育在儿童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要求。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时代性价值标准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为基础。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科学的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尊重成熟与引导发展的矛盾。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科学的教育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题性: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要平时多关心学生,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内容到方法和 组织形式方面,都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让他们能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 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我们要警惕,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造成学生发展潜力的浪费。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教育本身的科学性,是减少儿童发展中儿童自我对环境反映的盲目性、歧视性的有效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影响作用。A.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C.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D.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是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是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而听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时代性价值标准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为基础。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科学的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尊重成熟与引导发展的矛盾。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科学的教育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题性: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试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1,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3,它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教育是实现儿童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表现于教育活动的目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的,因为它考虑到并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学生主体性的内涵。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学生主体性:1,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学生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学生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2,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主体性是学生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基本原则: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要平时多关心学生,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内容到方法和组织形式方面,都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让他们能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 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我们要警惕,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造成学生发展潜力的浪费。

试论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要平时多关心学生,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内容到方法和组织形式方面,都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让他们能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 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我们要警惕,抑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造成学生发展潜力的浪费。

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尊重感、期待感)3,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由教师劳动所具有的师范性特点决定的。)

教师聘任制的基本特征。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

根本途径如下:1,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3,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科学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教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是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已,为人师表。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5,身格达标。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教师考核的内容与原则。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考核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准确性原则。

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教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你对教师聘任制度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5,身格达标。

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即使国际上的一种通行做法,也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它打破了教师终身任用制,有利于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人才选拔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制约;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4,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观): 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观): 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观): 认为个人价值远远高于社会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4,教育无目的论(观): 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其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

(1)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2)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3)在中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充分的准备。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1)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2)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3)在中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充分的准备。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05.4)(内涵+条件)

其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学校美育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美,在表现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书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等。所以学校美育的实施,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1)艺术美育 具体内容包括:1,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美的本质、内容和境界,从而在实质意义上得到美的陶冶。2,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不同艺术形式及表现方式,不同艺术体裁和风格的特点,从而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3,让学生通过必要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或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方面的修养。(2)自然美育 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自然美的鉴赏,使学生了解自然美的特征,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2,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性情;3,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赏,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3)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态。包括人格美、劳动美与生活过程的美,产品以及环境美等。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4)教育美育 表现在:1,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2,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3,努力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对象美,促进学生以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为审美对象。4,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德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德育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

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人的智慧水平有必要通过智育去培养;2,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3,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重要基础。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功能。

(一)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4)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二)智育的功能: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三)体育的功能:(1)健体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

(四)美育的功能:(1)直接功能。(2)间接功能。(3)“超美育”功能。

简述中小学智育的任务与内容。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1,传授知识 2,形成技能 3,发展智力 4,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论述题:

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6.4)

(1)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2)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

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体育的功能:(1)健体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

体育的主要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联系实际论述美育的任务和功能。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学校美育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美,在表现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美育的功能:(1)直接功能。(2)间接功能。(3)“超美育”功能。简述教学的任务。

关于教学任务的传统表述: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近些年来我国关于教学任务的不同表述:1,科学知识的学习。2,思想感情的培养。3,能力的提高。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在今天世界范围内,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已经成为课程结构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2,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3,分科与综合:分科与综合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方式,即分化与综合。中国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分科绝对化。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已经包括了有关综合课程的设想和尝试,将对我国课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特点,既要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

简要评价国内外关于课程定义的主要观点。

(1)课程是知识。是一种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2)课程是经验。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3)课程是活动。特点:1,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2,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3,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4,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几个层次?

课程的基本范畴: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结构 4,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3个层次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 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1,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应当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2,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将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他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3,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进入课程实施领域,还要由教师进行再设计。影响微观社会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等。

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在课程内部客观存在着一些基本矛盾关系,这些基本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推动着课程的进步和发展。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在今天世界范围内,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已经成为课程结构中有机的组成部分。2,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3,分科与综合:分科与综合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方式,即分化与综合。中国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分科绝对化。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已经包括了有关综合课程的设想和尝试,将对我国课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特点,既要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

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1944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泰勒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四)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对教育实践的意义: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显示出了许多弱点,许多后来出现的课程设计模式正是在对于泰勒模式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至今认为,泰勒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模式,无论同意还是反对,泰勒原理所提出的四个问题是课程设计所不能回避的。

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1,充分了解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基础。2,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们得到最适宜的个性发展。3,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任何学生。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应该服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认识活动,既要受到这些认识规律的制约,又表现出了它自己独特的特征。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简述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赞可夫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根本思想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其五条原则如下: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要求如下: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课程的逻辑以及对于学生的要求,这是教学系统性的根本保证。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需要和特点处理好近与远、浅与深、简与繁等问题。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自己面对的实际出发,适当地调整速度,增删内容。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常用的教学模式类型。

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此模式在东西方都是最古老的。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3,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强调要有既定的教材,要求学生亲身去发现这些理论知识及其结构。一般进程: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做出结论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或事例,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般进程: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

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此模式主张“学生中心的教学”,“学习的自由”。

主要的教学要求: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4,给学生安全感。这是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试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越性;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4,有利于学生受到系统的知识。局限性: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4,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简述每一条教学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1)直观性原则: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系统性原则: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量力性原则: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1,坚持正确的方向。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3,实事求是。4,讲究教学艺术。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8)因材施教原则: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的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学生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和课堂里,通过教师的讲授和书本学习的。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其来源和去向脱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提供和创造机会,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和形式使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体会思想观点、态度信念等的形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意义。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在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在学习的成绩、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兴趣和爱好、气质和性格、禀赋和潜能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是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教学,因材施教不是指让所有学生达到同一规格和标准,而是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孔子本人的教学实践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典范。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的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1,选好讨论题目。首先,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题目。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3,善于引导。

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包括四个步骤: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你是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的?结合教育现实谈谈教学组织形式在当今有哪些新的变化?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4,有利于学生受到系统的知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4,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主要指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试图在保持克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有效克服它的局限性。)

(1)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优点;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缺点:在管理上比较复杂。(2)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础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要素包括: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设立小组目标。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4,个人责任的明确。5,均等的成功机会。

(3)小班教学 通常在15-25人之间。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2,采取教师包班的方法,而不是分科任教。3,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请你谈谈非指导教学法的运用特点。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2,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是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运用每种常用的教学法应遵循的要求。

(1)讲授法: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2)谈话法: 1,做好充分的准备。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3)讨论法: 1,选好讨论题目。首先,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题目。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3,善于引导。

(4)实验法: 1,准备工作充分。2,及时、具体地指导。3,帮助学生总结。

(5)实习作业法: 1,提出明确要求。2,选择恰当的方式。3,做好事后的检查。

(6)练习法: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

4,科学掌握练习量。5,给予学生及时反馈。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7)参观法: 1,做好参观的准备。2,指导参观的进行。3,总结参观的收获。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

1,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教学工作的实施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1)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专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设计教学过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2)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

1,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3,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4)课外辅导:是上课的补充和辅导。内容包括: 1,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2,指导学生完成作业,3,为因各种原因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5,为成绩优秀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布置作业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3,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试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计算机教育的任务:主要应当定位在应用层面上,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一工具。

意义:1,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1)发现学习: 具体做法: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2)探究-研讨法: 特点:1,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2,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3,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4.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具体运用包括6个阶段。1,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2,出示纲要信号图式,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导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加以概括。3,把小型的图式发给每个学生进行消化。4,要求学生课下按图式进行复习。5,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图式。6,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式回答问题。

(4)暗示教学法: 基本原理: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具体做法:1,善于激发学生动机,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完整,帮助学生确立自信。2,用跨学科的观点,按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逻辑的感情效果。3,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采用音乐、舞蹈、喜剧、电影等单项或综合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的进行。

(5)范例教学法:一般程序包括四个步骤: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6)非指导教学法: 基本特征: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2,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是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讨论法有什么特点?它与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2)讨论法的优点:1,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2,能够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能够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3)讨论法的缺点: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运用要注意: ①选好讨论内容;

②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③善于引导;(4)探究—研讨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小学教学,尤其是自然课教学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①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

②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③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④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简答题: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其构建班级原则。(1)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

(2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2,目标一致的原则,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学生集体有哪些教育作用?联系工作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组织与培养学生集体?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组织与培养学生集体要做到:(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集体的首要特征,是集体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集体团结的基础,前进的动力。

(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良好集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队伍的水平,因为他们是集体的领导核心,是群众的带头人。

培养学生干部要做到:1,要有严格的要求。2,要耐心引导。3,要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轮流地置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

(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健康的舆论要做到:1,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2,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评价。3,对消极落后的言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4,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简述学校咨询的一般过程。

1,建立咨访关系;2,澄清和评估问题;3,确定改变的目标;4,促进改变的实现;5,结束咨访关系及追踪咨询效果。

良好测验的标准。1,实用性 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2,可信度 又称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有效性 也称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4,难度 即测验的难易程度,提供了试题平均通过率的信息。5,区分度 是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决定其工作飞务繁重而复杂。但从其工作的目的出发,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2,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与提高,班主任还特别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2,在学生中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3,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工作。4,通过合理地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常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5,评定学生操行。6,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

(1)干预与矫正。1,缺陷矫 2,早期干预。(2)预防与发展。1,问题预防 2,发展指导(3)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学校咨询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1,直接目标: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的危机。

2,根本目标:使来访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自己独立处理。

基本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简述主要的咨询方法。

1,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要做到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

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模仿学习。

3,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4,关于游戏及艺术活动的运用。5,团体咨询。6,改变环境因素。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1,确定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明确、具体、相对独立,要能够全面衡量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参与、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原则等。2,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包括专家、同行、学生和自我评价。

3,在中小学教学实际中,多采用听课、评课的深入交流形式评价授课制量。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改革措施:1,完善评价理论,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立体教学评价模式;2,提高教育评价人员的素质,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评价观念;3,研制和掌握新的评价手段和工具,结合书面考试和评语等描述记录实施全面评价。

简述如何进行测验的编制。

1,确定试题内容 2,选择试题类型 3,评分 4,解释测验分数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1,建立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样本;3,收集评价信息;4,报告评价结果

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现存的问题:1,重知识轻能力;2,片面追求分数;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4,制约教学改革。改革策略:(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1,考试和考察相结合。2,评分与评语相结合。允许考第二次、第三次。(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1,将课程分为小的单元,在每一单元内考核。2,要扩展评价的范围。3,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功感觉。

学校事故侵权行为的特征。

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第一个层次:教育法。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第二个层次:部门教育法。主要调整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由6个部门组成:1,义务教育法 2,职业教育法 3,高等教育法 4,成人教育法 5,教师法 6,教育经费法第三个层次:教育行政法规。主要是为实施教育法和各单行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第四个层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以此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取得主体资格。即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对于这一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

(1)学校的法律地位是通过法律规定取得的;(2)学校的法律地位是通过权利与义务的设定取得的;

(3)学校的法律地位要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得以实现。

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我国教师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醋精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

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师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它是法律所确认的教师的社会地位。根据《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学生的法律地位。

学生的法律地位因其不同的身份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作为国家公民的身份,其地位由我国《宪法》、《民法》及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规所确认。

作为受教育者的身份,其地位由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所确认。作为未成年人的身份,其地位由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或相关的条款所确认。学校的权利。

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主要有如下方面: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校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

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提起学生申诉制度的条件。

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较小,可由其监护人代为提出。必须针对特定的被诉人,包括做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围之内。

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是由于违反了法定义务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以侵权行为为前提的责任。具有强制性。

篇7:地理综合题答题失误分析与对策

分析和研究学生答题失误的原因, 找出一般规律, 并进行针对训练, 是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的捷径。本文从学生答题过程与学生答题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

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审题过程中, 不能从试题中找出核心词语 (它往往反映的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和最核心的内容) , 如地形特点、气候成因、农业地域类型等;不注意核心词语中的限定词语 (它是对核心词语的说明, 决定了答题的重点) , 如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甲地的气候成因、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等;忽视有关答题要求的词语 (它指明了答题的方式) , 如描述、分析、比较、指出等。二是从试题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能为答题所用, 即学生不能根据试题要求, 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解题信息。

【例1】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水系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图示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势特点和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成因。

某学生的答案:

错因分析:该答案不完整和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时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其表现为:描述图示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势特点时, 该学生没有注意图例中的“省界”, 只描述了该省中南部的地势特点;分析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成因时, 该学生忽视了“省会城市所在”这一核心词语的限制, 读图可知, 该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应是渭河平原。从答案内容来看, 该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是比较牢固的, 掌握了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特点的方法, 也分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 但与试题要求不符合。

解题方法:分析地势特点时, 学生要根据河流的分布与流向推断;该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渭河平原, 其成因要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地势特点:南北高, 中间低;中南部西高东低。成因:地壳断裂下陷,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纠错训练】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该区域东北海域的景观图,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珊瑚礁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的遗骸构成的岩体,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遗骸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 其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 然后分泌出石灰石, 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 形成岛屿和礁石, 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图和某景观图。

(1) 悉尼的气候与美国东南部气候类型相同, 但该气候类型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分布面积远小于美国东南部, 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出发对此现象作出说明。

(2) 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相比, 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业更为发达的原因。

(3) 澳大利亚东北海域有大量的珊瑚礁, 分析这些珊瑚礁的有利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港口的区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分布面积远小于美国东南部的原因, 应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和洋流三个方面回答;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业比东北部沿海更为发达的原因, 应主要从人口与城市、对内交通、开发历史和航行条件四个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东北海域珊瑚礁的有利作用, 应主要从保护海岸、调节海水中CO2的浓度、属于旅游景观等三个方面回答。

答案: (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美国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澳大利亚大, 季风气候特征更显著。地形:澳大利亚受大分水岭影响, 海洋水汽较难深入内陆;美国中部平原广阔, 海洋水汽可直接深入内陆。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弱, 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

(2) 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人口密集, 工业发达, 客货运输需求量大;对内交通线密集, 交通便利, 腹地广阔;殖民者最早到达该地, 发展历史悠久, 开发时间早;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 航行条件优越。

(3) 珊瑚礁的功能较多, 它对海岸具有保护作用, 是弱化强海流及大浪的天然防波堤, 守护着海岸;珊瑚和珊瑚礁可以调节海水中CO2的浓度, 维持海水中CO2的平衡;珊瑚礁是重要的旅游景观, 可以在珊瑚礁分布区建立海洋动物园、自然保护区, 既是旅游胜地, 又是科研基地。

2. 答案组织不合理

解答地理综合试题, 要求学生根据试题要求合理组织答案, 使答案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 有因果关系。学生答案组织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一是答案欠准确。由于学生没有很好地审题, 或者没有搞清所用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 答题出现偏差, 从而导致失分。二是答案不全面。所谓全面, 就是说既要回答主要的, 也要回答次要的;既要注意一般的, 也不遗漏特殊的。然而有些学生往往顾此失彼, 答了前者忘了后者, 回答出有头无尾的不全面答案。三是答案不具体。一般说来, 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有骨头有肉”,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事实”说话。只支撑“架子”, 或者只抽象笼统地从理论层面回答, 严格来说是很难得高分的, 甚至不能得分。四是答案欠“简明扼要”。答案要简明扼要, 即回答问题要全面、圆满、具体、准确、简单明了。相反, 若答案“拖泥带水”, 或学生答不到“点子”上, 会导致应有的得分点被多余的文字掩盖, 从而影响答案的得分率, 也浪费了答题的时间。

【例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阴影部分代表海洋)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简述 (1) (2) 两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

某学生的答案:

错因分析:该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答案组织不合理。试题要求简述 (1) (2) 两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 而该学生只象征性地说明了季节差异, 没有具体说明 (1) (2) 两地冬夏季节哪个季节降水多, 哪个季节降水少。

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根据 (1) (2) 两地的气候特征, 分别指出 (1) 地和 (2) 地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 并比较差异, 再简述原因。

参考答案: (1) 地降水集中在冬季 (夏干冬湿)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2) 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夏湿冬干) , 因为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得以深入, 受地形抬升而降水丰富;冬季受来自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 降水少。

【纠错训练】阅读材料, 结合相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18日至28日, 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报道了角马的迁徙活动。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要经过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 距离约3 000公里, 并且年复一年地在非洲大草原上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材料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是非洲也是世界主要咖啡出口国, 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 是传统的出口产品, 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下表为三国气候资料及咖啡出口量统计表。

(1) 在角马群迁徙路线上的 (1) (2) (3) 三地中, 本次直播报道选择的是哪一个地点?说明角马群在此季节迁徙的原因。

(2) 赤道横穿肯尼亚, 简析肯尼亚中部地区没有热带雨林景观, 而形成热带草原景观的原因。

(3) 分析材料二中三国种植、生产咖啡的区位优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非高原气候、动物迁徙和农业生产活动。每年7月, 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 东非高原上的雨带也随之北移, 故角马群自南向北迁移, 即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迁移到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整个迁徙活动是沿顺时针方向进行的, 所以本次直播报道应选择在 (2) 处。肯尼亚中部地区没有热带雨林景观, 主要是因为地势高, 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影响咖啡种植的区位因素有气候 (热量、光照、日温差) 、土壤、水源、劳动力和政策等, 根据材料依次分析即可。

答案: (1) (2) 地。原因: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每年7月底, 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旱季来临, 而此时北部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却正值连绵的雨季, 有充足水源和食物, 故此季节角马群开始向北方迁徙。

(2) 肯尼亚中部地区海拔达3 000米, 由于地势高, 气温低, 空气对流不旺盛, 蒸发弱, 降水少, 所以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景观。

(3) 纬度低, 平均气温高, 光热充足;东非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当地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政策支持。

3. 对地理概念认识模糊

任何地理概念都有内涵与外延,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学生对地理概念认识模糊表现为:一是对概念的内涵理解得不透彻, 如对气候要素与气候形成因子分不清;对锋面的概念不清楚, 导致对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判断失误。二是对概念的指向把握得不准确, 如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时, 试题往往有一定的指向, 有时要求从自然条件或从社会经济条件考虑, 有时要求分析有利条件或不利因素等。

【例3】读东北地区流域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松花江与辽河水文特征的显著差异, 并说明原因。

某学生的答案:

错因分析:该答案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概念不清楚。从该学生的答案来看, 他把水文特征回答成水系特征的内容了。

解题方法:水文特征主要是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 其差异显著的原因应主要从水源补给和河流流向两个方面来回答。

参考答案:水文特征的差异:松花江径流量大 (辽河径流量小) 、河流含沙量小 (辽河含沙量大) 、有凌汛现象。原因:松花江流域为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大, 径流量大;植被覆盖率高, 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在0℃以下, 且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有凌汛现象。 (或答:辽河流经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小, 径流量小;流经地区植被稀少, 河流含沙量大)

【纠错训练】读下图, 回答问题。

(1) 莆田是福建的主要甘蔗产区, 分析莆田成为福建主要甘蔗产区的自然原因。

(2) 浙闽丘陵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茶叶产区, 据调查, 该地土层浅薄, 土壤呈酸性, 有机质含量较低。试从土壤形成的自然要素方面分析该地土壤特点的形成原因。

(3) 福州港是我国著名的古代茶港之一, 简述其成为古代重要茶叶输出港的主要区位优势。作为一个历史古港, 福州港不论是规模还是发展潜力都远比上海港逊色, 分析其原因。

解析:莆田成为福建主要甘蔗产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回答。浙闽丘陵土壤特点主要有土层浅薄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 、土壤呈酸性 (淋溶强, 酸性强) 和有机质含量较低 (高温, 有机质分解快) 等。福州港成为古代茶叶输出港的主要区位优势是靠近茶叶生产地区、交通条件比较优越和港口条件好等。福州港不论是规模还是发展潜力都远比上海港逊色的原因主要是服务区小, 且服务区经济没有长江中下游发达, 商品生产能力弱和城市依托作用小。

答案: (1) 莆田位于沿海地区,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为亚热带气候, 热量与水分条件与甘蔗各生长期的需求相吻合, 既有利于甘蔗生长, 又有利于糖分积累。

(2) 浙闽丘陵坡度较大, 且降水丰富,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 所以土层浅薄;气温高, 矿物质分解快, 且降水量大, 淋溶强, 所以土壤呈酸性;气温高, 不利于有机质的累积, 有机质含量低。

(3) 区位优势:靠近主要茶叶产区, 茶叶来源丰富;有闽江等河流, 交通条件比较优越;海湾众多, 水域开阔、避风, 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原因:受武夷山阻隔, 福州港腹地比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上海港的腹地小得多;福州港所依托的福州市, 不论是生产能力还是消费能力都比上海港所依托的上海市小得多。

4. 对地理原理运用不当

地理基本原理包括地理事物特点、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演变规律。学生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原理理解得不全面, 如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地形、气候、河流、生物、土壤等,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各要素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4】随着伦敦奥运会闭幕, 从北纬51°到南纬22°, 奥林匹克五环旗来到里约热内卢。根据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面A、B、C三图分别为英国的等高线地形图、日照时数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分析英国的地形、降水、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

某学生的答案:

错因分析:该答案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该学生没有掌握地理基本原理。海拔高度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但与日照时间的长短没有必然联系, 日照时间与地理纬度、季节和天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试题明显是要求学生分析天气状况对日照时间的影响, 海拔高度提供的是地形信息。结合英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 中部为山地, 西部为西风的迎风坡, 所以阴雨天气多, 导致日照时间较少。

解题方法:从图中可知, 英国中西部地区多山地、丘陵, 位于西风带迎风坡, 降水多, 降水影响到其日照时间的长短。

参考答案:英国中部多山地、丘陵, 西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 多阴雨天气, 日照时数较少 (或东侧位于背风坡, 降水相对较少, 日照时数较多) 。

【纠错训练】根据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美洲七月份气温分布图。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为1 250mm, 南部不足200mm。1973年, 加利福尼亚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 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 加利福尼亚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 加利福尼亚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130万公顷的良田, 受益人口达2 300万, 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

(1) 描述图中大陆24℃等温线的走向。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说明大陆西部地区的气温特征, 并简述其原因。

(2) 加利福尼亚州从粗放的放牧业发展成为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其农业区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3) 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图中大陆24℃等温线的走向可以按照地形的特征分段描述, 即西部沿海地区、山地 (高原和盆地) 、中部平原、东部山区。分析大陆西部地区的气温特征并简述其原因时, 首先应据等温线图中的信息概括出两个特点, 一是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温南北相差不大, 二是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温比同纬度高原、盆地低得多;然后结合洋流、天气和地形分析原因。分析农业区位的变化时, 可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自然条件方面是水源保障, 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运输、市场和技术等。北水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 (1) 24℃等温线在西部与海岸平行, 呈南北走向;进入高原和盆地后, 等温线呈弧形, 向南北 (锯齿状) 凸出;中部平原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东部山区等温线向南凸出。西部等温线与海岸平行, 说明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温南北相差不大, 其原因是南部沿海受寒流的影响, 形成多雾的天气, 日照不强, 北部受暖流影响, 气温较高。同时, 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山间高原、盆地低得多, 这是因为山间高原、盆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强, 气温高。 (或答:等温线密集, 说明同纬度温差较大, 这是因为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2) 水源条件的保障 (北水南调)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

(3) 有利方面:减少径流的浪费, 使得南方有了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不利方面:北水南调改变了径流方向, 可能会使原入海河道的水量减少, 造成海水入侵;新建调水河道途经地区比较干旱, 调水灌溉后蒸发量也变大, 土壤易次生盐渍化 (盐碱化) 。

二、综合题答题对策

解答综合题, 一般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 即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地理规律, 并能进行综合运用, 就能较好地解答这类题目。由于综合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多种能力, 考查的内容往往涉及自然、人文和区域各方面, 所以学生必须准确获取信息, 并调用所学知识, 最终确定解题的方案、对策。

1. 仔细审题

审题过程一般是:一要细审试题的背景材料, 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等。地理综合题常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信息, 学生只有先把地图读懂, 才能根据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或技能去组织答案, 所以审题要注重层次性。第一层次一般是确定地理位置;第二层次是思考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属于哪个方面的内容。二要细审设问, 包括试题的核心词语、限定词语, 这样学生才能领悟命题者的意图, 把握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联系, 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突破口。审好题, 是做好题的先决条件。

2. 理清思路

准确审题后, 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学生应调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 在掌握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地理思维, 综合分析并解答问题。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 学生只能依据其他条件去判断、推理。

3. 精准地组织答案

首先是答案的方向性, 就是学生将试题要求与自己储备的基础知识进行“对接”, 明确分析、解决该问题应利用的地理原理,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其次是答案的逻辑性, 就是学生将已知条件和所问问题“对接”, 即事物的前因后果组成一条“知识链”, 各知识点环环紧扣。“知识链”的起点是试题情景中的已知条件, 终点指向问题。最后是答案的全面性, 就是学生在答题时思路要开阔, 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 确保答案全面、完整。

三、强化训练

2012年6月21日至8月28日, 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 其沿京杭运河南下进行地理环境的考察。读图, 回答1~2题。

1.下列踏访京杭运河时的记录不正确的是

A.沿岸城市因运河而兴, 因运河而衰

B.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C.黄河以南运河由北向南流动

D.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极大

2. 从北京出发时, 下图所示地区会出现图中的天气系统。如果该天气系统在此停留时间过长, 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会

A.南北皆涝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旱D.南涝北旱

郑渝铁路是中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客运专线, 时速350公里, 是联系郑州等中原地区和重庆等西南地区的主要客运快速通道。读图, 回答3~4题。

3. 目前流传最广的郑渝铁路规划方案是北线和南线, 巫山 (巫溪) 会成为南 (北) 线的第一站, 巫山行动, 巫溪反击。“二巫暗战”说明影响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B.技术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D.地形因素

4. 如果选择南线方案, 对襄阳的影响是

(1) 彻底改变了襄阳依靠公路运输的单一运输格局 (2) 增强了襄阳作为陕南、渝东、豫南、鄂西铁路枢纽的作用 (3) 相对减小了焦柳铁路的压力, 并削弱了焦柳铁路的辐射作用 (4) 增强了湖北铁路在全国路网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原创】读南极地区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 回答5~7题。

5.图示时刻,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市旭日东升

B.北印度洋东行货轮顺风顺水

C.巴西高原草类繁茂

D.宜昌的昼长将增加

6. 煤炭是古代植物由于地壳的变动被埋入地下并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煤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成煤时期, 岩浆活动频繁

B.有煤炭分布, 说明南极气候温暖

C.有煤炭分布, 证明南极板块不断运动

D.煤炭是矿物能源, 为变质岩

7. 有关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62°12′59″S、58°57′52″W;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昆仑站:80°25′01″S、77°06′58″E) 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自转速度相同

B.与中山站相比, 昆仑站气压较高

C.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D.与长城站相比, 昆仑站年均风力小

读“我国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增长统计图”, 回答8~9题。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6年之后城市数增幅减小, 说明城市化速度减慢

B.1987年到1996年, 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增加速度快

C.1997年之后, 城市发展以增加城市数量为主

D.1996年之前, 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

9. 城市扩展强度是指某段时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城市初始面积的百分比, 是衡量城市扩张速度的指标之一。下列对城市扩展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因素对城市扩展强度基本没有影响B.自然因素决定了城市的扩展强度

C.1996年我国城市扩展强度比2007年大

D.城市扩展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1 0. 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茶叶之路》于2012年7月9日开始在央视10套首播。根据统计, 2010年我国茶树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农业产值均已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 国内茶叶市场发展迅猛, 110万吨的茶叶内销总量也居世界第一, 而1978年茶叶内销量仅为18万吨。

指出我国茶叶生产的社会经济优势, 并分析我国1978年之后国内茶叶市场发展迅猛的原因。

1 1. 读北欧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 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坡的气候类型。比较奥斯陆、斯德哥尔摩两城市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 分析挪威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

(4) 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 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运河沿岸城市随着运河航运的繁荣而兴起, 也随着运河航运的衰落而没落;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运河流经地区自然、人文景观众多, 经济发达, 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极大;由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之间有分水岭, 所以黄河以南运河不一定由北向南流动。

2.D读图可知, 该地区为江淮地区。正常情况下, 每年六月到七月初, 图示江淮地区都会出现准静止锋, 如果该天气系统在此停留时间过长, 我国东部地区就可能会出现南涝北旱。

3.C影响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其中, 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 技术因素是保障性因素。

4.D襄阳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 如果郑渝铁路经过襄阳, 就可以增强襄阳作为陕南、渝东、豫南、鄂西铁路枢纽的作用, 并且增强湖北铁路在全国路网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但不会削弱焦柳铁路的辐射作用。

5.C图示时刻, 30°W为12时 (150°E为0时) , 则北京时间为22:00;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应是南半球的夏季, 此时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 东行货轮逆风逆水;巴西高原处于夏季, 热带草原草类繁茂;宜昌的昼长是否增加无法判断。

6.C煤炭是植物的化石, 应该存在于沉积岩中, 所以成煤时期的岩浆活动不可能频繁;南极煤炭资源分布在极圈内, 该地区气候寒冷, 不适宜高大植物的生长, 这说明煤炭形成时该大陆的位置不在南极地区, 由此可以证明南极板块在不断运动。

7.D三个南极考察站的纬度不同, 则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相同, 故A说法错误;昆仑站位于极地高压控制区, 但由于海拔高, 所以与中山站相比, 昆仑站气压较低;昆仑站所处位置被极地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所以与长城站相比, 昆仑站年均风力小。

8.B读图可知, 1996年之后城市数增幅减小, 但不能说明城市化速度减慢, 因为城市化进程中除城市数目增加外, 还有城市面积扩大;1987年到1996年, 每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都呈稳定或减少趋势, 而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这说明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增加速度快;1996年之前, 城市发展的动力不是产业大规模集聚, 产业大规模集聚会导致城市面积迅速扩张。

9.D经济因素对城市扩展强度影响较大, 一般是经济发展速度快, 城市的扩张速度也快, 所以城市扩展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自然因素对城市扩张有影响, 如地形因素等, 但不是决定性因素;1996年之前我国城市化以增加城市数量为主, 而2007年之后以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为主, 所以2007年我国城市扩展强度比1996年大。

10.优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技术先进, 经验丰富;劳动力丰富。原因:1978年之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茶叶消费能力提高;人口众多, 饮茶文化源远流长。

解析:我国茶叶生产的社会经济优势, 主要是历史、技术和劳动力等;1978年之后国内茶叶市场发展迅猛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茶叶需求量增加。

11. (1) 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沿岸陡峭, 多峡湾;东、南部地势较低平, 地形起伏和缓。成因: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地壳稳定, 形成时间古老, 久经侵蚀 (长期受流水、冰川侵蚀) 。

(2) 类型: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奥斯陆降水多于斯德哥尔摩, 其原因是奥斯陆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比斯德哥尔摩明显。

(3) 纬度高, 热量不足;阴雨天多, 光照不足;多山地, 平原狭小, 不利于耕作。

(4) 离铁矿产地近;有充足的能源供应 (水电) ;有河流流经, 水源充足;临海, 海运条件优越, 便于产品输出;欧洲经济发达, 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特征要从空间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 其成因主要是受外力作用, 即长期受流水、冰川侵蚀。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坡的气候类型不同, 西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主要是受大气环流与洋流的影响。挪威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应从地形、热量、光照等方面分析。吕勒奥的钢铁工业区位应主要从资源、能源、水源、交通与市场等方面分析。

上一篇:大亚湾区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暂行办法下一篇:白国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