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

2024-04-08

《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根据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课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欢迎借鉴!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

一、生成的美丽

白骨精的三变是故事的起因,在感悟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力图通过原著中对”村姑”和“老公公”的描述,引导学生感悟村姑的“美”和老公公的“善”,更进一层挖掘出美的背后是心灵的丑。善的背后是心灵的恶。而对于老婆婆的形象感悟,我则换用对比的手法,扣住一个“闪”字展开教学,从而学生产生外表“可怜”,实则“可恨”。读完“三变”,白骨精的反面形象就显露无遗了。学生评价的词语很丰富,有阴险,狡诈,贪婪,蛇蝎心肠,诡计多端等。我顺势引导:那么在这三变中,白骨精分别是的是哪些计策呢?我当时预设的答案其实只有三个:美人计,离间计和连环计。谁知,学生生成的答案却大大超越我的预设,而且十分在理。如:化作一缕轻烟,那是金蝉脱壳之计;扮作哭啼寻女的老妇,那是苦肉计;迫使唐僧念紧箍咒和逐回花果山,那是借刀杀人之计。学生的答案让课堂变得更美丽,更有生趣,同是也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二、媒体的“推波助澜”

经验告诉我,课堂行到第30分钟左右,是学生的思维出现疲惫的时刻,如何让学生跳过这一“盲区”,将认真听课进行到底?我根据教材内容,插播“圣僧恨逐美猴王”的视频,直观、熟悉的西游记电视片段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唐僧的迂腐,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孙悟空的冤屈,痛苦,但有情有义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学生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或者是对唐僧的埋怨,批评,或者是对悟空的同情,安慰。此时此刻,安排学生写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果然,学生都能静心写,表达自己的心声。我想这得感谢媒体的“推波助澜”。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这次公开课活动,我讲的是《三打白骨精》。因为学校没有给学生订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主题丛书,所以我在备课时十分苦恼,不知该如何链接其他文章,如果打印相关文章的话,相应工作也十分繁琐,最后我决定结合语文书上的“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结合本课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中国古典名著,并为学生推荐这部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学生真实的反应就是课堂生成,也是考验教师备课充分与否、文化内涵丰富与否的地方。

整节课上,我都在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你认为孙悟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你还有其他发现和感受吗?”这些开放性又指向明确的问题,让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他们的回答就是最真实最生动的课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的如何的最直接的途径。师生交流互动非常融洽,精彩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巧妙的回答一个接一个,这样的课堂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非常过瘾,不会有走神的时候。

2.学生的思维真正被调动了起来,这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小脑瓜转得甚至比大人还快。

课堂快接近尾声时,张宝中提问:为什么孙悟空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时候让众神作证,而唐僧误解孙悟空,要赶走孙悟空时,众神也没有出来作证,那之前的做法还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我在备课时也注意到了,不管是改编后的课文还是原著,都有请众神作证这个情节,但是即便请众神作证了,也似乎并没有为后来的故事走向起到什么作用,那当初为什么吴承恩还要设计这个情节呢?我请同学们回答,他们说因为八戒挑唆,唐僧听信了谗言才赶走了悟空。但至于为什么众神在唐僧赶悟空时不出来说明实情,学生们也束手无策。

此时,我提了一个想法:正因为八戒挑唆,唐僧听信谗言,而悟空猴急的性格,情急之下很可能忘了请众神作证、此时可以让他们出来澄清事实这件事。结合生活实际,这也是有可能的啊!但事实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答案只有靠同学们自己去原著中找了,顺势让学生自己读原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课堂不足是男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以至于我忽略了调动女生的积极性。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3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文章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2.在交流“三打”“三责”环节时与“三变”的方式过于雷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像同桌交流在自由发言,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4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不移、本领高强的特点。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我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设计好学习环节。我就要求学生通过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会阅读方法。

一、重视学生自主体验,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且找出三次斗争中,描写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语句,并且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感受,注意引导,及时点拨,当学生根据自己所找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启发他们能够合理的运用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二、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教学完第一次斗争的情形后,我带着学生回顾了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并归纳了方法: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这样带着学生运用学法,通过这次的尝试,我觉得更有必要,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掌握方法,特别是阅读的方法,有了清晰的归纳,直观的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当我引导他们说出第一步“阅读课文”,后面的方法学生也能相应说出,说明他们对之前的学习方法印象比较深,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我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关键词句的深入挖掘上还欠缺,在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先得仓促,没有完全展示出学生精彩的回答。我认为,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周全一些,因为我们都是本着上好每一节家常课的心态去认真备课。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5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我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没有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而是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性格特点。

篇2:《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不移、本领高强的特点。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因为这个故事学生比较熟悉,想把学生熟悉的故事上出新意,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我就要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设计好学习环节。我就要求学生通过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会阅读方法。

一、重视学生自主体验,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且找出三次斗争中,描写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语句,并且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感受,注意引导,及时点拨,当学生根据自己所找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启发他们能够合理的运用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二、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前提的,教师在整节课中安排了哪些内容,学生都必须无条件的被动接受。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样可以由他们自主选择。

兴趣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的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的问题,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生兴趣,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老师则正确引导,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在《三打白骨精》片段教学中,后两次的斗争情形,我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其中一次感兴趣的斗争进行讨论。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都能侃侃而谈,可以看出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这样的小组学习方法也是他们能够放开自己的重要因素,足以看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给学生带来的诸多好处,也有利于课堂效率的大大提高。从学生的最后交流中,我看到了成效,几乎所有发言的学生都能够很准确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到人物的特点,而且有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说的说出来,并且是有质量的说,更可以看出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需要改变一下方式,把学习的`权利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教学完第一次斗争的情形后,我带着学生回顾了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并归纳了方法: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没有这样带着学生学习学法,通过这次的尝试,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掌握方法,特别是阅读的方法,有了清晰的归纳,直观的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当我引导他们说出第一步“阅读课文”,后面的方法学生也能相应说出,说明他们对之前的学习方法印象比较深,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篇3:《三打白骨精》的趣味教学

三生万物, 文学作品绕不开的叙述怪圈。古代哲学博大精深, 老子就曾经说过:“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有关“三”的智慧在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中可以说俯拾皆是, 并且早已融入到中国人日常的生命形式中, 另外它也是中国文学作品绕不开的叙事怪圈。教师在讲授此文的时候, 拿“三”作文章可衍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别是可以培育学生探索文学奥秘的强烈兴趣。

教师可以就导入的时候切入, 设置相关情境问题, 亦可以在结尾时要求学生拓展联想, 如问学生在古典小说中还有哪些带“三”的故事, 如果教师适当给学生加以归纳总结, 其效果将是潜移默化的, 势必塑造学生关注细节, 探寻文学作品一般规律的好奇心, 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开始。教师可以以四大名著为范畴, 让学生有系统性的认知, 如《水浒传》里面有“三打祝家庄”、“施恩三 进死囚牢 ”、“宋江 三败高太尉”等等, 《三国演义》里面有“桃园三结义 ”、“诸葛亮 三气周瑜 ”、“三顾茅庐”等等, 《红楼梦》里也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等等, 《西游记》里面除了“三打白骨精”外, 其实还有“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 教师倘若能在此基础上做有意识的升华, 其实对教师自身和学生学习都大有裨益。这样的拓展放在导入环节也并不费时,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放在课后旨在让学生探寻文学样式的一般规律。当然, 这样的拓展需要学生有相当丰厚的阅读积累, 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统筹能力, 因此笔者在一定程度上又认为像这样“大有作为”的课文放在六年级似乎影响了它文学教育功能的正常扩大化, 放在九年级或者高中也许意义更大。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也可以是故事的主角。说完“三”, 按照一般教师的思路, 接下来恐怕就要重点分析孙悟空是怎样打的, 打后的结果又如何。笔者不愿意老生常谈, 欲从白骨精身上琢磨出趣味性来, 其实白骨精也可以是故事的主角。孙悟空的主角地位当然是撼不动的, 白骨精主角地位的加入让戏剧的主体更加多样, 双料主角的结构还会让故事更加具有张力。

篇4:《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走近名著。(课件出示:四大名著作者、故事以及人物连线)

一、走进名著,激趣导课

同学们,看到这些故事名称,有什么发现?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三”,有“一波三折”“事不过三”的说法,故事情节讲究曲折跌宕、生动奇幻,小说中称为“三迭式结构”。

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明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名著连线,不仅能检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懂得小说中独特的“三迭式结构”。在引入学习任务时,教给学生阅读带有数字“三”这一类故事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词语,读准文中新词。(出示词语,教师正音)

2.检查句子,感悟语言简练。(出示人物语言的句子,检查句子)

我们发现,文中用的是短句子,你感受到《西游记》语言有什么特点?

小结:为了展现小说尖锐的矛盾冲突,情节的曲折跌宕,小说的语言应该具有简练性。

(设计意图:要深入地理解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必要的。通过检查句子的朗读,不仅让学生懂得小说语言的简练性,而且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3.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总结出概括课文的两种方法:扩充课题法、提炼要素法。

(设计意图:引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解读环境,初识情节

1.故事发生在________,导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出示吴承恩原著中的环境描写,自由读一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什么,加入环境描写好处是什么?

2.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样的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即将发生。

(设计意图:解读环境描写,学生能初步感知情节的紧张激烈。原著背景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

四、品读文字,感受形象

1.话说唐僧走了一天的路,感觉饥饿,就让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发现了。这妖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就施展妖术三变来蒙骗唐僧师徒,而悟空的三打,唐僧则两次责怪。

2.自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刻画人物十分精妙的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交流:孙悟空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交流找出的句子,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彩呢?说说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小说讲究“三迭式结构”,每次打的动作一样吗?作者是如何写的,咱们来看一看,第一次是——(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劈脸一棒),第二次是——(当头就是一棒),第三次是——(抽出金箍棒、抡起金箍棒)。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写得不一样?(教师适当提示:从当时的形势以及孙悟空的心理来分析)

小结:就因为小说用词的精妙,才使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孙悟空的形象鲜明丰满。所以,虽然三打白骨精的情节类似,却表现孙悟空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反而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4.交流:白骨精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白骨精三次分别变成了谁?哪些词语写得传神?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白骨精。

小结:在文学创作上,小说讲究用简练的笔墨,精妙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种手法叫做“白描”。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去学。在出示学习目标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认为刻画精妙的词语,领悟人物特点,感受小说魅力。)

5.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可是,唐僧却没有你们的火眼金睛了。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唐僧的极大不满。从唐僧的描写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他呢?

五、阅读拓展,激发兴趣

1.第三次悟空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现了原形,你猜,这次唐僧的反应是什么?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入:到底唐僧是怎么做的,有兴趣的同学找来原著,读读“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

2.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孙悟空没有金箍还会去西天取经吗?答案到底是什么,还是等你们看完这部名著,再告诉我吧!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应该“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在学生想象唐僧第三次反应后,我抛出让孩子读整本书欲望的问题,激发去阅读原著。)

六、回顾课文,学讲故事

同学们,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么精彩,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七、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人物不同的特点,也体会到我国古典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回家后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准备《西游记》一个其他小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在班级举行“我是小小故事家”的活动。

篇5: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古人在写作中,喜欢用到三,孩子们发现我们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三”。

比如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次拦。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的浅显易懂,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者,帮助孩子们理清条理。文章“三打”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可能有这个概念,但不一定明确,因此进行了指导。后来在进行教学中发现其实文章内容浅显,但是里面有许多文字值得推敲,孩子们的能说会道,但是只是基于对故事的了解,并没有静下心来阅读文字,从中获得体验。我想语文教学,目的不光是为了了解情节,而是品味语言。因此最后又借用了十分钟让孩子们静心品读文字。

篇6: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文章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篇7:《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指导学生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篇8:《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

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向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国标苏教版小语教材中, 安排了《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等名著节选改编篇目, 引导学生将这些名著节选篇目解读到位、理解透彻,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更能充分发挥名著节选的导读作用, 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到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

二、课文解读

小说《西游记》中讲述了一个个超越现实的神怪故事, 《三打白骨精》就是其中颇为经典的改编片段, 主要描写了白骨精想吃唐僧肉, 三变其形, 前来欺骗, 孙悟空火眼金睛认破妖精诡计, 降妖除魔的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阅读之后回味无穷。《三打白骨精》一文中, 孙悟空、唐僧、白骨精三者间的矛盾冲突迭起, 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人物在情节的推动中变得越发丰满。在进行本课教学时, 教师可以独辟蹊径,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口, 抓住矛盾冲突体会人物形象,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紧扣关键词、解决问题, 让矛盾在孩子的心中激化,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 我们必须认识到, 作为经典小说的节选, 《三打白骨精》主要情节来自于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 但又做了大量修改和删节。对于这样的压缩文本, 它的教学目标和一般的讲读课文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要帮助孩子站在文学的高度, 带着理性的阅读兴趣欣赏文章, 不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结构, 而是用心去感悟, 产生带有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 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 进而对《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 仅分析人物形象是不够的, 孙悟空这个形象早已通过视听传媒让孩子耳熟能详, 根本没有神秘感可言, 所以不会产生想了解的欲望, 而欣赏矛盾冲突也要适度, 不宜追求过度而显得深奥难懂, 使得学生丧失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三、教学策略

那么教师选择怎样的解读方法才会让教学更有效, 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到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呢?

1.整体感悟, 明确文本解读重点

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 需要有进行整体感知、品悟的宏观视角, 并在整体感悟中, 明确文本解读的重点。而当学生明确了解读重点后, 阅读文本时思维就会被激活, 也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过程中就会更主动。《三打白骨精》文字浅显易懂, 故事情节也不扑朔迷离。学生读完一遍就完全明白了, 其实通过电视, 故事内容早就家喻户晓了。文本本身对孩子的刺激度较低, 就需要教师激发孩子的寻宝心理, 让孩子带着问题读。在学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冲突时让学生先划出有冲突的句子, 引导思考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师徒二人的冲突, 哪一段他们的冲突非常尖锐……同时, 这样的经典选段我们不必过于求细, 不妨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 把问题提大点, 让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再长一点。例如可以在学生划出有冲突的句子后让孩子说说从三次冲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孩子感悟出矛盾在加剧, 情节在推进, 人物形象更完整, 不仅是孙悟空的勇敢正直, 还有唐僧的善良顽固。让孩子带着思考读出答案, 读出感悟, 读出文学的鉴赏。

2.敢于放手,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名著节选改编篇目的阅读教学时, 必须敢于放手, 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可以在一旁适时点拨、巧作引导, 促进学生的文本解读走向深入。在阅读教学中, 有时学生关于文本的思考并非真正的学生主题,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之下, 迎合老师的回答, 本质上这个过程被抽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是被动的接受。有时候我们怕孩子回答不到, 就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 让孩子不断地跳一跳, 最后找到正确答案。其实, 教师在设计这些小问题时已经限制了孩子的思路, 孩子的思维已经不是自己的独特感受了。我觉得初读文本后我们可以加入让孩子提问题的环节。窦桂梅老师在教这课时, 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提问题, 有些可提的真好:孙悟空这么厉害, 怎么没有一下打死白骨精, 还要打三次;孙悟空这么厉害, 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背了唐僧取经就好了, 为什么还要经历那么多的磨难……问题提得太精彩了。其实会提好的问题就是最大的思考, 老师一表扬, 孩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一个个一头扎进课文找答案。老师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到三打白骨精采用了反复叙事的方法, 但是由于每次变、打、责的内容不同, 读来一点都不觉得重复, 反而感觉一波三折。这时窦老师就适时点拨, 通过举几个例子让孩子了解到整部小说就是采用反复叙事的方式, 每个故事都是因妖怪想吃唐僧肉而起, 以孙悟空降妖胜利而终, 结构相似。让学生减弱了对厚厚的名著的畏惧心理, 感觉到名著只是一个个精彩小故事的结集, 我能看懂。

3.拓展文本, 比较中品味语言魅力

教材选编的节选片段不是孤立的文本, 教学需要拓展。但是, 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文本拓展, 要超越文本, 更要反哺文本, 文本的拓展, 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 甚至可以说, 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在进行名著节选改编篇目的教学时, 可以选择原著中的经典片段, 与改编后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 在比较中品味语言的魅力。例如《三打白骨精》一文, 文中写环境的就是“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八个字, 但是原文“看不尽峰岩重叠, 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 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 满山狐兔聚丛丛……万古常含元气老, 千峰巍列日光寒”就要可怕得多, 一下子就让孩子感觉到“山高必有怪, 岭峻定生精”, 这是一个妖气很深的地方。再如文中只说是一“美貌”村姑, 但是原文“月貌花容的女儿, 说不尽那眉清目秀, 齿白唇红, 柳眉积翠黛, 杏眼闪银星, 体似燕藏柳, 声如莺啭林……”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妙龄女郎。通过文本的对比不仅加深了孩子的理解, 更加让孩子产生一种好奇感, 原文到底写的有多形象, 课后赶快寻找原著去品读吧。

4.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我们知道, 名著节选改编篇目的教学目标不仅读好、理解好这一篇课文, 更要实现为文学名著进行导读的功效。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孩子提出来但是本课文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本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要历尽那么多的磨难呢?你看完整部书就找到答案了。《西游记》还藏着的许多密码呢, 如人物名称的密码, 为什么叫“悟空”“悟能”“悟净”呢?只要你用心读进去, 就会发现《西游记》真是奥妙无穷, 而且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摘要: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国标苏教版教材中, 安排了一些名著节选改编篇目, 引导学生将这些名著节选篇目解读到位、理解透彻,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更能充分发挥名著节选的导读作用, 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到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

篇9:“白骨精三打孙悟空的时代”

抛开故事的宗教色彩不论,膜拜金牛犊本身映射出人性中的某些“恶之花”,比如贪婪、软弱、虚无的崇拜。

在投资领域,贪婪与虚荣心往往趋使泡沫不断膨胀,膨胀有时甚至扭曲了社会价值观。但在泡沫未灭之前,总是多数人炙热地沉迷于自造的“金牛犊”。

就如当下,明明大部分人都知道國内市场上超过90%的拉菲是“假的”——各种冠以拉菲品牌的葡萄酒在中國的年销量超过300万瓶,而真正的拉菲年产量不到30万瓶。但曾经两年间156%的累计涨幅依然让受制于投资渠道变窄、深感口袋里“有钱没处花”的富豪们趋之若鹜,即使它已经在上年末今年初打破了只涨不跌的“神话”。

“中國人对拉菲的追捧,已经是迷信的程度。”一位國外酒商带着略微复杂的心情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相比今年更喜欢大宗商品、房地产、私营企业和现金的西方富豪,让中國富豪们心潮澎湃的还是顶级葡萄酒、高级腕表和艺术品等。

对有些人来说,他们迷信的不只是价格,而是价格能够给他们带来的貌似高雅的生活。因此,即使拉菲跌了,是否还有相类似的其它名庄酒可以期待?

“轻而不浮、厚而不重、沉而不闷、香而不媚。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神采存于一方水土,无为而酿者也。”在采写本期封面故事的过程中,一位年轻的葡萄酒爱好者,在“考察”法國波尔多某葡萄园时,美滋滋地给我发来一条短信。

我们知道的是,全球仅有不到百种的红酒可成为投资级酒,仅有0.1%的红酒才具有陈年潜质。当藏者存歆享心持有这一已有上万年历史的饮品时,它是佳酿;但如存投机心,它随时可能变为苦涩的汁液。

对此,很多人是不同意的。一位经济学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人被判了死刑,國王告诉他,如果他能在一年内教会马说话,就可以保命。死刑犯答应了。狱卒问他为何答应这个条件,他说,万事皆有可能,一年之内,國王可能会死,自己也可能会死,马也可能会说话。

因此,谁知道呢,尤其在这传说中的末日之年。微博上也说了,这是一个“白骨精三打孙悟空的时代”。

篇10:课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这篇课文很受学生喜欢,因为很多学生都看过电视剧,对唐僧师徒四人比较了解。我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结合海量阅读实验的开展,针对本篇课文特点,决定淡化分析,加大容量,将课后第3题体会带点的词和练习2中赞颂孙悟空形象的词融入其中,最后完成《我读书 我快乐》,向学生推荐读《西游记》。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走近名著——检测预习——品读感悟——延伸拓展。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教学本文时,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放在了人物形象的.品读感悟上。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且找出三次斗争中,描写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语句,边读边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依次进行合作探究。

讨论白骨精的形象,学生抓住她三次“变”,体会她的诡计多端。她一次次的变的目的是想吃唐僧肉,体现了她的贪婪的本性。然后抓住悟空三次识破和三次打,体现了他的疾恶如仇、坚定不移,最后一次是请众神作证,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通过两者的较量,悟空更胜一筹,我辅之学法指导,告诉学生这是“反衬”的写法。再抓悟空虽然遭受师父的误会、念紧箍咒以及被逐走等,仍然留师父身边保护并几次打妖精这一点,学生悟出悟空对师父的忠诚以及坚定的信念。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感受,注意引导,及时点拨,当学生根据自己所找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启发他们能够合理的运用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教学本课时,我还重点把握课后习题3的句子,把教材资源用到位,并诵读了练习3中赞颂孙悟空形象的12个词语,还交流了《西游记》中的其它故事,激发了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本书的兴趣。

但课堂教学总有遗憾,本节课学生朗读不能贯穿整个课堂,缺少朗朗的读书声,分层优化未能照顾到后进生。

篇11:语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读完“三变”,白骨精的反面形象就显露无遗了。学生评价的词语很丰富,有阴险,狡诈,贪婪,蛇蝎心肠,诡计多端等。我顺势引导:那么在这三变中,白骨精分别是的是哪些计策呢?我当时预设的答案其实只有三个:美人计,离间计和连环计。谁知,学生生成的答案却大大超越我的预设,而且十分在理。如:化作一缕轻烟,那是金蝉脱壳之计;扮作哭啼寻女的老妇,那是苦肉计;迫使唐僧念紧箍咒和逐回花果山,那是借刀杀人之计。学生的答案让课堂变得更美丽,更有生趣,同是也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课堂进行到第30分钟左右,是学生的思维出现疲惫,如何让学生跳过这一“盲区”,将认真听课进行到底?我根据教材内容,插播“圣僧恨逐美猴王”的视频,直观、熟悉的西游记电视片段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唐僧的迂腐,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孙悟空的冤屈,痛苦,但有情有义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学生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或者是对唐僧的埋怨,批评,或者是对悟空的同情,安慰。此时此刻,安排学生写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果然,学生都能静心写,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文章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篇12:《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郑标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文

学作品的兴趣。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

说说四大名著,板书:《西游记》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

2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引出问题——为什么《西游记》中的故事妇乳皆知广为流传?

二、整体感知

1初读初感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有没有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或者其他的感受。2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找找,有没有三的。

[师板书:白骨精三骗

孙悟空三打

唐僧三拦] 4小结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三、品读深入

1我们先来研究白骨精这个人物。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描写白骨精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到课文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

白骨精把这个计用来对付的是好人还是坏人? 说说白骨精的人物性格特点

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 2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对孙悟空的描写在哪一段?选择最能显示孙悟空特征的句子,把它读好。

[生自由练读] 再来读读。怎么把孙悟空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 3.指名读第五、六、七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回答: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4小结

人物个性鲜明 栩栩如生。四、延伸扩展

1自由聊一聊其它人物特点。

2通过读课文中的句子,很好的读出了孙悟空的人物特征。除了读,我们还可以想,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活动,猜一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拿出作业纸,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生想象写话三分钟、交流体会各个角色的内心独白。]

五、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六、作业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板书:

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

三打

三拦

三骗

白骨精

唐僧

(贪婪、狡诈)

(善良、迂腐)

教学反思

把古典文学作品引入小学课本,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众观整堂课的架构,整个教学思路是:谈话揭题——初读初感——再读梳理——品读深入——延伸扩展。

基于本文的特殊背景,教师引导从文本的大环境入手,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以学生所了解的故事为基点切入,又使学生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这个大的文本环境,在学习时起了主导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及其中的不同角色。

初读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良好地表达阅读感受,教师给出了合适的词语,解决想说说不出来的难题。经过这样的指导,再学别的课文,学生就可以学有所感,很好的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这个复杂的故事,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呢?老师抓住“三”这一关键词,围绕这个“三”,(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清晰明确的概括了课文的框架。使学生从大处着眼文本,理解文本。并时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的认知。

如何深入文本?朗读训练点如何落实?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作用相当大。教师以情一步步的推动了课文的品读深入。并不急于从主要人物孙悟空入手,而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觉,先研究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以它的坏来衬托孙悟空的正义。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阅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最能体现孙悟空特点的句子,进行品读。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练读与品评中,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中,将朗读训练升上高潮。读出情感,读出情境气氛,读出人物性格特征„„

篇13:《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

《济南日报》报道,前不久,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正式开机。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于孙悟空的热议。在佛教史中,孙悟空实有其人,当然不是一只猴子而是一位出使西域取经的僧人。《宋高僧传》卷第三写释悟空是京兆云阳人,原姓车,名奉朝,是后魏拓跋的远裔。他出家之前官拜左卫泾州四门别将。他奉命护送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一带)使臣回国,在宾国都城突患疾病。他病中发愿,痊愈之后就出家为僧,号达摩驮都(法界的意思)。唐肃宗至德二年,悟空二十九岁,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研究根本律仪,并在各地流浪,遍访名寺名塔。学成之后,悟空到骨咄国城的小海边,从南岸入城,突然地动山摇,暴雨如注。他逃到一棵大树底下躲雨,正巧许多商人也来躲雨,商人说这是因为有人带着佛陀舍利引起了龙神震怒,悟空向龙神祈宥,这才雨过天晴。他到龟兹的莲华寺之后,潜心翻译,将《梵本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翻译成中文。在西域逗留了近四十年后,贞元五年,他回到京师,进上佛牙舍利,敕封为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入章敬寺修行。而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篇14:你们都低估了《三打白骨精》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话题》系列主编,阅读邻居读书会创始人之一。“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近年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舆论史与文化史、当代文化研究等。

关于《三打白骨精》,之前朋友圈和微博豆瓣上的两极评论你们都看到了。两边都挺有卤的,我都不知道该信谁。最后我本着该死一闭眼的精神,花六十大洋看了一场。

无论如何,豆辩上59的评分,10亿票房,《三打白骨精》是部被低估了的电影。

和你们一样,《三打白骨精》留在我脑海里的最深印象不是原著,但也不是老电视剧,而是1973(我出生那年)出版的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电影制作方说有向这本经典连环画致敬,确实有。像金箍棒画的圈儿啊,白骨精的双股剑啊,都有。

当然我也有不喜欢电影《三打白骨精》的地方。它很多地方确实太西化了。不仅仅是西化,而且也太繁复化,大概是要讨好电游一代。比如金箍棒雕镂成那个样子,还能用来打架吗?

其实在我的内心,一直想看到一部写实版的西游记。西行之路是很苦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餐风宿露开路搭桥的时节数不胜数。你看《魔戒》里护戒团也是半神半人,但你很能体会他们的艰辛,还有绝望。很多时候别的成员都被抓走了,只剩下行者一人,其实他的心情跟失孤也差不多,而且晚一步可能师父同伴都被炖煮吃了。猴性本急,这就更急。这一路下来没得高血压就算不错。

我夸《三打白骨精》,并不是太在意特效啥的。上了一点年纪,对于打打杀杀其实很无感。所以我不喜欢《大圣归来》。电影本为造梦,这个梦好不好,其实要看整体能否让你沉入。

咱不整那些虚的,说说大白话。以我之见,最差的电影,是讲不好故事,又提不好问题。这两点,基本上是相通的,讲不好故事,大多数时候就是因为提不好问题,它们提出的问题是虚假的,解答得也极无聊。

有一类好一点的,它提的问题是存在的甚至是永恒的,可是它用糟糕的人物与叙事把自己的问题粉碎了。你看了这样的电影,对它提出的问题毫无思索的欲望,满脑子都是可笑的画面和台词。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好的电影当然是讲一个好故事,提一个甚至几个好问题,让你看得唏嘘不已,不能自拔。而且倾盖如故,又白首常新。人类在一百多年里创造了无数这样的杰作。想想都是令人高兴的事。

《三打白骨精》不能算最好的那种电影。但它讲的故事是合格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与追求。就是说,每个角色都有生长点,都可以单独拍成一个故事。插一句,要是我来重写《西游记》,我一定会从某座山某座洞一个小妖的视角来写。“大王叫我来巡山”不是说说唱唱的,这里面的权力架构,妖生追求,无问道,上下级,妖国梦,妖权主义……巩俐演的白骨精有妖权主义的色彩,可是一妖独权不是春哪,群魔乱舞春满园。

而《三打白骨精》提出的问题,也相当不错。自由意志是一个。大与小的权衡(就是如果需要唐僧为一人或一妖舍弃取经大业,他干不干?)是一个。对理想的坚持与动摇,虽然已经被书写得太多,但还是很迷人。不过你们总爱欺负八戒和沙僧,把他们整得那么单面。

如果西游四人纽是一个创业团队。董事长唐三藏和cEo孙行者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而且他俩的理念和眼光经常出现分歧。很有点史蒂夫·乔布斯vs苹果董事会的意思。马齿渐长,我的认同点越来越倾向八戒。

没错,八戒也认同西行取经修成正果的宏大叙事,但是他没有普济众生的雄心,也没有行者那种打妖怪的强迫症,对于西天诸佛那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功学鸡汤也特有免疫力。八戒随时都想着退路,对高老庄充满乡愁。他有时就像被洪秀全、杨秀清裹挟的广西民众,对建立一个地上天国心存疑虑,却被金箍棒吓得噤若寒蝉。一个缺乏狂热明哲保身的中国人,八戒就是我啊。

所以我最讨厌的演员就是小沈阳。你就糟蹋八戒猪先生吧。他这样的小确幸有错吗?

篇15:《三打白骨精》教后反思

汉中市南郑县813学校

王玲

*** 假期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名著导读课《三打白骨精》,曾经在我眼里一篇再普通不过的课文,居然可以带给学生如此多的感受,带给我们这么多的精彩。深厚的教学功底,惟妙惟肖的语言神态,精巧的教学设计,深刻的文本解读,直扣心灵的文化传承,让我无比震撼,深深折服。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自己教学水平过硬,业务能力很强,原来这只是井底之蛙肤浅的自以为是。作为一名教师天天教学生学习,天天讲学习重要,自己却不能及时有效的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我无比汗颜,难道我要继续这样一直重复昨天的日子吗?不,这不是我想要的。激情被点燃,斗志被激发。虽然我即将37岁但我依然觉得只要心里有方向,什么时候奋斗都不晚。

在反复观看了窦老师的教学视频之后,我认真分析梳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各环节的具体教学手段,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设计了一节近乎模仿的《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向改造自己的课堂发起挑战。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达成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的课时目标。第二课时目标为通过重点句子品读“三变”、“三打”、“三责”感悟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环节先是语言导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西游记》,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根据《阅读报告单》来自学课文(阅读报告单完全借鉴窦老师的设计,归纳概括,评价人物,质疑以及积累,较为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概括并复述课文内容。最后再次沿用窦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来品悟环境描写对情节的烘托作用,“真是山高必有怪,岭峻必生精啊!”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下去的兴趣。

第二课时从故事的起因入手。在这高山之中,唐僧师徒遇到白骨精,白骨精要吃唐僧,引出故事的“三变”。第一次用美人计变成美貌的村姑,学生在原著补白中谈美貌,锻炼学生的词语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再在反复朗读中品悟这美丽藏着恶。第二次用苦肉计变成八旬老妇人,抓住关键词“八旬老妇人”学生谈自己再生活中所见到的八旬老者因该是什么模样,并模仿动作语言来体会这“八旬”和“闪”二者的矛盾,最终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白骨精的这弱是装出来的,不值得同情,她的哭里藏着刀,藏着恶。第三次用离间计变成信佛的老公公来博取唐僧的同情。依然用原著补白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白骨精的用心险恶,这信佛是假善,真正是无心向善有意作恶。将这“三变”的品读推向高潮,白骨精诡计多端,有意作恶的妖精形象也就跃然纸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了这样的认识孙悟空的“三打”也就变成必须的。“三打”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的句子放在一张PPT出示,教师示范,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代讲,悟空机智勇敢但又有些急躁的猴子形象就被孩子们轻松感受到了。也就体会到了白骨精变得秒,孙悟空打得妙,吴承恩写得妙,再次体会经典文学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读整本小说的兴趣。

品了白骨精、孙悟空的形象,当然也少不了唐僧。这一环节我从质疑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悟空一路护送,忠心耿耿,唐僧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徒弟,三次责罚还要狠心赶他走呢?有人认为唐僧愚不可及,人妖不分。我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我来采访各位唐僧,学生换位思考为唐僧辩白。有人说唐僧是肉眼凡胎,没有火眼金睛,认不出妖怪也情有可原;也有人说唐僧是向善之人,有普度众生之能,面对妖怪应该以教化为主……孩子们改变了最初对唐僧的看法,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向善,是大善。

学习名著不仅要平人物形象,还要研究他的写法。我直接改编了故事:孙悟空很厉害,白骨精第一次变幻就被打死了。与原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相比,带给学生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学生轻松感受到小说反复叙事写作手法的妙趣。

篇16: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白骨精的狡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孙悟空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这是所有孩子心中的大英雄,你们认识他吗?(孙悟空)

2、看到这个名字,你想到了哪些故事?

(三借芭蕉扇、大闹天宫、比丘国救婴儿等、保唐僧西天取经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8、三打白骨精 板书:

8、三打白骨精

二、预习检测

1、拿出导学案,朗读上面的生字词,并对字音、字形做出相对提醒标记。拎

紧箍咒

癞蛤蟆

妖精

斋饭

瞒着 唐僧喝到:“你为何不听劝说!”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2、作者介绍

收集关于吴承恩的介绍,教师进行补充。

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吴承恩就是明朝的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西游记》就是他的代表作。

3、课外知识补充

你知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吗?(连线)

《红楼梦》

罗贯中

宋江

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刘姥姥

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 曹雪芹

诸葛亮 三进大观园

《西游记》

施耐庵

孙悟空

三气周瑜

三、课文初读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白骨精为了(),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2、请根据填空进行课文分段。

四、课文精读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1、山是什么样的?(山势险峻、峰岩重叠)从这八个字能感受到什么?这里的环境如何?

2、走了一天路的唐僧师徒又累又饿,于是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

(二)白骨精三变 白骨精一变:

1、快速浏览课文(2-4),找出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出示: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自言自语是怎么说?你这样说都让别人听见了。把白骨精的话再读一遍。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从哪里看出来的?(不胜欢喜造化 三个感叹号)3)谁再来读一读。评价。齐读。

4)可是孙悟空不在,唐僧身边还有两个人呢。白骨精想了想,变成了一个美貌的村姑,还拎了一罐斋饭。

5)用美人计,谁就上当了?(猪八戒)我们看猪八戒的表现,(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6)如果说它用“美貌”来迷惑八戒,那么它又用什么来打动唐僧?(特地请他们用斋)(善良)这是一个怎样的白骨精?(板书:狡猾)白骨精二变:

1、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

2)讨论,如果说第一变,白骨精把自己伪装得既漂亮又善良,那么这一次它又把自己伪装得怎么样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年满八旬 老妇人 手拄竹杖 一步一声 哭” 很可怜,值得同情,尤其能赢得唐僧这样的人同情。)真是太狡猾了!

3)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怀疑,为什么?这一闪没有躲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没有躲过我们的火眼金睛。

过渡:白骨精一变,二变都被悟空识破,贪婪的她会罢休吗?

白骨精三变: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读读,想想:

1)这次它为什么又变成了白发老公公呢?

(证明前面被孙悟空打死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他们是一家人,是人不是妖,让唐僧觉得自己徒弟连伤两条性命,罪不可赦。)

2)白骨精变来变去目的是什么?(吃唐僧)怎样能吃到唐僧呢?(赶走孙悟空)怎样才能赶走孙悟空?(给他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

3)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妖怪存心要孙悟空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 出示句子: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4)白骨精为吃唐僧肉煞费苦心,一变(读句子)美人计,二变(读句子)用苦肉计,三变(读句子)又是——离间计。而且一计接着一计,这叫——连环计 白骨精真是诡计多端。板书:诡计多端

(三)孙悟空三打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让我们 “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的方法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三打的语句。

1、交流一下你们找出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

一打: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1)指名读。

2)抓关键词:火眼金睛举起

就打

劈脸一棒

3)议一议:①从中可以读懂什么?(从“举起 就打”可以看出孙悟空嫉恶如仇,见恶必除,除恶心切 打得急)

二打: 1)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2)关键词:也不说话 当头

3)议一议:为什么话也不说,当头就是一棒?(争分夺秒 下手快)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1)指名读,思考:如果说第一打是急打,第二打是快打那么第三打就是——智打。从哪里看出来?

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藏 走 迎 笑 没立即动手 暗中 吩咐”可以体会孙悟空的机智。这叫“吃一堑,长一智”

3)我们从一个个动作中能品读出人物的特点,也可以从一个神情中品读出人物的特点。

4)师引读:面对狡猾善变的白骨精,孙悟空自信地笑道——生读„„ 面对阴险狡诈的白骨精,孙悟空轻蔑地笑道——生读„„

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第一打的“举”和这一打的“抡”之间的区别,体会这一次,孙悟空是用足了全身的力气打下去的,这一棒真是打得狠、打得猛、打得准,因此一棒就打死了妖精。

6)总结:从孙悟空一打、再打、三打可以看出,在他身上有那些品质?

相机板书:孙悟空 嫉恶如仇 机智勇敢

(四)学习唐僧责备悟空的语句,再次感受孙悟空的忠心耿耿。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可是唐僧是怎么样的反应呢?

2)生:责骂他。念紧箍咒。第二次还念了二十多遍。

3)唐僧是个什么样人?一般人都不干了,而孙悟空却不这样,他受到师傅的责骂还要打妖精,为什么?

4)不管受多大的委屈,也要惩恶扬善,这就是孙悟空。对于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这个使命他坚定不移。看,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林庚这样评(出示句子—他的专注,他的献身精神,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百折不挠的毅力,总之是这样一些非凡的精神品格构成了一个英雄的重要标志。——林 庚)

三、作业

1、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

诡计多端 孙悟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打白骨精的教学设计02-15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08-24

三打白骨精缩写04-08

三打白骨精范文06-06

三打白骨精解析06-21

三打白骨精教案06-21

三打白骨精最新06-21

三打白骨精原文04-10

8三打白骨精范文05-23

三打白骨精游戏范文06-15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思想报告下一篇:天空发怒了-五年级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