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分析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原因后自2015年4月~2015年8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对比循证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篇1: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

【摘 要】目的:对急性期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简称CI)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当中选取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性护理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在护理干预后对其使用SDS自我评测表对自身心理状态进行打分并相互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其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期CI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I患者心理处于抑郁状态的发生几率,能够较好地改善CI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抑郁状态

CI后抑郁是CI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意志消沉、不配合治疗、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以及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等。相关医学研究资料表明,急性期CI患者出现抑郁的几率为41.56%左右,而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将极易引发失语、感觉异常以及偏瘫等并发症。所以应对急性期CI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在急性期的焦虑状态,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当中选取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研究大会所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均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此次所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7~79岁,平均年龄为68.23岁;住院时间为8~97小时,平均住院时长为59.31小时,其中脑叶梗死患者8例,2型糖尿病患者21例,多发性CI患者9例,小脑梗死患者7例,脑干梗死患者7例,合并高血压症患者35例,冠心病患者23例,血脂异常患者18例,丘脑梗死患者10例以及基底节梗死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住院时长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住院宣教、护理特色介绍以及治疗阶段介绍与基本资料采集等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内容为:通过CT片向患者详细说明其当前症状、发病原理、当前治疗方式等等,通过此种方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此外还可通过向患者讲述以往的治疗案例以及预后情况,从而消除患者对病症的恐惧以及顾虑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与患者经常沟通,也可嘱咐家属多与其交流,从而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另外可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以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通过以上护理方式缓解甚至消除患者的抑郁状态,从而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2]。

1.3 评判标准 采用SDS自评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测,标准分大于50以上,则表示患者心理处于抑郁与焦虑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2.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其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CI患者,由于症状的突然发生且病情较为严重,大多会出现运动、言语以及感觉异常等症状表现。部分CI患者因无法接受此类突然出现的症状,而往往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紧张、悲观、孤独以及抑郁等,其中尤以抑郁最为常见。抑郁状态的出现,对CI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3-4]。

此次本院所选100例患者当中,对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SDS评分可看出,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心理状态处于抑郁的几率远小于对照组的CI患者(P<0.05),所以对CI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兰.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4):59-60.

[2]李丽,李静,王丽国.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干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93-94.

[3] Baumeister H, Hutter N, Bengel J. Psyc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pressio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12.

[4] Baumeister H, Hutter N, Bengel J. Psyc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9(9).

作者:郭静文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篇2:

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循证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院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分析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原因后自2015年4月~2015年8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对比循证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为2.4%,较常规护理组的19.0%显著降低(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较常规护理组的16.7%显著降低(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2%,较常规护理组的78.6%明显提高(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对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 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尿潴留;循证护理

Prevent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cerebral angiography

JIANG Yalan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Jiangmen 529000,China

[Key words] Prevention;All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Urinary retent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全腦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也是判断颅内血管情况的金标准[1-2]。近年来,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常需卧床休息、患者对床上排尿不适应及患者具有紧张等心理因素,常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尿潴留[3-4],这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极为不利。由此可见,对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护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院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分析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原因后自2015年4月~2015年8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对比循证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作为循证护理前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79岁,平均(46.4±4.5)岁,其中脑梗塞14例,后循环缺血15例,短暂性脑缺血13例。选取2015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作为循证护理后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6~75岁,平均(45.5±4.0)岁,其中脑梗塞14例,后循环缺血16例,短暂性脑缺血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无泌尿系统疾病,无膀胱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性疾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配合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治疗及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健康知识宣教、康复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法为:首先查阅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以下护理措施:(1)降低因体位导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的风险: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与其密切交流,告知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医疗知识、操作过程及方法等,使患者增加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了解,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另外,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术后需要将手术一侧的肢体制动并要卧床休息24h,这可能造成患者产生不适感,从而引起尿潴留。为此,护理人员耐心详细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卧床排尿对于进行该手术的患者是十分正常的,鼓励患者放松心情,建立自信,坦然地适应卧床排尿等操作。(2)术前卧床排尿指导护理:在术前2~3d,护理人员与家属一起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排尿,每天训练3次,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训练会阴部肌肉收缩及舒张运动,每天在床上训练10min,直到患者在床上排尿自如为止。(3)指导患者多饮水: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后饮水对于清除造影剂、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合理饮水,嘱咐患者在术后前3h内,每小时应饮水约500mL,以促进造影剂排除体外;另外,饮水量的增加可使尿量增加,患者的膀胱充盈度随之增加而产生尿意,从而通过神经反射促进其排尿,降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4)减轻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尿潴留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房内安装电视,为患者播放其喜爱的电视及音乐节目,使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保持良好情绪,从而有利于排尿。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治疗,减轻其疼痛,缓解期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排尿。(5)保证隐私护理:护理人员在病床周围设置布帘,在患者有尿意时,将布帘拉上,给患者创造一个隐私的排尿环境,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及不良情绪,使其更容易完成排尿。(6)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切交流,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告知卧床排尿是正常而有利的,另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其表示理解和安慰,减轻患者的心理負担,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从而使排尿顺利进行。(7)留置尿管护理:对于术后4h,或患者有明显尿意且膀胱区膨隆而不能自主排尿者,给其进行留置导管,促进尿液排出,避免尿潴留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有8例发生尿潴留,而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尿潴留。观察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为19.0%,较对照组的2.4%显著降低(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穿刺点渗血,6例出现腹胀、腰痛,而观察组中有0例出现穿刺点渗血,2例出现腹胀、腰痛。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较对照组的16.7%显著降低(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分析

对照组的护理情况为:不满意9例,满意19例,非常满意14例;观察组的护理情况为:不满意2例,滿意24例,非常满意16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2%,较对照组的78.6%明显提高(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5-6]。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导致脑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7-9]。另外,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又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好发人群,所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10-12]。

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而言具有巨大危害,若未进行及时诊断及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病情会逐渐严重,这给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了不利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13]。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全脑血管造影术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目前,全脑血管造影术被医学界认为是血管成像的金标准,并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4]。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脑血管造影术为有创检查,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较常规检查多,其中,尿潴留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常需卧床休息,而且患者在术后手术切口会产生疼痛,这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加上术肢制动及患者不适应床上排尿,所以这些因素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发生继发尿路感染,甚至由于膀胱过度膨胀以致永久的逼尿肌损伤,导致尿失禁等严重事件发生[15]。由此可见,良好的护理服务对预防患者尿潴留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排尿与控尿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全身多个系统、组织和器官均有涉及,也是正常排尿的生理基础。一般情况下,膀胱容量是350~450mL,当尿量达到时会感到胀满不适,通过副交感神经上传至大脑皮层。全脑造影术后需要患者平卧,伸直24h,患者会因此精神高度紧张,担心穿刺部位出现其他症状,导致术后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1)心理原因:患者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操作及过程不了解,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而且医院的环境本身就给患者一种紧张、害怕的感觉;另外,患者在术后需要将手术一侧的肢体制动并要卧床休息24h,这可能造成患者产生不适和紧张感,从而引起尿潴留。(2)不适应卧床排尿: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常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在此期间卧床排尿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心理负担,许多患者不能适应在床上排大小便,而且许多患者在术前尚未进行床上排尿训练、会阴部肌肉收缩及舒张训练等,导致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尿潴留。(3)术后疼痛:全脑血管造影术对患者而言是有创手术,许多患者在术后会有剧烈疼痛感,疼痛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使其神经肌肉变得紧张兴奋,另外疼痛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烦躁、易怒、恐惧等负面心理,这就容易导致患者排尿不能顺利进行,引起尿潴留。(4)未做好隐私护理工作:许多医院在患者的病床周围未设置遮掩物,患者在床上排尿时常会具有巨大压力感和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科室未能给患者创造一个隐蔽的环境,要想使患者在众人的目光中完成排尿这非常困难,可见,未做好隐私护理工作是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循证护理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循证护理中,术前卧床排尿指导护理,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排放训练,使患者在术前适应床上排尿,为术后床上排尿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指导患者多饮水护理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水,有利于进造影剂排除体外,而且有利于增加膀胱充盈度而产生尿意,从而通过神经反射促进其排尿,降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减轻疼痛护理中,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应用止痛药物,在病房内播放患者喜爱的的电视及音乐节目,均有利于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促进患者排尿具有重要作用。保证隐私护理中,护理人员在病床周围设置布帘,为患者创造一个隐私的排尿环境,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及不良情绪,使其更容易完成排尿。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使患者获得护理人员的支持,并获得自信,从而有利于顺利排尿,降低尿潴留发生风险。留置尿管护理主要应用于术后4h,或有明显尿意且膀胱区膨隆而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留置尿管的应用可使尿液顺例排出,避免患者发生尿潴留。

为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本院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分析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原因后自2015年4月~2015年8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2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为2.4%,较常规护理组的19.0%显著降低(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较常规护理组的16.7%显著降低(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2%,较常规护理组的78.6%明显提高(P<0.05)。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对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文,李钢,蔡晓斌,等.36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4):498-499.

[2] 刘宁.全程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33):3103-3104.

[3] 桂萍,胡玉萍,吴亚娟,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前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27-29.

[4] 葛爱莉,周皎娟,王晓.循证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B):13-15.

[5] 李春花,何岳,夏翠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8): 2493-2495.

[6] 常红,符倩男,岳鹏.改良体位排尿训练对DSA病人术后排尿功能及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8B):2166-2167.

[7] 王敏,符晓艳.男性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醫药卫生,2014,30(6):918-919.

[8] 陈美华.护理干预在预防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2,19(26):109.

[9] 张永苗,庄红花,尹玉珊.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循证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4,8:1053-1054.

[10]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8.

[11] 马廉亭,潘力.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5):413-415.

[12] 张影红,王艳娜.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09,8(5):19-20.

[13] 胡顺菊,刘贤菊,董李梅.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10,50(9):42.

[14] 陈鸿梅,兰鸿,夏昌华,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9):26-27.

[15] 李明子,高瑞雪.47例强化口服水化治療预防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75-977.

(收稿日期:2017-05-02)

作者:蒋雅兰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篇3:

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摘  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运用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择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缺损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缺损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全面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方面,护理后研究组均全面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分期康复护理方案;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是脑缺血、缺氧等因素造成的部分脑组织坏死,并造成持续性的病灶性神经功能障碍[1]。该病的致残致死率极高,即便患者生命得到挽救,也会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临床多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脑梗死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各异,导致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案效果不甚理想[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就分别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与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2.17±5.83)岁;脑梗死程度:轻度23例、中度21例、重度16例。研究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2.64±5.97)岁;脑梗死程度:轻度24例、中度22例、重度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临床脑梗死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①既往精神疾病史者;②合并肿瘤、瘫痪者;③合并其他器质性严重损伤者。

1.3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监测患者病情、体征,依据患者病情对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的指导工作。

研究组60例患者则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内容如下:①急性期康复护理干预,该时期由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因此,首先可以对患者病情、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康复护理的必要性、护理方法、护理目的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详细内容讲解于患者及家属,让其先充分了解康复护理,以增加后续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其次可制定床上的被动康复训练,比如定时辅助患者翻身,以防压疮;指导患者家属活动患者肢体关节,应动作轻柔,切忌用力过猛,造成患者二次伤害,或对患者肢体进行穴位按摩,以防深静脉血栓等;最后患者由于疾病折磨,言语丧失、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出现恐惧、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做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此类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②稳定期康复护理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患者身体功能的具体情况,康复训练可由之前被动训练逐渐转变为主动康复训练,比如进行体位转变、重心转移、床上翻身、床边运动、下肢负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言语康复、吞咽、记忆功能康复等训练,训练强度由简至繁,由易至难,训练时间由短至长,循序渐进,切忌训练过度。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导工作,比如日常穿脱衣物、吃饭喝水、刷牙洗脸、独立大小便等指导,以稳步提升患者日常自主生活能力。

1.4  观察指标

①肢体功能对比,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分别对患者上肢和下肢功能进行评定,肌力评级0~5级,分级与肢体功能成正比。②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对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其中NIHSS评分分值0~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成反比。Barthel指数采用百分制,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③生活质量对比,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精力、情感、睡眠、疼痛、身体活动及社交活动6个方面,得分与生活质量成反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上肢和下肢肌力分级对比,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评分上升,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脑血栓的形成,使血流速度减慢甚至闭塞,从而引起局灶性的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到脑动脉,或供应脑部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从而引起局灶性的脑供血不足,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的软化坏死。常见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因此,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多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以恢复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5]。

近些年来,随着康复护理医学的不断进步,多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案涌现,其中分期康复护理就属于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模式,该种康复模式是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相较于传统的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为明显[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肢和下肢肌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在于,急性期通过康复护理的宣教,能够让患者充分了解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同时加以被动训练,可防止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进程[7]。此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则可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以增加后续康复护理训练的配合度。而稳定期通过被动主动训练的转换,可尽早的帮助患者神经、言语、吞咽、肢体等功能的恢复,同时通过日常能力的训练,可增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进一步促进其康复进程,提升生活质量[8]。

综上,对脑梗死患者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大敏,王应君,张京敏.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8):1340-1342.

[2]李婷,钟晓娣,黄西瑶,等.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6):242-244,248.

[3]李佳,马淑华.CT平扫联合CTP、CTA检查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8-10.

[4]梁玉香.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179-181.

[5]吴彩霞,李秀丽,许红侠,等.脑梗死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6):181-182.

[6]杜蓉,徐碧芝.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对其肢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5):276-278.

[7]宋俊娥.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5):111-113.

作者:玄淑平

上一篇:剖析医学法律教学方式研究论文下一篇:教师认同自我意象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