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腰鼓教学

2024-04-29

打腰鼓教学(精选8篇)

篇1:打腰鼓教学

我很自豪,姐姐和我荣幸被选为打腰鼓的其中一员,但是老师出了状况,有休息几个月。我的爸爸曾经也有打腰鼓,老师们就推荐爸爸当老师,爸爸不肯,最后答应了。首先把腰袋围在腰上,打腰鼓然后握好腰鼓槌,再站好丁字步,最后手脚配合打腰鼓,鼓点也必须清楚,而且要跟好大鼓。不知练了多长时间,都熟悉透了,我们的腰鼓队成立了!我也希望仪仗队和彩旗和腰鼓队共同努力!

厦门鼓浪屿游记(1)作文100字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是炎炎夏日时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开着车去了那边。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厦门。果然是海滨城市,到了那边,扑鼻而来的就是一阵被海风吹来的清香,路边的棕榈树摇曳着凤尾般的枝叶,那碧蓝的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像是用水洗过似的,格外得白净。

蓝、绿、白,这三种简单的颜色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安塞腰鼓》读后感作文400字

读着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叹。

安塞腰鼓动人心弦的表演,使人沉浸在一种生命的强盛之中。它把活跃的生命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丽乐章。安塞腰鼓展现出黄土高原人民的粗犷与豪迈。

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出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安塞腰鼓在作者的笔下,以它的豪放,狂野,展示出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坚强,勇敢与自信。而正是这种自信和气魄,才是黄土高原所独特的。是北国之魂,亦是中华民族之魂。这种力量不是任何鼓都敲得出,不是任何人能敲得出。

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人情和自由的挥洒,也正是黄土高原,才能展现出这么势不可挡的力量――安塞腰鼓!

作为腰鼓,它是粗犷的.激昂的亦是豪放的。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不屈不饶的。是蓬勃向上的。作为一种力量,它是震撼人心的,是磅礴的。它的鼓声是铿锵有力的,是催人奋进的。

它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这一切困袭重负的力量。

它是一种野性的美,是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它使人从腰鼓联想到生命。

安塞腰鼓是催人奋进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积极进取,去拼搏,去奋斗!

乒乓球鼓起来了作文100字

一天,小明约小红去打乒乓球。

他们两个人打着打着,小红突然发现乒乓球扁了,这可怎么办呢?这时,爸爸走过来说:“你们可以把乒乓球放到热开水里泡上几分钟。”

于是,小红和小明跑回家。他们请妈妈帮着端来了一盆热开水。小红把乒乓球放进盆里,过了一会儿乒乓球就鼓起来了。

小红和小明两人快乐地笑了。

暑假游记厦门鼓浪屿作文100字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鼓浪屿玩。在这鼓浪屿我终于感受到大海的“滋味”它是那样地温馨,是那样地温暖。

使我在那里似乎感受到了妈妈的怀抱!我躺在沙滩椅上,往远处眺望:看那迷人的的风景,看那高大雄伟的山,看那翻滚的海浪。使我心中豁然开朗。

乒乓球鼓起来了作文100字

一天,小刚和小丽打乒乓球。球一不小心就滚到了地上,小刚没看见把球踩扁了。乒乓球扁了,可是没有球了,不能在打了。

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小丽想出一个好办法。她拉着小刚来到厨房。小丽接了一壶开水,让后把乒乓球放入杯子。过了一会,乒乓球慢慢的鼓起来了。

他们开心说:“又可以继续打球了。”

厦门鼓浪屿游记(3)作文100字

来了海边,当然也少不了畅游一番。我们换好衣服,走上金色的沙滩,热乎乎,软绵绵的。我向大海奔去,投入大海的怀抱中,水也是热的,挺舒服。不一会儿,我们发现脚下有点冷,我们知道要涨潮了,我和爸爸就趁着浪打来时,比赛看谁漂得远,我在扎猛子时不料喝了一口水,真咸!后来浪越来越大,人也就越漂越远,我们迫不得已上了岸。走出了这幅美妙的画卷,踏上了归去的旅途。

第一次打鼓表演作文400字

在我的记忆天空中,有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它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记得大年三十那天,到处是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洋溢着过年的气氛,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我在奶奶家过。一吃过晚饭,奶奶出去了,我也跟了去。哦!原来奶奶和其他人要敲锣打鼓,庆祝大年三十。一队的人都到齐了,大家纷纷拿起锣鼓,有的摆好姿势在等别人;有的在手忙脚乱地弄锣鼓。“齐个隆咚呛,齐个隆咚呛,齐个隆咚呛……”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奶奶们越打越起劲。突然邻居张奶奶家里有急事,二话不说放下乐器走了。乐队里少了人,怎么能演奏呢?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奶奶想到了我。因为我常常跟着奶奶,也学会了一点皮毛。奶奶又给我做了示范,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我就忐忑不安地打起鼓来。起先,我常常跟不上节奏,练了几次,渐渐摸着了门道。在大伙的鼓励下,我不再那么紧张了。像奶奶们一样大胆地挥起手臂有节奏地打起来。我越打越熟练,记住了节奏,已经游刃有余了。

回到家后,奶奶对我说:“你今天表现非常好,将你一个大红包。”哈哈,我太高兴了。

直到现在,每天当我看到人们敲锣打鼓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打鼓的情景。

中山小学四

篇2:《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中早就提倡“诵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将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运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 就是强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读中体会, 读中入情, 读中感悟, 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品味排比、反复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体会生命的力量。3.学习文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体会文中表现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词语, 激发阅读期待

1.齐读课题。这节课, 我们继续来学习——— (生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你能把对词语的感觉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

壮阔豪放

火烈震撼

烧灼威逼

交织旋转

凝聚升华

3.交流感受。读着这些词语, 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

4.引领读文。

【设计意图:“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过重温词语, 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 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

二、细读文本, 感受多彩画面

在第二部分 (5~17自然段) 中, 作者多次对安塞腰鼓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呢?

根据4次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 分块进行交流:

1.好在火烈的场面。

(1) 指名读课文第5~8自然段, 想想这部分内容写出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2) 朗读并想象画面: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忘情了, 没命了!百十个斜背着……是强健的风姿。”

(3) 这是一个怎样的舞蹈场面? (结合文中“黄土高原, 爆发出一场多么壮阔……”这句话体会)

(4) 是啊, 安塞腰鼓的气势如此宏伟, 场面如此浩大, 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齐读) “好一个安塞腰鼓!”

2.好在雄壮的鼓声。

(1) 师范读第9~11自然段, 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 生质疑。如:为什么说“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3) 展开想象:除了文中的内容外, 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 (4) 是啊, 安塞腰鼓如此令人震撼, 如此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齐读) “好一个安塞腰鼓!”

3.好在豪放的后生。

(1) 指名读课文第12~14自然段, 想想击鼓的后生是怎样的后生? (2) 结合相关句子, 理解“元气淋漓”的意思。 (3) 如果你是现场的观众, 你会怎样夸奖这些后生? (4) 没有黄土高原, 就没有元气淋漓的后生, 就没有这惊心动魄的搏击, 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齐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4.好在变幻的舞姿。

(1) 轻声读课文15~17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称“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 师生交流。 (3) 如此令人拍案叫绝的舞姿, 连山河也感到痛快了, 观众又怎能不陶醉其中、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又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学生怎样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中?触摸语言, 咀嚼文字, 反复体会, 才能身临其境, 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三、品读佳句, 领略磅礴气势

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 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象征。我们要通过朗读将它表现出来。

1.品味“反复”。

(1) 讨论:作者每写完一个方面, 就发出“好一个安塞腰鼓”的赞叹。文中4次出现这句话, 不觉得重复吗? (认识“反复”) (2) 课文中还有运用反复修辞方法的句子吗?请找出来。 (3) 多生朗读, 感受语句回环往复的气势。

2.感受“排比”。

(1) 出示例句, 反复朗读。 (2) 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作者用这种排山倒海之势的排比句来表达怎样的感受? (3) 这样的排比句, 让我们读起来感觉如雷贯耳, 似瀑布飞泻。请找出文中其他的排比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文章多处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 气势恢宏, 语意连贯, 节奏明快, 语句铿锵。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就能感受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感受到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四、通读全文, 体会动静结合

1.浓缩动景。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

2.感受静景。课文中除了写“闹”, 有没有写“静”呢?学生通读全文后交流。

3.以动衬静。文章末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从反衬寂静的“鸡啼”声中, 我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4.读写结合。出示生活中的多个场景,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内容, 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写一个片断。

篇3:母亲爱上打腰鼓

2004年1月,母亲告别站了30多年的讲台,光荣退休。生活突然之间失去了原有的节奏,没有了校园里的琅琅书声相伴,听不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母亲变得很不适应。退休才1个多月,我便感觉母亲好像老了许多。她每天除了买菜、做饭,便是坐在电视机前打发漫长而无聊的时光,日子过得单调又乏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刚好那时,镇政府要组建一支老年腰鼓队,参加市里的老年腰鼓大赛。我得知消息后,便动员母亲去报名。可母亲的头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她说:“都老胳膊老腿的,哪里还扭得动,到市里参加比赛,会丢人现眼的!”我急了:“妈,都什么年代了,您怎么还是老思想啊?你到城里去看看,广场上、公园里,每天早晚那么多老头老太太在跳舞、打拳,自得其乐,谁又會笑话他们呢?市里这次腰鼓大赛的宗旨是‘全民健身,重在参与’。要不你先报名练练,实在不行再退出。”

经不住我的一再劝说,母亲终于报名参加了腰鼓队。此后,母亲和腰鼓队的队友们一起废寝忘食,苦练基本功:十字步、弓步挥手、甩腰、扭秧歌……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做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没有老师,她们就一遍遍地跟着VCD学。经过1个多月的苦练,母亲和队友的腰鼓打得有板有眼,队形变换也有模有样。可是,她们毕竟学的时间短,基础又差,在那次全市老年腰鼓大赛上,她们只拿到一个鼓励奖。然而,母亲从此却爱上了打腰鼓,每天不摸摸心爱的腰鼓,她便会感觉浑身不舒服。

在母亲打腰鼓的7年时间里,她以鼓交友,除了腰鼓队的那群伙伴外,还不时有其他的老姐妹来向她学习打腰鼓,后来她们都成了好朋友。平时,大家互相串串门,唠唠家常,说说知心话,母亲再也不会一个人守着电视机发呆了。只要天气好,母亲就会和腰鼓队的队友晚上聚到镇政府的大院里打腰鼓。一群老太太身挎圆筒腰鼓,手握细长鼓槌,时而腾空飞跃,时而扭腰展臂,她们的动作轻盈舒展,每次都能吸引不少的居民驻足观看,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如今,母亲和队友的腰鼓表演,已经成为全镇老年文化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

母亲以前的身体不是很好,特别是有腿脚痛的毛病,爬个三四层楼,抓着扶手,都还直喊膝盖痛。自从她爱上打腰鼓,这么些年来,她腿脚痛的老毛病竟渐渐消失了。现在母亲上街买菜,那是健步如飞;上五六层楼,气都不喘一下。记得去年“社火”(本地的一种风俗)期间,表哥一家人在我家住。一天早上,表哥起床,看到我母亲只穿着一件短袖衫在做早饭,惊讶地问:“姑姑,早上这么凉,我都穿两件衣服,您只穿一件短袖衫,不冷吗?小心别感冒了。”母亲笑着说:“我天天都是这样穿的,不要紧。”表哥更惊讶了:“姑姑,您现在身体怎么这么好?”她自豪地说:“我现在天天打腰鼓啊。自从爱上打腰鼓,姑姑我啊,现在可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这老胳膊老腿呀,可是越来越灵活……”

篇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1.学习朗读课文,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 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对于生活在成都的现代青少年, 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 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一旦学生进入角色, 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 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 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 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 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 力避教师烦琐讲解, 突出新课程理念。

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 会读会写。

2.上网了解作者和安塞腰鼓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一) 知内容

1. 放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 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 放出来, 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 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 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 谈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1)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 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 不可分离。

(2) 它是人、鼓合一的, 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 鼓借人威, 酣畅淋漓, 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3)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3. 读课文, 作评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试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 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 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忘情了, 没命了”“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二) 明结构

师生联读课文。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 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 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三) 寻美点

分组朗读, 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美, 你看 (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一) 替换式品读, 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1. 学生齐诵第6段。

2. 教师示范。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 (幻灯出示所改之诗) 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

3. 学生仿照以上形式, 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

4. 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其他段。

(二) 评点式品读, 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 要求用“好, 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 说得越多越好。

2.分学习小组交流。

3.学习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4.教师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1)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 呆呆地, 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 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 “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 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从写法上说:

(1)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 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 好在“以声写静”, 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三) 自由式美读

1.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 语气连贯, 节奏明快, 语句锡铭, 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 使文章气势恢宏, 节奏明快, 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 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 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2.美读

第三板块:练习, 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篇5:打腰鼓治肩周炎

自此,我离开了牌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理疗科我又烤电又针灸,治疗了半个多月。回到家后,也没忘记遵照医嘱进行功能性运动,每次功能锻炼都要忍受剧烈的疼痛。这样折腾了大半年,疼痛逐渐缓解了一些。一天中午,李大姐叩开我的门,兴致勃勃地说,在银河广场一些老姊妹在打小腰鼓,据说打腰鼓能健身。我说我的肩膀不好恐怕不行。李大姐说:“嗨,我听说有不少人就是肩头酸疼膀子不好,打腰鼓都打好了,现在不疼了,挥洒自如。”我想先去看看吧。

来到银河广场,看到许多中老年朋友“咚、咚、咚”欢快地敲打着小腰鼓,个个脸上都阳光灿烂,我不禁有些心动。休息时一位大嫂对我说,她以前也患有肩周炎,自从去年迷上了小腰鼓,不知不觉地就好了。不管怎么说运动总是对人有好处的。我被她们说得动了心,第二天就随李大姐来到乐器商行买了一只小腰鼓和一条两米多长的大红彩带,晚上就混在腰鼓队里学起了打腰鼓。

教练陈老师原是市锡剧团的女主角,退休后在广场无偿地辅导群众跳舞、打腰鼓、扭秧歌。刚开始我不好意思请教,只是混在队伍里咚、咚、咚地打鼓,动作与老队员也不合拍。陈老师真是个热心人,她主动手把手地教我从基本鼓点打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地打。经过她的辅导,我打到了点子上,心情很激动。经过个把小时的打点和舞动,我的右臂疼得举不起来,全身不停地冒虚汗。赶紧坐到一边不停地揩汗,心里想打“退堂鼓”了。陈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温和地说:“休息一会再练吧,许多人都有这个过程,坚持就是胜利。”

我参加的这个腰鼓队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同志,有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打得很娴熟很起劲,这给了我不小的鼓励。我虚心请教,用心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大进军”、“二人对打”、“翔飞”等十五个花样全学会了。我一直坚持每天晚上操练,逐渐地小腰鼓打得有模有样了。

打腰鼓,让我神清气爽,精神百倍。若是哪一天没参加活动,不打打腰鼓扭扭身腰,便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更令我高兴的是通过打腰鼓活动,我的肩周炎完全好了,无需再到医院做理疗,现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一次体检中,我的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不但肩周炎完全好了,就连过去偏高的血压居然也正常了。让我和家人都感到惊喜。

咚咚咚,敲出健康好身体。我十分感谢小腰鼓,它让我找到了快乐和健康。

篇6:打腰鼓教学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接触刘成章的这篇散文, 发现头绪很多:难解的字词、优美的语言、清晰的层次、复杂的背景、深刻的内涵……如果采用传统的“读—讲—练”教学方式, 会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 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束缚。是否能够尝试“教师教得少, 学生也能学得多”的教学模式呢?在组织教学中, 我的设计思路是: (1) 了解腰鼓, 欣赏我下载的安塞腰鼓视频表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朗读课文, 赏析语句, 进而分析课文,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 通过感知、情感、语感等方式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一、导入——情景中激趣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 挥槌有股蛮劲, 跳跃有股虎劲, 转身有股猛劲, 全身使出一股牛劲, 看了使人带劲, 听了给人鼓劲, 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 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 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 体会它的气势, 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二、感知——思考中获得

1. 教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然后请用“_____的安塞腰鼓”的格式, 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最好是文中词、短语、句子。学生边朗读边思考。学生1:“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的安塞腰鼓。”学生2:“有生命力的安塞腰鼓。”学生3:“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2. 教师趁机鼓励并启发学生:

“我想同学们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学生积极思考着, 教师趁机插话:“同学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已有的平静…… (3分钟后)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3. 老师叫三个同学在黑板上写。

结果如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教师:“既然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 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美吗?”学生齐答:“美。”教师:“那好, 咱们分组找一找, 看它美在哪里?请各小组进行寻美点比赛, 并用‘_____美, 你看 (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三、情感——体验中唤醒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 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分钟后, 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各小组同学情绪高涨, 发言摘要如下:A、“击鼓的后生们的舞姿美, 你看,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B、“激越的鼓声美, 你听,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一番交流之后, 我又问:“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 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呢?”学生1:“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思想感情。”学生2:“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我习惯地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有。”一同学站了起来:“老师, 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教师:“是吗?快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一同学:“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 使文章气势恢宏, 节奏明快, 增强了文章感人的力量。”教师:“这个想法非常好, 很有创意, 你能具体说说吗?”

四、语感——赏析中生成

该同学受到鼓励后, 非常自信地读起了他写的排比句。“我改写的是第8段, 请大家多多指教——这腰鼓, 使凶猛的寒风立即变得温顺了, 使缓缓的河流立即变得欢快了, 使枯涩的树木立即变得泛绿了。”教师面向全体同学:“他写得好不好呢?”同学们齐声喊:“好!”教师:“通过仿写我们可以从中体会、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美、节奏美, 这也是我们应寻找的美点之一, 更能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同学们恍然大悟, 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原来这样啊, 我们也能改, 保证比他改得好!”教师此时顺水推舟:“同学们按这种形式是否可以创作出更好的句子, 找出更多的美点呢?”面对新鲜的样式, 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篇7:打腰鼓治好了我的肩周炎

我不得不去医院求助医生。外科医生和我很熟,他仔细地给我检查后说是肩周炎。他耐心地对我解释说:“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组织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女性多见,多发生在你这个年龄,有人称它为‘五十肩’。中医认为该病为肩部受风寒所致,所以称它为‘漏肩风’。又因为患病后肩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好像冻结了一样,又叫它‘冻结肩’‘肩凝证’,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老年性退化性疾病。它属于无菌性炎症,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你可以去理疗科烤烤电,做做理疗,另外还要加强功能锻炼,否则很容易造成关节粘连。”

就这样我被转到了理疗科,在理疗科又是烤电又是针灸,治疗了半个多月好像疼痛减轻了些。在家我也没忘记加强锻炼,坚持做屈肘甩手,就是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于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还有手指爬墙,即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每次功能锻炼都要忍受着剧烈的疼痛。

这样折腾了大半年后,疼痛逐渐地缓解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没问题了,但有些功能还是受限制。

一年前的一个傍晚。邻居董大嫂叩开我家的门,兴致勃勃地对我说:“门口小广场一些老姊妹在学打腰鼓,我们也去吧!”我说我的肩膀不好恐怕不行。董大嫂说:“嗨,我听说有不少人膀子不好打腰鼓都打好了。”“真的吗?”我不相信地反问了一句。她说:“你先出去看看吧!”说完,她拽着我冲出了家门。来到小广场,看着那些微微发胖的老年人欢快地敲打着腰鼓,个个脸上神采飞扬,我不禁有些心动。休息时,有一位大嫂对我说她以前也患有肩周炎,自从去年迷上了打腰鼓之后,不知不觉地就好了。我半信半疑,不管怎样运动总是对人有好处的。第二天我就随董大嫂来到乐器商店买了一只腰鼓和一条2米长的大红绸带,晚上就混在腰鼓队里学起了打腰鼓。

教練谢大姐可真是个热心人,她手把手地教我从基本点学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鼓点一打心情的确很激动,练了十几个回合后,我的右臂就痛得举不起来了,全身不停地冒虚汗。谢大姐看到了,鼓励我说:“休息一会再练吧,只要你坚持练下去,很快就能学会。”这支腰鼓队加上我是16个人,差不多都是60多岁的老年人,我算最小的,有一位阿姨70多岁了打得还很娴熟很起劲,这给了我不小的鼓励。我咬着牙坚持了1周,什么“大进军”“二人对打”“翔飞”等15个花样我全学会了,后来我一直坚持每天晚上操练1小时,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我腰鼓打得也有模有样了,更令我高兴的是肩周炎也好了。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日常生活再也不用求人了。

篇8:打腰鼓教学

自2009年以来, 我校开展第二课堂, 初步成立了校腰鼓队, 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 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构建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加强学校特色教育”的办学模式, 着力探索腰鼓教学的新思路, 逐渐走出一条腰鼓文化的特色建设之路。

一、师生共同学习, 传承腰鼓文化

学校腰鼓队组建初期, 师资短缺一度成了制约发展腰鼓特色教育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校领导立足学校实际, 决定采取边学习边教学的方案, 即先对学校中青年教师进行集训, 老师们在群艺馆外聘辅导老师吴老师的指导下集中接受了技能培训。开始训练时, 老师们的动作、姿态不标准, 有时手的动作学会了, 但脚的步伐又不协调, 但是大家并没有气馁, 主动向辅导老师或音乐老师请教。常常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 谁也没有叫过一声苦, 有的老师干脆把腰鼓背回家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 老师们不但把基础的鼓点都学会了, 还学会了花点、碎点、单点等各种击鼓花样, 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逐渐形成。

在对腰鼓教育品牌进行开发、打造的过程中, 全校师生及家长惊喜地发现:学打腰鼓, 可以练耐力, 提情绪, 张扬个性, 可以促成学生学会团结与学会合作;学打腰鼓, 听节奏, 练招式, 重身手, 讲秩序, 从心中长“知识”、练“思维”。这种融“树理想”、“长知识”、“炼身体”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的民间技艺在学校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创编校腰鼓操, 激发师生热情

腰鼓的打击动作形式多样, 方式繁多, 特别是那些动态的行进中的表演式腰鼓,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 为了既锻炼学生的身心又不耽误学生的学习, 不让学生产生负担, 德育处又组织编排了一套结合音乐的小学生腰鼓操,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较快较容易地掌握本套腰鼓训练, 按照基本套路的动作名称顺序编排了本套腰鼓训练, 这样, 编排的《坝小腰鼓操》让学生既容易学又不容易忘记。通过“鼓韵励志”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受腰鼓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鼓韵励志”的训练, 让全校师生熟练掌握腰鼓的动作和技巧;通过“鼓韵励志”腰鼓的表演, 激发师生的生活热情, 提高师生综合素养;通过“鼓韵励志”特色学校创建, 积淀学校文化底蕴, 逐步形成我校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学科教学渗透, 腰鼓文化延伸

1.各学科教学渗透腰鼓文化, 让腰鼓文化拓展延伸。学校倡导每位教师对本学科中与鼓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收集与整理, 以年级为单位, 形成比较统一的方案。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低年级可结合识字教学, 了解“鼓”形象的造字过程, 以及与鼓相关的字词;中年级可以了解“锣鼓喧天”、“一鼓作气”等成语, 了解相关习俗, 并积累有关鼓的诗歌、名篇;高年级同学通过研究性学习, 了解鼓的历史, 了解不同民族的鼓以及分类;在音乐课上安排适量腰鼓节奏训练;在美术课中尝试腰鼓作品创作……将腰鼓特色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实施, 同德育、艺术等教育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鼓韵励志”的初衷。

2.阳光体育活动依托腰鼓形式, 让腰鼓成为健身项目。学校以“腰鼓”为大课间主打活动, 丰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项目。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班级腰鼓表演, 再加上五百人腰鼓齐奏, 不禁让人心潮澎湃、兴趣盎然, 在击鼓中愉悦了身心。因此, “腰鼓大课间”有了特别的“文化韵味”, 诠释了学校“鼓韵励志”的办学理念。

3.以课题研究提升腰鼓特色教育的品位。学校以课程为载体, 以课题为抓手, 积极成功申报了淮安市级课题《校园特色文化促进学生个性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并结合学校的腰鼓特色教育, 开展系列研究。为学校腰鼓特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寻到了最佳契合点。

四、重视理论研究, 整合校本教材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 老师均积累了很多资料, 德育处编写了一套通俗易懂、贴近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快乐腰鼓》, 本套腰鼓教材, 共分为三册包含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真正实现腰鼓特色课程化、校本化。学校艺体组教师还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腰鼓校本教研, 让腰鼓教育的新理念根植于教师的脑海中, 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五、走进社区展演, 拓展活动领域

学校以“人人参与, 让健康娱乐走进万家;常常参与, 让人们拥有健康身心;家家参与, 让社区充满欢乐”为总体目标, 与社区居委会积极联系, 如社区建党90周年的庆祝活动, 市孔子文化节的纪念活动等, 我们都克服困难坚持参加, 此外, 我们还走进运河广场, 通过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给越来越多的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无形中宣传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上一篇:去乡下的作文450字下一篇:3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