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针刺并用对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2-09-26

1 资料方法

1.1 病例选择

观察对象按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据临床表现及脑CT或脑核磁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形成。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6例, 年龄最小的34岁, 最大的86岁, 病程最短的半小时, 最长的1年。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法。18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9 0例。

1.2 治疗方法

水针针刺并用组予水针取百会、上星, 川芎嗪注射液1mL。局部常规消毒后, 以6号针头由百会穴向上星穴 (或由上星穴向百会穴) 方向平刺1寸, 待有针感后, 回抽无回血, 即可将药液注入。拔针后在注射部位稍加按压, 以防止出血。每天注射1次, 两穴交替应用, 30d为1个疗程。针刺神志不清取百会穴、人中、涌泉;半身不遂取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舌强不语取上廉泉、通里。痰热互结者加丰隆、足三里;气虚血瘀者加膈俞穴、血海;肝阳上亢者加风府、太冲;肾虚精亏者加肾俞、太溪。

针刺组:针刺神志不清取百会、人中、涌泉;半身不遂取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舍强不语取上廉泉、通里。痰热互结者加丰隆、足三里;气虚血瘀者加膈俞、血海;肝阳上亢者加风府、太冲;肾虚精亏者加肾俞、太溪。

1.3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为偏瘫、失语等症状基本消失, 能徒步行走, 生活自理、上下肢肌力恢复两个两级以上, 稍加协助可以行走者;好转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上下肢肌力恢复一个级以上者;无效为治疗前后偏瘫、失语等症状无改变或治疗后病情恶化或死亡。

入组前及治疗后均要求空腹8h, 由统一人员抽血, 在我院化验室同一机器相同要求检查血流变。

2

结果及疗效分析 (表1, 2, 3)

3 讨论

中风系脑络痹阻之疾患, 头颅为阳中之阳, 而风为百病之长, 多易袭阳经为病, 督脉即通行于脑, 又总督一身之阳经, 百会穴和上星穴则是督脉在头部的重要俞穴。本人在传统的体针治疗中风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百会穴和上星穴进行水针治疗, 二者相得益彰, 故而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

在水针治疗中, 本人选用的药物为川芎嗪注射液, 该药能活血化瘀, 降低血液粘稠度, 增加血液流速等, 有助于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和改善微循环。

本人采用水针针刺并用的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两者是同步的。由此说明本治疗方法的疗效机理可能是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 从而改善微循环, 消除患者血液的“粘、浓、凝、聚”倾向, 加速中风患者颅脑病灶周围受抑制组织的功能和细胞代谢的恢复, 从而疏通了脑络的气血, 改善了脑部的血供, 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摘要:目的观察水针针刺并用对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法。18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90例。其中, 水针针刺并用组予水针取百会、上星, 川芎嗪注射液1mL。局部常规消毒后, 以6号针头由百会穴向上星穴 (或由上星穴向百会穴) 方向平刺1寸, 待有针感后, 回抽无回血, 即可将药液注入。拔针后在注射部位稍加按压, 以防止出血。每天注射1次, 两穴交替应用, 30d为1个疗程。针刺神志不清取百会穴、人中、涌泉;半身不遂取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舌强不语取上廉泉、通里。痰热互结者加丰隆、足三里;气虚血瘀者加膈俞穴、血海;肝阳上亢者加风府、太冲;肾虚精亏者加肾俞、太溪。针刺组:针刺神志不清取百会、人中、涌泉;半身不遂取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舍强不语取上廉泉、通里。痰热互结者加丰隆、足三里;气虚血瘀者加膈俞、血海;肝阳上亢者加风府、太冲;肾虚精亏者加肾俞、太溪。结果水针针刺并用组临床有效率为97.8%, 对血液流变学有显著的影响 (P<0.01) ;针刺组临床有效率为91.1%, 对血液流变学无影响 (P>0.05) 。结论水针针刺并用对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显著的影响, 临床疗效更好。

关键词:水针,针刺,脑血栓,血液流变学

上一篇:探讨中英手势语差异及其内涵下一篇: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