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2024-05-04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共8篇)

篇1: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脑血管意外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

叶莹莹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留置胃管

护理

重症脑血管意外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残率及死亡率高。由于重症脑血管意外常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或球麻痹,导致进食困难,同时脑出血大多伴有颅内高压表现,需要甘露醇等脱水治疗,但大量补液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出现急性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及静脉补充营养,通常会给予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保证营养的摄入。现将留置胃管的护理体会如下:

心理护理

脑血管意外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常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而留置胃管会加重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并会产生抗拒心理。护士应以积极的态度、温和的语言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通过与患者交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目的、方法及如何配合,使患者了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及抗拒心理,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鼻饲管道的护理

2.1 插管前的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义齿,患者鼻腔局部情况,如:鼻黏膜是否肿胀、炎症,有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有无插管禁忌症,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食管肿瘤等。对于有颅底骨折、鼻骨骨折和脑脊液鼻漏的患者,禁止从鼻腔插入胃管,应改从口腔插入,并放置口垫或开口器,防止胃管被咬破或咬断而发生意外。对伴有颅内压增高的气管切开昏迷患者,插管可诱发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因此,插胃管前要了解患者的血压及颅内压情况,特别是脑出血患者,插管时间宜选择在采用降颅压措施后,在生命垂危、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时要避免留置胃管。插管前认真检查胃管的完整性及通畅度,清洁患者鼻腔,吸净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

2.2 胃管的选择

硅胶胃管组织相容性大,无异味,不良反应小,表面光滑,软硬适度,有弹性,长度合适,刻度明显,易于掌握插入深度。

2.3 插管深度及方法

插管前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并做好标记,用液态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一般成人胃管插入的长度为45cm~55cm,相当于前额发迹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昏迷患者插胃管过程中应去枕平卧,头后仰在胃管插入15cm时,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其下颚尽量靠近胸骨,以增加咽部弧度。胃管端沿食管后壁向预定位置滑动,缓慢进入预定长度。对清醒患者的插管:说明插管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患者取半卧位,当胃管插入14cm~16cm,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将胃管迅速送入胃内。插管过程中要注意患者面色、口唇、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2.4 确认胃管在位及固定方法

确认胃管在位的方法有:连接注射器与胃管回抽,有胃液抽出;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快速将10ml空气从胃管注入,能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观察有无气泡逸出,如有大量气泡逸出,表面误入气管。固定胃管采用胶带固定鼻孔端,并交叉固定于鼻翼,在交叉处保障胃管不滑脱,并于胃管上做好标记,以便于观察胃管是否滑落[1]。

2.5 留置胃管的时间

根据传统要求,长期鼻饲患者每周更换一次胃管赵秋芳和冯婷[2]研究证明采用正确的鼻饲治疗、无菌操作和护理方法,硅胶管的留置时间可延长至四周,甚至更久。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的刺激,减少插管时患者的痛苦、材料的损耗及费用。

鼻饲的方法

鼻饲前抬高床头30°,检查胃管是否在位、通畅、有无脱出,患者有无腹胀、胃潴留、胃液颜色是否正常等。鼻饲液温度为38℃~40℃,选择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稀稠均匀。鼻饲前后用20ml温开水冲洗管道,每次鼻饲液量<200ml,缓慢注入,一般10min~15min鼻饲完毕,除鼻饲营养液外,每日可增加3次或4次温开水,以保证患者水分的摄入。鼻饲药物时尽可能研磨碎药物,既可防止堵管,也可使药物充分吸收。鼻饲后,保持床头抬高位30min,鼻饲使用一次性灌注器,每日更换一次。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4.1 胃管堵塞

原因多由于膳食残渣和粉碎不全的药物碎片粘附于胃管腔内或是药物和膳食不相溶造成混合凝固,要求每次输注前后用温开水冲管,给药时先将药物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冲管。

4.2 口腔溃疡

要求每日口腔护理2次,仔细检查患者口腔黏膜的变化,特别注意口腔软腭处,痰液易在此聚集,需要及时清理,以保证患者舒适。保持口鼻腔清洁,合理配置营养、增强抵抗力。

4.3 胃潴留

患者由于脑组织受伤及其并发症所指的胃肠功能和代谢紊乱,胃肠黏膜也会出现缺氧、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同时卧床时间过长,营养液中含纤维少,肠蠕动减慢,导致排便不畅,容易出现胃潴留[3]。为此鼻饲前应掌握胃部是否已经排空,并将胃内残留液抽出,若抽出胃肠残留液超过100ml时,提示有胃潴留情况发生,应延长鼻饲灌注间隔,并给予吗丁啉等胃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必要时给予胃负压引流[4]。

4.4 误吸

误吸是肠内营养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报道[5]。鼻饲误吸在脑外伤、意识不清和脑血管意外,或者是气管切开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另外咳嗽、呕吐等因素也都可能造成胃管变动误吸。鼻饲过快可能引起胃部大量参与,以及肠动力减低,胃排空延迟可能造成误吸发生。患者的体位是预防误吸的关键。为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鼻饲前清除气管及口鼻内的分泌物防治呛咳,且鼻饲30min后不可翻身或吸痰,预防引起呕吐及发生胃内容物返流。一旦发生误吸,立即停止鼻饲,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部返流物,尽早处理,以防发生意外。

4.5 腹泻

营养液的配制及灌注方法不当可引起腹泻。患者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使用中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营养液的配比,同时减慢输注速度。适当提高营养液温度,饮食应新鲜,现用现配。腹泻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同时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4.6 便秘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营养液中纤维减少,食物总摄入量减少,导致便秘。应每日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刺激肠蠕动,增加蔬菜汁、水果汁、蜂蜜水输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开塞露灌肠。对脑出血患者便秘处理要及时,因为便秘可增加腹压,造成腹内压增高致再出血的危险。

4.7 消化道出血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常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血管痉挛,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为此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胃液颜色,若抽出呈咖啡色或血红色的液体,或排柏油样大便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并告知医生,及时给予止血药,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直到胃液正常后再继续鼻饲。

4.8 脱管

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由于鼻饲时间较长以及留置胃管的不适,患者可能出现厌烦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使患者接受和配合鼻饲,防止自行拔除胃管。舒适度的改变是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原因。对焦躁不安,不配合鼻饲的患者,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可酌情戴大小合适的棉布手套,以防自拔胃管,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同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约束带的使用目的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结语

补充营养是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的基本条件,鼻饲饮食不仅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符合生理的途径,而且对于加强患者营养、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吴春枝.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0,25(16):20-21.2 赵秋芳,冯婷.对延长留置胃管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8):1654-1655.3 李正静.脑卒中病人鼻饲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09,24(1):141-142.4 王月凤.昏迷患者鼻饲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8):2867.5 朱安琼.长期留置胃管病人护理方法的探讨[J].四川医学,2006,27(4):432.[1]

篇2: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心脏导管术后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分析

张华 张茁

[摘要] 目的 探讨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行心脏导管术(CC)后再发脑血管病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892例实施了CC术的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脏血管病变数量、分布、治疗情况以及出现再发脑卒中的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和术后24 h内101例患者出现脑卒中,占11.32%,33例出现短暂脑缺血发作(TIA),64例发生了急性脑梗死(CI),4例并发脑出血(CH)。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患者CC术后再次出现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饮酒,高脂血症、患有外周血管病、心脏血管病变的数量以及治疗方法有关。结论

脑血管患者CC术后再次出现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饮酒,高脂血症、患有外周血管病、心脏血管病变的数量以及治疗方法。[关键词] 心脏导管术;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卒中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s afte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in stroke patients ZHANG Hua, ZHANG Zhuo.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 Zhen Hospit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s(CVA)afte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CC)in stroke patien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92 stroke patients received CC since Jan.2002 to Oct.200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期刊文献

During and within 24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s,101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VA(11.32%).33 patients suffered from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64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erebral infarction(CI)and 4patients suffered from cerebral hemorrhage(CH).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found that risk factors of CVA were associated with male gender(OR 0.308, 95%CI 0.141-0.674), alcohol(OR 0.319, 95%CI 0.128-0.797), hyperlipidemia(OR 3.676, 95%CI 1.944-6.950),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OR 7.419, 95%CI 2.477-22.219),numbers of cardiac vascular diseases(OR 1.809, 95%CI 1.284-2.548).Patients under PTCA and stenting were much easier suffered from CVA compared to the other patients.Conclusions The risk factors after CC maybe male gender, alcohol, hyperlipidemia,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numbers of cardiac vascular diseases and PTCA and stenting.[Key word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s;Complication;Stroke

心脏导管术(cardiac catheterization, CC)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心血管造影(cardiac angiography,CA)为诊断心脏血管病的金指标,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针对心脏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快捷、有效而损伤小的治疗方法。随着进行此项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人数增加,其术中和围手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也逐渐增加,其中急性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期刊文献

accidents, CVA)最为常见,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致死及致残率较高。目前国内尚无统计心脏导管术以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的相关报道,也没有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和围手术期再发脑卒中的相关报道。为此,我们回顾了我院 892 例进行心脏导管术的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对其术中和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所有对象来自2002 年1月至 2006 年10月本院连续入院行心脏导管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既往有脑卒中的患者,共892例,均为住院病例资料回顾。其中术中和术后24 h内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101例,年龄39~79岁。

二、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房纤颤以及外周血管疾病,所有对象均为行经股动脉穿刺途径的患者,将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手术的患者除外。记录患者入院的主要诊断(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以及胸痛待查)、心脏介入造影后血管病变数量(以单支血管狭窄或阻塞程度大于75%以上为标准)、病变分布情况(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主动脉瓣疾病以及二尖瓣疾病)、治疗情况(单纯CA+药物治疗、PTCA、PTCA+支

期刊文献

架、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CA+溶栓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梗死、TIA以及脑出血)以及脑卒中变部位。新发生的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为经神经内科会诊医师会诊、查体并均有头CT或MRI证实为新发病灶的患者;短暂脑供血不足(TIA)的诊断为经神经内科会诊医师会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余经住院病例分析排除脑卒中。

三、统计学分处理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完成。

结果

一、患者的一般情况

术后有并发症和没有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在年龄、肥胖、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饮酒、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房纤颤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P=0.000)、吸烟(P=0.025)、高脂血症(P=0.000)、既往有冠心病史(P=0.000)以及外周血管病(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患者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年龄(x±s)性别 男 女

肥胖(BMI>25)高血压病 糖尿病

总病例(n=892)61±10

555(62.2)337(37.8)441(49.4)622(69.7)205(23)

术后没有并发症(n=791)61±11

437(59.8)318(40.2)377(47.7)550(69.5)175(22.1)

有并发症(n=101)61±8

82(81.2)19(18.8)64(63.4)72(71.3)30(29.7)

P值 0.897

0.000 0.441 0.718 0.088

期刊文献

吸烟 饮酒 高脂血症 冠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心房纤颤 外周血管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392(43.9)143(16.0)336(37.7)295(33.1)34(3.8)32(3.6)27(3)289(32.4)338(42.7)132(16.7)279(35.3)244(30.8)32(4.0)30(3.8)10(1.3)253(32.0)11(10.9)55(54.5)57(56.4)51(50.5)2(2.0)2(2.0)4(4.0)36(35.6)0.025 0.135 0.000 0.000 0.382 0.357 0.000 0.460

二、患者心脏诊断与治疗情况

1.在主要诊断的比较中,术后无并发症组患者中以胸痛待查为主(45%),其次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6.8%);而术后有并发症组的患者中,主要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4.6%),其次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4.7%)(表2)。

表2 主要诊断的比较

组别 术后无并发症

术后有并发症 例数 791 101 稳定性心绞痛 291(36.8)45(44.6)

不稳定性心绞痛 70(8.8)6(5.9)

急性心肌梗死 60(7.6)35(34.7)

胸痛待查 356(45.0)13(12.9)

CABG 术后 14(1.8)2(2.0)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2.比较造影结果中血管病变的数量,无术后并发症组中46.5%的患者没有明显的血管病变,三支病变的患者占27.2%;而有并发症组三支病变的患者占45.5%,仅10.9%的患者没有明显的血管病变(表3)。

表3 造影结果血管病变数量的比较

组别 术后无并发症

术后有并发症 例数 791 101

0条 368(46.5)11(10.9)

1条 127(16.1)30(29.7)

2条 81(10.2)14(13.9)

3条 215(27.2)46(45.5)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期刊文献

3.血管病变分布情况的比较来看,两组患者主要病变的部位集中在左主干、左前降支以及左回旋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疾病为数不多(表4)。

表4 血管病变分布情况比较

组别 术后无并发症 术后有并发症 例数 右冠状动脉 791 101 131 39

左主干 266 44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327 63

210 47

主动脉瓣疾病 12 8

二尖瓣疾病 0 3 4.从选择治疗的方式来看,无术后并发症组患者主要进行了单纯CA诊断和药物治疗(48%),其次是进行了PTCA 和支架治疗(36.2%);而有并发症组患者大部分进行了PTCA 和支架治疗(62.4%),单纯CA诊断和药物治疗以及PTCA治疗的比例相同(16.8%)(表5)。

表5 治疗情况比较

组别 术后无并发症

术后有并发症 例数 791 101 单纯CA+药物治疗 380(48.0)17(16.8)

PTCA 77(9.7)17(16.8)

PTCA+支架 286(36.2)63(62.4)

CABG 48(6.1)2(2.0)

溶栓治疗 0(0)2(2.0)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5.从放置支架数量上比较,无术后并发症组患者超过半数(64.9%)没有放置支架,其次16.4%为放置1个支架的患者,放置2个和3个支架的仅占9%和4.9%;而有并发症组患者放置支架的数量从0到3个依次为39.6%、24.8%、18.8%、14.9%,两组放置4个以上支架的人数均很少(表6)。

表6 放置支架数量比较

组别

例数 0个 1个 2个 3个 4个 5个

期刊文献

术后无并发行 术后有并发症 791 101 513(64.9)130(16.4)71(9.0)40(39.6)

25(24.8)

19(18.8)

39(4.9)15(14.9)

20(2.5)2(2.0)

18(2.3)0(0)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三、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TIA 的患者有 12 例表现为前循环缺血,21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中,6 例位于脑干,28 例位于大脑皮质,31例在底节区。再发脑卒中的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1例为并发脑出血,部位在小脑及枕叶,发病时间在CC 术后2 h,死亡原因为脑疝;另1例为一侧大脑半球梗死,术中发病,死于多脏器衰竭。4例脑出血患者中,1例位于丘脑,2例位于底节,1例位于小脑及枕叶(表7)。由于脑出血,TIA以及脑梗死病例数量不多,不适于做单独回归分析,因此将其合并为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组,统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表7 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缺例数)

不同治疗方法 CA PTCA PTCA+支架 CA+溶栓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TIA 7(6.9)3(3.0)23(22.8)0(0.0)

脑梗死 8(7.9)14(13.5)42(41.6)0(0.0)

脑出血 1(1.0)0(0.0)1(1.0)2(2.0)

期刊文献

表8 神经系统并发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指标 性别 年龄 吸烟 高血压 糖尿病 房颤 慢阻肺 高脂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低 饮酒 体重指数 既往冠心病 周围血管病 诊断

心脏血管病变数量 治疗方法 支架数量 回归系数

-1.178 0.005-0.512 0.145 0.208-1.315-0.892 1.302-0.494-1.142-0.028 0.550 2.004 0.182 0.593 0.403-0.200

标准误

0.399 0.017 0.351 0.351 0.343 0.419 0.338 0.325 0.331 0.467 0.056 0.312 0.560 0.119 0.175 0.219 0.130

Wald

8.694 0.098 2.126 0.170 0.368 1.063 0.904 16.049 2.221 5.990 0.247 3.107 12.824 2.352 11.486 3.377 2.373

P值

.003 0.755 0.145 0.681 0.544 0.686 0.727 0.000 0.136 0.014 0.619 0.078 0.000 0.125 0.001 0.066 0.123

OR值

0.308 1.005 0.600 1.155 1.231 0.811 1.010 3.676 0.610 0.319 0.973 1.733 1.200 1.809 1.496 0.818

95%CI

0.141~0.674 0.972~1.039 0.301~1.193 0.581~2.299 0.629~2.4.9 0.526~1.611 0.732~1.544 1.944~6.950 0.319~1.168 0.128~0.797 0.872~1.085 0.940~3.192 0.951~1.515 1.284~2.548 0.974~2.298 0.634~1.056

7.419 2.477~22.219 从结果中看,治疗方法的P值接近0.05,因此将治疗方法再次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单纯进行PTCA 以及同时使用支架治疗的患者与其他几组患者比较更容易再发卒中,P=0.000;单纯进行PTCA 以及同时使用支架治疗的患者组再发卒中的几率相似,P=0.994。

讨论

期刊文献

[1]Dukkipati 研究表明,CC术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既往患有脑卒中有关。目前国内外鲜有报道关于脑卒中患者CC术后的脑血管再发意外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⑴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CC术后卒中,合并吸烟、高脂血症、既往确诊冠心病以及患有外周血管病的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CC术后卒中。⑵CC术后发生CVA 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脂血症、饮酒、周围血管病史、心脏血管病变数量以及治疗的方法。

根据目前文献统计,术中和术后CVA(包括缺血和出血性),尤其在36 h以内的发生率在0.07%~7.0%。大部分与手术过程有关的CVA发生在术中或术后很短的时间内。老年患者(80岁以上与50岁以下相比)、心脏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合并有更多的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急性CVA[2-5]。我们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再发卒中与心脏血管病变的数量紧密相关。另外,急诊心脏导管术、造影时间长以及使用造影剂剂量大也是重要因素[6]。文献报道对于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逆行导管造影后从影像学结果上有22%的患者有 DWI局灶异常,但只有3%的患者有临床阳性体征[7],提示在临床实际病例中,有相当多的患者发生无症状的术后脑血管意外。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CC术中以及围手术期的CVA发病率较一般患者高,为11.32%(101/892)。分析其原因,我们考虑可能是部分文献中所选病例均为一段时间内所有行CC的患者,其中包括相对年轻、病情不重、并发症较少的患者,而我们的研究所涉及的病例为既往曾经患脑卒中的患者,由于此类患者具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

期刊文献

素,故其CVA的发病率也会较一般患者高。

CC术后的缺血性脑卒中有几点证据提示为栓塞源性:⑴MRI影像显示为多血管分布的多灶性急性梗死,血管的危险因素可能来自于大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潜在的栓子来源[8];⑵经颅多普勒证实探测到高流量为栓子信号,这些固体栓子在导管前进时、注射造影剂与左室造影时出现[9]。我们的研究显示进行PTCA以及同时使用支架治疗的患者再发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进行CA 检查合并药物治疗的患者,PTCA以及同时使用支架治疗的患者其体内导管操作以及时间相对比单纯进行PTCA的患者长,因此栓子脱落和在导管尖端形成的机会相对增多。

目前研究推测栓子的来源有以下几个:⑴导管尖端途经主动脉弓时导致粥样硬化斑块脱落;⑵体内导管的尖端血栓形成是栓子的重要来源;⑶造影时间的延长、反映了更多的体内导管操作,使得更多的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以及导管尖端血栓形成;⑷少见的潜在栓子来源还包括空气栓赛、术中低血压、动脉内膜撕裂、折断的导丝上来的金属栓子等;⑸尸检的结果还提示在大脑皮层的小动脉上发现了胆固醇结晶栓子[10]。

CC术后脑出血的发生率远较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使用溶栓治疗。不同的多中心研究显示的发生率不同,从0.2%~14%不等。我们的回顾性研究中脑出血的病例数仅为4例,其中1例为单纯CA后出血,1例为PTCA合并支架术后出血,另

期刊文献

2例均为溶栓后出血,其中1例PTCA合并支架术后出血患者死亡。总出血率占研究人群的0.45%。与国际上文献报道相似。多数研究者认为CC术后的脑出血与术中使用肝素抗凝以及r-tPa溶栓有关,同时患者的收缩压(≥18.6 kPa)和舒张压(≥13.3 kPa)升高时,出血的风险增大。文献里多为个案报道,其中有的患者合并有血小板减少症[11]。我们的研究中例出血的患者入院后全血细胞检查均在正常,但4例脑出血的患者中,有3例收缩压超过了18.6 kPa,1例舒张压大于13.3 kPa,提示在CC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的控制是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总之,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心脏导管术时其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较一般患者大,对患者是否实施介入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取决于哪种治疗带来的益处大,药物治疗本身有很好的疗效,可能不逊于单独采用介入治疗,已经有研究显示对于大多数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并非必不可少,最佳的药物治疗足以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作用[12]。由此可见,应该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掌握CC术的指征,术中增加对患者的检测,控制好患者血压,以期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再发。由于我们的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患者CC术中的造影时间以及使用造影剂的剂量无法进行更全面的统计,以后会在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中完善。

参考文献

[1] Dukkipati S, O’Neill WW, Kishore J,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J Am Coll Cardial, 2004,43:1161-1167.期刊文献

[2] Fuchs S, Stabile E, Kinnaird TD, et al.Stroke complicat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incidence, predictors,and prognostic inplications.Circulation, 2002,106:86-91.[3] Segal AZ, Abernethy WB, Palacios IF, et al.Stroke as a complication of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features.Neurology, 2001, 56:975-977.[4] Niebauer J, Sixt S, Fuchun Z,et al.Contemporary outcome of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in 1085 consecutive octogenarians.Int J Cardiol, 2004,93:225-230.[5] Bhargava M, Marrouche NF, Martin DO, et al.Impact of age on the outcome of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for ar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circular mapping technique and cooled-tip ablation catheter.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4, 15:8-13.[6] Dynina O, Vakili BA, Slater JN, et al.IN-hospital outcomes of contemporary percutaneous coroanry interventions in the very elderly.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y, 2003,58:351-357.[7] Karen AB, Carla SSSf, Tim S, et al.Cerebral infarction: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after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cardiac catherization-prospective evaluation at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Radiology, 2005,235:177-183.[8] Hamon M, Gomes S, Oppenheim C, et al.Cerebral microembolism dur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risk of acute brain injury: a prospective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Stroke, 2006, 37:2035-2038.[9] Bladin CF,Bingham L, Gridd L, et al.Transcranial doppler detection of microemboli during percutaneous tra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Stroke, 1998,29:2367-2370.[10] Khatri P, Kasner SE.Ischemic stroke afte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Arch Neurol, 2006,63:817-821.[11] Vahdat B, Canavy I, Fourcade L, et al.Fatal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during abciximab treatment.Cathete Cardiovasc Int, 2000,49:177-180.[12] Stukel TA, Lucas FL, Wennberg DE.Long-term outcomes of regional variations in intensity of invasive vs medical management of Medicar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A,2005 ,293:1329-37.(收稿日期:2007-01-26)

篇3: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体会

保全病人生命, 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后期感染或并发症。一旦病情允许, 应迅速将病人抬上救护车, 送往就近的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继续治疗。

1.1 取合理舒适体位

13例神志清醒病人, 采取半坐位, 以利脑部静脉血回流, 减轻脑水肿;43例昏迷病人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

1.2 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人的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给氧、保持气道通畅, 严防发生窒息。本组13例神志清醒者,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存在, 神经体征改变不明显, 即给氧、脱水减压等处理;31例中度病人有明显颅内压增高, 剧烈头痛、呕吐, 进行性意识障碍, 即给氧、脱水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防止发生窒息;8例重度病人病情发展迅速, 持续昏迷, 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 立即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脱水减压, 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低氧血症明显改善;4例重度病人持续昏迷, 瞳孔不等大, 各种反射消失, 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

1.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原则是越早越好。本组30例病人应用20%甘露醇治疗, 颅内高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静脉点滴甘露醇时, 须防止外渗。

1.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昏迷者头偏向一侧, 以便于排除分泌物和呕吐物。

1.5 防止褥疮发生

由于昏迷瘫痪者大小便失禁情况较多, 所以需要经常更换体位, 并应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尤其要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 以促进瘫痪部位的血液循环。

1.6 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

昏迷患者常常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对于尿潴留者可针刺关元、气海, 热敷膀胱区, 使其收缩排尿, 也可按摩协助排尿。对于尿失禁的男性可采用塑料袋或避孕套接乳胶管引出尿液, 如女性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法, 但必须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1.7 高热护理

对于高热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 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及易消化的饮食, 39℃左右时可给予物理降温 (冰袋) , 以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和血流量, 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 从而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1.8 氧疗护理

脑血管患者应持续给氧, 以降低脑组织的缺氧程度, 对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细胞变性、水肿、坏死起着重大作用。

1.9 康复护理

急性期使患者下肢抬高15~30°, 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 改善预后;稳定期监测血压, 血压不平稳时, 只翻身不拍背, 血压平稳后, 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病情允许时及早给予高压氧治疗, 能促进脑恢复, 提高生存质量;早期康复训练, 可在生命体征平稳, 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即可选择性开始, 如发音、面部肌群活动、吞咽动作等。脑血管意外常常给患者遗留下各种功能障碍, 其严重程度和恢复的快慢, 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康复前景。无论脑血栓形成还是脑出血的患者, 只要神态清楚, 病情平稳就应开始功能恢复训练。一般情况下, 患者的恢复常在发病后数天开始, 1~3个月内达到最大限度, 3个月后因挛缩形成, 恢复过程变得缓慢, 半年后恢复的可能性变小, 1年以后恢复难度更大。因此, 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可以使局部受损的范围缩小, 从而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注意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 以代偿残肢功能。预防废用综合征, 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如步行与/或慢跑, 也可交替进行, 但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以防出现血压增高或猝死。

2 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 指导出院后按时服药, 定期监测血压。对有烟洒嗜好者, 应忌烟酒。总之教育患者要保持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保持血压稳定, 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 防止情绪紧张、急躁等引发的血压升高。要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 避免油腻厚味的摄入, 多吃些含碘、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等, 坚持锻炼身体, 劳逸结合。另外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 每日要控制在6g以下。出院后定期给予相应生活、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随诊, 按时为患者测血压, 并做病历记录, 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 避免病情复发, 也给医生下一步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增强生活质量, 同时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总之, 对于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的护理, 只要我们牢记以人为本的思想, 真正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切实做好以上4个方面的措施, 就实现了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 进一步达到了优质高效为患者服务的目的。

摘要: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病, 致残率高, 急性期后往往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对患者本人更是沉重打击。患者度过急性期后, 危险已大大减少, 而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的恢复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采取正确护理方法, 可显著减少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现将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体会, 报道如下。

关键词:脑血管,护理

参考文献

[1]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3) :1~2.

[2]韦春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5, 3 (19) :383~385.

[3]韦春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5, 3 (19) :383~385.

篇4: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心理护理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或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人民生活节奏加速,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由于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因此,做好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病情的转归和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02例患者中男45例,女57例,平均住院48天。脑梗塞41例,脑出血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年龄50-80岁。

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2心理特点

2.1急性期脑血管意外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急性期后约有3/4的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其幸存者可有意识、感觉障碍,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症状。因此神志清醒者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易激动,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精神紧张,睡眠欠佳,性格也由温柔变得急躁,急切需要知道自己病情,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还有部分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平时很少发生疾病,所以突然发病后,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照顾,担心久之遭家人嫌弃,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和压力,失去了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更有甚者会产生轻生自杀的思想。

2.2恢复期患者在医護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病情逐渐恢复,对康复充满了希望,急切盼望病情能尽快痊愈。但当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患者开始有含糊不清言语,恢复速度开始减慢或停止,体能缺陷常导致活动受限而对前景悲观失望,迫不得已的依赖及无能力的处境,面临职业和地位的丧失等。患者的情绪会再次低落,重新失去信心,表现为忧郁、急躁、自卑甚至拒绝治疗。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病态心理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人格特点,如病前有强烈的依赖性和既往应激时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此外,还与家庭环境、家人关系有关,患者在相对孤立无援的状况下更易发生病态心理。

3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3.1焦虑不安心理

3.1.1部分患者时因大怒或过度紧张等精神刺激,或在睡眠、劳累后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失去自理能力等,心理上没有准备,表现出焦虑不安。

3.1.2护士应当引起重视,及时给予疏导。护士应该积极组织患者参加病区内的一些社交活动,如:介绍病友给患者认识、看电视、听收音机、家人亲情鼓励的方法等,使其摆脱焦虑不安。

3.1.3帮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患者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指导家人帮患者按摩患肢及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2]要注意①家人应有足够的耐心,患者建立的信心很容易被家人的厌倦和不良的言行所击垮。家人应和医护人员更紧密的配合。②护士应积极的配合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多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自卑孤独心理

3.2.1有些患者由于认知功能,肢体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日常生活需要别人照顾而产生自卑心理,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不愿接受治疗。长期卧床,身边较为冷清,觉得自己被遗弃,产生孤独感。

3.2.2这时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条件允许时让家人陪护患者,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对无家人照顾者给予特殊照顾。护士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防止自杀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从生活上关心,体贴患者,与其聊天,谈心,拉家常等。

3.3烦躁、易激动心理

3.3.1少数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或疗效不显著,导致心理失衡和心中忿忿不安,表现为固执、偏激、情绪急躁,稍不如意就出现不耐烦、情绪激动、摔打物品、用具以及拒绝治疗,拒食、哭闹、甚至谩骂医务人员。

3.3.2这时应给予多的关心照顾,经常给予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患者在功能锻炼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应该得到护士的尊重。同时,还可以把其他病人作为榜样激励他。不要用激烈的言语和行为刺激患者,此时的患者往往觉得自己恢复得不够快,原因是自己不够努力,锻炼强度不够所以患者会加大活动量,这样的后果是患者会受伤或发生其他意外,故应格外谨慎。

3.4忧郁、恐惧心理

3.4.1部分患者情绪低落、消极、多愁善感,少数出现较重抑郁反应迟钝。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担心病情加重,生命危险,对治疗信心不足。

3.4.2经过努力患者的病情好转,这时患者在高兴的同时也会忧虑,首先耐心倾听病人诉说的各种症状和烦恼,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生活背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同情安慰,动员和指导家人和朋友在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和帮助病人,调动其潜在的能力;通过指导让病人了解疾病常见的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消除误解,提高自信心;同时可保证病人的安全,保护其自信心。[2]另外,应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家属的情绪,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也非常重要。

4体会

脑血管意外患者存在多种情志失调的状况,若不予重视并积极加以心理调护,致使情志不循常度,将会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甚至再次诱发脑血管意外发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必将建立成熟的心理护理体系及临床路径,最大限度地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3]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拥有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张弛有度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脑血管意外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影响该病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心理护理是实现脑血管意外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医护患及家人的共同努力。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能明显消除和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霞.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11(13):50-51.

[2]王海英.脑梗死患者60例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65-67.

篇5: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心胸外科患者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也可以说是意外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插管拔除或插管意外脱落,后果比较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严重的危机其生命。本文旨在围绕心胸外科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现象,阐释心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而探讨相关解决阐释。

关键词:心胸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导管拔除或致导管意外脱落,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意外拔管。包括深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胃管、导尿管、胸腔引流管等。非计划性拔管的后果:重者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轻者会给患者带来再次置管的痛苦,还有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和探讨相关问题。

一、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心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患者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护理人员的原因。简单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来自患者本身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极端疼痛和不适引起焦虑和躁动是导致意外拔管的重要原因。

2、患者自身绝望,对于病情没有信心,价之特殊医院环境、限制探视都有可能使患者产生烦躁情绪,其结果是不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意外拔管。

3、夜间意外拔管高于白天,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

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4、置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鼻黏膜不适、咽喉部疼痛导致自行拔管。

5、年龄因素:老年人和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管道的适应性差,对不适的敏感性高,此类患者发生自行拔管的危险增加。

第二,来自护理人员的原因有:

1、护士工作中换班前后无人监管。意外拔管易出现在:护士夜间换班时;护士换班前后1 h不在患者床旁时。

2、护士工作超负荷:拔管、脱管易发生在护士工作忙时;护士的知识不足,巡视不及时,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在操作中对管道的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对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未使用镇静剂或不能合理运用镇静剂;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因四肢未加约束或约束不当而自行拔管。

4、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宣教。此外,对烦躁不安的患者未能有效镇静,护理人员难以监管,和护理人员的数量、工作经验及责任心等也有关系。

二、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阐释

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在具体的工作中切实执行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夜间护士的管理,在朱胜春等的报道中,76.36%意外拔管事件在夜间发生,14.55%在白天发生。而夜班护士多为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单人当班,巡视不及时,防范意识欠缺,因而加强年轻护士的学习培训,尽可能地安排双人值夜班,提高护士防范意识和

预知能力尤为重要。每班接班必须巡视或测量并记录导管的长度,及时发现导管的外移并予及时处理,避免导管进一步外移引起的脱出。

2、加强沟通。给予有效的心理精神支持,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做好清醒患者和陪护的知识宣教,提高其管道自护能力,在术前宣教和术后患者意识转清的第一时间告知各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做好健康宣教是很好的防范措施。心胸外科患者多为清醒患者,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感受,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说明管道的重要性及脱落后的严重后果,从患者角度了解可能存在的意外拔管因素并及早预防意外拔管。彭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对于婴幼儿患者,更应该向患儿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并跟患儿家属共同探讨出最合适的约束方法及导管固定方式。

4、正确固定导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根据需要选用3M公司的固定敷料贴固定胃肠减压管。

5、加强置管患者管道固定的检查和交接。将管道分类标志,对各类管道置管期间做好巡视、宣教、交接及记录工作;并对发生意外拔管高危险患者必须提高警惕,给予警示标示。

6、加强管道固定技术培训和管理。完善意外事故报告的流程,认真填写意外事故报告单,对意外拔管脱管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7、适当约束患者。对不清醒患者一律采取肢体约束,每2 h解约束带并协助被动活动,约束带应松紧适度,过紧除可直接造成患者勒伤外,躯体肢体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位置,也易引起不适。

8、合理用药。对于焦虑、躁动不安、术后疼痛不能耐受导管的患者, 在充分解释,尽量减少患者不适的基础上,在医嘱下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并关注镇静的效果。

9、合理安排护理人力,以预防为主。护士严格监控并合理地制定安全措施,重点做好交接班时段的预防工作。

三、结语

心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事常见现象之一,只要我们切实做好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做到正确稳妥的固定、有效的健康宣教、适度的镇痛和肢体约束,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参考资料:

1、朱豫 许贵华 杨文倩 向峦,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西南国防医药》2013年 第7期

2、金廷会 黎源圆,心胸外科患者不合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保健营养》 2012年16期

3、罗巧林,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

篇6: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 制度执行力不够 从手术室回到病房,在搬运中没有重点保护好管道再过病床,导致管道过度牵拉,导致管道与引流袋脱节分离;病房护士在交接班时未每班观察记录引流管置入的深度,因缝合线松动致引流管逐渐滑脱。

2.2.2 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 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忽视了对患者和家属的有关管道方面知识的宣教,或缺乏有效的沟通,患者和家属对留置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因缺乏心理准备而自行拔管或活动时不慎意外脱出。

2.2.3 对特殊患者如麻醉未醒、烦躁不安、老年、言语表达不清的患者未采取预见性的肢体约束措施,致使患者意外拔管或脱管。

2.2.4 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镇静和止痛 对烦躁不安或术后疼痛难忍的患者未能及时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也容易致使患者自行拔管或脱管。

2.2.5 管道留置后固定不牢 本组2例次深静脉置管,因颈部频繁活动、缝线的材质原因而脱出部分导管;胃肠减压固定绳断裂后用丝绸胶布固定,由于患者鼻部汗迹而固定不牢,患者咳嗽而致胃管脱出3例;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空气,量不够而致尿管自行脱出2例次。

2.2.6 低年资护士经验及知识不足 低资护士缺乏管道管理的经验,没有充分评估个体化患者的情况,在操作中对管道的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在特殊时段巡视病房的频次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拔管或脱管的倾向,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意外拔(脱)管。预见性护理措施

3.1 重视健康教育,做好专科指导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后放置各种管道的目的及意义缺乏相关知识,责任护士在术前置管时就应向患者及家属对放置各种管道的目的及管道护理知识进行宣教,使他们能真正理解配合;术后再次强调管道放置的位置及意义,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及理解能力差的患者,更要耐心地反复告知,并请同病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之尽快掌握保护管道的要领,以免发生拔管或脱管,造成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

3.2 落实交接班制度 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要严格执行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流程,病房护士、手术室医生与手术室护士一起到病房对患者进行交接。搬动时要先妥善固定好引流管,禁止手术室护工送手术患者[3];主管医生换药时处理了管道,要及时告知管床护士,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引流管拔出的情况,并做好每班交接引流管置入的深度,发现往外移出或脱出迹象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将意外控制到最小程度。3.3 选择最佳的方法妥善固定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要检查并妥善固定好每条管道,输氧管、胃管使用配套的固定绳比用胶布固定牢固;导尿管气囊注入灭菌蒸馏水较注入气体牢固;腹腔引流管固定的高度要低于入口20~30cm,不能高于腋中线,并保持适当的长度,防止因翻身活动时造成牵拉、滑脱。

3.4 合理用药,使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 对于术后烦躁不安、疼痛剧烈以及不能耐受插管的患者,根据医嘱有效的使用镇静剂、止痛剂,并严密观察其效果,随时进行评估。

3.5 适当的约束 对麻醉未清醒、躁动不安、言语表达不清、老年患者选择适当的约束方法,约束期间要严密观察约束带的松紧和肢体的血运情况,做好记录和交接班。

3.6 加强专科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的专业素质 对年资低的护士通过本专科护士的带教、参加专题讲课学习、安排到ICU短期培训,提高对术后重病患者、多管道患者的护理技能水平。小结

篇7:精神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神经症患者病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现实处境不相称,但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反复求助医生,到医院检查。病程多迁延,容易引起周围人对他们的歧视,以为他们是装病偷懒、折磨别人,这反而加重患者的自卑心理,使患者认为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们,看不起他们,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神经症患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出现了偏差:过分关注自身感觉,轻视别人的忠言,只相信自己,绝不相信他人,甚至轻视他人。有过分担心自己的能力,感觉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理;有的过分夸大危险,感觉处处有危机,从而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过分担心自身健康,感觉患有重病,四处求医,虽然多次检查均显示正常仍坚信患有重病,产生疑病心理。目前医院多采用封闭的管理模式,亲属过分关注患者,患者整日无所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神经症症状上。另外,多个患者相互暗示,亦加重神经症症状。心理护理

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护士必须掌握精神科的有关专业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疏导。要同情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绝,使病人心服口服。对于症状的改善,要给予真诚的鼓励,使患者看到希望,增强占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的关爱行为是治疗神经症的良药:护士是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护士与患者交谈时,音调进不宜过高,频率不宜过快,柔和、悦耳的交谈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与患者交谈时要面带微笑,表情亲切自然,使患者有愉快感、安全感,进而密切护患关系。还可以轻拉患者的手或轻拍患者的肩膀,全神贯注听患者倾诉,使患者不良心理得以宣泄,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密切观察病情,减少伤害行为:虽然多数人认为神经症比其他重性精神病病轻,但是患者精神痛苦的程度却重得多,自伤、自杀时有发生。由于病人智能和意识均正常,其行为计划周全,隐秘性强,成功率高。因此,护士对这类患者更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伤害行为的发生。

篇8: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体会

1 病例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随访43例脑血管病患者, 男18例, 女25例。60~70岁13例, 50~60 岁24例, 40~50 岁4例, 30~40 岁4例, 平均 (68.7±8.6) 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或昏迷不醒, 其中轻度失语并伴有偏瘫的患者有8例, 患有单纯性的失语的患者有5例, 患有单纯性的偏瘫的患者有27例, 一侧的肢体出现运动失调的患者有3例。活动时发病27例 (62.7%) , 安静状态下发病16例 (37.3%)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 其中, 脑血栓13例, 脑栓塞8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例, 其中脑出血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第一步应该立即直接处置能够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病症, 与此同时痢疾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 六大生命体征: 体温, 意识, 脉搏, 血压, 呼吸, 瞳孔是检查的主要项目。要求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 要将患者安排到方便观察的病房, 病房内的环境要安静舒适。并且对于伴有特殊并发症的患者要采取特殊的护理安排, 比如伴有脑部出血的患者要求头抬高15°~30°。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头应偏向一侧用来防止可能发生的误吸, 眼睛不能闭合者, 眼内挤少量眼膏外用盐水纱布覆盖, 保护角膜;头两侧垫小枕, 以防头部碰撞伤, 活动性假牙必须取出, 患者的病床应远离墙壁, 同时安装护栏防止患者滚落摔伤, 为防止长期卧床可能带来的褥疮, 床垫应铺上气垫或水垫, 或使用柔软的被褥床垫, 尿布、衣服应做到柔软、清洁, 并经常更换。以便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环境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2 通畅呼吸道和保持吸氧

因患者的反射变迟钝, 很难进行有效的咳嗽。特别是对吸烟史较长的患者, 狭窄气道的功能差, 潴留物经常出现于呼吸道, 导致痰液粘稠, 需要辅助清痰。可以通过叩背、雾化后再吸入等措施。

2.3 降低患者的注意力集中, 可降低不良因素带来的刺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 患者在心理上逐渐接受病情, 有了一定的消极适应。为了让患者的心理活动能够向积极方面的转化, 必须要做好下面的几点:①陪同患者至宁静处散步, 适当做户外活动。②合理安排时间, 可进行简单的益智游戏, 或帮助患者阅读杂志书籍, 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娱乐活动。③为患者治疗过程中, 会出现患者猜疑太多, 将精力过度集中在疾病上的情况。此时, 绝不能够回避患者的担心, 要在解释开导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积极的治疗和训练康复, 使其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2.4 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呼吸道感染应做到每2小时更换体位拍背外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 让患者的头部略高, 让患者把头偏向一侧, 使口腔的分泌物可以顺势流出或用器械吸出, 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吸入性的肺部感染。白细胞计数增高, 提示肺部感染[2]。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按护理常识处理。预防深部静脉炎应将患肢抬高, 按摩患侧肢体, 避免患侧下肢输液。如发生静脉炎可做理疗亦可使用弹力裤或弹力绷带。

2.5 脑疝的预防与监测

脑血管意外发生脑病一般在7 d以内发病, 应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意识、脉搏、血压、体温、瞳孔、呼吸的变化, 脑疝形成的前驱症状是患者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脉搏加快、呕吐呈喷射状、剧烈头痛、血压升高、昏迷加深等意识改变。脑疝是脑卒中的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 预防脑疝发生是降低脑卒中死亡的重要措施。

2.6 心理护理

患有脑血管意外后身体会出现一些症状。突如其来的改变会让患者不自主的出现紧张, 恐惧的感觉, 严重者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因此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心里辅导, 使其可以健康的生活。

2.7 观察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出血、颅内高压征及高血压脑病, 高热提示脑桥出血, 呼吸加深减慢为病情严重的表现, 脉搏过慢需注意颅内高压征, 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

2.8 康复指导

等到患者的生命指标平稳并且一到两天不反复时, 应该尽早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方式应该从简单到复杂, 由床上过度到床下, 时间和次数应逐渐的增加。针对伴有失语的患者, 应依据不同的失语条件进行训练, 由单音到词句逐渐增加, 促进语言功能恢复[3]。

3 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分析, 很容易发现科学的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治疗的效果, 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心理护理对患者恢复生活的信心, 配合治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收治的病例中除5例未治愈外, 其余预后情况均良好。

4 讨论

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有发病急, 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症状严重, 恢复缓慢, 预后不良。对此必须具备完整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预后状况, 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李香莲, 闰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临床合理用药, 2009, 10 (20) :128-129.

[2]黄拥军, 脑卒单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95-197.

上一篇:加国大学生活太过沉闷,“吓走”留学生下一篇:以e开头的英语短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