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思想总结

2024-05-24

素质教育思想总结(通用6篇)

篇1:素质教育思想总结

素质教育思想总结

丁湖二小许光务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先哲们的教育思想,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从而掌握“会学”知识的金钥匙。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 培养学生会读课本的能力

指导学生会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但大部分学生都不想读数学课本,有时被迫读几句也是有口无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精心设置疑问或悬念。设疑生趣,是激发求知欲的有效手段,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以故事导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

天,经过一片瓜地,他们口渴难忍,便让八戒去买西瓜解渴。卖瓜老伯说:“我的西瓜是买一送一,买一个西瓜让你品尝一块西瓜,你是尝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还是尝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呢?”八戒毫不犹豫地说:“我当然要尝在的,尝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卖瓜一家都笑了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书本将帮我们找到答案的,这样一来,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认真地去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2.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我在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即先看一看,课本上这部分内容讲了哪些知识?哪些能看懂?哪些不理解?并用符号把重点划出来,把疑难的问题标出来。我在教学生自学例题时,让学生做到四想:①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②它要我们求什么?③这道题应分几步来解答?④解题的每步算理是什么?上课时,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自学,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作适当指导。如我在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出了三个自学思考题:①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哪种应用题相似?②应抓住哪句关键句?③在计算时怎样得到百分数?学生根据

问题看书思考、讨论,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效果较好。

二.加强说算理的训练

学生自学不仅要会看书,而且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有的学生看书后,只会机械地模仿做习题,而缺乏对算理的理解,不能用算理去讲解自己计算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不能理解的问题,要会算,又要会讲算理,要学生在自学中加强教学语言训练。如:根据“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4”要学生用不同形式说出甲数和乙数之间的关系,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说出了8种形式:①甲乙的和是7份,甲乙相差1份;②乙数与甲数的比是4:3;③甲311

434

143甲数多;⑦乙占总数的;⑧甲占总数的。学生在说的过377是乙的;④乙是甲的1倍;⑤甲数比乙数少;⑥乙数比程中,进一步理解了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

二. 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读课本、理解教材,还应适当根据某些教材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由于数学具有严密地系统性,有些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发展和深化。例如:多位数的加减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一般地三步计算应

用题等,完全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试做例题,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学成功的喜悦,还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阅读课本,试做例题固然是自学,但是,如果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规律,这又是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升级。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提供教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让他们在操作中感悟、理解、发现知识,得出圆锥体积公式:V=s h,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教学思维。

自学能力是一个多种智力活动的综合表现,首先,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其他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因此,对于新知识,学得快、记得牢,其次,自学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会学”的能力,而且常常因体会到自学成功的喜悦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其它的内在素质也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任务,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1

3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所以要想有效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长期地重视对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激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2:素质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前者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未来从事某项社会职业的能力,后者在于通过教育形成人类的共同道德品质。这样,两者的教育既培养了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会正义观念。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为的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持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杜威提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他主张“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型的社会生活”,“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为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提供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这就是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性目的。

2.把道德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任务。

赫尔巴特把道德教育视为全部教育目的的核心。认为全部教育应围绕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的问题,因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无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此还规定了“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认为这些内容应体现在教学之中。

杜威指出:“如果教育制度没有认识到它的道德责任,它就是不忠实的和盗用公款的,它就没有做到设立者对于它的要求”。“学校的社会性,总的说来乃是衡量学校道德工作和价值的尺度。”他正确地提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育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道德教育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影响和改进行为,使行为变得更好的一切观点。在道德教育上,赫尔巴特与杜威都认为,没有道德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一句空话。不相同点: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1实现教育目的的两种不同方法。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

赫尔巴特把管理看作是防止儿童反社会倾向的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强有力手段。提出了惩罚、监督,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等管理措施,以及通过约束,限定,制裁等以性格训练法为主的德育方法,体现了一整套以从外界施加压力为主的教育方法。

杜威则提出了“学校生活、教材与教法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他批评那些用教师和私人感情投资,同学问竞争,为将来的成功而拼搏的此类以刺激引起儿童行为动机的方法,认为这是基于培养自私自利为出发点,十分有害。他指出,儿童生来就具有要施舍,要做事,要服务的本能倾向,教育应该加以利用,转向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他认为把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行为,而不是看重培养积极的服务习惯,是教育上的病态。杜威的主张反映了一种积极诱导,引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以达成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

2.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课程教材研究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之最后目的在于德性,而达到终极目的的最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使学生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他把兴趣分为二大类共六种,自然的兴趣有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历史的兴趣包括情性的,社会的,宗教的,由此设立适应多方面兴趣要求的学科。赫尔巴特的课程体系反映了对学生进行充分知识训练和工

业化社会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

杜威则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念出发,提出:“从做中学,经验中学,行动中学”的教学理论,主张根据儿童现有的直接经验来进行教学。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烹饪,缝纫,手工等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它能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搬到学校教育中来,他反对提供学生经验之外的知识,反对高、低年级的分科教学。

3.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教学阶段划分与教学法设计

赫尔巴特把“兴趣”分为:“注意、期待、探求、行动”四个阶段,主张教学依次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程序进行,并相应采取“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综合教学法”等不同方法。

杜威则研究了教学中人的思维过程,提出“思维五步说:置疑、提问、假设、推断、验证,”由此教学采取“暗示、经验、假设、整理、验证”五个步骤,并主张打破分科和班级,按专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单元教学方法。

一、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三、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

赫: 提出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的观点。将教学阶段做了明显的划分: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过分公式化。

杜:从实用经验主义出发,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强调课程适应社会。

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赫:侧重于道德教育,强调教学服从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制性。这表现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保守性。

杜: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五、对儿童的管理态度。

赫:通过威胁,监督,命令,惩罚,来达到教育顺利进行的目的。但同时,主张权威,慈爱的作用。

杜:学校组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同时,不放任。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依据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研究,他认为,知识与道德有内在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因而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先有知识,先手一般教育。因而,教育性教学的含义就是: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赫尔巴特写道:“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又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

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表明赫尔巴特对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条规律已经有了认识,并且进行了明确的论述,在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为现代教育学所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

一、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

二、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裴斯塔洛奇和卢梭对第斯多惠的影响:

1805年至瑞士参观斐斯塔洛齐的学校之教法,喜爱斐氏的教学,因其教学法是活的,启发学生的兴趣,而确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福氏从瑞士回来至模范学校教书,自己收了四十名儿童(9至11岁),他按照斐斯塔洛齐主观教学法,每周一次带儿童到郊外让儿童自由玩耍,特别引导他们接近大自然,由栽培花草、树木来培育儿童的爱心,由图画的教学来启发心智,线的平面关系、立体的空间关系,由简单进入复杂,让幼儿去发现和了解,这些教学法获得大家的好评。福氏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教育界,又更增加他的信心去研究卢梭──爱弥乐的教学法──“经验是来自儿童”,福氏思考斐氏和卢梭、亚伦多的教育,并且由教育生涯中知道人类教育的意义──哲学的思想。教育是什么?基础教育是什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索的中心课题。

福氏对斐斯塔洛齐教育法非常感动,他觉得这种教育法才是真正给予人类幸福。但福氏并不盲从,他辨别斐氏教育法的优、缺点,特别研究户外游戏,了解游戏是发展儿童精神、情绪、身体的强大力量,观察全神贯注做游戏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可以发现他们充满着高贵的神情和强壮的体力,游戏陶冶了优良的精神,在散步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益处,培养人们高尚、安静、思考力各种优良的精神,所以,人类当常常和大自然共同生活。

赫尔巴特与第斯多惠的比较:

篇3:素质教育思想总结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基本经验

自1995年我国互联网络接入和服务向社会全面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就开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15年来,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回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历程, 总结1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有益经验, 对于我们在新时期不断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有重要意义。纵观15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 尽管各高校在不同时期的措施和方法不近相同, 但却留下了许多共同的有益的经验。

一、坚持弘扬主旋律,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根本前提

坚持弘扬主旋律, 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把握好网络舆论的导向, 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增强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网上精神家园以及抵御错误的、腐朽的思想的坚强堡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不同于其他门户网站 (如商业网站) 和综合性网站, 其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 形式可以求新求特, 但是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不能偏离。这是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人”的方向性的根本问题。

从1999年到现在, 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下发的许多文件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主题指明了方向。199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占领, 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回去占领。”2000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媒使大众传媒把大学生群体看成能为自己利

益最大化的最小成本, 尽其所能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人格剥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道德上妖魔化“大学生”, 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尽其能事进行贬低。通过个别事件的炒作和无限夸大,

使大学生对自己群体的应然结构发生错觉和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转移, 使使然成为应然。降低了大学生对自我三、应对冲击的策略和方法

道德的要求和社会责任的使命;另一方面通过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 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更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挥网络优势,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时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必须要有准确的功能定位, 应主题鲜明, 坚持弘扬主旋律,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根本前提。

从我国高校第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的发展来看, 其弘扬主旋律的“红色”主题始终没有改变。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自1998年底创立到现在, 十几年来, 多次改版升级, 依然以“宗马列之说, 承毛邓之学, 怀寰宇之心, 砺报国之志”为宗旨。还有其他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如东南大学“先声网”以“创思想先导, 传师生心声”为宗旨, 始终保持其“红色”本色等等。1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实践证明, 只有坚持弘扬主旋律, 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鲜明特色, 才能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新阵地。

二、坚持“三贴近”,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

坚持“三贴近”, 就是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大学生。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原则的要求, 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是1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在实践中摸索的一条重要经验。

所谓贴近实际, 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和形式的改进要贴近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 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贴近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实际, 贴近学校的教学工作。如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 要求新、快、特, 要及时反映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时事和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要紧密贴近高校校园实际及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实际状况, 积极回答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只有贴近实际, 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生命力。1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之所以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就是不断坚持从实际出发, 网站内容常变常新, 网站栏目设计科学合理, 受大学生欢迎。如果不贴近实际, 网站内容空洞无物, 只是形式单调乏味, 网站最终就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所谓贴近生活, 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反映学生实际生活本质, 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实际,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相结合,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

极度媚俗的作品和节目使大学生思想庸俗化, 不断挑战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底线。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经常地处于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 给大学生个体健康的道德人格的发展造成强大的挤压和扭曲, 严重响大学生的

识进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人类在对抗神权, 回归人性和理性的历史阶段产生的, 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任何存在都有其发展的空间、范围和程度, 超出了便会发展到它的反面。工具理性的泛滥造成了人类的无限理性 (可以说是无限利益追求) , 必然造成社会综合效益的低下, 甚至把人物化。这是有违人类存在的本 (下转第129页)

诚然, 工具理性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知件。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办好学习与答疑、生活服务、入党导航、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成才服务等栏目, 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就业创业的需要选择内容, 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解决他们最实际的困难, 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交友、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实践证明, 只有贴近大学生生活, 增强网站的服务功能, 将教育和服务融为一体,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拓宽育人的新渠道、新途径。

所谓贴近学生, 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和服务学生为出发点,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境界、实现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点。一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在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 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 为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 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学生建、学生管、学生用的理念, 在有关教师指导下, 参与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 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实施科学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实践证明, 只有贴近学生,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可亲可信, 深入人心。

三、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要获得全面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不断开拓创新, 使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实际行动相一致, 网站的内容与形式相协调,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育者的期望目标和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相统一。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内在动力,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经验总结。纵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15年的建设历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在以下几方面创新:

第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要创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创新教育理念。其先, 要树立网络育人的意识, 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其次, 要树立平等意识和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树立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次, 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现代信息素质,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内容要创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目前许多高校成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有些网站内容单调枯燥, 点击率低。但是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日点击率达到几千人次, 这与网站的内容创新是分不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 精心设计网站的栏目内容:建新闻动态类栏目, 包括校园快递、信息快递、热点聚焦等, 体现网站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建教育特色类栏目, 包括思想理论、经典书籍、时事经纬、党团建设等, 体现主题网站弘扬主旋律的特色;建校园文化类栏目, 包括校园调色板、陶冶园地、网上沙龙等, 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内容;建特色服务类栏目, 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开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栏目, 针对贫困学生开辟勤工俭学栏目,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咨询等栏目。同时要注意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让内容“活起来”、“实起来”和“动起来”,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形式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不仅要求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同时还必须要有新颖的形式与之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要借鉴其他网站模式 (如商业网站) , 通过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让个性化的域名、特色化的网站设计、动感的画面和互动式的体验, 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使大学生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中享受视觉、听觉的冲击和愉悦, 同时也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切忌单调刻板, 不新颖、不鲜活, 与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心理需求和特点不适应, 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如网站的域名要具有各高校的鲜明特色, 要充分利用电视、图片、动画、直播节目等让思想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 从静态变为动态, 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 创造动感十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坚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必须以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来保证, 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使主题网站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1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2004年10月30日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上强调:“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必须从以下五方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

第一, 要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以行政部门为主实施、党政工青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这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就有了组织保证。

第二, 要建立和健全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通过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 建立和健全高校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监控体系, 保证主题网站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维护主题网站安全。通过网络法律和网络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文明意识和责任, 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这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就有了法制保障。

第三, 构建各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评估机制。明确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评估的主体, 借助社会中介评估机构, 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和手段, 制定评估的原则、内容和标准, 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进行检查和评价。同时辅之以激励方法。通过评估, 以评促建, 以评促管, 起到价值导向、行为激励、目标调整和信息反馈等作用,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提供支持。

第四, 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物质保证和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首先要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技术、肯钻研的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主题网站建设队伍, 形成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其次要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和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学校要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专项资金, 有计划地更新各类设备, 重视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与推动信息技术更新相结合, 占领网络技术前沿。再次, 要整合校内外各种社会资源,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充分利用和宣传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 1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的经验,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探索。这对于目前高校如何建设好和管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吸取经验和教训,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1999.09.30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972&infoid=26178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02.12.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5].王立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三贴近”[N].吉林日报, 2009.6.29

[6].周济.占领新阵地把握主动权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 中国教育报, 2004.10.31

篇4:素质教育思想总结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劳动教育 项目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体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一定的经历与生活体验,才能读懂书上的理论,才能体会每一段文字背后的真正内涵。否则,就会感觉书上的东西没有什么用,都是假大空的理论。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学生最喜欢说的就是,“这些道理我都懂”。其实,这个懂,只是字面上的懂得,只是“纸上得来”,而不是“躬行”之后的人生感悟,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知道层面。所以,怎样丰富大学生的经历与学习?怎样让他们能够深层次的体会道理背后的内涵?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总结的是个人在体验式学习方面的实践,我希望这一实践对研究体验式学习的教育者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劳动教育与体验式学习

“劳动教育”是学校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劳动这一具体的体验过程来达到教育目的。

“体验”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体验式学习”也叫“经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在做中学”、“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心理学家大卫. 库伯提出“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通过个人的直接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二、体验式学习在大学生成长过成中的价值

我们从小就知道“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结论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都是纸上谈兵,并非通过个人的实践悟出来的!怎么让学生较早的体验到这些道理背后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观察中学、在交往中学。

劳动教育就是体验式学习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教育实践。如果我们能将劳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试错、观察、思考、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对缺少社会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将有很强体验价值。对我所带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劳动教育中体验专业课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劳动体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要体验的项目管理相关内容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体验的项目管理知识可包括:项目管理的工作方法,怎样做计划,怎样做项目的实施与监控,怎样进行团队建设与管理,怎样建立有效的沟通,怎样培养项目的风险意识等。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体验的项目管理相关理念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关注结果和过程;预防胜于检查的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以新型的项目管理思想看世界;在规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并做出自己的特色等。

在上劳动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提前设计好每一个劳动阶段要体验的一些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些项目管理知识。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中信息冗余的特点,使劳动课的开展具有更多的意义,收到更多、更好的成效。

四、在劳动教育中体验项目管理思想

1、项目管理专业术语的应用

一切从我做起,也要求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能用专业术语的一律转化成专业术语。如因打扫不到位,且组长查出来再打扫的,一律称为“返工”;对于学生协调不力出现问题的一律称为“团队建设不到位”;学生因打扫不到位扣分,一律称为“质量不达标”;因质量不达标扣的分,每扣一分就折算成10万元的工程款,最后看哪个团队收益最好;对于不易打扫要重视的地方,一律称为“风险控制点”等等。有个别学生专业术语用的不得当,闹出很多笑话,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劳动过程中的乐趣也增加了不少。

2、项目管理理念的体验

让学生同时关注结果与过程。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如果只有好的结果,没有好的过程,那么好的结果将是不可持续的。

预防胜于检查的风险意识。让学生重视打扫过程中的态度问题。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纠正错误的代价。

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这样成本往往比较低。所以,让学生一次就把劳动区域打扫彻底,尽可能的不进行返工。

团队建设理论学习体验。“塔克曼阶梯团队建设理论模型”将团队建设分成五个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成熟阶段、解散阶段。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在劳动教育的过程来体验团队形成的规律。

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所以,“劳动小组长”与劳动班长在班级人员管理上要学会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与冲突,主动和发生问题的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解决问题。

3、专业能力的体验与培养

一方面是,耐心的体验与培养。很多学生一天能做好、一周能做好,但是要想做到一月能做好、一年能做好、一生能做好,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在每天的劳动中我都让学生体验坚持的不易,坚持的价值,鼓励他们做好每一天,过一段时间让他们总结反思一次。

另一方面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体验与培养。有句话说的好,“没有简单的事情,只有简单的头脑”。要保证每一处地方都一尘不染,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养成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专业思维。

在劳动教育中体验项目管理思想,增加了学生的专业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开展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渗入项目管理专业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体验。这些专业学习体验,成为学生课后津津乐道谈话内容,有效的补充了课堂教育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

[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篇5: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经验总结

白莲岩中心学校:张正军

作为一个教师我认为应该把关心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是要特别多的给以热情帮助,使出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一个学期下来,在自己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只有时刻想着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老师,才有可能听到那一声声发自腑肺的清脆甜美的呼声——“老师好!”。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听课,知道学习,生已掌握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认识了数学。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过去的一学期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自身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个别学生素质差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就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1.提高自身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要求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更新,用新观点、新见解、新信息联系各自学科实际,在活动中向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增长知识、启发思维、激发学习研究的欲望。在书香中成长,在网络中成长,在案例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并且要多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要多留心。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紧抓备课环节,为向40分钟要效率做准备。

3.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处理好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关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溃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矗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6:教育实习思想总结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完成教案个数为7份,试讲次数为10次,上课次数为10次,批改试卷1次,监考2次。教学实习方面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见习阶段,时间为4月18日单4月22日。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高一的政治新教材,认真旁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交流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

第二阶段:上课阶段,时间为4月22日到5月18日。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我们的指导老师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每节课前我们都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们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们评课,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们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们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在大家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给高一九班的孩子上复习课,主要复习政治生活的1-5课的内容。在学校进行实习练习的时候,我们上的都是新课,对于复习课是比较陌生的,而且对于政治生活前面的内容,来实习之前没有好好熟悉前面的内容,当我的指导老师跟我说要上复习课的时候,是一脸迷茫的样子,指导老师看到我这个样子就跟我说,复习课就是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告诉学生一个整体的思路就可以了的。然后根据自身的经验告诉他们主观题答题方面,应该怎么做,怎么组织答案。

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等到了星期二下午的第七节课,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上了讲台,“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请坐”,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底深处。一节课下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好。从刚开始的紧张,说话颤抖说不清楚,到后来的平静、互动这一切都在慢慢改变。第一节复习课,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虽然课堂气氛、学生的配合都做得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

1. 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与学生的互动,知识点的详细讲解;

2. 课堂的板书设计方面,过于依赖课件,忽略了板书这一重要环节;

3. 问题的提问时,出现了很多的无效问题;

4. 对于重难点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上完这一节课,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我会吸取教训,在接下来的日子,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经过了一个月的实习,慢慢的自己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教学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的岗位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做班主任就等于是良师加益友,不仅学习上辅导学生,教给他们更多知识,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学会独立自主,积极乐观,在生活上又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们来到东中的第一天是我们和本校的领导、指导老师以及所带班级的同学见面。我们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熟悉,主要是我们的班主任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第一天晚上和本班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见面交流后,便向原班主任了解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应该怎么做。很感谢我的班主任手把手的教我各项工作,如:班主任的常规工作,突发事件处理、学生个案教育等等。经过一番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前在读书的时候,总以为班主任的工作很轻松的,什么都不用干,就在那里指挥就可以了,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渐渐的体会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班主任,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容易。

在实习期间,对于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来说,这是一次考验。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做得比较好的方面主要有:每天早上6:30就到教室考勤,监督他们扫地和读书;中午14:30到班监督他们午读;在期中考结束后,及时的找学生谈心、访谈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心理方面的变化;以及和我的搭档朱丹师姐一起配合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对于习惯了大学生活节奏的我,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却很开心,也很充实。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比如;不善于对学生表达感情、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学生的突发情况做不到冷静的处理等。

在班主任工作实习阶段我们的指导老师也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们指导,指出我们的不足。我们的指导老师一直给我们强调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才能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

召开主题班会,是一个班主任凝聚班级力量的好途径。在实习期间我们班也开展了以此关于大学生活的主题班会,这次班会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让学生对大学生生活产生憧憬之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思考他们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和朱丹师姐,把自己在大学里的生活经历总结出来,特别是师姐的研究生生活,同时也把我们班学生未来的目标进行简单的调查总结。我们首先通过介绍学习篇、游玩篇、生活篇等向同学们展示大学,其次通过向学生展示介绍他们理想中的大学,最后进行一个简单励志的总结。这次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的参与度、主题班会的气氛、以及同学们的收获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不足:节目之间的衔接不理想;存在同学缺席的情况;主持人之间配合缺少默契,事先准备不充分等。希望未来开展主题班会会更加成功。

实习总结和体会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大家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一起探讨调研课题,一起研究调查问卷;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习的一个月里,有苦有乐,有欢笑有泪水,有酸甜苦辣,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实习不仅让我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经验,还我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给予了我勇气;实习带来的是无价的人生阅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月里,我们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班级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都见证着我们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实习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回头看看我在东中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

上一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一篇:新一代光网络组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