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05-07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5篇)

篇1: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乒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2.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素质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D.《义务教育法》 3.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9.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0.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11.实行双轨制的国家以()为代表。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4.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

A.发展个体功能 B.改造社会功能C.政治伦理功能 D.发展经济功能 15.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形式是()。A.经济待遇

B.社会权力

C.从业要求 D.职业声望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

2.教育机智

3.课程论

4.教学原则

5.智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如何理解我国古代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满分10分)某班老师回到办公室说“三年级×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啦。他们不会我又有什么办法。”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老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有关此原则最早论述见于《学记》。

2.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3.C 【解析】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一 4.B 【解析】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5.B 【解析】题干意在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12.A 【解析】由相对评价定义可知。

13.B 【解析】拔苗助长故事的寓意是批评了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教学中“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

14.C 【解析】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功能。15.D 【解析】职业声望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载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3.课程论: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举凡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安排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等均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围。

4.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智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答案要点】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一份宝贵遗产。它首先见于《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主要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学。后来王守仁把这一思想发展为“师生之间互相推进、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包括下列含义:

(1)教可以促进学。(2)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3)学生可以超过先生。3.【答案要点】

教学计划包括:(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说明;(4)课时安排及时问分

配;(5)考试考查及实施要求。

4.【答案要点】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更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习。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需要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2: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解析: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1993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并对教师资格认定办法作了原则性规定。因此,答案为D。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解析: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教师列为为“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是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因此,答案为B。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刚好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因此,正确答案选A。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

解析: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由地市一级人事局、教育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审查职务资格认定。而在具体的聘任上则是由县人事局聘任,它的认定和聘任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因此,正确答案选D.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定义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正确答案选C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境界。A.教育理论只是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解析:引自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怀着奉献的精神来从事这份育人事业,不计较自身的利益得失,只讲求对培养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因此,正确答案选B。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解析: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只有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人,才具备教师的最基本条件,否则,就不能认为是教师。因此,正确答案选D。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

解析: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的规定,向主管的级部(处室),直至学校申诉理由、请求处理,获得恢复和补救的一个法律途径的制度。因此,正确答案选A。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解析: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B.1985C.1986 D.1987 解析:教师节的设立标志着教师地位的提升,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因此,正确答案选B。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幼儿园 B.小学C.中学D.大学 解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因此,正确答案选C。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不是其基本原则。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因此,正确答案选D。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解析:引自韩愈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传道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用自身的观念来引导学生成长。因此,正确答案选C。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 解析: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正确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10.(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额度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人格特征).12.“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当前,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从哪些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素。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养成健全人格

2.中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质? 答:中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岗敬业(2)学习创新(3)热爱学生

(4)师表育人

3.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教师专业化的条件主要包括以几下方面: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简述学生的本质。

答: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学生的本质还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个合格的教师具有的职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常是作为社会的榜样或者说社会的代言人出现的,人们常把他们视作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要求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也是人类善的本性,是合理的社会伦理规范。对教师这一专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除以身作则外,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等也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2)教师的专业知识 ①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广博的文化修养。

③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2.试述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答:(1)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⑤朋友角色。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

篇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下列各项中, 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 。

A.债务重组利得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C

【解析】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2.甲公司长期持有乙公司10%的股权, 采用成本法核算。2009年1月1日, 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1 300万元。2009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 2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2009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 () 万元。

A.1 300 B.1 380 C.1 500 D.1 620

【答案】A

【解析】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甲公司应按照持股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 乙公司实现净利润, 甲公司不做账务处理, 则甲公司2009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初始投资成本1 300万元。

3.下列各项中, 应列入利润表“管理费用”项目的是 () 。A.计提的坏账准备B.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C.支付中介机构的咨询费D.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答案】C

【解析】选项A列入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项目;选项B列入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选项D列入利润表“营业外支出”项目。

4.某饮料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年末将本企业生产的一批饮料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该饮料市场售价为12万元 (不含增值税) , 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 实际成本为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该企业应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为 () 万元。

A.10 B.11.7 C.12 D.14.04

【答案】D

【解析】将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 要确认收入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所以应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12+12×17%=14.04 (万元) 。

5.2007年1月1日, 甲公司租用一层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 租赁期限为3年, 每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10万元, 共支付3年。该租金有年金的特点, 属于 () 。

A.普通年金B.即付年金C.递延年金D.永续年金

【答案】A

【解析】年末等额支付, 属于普通年金。

6.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 。

A.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B.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C.处置固定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D.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答案】C

【解析】选项C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7.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2009年12月共发生生产工人工资70 000元, 福利费10 000元。上述人工费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分配, 其中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 200小时, 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800小时。该企业生产甲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为 () 元。

A.28 000 B.32 000 C.42 000 D.48 000

【答案】D

【解析】甲产品应分担的人工费=1 200× (70 000+10 000) / (1 200+800) =48 000 (元) 。

8.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

A.资本溢价B.计提的盈余公积C.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D.应付高管人员基本薪酬

【答案】D

【解析】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 (或股本)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选项D为应付职工薪酬。

9.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09年9月1日, 甲材料结存200千克, 每千克实际成本为300元;9月7日购入甲材料350千克, 每千克实际成本为310元;9月21日购入甲材料400千克, 每千克实际成本为290元;9元28日发出甲材料500千克。9月份甲材料发出成本为 () 元。

A.145 000 B.150 000 C.153 000 D.155 000

【答案】C

【解析】发出材料成本=200×300+300×310=153 000 (元) 。

10.某企业收到用于补偿已发生费用的政府补助, 应在取得时计入 () 。

A.递延收益B.营业外收入C.资本公积D.其他业务收入

【答案】B

【解析】收到的政府补助如果用于补偿已经发生的支出, 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1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9年1月5日以2 7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权, 另支付相关税费120万元。为推广由该专利权生产的产品, 甲公司发生广告宣传费60万元。该专利权预计使用5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直线法摊销。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2009年12月31日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 () 万元。

A.2 160 B.2 256 C.2 304 D.2 700

【答案】B

【解析】为推广由该专利权生产的产品, 甲公司发生的广告宣传费应计入当期损益。2009年12月31日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2 700+120- (2 700+120) /5=2 256 (万元) 。

12.事业单位在财产清查中发现事业用材料盘亏, 其中属于正常损耗的应 () 。

A.计入当期经营支出B.计入当期事业支出C.直接抵减一般基金D.冲减事业用材料盘盈价值

【答案】B

【解析】事业单位事业用材料盘亏中正常损耗的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事业支出。

13.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财务管理经济环境构成要素的是 () 。

A.经济周期B.经济发展水平C.宏观经济政策D.公司治理结构

【答案】D

【解析】财务管理经济环境构成要素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等。

14.某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13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 实际成本为110万元, 计划成本为120万元, 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该企业当月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 万元。

A.88 B.96 C.100 D.112

【答案】A

【解析】当月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100+100× (-20-10) / (130+120) =88 (万元) 。

15.甲企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 现有存货商品房一栋, 实际开发成本为9 000万元。2009年3月31日, 甲公司将该商品房以经营租赁方式提供给乙公司使用, 租赁期为10年。甲公司对该商品房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列关于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正确的是 () 。

A.存货为9 000万元B.固定资产为8 865万元C.投资性房地产为8 820万元D.投资性房地产为8 865万元

【答案】D

【解析】2009年4月至12月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9 000/50× (9/12) =135 (万元) , 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9 000-135=8 865 (万元) , 所以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的金额为8 865万元。

16.下列各科目的期末余额, 不应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的是 () 。

A.库存商品B.生产成本C.工程物资D.委托加工物资

【答案】C

【解析】工程物资应该单独列示, 而不记入存货项目。

17.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委托外单位加工一批应交消费税的商品, 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费200万元、增值税34万元、消费税30万元, 该加工商品收回后将直接用于销售。甲公司支付上述相关款项时, 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 。A.借:委托加工物资264;贷:银行存款264 B.借:委托加工物资230, 应交税费34;贷:银行存款264 C.借:委托加工物资200, 应交税费64;贷:银行存款264 D.借:委托加工物资264;贷:银行存款200, 应交税费64

【答案】B

【解析】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缴纳的消费税应该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借:委托加工物资230 (200+3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34;贷:银行存款264。

18.某企业200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为1 000万元, “累计折旧”科目余额为3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为50万元。该企业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的项目金额为 () 万元。

A.650 B.700 C.950 D.1 000

【答案】A

【解析】“固定资产”项目金额=1 000-300-50=650 (万元) 。

19.下列各项中, 不会引起事业结余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

A.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B.附属单位按规定缴纳的款项C.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D.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

【答案】A

【解析】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不会影响事业结余的金额。

20.下列各项中, 关于收入确认表述正确的是 () 。

A.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 应在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B.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应在货款全部收回时确认收入C.采用交款提货方式销售商品, 应在开出发票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D.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 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答案】C

【解析】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的, 应该在发出商品的时候确认收入, 选项A错误;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 应该在发出商品的时候确认收入, 选项B错误;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的, 应该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选项D错误。

21.企业发生赊购商品业务, 下列各项中不影响应付账款入账金额的是 () 。

A.商品价款B.增值税进项税额C.现金折扣D.销货方代垫运杂费

【答案】C

【解析】现金折扣不影响应付账款金额, 现金折扣是在实际发生时冲减财务费用。

22.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9年12月31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 当日投入使用。该设备价款为36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61.2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设备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为 () 万元。

A.72 B.120 C.140.4 D.168.48

【答案】B

【解析】增值税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360万元,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360×5/ (1+2+3+4+5) =120 (万元) 。

23.企业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确实无法收回,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作为坏账转销时, 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 。

A.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坏账准备”科目B.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C.借记“坏账准备”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D.借记“坏账准备”科目,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答案】C

【解析】企业核销坏账的时候要冲减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 同时转销计提的坏账准备。

24.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后, 对于客户实际享受的现金折扣, 应当 () 。

A.确认当期财务费用B.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C.确认当期管理费用D.确认当期主营业务成本

【答案】A

【解析】对于客户实际享受的现金折扣应当确认当期财务费用。

25.某公司2009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 360万元, 当年实现净利润450万元, 提取盈余公积45万元, 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200万元, 本年内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0万元, 投资者追加现金投资30万元。该公司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 () 万元。

A.1 565 B.1 595 C.1 640 D.1 795

【答案】C

【解析】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和提取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的变化, 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减少所有者权益总额, 实现净利润和接受现金投资增加所有者权益, 因此该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 360+450-200+30=1 640 (万元) 。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 应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有 () 。

A.处置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B.销售商品应交的增值税

C.销售应税产品应交的资源税D.销售应税消费品应交的消费税

【答案】CD

【解析】“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2.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下列会计分录中正确的有 () 。

A.计提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B.计提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C.计提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销售费用”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D.计提自建工程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答案】ABCD

【解析】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自建工程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3.下列各项中, 不会引起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 。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B.盈余公积转增资本C.盈余公积弥补亏损D.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导致盈余公积减少, 实收资本增加, 使留存收益减少。

4.下列各项中, 应在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列示的有 () 。

A.“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B.“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C.“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D.“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答案】BD

【解析】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金额。所以选项B、D正确。

5.下列各项中, 影响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的有 () 。

A.清理固定资产发生的税费B.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C.清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D.清理固定资产耗用的材料成本

【答案】ABCD

【解析】固定资产清理首先要将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 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税费、支出 (包括清理固定资产耗用的材料成本) 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 变价收入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贷方, 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金额合计得到的就是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损益。

6.下列各项中, 关于事业单位收入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 () 。

A.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收入记入其他收入B.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记入事业收入C.从主管部门取得的非政府补助收入记入上级补助收入D.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规定缴纳的各项收入记入经营收入

【答案】ABC

【解析】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规定缴纳的各项收入应该记入附属单位缴款。

7.下列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中, 一经确认在相应资产持有期间内均不得转回的有 () 。

A.坏账准备B.固定资产减值准备C.存货跌价准备D.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答案】BD

【解析】应收款项、存货等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般可以转回。

8.下列风险控制对策中, 属于转移风险的有 () 。

A.预留风险金B.采取联合开发措施共担风险C.向保险公司投保D.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来往

【答案】BC

【解析】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资产, 企业应以一定的代价, 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 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发展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 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9.下列各项中,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 。

A.流动比率B.产权比率C.速动比率D.资本保值增值率

【答案】ABC

【解析】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的是企业的发展能力,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产权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10.下列各项中, 应计提坏账准备的有 () 。

A.应收账款B.应收票据C.预付账款D.其他应收款

【答案】ABCD

11.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应具备的条件有 () 。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C.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稳定D.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波动较大

【答案】AC

【解析】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12.下列各项中, 关于企业存货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存货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B.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C.存货期末计价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D.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 期末应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答案】ABCD

13.下列各项中, 属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有 () 。

A.库存现金B.银行本票C.银行承兑汇票D.持有2个月内到期的国债

【答案】ABD

【解析】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科目核算, 不属于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14.下列各项中, 应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的有 () 。

A.非货币性福利B.社会保险费和辞退福利C.职工工资和福利费D.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答案】ABCD

【解析】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职工福利费, 社会保障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非货币性福利,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因此这四项均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15.下列各项中, 应列入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的有 () 。A.出售商品的成本B.销售材料的成本C.出租非专利技术的摊销额D.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ABCD

【解析】营业成本包含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选项A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选项B、C、D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16.下列各项中, 应确认为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的有 () 。A.企业持有的3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B.企业为购买股票向证券公司划出的资金C.企业汇往外地建立临时采购专户的资金D.企业向银行申请银行本票时拨付的资金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现金等价物。

17.下列各项中, 属于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有 () 。

A.结余B.专用基金C.事业基金D.固定基金

【答案】ABCD

【解析】事业单位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结余。

18.下列各项中, 属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报表项目有 () 。

A.收到的税费返还B.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C.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D.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9.下列交易或事项中, 会引起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发生变化的有 () 。

A.购买股票支付的现金B.向投资者派发的现金股利C.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D.收到被投资单位分配的现金股利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影响的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0.资产负债表下列各项目中, 应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的有 () 。

A.存货B.无形资产C.应收账款D.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ABCD

【解析】这四个项目都有备抵科目, 因此应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减去备抵科目的余额记入资产负债表中。

三、判断题

1.企业已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 且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 应在发生时冲减销售收入。 ()

【答案】

【解析】企业已经确认收入的销售折让, 如果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应该冲减发生时的销售收入。

2.企业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的, 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

【答案】×

【解析】对于研发支出, 如果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那么发生的支出应该全部费用化处理, 不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3.事业单位当年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支出后的余额, 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 均直接计入事业基金。 ()

【答案】×

【解析】年度终了, 经营结余通常应当转入结余分配, 但如为亏损, 则不予结转。

4.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答案】×

【解析】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以后分期摊销计入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5.企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在支付前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

【答案】×

【解析】应该进行账务处理, 而不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6.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够反映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 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原因。 ()

【答案】

7.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其后续计量原则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同。 ()

【答案】

8.风险收益率是指某资产持有者因承担该资产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 它等于必要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 ()

【答案】

9.当企业的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时, 如果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将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 ()

【答案】×

【解析】资产负债率会下降。

10.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要在最终完工产品与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未最终完成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

【答案】

【解析】平行结转法, 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都要在最终的完工产品与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工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里要注意,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范围。

四、计算分析题

1.甲公司为上市公司, 2009年对外投资的有关资料如下:

(1) 1月20日,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买A公司发行的股票200万股准备长期持有, 实际支付价款10 000万元, 另支付相关税费120万元, 占A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40%, 能够对A公司施加重大影响。投资时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 000万元 (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

(2) 4月17日, 甲公司委托证券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B公司股票, 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支付价款1 600万元 (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40万元) , 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

(3) 5月5日, 甲公司收到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40万元并存入银行。

(4) 6月30日, 甲公司持有的B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下跌为1 480万元。

(5) 7月15日, 甲公司将持有的B公司股票全部出售, 售价为1 640万元, 款项存入银行, 不考虑相关税费。

(6) A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

(7) A公司2009年年末因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700万元。

假定除上述资料外, 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 逐笔编制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 借:长期股权投资12 000;贷:银行存款10 120, 营业外收入1 880。

(2)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560, 应收股利40, 投资收益4;贷:其他货币资金1 604。

(3) 借:银行存款40;贷:应收股利40。

(4)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

(5) 借:银行存款1 64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560, 投资收益160。借:投资收益8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

(6)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 000;贷:投资收益2 000。

(7)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8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80。

2.甲公司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对A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的成本, 生产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其他加工费用发生较为均衡, 期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平均按50%计算。

资料1:甲公司2009年12月有关A产品成本费用资料如下:

(1) 月初A在产品220件, 直接材料为220 000元, 直接人工为18 000元, 制造费用为24 000元。

(2) 本月投入生产A产品780件, 本月完工产品840件, 月末在产品160件。

(3) 本月生产A产品发生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

(1) 本月投入生产A产品耗用主要材料700 000元, 辅助材料40 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耗用材料3 000元。

(2) 本月分配直接生产A产品的工人工资145 800元, 福利费18 360元,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 000元。

(3) 本月确认的生产A产品应负担的车间管理部门水电费30 700元, 车间生产工人劳保用品费3 500元。

资料2:甲公司2009年A产品单位计划成本1 100元, 其中直接材料803元、直接人工154元、制造费用143元。

假定除上述资料外, 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 根据上述材料, 填列甲公司A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2) 根据上述材料, 编制甲公司结转完工入库A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3) 根据上述材料, 计算甲公司2009年12份A产品计划总成本及其各成本项目的金额, 分析说明当月成本计划完成的情况。

【答案】 (1)

(2) 结转完工入库A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A产品1 065 120;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1 065 120。

(3) 直接材料项目的计划成本金额=803×840=674 520 (元)

直接人工项目的计划成本金额=154×840=129 360 (元)

制造费用项目的计划成本金额=143×840=120 120 (元)

A产品当月计划总成本=674 520+129 360+120 120=924 000 (元)

直接材料实际比计划超支131 880元, 计划完成不好;直接人工实际比计划超支36 960元, 计划完成也不好;制造费用实际比计划节约27 720元, 计划完成良好。

五、综合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所得税税率是25%, 年末一次确认全年所得税费用。商品、材料销售均不含增值税, 商品、材料销售成本随销售收入的确认逐笔结转, 本年利润采用表结法核算。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1:2008年甲公司营业收入为1 500万元, 营业利润率为12.3%, 净资产收益率为5.6%。

资料2:2009年1月至11月甲公司损益类科目累计发生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资料3:2009年12月份甲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 12月5日, 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 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0.2万元, 销售商品实际成本为45万元。提货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已交购货方, 并收到购货方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

(2) 12月10日, 向丙公司销售A材料一批。该批材料销售价格为5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0.85万元, 销售材料实际成本为4万元。A材料已发出, 销售款项存入银行。

(3) 12月18日, 结转固定资产净收益8万元。

(4) 12月31日, 计提公司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5万元, 摊销公司管理部门用无形资产成本8万元。

(5) 12月31日, 确认本月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2万元、教费附加1万元。

(6) 12月31日, 确认本年所得税费用75万元。

资料4:2009年甲公司平均净资产为3 000万元。

假定除上述资料外, 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要求:

(1) 根据资料3中 (1) 至 (6) 项业务, 编制甲公司相应的会计分录。

(2) 根据资料2、资料3所编制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09年度利润表。

(3) 根据编制的甲公司2009年度利润表, 资料1、资料4, 计算甲公司2009年度下列财务指标: (1) 营业利润率; (2) 营业毛利率; (3) 净资产收益率; (4) 营业收入增长率。

(4) 比较甲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变化, 简要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 (1) 借:应收票据70.2;贷:主营业务收入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0.2。借:主营业务成本45;贷:库存商品45。 (2) 借:银行存款5.85;贷:其他业务收入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0.85。借:其他业务成本4;贷:原材料4。 (3) 借:固定资产清理8;贷:营业外收入8。 (4) 借:管理费用13;贷:累计折旧5, 累计摊销8。 (5)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3;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应交教育费附加1。 (6) 借:所得税费用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

(2)

(3) (1)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280/1 875×100%=14.93%。

(2) 营业毛利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1 875-1 454) /1 875×100%=22.45%。

(3)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225/3 000×100%=7.5%。

(4) 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 /上年营业收入= (1 875-1 500) /1 500×100%=25%。

篇4: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及答案解析(10)来源:考试大2009/12/22【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t

一、选择题

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2.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教务处 B.政教处 C.班级 D.团委

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0.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11.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12.()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 C.专断的 D.放任的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0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4.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A.建设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

19.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随意的

20.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种?()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迁就的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填空题

1.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组成。

2.班级具有满足学生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等功能。

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4.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5.班级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

6.班级管理体现了()和()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的关系。

7.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控制和()的作用。

8.平行管理理论是()的教育思想。9.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

10.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11.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12.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三、简答题

1.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2.简述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3.简述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四、论述题

1.论述班级组织及其结构。

2.论述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构建班级的原则。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班主任在班集体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正确答案选A。2.B 解析:集体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奋斗目标。学生集体作为集体的一种形式,自然也不例外。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选B。3.B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班集体,确立班级目标,建立班级领导。因此,正确答案选B。4.C 解析: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以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因此,正确答案选C。

9.A 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因此,正确答案选A。10.D 解析: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D。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11.A 解析: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因此,正确答案选A。12.C 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的、民主型的、放任型的,没有专断型班主任领导方式这一说法。因此,正确答案选C。13.B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中心环节便是组织和培养一个比较完整的班集体,确立班级目标,建立班级领

导。因此,正确答案选B。14.A 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因此,正确答案选A。

19.C 解析:采用放任的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对班级的正常运作起到不利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选C。20.B 解析: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正确答案选B。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填空题 1.环境 2.校正学生行为 3.京师同文馆

4.学生 5.控制

6.教师;学生;互动 7.管理;教育 8.马卡连柯

9.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10.教师;学生

11.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 12.一定的活动节律 13.教育者

14.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15.班级 16.服从 17.学生 18.激励

19.工作程序;班级建设目标

20.民主的;放任的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三、简答题

1.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答:学生集体并不是通过简单的道德说教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建立良好集体应采取以

下一些基本手段和方法:(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有助于很快地整顿学生集体的秩序和纪律,使刚刚建立起来的集体迅速走上正轨。同时,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有助于激发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促使学生集体及每个成员的发展。(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集体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奋斗目标。明确的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好像是粘合剂,它能够把全体成员心连心地紧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

学生集体的奋斗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其次,要有针对性,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提高集体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可能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再次,目标应具有吸引力、时代感,能鼓舞全体成员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奋进。

(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良好集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队伍的水平,因为他们是集体的领导核心,是群众的带头人。学生干部应是学生中最有活动能力的、在学生中最受尊敬的人。这样的学生干部是团结学生集体的重要因素。(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培养健康的舆论,首先,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有正面的认识。第二,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评价。第三,要注意控制各种信息,表扬和宣传积极的共产主义思想行为,对消极落后的言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加以抵制。第四,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2.简述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答:学生集体包括学校有目的、有计划设立的班集体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集体,如各种学生团体。学生集体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组织和培养学生集体是学校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般来说,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1)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①确定集体一致认同的奋斗目标。确定班级共同目标,既有长远的,也有暂时的。班主任要经过认真调研,根据社会期望及班集体的本身任务来制订预期目标。目标要有方向性、可行性。

②建立一个有威信的班集体领导核心。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奋进的班干部。在选择班干部的时候,要遵循民主、公平的原则。

③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班主任在确定班的奋斗目标后,应制定集体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④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应经常注意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认识;并坚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为形成正确舆论打下思想基础。特别是在处理班上一些涉及原则问题而学生又未能正确认识的事件时,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

⑤做好个别教育工作。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紧密联系的。班主任在教育集体时,实际上也就在教育学生个人;而他在做个别学生的教育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集体。(2)学生团体的组织和培养

学生团体一般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学生展示自我、充实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和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使其健康发展。

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交往及同龄伙伴交往中展开的,而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如班级制度、课堂规则、学生守则、学习纪律,加之集体的传统、舆论、风气等,直至学生之间使用的特别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等,都扮演着传递社会规范的角色,对学生具有一种同化力和约束

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通过学习适当的角色进入社会,获得一定的地位。班级组织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班集体的目标、规范和人际关系结构对每个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角色期望,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态度、成绩和教师、伙伴的社会评价决定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和小组学习中的伙伴交往,以及集体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情境,为学生积累交往经验、学习变换角色、提高担当角色的能力,提供了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和条件。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四、论述题

1.论述班级组织及其结构。答:(1)班级组织的定义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2)班级组织的结构

①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旨在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这是一种制度化的人际关系。每个班级组织都有工作目标,都要建立根据班级分工的组织机构。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它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明确的组织形态,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

②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结构也是一种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常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比如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等。同时,角色的多重性是班级组织角色结构中的基本特点。班主任和教师一方面要强化角色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和义务;同时还要善于转换角色,不以教育者自居,发扬教育民主,做到教学相长。③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但班级

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其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复杂的。因此,班主任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正确健康的信息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④班级组织的规模。一般来说,班级组织的规模越大,教师就越会动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维持班级秩序。而缺乏广泛感情交流基础的严格管理会显得生硬呆板,疏远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育的效果大大“缩水”。2.论述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构建班级的原则。答:(1)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

实施对班级的有效管理,组织结构的落实是必不可少的。好的班级组织结构,将有利于班级整体合力的形成,有利于班级管理中各项措施的落实。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团支部。团支部一般由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成。

②班委会。班委会一般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组成。

③小组。小组是班级管理中的基层组织。一般班级分为四个小组,组长一人,组员若干。④科代表。每学科一人。

班级在加强团支部、班委会建设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小组建设。因为所有的班级成员,都是小组成员。也只有设计好小组结构,才能将班级所有成员包括进来。只有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才能使班级每位成员的职责构成连续性,从而形成连续的责任意识,形成连续的自我提高过程。

在班级组织结构中,也可以设定一些相对灵活变化的点,作为班级组织结构的补充。点是固定的,负责的学生是流动的。这样点的设计,一方面有助于班级管理,一方面也可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责任体验。

④发展性原则。教育是不断适应和向前发展的,因此,作为班级组织结构的构建,也应该具备发展的眼光,班级目标的制定也应是从近期目标到远期目标发展的过程。相关链接: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篇5: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A.安全(生理性需要)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个性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自我意识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生理____需要和__社会性____需要两种。

4.__动机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指向性_、_情绪性_和动力性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强度_、平衡性______及__灵活性____、_指向性_____方面。

7.__性格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对现实的态度____和__惯常的行为方式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抑郁质____、多血质______、_胆汁质_____及_粘液质_____。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能力____、___气质___和_性格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指向性_____、_情绪性_____和__动力性____。?来_源:考试大_教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 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简答题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

(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 4 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型。?

六、案例分析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来_源: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来_源:考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 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③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④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7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

五、论述题

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来_源:考试大_ 教师资格证考试 _ 考试大

上一篇:教研室教研员工作计划下一篇:小班美术教案《水果宝宝穿新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