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最新观后感心得

2024-04-07

看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最新观后感心得(精选4篇)

篇1:看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最新观后感心得

央视主持人大赛一经开播便被贴上“神仙打架”的标签,每一期节目播出都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节目中也出现了诸如邹韵、蔡紫、刘妙然、李七月等王牌选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观后感篇一

即兴考核这个环节,是考核主持人快速理解材料,调用新闻或知识储备,实时理清思路、组织素材并最终呈现的能力。

如果用万能水话来应付,其实是在偷机取巧,失去了考核的意义了。

比如,即兴表现中,大量充斥赞助商信息、频繁请大家互动、扫二维码,或把开现场主持人撒贝宁或康董二位点评嘉宾的玩笑,硬性拉入,我认为都属于没话找话型,太水了。

董卿说‘“真的就成了你们单位的一个联欢会了”。

犀利!

与李礼的驳杂迥然不同,冯硕给我的感觉是纯粹。

无论是自我展示还是即兴考核,他都有是思路清晰,集中,注重对比和联系,在走动中运用道具,用道具辅助内容的表达。让人一听就明白,指向非常明确。没有芜杂的信息干扰,直指核心。

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因为选手往往想要表达的太多,既讲故事,还想融入自己,有些还想显摆一下。各种考虑,都会让内容展现中或多或少掺杂了一些杂质。

而冯硕,胜于纯粹。

在今天的选手里,无论从内容的架构还是语态上看,冯硕是最像一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的。

后面的杨光我也很喜欢,但他的主持中,“我自己”的成分有点多了。

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这里面有三个“我”:第一个是作为自己的我;第二个是作主持人的我;第三个是作为记者的我。

自己的我,要渗入个性化色彩和情感、温度;主持人的我要引导和服务;记者的我,要冷静观察,深入思考。

冯硕把这三者比较好的融合了起来,既能够感到三者的存在,又彼此均衡。

另外,他的语言表达也很好,基本上没什么明显的毛病。比如“速度”、“高度”、“深度”三个并列重音,处理得当、准确呈现。对引导听者理解他表达的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观后感篇二

言之有礼,李礼。

这个节目名称,和前面的“财婧”是一个思路,把自己的名字嵌入节目名称里。借助谐音,改变现有的词汇,产生陌生化的效果,现在看起来,这个手法其实已经比较老套了。如果运用巧妙,文质相符,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仅仅流于形式,那反而显得急功近利。

还有,这种曾被称为“飞白”的修辞手法,实际上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小学生的误解,带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混乱。这也是为什么商店的牌匾、广告用语不提倡此种手法的原因。

今天的《言之有“礼”》其实感觉就与内容脱节,两张皮了,如果主持人在主持的时候,特别是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多一些和“礼”有关的设计,是不是会更好呢?“礼”不同于“理”,可以更多地从文化的层面去诠释,那就不会“礼”无落脚之处了。

而且他设计的互动,也与内容有些脱节。这一点董卿老师点评时指出了。这和“礼”字的设计,可谓殊途同归,都是形式大于内容,考虑不够细致。

再说语言表达。

他说话时,调子有点高,导致声音听着有点哑,缺少亮音。这一点可以调整用声习惯解决掉,倒不是大问题,但可能会影响到成绩。

我注意到,他一开场说自己在美国布朗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的时候,重音在“硕士”上,会让人感觉到他在显摆自己学历高,而不是后来他解释的“理工男,学了十年计算机”。如果出于强调“理工男”的话,重音会在“计算机”上。

一个文艺类节目主持人,却是学“计算机”的,比“硕士”二字的冲力力大得多吧?

也许他本人没有这个意思,但这样表达的结果,就是这个意思。语言表达方法不当,会带给人误会。

这是需要自己负责的,不要埋怨观众多心。因为你是个做语言工作的主持人。

还有,下面这句话“他对声音就仅仅有一点点感知”,重音应该是“一点点”,而不是“感知”。

细节决定成败啊!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观后感篇三

这次写点评,我特意看了一下网友的评论。许吉如是争议比较大的。

首先,她的语态上,有点不太像新闻。现场也有主持人提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不少新闻类选手的共同问题。

其次,人物亮点没有充分的展示。她经过准备的稿件,似乎还不如董卿老师的现场点评更有亮点。何振梁先生最精彩的话是“载入史册”和“创造历史”,这一对对比,是何振梁故事的真正的精华所在。可惜,这些话是董卿说的,不是许吉如说的,铺垫做了那么多,点睛之笔没点到。可惜呀!

许吉如的语言表达上也有点奇怪,她的语势经常莫名其妙地就突然下压了,往往因此错过了重要的重音,大大削弱了语意表达的清晰度。

比如工作人员建议何老先生“坐着陈述”,这个“坐”的重音表达很到位,但何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说“只要我站在那个陈述的台子上”,她却没强调那个与“坐”对比的“站”字,而是把重音放在“台子”上了。

这两个字明明是对比重音,“站”字没到位,前面的“坐”也就白铺垫了。

后还继续说他“独自站立”的事,“长达二十分钟”的“二十”也应一脉相承地设计为重音,但也被忽略而过了。

这些最能够体现语句目的的词,就是重音啊!

另外还有网友置疑,把讲话稿“又一次通读、重读”这句话里,“重读”二字“重”字的读音是zhòng,意思上好像解释不通?是不是读chóng更合理呢?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观后感篇四

俞熙文,青春逼人。

这是她最有优势的武器。自我展示的部分很不错,反应也快,撒贝宁误入的插曲反而给她加了分。但即兴考核时,她却偏离了自己的优势,内容高调,语言表达也高调,和前面判若两人,失去了“邻家小女”的清新自然。否则她一定是本组第一名了。

有人问,为什么这些主持人在现场即兴评述的时候,没有时间准备,说起话来还一套一套的?大部分还准确地把握到90秒钟?

我不清楚比赛中即兴考核的机制,但肯定不是电视里刚看完题目就开始即评,电视上播出的节目只是剪掉了准备过程而已。一定是有准备时间的,但这个时间肯定是比较短的,那么,为什么主持人们经过短时间准备后,普遍都可以大段大段地流畅表达呢?真的是“神仙”吗?

我想,这其实是来自平时的积累。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就是经常要大段大段地背主持诗,每主持一期节目,都是这样的一个历练过程。每主持一期节目,其实都是给在自己的语言储备库添砖加瓦。

所以在即兴评述的时候,迅速谋篇布局,理清思路,然后调用以前背过的一些现成的词,重新整合……储备越多,可调用的素材就越多,表现就更自如。

即使是那些刚出学校大门的选手,能在比赛中走到这一层级,平时的训练也一定下过很大的工夫,才有实力和这些有多年主持经验和积累的前辈们同台竞技。这是很厉害的!

俞熙文正是介于二者之间。所以,自我展示很精彩,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但即兴考核有一点露怯,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她发音稍微有一点问题,可以今后修正。有的字有尖音,比如“人家尽枕河”的“尽”,“相信”的“信”,比较明显。有的字可能因为紧张变形了,比如“杜丽娘她是这么说的”其中的“这”字发成平舌音了。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观后感篇五

第一个选手梁婧是女主持人里语言表达最好的,可惜止步于本场。

8年财经节目主持人,出手不凡。在短短的三分钟节目里,还做了一次财经知识小科普。专业的财经知识其实是很难讲的,3分钟实在太短,所以虽然讲的通俗易懂,但我还是有点一时反应不过来。比赛时的一遍过,其实我并没真明白,回看之后才彻底清楚。

我的理解是,一圈下来,厂家、黄牛、闺蜜都赚了钱,但其实谁也没见到月饼的实物。大家都在把一张纸买来卖去,这就是“资产证券化”。但这个概念明白之后,对我们这些观众有什么用呢?

康辉老师点评说要有态度和提示,我觉得一下把我的困惑说清楚了,那就是只有科普还不够,还需有引导。

但是,时间到了……

所以,这场自我展示,输在内容的布局有点不够合理。

不过,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是非常好的。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特别是重音表达非常精准清晰!

比如这一句:“一百五十亿”。

这个数量的重音处理,和一般的数量词不太一样:重音不在数字“一百五十”上,而应在量词“亿”上。

一般我们对于数字的重音处理,多数是在数字本身,比如说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一定是重音在“8848”,而不在“米”。

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山峰高度的衡量,基本上都是用“米”这个单位,没有特殊,不需要强调;而8848是这座山峰和别的山峰的本质区别,才要强调。

但“150亿”这个数量词比较特殊,150这个数字没什么亮点,但它的单位“亿”是个非常庞大的量级。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字,很少用“亿”做单位。所以,这样的词,我们要强调它的量词,而不是数字。

这个数量词在重音方面的微妙变化,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忽略。而且重音放在“150”也并不算错,只是显得平庸了。而梁婧表达得十分精准、精彩!

但语言表达上的精彩,不足以挽救内容上的不足。可惜了。

篇2:看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最新观后感心得

但是呢,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个综艺节目,说看了绝对不会后悔,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搜索了这档综艺节目,真的是没有让我失望,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大赛》。

节目的主持人是撒贝宁,两位点评嘉宾是董卿和康辉,而台上的还坐着17位专家评审团也都是央视的知名节目主持人。就这阵容拿出来简直秒杀啊。

而来参加比赛的人啊,真的就是神仙呀。首先上台就是三分钟的自我展示,紧接着废话不多说,九十秒的即兴考核。

我的天呐,看他们比赛真的有一种看神仙打架的感觉,能登上央视舞台的没有一个是甘于平凡的人,也许他们只是个普通人,但是他们不甘于普通。

而且最让我喜欢的是在节目的流程设定上,不拖拉,撒贝宁与选手之间都是最简单直接的交流,而康辉和董卿对选手的点评也是简短而专业的。

选手最后的得分是根据十七位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团,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之后得出的分数,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也让看这档节目的人能够获得最好的观看体验。

★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六期观后感精选

★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八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 《主持人大赛》观后感

★ 主持人大赛第六期观后感心得

★ 主持人大赛开场白

★ 主持人大赛演讲稿

★ 主持人大赛台词

★ 主持人大赛自我介绍

★ 主持稿范文主持人大赛

篇3:看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最新观后感心得

如果用万能水话来应付,其实是在偷机取巧,失去了考核的意义了。

比如,即兴表现中,大量充斥赞助商信息、频繁请大家互动、扫二维码,或把开现场主持人撒贝宁或康董二位点评嘉宾的玩笑,硬性拉入,我认为都属于没话找话型,太水了。

董卿说‘“真的就成了你们单位的一个联欢会了”。

犀利!

与李礼的驳杂迥然不同,冯硕给我的感觉是纯粹。

无论是自我展示还是即兴考核,他都有是思路清晰,集中,注重对比和联系,在走动中运用道具,用道具辅助内容的表达。让人一听就明白,指向非常明确。没有芜杂的信息干扰,直指核心。

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因为选手往往想要表达的太多,既讲故事,还想融入自己,有些还想显摆一下。各种考虑,都会让内容展现中或多或少掺杂了一些杂质。

而冯硕,胜于纯粹。

在今天的选手里,无论从内容的架构还是语态上看,冯硕是最像一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的。

后面的杨光我也很喜欢,但他的主持中,“我自己”的成分有点多了。

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这里面有三个“我”:第一个是作为自己的我;第二个是作主持人的我;第三个是作为记者的我。

自己的我,要渗入个性化色彩和情感、温度;主持人的我要引导和服务;记者的我,要冷静观察,深入思考。

冯硕把这三者比较好的融合了起来,既能够感到三者的存在,又彼此均衡。

篇4:看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最新观后感心得

首先,她的语态上,有点不太像新闻。现场也有主持人提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不少新闻类选手的共同问题。

其次,人物亮点没有充分的展示。她经过准备的稿件,似乎还不如董卿老师的现场点评更有亮点。何振梁先生最精彩的话是“载入史册”和“创造历史”,这一对对比,是何振梁故事的真正的精华所在。可惜,这些话是董卿说的,不是许吉如说的,铺垫做了那么多,点睛之笔没点到。可惜呀!

许吉如的语言表达上也有点奇怪,她的语势经常莫名其妙地就突然下压了,往往因此错过了重要的重音,大大削弱了语意表达的清晰度。

比如工作人员建议何老先生“坐着陈述”,这个“坐”的重音表达很到位,但何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说“只要我站在那个陈述的台子上”,她却没强调那个与“坐”对比的“站”字,而是把重音放在“台子”上了。

这两个字明明是对比重音,“站”字没到位,前面的“坐”也就白铺垫了。

后还继续说他“独自站立”的事,“长达二十分钟”的“二十”也应一脉相承地设计为重音,但也被忽略而过了。

这些最能够体现语句目的的词,就是重音啊!

上一篇:护士迟到检查检讨书下一篇:大学生乡村旅游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