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林承诺书

2024-05-04

还林承诺书(通用8篇)

篇1:还林承诺书

还林承诺书

一、承诺还林内容

还林时间:

还林地点:

还林树种、数量(面积):

还林责任单位或者个人:

还林的其他相关要求:造林作业符合《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

上述承诺是真实意思的表示,若违反承诺或者作出不实承诺的,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承诺的法律责任

对于承诺还林内容,如果行政审批机关在事后监督检查中,发现实际还林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承诺人将承担限期整改和依法处罚的责任。

三、承诺的诚信管理

承诺人作出承诺后,未履行承诺或者履行承诺不符合承诺书要求的,将在行政审批机关的诚信档案系统留下记录,该记录将作为承诺人以后申请行政审批时参考依据。

承诺人(委托代理人):

(签字盖章)

年月日 (一式两份)

篇2:还林承诺书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技术--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经营模式探讨

对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经营模式的建立原则、设计方法、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同时总结了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主要经营模式.

作 者:陈秀明 费世民 王鹏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刊 名:林业科技开发  ISTIC英文刊名: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5(6) 分类号: 关键词:退耕还林   经营模式   四川省  

篇3:还林承诺书

关键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

1.1 现状

原州区退耕还林于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正式实施,2006年全面结束。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指导方针,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原则,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3.72万hm2。截止2013年底,原州区累计向退耕农户兑现政策补助资金8.38亿元,户均享受2.33万元,人均享受5 051元,涉及11个乡镇176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群众35 889户165893人。

1.2 取得的主要成效

1.2.1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由于长期人为破坏,森林植被稀少,草原成为区域内植被主体,且退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区林地面积翻倍增加,山绿了、水清了,区域生态环境逐年好转。

1.2.2 经济效益明显。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原州区累计向退耕农户兑现政策补助资金8.38亿元,户均享受2.33万元,人均享受5 051元,使辖区内近60%以上的退耕户稳定解决了温饱,彻底摆脱了贫困。大面积的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后,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助推了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有组织的技术培训及劳务输出,使广大退耕农户掌握了新的技能,思想观念有了新变化,农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到2013年底有近8.2万人走向外出务工道路,年创收10亿多元,有效地助推了劳务产业和农民增收。

1.2.3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原州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广种薄收的现实,退耕还林前农民人均纯收不到900元,主要来自种粮、畜牧业和劳务收入。2013年底退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 464元。主要得益于每年1个亿的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解决了吃饭问题,生计无忧,没有发生群体上访事件,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1.3 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各级政府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了自来水入户、柏油路进村、沼气池、太阳能等能源入户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观。但是,我区退耕还林以生态林为主,且由于我区生态脆弱,退耕还林地成林率低,无经济效益。当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结束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区3万多户退耕农户的稳定收入和吃饭穿衣问题,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2 对策建议

2.1 实施生态移民

政府加大投资,加快城镇化建设进度,将居住在深山的一部分不具备发展条件的退耕农户,整村迁移到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或农村,如将寨科乡、河川乡、炭山乡、官厅镇、黄铎堡镇等部分深山中的村民迁移到三营、杨郎、头营、张易等镇区、固原市区周边,或在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集中建设生态移民村,并进行集中培训,使之自主发展商贸、物流运输、外出务工,或扶持发展设施种植、养殖等,使之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2 发展林下经济

在一些已经成林或者林木生长较好的地方,通过林权抵押贷款,鼓励有条件的退耕户承包林地,扶持养殖生态鸡、羊、牛、兔子、猪,发展林下林下经济;或者就近承包水库、水塘,进行鸭、鱼等养殖;同时利用丰富的柠条、山桃资源,组织退耕农户进行柠条纸条编织、利用山桃核加工手工艺品等,进行林副产品加工,增加退耕农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2.3 发展生态旅游

依托原州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如须弥山石窟等古遗迹,以及森林资源等大力发展访古游、生态游,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造提升须弥山“4A”级景区环境,建设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完善毛家台子农家乐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开发固原古城墙和秦长城遗址等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公园、生态休闲公园等。积极鼓励扶持退耕农户在旅游区发展餐饮、住宿、旅客运输等三产服务。并经培训,优先安排一部分退耕农户在景区保洁、导游等岗位就业。

2.4 大力发展经济林

2.4.1 促进枸杞产业提质增效。

强力推广宁杞7号、9号等枸杞新品种,引导三营、头营、彭堡等乡镇的茨农种植枸杞新品种;同时积极引进枸杞产品加工企业,拉长枸杞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枸杞产业提质增效。

2.4.2 进一步扩大红梅杏面积。

头营镇、河川乡有种植红梅杏的基础,要以示范园、点为带动,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红梅杏,对如官厅镇、寨科、河川等乡镇的山杏进行高接换头,嫁接改造为红梅杏。

2.4.3 促进早酥梨精细化管理。

依靠科技支撑,对河川乡现有的早酥梨进行改造,提高商品果率和经济效益;四要大打品牌战略。注册“原州红梅杏”和“原州区早酥梨”品牌,提高红梅杏和早酥梨知名度。

2.5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在山川结合区域,一部分山地已退耕还林,退耕户手中尚留有一部分川塬地或水浇地,如三营、头营、彭堡、中河等乡镇,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高效复合种植,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因地制宜的发展冷凉蔬菜、设施果树、油料作物及粮饲兼用玉米等,提高土地收益率,增加农民收入。

2.6 实施转产转业

向国家申请将退耕地纳入天保工程,进行生态效益补偿,补偿资金直接发放给退耕农户;将部分退耕户中文化程度较高、思想意识好的青壮年劳力聘任为护林员,让他们管护退耕林地,给予缴纳“五险一金”,发放基本工资,保证他们的收入。

3 结论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项目为依托,依靠科技支撑,以示范园、点为带动,鼓励退耕农户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第三产业等,有效增加退耕农户收入,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参考文献

篇4:还林承诺书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策;秭归县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0064-04

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得到了三峡库区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为库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过去十四年,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如今,国家将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如何保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实现其效益最大化,值得探讨。

秭归县地处长江西陵峡段,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国家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全县幅员面积2 427 km2,耕地面积3.39万hm2,辖12个乡镇,186个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37.9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61万人,农民人均耕地0.11 hm2,2013年人均纯收入5 331元。

结合秭归县实际,分析该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有力措施,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提供参考。

1 秭归县退耕还林现状和成效

自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秭归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万hm2,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1.49万hm2,荒山造林0.91万hm2,涉及全县12个乡镇,180个村,6.8万户,累计投资超过4.7亿元。

2008年秭归县启动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专项资金投入1.24亿元,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0.07万hm2,沼气池3 372 口,太阳能5 058台,生物质炉及节柴灶5 718台,生态移民2 979人,中药材种植0.07万hm2,柑桔发展及改造280 hm2,茶叶发展、改造及工业原料林0.41万hm2,核桃发展、改造及生物质能源林0.67万hm2,牧草种植0.12万hm2,其他林营造0.06万hm2,培训退耕农民8 716人,补植补造0.33万hm2,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秭归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秭归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在2012年底分别达到18.5万hm2、17.9万hm2、78.98%,比退耕还林实施前分别增长5.7%,15%,11.2%。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总量分别由治理前的1 408.8 km2、3 150 t·a1·km-2和764.51万t下降到目前的1 175.86 km2、1 170 t·a1·km-2、429.58万t。二是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新发展多经林2万hm2,其中柑桔0.53万hm2、核桃0.67万hm2、茶叶0.4万hm2、板栗0.2万hm2、其它多经林0.2万hm2,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4万hm2。三是促进了退耕农户增收致富。秭归县实施退耕还林十一年来,累计投资6亿元,全县近7万多户实施退耕还林,占农村总户数的80%,退耕农户直接从退耕还林中受益,户平收入7 000多元,人均增收2 000元。

2 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理解

一是部分退耕户认识不够,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仅限于政策兑现层面,对退耕还林粗放管理或者放任管理,没能抓住机遇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二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够,对退耕还林缺乏系统思维,没有长远打算,没有科学规划,对退耕还林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把退耕还林当成了赶潮流、完成任务,没有从根本上引起对退耕还林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先争取计划再打算的心理,没有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2 工作协调

一是各部门的协调力度不够。虽然秭归县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办公室,但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林业或农业部门完成的,其他部门参与不多。退耕还林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畜牧、粮食、国土、司法等部门,仅由林业和农业两个部门承担任务,难以统筹兼顾。二是退耕还林与其他项目协调力度不够。秭归县地处三峡库区,有许多生态建设项目,如长防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现代农业项目、坡改梯项目和土地治理项目等,这些项目都与退耕还林或坡耕地有着密切联系,应该统筹规划实施,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分属不同的部门,各有各的任务,不能相互促进、发挥最大效益[1]。

2.3 保障措施

一是首轮退耕还林限制了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还生态林面积远大于还经济林面积,若还经济林,3~5年便可收益,退耕户可勉强维持生计,若还生态林,7~8年没有经济收益,退耕户在缺乏生活物资的情况会退林复耕。二是农村政策的前后变化和物价水平的提高,退耕农户收入实际下降(特别是纯生态林),影响农户退耕积极性。三是退耕还林政策规定“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收益”,但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退耕还林达到生态林标准的要纳入生态公益林范围,禁止采伐,这更加影响了还生态林退耕户的收益[2]。四是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周期长、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每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此项工作,长期人员缺乏、经费不足,极不适应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退耕农户的要求和需要。

2.4 产业化

一是受首轮退耕还林政策限制,退耕还林项目区较为分散,面积小、小班多,加上还经济林比例很低,柑桔、核桃、茶叶等产业难形成规模,限制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经营模式不够完善,销售渠道不畅通。很多地方“自产自销”,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存在发展以后再找市场的情况,也影响了退耕还林产业化发展。

nlc202309040706

2.5 科技支撑

秭归县虽然开展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试验示范,大力推广了林业实用技术,建立了紫穗槐+柑桔、茶叶+柑桔、紫穗槐+板栗等造林模式固定调查样地等,强化了科技支撑,但农民对本地自然、经济和立地条件应选择什么退耕模式,退什么树种,退后如何管理,都缺乏必要的认识,更缺乏配套技术,出现“退不退耕领导说了算,退什么树种技术员说了算,退耕后收益天气说了算”的情况,退耕区内杂草丛生,杂草与退耕树种争水、争光、争肥、争生长空间,极大限制了退耕树种的生长,部分退耕还林地块逐渐沦为荒山荒地。

3 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变化

国家将于2014年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仅要巩固首轮退耕成果,更承载着治理恶劣环境的重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在原则、条件、标准上与首轮均有不同。

3.1 原则有变化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四条原则——“统一标准、农民自愿、政府助推、自我发展”。从首轮的“政府主导”变为了“政府助推”,强调了退耕还林以农民为主、政府为辅的思想,尊重农民意愿,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

3.2 条件更严格

在首轮退耕还林的基础上,新一轮退耕还林强调了准入的条件,以湖北省为例,一是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二是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县市15~25°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三是其他县市重要水源地15~25°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同时首轮退耕还林实施的区域、坡改梯、土地治理等项目范围被禁止纳入,限制了准入条件,集中力量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3.3 标准改动大

第一轮退耕还林,如果还生态林,补助16年,16年共补助2 890元;如果还经济林,补助10年,10年共补助1 825元。新一轮退耕还林不考虑林种区别,全国统一按照“乔木、灌木”和“草本”两种标准实施,其中乔木、灌木每公顷补助100元(包含种苗造林费);草本每公顷补助53.33元(包含种苗造林费),分别在退耕的第1年、第3年和第5年兑现到位。

4 秭归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策

针对秭归县首轮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原则要求,提出以下对策:

4.1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

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宣传上要做到报纸上有字,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对干部群众宣传上要充分利用会议、宣传图册、访谈、政策咨询等方式,要以宣传新一轮与首轮退耕还林政策变化为重点,以宣传实用技术为重点,以宣传工程建设中发家致富典型为重点,达到干部群众深入认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全面掌握实用技术,全面参与工程建设,全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

4.2 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搞好工程建设

新一轮退耕还林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政府、发改、林业、农业、财政、国土、纪检监察、水利水保、移民、扶贫办等单位明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积极配合,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群策群力。各个乡镇要相应设立退耕还林工程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建设办公室,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退耕办主任,办公室配备2~3名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行政干部专门从事退耕还林工作,做到有人主管、有人主抓。同时全面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实绩考核中,实行专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一个乡镇和部门工作业绩和干部使用的重要标准。

4.3 统筹安排,完善政策,切实保障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一是结合其他生态建设项目和地方配套资金,统筹安排,配套实施,实现“退耕有补助,退后有扶持”,提高农户退耕还林积极性。二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退耕还林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给予合理补偿,同时颁发林权证,禁止非法采伐,真正做到“退得下,管得住”,切实保障退耕区农户基本生活。三是加大地方配套投入,增加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经费,落实机构人员,保障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有序进行。

4.4 科学规划,鼓励投资,将工程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一是要因地制宜,尽量选择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树种进行科学规划,以秭归县为例,在树种选择上,突出“三带”经济发展格局,海拔650 m以下的低山地区以柑桔为主,中半山地区以茶叶、板栗为主,高山地区以核桃、“三木药材”为主,大力发展核桃、柑桔、茶叶、板栗等产业。二是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来,给予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个人、公司等采用租赁、流转、购买土地等方式退耕还林,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生活水平。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兴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4.5 规范管理,严格监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各部门负责人和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法人,全权负责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项目法人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加强组织协调,规范资金管理,狠抓质量,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实施工程建设招标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应全部采取分开招标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种苗采购、工程建设所需物资均实行分开招标。三是坚持资金封闭运行管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应由财政部门封闭运行,集中支付,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帐户直达退耕户,通过政府采购项目直达中标单位帐户。四是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对工程建设质量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由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组织人员对相关项目进行单项验收和综合验收。

4.6 加大投入,科技兴林,提高项目建设成效

一是要选用良种壮苗,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模式。引进推广优良树种,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治理模式应用于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建设,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二是要加大科技示范和科技培训。要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林农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综合效益。三是要开展效益监测,进行科学评价。在工程开始就建立一套统一的综合效益监测方法和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监测计量使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化,增强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及其效益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和保护工程建设成果的自觉性。

参 考 文 献

[1]范云峰.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3):5-9.

[1]颜帮全,蒲晓东.重庆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对策思考[J].人民长江,2005,36(4):8-19.(责任编辑:唐 岚)

篇5:退耕还林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布局发展思路为指针,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五个**”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坚持实施退耕还林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大力改善和提高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使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二、规划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项扎根农村、惠及农民、服务农民的工程,也为农村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屏障。可以通过退耕还林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和后续产业,将大大改变工程去的土地利用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退耕还林后,可实现工程区相关产业的建成,将实现农民多渠道的增收,从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推动当地工程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退耕还林后,由于土地面积减少,将促进农民形成“紧耕细作”的耕作观念,在良田沃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同时,将部分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相关产业和劳动力相对转移,增加收入,三、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2、坚持政策引导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3、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4、坚持总体规划和分布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退耕还林与生态、农村能源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规划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诺干意见(国发„2000‟24号)》

(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0‟10号)》

(三)《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第367号令)

(四)《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规范建设要求及范围:

篇6:退耕还林报告

一、沧州市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及实施概况

20xx年以来,国家下达到沧州市退耕还林任务共计150.1万亩,包括:退耕地还林29.5万亩,荒山匹配造林120.6万亩。其中: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47.9万亩,退耕地还林19.2万亩,荒山匹配28.7万亩;20xx年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31.5万亩,退耕地还林10.3万亩,匹配造林21.2万亩;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8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10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20xx年匹配造林任务5.5万亩;20xx年匹配造林任务2.2万亩。

二、县级自查情况(详见附表)

经自查,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国家计划2.2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其中完成生态林2.1746万亩,经济林0.0254万亩。(详见附表1)

20xx年度荒山荒地造林计划面积8万亩,现存合格面积7.7395万亩,其中生态林7.141447万亩,经济林0.59803万亩。(详见附表1)

全市全查面积10.2万亩,涉及13个县,91个村,886个小班,验收人员人数85人,总工日768个,投入经费9万元。(详见附表2)

三、存在问题

1、退耕农户重造轻管现象严重。部分退耕户认为造林比农业生产省时、省力,一次造林可长年见效益,忽视对林木的管护工作,影响树木的长势和保存率。

2、林间空地利用不充分。20xx-20xx年我市退耕还林树种主要是杨树,虽有部分退耕户在利用林下空地,但后续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由于受资金、群众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工程建设中保水剂、地膜覆盖、生根粉等造林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造林质量标准不够高,将影响成林的进度。

4、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任务重。我市多数县市区自20xx年以来退耕树种主要是杨树,造林树种、品种单一,其它经济林种没有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部分地块食叶害虫危害严重,影响速生杨生长,但受资金、药械等方面的影响,防治有一定难度,需加以解决。

四、对策及建议

1、要加大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不能只注重宣传政策的优惠,忽视工程的具体要求,退耕面积公示工作要认真坚持,积极兑现粮款政策,做到准确、及时、公开、公平,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管护的积极性。

2、抓好后续产业培养,注重树下经济发展。我们将从本市实际出发,立足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探索树下种养经济模式的发展与推广,扩大林下种植、养殖的规模,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和林下养殖,扩大林下养鸡、养兔规模,抓好林下种菜、种草模式的试点与推广,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3、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可在工程建设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篇7:退耕还林报告

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的种苗供应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XX目前国有苗圃的产量占总产苗量的17%,国有苗圃的主渠道作用还不能得到保证。示范县中退耕还林项目涉及的主要经济树种如板栗、银杏、核桃、大枣、仁用杏等一些优良品种的育苗,嫁接,品种选育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主要造林树种的育苗比例有待提高,容器育苗比重小,温室育苗刚起步,从而限制了苗圃苗木的数量和质量,外调苗木势必造成成本增加和造林成活率下降。

二、退耕还林项目区分散,山川秀美建设进展不平衡

国家投资的城镇,川道等重点项目区治理速度快,效果好,而偏远乡镇的差距很大。XX省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因此在山川秀美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路子。由于试点示范搞平均分配,相对分散,进而影响到退耕还林(草)与发挥地域特色,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结合。

三、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具体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特色经济

退耕还林(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必将以产业调整为前提。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调整单一种植结构,使农民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不减产量,大力推行设施农业,积极推广舍饲养殖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收入。

1.调整产业结构

环境建设是山川秀美工程的主体,XX不同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将产生长远影响,依次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将退耕还林(草),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前提。同时重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特色农业的深度开发,突破“小而全”的区域产业格局,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优化农业空间结构,使其在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2.发展特色农业

重视研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在不同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着眼,强调特色杂粮,杂豆,油菜,蔬菜及副食食品。优质烤烟,优质果品,特色瓜果,名贵药材,林特产品,畜产品等商品基地建设。应重视研究科技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特别重视对节水技术,高效旱作技术,生态重建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农田整治技术等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3.制定可行目标

要重视建立起以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集约自给型农业,保护效益型农业,商品致富型牧业”为结构特征的“三型”农业。因此,退耕还林(草)工作应紧密围绕重点工程的造林绿化全面展开,坚持草灌先行,乔灌草相结合和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经济林果建设要特别注意品种的改良和新技术的推广作用,坚持走少、精管、高效的路子。在草业开发上,应坚持以草为主,树立“小草大产业”的新观念。以饲草开发为重点按照草育配套的原则,带动商品型畜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区域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

该区山川秀美要以退耕还草为主,农村产业结构要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北部风沙区牧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东春缺贮草,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可提高产草量、质量、解决冬草来源,缓解天然草场承载压力,还可提高畜产品转化率。发展草地畜牧业,首先要追求产品优质高效,注重引进生物资源,填补,置换与充实原来空缺,衰败或变化的生态位。

2.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

该带属于以雨养旱农业区,农田一直遭受水土流失和干旱的困扰,在坡耕地上修建水平梯田,可以强化降水就地入渗,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为作物稳产高产创造条件和大面积退耕建设植被提供保证。

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高原沟壑区

篇8:退耕还林政策

一、退耕还林的范围

退耕还林指水土流失严重和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其标准是: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度在6度以上、农民已经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区;风沙危害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已经承包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备条件、农民自愿,应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可作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二、退耕还林优惠政策

1、要实行 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人承包 的政策措施,把握 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 是保证 的主要环节,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达到 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2、补助政策 退耕地还林补助标准

粮食: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长江和淮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补助粮食一般为小麦原粮,不同地区确需调整粮食供应品种的由省政府确定,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补助年限: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

现金: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补助年限和粮食补助相同。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造林补助标准,只补助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3、免征农业税。对应税 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征收农业税。

4、退耕地造 林后,禁 止间作粮食和蔬菜。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林竹间作、林草间作、灌草间作等模式,实行立体经营。

5、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 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位,不得低于80%,经济林比例不得超过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严重或泛风沙严重、及一切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必须营造生态林,要按照先陡坡后缓坡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林后实行封山管护。在雨量较多,生物生长量高的缓坡地区,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适当发展经济林,对超过20%的经济林地,只补助种苗费。

6、退耕还林粮款补助对象为实施退耕还林的个体农户。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荒滩地造林,只给予每亩50元的种苗补助。

7、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

8、对退耕农户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发放;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发放形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尊重退耕户的意愿,其费用只能用于种苗、造林补助。

9、退耕农户在完成现有耕地还林后,由县或乡统一组织,应继续在宜林荒山、荒沙、荒地造林。

10、退耕还林后必须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管护好林地免受人畜危害,确保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三、如何选择树种并保证质量

树种选择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对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及一切生态地位重要地区营造生态林要尽量选择既有生态功能、又有经济效益的兼用树种,如油茶、核桃、乌桕、板栗、枣树、柿树、桑树、花椒、杜仲、山茱萸等,采取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相结合。以苹果、李子、梨树、桃树、杏树、石榴、葡萄等水果树种营造的经济林和密度达不到国家要求的速 生丰产林,必须采取水保措施。退耕还林必须按设计的林种、树种、密度造林,确保质量。

四、如何承包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地还林和荒山、荒沙、荒滩的造林地的 承包,必须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承包后要及时办理有关法律手续。

1、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按照 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责权利持钩,把植树和管护任务长期承包到人,承包期50年,允许依法继承、转让,到期后可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继续承包。退耕后不愿承包管护的,可由别人承包管护,担必须办理有效手续。

2、对荒山、荒沙、荒坡、荒滩造林,提倡大户或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租赁、买断。

3、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退耕还林,应本着协商、自愿的原则,其利益分配等问题由退耕户和承包户协商解决。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实行多种经营。

五、耕还林政策如何兑现

各地应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逐级落实到户,并分户建卡、签订合同。由农户按规定的数量和进度进行造林和管理。造林后,由地方政府统一组织检查验收,填写《农户退耕还林手册》。农户凭《农户退耕还林手册》,到当地粮]管所领取粮食,到财政所领取补助现金。退耕还林后,确需抚育间伐或采伐更新的,必须依法办理有关手续,不得自行砍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务院批准规划范围内的退耕还林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

第四条 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退耕还林应当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

第五条 退耕还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二)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

(三)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

(四)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

(五)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

第六条 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办法,组织和协调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落实;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计划,主管全国退耕还林的实施工作,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基建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已垦草场的退耕还草以及天然草场的恢复和建设有关规划、计划的编制,以及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源的协调和调剂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计划、财政、农业、水利、粮食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条例和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退耕还林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国家对退耕还林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证退耕还林中央补助资金的专款专用,组织落实补助粮食的调运和供应,加强退耕还林的复查工作,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并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实现退耕还林目标。

第八条 退耕还林实行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与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九条 国家支持退耕还林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退耕还林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退耕还林活动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

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控告破坏退耕还林的行为。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检举、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 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助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 规划和计划

第十三条 退耕还林应当统筹规划。

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机构协调、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退耕还林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退耕还林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退耕还林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范围、布局和重点;

(二)年限、目标和任务;

(三)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

(四)效益分析和评价;

(五)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 下列耕地应当纳入退耕还林规划,并根据生态建设需要和国家财力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

(一)水土流失严重的;

(二)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

(三)生态地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

江河源头及其两侧、湖库周围的陡坡耕地以及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等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的耕地,应当在退耕还林规划中优先安排。

第十六条 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的耕地和生产条件较好、实际粮食产量超过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粮食标准并且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不得纳入退耕还林规划;但是,因生态建设特殊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调整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后,可以纳入退耕还林规划。

制定退耕还林规划时,应当考虑退耕农民长期的生计需要。

第十七条 退耕还林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规划相协调。

第十八条 退耕还林必须依照经批准的规划进行。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擅自调整退耕还林规划。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退耕还林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下一退耕还林计划建议,由本级人民政府发展计划部门审核,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于每年8月31日前报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机构、林业、发展计划等有关部门。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总编制全国退耕还林计划建议,经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机构协调,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审核和综合平衡,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于10月31日前联合下达。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国退耕还林计划,于11月30日前将本行政区域下一退耕还林计划分解下达到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并将分解下达情况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下一退耕还林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批准后的省级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退耕还林的具体范围;

(二)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

(三)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方式;

(四)造林模式;

(五)种苗供应方式;

(六)植被管护和配套保障措施;

(七)项目和技术负责人。

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组织专业人员或者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乡镇作业设计,把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落实到具体地块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

编制作业设计时,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当以种植耐旱灌木(草)、恢复原有植被为主;以间作方式植树种草的,应当间作多年生植物,主要林木的初植密度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三条 退耕土地还林营造的生态林面积,以县为单位核算,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

退耕还林营造的生态林,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认定。

第三章 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

第二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级人民政府应当与有退耕还林任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签订退耕还林合同。

退耕还林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退耕土地还林范围、面积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范围、面积;

(二)按照作业设计确定的退耕还林方式;

(三)造林成活率及其保存率;

(四)管护责任;

(五)资金和粮食的补助标准、期限和给付方式;

(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七)种苗来源和供应方式;

(八)违约责任;

(九)合同履行期限。

退耕还林合同的内容不得与本条例以及国家其他有关退耕还林的规定相抵触。

第二十五条 退耕还林需要的种苗,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集中采购,也可以由退耕还林者自行采购。集中采购的,应当征求退耕还林者的意见,并采用公开竞价方式,签订书面合同,超过国家种苗造林补助费标准的,不得向退耕还林者强行收取超出部分的费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退耕还林者指定种苗供应商。

禁止垄断经营种苗和哄抬种苗价格。

第二十六条 退耕还林所用种苗应当就地培育、就近调剂,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树种的良种壮苗。

第二十七条 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种苗培育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管理工作,保证种苗质量。

销售、供应的退耕还林种苗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并附具标签和质量检验合格证;跨县调运的,还应当依法取得检疫合格证。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退耕还林规划,加强种苗生产与采种基地的建设。

国家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培育种苗,开展产业化经营。

第二十九条 退耕还林者应当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的要求植树种草。

禁止林粮间作和破坏原有林草植被的行为。

第三十条 退耕还林者在享受资金和粮食补助期间,应当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的要求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第三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退耕还林植被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退耕还林者应当履行管护义务。

禁止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范围内复耕和从事滥采、乱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技术推广单位或者技术人员,为退耕还林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第三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检查验收标准和办法,对退耕还林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方可发给验收合格证明。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县级退耕还林检查验收结果进行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对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奖惩。

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省级复查结果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上报国务院。

第四章 资金和粮食补助 第三十五条 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实际面积,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具体补助标准和补助年限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尚未承包到户和休耕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以及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只享受种苗造林补助费。

第三十七条 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由国务院计划、财政、林业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下达、核拨。

第三十八条 补助粮食应当就近调运,减少供应环节,降低供应成本。粮食补助费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处理。

粮食调运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不得向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和退耕还林者分摊。

第三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口粮消费习惯和农作物种植习惯以及当地粮食库存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补助粮食的品种。

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不得供应给退耕还林者。

第四十条 退耕土地还林的第一年,该补助粮食可以分两次兑付,每次兑付的数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从退耕土地还林第二年起,在规定的补助期限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还林者一次兑付该补助粮食。

第四十一条 兑付的补助粮食,不得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不得回购退耕还林补助粮食。

第四十二条 种苗造林补助费应当用于种苗采购,节余部分可以用于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

退耕还林者自行采购种苗的,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在退耕还林合同生效时一次付清种苗造林补助费。

集中采购种苗的,退耕还林验收合格后,种苗采购单位应当与退耕还林者结算种苗造林补助费。

第四十三条 退耕土地还林后,在规定的补助期限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还林者一次付清该生活补助费。

第四十四条 退耕还林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和粮食。第四十五条 退耕还林所需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等费用,国家按照退耕还林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根据工程情况在计划中安排。

退耕还林地方所需检查验收、兑付等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有关部门所需核查等费用,由中央财政承担。

第四十六条 实施退耕还林的乡(镇)、村应当建立退耕还林公示制度,将退耕还林者的退耕还林面积、造林树种、成活率以及资金和粮食补助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

第五章 其他保障措施

第四十七条 国家保护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土地上的林木(草)所有权。自行退耕还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退耕土地上的林木(草)所有权;委托他人还林或者与他人合作还林的,退耕土地上的林木(草)所有权由合同约定。

退耕土地还林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森林法、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发放林(草)权属证书,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应当作相应调整。

第四十八条 退耕土地还林后的承包经营权期限可以延长到70年。承包经营权到期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继续承包。

退耕还林土地和荒山荒地造林后的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继承、转让。

第四十九条 退耕还林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其中退耕还林(草)所取得的农业特产收入,依照国家规定免征农业特产税。

退耕还林的县(市)农业税收因灾减收部分,由上级财政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确有困难的,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第五十条 资金和粮食补助期满后,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以依法对其所有的林木进行采伐。

第五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改良土壤,改造坡耕地,提高地力和单位粮食产量,解决退耕还林者的长期口粮需求。

第五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沼气、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农村能源建设,解决退耕还林者对能源的需求。

第五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

第五十四条 国家鼓励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实行生态移民,并对生态移民农户的生产、生活设施给予适当补助。

第五十五条 退耕还林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等措施,保护退耕还林成果。

第五十六条 退耕还林应当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等政策措施相结合,对不同性质的项目资金应当在专款专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退耕还林活动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挤占、截留、挪用退耕还林资金或者克扣补助粮食的;

(二)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和粮食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依照刑法关于诈骗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回所冒领的补助资金和粮食,处以冒领资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退耕还林活动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退还分摊的和多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及时处理有关破坏退耕还林活动的检举、控告的;

(二)向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和退耕还林者分摊粮食调运费用的;

(三)不及时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还林者发放补助粮食和生活补助费的;

(四)在退耕还林合同生效时,对自行采购种苗的退耕还林者未一次付清种苗造林补助费的;

(五)集中采购种苗的,在退耕还林验收合格后,未与退耕还林者结算种苗造林补助费的;

(六)集中采购的种苗不合格的;

(七)集中采购种苗的,向退耕还林者强行收取超出国家规定种苗造林补助费标准的种苗费的;

(八)为退耕还林者指定种苗供应商的;

(九)批准粮食企业向退耕还林者供应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补助粮食或者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代金券支付的;

(十)其他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

第五十九条 采用不正当手段垄断种苗市场,或者哄抬种苗价格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处理;反不正当竞争法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以非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 销售、供应未经检验合格的种苗或者未附具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检疫合格证的种苗的,依照刑法关于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种子法的规定处理;种子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处以非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向退耕还林者供应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补助粮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非法供应的补助粮食数量乘以标准口粮单价1倍以下的罚款。

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支付的,或者回购补助粮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折算现金额、代金券额或者回购粮食价款1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 退耕还林者擅自复耕,或者林粮间作、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范围内从事滥采、乱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活动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滥伐林木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已垦草场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的具体实施,依照草原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依照水土保持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 国务院批准的规划范围外的土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决定实施退耕还林的,不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中央政策补助。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又做了最新的完善。

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在原先的补助政策到期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要点有五条:

上一篇:在职生物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思念经典的心动QQ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