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大赛观后感

2024-04-25

素养大赛观后感(精选6篇)

篇1:素养大赛观后感

我们离名师有多远

—— “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汇报

11月7日—11月10日,我们一行四人有幸来到“六朝古都”南京,观摩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大赛设5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朗读展示、书写展示(15分,现场抽题。)、才艺表演(5分,选手提前自备。)、课堂教学展示(50分,提前一天抽取课题。)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15分,现场作答)。五轮比赛透射出每一位选手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乐观、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坐在台下,作为一名观摩者,我们看着、听着、思考着,唯恐稍有遗漏。

一、朗读展示:

朗读内容选自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赛前十分钟抽签选定篇目,时间短,难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同时找到至高点,对参赛选手存在一定的考验。本轮比赛,湖南刘霞辉老师在朗读《蒲公英的梦》时语音甜美、语气童真;林娟娟老师对《鞋匠的儿子》感情基调把握非常到位,深情、投入;湖北郑磊老师的《三袋麦子》,男中音底气足、台风很大气、很有央视主持人的感觉,现场人气很高;获得朗读前三甲。

朗读展示结束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佟雅坤作了如下点评:

1、有不少的朗读听起来很流畅,可是分数却低。文章有结构、层次、起承转合,有的老师缺少句子的组合、连贯,影响了听的效果。

2、声调要有变化,要给学生情景再现的想象空间。

3、朗读要有节奏变化,要读出来意思,一个意思到下一个意思要分清,不能哪一个字都不放过,要把意思组织好,不能为了表达感情把每个字音圆圆溜溜的摆出来,听着费劲;不是摆字,而是说事。

4、朗读和朗诵不同。要克服尖团音。

(点评后,应主持人和大家的要求,佟老师为大家朗诵了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收获:朗读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必备基本功,我们应该多读好书,注意自身修养的沉积和丰厚,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准确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将文字化为有声的形象、情感和韵味,做到“低吟而体其味,诵读而达其情”,真切动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本表达的特色,读出文本的价值。

二、书写展示:

书写展示:现场抽题、现场展示,高低立现,考验了各位选手的粉笔字写字功底及心理素质。选手们在三分钟内书写四个成语,四条成语是:“程门立雪 ”、“一心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伴着悠扬的乐声,参赛选手在3分钟之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自己扎实的粉笔字功底。他们沉着镇定,全神贯注,尽情挥洒手中的粉笔,一蹴而就。他们书写时笔法灵动,有起有落,字形优美舒展、工整有致,吸引了台下的观众凝神翘首。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实老先生指出,教师日常要从笔画、结构、章法上等多加练习,教师不仅要写好硬笔字,还要多练习毛笔字,从内涵上丰厚自己,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的确,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就是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底气,是语文教师的骄傲,也是学生的福气。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上课时都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板书,日积月累,才能精益求精。

三、才艺表演:

才艺表演是全方位展示彰显参赛教师个人风采的环节。激情的朗诵、灵动的舞姿、动听的歌声、精妙的书法、悠扬的钢琴声将每一位听课教师带近一个个多彩的生命。他们的展示不仅形式多样、表演精彩非凡,还紧密结合语文教育。现场掌声不断,惊叹不止。

来自湖北的郑磊老师表演了配乐朗诵《中国军魂》,讲述“亮剑”李云龙的故事。他一身戎装,举手投足间就已打动全场观众;他的朗诵激扬顿挫,慷慨悲壮,观摩代表们为他轻轻打起了拍子,不少人眼含泪花,仿佛与他一起回到了那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自广东的秦娟老师,则以创意十足的才艺表演赢得一致肯定。她的书画舞表演《千里婵娟》取材于苏轼词作《水调歌头》:悠扬的古乐声中,她饱蘸水墨,婉转挥毫,寥寥数笔就在黑板上勾勒出圆月、柳枝、祥云的图画,而圆月中的留白处恰是一位女子舞动水袖的翩然影像。画毕,泼洒银粉于墨迹上,画面顿时更加栩栩如生,月中的人影也呼之欲出,现场顿时赞叹连连,掌声阵阵。

陕西王林波是手掌画配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与前面选手的热闹不同,他让整个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完成第一幅画面,当那只可爱的窝牛出现时,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的画面完成后,掌声再次响起。主持人说:都说刘谦的手可以创造奇迹,今天,4号选手的手也让我们看到了奇迹。

15号选手刘霞辉童话剧表演《鸭妈妈找蛋》。她表演得非常有意思,鸡妈妈、鸭妈妈、鸡妹妹、狐狸、老牛的语言、神情、动作都被演绎得惟妙惟肖,引得全场一片笑声。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学有所长,个人魅力同样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课堂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大赛最精彩的环节,三十分钟,三十个孩子,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

北京张聪老师上的《最后一头战象》有许多亮点。入课环节,张老师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要求,然后告诉孩子,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孩子们带着目标一读课文。学生解决了生字新词,读顺了难读的句子后,张老师提出默读(二读课文)的要求,噶嗦的感情隐藏在哪些关键字词中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多读读,用心体会。三读课文,你触摸到了噶嗦什么样的情感?最后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后快速浏览嘎羧归去这个情节,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噶嗦一日为战士,终身为战象。下节课,我们去感受噶嗦归去的悲壮。”真可谓凤尾结束。这一课教学获得最高分。

点评:老师的思维独特,符合孩子的特点。他把思维、情感、课本、讲课联系在一起了,这样的课就是最具艺术的课!

陕西王林波老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师生围绕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别老人,进行识字,理解词语,读通、感悟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词准确贴切的地方,通过对比的方法多次指导学生说话,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的话表达出来„„整堂课上得干净,不拖泥带水,几乎找不到老师的一句多余的话,特别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孩子充分的展示,老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配角。

课后点评更让我们受益匪浅。王老师在课上要求学生说出第二件事时,有学生说是海鸥为老人举行的葬礼时,老师听后没做评价,似乎是否定了学生的说法,和自己预设的“送别”一词有别,而把“海鸥送别老人”板书黑板上,佟教授隐隐批评了当下不少老师上课太受教案框框约束,只要学生说的那个词、那个句子和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有的还是很准确的回答,就用学生说的,就要加以鼓励。这也使我想起了去年 在我校执教公开课时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的情景,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永远没错。

6号山东选手任敬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麋鹿》,是说明文。教学流程大致是:猜谜语揭题学生板书课题并讨论“麋鹿”俩字书写注意什么,让学生猜课文会写什么,带着要求初读课文,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读难读的句子,指导写字,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麋鹿的,让7个学生接读课文,引导弄清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听完后,我们感觉整堂课四平八稳,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很浓,路子很老套,我们似乎也喜欢这样上。通过对比,感觉跟学生的距离较远。最后得分也比较低。

9号选手安徽尤静执教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也是一篇说明文。

老师开口第一句话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我知道咱们南京有不少的桥,你知道有哪些桥?”揭示课题,认读词语后,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有不懂的词吗?生提出:“遗产”,学生解答,老师提出“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历史遗产,从哪里看出来它是遗产?”学生读相关部分。还有不懂的词吗?生“才干”,“赵州桥的哪些方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美观、坚固、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水面上,其实都是指?——雄伟,哪里讲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呢?然后精读课文:用心读一读,精心想一想,哪有疑问,待会儿就提出来。“没有桥墩为什么能站得住?” 师:赵州桥什么样的,我们来读读。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师:你觉得赵州桥的这种设计,你最佩服的是哪里?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尤老师充分地相信学生,以学定教教,顺学而导,放得开,拢得起,且收放自如。每个环节都是在学生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过渡非常的自然。最后她的得分也很高排第4名。一等奖第一名。

五、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共15分,8分客观题,7分主观题)。

答题所甄选题目博古通今,涉猎广泛,内容涵盖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技能,难度相当大,客观题目全部答对者为数不多。

六、学生给予的启示

上课的学生都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学生 这些孩子的表现让我们震惊:

习惯好:坐姿、站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正确端正。

会读书:上课前几分钟,孩子才见到课文,孩子很会抓问题,且都能抓住要害。知识面广、有礼貌、举止大方、优雅得体、出入有序、校服漂亮、精神面貌好

孩子的表现,绝不是临阵磨枪,而是长期的教育与训练而形成的内在素养雨外在形象的完美展现。

七、关于读书 课件 当今的教育教学是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多读书,广涉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信我们学校的老师成为名师指日可待。

篇2:素养大赛观后感

10月19日至10月21日,时值金秋,我有幸观摩黄冈市2011年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在为期一天半的大赛活动中,我目睹了各县市参赛选手的朗读、书写、说课及才艺展示的风采,其中还穿插了A、B两组选手的现场答问,每一场面让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每一环节都扣人心弦、动人心魄,活动充分展示了选手的聪明才智,催人奋进。让我一个小语观摩代表醍醐灌顶、受益终生。

朗读:“锦心绣口” 传情达意 陶冶情操

有人说:一篇文章的朗读不仅要注重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即所谓的内部技巧;还要注重语音、语速、语调及语音的轻重快慢等,即所谓的外部技巧。专家把朗读作为对原作的第二次创造,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听众在朗读者的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中达到传情达意、陶冶情操的效果。笔者聆听了黄州区实验小学邵老师朗读的《嫦娥奔月》、团风县实验小学汪震杰老师朗读的《林海》、黄冈市实验小学黄老师朗读的《和时间赛跑》。三位教师的朗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们的朗读无论是从外部技巧,抑或从内部技巧的角度上讲都拿捏得很好,感情充沛,仿佛把听众带到作品中去,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取到了震撼心灵、传情达意的效果,令人难忘。

书写绘画:铁画银钩 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

各县市参赛选手的书写和绘画展示,才艺不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风县实验小学汪震杰老师的草书《枫桥夜泊》一气呵成、错落有致;还有黄梅实验小学陈老师的绘画《梅花韵》显示了绘画功力,令人过目不忘,当然还有很多选手表现不俗,不能一一赏析。

说课:谈吐不凡 条理清晰 灵活睿智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所有参赛选手的说课中都表现不错,他们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思路,说板书设计,都很好把握了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就教学问题展开的多面的信息沟通,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选手的说课条理清晰,灵活多变。值得每位观摩教师学习和借鉴。

才艺:遏云绕梁 博学儒雅 精彩纷呈

21日上午,才艺展示是这次小语素养大赛的压轴戏,难得一看,参赛选手的才艺展示可谓精彩纷呈:简笔画、书法、绘画;诗朗诵、课本剧;单口相声、独唱、舞蹈、戏曲联唱;还有剪纸、葫芦丝吹奏等,选手各扬其长、各显其能。独唱《高原蓝》仿佛把人们置身于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草书《枫桥夜泊》力透纸背;单口相声,表演绘声绘色,令人捧腹大笑;课本剧表演出神入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我受益匪浅,增长了不少见识,宛如饱尝了一顿丰盛的“语文素养”大餐。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每位教师不论年龄大小,不分资历高低都积极参与其中。我想,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用“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来作为观摩感言,与大家共勉。

此次黄州之行,让我再一次审视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1、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

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虽然小学语文简单,可是基础的东西还是很广泛的,尤其是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意味着教师文化的再生产。有人认为课改前觉得语文没有什么,无非是学字、解词、背课文、分段、归纳中心,并且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教起来很顺手,几乎你不用认真备课,也能教语文。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师摸不着了边际。最近几年,我们还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就使教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其实,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精妙的语言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有些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禅,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是的,语文课谁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充满激情

每个参赛者都满怀激情,都明白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个“味”是什么呢,我认为“激情”是语文味之一。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热爱。有人批评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不正确的。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举个例子说,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对学生,也不能把你内心的伤感留给学生,虚伪的也是善良的。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语文教师要有有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教出有激情的语文。

4、专业的知识技能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我认为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从这次素养大赛的各个环节来看,选手们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语文教师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艺术才能,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5、敏锐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

力。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的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

篇3:素养大赛观后感

1.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现状和目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教育部积极举办面向多个专业与方向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各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大赛十分重视,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过程体现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也是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考察。

高职院校就读期间学生的时间更加自由和充裕,每个学生对时间的规划都不同。仅仅通过课堂知识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不同的高职院校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通过辩论赛、文化艺术节等举办形式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但业余活动的开展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还是无法有效提高其专业能力,对为来就业仍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各高职院校中逐渐开始引入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相对专业的赛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引进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实践锻炼,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感受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提高。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职业技能大赛中,以学生综合实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让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必须参照职业技能大赛和行业要求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与一线生产管理部门,在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断巩固职业技能,不断通过实践训练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适应能力,这与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高职学生能否在职场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他的知识是否丰富,技能是否扎实,更在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是社会评价学生质量的主要指标,职业素养的高低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技能可以速成,职业素养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因此,职业素养教育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职业素养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宗旨就是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我国职业教育理念中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中心,以更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就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注重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蕴含了职业素养要求,同时也反映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长时间以来,我国学术领域始终奉行的是“重道轻器”以及“重道轻术”的观念。在办学思路上也主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入学选拔指标以及学业标准设计方面均采取的是“精英教育”准则,指学科教育与学术标准为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将学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设置课程组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上述中思路充分体现出了形成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专门性人才的核心教育思路。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大众化时期,教育同样需要分工,一部分高校中需要始终保持精英教育发展模式,另外一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中应当确保学生能够成为专门人才以及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

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促进学生具备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技术竞争优势。竞赛中的题目设计需要贴合企业发展中实际情况,这也是竞赛典型工作任务的重要表现。参与竞赛中的学生选手通过竞赛实际操练,可以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融入到实际工作岗位当中。

3.积极开展校内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可知,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形式,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的途径作用,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1)加强指导思想建设

高职教育开展中需找到着力点,通过能力培养、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将高职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相融合,这是构建职业技能竞赛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针对形成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转变传统学术型评价指标,应当始终保持建立应用型的评价指标。结合能力培养要求下的主要培养模式,应当形成校内及校外、课内课外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充分结合。基于学习、实训等竞赛机制引导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能力。教师也会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个人能力,对学生工作开展将会更加专业。

通过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学生可以开发个性与优势,为了鼓励和支持学生,对学生颁发单项证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2)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通过竞赛的方式促进实训效果,将比赛与实训彼此结合,进一步强化技能水平,真正意义上形成以竞赛促进实训水平发展。高职教育特色是立足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特点,面向的是各种现实的社会和企业需求,即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基本点来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因此,职业技能大赛的设置也要符合其特色和要求,满足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加强理论知识巩固与实践能力锻炼。

竞赛并非最终目的,而是提升能力的一种实践检验。将竞赛与训练统一,才能够引导人们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实训上。此外,需要强化技能,将高职教育训练与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上,更加促进学生在理论学习以及实践能力上的统一是关键。

(3)学校大力支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学校加大对技能竞赛的投入力度,争取每学年举办一次职业技能竞赛,并形成奖励机制。同时把竞赛成绩与教学实践成绩相结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以此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组织竞赛指导教师到一线企业去锻炼深造,把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融入到竞赛标准当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也使得学生将来就业时能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学生形成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时代背景下,就业压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为有效实现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应采取系统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了解不同行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职业技能体系,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促进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存在一定差异性,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为其社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能够以更专业的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进行考察,加强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力度。本文以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现状为切入点,对其开展的目的与作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通过本文论述促进高职院校构建更完善的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真正体现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09-111.

[2]王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大赛体系构建的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32-34+38.

[3]孙伶俐,阚文婷,张珊,唐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业,2011,11:281-282.

[4]王紫虹,游静,黄沛琛.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力分析--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35-38.

[5]沈洋.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30:239-240.

[6]李振秋,王敦.基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2,05:129-131.

[7]郭丽丽.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建设的相关性[J].校园英语,2015,10:51.

篇4:解读“教师素养大赛”

一是具有启示性。连续三次举办这样的赛事,不断地强化,明白地向我们宣示了这样一种主张:影响母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素养。

二是具有发现性。这里将是千里马驰骋的疆场,希望之星将从这里横空出世,未来的特级教师,以至于教育家,将从这些披金戴银的佼佼者中产生。

三是具有示范性。语文教师素养包含怎样的结构?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应该从哪里入手?本次大会的安排,无疑给予了我们有益的提示。专业化的语文教师的素养,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陈述性素质、程序性素质、策略性素质和价值性素质,其中价值性素质属于德性范畴,不便于通过比赛的方式呈现,其他三个方面,大赛都有比赛项目的安排。

四是具有分享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秉性?参赛选手直观的课堂演绎、凝聚和承载的,不仅是其个人理解和智慧,也代表着他背后的庞大的团队。通过大赛的现场观摩,我们博采众长,定能放大我们的语文教学效能。

五是具有探索性。在新课程倡导的多元智能、课程综合和自主建构的课程观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改变,变得生动了,变得生态了。但是,是否出现了值得警惕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浮华?是否远离了不应该作为糟粕对待的传统语文教学对于“双基”强化?是否背离了曾经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的经验?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相信本次大赛选手们会做出贡献。

(杨林国,博士。南京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此文为在“七彩语文杯”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赛场)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篇5: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观后感.

金城江区拔贡镇中心小学 莫春玉

2013年9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观摩了在桂林举行的“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广西赛区素养大赛。本次大赛的内容有朗读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常规的课堂展示以及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五部分。来自广西各县市的15位优秀选手们都展示了他们超群的技艺。

大赛在悦耳动听的独弦琴独奏声中拉开了序幕,首先进行的是朗读展示。朗读是展现语文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之一,选手们提前十分钟抽取了现行小学教材中课文进行朗读,他们不仅普通话标准,声音动听,而且朗诵表达有特色,都有自己的风格,或高亢,或优美,或低沉深情,或童稚可爱,准确把握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也能准确透过自己的声音传达给赛场的观众,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展现了语言的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专家对朗读展示这个环节进行了点评,他不仅中肯提出了选手们在此次大赛朗读中的优劣处,还提到朗读的特点:1要先沉着、冷静;2.要有形象性,在读的时候要带有形象出现,表情要丰富些,感情应更细腻些;3.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不能一气呵成;4.注意朗读的技巧。

接着进行的是书写展示。一手漂亮的字就像一个人穿上美丽的服饰,可以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字写得工整美观,不仅有利于促进自己的学习,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个性修养乃至更多丰富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还彰显出一个人的个人魅力,还可以让别人了解你的为人处事。在比赛现场选手们一字排开,抽签板写的内容,限时3分钟。本次大赛书写内容是一首古诗。短短的3分钟时间,选手们不仅完成了书写内容,而且布局得体,令人赏心悦目,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赏!

书写展示结束,才艺上演了。才艺展示环节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有舞蹈串烧、口琴演奏、朗诵、书法串烧、独舞《荷花》、动画配音、书画、伴舞朗诵、配乐朗诵等。选手们在台上不仅自信大方,而且热情洋溢,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陶醉和丰富多彩的画面。特别是14号选手的配音《喜洋洋与灰太郎》赢得了全场观众、评委们的一阵阵情不自禁地掌声、喝彩!让我们惊叹、沉醉、回味无穷。

篇6:素养大赛观后感

——观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3月27日,南京市林业大学体育馆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这里拉开了帷幕。偌大的会场里云集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小语同仁近万人,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这样一场小语界的盛会。

本次大赛分为朗读展示,书写展示,才艺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和知识素养现场问答五个部分。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由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曹灿,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实,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杳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应用学系教授佟乐泉等专家做现场点评。

一、出色的朗读。选手们在10分钟前抽签选定篇目,每个人既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又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展示中3号选手的《新年的礼物》和9号选手的《如果我有三天光明》的朗读铿锵有力、声情并茂,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观众和评委。曹灿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点评。他说:“朗读首先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该突出的重音一定要抓住。朗读是读意思,不是读句子,要把句子组织起来,读出来的应是完整的画面,并非一句话一句话的组合。准确是第一位,还要注意朗读的起伏性和音乐性,朗读应给人有种美感,他认为朗读还要有故事性,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故事,要把课文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他还强调:“文中的人物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其它人称,其人物的情趣要充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最后,曹灿老师还表演了邓小平92年南巡讲话的精彩片

1断,他那形神兼备的演绎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二、过硬的写字。我们常说“字乃人之衣冠”,它是人的第二门面。在写字环节,选手们现场抽签选定内容,要求在短短的3分钟内现场完成粉笔字书写。每位选手的字结构合理,规范美观,用笔顿挫分明,轻重适宜,速度适中。有的苍劲有力,有的俊美清秀。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家教授雷实在点评时说:“没有好的书写就不是好的课堂,教师的正确、流畅、美观的书写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同时,他还指出了选手们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教师在书写时怎样注意结构的合理搭配,以及板书设计时整体的美观等。

三、出众的才艺。15位老师都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有器乐演奏、京剧、歌舞、简笔画、川剧变脸、毛笔书法、话剧配音等,其中的3号的笛子演奏,那悠扬的笛声将观众带进了风光旖旎江南水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得到了4.98的高分。10号的简笔画咏梅,短短几分钟时间将凌寒傲放的梅花展现在大家眼前,她的毛笔字咏梅,苍劲有力,大气磅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评委们一致的满分。15号的吉他弹唱,他那洒脱的舞台形象,让观众如痴如醉,6号选手的川剧变脸,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得淋漓尽致,都得到了满分的高分。他们的才艺不但让人赏心悦目,更让我深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兴趣应是广泛的,知识应是全面的。只有让你平时积累的好东西和你内心结合,产生共鸣,这样带给学生的才是多彩的。

四、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素养问答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教学

之后进行,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内容涉及文学、历史、课标、地理、电影、戏曲、案例评析等方方面面。选手们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淀和一定的理论支持是很难轻松过关。大家一致看好的上海选手高跃永老师,课堂教学得了56.417的高分,而在知识素养问答中却因答错一道简单的文学知识题,如洺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南京市与洺古屋市断绝了什么交往,他答的是民间交往,与第一名失之交臂,此分丢得实在让人惋惜。现在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老师,更应该做到知识的整合,只有像蜜蜂那样“博采众花”,酿出的蜜才能“又香又甜”。只有多读多看,拥有深厚的知识素养,使知识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方能使自己的课堂焕发“七色光彩”。

五、精湛的教学技艺。15位选手在上课前一天抽取课题,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每位选手都展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他们设计灵活巧妙,训练扎实有效,评价全面多元,他们激情四射,演绎了一堂堂生动的七彩课堂。3号选手高跃永老师在《镇定的女主人》一课中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女主人的临危不乱,反复朗读相关句子,领会其遇事镇定的品质。10号选手教学《与众不同的小麻雀》时,一开课就引导学生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这是怎样的一只麻雀?它哪儿与众不同?接着,老师很好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然后引领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细读文本,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引导,并结合实际理解“与众不同”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时,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学生不仅轻松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8号选手季峰老师在《日月潭的传说》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字、词、句,引领学生进入到

文本所展示的优美情境中,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去揣摩、品味语言,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阅读教学的语文味……这些选手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堂扎实、民主、灵动、和谐的语文教学。

两天半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善读、能说、会写,应该是语文老师专业素养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的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纠正,而是靠认知上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自己领悟到语言的规律和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行为调控能力。从所有参赛选手身上,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养:

1、丰厚的文化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文化是从阅读中来的,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所说: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虽然小学语文简单,可是涉及到的内容还是很广泛的。学生虽小,但他们在课堂中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果总是支支吾吾的,是有失教师职责的。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精美的语言

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课堂上常带着口头语,语气平淡无味,听到这样的课,每个

人都觉得不舒服。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说起话来,声声悦耳,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影响下,他们的语文能力怎么会没有提高呢?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燃烧的激情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国为语文不仅学习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这些文化都是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南江老师所说: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始终会想孩子所想,他的肢体语言始终透着激情,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这样孩子才会受到感染。激情需要点烯,需要起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教出激情的语文。

4、专业的知识

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替代不了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会变得陈旧。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都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才能

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5、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对话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地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地判断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点拨或概括。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即课堂的生成)。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

上一篇:冬季传染病预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四步八环节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