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2024-04-29

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篇1: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英语专业作为就业压力较难的专业之一,通过调查了解翻译工作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对象:

翻译社工作人员

三.调查内容:

1.翻译的工作基本要求;

2.一般翻译人员的翻译基本工作涉及内容;

3.翻译人员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年限;

4.现阶段翻译人员的薪资水平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访谈

为了进一步了解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本人于2012年8月20日—8月27日期间,通过对镇江和南京翻译社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对翻译行业的了解。

正文:

中国加入WTO以来已经迈开了国际化步伐,慢慢向国际接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就业前景是乐观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与世界经贸接轨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包括英语翻译、英语教育、英语日常运用方面的人才。而且,一方面从师资来源看,各大院校的英语教师在知识水平和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大都是英语专业的精英;另一方面从教学目标要求看,各大院校在英语教育方面越来越

重视学生对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专长,种种因素也在促进外语专业人才和国际交流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

资深翻译行业人士林戊荪认为,造成总体翻译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是翻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中国译协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即使如此,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分析说,首先,国内专业外语人员少,又集中在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政府部门中;其次,外译中工作由于相对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则严重不足,估计缺口高达90%以上。林戊荪说,要改变中国翻译界现状,建设真正的“翻译强国”,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而且应该“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并重”。此外,应该通过翻译资格认证等手段加强行业规范,保证翻译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水准。中国人事部于2003年开始试行全国统一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这一举措被很多翻译家称为“中国翻译界近年来取得的最重要进步之一”。目前,这一考试已举办了两次,约4600人参考,平均通过率为30%。所以,商务英语出现在这个时候,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能够很好弥补当前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强我国外语翻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根据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精神,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面向社会的、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的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认定。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合格,颁发由国家人事部统一印制并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是聘任翻译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国家人事部有关规定,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已经正式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考试在全国推开后,相应语种和级

别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不再进行。

根据国家人事部《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人发[2003]21号)的精神,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在国家人事部指导下,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以下简称“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与管理。根据《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中国外文局组建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拟定考试语种、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考试命题,研究建立考试题库等有关工作。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负责该考试的具体实施工作。

2003年人事部制定下发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二级、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03年7月成立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并于2003年12月6日至7日,全国首次二级、三级英语口译、笔译试点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举行。经过多方协商、共同协作和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本次试点考试任务。考试结束后,人事部专技司、外文局、外专局培训中心和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考生对试点考试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本次试点考试共有1682人报名,1629人参加考试,492人经考试合格取得翻译资格证书。试点考试的参考率高、考生范围广,从各方面反映看,试点工作得到了人事部、外文局领导、各位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外文局常务副局长、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晓勇称“考试社会反响良好”。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考生反映的情况,外文局请英语专家委员会调整了英语考试大纲的部分内容。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条件放开,面向社会,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符合人才评价的发展方向。由高等院校和翻译一线的专家承担的命题工作是成功的,起到了通过试点检验命题标准、命题方式和试卷结构的作用,这为在全国继续扩大试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认可。

2004年5月下旬,英语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继续扩大。

二、三级口译考试扩大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武汉等六城市,笔译考试除以上六市外还扩大到西安、南京、郑州、成都、长春、福州等共12个城市。200

4年11月13日、14日,英语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笔译考试在全国25个城市、口译考试在全国15个城市进行;法语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试点考试;日语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大连试点考试。考试大纲的编写、国家翻译资格考试标准的确定、考试试题的命制等都是由翻译资格考试最高层次的专家组织——日、法语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参与完成的。这些专家都是翻译界的资深教授和学者,代表着法语、日语翻译界的最高水平。同时专家委员会对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更好地形成一套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的翻译人才评价制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刘宝英在日法语考试试点成立大会上说:“我们相信,这项资格考试在推行几年、十几年后,中国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翻译、翻译家成长起来,更好的为我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说:“在翻译专业中实行资格考试制度,是中国提高翻译人才整体素质和规范国家翻译人才资格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翻译人才评价方式的重大改革。”

据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介绍:预计2005年就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语种也将逐步扩大为俄、德、西班牙、阿拉伯等多个语种,英语还将开设同声传译。由于一旦某语种相应级别的考试在全国统一进行,将不再实行该语种相应的职称评审工作。停止评审后,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参加相应的考试,才能具备被聘任的资格。因此,翻译专业技术人员如有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需要,最好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这项考试分三级、二级、一级口笔译翻译和资深翻译4个等级,大体同目前翻译职称中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相对应。考试的难度大致为:三级,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外语大专毕业生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二级,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或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并具备3-5年的翻译实践经验;一级,具备8-10年的翻译实践经验,是某语种双语互译方面的行家。资深翻译实行考核评审方式取得,申报资深翻译的人员须具有一级口译或笔译翻译资格(水平)证书;一级口译、笔译翻译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目前我们进行的是二级口译、笔译翻译和三级口译、笔译翻译的考试。

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的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与职称挂钩,建立这个翻译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后,翻译和助理翻译专业职称将不再通过评审,而是由二、三级口译和笔译考试、评定替代,从而改变了过去以单一评审模式对翻译人才进行评价的方式。而且,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不仅适合从事外文工作的专业人士考取,也是其他专业人士进入翻译行业的准入证。

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为提高翻译人员素质、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翻译人才是我国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纳入我国职业资格制度通盘考虑、通盘设计,是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翻译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提高翻译队伍的要求,也是为了改革、改进、完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制度。

此外,现行的各级翻译人员的评审按地域或行业组织,因此,其评价水平也体现了地域性标准。实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将有助于翻译标准的社会化。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作为国家的一种资格制度建立并组织实施,应当是翻译界的一件大事,它是为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做的一项制度建设,是为推动翻译队伍建设所作的一件大事。国家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目前已建立和实施31项。职业资格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当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将来的发展领域会很广,任务会很艰巨。我们要从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出发,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将中国人才评价工作推向新的阶段,以适应我国人才战略的要求。

篇2: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小姐/先生您好:

我们是XX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正在做一项关于英语翻译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希望您能用2分钟时间帮助我们填写这份问卷,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答案不分对错,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Q1请问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A.男

B.女

Q2您的专业(方向)是:()(单选题)

A.笔译口译类

B.师范类

C.商务英语

D.新闻编辑

E.涉外公关

F.科技英语

G.行政法律

H.其他

Q3您的就业方向是()(单选题)

A.口译洽谈

B.文秘笔译

C.教育机构

D.英语编辑出版

E.商务贸易

F.涉外公关

G.其他

Q4您曾经参加过英语翻译相关证书的考试吗?(单选题)

A.是

B.否

Q5您对这些证书的认识有多少?(单选题)

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说不清

D.很少了解

E.不了解

Q6参加相关证书的考试您的成绩一般是()(单选题)

A.优秀

B.及格

C.不及格

Q7您认为当今市场的需求和就业现状对哪些证书的认可度比较高()(多选题)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A.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

B.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C.笔译中高级证书

D.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

E.口译证书

F.欧盟同声传译证书

G.商务英语中高级证书

H.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

I.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8您选择英语翻译专业的动机是什么()(单选题)

A.自己的兴趣

B.父母的要求

C.老师的推荐

D.就业前景好

E.被分配

F.其他

Q9您在校时,平时每天会投入到多少时间在本专业上()(单选题)

A.10小时以上

B.5-10小时

C.5小时以下

D.几乎没有

Q10目前您所掌握的英语翻译专业技能是否达到了期望值?你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运用到您所处的职业(岗位)中吗?(单选题)

A.完全达到(可以)

B.基本达到(可以)

C.一般

D.基本达不到(不可以)

E.完全达不到(不可以)

Q11您认为英语翻译专业最看重人才的什么能力?(可多选)()(多选题)

A.专业知识的掌握

B.人际交往能力

C.灵敏的应变能力

D.对数字的敏感度

E.空间想象力

F.创新能力

G.敏锐的洞察力

H.行动力

I.其他

Q12对正在学英语专业翻译的学生有何建议?(填空题)

篇3: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此次选择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其中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共回收调查问卷123 389份,在挑选出无效问卷后,得到117 382份有效问卷,样本在各个变量的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1.2调研问卷

此次调查以2015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为基准,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大学生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大学生对就业、薪酬等方面的满意程度。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就业意向、理想的就业地区等等。第四部分为自主创业,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是否有创业意愿,对各项创业政策是否了解等信息。

1.3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此次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A.毕业生起薪差距较大

此次研究主要是对离校大学生的就业起薪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毕业生的起薪差距比较大,这一状况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结构层次、选择范围等多个方面。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起薪分布状况如表2所示。

从性别上来看,男生的起薪一般比女生高一些,以4 000元为基准,女生起薪在4 000元及以下的比例要比男生高,而男生起薪在4 000元以上的比例要比女生高得多;从学历上来看,学历层次不同的毕业生在起薪上的差别也非常显著,在3 000元及以下的区间内,专科学生所占比重较大,而随着学历的提升,比例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本科生的起薪一般在4 000元及以下这一区间内,硕士和博士生的起薪范围在3 000元及以下的非常少,而在7 000元及以上的区间则比较多。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实际薪酬水平与学历程度有着紧密联系,一般来说,学历越高,起薪水平也就越高。

B.招聘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毕业生的求职渠道主要通过校园招聘会、校园网站招聘会等渠道,再就是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来求职,还有毕业生通过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等方式求职,但这类毕业生相对较少。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来源比较多元化。

2政策建议

2.1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任务作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当前经济形势日益变化,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加,高素质人才成为各个领域争先抢夺的目标。大学生作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储备力量,其就业难题始终摆在他们面前,虽然在国家采取了多种举措之后,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一定的提升,就业去向也相对稳定了很多,但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始终困扰着高校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各大高校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改革方向,勇于创新,始终坚持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以此来不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促进毕业生能够充分得到就业并且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

2.2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教育

紧紧的将大学生就业与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促进毕业生能够进行自主创业,这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氛围也会得到极大改观,其实在大学毕业生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有自主创业意愿,打算毕业之后进行创业的比例非常高。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我国各大高校要及时做出教育教学调整,加强教师素质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再者,各大高校还要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相关的创业政策,结合高校的专业特色,利用信息化平台来宣传创业政策,这样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这样一来创业政策才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将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够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大学生的就业率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摘要:现如今很多企业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职业素养水平作为留人与选拔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非常必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岗位知识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探索出一种适应全新企业化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发展,调查报告,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视阈中的政府职能转变[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2010.

[2]杨艳霞.关于陶行知社会与个性教育思想研究的调查报告[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2010.

[3]张传玖.“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课题工作报告[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2010.

篇4: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高毕业生总体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否顺利?在职业岗位上纵向发展情况及创业状况怎么样?需要职业学校进行哪些教学改革?等等。为掌据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2.调查对象:长垣县2006--2013年毕业的部分中职生,共涉及8 个专业835名毕业生

3.调查时间: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

4.调查方式: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36家民营企业和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835份调查问卷(回收827份)。分析结果如下:

1.就业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图1),学校成功推荐就业的占到9.79%,参加企业招聘成功就业的占14.63%,经亲朋介绍就业的占73.52%,自己创业的占8.34%,其他(包括未就业)占5.80%。

2.就业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如图2),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情况受行业、工种、劳动强度、个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827名毕业生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2.06%,2000--2500元的占10.16%,2500—3000元的占20.19%,3000—3500元的占43.89%,3500以上占23.70%。

3.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图3),职高毕业学生受学历限制,在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方面空间有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在专业技术等级提升方面困难重重。受调查的827人中,具有为初级工证书者占42.56%,中级工32.29%,高级工9.43% ,技师0.73%,高级技师为0%,无技能证书者为5.80%。另一方面,他们的职务提升空间有限,大多止步于企业中低级管理人员,进入企业中高层的确属凤毛麟角,受调查毕业生中仅有3名毕业生进入企业高管队伍中。

4.就业方向

调查表明(如图4),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寥寥无几。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占到受调查人员的78.84%,受雇于集体企业的占7.50%, 政府机关0.48%,事业单位0.85% ,国有企业1.33%,其他(含创业)占11.00%。

5.职业满意度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占38.46%,基本对口的占19.23%,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职业满意度较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偏高(一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40%左右),近半数毕业生有过转岗经历。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继续从事目前职业岗位的占40.21%,不愿意但会坚持的占21.56% ,有转岗意向的占38.23%。

6.创业情况

受调查毕业生中,有过创业经历的有86人,其中创业成功的为32人,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专业。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家庭承包的耕地和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资产总额大多在50万元以下。

三、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学生就业意识差,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足。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毕业前对就业市场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就业形势,步入职场后发现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

2.职前准备不够充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度。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前对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规范了解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等都使得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难以适应。

3.市场监管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用工不规范,主要表现如:部分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工无证上岗,充当了生产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另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中普遍采取生产车间分层承包的模式,企业只为产品负责,车间包工头成了实际的雇主,存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不合理现象。同时,民营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对员工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具有较大随意性。

4.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强

职高毕业生初入社会既谨小慎微,又野心勃勃,忽视了家庭环境和本地产业优势为自己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一些毕业生凭着激情盲目闯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例如,一名种植专业毕业的一名女生开了一家餐馆,从选址、招聘员工到经营均无成熟的计划,开业后勉强维持半年,亏损10多万元,最后关门了之。

四、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此次调查表明,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和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建议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的确定、教学过程、专业实习计划制订等全面参与。强化实习实训,实训课程要占专业课的30%左右,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其操作能力。

2.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顾客观现实,坚持寻求与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相符的工作而遭受挫折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路,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实现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

3.跟踪服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篇5: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国庆假期

调查地点:中铁十一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英语作为现今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无论是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局势来看,还是从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路子来看,英语在中国地位都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讲英语,会讲英文。奥运会、世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与众多志愿者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北京、上海就连老年人也会来一句“Welcome to Beijing/Shanghai,”以尽显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声望得到大大提高。现今,英语成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是除语文、数学以外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而虽然大学里有设专门的英语专业,但是在大家都会讲英文的前提下,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及前景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就此在十一期间在中铁实习做了一个调查,报告如下:

(一)英语翻译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应该说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其中,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这是因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

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这样工具。英语的普及使得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一来,市场对纯粹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随着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欧和亚非的一些语种,除韩(朝鲜)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就业都较为困难。但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一门相对较大的语种,则非常受欢迎。

最近调查显示,仅仅会一门外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商家的要求。日前,北京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首都大学生小语种人才推荐会”上,我们发现身兼理工科背景的应聘者颇受青睐。现场的近500个岗位,多数都“捆绑”着其他条件。名决国际翻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对翻译的要求可不是只懂得相应某国语言那么简单了,得再加上专业背景‘两技傍身’,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小语种尚且如此,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更是不用说了,没有一两样突出的特长压身,很难找到一门好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教育部资料,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应该

说,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79.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理想。就其原因,有65.31%的人认为目前高等教育普遍,有太多的大学毕业生,竞争太过激烈了;32.65%认为现在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经验;2.04%认为现企事业单位基本上达到饱和。而20.97%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还可以,原因是:

(1)现在有很多新兴产业在崛起,需要人才。

(2)现在大学生都比较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强,能适合多种职业。

(3)现在大学生也开始感到从低做起的道理,更加实际。

(三)调查结果分析

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相对较宽泛。

相比其他的专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渠道并不算狭窄。据调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

(1)政府公务员(少数特定的职位)

(2)高校教师

(3)新闻传媒

(4)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

(5)各省市外办

(6)外贸公司

(7)旅游公司

(8)留学培训机构

(9)文化传播公司

(10)自由职业者

由此可见,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并不能算窄。特别是相比起一些特定工作的专业学生(如会计系的学生基本都只定位在会计师这一职业上)可以说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相当的大。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

说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

(2)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此外,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学校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

(四)总结

据教育部资料,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应该说,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现在并不是就业岗位不多,就业前景不好,而是有很多岗位大家不愿意去。每个人都想留在大城市,找高工资的工作,但是僧多粥少,自然会给那些一心想认定某一职位不放

篇6:关于大学就业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实地调查

水碧波102256002034

摘要:本文通过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指出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发放了大概100多份调查问卷,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10.4%,女学生占89.6%,基本上都是专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和年龄的分布,大体上能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4月12-15日,本人到福建农林大学北区学生宿舍、南区学生宿舍以及下安学生宿舍,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将问卷发放到宿舍,以入舍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进入宿舍42户,随机调查18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问卷52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87%,问卷容量为60。

调查中显示,认为你现在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有74.7%的同学认为“目前没有工作经验”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好影响择业,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成绩水平和未来就业有关,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认为和未来就业有关的因素分析

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不少学生认为“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

实践活动的参与非常踊跃,并热情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

2、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目标方面

首先,调查了关于大学生对择业方向的选择。首选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的占78.3%,首选在自己家乡的占21.4%,且绝大部分为女生,主动去边远地区的仅仅占0.3%,这个数字低得很,甚至可以忽略掉。这其实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其次,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进行了解,结果发现,选择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约占36.2%;其他依次为国家机关27.2%,私营企业占18.6%,高等院校10.6%,国有企业7.4%。从数据看出,目前的同学较多的倾向于去外资企业工作,这可能与改革开放的加强,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且其有较高的福利待遇有关。国家机关,如公务员、高等院校、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传统就业单位也不在少数。另外,对于大学生毕业工资选择方面,我们调查的专科生中,67.2%的人选择了1000-2000之间,13.3%的人选择了1000以下,选择2000以上的有19.5%;

3、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在调查中,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6.8%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有些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有12.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不同于校园中介网,而是社会上的中介网,有风险性)。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6.7%,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4、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解决对策

由以上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首先,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其实大学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关于市场就业情况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适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困难。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未能怀有同样的热情去思考去应对,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是什么却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附录:问卷调查表

关于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为了完成一份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调查报告,现真诚邀请您参与这份问卷的调查,希望您能给予一些意见,以下题目可以进行多选。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家乡所在的区域

A.城市B.乡镇C.农村

4.您所在的专业是什么?_______

5.您认为您所就读的专业前景如何

A.前景很好B.前景较好C.前景一般D.前景不好

6.您希望在哪里就业

A.大型城市B.中小型城市C.西部地区

7.当您毕业您会

A.求职B考研C.考公务员D.考一些资格证书

E.创业F.出国深造G.其他

8.面对职业的选择,您考虑最多的因素是那些

A.发展机会多B.薪金丰厚C.个人兴趣特长

D.稳定E.专业对口F.职业声望高G.其他

9.您期待的就业单位是

A 国企B.外企C.中外合资D.民营企业

E 事业单位F.政府机关G.其他

10.您是否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A.有B.迷茫C.没有

11.您认为现在的就业的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12.您毕业后的工作初期月薪期望是

A.1500以下B.1500-3000C.3000以上

13.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够接受

A.乐于接受

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

C.坚决不接受

14.您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

A.是B.否C.一般

15.您认为用人单位会比较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A.综合能力B.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C.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D.工作承受能力E 学习成绩和证书F.学校名气

G.社会经验H.发展途径I.其他

16.您认为最能帮助您的就业因素是

A.知识储备B.综合能力

C.社会关系D.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

17.您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

A.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B.缺乏做够的思想准备

C.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

D.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聘用上过于挑剔

E.有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沟通不够 F.就业信息, 机制不健全, 信息渠道不畅通

G.创业观念淡薄

18.你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应该加强哪些内容

A.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

B.向社会发布毕业的相关情况和信息

C.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

D.帮助毕业生推荐工作,未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讲座等 E.其他

19.如果进入这个企业, 您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

A.企业的从业经验B.良好的专业技术

C.先进的管理模式D.前沿知识信息

E.广泛的人际关系F.团队的合作技巧

G.良好的薪酬福利H.到海外工作的机会I.自我价值的实现J.稳定的年工作岗位

K.其他

篇7:关于零就业家庭的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又是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被列入政府“八件实事”考核,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解决“零就业家庭”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又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促进作用。今年,我局针对“零就业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对“零就业家庭”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调查获得的情况,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提出了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调查概况

为摸清我市“零就业家庭”的基本情况,从2006年11月起,我局组织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二次摸底调查。根据市局“不漏一户、不错一人”的要求,由就业局牵头,22个乡镇劳动管理站具体落实,聘请居委会人员协助,深入全市73个居委会,对城镇居民采取了“。

有企业下岗职工、改制企业失业人员、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的其它失业人员,共同构成了“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一部分。这部分就业人员普通存在年龄偏大,未受过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工作,很难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某某市对“零就业家庭”摸底调查共进行了两次,初次调查统计3918户“零就业家庭”,07年累计又增加68户。

(三)“零就业家庭”的援助未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家庭“零就业”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其历史原因,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零就业问题由来已久,也不是劳动部门单个部门所能全部解决的事,需要全社会鼎力支持和政府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对“零就业家庭”这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还没有经验,只是边做边学,也是刚刚起步,具体怎么做,也没有好的模式,所以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零就业家庭”的援助未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三、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的对策

针对调查了解到的“零就业家庭”成员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与大家交流。

(一)政府承诺,落实政策不打折

凡上级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在各县市落实,一也也不许打折。对于“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在政策落实中更要加大力度,形成各部门联动之势,狠抓工作落实。根据零就业家庭情况,国税、地税、工商等职能部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向零就业家庭提供优惠和倾斜,教委、民政、妇联切实发挥职能和协调作用,实行内引外联,和市、县劳动资源服务大厅建立畅通的渠道,及时掌握用工信息,强化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进一步扩展转移就业渠道。

(二)公益岗位,尽量安置

对财政拨款的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各县市自行开发的保绿、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应尽量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确保一部分人能够就业。

(三)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

通过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税费减免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四)实行对口帮扶

为落实“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对部分通过各种途径仍难以就业的人员,街道、社会劳动保障机构对援助对象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帮扶方案,落实到人,做到有人管、有人帮。这种举措让未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切切实实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重新树立起走向社会岗位的信心。

(五)积极组织现场招聘会,集中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

篇8: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分析与建议

一、全国翻译本科专业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即将开幕。经济的增长, 综合国力的增强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在各个层面上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 各领域对一般和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为止翻译人才缺口达70%。其中口译人才更是被列入了紧缺人才的行列。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广大需求颁布了《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 (教高[2006]1号) 。该《通知》宣布, 将在国内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自2006年第一批翻译本科专业成立以来, 迄今为止, 已有19所院校通过教育部的审批相继开设翻译本科专业 (20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2007: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2009:外交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目前, 开设翻译本科专业院校的数目已初具规模, 然而, 在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中却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系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短缺且不均衡等。我在下文中将通过对九所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 对现状进行分析描述, 从而提出改革建议。

二、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情况调查报告

目前, 19所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尚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 我选取其中的9所院校 (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 , 对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各校的共性和差异性, 比较不同院校的优缺点, 从而提出科学、合理、适合中国国情、有特色的口译课程设置建议, 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课程建设。

各校口译课程的总学时安排 (口译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总和, 不包括选修课程) 差异较大。其中口译课程学时最多的院校是复旦大学, 约为288学时, 其次是沈阳师范大学, 约为220学时, 天津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总学时安排大致相同, 约为144学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约为108学时, 学时最少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约为90学时。

各校在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语言基础类课程为主, 各校开设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大致相同, 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阅读、语法、听力、语音语调、口语和写作, 少数学校开设英语视听说、古代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公共演讲等口笔译预备课程, 为三、四年级的翻译专业类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大部分院校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在第五至第八学期。但也有一些学校较早开设口译基础课程, 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 也就是第一至第四学期接触到口译知识。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第三学期开设联络陪同口译, 第四学期开设交替口译;复旦大学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译初步与视译, 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听说与述译;河北师范大学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口译基础。

各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 主要集中在交替口译、同传互译、口译基础、专题口译和视译这几门课程。而在选修课方面各校突出各自特色,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倾向于某种行业或专业的口译训练, 或者是某种口译技能的专项训练或口译实战模拟训练, 例如, 商务口译、政务口译、特殊场合口译、笔记技巧、速记、口译名段研究、口译工作坊、同传模拟、会展口译。

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通过对口译员翻译过程的观察, 研究者将口译的基本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听解—记忆—转换—表达。 (王斌华, 2006) 口译过程同时涉及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 我们可以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将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划分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翻译本科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基础阶段教学 (本科第一和第二学年) 和高级阶段教学 (本科第三和第四学年) 。根据上文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本科基础阶段各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于语言技能教学, 到高级阶段才开始开设翻译技能课程, 只有少数院校在基础阶段加入了口译预备课程。我认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应当在分阶段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在基础阶段增设口译预备课程十分必要。例如, 听解和表达在口译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们可以学习名校的做法开设听说、读说、读写课程, 同时增设中文和公共演讲课程, 辅助提高口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 仲伟合提出了译员知识组块结构构成:KI=KL+EK+S (P+AP) , 即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双语知识板块+百科知识+ (职业口译技能+艺术表达技能) 。因此, 口译教学可以总结为双语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能训练。由此可见, 在培养口译员提高其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在调查的九所院校中无一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我在以往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对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是造成最终译不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 可以在本科基础阶段增设百科知识相关课程, 或改革现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可以在翻译本科专业的阅读、听力和基础英语课程中加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管理、外交、环境、教育、贸易、法律等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事实、读写新闻报告、汇报新闻事实, 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

各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 语言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各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理论课程与技巧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必修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衔接与过渡。这一点从各院的口译课程总课时安排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出来, 最多达到288课时, 最少仅有90课时。各校应考虑学生口译学习和口译技能教学的发展情况, 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课程安排, 建立科学的口译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学,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双语技能, 增加学生的百科知识, 培养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完成一般性口译任务的本科翻译人才。

调查中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校本科课程设置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与中文相关的课程, 例如古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而中文相关课程的总学时在本科四年全部课程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中文水平和中文文化底蕴严重欠缺, 在英到汉的口译训练中存在表达不清、用词不准确、语言生硬、逻辑表述不清、表达不完整以及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因此, 建议各校增加中文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 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和文化底蕴, 使学生的双语能力能够同时、同速提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背景情况的介绍及对九所设立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 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就此提出改革建议。目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在本科基础阶段缺乏口译预备课程的设置;第二, 教学中缺乏提高学生百科知识的教学课程和内容;第三,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第四, 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我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 结合自身的口译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期望能够与翻译本科教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篇9:关于翻译就业的调查报告

游戏文本汉化是翻译领域中比较偏门的部分。汉化翻译的特点很明显,首先,游戏汉化的翻译题材广泛,没有固定的范畴。但同时这也给翻译初学者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可以接触大范围不同题材的材料。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变换翻译的着重点,根据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进行合理的理论应用;其次,汉化的评价依赖大众评价,也就是由玩家来评定。汉化的评价不严格。这一点上要求汉化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笔者在翻译中主要遵循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同时借鉴了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Nord,2006)。诺德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目的论理论。诺德认为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译文的好坏看法不同;诺德就提出了忠诚原则来解决文化差异及译者、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该原则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译者应尊重原作者,协调译文目的语与作者意图。同时笔者在翻译时采用较多异化翻译。施莱艾马赫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是译者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译者不是翻译中的隐形人。(Venuti,2007)笔者认为汉化翻译更多的是使玩家享受游戏的乐趣,所以在翻译中充分调动译者的主体性,目的是使游戏内容更富乐趣。

二、文本分析

汉化文本的任务文本发送者通常是游戏公司或民间自建的小型游戏汉化组。文本目标功能是达到英译汉或日译汉的目的。接受者为广大玩家,对于玩家来说,游戏汉化的最低门槛是不影响游戏操作和游戏兴趣。文本通常为书面形式,(某些大型游戏会根据汉化文本进行配音)。文本翻译的原因主要是迎合中国玩家的需要,促进外国引进游戏在中国的发行。本文当中所采用的文本是某二战题材游戏的一段独白。词汇上涉及众多地名及人名。内容上符合历史事件。句型结构上看,有较多状语与插入语。

三、翻译反思

在汉化任务交稿后,笔者进行了一些反思,下面截取其中的几句话,总结这次任务的心得。

①His legs badly injured,Isakovich spent months recovering in a military hospital; he would not return to combat.

句子①的翻译有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人名Isakovich的翻译。笔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没有相应的广泛接受的翻译。通过几个已有翻译的类似人名的对比,最后翻译为“伊萨科维奇”。没有突兀的翻译腔,效果较好。第二,汉化任务的一个很大的弊端是,大所数情况都是团队合作,分工完成一整部游戏的汉化工作。这就存在翻译时断章取义的风险。在句子①中就存在这种情况。“would not do”在句子表达的是不想回去战斗,不能回去战斗,还是单纯的陈述不会回去战斗呢?句子中上下文之间没有办法推测出这个句子的潜台词。处理方法是,根据前文提到伊萨科维奇腿伤严重,结合“would”本义,定为“他不会回去战斗了。”第三,标点符号。英语原句中分号连接两个分句,在翻译中改为两个完整的句子。并且调整主语和人称代词的位置。翻译如下:

伊萨科维奇的腿伤的很重,在军事医院里恢复了数月。他不会回去战斗了。

②Ivan Pozharsky,a fellow patient,befriended Isakovich and shared his experience in breaking the Siege of Leningrad.

句子②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位置调整问题。Ivan Pozharsky 属于新信息,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调整了语序,翻译为“他与一名叫伊凡·波扎尔斯基的病友成了朋友。波扎尔斯基讲诉了他们突破列宁格勒包围圈的经历。” 原文中用“and”连接两个并列分句,翻译中处理成两个独立的句子。通过这样的调整,句子表达上更流畅了。

③Pozharsky fought on the Volkhov Front,pushing west into the town of Shlisselburg,while soldiers from the Leningrad Front pushed east across the frozen Neva River.

句子③中有一个难点,首先句子中出现的地名是真实的。需要仔细的核查并给出公认的翻译。句子翻译起来比较容易,难点在于大量的文本对比找寻最公认的翻译。句子③中还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词性替换。如“fought”翻译成“参加战斗”;“from”翻译成“在某地战斗的……”。本句翻译如下:

波扎尔斯基参加了在沃尔霍夫前线的战斗,部队往西向什利谢利堡镇方向推进。同时,列宁格勒前线上战斗的士兵们穿过冰封的纳瓦河往东推进。

总之,汉化翻译对翻译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低的,在翻译时译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配合,使整个翻译有连续性。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同时对于地名、人名、历史事件等需要仔细查证。翻译中措辞要尽量优美!尽量多进行校改,在每次的校稿中,笔者都能找到不足之处,经过改译后,译文质量就会有一定的提升。这足以说明对翻译初学者来说,校译是翻译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

参考文献:

[1]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2.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篇10:关于就业形势调研的调查报告

前言: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参加者:--------主题:如何看待如今的就业以及怎样选择当今的就业 时间:2015年2月1日 地点:林州市成人大学

一、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等若干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按照《就业促进法》和中央、省、市促进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认真实施。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就业服务卡2万多份,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660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0笔、金额348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0%,直接扶持创业者760人,带动6500多人实现就业。累计发放扶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55笔、金额10285.5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1笔,金额2043万元。20xx年,全市落实主辅分离政策安置下岗人员1620人,减免企业所得税544万元;落实稳定就业政策,办理出口退税2.38亿元;落实鼓励吸纳招收下岗人员中就业困难人员431人,减免增值税4412人次,减免税额594.28万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减免税收262.8万元。

(三)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村民组五级服务网络平台,已建成劳动保障事务所272个(其中街道18个,乡镇154个),劳动保障工作站

1579个(其中社区220个,村135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681名。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劳动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14家,在乡镇共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建立县、乡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稳定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工作重点快速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转移。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和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同时还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达39103人,共有近3万人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84%。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情况、求职愿望和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创业愿望的积极组织创业培训,有一般技能培训需求的及时安排培训。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培养1000名创业者、解决500户“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创建100个充分就业乡村、建设100个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五)以创业促进就业。我市将鼓励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20xx年市委、市政府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以来,全市共建立了创业园区13个、创业街10条,园、街吸纳创业者507人,带动11885人实现了再就业。在创业培训上,全市共组织了186个班次的创业培训,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了培训,已有3087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累计带动再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六)推进就业援助。我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百日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春风行动”、“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创建转移就业乡村”等活动,从而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体系。全市(含县区)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3200多户,确定援助对象2812位,签订服务协议2812分。截至目前,帮助272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业岗位;为71户“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并有129位“零就业家庭”成员成功就业;援助“零转移就业农户”524户,有703人实现就业。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6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4.5万份,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局面复杂、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特点,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将继续增大。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是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权威部门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5000多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1000万个左右。

(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国内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且呈持续下滑状态。自2000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20xx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xx年下半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20xx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放缓势必要影响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停产或裁员。从去年下半年,我市对返乡农民工的监测可以看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就业岗位增长减缓。有的企业虽然未受大的影响但本来打算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却选择了观望。三是影响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就业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中央将“保增长”与“保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三、我市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以及我市市情特点,当前,我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根据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了我市新增劳动力与新增就业岗位的矛盾。我市又恰恰是典型的就业困难城市。首先是农业和人口大市,农业人口480多万,有13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到春节前,全市返乡农民工达到110万人,春节后有100万农民工重新外出务工。截止到3月底,外出务工中有2.33万名农民工又重新返乡,返乡农民工数量多;其次我市作为发展中老工业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待于进一步加强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1.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 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四 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经济师,2007.8 [2]赖新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第,茂名学院学报,2007.5 [3]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姓名:------

学号:----------

班级:---------

上一篇:计算机课程的总结体会下一篇:新东方名师预测2012考研英语作文22个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