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

2024-04-20

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我校对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并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江苏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试行)》,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展开了全面的自查,将自查过程作为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明确建设思路的过程,通过自查,寻找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剖析原因,认真进行整改。目前已完成自查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自查情况

我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央16号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发布实施后,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好。

(一)组织领导

1.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到校党政联席会的重要议题中,校党政联席会和学校党委中心组扩大会定期召开,研究部署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决议、决定能够得到及时贯彻落实。

2.2006年底,学校成立了‚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和‚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小组‛。为进一步落实2011年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和文件苏教办社政[2011]1号精神,学校党委于2011年4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共任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宣传工作的纪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教务、宣传、科研、人事、财务与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支持和参与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为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组织领导上的保证。

3.中央教育部‚05方案‛颁布后,我校于2006年5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实施意见》强调要抓好课程建设,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创新教育方式,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团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

4.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推门听课(含公开课)每学期人均5次以上,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有关课程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5.2011年4月,在人文科学系法学思政教研室和财经系法政教研室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学工作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为二级教学科研管理单位,与系部行政同级,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和‚形势与政策‛三个教研室。全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教研与科研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管理及业务培训工作、形势政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以及社会服务工作。我校思政部负责人崔昌玺同志,中共党员,副教授,具有法学硕士学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27年,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成立以前,人文科学系法学思政教研室和财经系法政教研室,每学期都有完整的工作计划、实施报告和工作总结。由于制度健全,过程管理规范,在多次的学校教学检查中,思政课教师的好评率较高,未发生重大教学事故。思政部成立后,根据学校规定,并结合实际,迅速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竞赛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考勤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开始认真执行,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7.2006年起,思政部负责人崔昌玺被学校聘请为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成员,系学校中、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和专家组(文科)成员。

(二)教学工作

8.我校从2006级第一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方案,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学校切实加强了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按时开课和开足课时,确保落实‚05方案‛。具体课时设置如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学时,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9.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方案中,所有课程均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并为全体教师每人配备一套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10.我校在实施新课程方案中,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按平均每学期16 周,每周1 学时计算,以1 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突出‚校内外结合、专兼任结合、课堂与会堂结合‛,每年从外聘的教授中精选师资任课。如:‚全国道德模范‛张云泉、‚全国人大代表‛蒋建华、娄文英和‚法官妈妈‛陈燕萍等先后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经常来校作形势与政策报告。我校按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学要点并结合重大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内容分别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并兼顾国内与国际。教学中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制作的《时事》DVD开展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11.2006年以来,我校实行‚学分制‛,开设了《大学生礼仪规范》、《当代国际经济政治》、《大国关系》、《法律影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政策与法规》等近10 门公共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

12.学校领导先后组织思政课任课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平时以教研室为单位,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集中学习交流,对教学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探究,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13.思政部成立后,强化档案建设和规范管理,对原来两个教研室的教师业务档案进行整理,完善了思政课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收录了教学计划表、进度表、教师备课笔记、纸质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本学期继续开展‚精彩系列‛的评比活动。

14.2006年,我校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9年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列为学校精品课程,将《大学生礼仪修养》列为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15.长期以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结合课程特点,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老师们每学期都要以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和反馈。思政部成立后,迅速建立了部门网站,专门设置了‚师生园地‛,开设‚在线调查‛的互动窗口,形成调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综合渠道。16.我校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法制宣传周、心理健康月、百姓法律大讲堂、阳光社区、大学生自管会等实践平台,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形式把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体与分散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17.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本体,以‚参与性教学、体验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为支撑的‚一体四翼‛教学模式。‚一体‛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四翼‛即课外教学:以教师设计论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班级活动、团日活动等进行参与性教学,巩固课程内容;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法制宣传周、阳光社区、大学生自管会等形式进行体验性教学,拓展课程内容;以公共选修课、人文素质报告、专题讲座讨论、影视讲坛等形式开展研究性教学,深化课程内容;以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实践性教学,应用课程内容。思政课教师能结合教学,主动深入学生,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有1/3的老师本身就承担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有的还曾担任系部学生科、团总支负责人,其中魏小星老师现任校团委书记。有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和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如崔昌玺老师担任学生社团‚赤子之心‛的指导老师,陈志峰和蔡暄老师担任学生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指导老师等。许多老师经常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组织课外理论学习活动,做到教书育人,多人次荣获省、市、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新成立的学生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挂靠思政部,成为我校学生课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

18.根据学校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室的统一部署,原有两个相关教研室每学期都于期中和期末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文档、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检查。思政部成立以来,进一步突出了我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检查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19.自‚05方案‛实施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尝试新的考试方式,各门课程的考试和考核统一试题、统一成绩评定标准,采用闭卷、开卷、平时作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注意加强平时考核,把考试与课堂综合考查结合起来,把期末的一次性的静态考试与教学全过程的动态考核结合起来,力求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使考核考评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发挥考核考评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杠杆作用。

20.我校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室每学期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等形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和‚我最喜爱的思政老师‛评选活动,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学校教学督导室成员深入课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出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向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反馈,并结合其他结果评定教师考核的最终成绩。这一举措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由于我们长期大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使得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思政课教师自编教材《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获校2008教学成果三等奖、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高校优秀教材‛、2009校级‚精品教材‛,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学校2010教学成果一等奖。《伦理学概论》获江苏省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2008-2010年,卜慧芬、黄彬、张龙秀等思政课程教师在校青年教师赛课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三)教研与科研工作 21.我校思政课教师团队,能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的素质养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职业‛为内容,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活动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与职业相结合‛为途径,构建了‚一体四翼‛教学模式,瞄准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形成比较完善、富有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效果良好的示范性课程。让学生‚学好几门课,受益一辈子‛。

22.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课程建设规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23.我校教学管理部门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每学年4次以上。并通过举行公开课和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内容与体系的理解,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了备课和授课质量的提高。思政部成立后,进一步规范了听课评课制度,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10次以上,教师每月听课1次以上,并且都要求有听课评课记录。本学期,思政部已经着手组织‚精彩一课‛、‚精彩课件‛和‚精彩论文‛的系列评比活动。

24.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项目,并组织教师参评各种科研成果奖。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完成省以上课题2项,校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3门精品课程、2门精品教材、3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25.我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科学研究。2008年以来,思政课教师获得省级教学研究成果(课件遴选二等奖)奖1 项,校级教科研成果奖8项。专兼任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57篇,其中20多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3部。主持校级以上各类研究课题28 项。在近3年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共有30多人次获奖。

26.2008年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的各类科研课题、项目、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达到或超过学校平均水平。

(四)队伍建设

27.学校重视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出台《2009-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障贯彻执行。同时,学校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灵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建立起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28.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和学校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二是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三是重视师德建设,利用双周三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以教研室为单位,积极开展形势政策的学习研讨和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29.学校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或攻读硕士以上学位。并相继出台《关于在职教师报考研究生的规定》、《关于选拔和培养校学术带头人工作的意见》、《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设方案》等配套文件。近年来,我校共安排22名思政课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或攻读硕士学位。

30.我校定期组织‚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我最喜爱的思政教师‛的评选活动,并将思政课优秀中青年教师列入学校学术骨干培养计划。近年来,思政课教师中有5人被确定为校学术骨干,有3人被学校推荐参加省‚青蓝工程‛申报,有4人成为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31.目前我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任教师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在校全日制专科学生6107人,师生比为1:242,符合教育部关于师生比不低于1:400的要求。

32.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专兼任教师35名中,40周岁以下25人,占教师总数71.43%,40-50周岁8人,占教师总数22.86%,50周岁以上2人,占教师总数5.71%。

33.教师队伍学位学历结构合理。目前我校思政部专兼任教师35人中,硕士以上学位22人,占总人数62.9%。

34.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专兼任教师35名中,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2人,85%以上教师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且全部坚持在教学一线,超过学校平均水平。

(五)保障条件

35.学校在日常教学业务费基础上,按全日制在校生生均不少于15元的标准,下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2011年,增加到生均18元,用于课程建设、图书资料、教师社会实践等。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更多的培训进修、参观考察与学术交流的提升机会。

36.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费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这样做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动力。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37.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设有文科(含马列主义理论)评议组,同等条件下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所占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级职称教师13人,占专兼任教师总数的

%,高于全校所有学科专业专任教师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38.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机构拥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在资料室建设中,每年订阅思政类报刊杂志超过 40种,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39.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目前,我校思政部有3间办公室、1间会议室、1间资料室,办公用房(不含图书资料室)超人均3平方米,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保证一人一台联网的液晶宽屏电脑。

40.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校训,形成‚求真、求善、求美‛的校风和‚笃学善思、创新致用‛的学风。我校党委一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提出‚打造‘三高’师资团队,培育‘三有’阳光学子‛的建设思路。从思政课师资培养、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改革到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获得省高校和谐校园、省文明学校、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我校的思想政治课建设,从‚三贴近‛到‚五结合‛,强化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为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自查结果

(一)取得的成绩

在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教学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学与科研工作稳定有序;三是师资队伍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过硬;四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特色突出,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教师的学历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中还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科研方面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相对偏低,科研氛围不够浓郁,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科研的层次不够高、科研成果数量不多。此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措施

(一)外引内培,加强师资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师资。学校将在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下力气,花代价,以优厚待遇引进高学历教师,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学历教师的比例有所提升,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二)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采取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做到科教相长。对每位教师对应其职称规定相应的科研任务,并将教师的科研情况与考核、评优评先年终奖励和职称评聘挂钩。通过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争取立项经费,同时,学校将加大对思政类科研课题的扶持力度,从每年的行政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于思政课科研活动。

(三)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坚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为核心,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相关联,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真正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

总之,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校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全体思政课专兼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积极探索,不断革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与省厅的要求、学生的期待尚有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迎检为契机和动力,查漏补缺,整改落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努力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二○一一年四月

篇2: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

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国各地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了积极有益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X作为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地,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状况值得学界关注。为此,本课题组对X市各大中小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广泛调研,以期通过对现状的把握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探索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X市各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有效率为X%。本次调查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X人,其中,小学教师X人,初中教师X人,高中教师X人;城市学校教师X人,乡镇学校教师X人,农村学校教师X人。高校思政课教师X人,其中,师范类院校X人,非师范类院校X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版。正式施测问卷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问卷共X个题目,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问卷共X个题目,两套问卷X个内容相同的题目。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高校思政课专家的访谈和评定意见,将两个问卷的题目分为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采用X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良好,课程目标一体化评价积极,教材一体化建设和内容一体化衔接较为到位,一体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各学校对于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明确、素养较高,一体化机制建设也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一体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教师对所在学段课程目标的认知有待加强

X年X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是: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本次调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正确作答比例为X%,初中思政课教师为X%,高中思政课教师为X%,高校思政课教师为X%。该问题的正确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各学段课程目标衔接较好,局部问题仍然存在课程目标是课程发展的方向标,课程目标一体化是指导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编制过程的关键准则。调查发现,过半数(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已经实现了各学段的有序衔接,但仍有X%的教师认为课程目标一体化方面存在问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课程目标已实现有序衔接,中学思政课教师比较倾向于认为不存在问题或课程目标统一性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则更多关注课程目标层次性不足的问题。

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目标衔接意识较强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思政课,要注重不同学段间相同、相似主题教学目标的衔接。调查发现,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目标衔接意识,能够经常(X%)或偶尔(X%)考虑到其他学段相同(相似)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要根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要求,科学构建、合理优化各学段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纵向衔接的教学内容序列。

教材文本一体化建设

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统筹规划仍需加强。就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X%的教师选择“情况良好,既有统筹规划也有实施推进”,X%的教师选择“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仍存在不足”。这说明教材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比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这大概是因为小学思政课教师处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最前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只需要发挥好本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启蒙作用,做好各年级内容的有效衔接即可。此外,入职年限为X年以上的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情况良好或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不足;处于市区学校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

思政课教师对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亟待提升。虽然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较好,但思政课教师对于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调查发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熟悉自己所在学段及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为X%,熟悉各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仅为X%。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仅熟悉自己所教课程或所教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高达X%。在另一项调查中,有近三成(X%)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是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大学生在中学学段的学情,就会简单重复讲授相关内容,无法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深度和高阶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每次改革创新都是通过落实到内容上来实现的,因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是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调查显示,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有X%和X%的思政课教师会经常或偶尔主动了解相邻学段的内容,并进行内容的衔接整合,这说明教师的课程内容一体化衔接意识较强。但在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实际衔接方面,有X%的教师认为存在“内容断层脱节、内容倒置、简单重复”的问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中学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认为存在课程内容衔接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思政课教师。因此,如何实现课程内容有效衔接,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明确的意识,更需要科学设计教材内容的衔接,尤其是处理好中学与高校课程内容的衔接。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的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育教学方式的一体化处理不好,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效力也难以实现。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按照使用频率高低依次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法(X%)、讲授式教学法(X%)、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X%)、实践教学法(X%)。这说明各学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教无定法,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一体化的思路下,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要求,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也要注重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双线并举,推进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建设。调查显示,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认为所在学校重视语文等其他科目开展学科德育的探索,并且城市与乡村学校教师对该问题的认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X中小学对学科德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同时,X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也较为明显,有X%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不同类型高校在这一问题上差异不显著。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但其所追求的育人价值是一致的。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教学意识和素养决定着其教学过程是否能实现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直接影响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与素养

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思政课一体化意识。调查显示,多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学段衔接,高达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具备明确的思政课一体化意识。同时,一体化的意识也反映在教师对相关政策文件的主动了解与学习上。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意见》精神,包括X在内的各省(区、市)都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调查显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表示自己经常或偶尔学习研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文件的比例分别为X%和X%。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的力度和效果。

教师一体化教学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一体化专业素养方面,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身对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认知和实践不足,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尚未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仅有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表示自己熟悉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材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中熟悉各学段教材内容的也只有X%,很了解中小学阶段思政课实际开展情况的比例仅为X%。因此,思政课教师对一体化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实际开展情况的熟悉程度有待提升。

教师培训与指导

思政课教师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活动较为普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X市教育主管部门联合X师范大学、X师资培训中心举办了多场市级规模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各个区教育局也结合本区情况开展了主题纷呈、形态各异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观摩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也积极参加了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的活动,其比例依次为一体化教学观摩或展示活动(X%)、交流研讨活动(X%)、集体备课活动(X%)、培训研修活动(X%)。不过仍有X%的教师未参加过任何相关活动,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仍有待加强。

思政课教师对培训研讨活动的需求多样,一体化教学指导活动的需求突出。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对于不同主题的一体化培训研讨活动都有所需求,其中对一体化教学指导活动的需求最为突出(X%)。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加倾向于参加以不同学段学生思想道德及心理发展特点为主题的培训研讨活动,初中、高中和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加倾向于参加以教学指导及课程与教材体系为主题的一体化培训研讨活动。因此,思政课教师培训研讨活动在主题选择等方面应当关注和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内在需求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培训研讨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情况

一体化建设需要多重机制保障,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多重机制的保障,其中尤其需要建立健全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X%)和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X%)。

部分一体化机制问题相对突出

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认为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中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X%)、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X%)、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X%)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说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X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折射出一些共性问题。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统筹管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性、复杂性思维进行顶层设计。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能够得以迅速有效地推进,得益于X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并从政策、资源等方面为思政课一体化体系的建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一方面,以制度建设为基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制度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水平的内在需要,是检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把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把一体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并加以推广,从而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章有规可依,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由于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顶层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制度供给能力,也要注重制度执行能力。应把制度执行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年度考核指标,落实到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研活动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项目的一体化评价中,切实把规则、制度作为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依据和遵循。另一方面,要以宏观目标的规划与落实为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突出强调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推进。宏观层面的目标作用在于:第一,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提供方向指引。当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者在判断和选择上出现差异时,能用宏观目标来加以引导。第二,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微观运行提供基本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和一线思政课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把握,始终需要以宏观层面的目标作为标准,去制订次一级的目标来指导实践,逐级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

(二)搭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与高校思政课教师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

搭建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可以让高校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相互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法,逐步形成内容与教法相衔接的研究机制,定期开展高质量教学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活动。X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调查显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仍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在课程目标衔接和课程内容衔接方面存在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当然,有些内容的重复和反复是必要的,但如果是不区分层次的简单重复,容易降低高学段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加强一体化的平台搭建,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递进性,才能有效避免内容重复,以实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各有侧重并螺旋式推进。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在教育实践过程和一体化沟通过程中探索适合本学段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教研一体化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来源。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在遵循共建共享共治原则的基础上,以高校为中心,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理论研究中心,采用集体备课研讨制度、资源数据共享等方式,辐射各学段教学科研,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让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相应的教研活动中,实现教研平台共建、教研问题共治、教研成果共享。高校作为教研领头羊,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作用,主动对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专门培训项目,并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小学开展教学实践。此外,还应深化各学段学校的研究合作,通过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准确把握各学段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和成长需求,在协同合作中强化教师的一体化意识,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与针对性。

(三)以一体化的理念观照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具备一体化意识的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从思政课教师专业培养和发展的角度,需要有意识地把“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领域,提升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能力。其一,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都应具备扎实的本体性知识,除了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外,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都要有所涉猎,能够综合运用本体性知识的储备,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同时,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整体布局与各学段之间的关系要有明确的认识,了解所处学段在一体化建设中的特定作用,力求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果。其二,从层次性角度出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条件性知识的学习,提升与该学段相匹配的教研能力,遵循相应学段的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呈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其三,从关联性角度出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是内容连续、目标一致、功能相似的整体,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对各学段思政课的理解能力与衔接能力,深挖思政课教材中的共通性内核,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积极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互通,将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知识传授过程中,并不断探索各学段课程的内在关联性,关注所处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身心特点,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有序衔接。另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一体化的相关培训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还要统筹管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养与培训,制订一体化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引导思政课教师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成为专业发展共同体。

(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篇3: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情况,马克思主义

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 直接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保山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部署, 结合学校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

1. 学科建设基本状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的开设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的发展基础;2011年4月, 保山学院社科部从原政史系分离, 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使依托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设的两个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的建设平台进一步牢固。2013年12月,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开始学科建设工作, 已经着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统揽,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为主攻学科, 以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杨善洲精神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观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价值观研究为研究方向的学科建设体系。

2. 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积累的新经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重点扶植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并以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杨善洲精神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观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价值观研究为研究方向, 有着较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地缘等优势。科研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 省教育厅项目3项, 省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1项, 校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编写教材、学习读本共计9本, 获得省、市、校级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教学上, 主持并完成云南省质量工程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主持并完成校级重点课程2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累计获得省级、校级教学奖励10余项。队伍建设上, 学科组共有成员8人, 其中, 教授1人, 副教授5人, 在读博士1人, 硕士5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杨善洲精神和艾思奇哲学思想的研究上, 保山学院已建立一个云南杨善洲精神研究基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心并依托保山市社科联成立了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另外, 依托这些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已经推出了一批科研成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与国内同学科相比仍有不足: (1) 队伍建设还不够。教师总量偏少, 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较少。 (2) 科研成果的质量不高, 发表在CSSCI上的科研成果数量较少。 (3) 资金落实难度大, 经费有限, 对于深入研究造成相当的阻碍。 (4) 学科视野不够, 学科方向的凝练还不够, 学科新的生长点拓展受限。

二、马工程出版重点教材使用情况

1. 使用情况:

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98方案”全部采用云南省统编教材, 实施“05”方案后, 全部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保山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均按教育部中宣部要求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 使用效果反馈:

据调查, 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这四本教材系统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精髓,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了解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 了解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也同时反映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本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理论性较强, 没有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四本教材应当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 以详略得当的方式解决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增加实践和案例内容, 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

1. 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 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 课堂教学。四门课程按教育部要求足时开课, 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实现了全校性选课, 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 采用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教学部自去年开始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还利用QQ等通讯方式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指导学生课后学习, 组织学生讨论, 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的紧密联系, 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为响应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号召, 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 四门课程相继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 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了保山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我们根据教师特长分专题进行教学。注重教师个性化的发挥, 又做到各部分内容相互契合, 强化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 还采用集体备课, 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随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 就有关问题及时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针对时事热点和学生情况, 教师们认真备课, 讲课内容针对性强, 形式生动活泼。 (2) 人才培养。重视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校内与校外融会贯通, 构建了学校与社会的连续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部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教育, 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 除了学校建立的近40个教育实习基地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腾冲艾思奇纪念馆、腾冲国殇墓园、施甸善洲林场、保山市博物馆、名人堂等) , 定期、不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学习。以人为本, 积极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教学部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教师们一贯确信“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扩宽知识面, 培养多方面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保山学院, 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内容和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 专业课的学习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中, 仍然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保山学院在校学生有8000多人, 而我部的教师仅有10人, 师生比严重失调;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部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 在实施过程中, 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密切配合, 更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 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新鲜感的缺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 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热情, 敷衍了事, 言行不一, 教学实效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跟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 另一方面也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保山学院地处边疆有关, 另一方面与保山学院还未真正实现师资引进渠道的多元化有关。

四、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贯穿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

1. 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 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精神, 既研究基本理论, 探索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又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探索大学生的思想接受规律。

2. 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应关注网络技术对教材的作用, 如OCW、MOOC等, 顺势而变, 合理梳理教学内容, 哪些适合面试, 哪些适合网上教学, 促进现有教材的转型升级。

3. 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需要教师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力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及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 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回避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

篇4: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词:精品课程;龙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

作为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精品课程具有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各种层次和学科门类的高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育人事业中具有导向功能和保障价值的环节和要素。为此,我们在2006年成功申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国家精品课程之后,以此为契机、为龙头,开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的历程,迄今已经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与政策》分别打造成了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重点课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层次、类型不同而融为一体的高品质的课程建设群落。

一、《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经历和主要成绩

我们的省级精品课程《概论》是在2006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一直以来,课程建设项目组的全体成员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扎扎实实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较大的成绩。仅近三年,我们就先后2次在全国的《概论》课教师的培训班和理论教学研讨班上作了经验介绍,4次在全省《概论》课教师的培训会、备课会、研讨会上介绍和交流了我们课程建设的做法和体会。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30多所高校的同行前来参观交流。

(一)认真贯彻“05”方案,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实施《概论》课教学

我校从2006-2007学年第1学期开始在本科生中普遍开设《概论》课的。目前已经开设了7个学期,覆盖06、07、08、09四个年级2万5千余人。学校对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调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6学分,按96学时,分两个学期学完,其中实践教学课时18个。

为此,我们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在2007年初,我们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五年规划。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做了规划。我们把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定为:努力把《概论》建设成为具有一门特色鲜明,一流教学水平,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的知名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之后,每个学年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当年的工作计划。2007年12月,省教育工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督查组前来检查,充分肯定了《概论》课的建设成绩,认为我校《概论》课的教学和建设“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

(二)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根据教育部对《概论》课的教学要求,由参加编写国家统编教材的专家及时编写《概论》教材简介,通报、讲解教材的指导思想,教材的总体设计,主题、主线和重点,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各章内容等。

2.根据教育部对《概论》课的教学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写了《概论》课教师授课基本要求,对授课教师资格,教学日历填写,课堂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考核办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3.我们抽调了理论功底较好,又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统一编写了教学课件PPT和较详细的教案,使全体任课老师有一个可遵循的依据,为上好《概论》课提供了一个基本保证。该课件于200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在2009年获得了教育部组织评选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奖励。

4.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效。

5.不断摸索从严谨、规范、统一的课程教材体系向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体系的过渡和转化,确保既定教学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建立和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考试方法

课程建设项目组和课程教研室紧密合作,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座谈会;课程教研室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对新教材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力求教学的生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教研室经常从网上下载教学音像资料,还为每一位教师购置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概论》教师参考书和教学案例解析等教学参考资料,很好地保证了新课程教学正常而有效地进行。

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强化师生教学相长、双向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课题制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考试方法上,我们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在线考试是我们推出了一大改革措施。目前,在校内技术部门支持下,已经建立起来了在线考试系统,一个由3000多道不同类型的试题组成的试题库是基本依托。目前该系统业已运行了2个学期,取得了良好的预期,获得了师生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好评。

此外,我们还分批实录了课堂教学。2007年开始,至2008年,全部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全程录像,并及时上传网站,初步完成了课程全程实录的建设目标。2009-2010年底第二学期我们开始尝试专题式教学,实录了授课教师的课程录像,然后不加剪辑、原滋原味地上传到网络上去,作为与按照教材编写体例进行教学的课程录像的配套资源。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经验

课程建设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反过来提升了国家精品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增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比如课程组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尤其显著。不仅获得了多届讲课比赛的一等奖,也获得了一系列的省级教学奖励。2007年获得了浙江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2008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为此,《钱江晚报》曾以《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帅哥的政治课要“蹭”来听》专门采访他,全面介绍过其事迹。他的课讲得非常的好,好到每学期的课都被学生们选修爆满,经常出现很多学生前去“蹭课”的现象。

充分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龙头作用,筹划并积极探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成为了我们建设《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新思路。

(一)发挥《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优势,服从学校、学院大局

如大力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目前有12位课程组成员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在研究生招生、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都有作为,有效地扩大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托力量。还如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方式有宣讲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讲授党课、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等。

当然,不断地开展围绕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种教学活动或学术研讨活动,也是我们有所作为的重要形式。比如,参与学校或学院的“走出去”、“请进来”交流互动活动,一方面展示我们的建设成绩并接受同行们的批评和建议,另一方面向同行学习,为我所用,不断进步。

(二)以《概论》为龙头,推进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展

《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不仅要在全国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更要在省内和校内发挥这种作用。在校内发挥这种作用,主要就是要为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以指导和帮助。

为此,我们尝试着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优势在校内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和释放。如,邀请院内非《概论》课程的教授和教学部主任参与《概论》课建设,邀请院内非《概论》课程组的教师参与《概论》课的教学研究活动,邀请院内非《概论》课程组的教师网站建活动,让他们亲切感受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艰辛和付出。

定期举办院内集体教研活动,以《概论》课为主。如请《概论》课教师做观摩教学课。目前,已经有《概论》课教学部主任郑显理老师和《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执行负责人渠长根教授两次举行大型的观摩教学活动,并由校外的同行如浙江传媒学院、中国计量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参加,一方面展示了国家精品课程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几年的协同奋斗,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承担的四门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全部进入了省、校两级课程建设资助系列,即全部都进入了省厅和学校的两级质量工程中。200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推选为校级重点课程;20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又从校级重点课程发展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从校级精品课程成长为省级精品课程(网址:http://210.32.24.128/mayuan/gangyao/),并且是本门课程的唯一一家省级精品课程。日前,《形势与政策》又成功申报了校级重点课程。这样,一个高品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已经建构起来。

(三)以国家精品课程为龙头,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的主要经验

第一,培育并持有一种精神。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重协作,讲奉献——这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长期追求、精心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个传统。依靠这种精神,过去,我们把课程从校级重点课程一步一步地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现在和未来,继续秉承这种精神,我们有信心在团结奋斗、创新进取中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各个相关主体围绕着精品课程建设所持有的态度和付出的劳动上。

坚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聚精会神、脚踏实地,把精品课程建设推向新阶段,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为此,我们制定了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总体目标:即根据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号召和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精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断深化育人为本的理念,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主线,用最新的观点、最新的成果、最新的手段、最新的方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把它推向新的高度。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还制定了具体目标,即坚持科学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实现“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资源,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研究成果。

第二,坚持并继续夯实三个支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落到实处。

把精品课程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好,标准是多样化的,既有共性的方面,主要体现为教育部的规定;也有个性的方面,主要体现为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摸索出来的适合本校甚至本省情况的建设特色。在某种意义上,特色就是我们的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立足点。我们不求精品课程建设方方面面的完好,但是我们很在乎多方面的自我特色。

为此,十几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在建设中创特色,在特色中求发展,努力培育一些既能夯实精品课程建设基础,又能在比较发展中显示独立个性的特色来。总结起来,我们的特色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以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支撑课程建设;②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成果支撑课程建设;③以高质量的教材建设成果支撑课程建设。

第三,两个抓手不放松,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有实效、有影响。

第一个抓手——多媒体教学课件——精益求精。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同志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体现在简单化上和片面性上,简单地以为PPT就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实不然,PPT仅仅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已,它还包括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比如影音资料、案例、图片、图表、试题、参考文献等,它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包容着一切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必备的东西。这些元素与PPT既是相对分离的,又是密不可分的。那种把多媒体教学课件简单化为PPT,或把PPT等同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根据这个思想,我们认真地制作,并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和教学的要求不断地修正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2007年在全省高校推广使用;200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09年获得教育部的奖励。

第二个抓手——网站建设——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切实发挥出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我们特别投入地建设、开发了两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其一,对外交流的动态窗口——网站。目前已经实现了由申报模式向建设模式的转变。它由两个动态的Internet网站组成:初期申报版(网址:http://ac.zstu.edu.cn/jpkc/)和建设版(网址:http://210.32.24.128/mayuan/gailun/)。目前,该网站的点击率已经达到277675次。其二,对外交流的静态窗口——课程建设展板和小册子。介绍课程建设成果的大型系列展板制作于2007年,装挂在学院办公室外墙上。该展板共分9个自然块,长宽为1.2m×1m,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而且制作精良。2008年,我们又精心制作了800份小册子,介绍课程建设,广泛使用于对外交流。

第四,培育一个微观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根据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体制规定,任何一门课程总是归属于一定的教研室,由该教研室负责课程的一切方面,教研室主任往往也就是第一责任人。但是,国家精品课程具有特殊性,它既是一个教研室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个涉及到很多方面和机构的系统工程和复合项目,仅仅依靠一个教研室,力量显得单薄了些,运行起来显得孤立了些。尤其是在我们学校,精品课程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是分离的,分别由两个人担任。这就出现了教研室工作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的交叉问题,也就带来了两者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密切协调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由课程负责人全面地、独立地负责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教研室主任作为基干成员、核心成员参与课程建设。教研室主任站在教研室的角度,对所属课程作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在具体的授课计划、任务下达、教研活动、教学档案整理保存、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协调等方面承担责任。比如,教学日历的制定,这是统一的。我们的做法是由课程组秘书起草,教研室主任审查,课程负责人审定,然后教研室主任上网发布。可以说,教研室汇聚了师资,使精品课程有所依赖和归属;精品课程支撑了教研室,是教研室更加务实更加雄厚。教研室和精品课程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奋发有为的工作团队。

参考文献:

理工走“一二三”之路打造国家精品课程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帅哥的政治课要“蹭”来听[N].钱江晚报.2007-09-07.

精彩一课:渠长根教授举行《概论》课示范教学.

课程组主要成员郑显理老师进行教学观摩课.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5: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

2011-10-10 16:54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社科[2011]1号文件精神及宁党教工委[2011]2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校依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开展了全面的自查,对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目前已认真完成自查工作,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制度落实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建设工作,在我校成立的47个议事协调机构中,专门设立了“宁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2011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李静任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钟正平任副组长,由思政部、宣传部、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财务处、图书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宁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当中。三年来,学校每年在工作要点中都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并先后制定和下发了《宁夏师范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大工程”实施意见》和《宁夏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校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决议、决定能及时贯彻落实。学校除了在制度上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外,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思政部进行调研和深入课堂听课评教,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办法和建议,并认真督促落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学校还统筹安排,有效协调各职能部门同思政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研立项、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完善管理体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条件保障 学校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宁党委[2005]25号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理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2007年12月,在原“两课部”的基础上,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学院(系、部、中心)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本部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我校思政部现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办公室主任一人,支部书记一人(由主任兼任)。主要负责人皆为思政教育学专业毕业,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背景、学历和职称,没有兼任其他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二是划拨专项经费。2010年在保证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增拨5万元用于“四大工程”建设; 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按生均20元的标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拨付建设专项经费12万元。三是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3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1部照相机等设备,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在资料室建设中,每年订阅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研究》《中国大学教学》《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社科报刊,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现有音像资料70余种,各类书籍、教学参考书130余种,保证了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二、以学科建设为目标,加强课程建设

(一)完善课程设置,重视课程建设

自“05方案”实施以来,我校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根据学校培养人才层次,积极落实课程学分和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在本科生中开设的5门课及学分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在专科生中开设的三门课和学时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时/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时/周;《形势与政策》,2学时/周。

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方案中,所有课程均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并为全体教师每人配备一套教学参考书。“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并结合重大时事问题来组织教学,教学中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制作的《时事》DVD开展教学。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时事政策教育教学,还专门购买了相关的教学音像资料和书籍,以补充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尽量控制课堂人数,课堂规模一般在100人左右,个别班级人数控制在80人以内。

(二)突破传统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为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过程中,立足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研室平台作用,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集体研讨、创新方法,并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经典阅读法、案例分析法、专题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学生讲授法、社会调查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教师实践的新教学方法已获得了校级以上教研立项。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自制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课件,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课程方案实施后,学校及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制定了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探索出更加适合我校实际的实践教学方式:即以开展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为主,辅以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方式。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进行了诸如案例教学、课堂辩论、学生讲课、视频观看、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取得较好效果。除此之外,通过“三下乡”活动,带领学生到周边革命历史遗迹或纪念馆参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社会实践知识。

为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校思政部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即把原来平时和中期占60%,期末占40%的总分比例颠倒了过来,现改为:平时成绩以出勤、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参加实践教学等为依据,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随堂测验或撰写小论文等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40%。实践证明,这种考试评价方式也有利于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严抓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我校思政部教学规范有序进行,思政部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监控制度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有:学生月信息反馈制度、教风联络员会议制度、教研室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督导员制度、学生学期量化打分制度、教研室听评课打分制度、教务处及学校领导打分制度、教学计划、试卷分析及工作量等教学档案归档制度,有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灵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置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由于我校思政部独立时间不长,还处于发展当中,我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6人,均为硕士,且1人在读博士。为解决专任教师缺少的问题,一方面,在进人编制限制的情况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进人力度,2008年招聘教师2人,2010年招聘教师1人,今年拟招聘教师2人,招聘正在进行中。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开放、灵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党务工作者7人,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这样就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队伍。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自05课改方案实施以来,我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参加了由区教育厅组织的各门课程培训,部分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每年还选派1-2名教师参加由区教育厅、区教育工委、区党校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全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并通过鼓励教师脱产进修,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三)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享有与其他专业教师同等待遇。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费等均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要稍高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学校在评选先进、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各项工作中,都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的比例,予以表彰。这些措施也必然调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四、注重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学科研究,根据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淀的学科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教育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区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教育厅教研和科研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并组织教师参评各种科研成果奖。2008年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主持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工委课题2项;主持宁夏师范学院项目4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成人教育》《船山学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教书育人》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获得校级科研成果奖1项。

同时,我校还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的科研平台作用,利用团队优势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该研究室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学生婚恋观调查和高校社团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科研成果,为学校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资料。

五、特色项目

在校党委领导下,思政部积极探索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一,发挥教研室作用,推进课程建设。思政部下设两个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以举办学术讲座为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自2008年以来,我校以举办学术讲座活动为载体,提高了思政部在我校的影响力,增强了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也改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看法。第三,以实施“四大工程”为契机,推进教学优质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图书资料库、教学案例集库、教学课件库等方面的建设。本学期,“基础”课及“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案例集在制作完成中。

第四,以加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突破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做法是,通过课内讨论,辩论,观看媒体资料研讨和通过组织课外考察,参观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监狱,去法院旁听和去工厂体验等方式,增强实效性。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改。

1、由于我校新校区还在建设当中,受教学条件限制,课堂人数超过100人的大班授课还存在。

2、在实践教学方面,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还不能覆盖所有的学生。

3、由于我校思政部独立的时间还不长,学校缺少编制,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还缺少12名专任教师。

4、由于专任教师少,工作任务重,教师外出中短期脱产学习机会少,和外校专家学者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也少。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学校将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划、宣传教育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2、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师有机会和条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学习考察以及社会实践。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争取在5年内使具有博士(含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

3、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3年内建成2门校级精品课程和1门区级精品课程。

4、努力改善思政课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控制合班课堂人数,确保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5、继续鼓励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程。

篇6: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学院党委组织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按照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对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指标体系中的1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中的2个A类指标,2个B类指标,结合我院办学层次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在组织领导、工作运行、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标准》规定的标准、范围指导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一)领导体制

我院党委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由党委直接领导,成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处和思政专项教研室,心理咨询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文斌同志负责协调。分管学生工作的处长蹇少祥同志分管学生工作部,负责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组织实施;副院长樊启毅同志分管思政专项教研室业务工作,公共课部主任李凯忠同志指导思政教研室组织实施“两课教学”。

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院党委书记

副组长: 院党委副书记、行政副校长

成 员: 教务处长、科研处主任、思政教研室主任、学生处长

(二)、工作机制

1、我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整体工作,定期召开党政联系会议,会议由党委黎建平主持。(每学期开学第二周纳入学院周工作日程)会议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随着时代的转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不明确,个别学生偏激而武断。经院领导研究,已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建立例会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我们成立了各二级学院心理咨询师、创业就业协会等沟通交流平台,建立了各班级思政会议联络员(及心理委员),确保专题会议内容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具体联络负责人落实为院团委书记李友谊。

2、我院领导经常深入学生课堂和实训基地,副校长夏维福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每学期结束都要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两课”教学的意见,对学生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时预以协调解决。主管教学工作的樊启毅副院长组织教务处的同志定期听取思政专项教研室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及时把握教学动态。学生处处长也定期的组织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问

卷调查,集中问题,组织机构成员集中讨论,分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波动。学校党委负责人陈文斌同志,每学期也会在学院东校区广言堂至少讲授1次以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学院二层骨干必须参加,辅导员教师设立单独授课。作为一个思政专业的老教授,所受课程也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尤其对辅导员教师做好学生思政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3、学院党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入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实行过程监督,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鼓励辅导员教师参与思政课题研究,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2016年3月13日晚,院长管天球在广言堂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会上提出本学年的主要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四是做好贫困资助工作;五是做好社团工作。

4、学院宣传、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和科研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过程中,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确保了学科建设所需的师资、场所、课题和经费得到足够的保障。

目前,思政教研室归属于公共课部,公共课部主任李凯忠同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授职称,为思政教研室专职负责人。他实行了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承担着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领域的科研工作,全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有序有效的完

成。思政教研室配备有专门的资料室,充足的图书资料以及满足教学办公所需的场所和办公工具。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教师外出考察等方面所需经费均列入学院预算,并实行了实报实销。每年组织各辅导员参加湖南省组织的骨干教师、党员教师、思政教师进行正规的进修学习,成立了思政专项课题研究,专项论文报销等。每年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费用达10万元。

上一篇: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定下一篇:家具销售员工作总结2020_家具导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