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初一作文

2024-04-13

真话初一作文(精选9篇)

篇1:真话初一作文

说真话抒真情初一作文

童年时期的友情,是最纯洁的,没有掺杂其他东西,所以人们都很珍惜童年的友谊。我这个天生重感情的.人自然也不会例外。可我珍贵的友谊,差点被我的固执和死要面子给毁了。

我和维,梅是好几年的朋友,彼此都很熟悉。梅生性豁达开朗,大大咧咧的,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她从凳子上撞下来,她摔伤了也不埋怨我。只是大气的摆摆手。从那以后,我们更加亲密无间了。有一次,我和维因为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和她玩起了冷战。只隔不到一米的距离却硬是两个周没说一句话。我和维虽然每天有说有笑,形影不离,但是我们心里都明白,心里并不是无所谓。就像打了一个结,这个结需要我们三个人齐心协力才打得开。

我悄悄和维商量了好几次,希望主动和梅和好,可我最终没能鼓起勇气说出来。

一天下午,太阳光暖暖的照着我们,我和维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梅忽然插在我们中间说:“对不起,我错了,你们原谅我好不好?我再也不想忍受形单影只的痛苦了。”面对她直接的请求,我和维一下没反应过来。我对维说:“吓死我了,想谋杀我啊。”脑袋一时短路,连说话都语无伦次了。其实我心里早就原谅她了,可就是硬撑着。梅严肃的说:“你们怎么这么死要面子啊,一点都不肯说真心话,我能对你们坦诚相待,可你们呢。”

是啊,梅的一番话使我恍然大悟,对别人应该说出心底最真诚的话,而不是隐瞒。我一把拉过维,向已经远去的梅追去。

篇2:真话初一作文

我的心里火辣辣的。心绷得好紧好紧,脸也不由自主的.变红了,同桌在一旁大惊小怪地叫道:“脸红了耶!什么情况?!”我心虚的回了一句:“没事,别瞎猜。”就迫不及待地拉开后门“逃”出去了。

从没有这么紧张过,我出了一身冷汗,看看手里的《伊索寓言》,耳旁响起故事里农夫的话:“我家里这两匹马和两头牛,它们虽然从不向我许诺什么,但什么活儿都干。把水留给它们,比留给你们强多了。”我急忙摇了摇头,想要甩掉这句话,它却还是固执的回响着:“它们虽然从不向我许诺什么,但什么活都干……”很简单的寓意,我今天读起来却突然感到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在瞪着我,它们都会说话,都在责问我。

我突然记起假期前我对朋友们说了什么。

那天小学同学来我家玩,我跟她吹牛说初中的课程好简单的,一学就会,再加上我现在这么爱学,我肯定还是优等生。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当我们的生活不同的时候,我对她突然就萌发了虚荣心,说出了这番话。同学惊诧地说:“简单?!什么代数啊、运算啊、角啊明明就很难,怎么可能会简单?”我的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继续吹说:“那当然了,小菜一碟啦。”

上初中后我依然像小学那样散漫,只是笔记抄抄,该背的还是不背,该写的还是要催着才能写完。我以为自己已经成功了,优哉游哉,天天乐开怀。

直到第一次月考后我还是满不在乎的态度。

一天同学打来电话问我的成绩,我说也就年级前200多名吧。结果她又是一脸惊诧地说:“不会吧,我考了班级第四名耶!”我愣了愣,继续逞强说:“我们数学出的异常难,奥数都出啦,拉了很多分的。”然后又听到她惊诧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啊……”

事后,我提心吊胆了,也用心了,到期中考试前她又打来电话向我取经,我不在乎地说:“这个是要靠平时的啦。”她再一次惊诧了,傻傻地说:“哦……”我自以为已经准备充足,考前没好好复习,考场上也没尽到全力,结果出来了,我还是没有同学考得好。

回忆到这里,我总算明白了我紧张的原因,也心虚起来。跟同学比,我好像就是黄蜂和鹧鸪,她则是不说话,默默的努力的牛和马,我俩比,即使我是天才,我也比不过她的。

我深深的懊悔着,任凭寒冷的秋风吹着我的面颊,即使身体在战栗着,却感觉凉爽惬意。

篇3:真话作文:路有多远?

我们需要冷静对待, 反复思考, 若思考方向不对, 归因不彻底, 方法找不到, 真话作文也会继续远离小学语文课堂。

陆荷芳:假话为什么这么多?

“圆圆的月亮像玉盘,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微弱的灯光下, 妈妈还在为我织毛衣, 我仿佛看到她头上又增添了几根白发, 心里特别感动。”……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非常熟悉的语段。这是不是就证明我们的学生不会“写真”、没有个性、千篇一律、肤浅浮华了?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作文之“痛”了?痛定思痛, 让我们一起来静静思索。

第一, 作为老师, 你用心欣赏孩子们的“真言”吗?

作为一名老师, 扪心自问:我们让孩子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在你心目中, 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作文?你与孩子一起写作文吗?你是怎样来指导孩子写作文的?……

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一书中曾这样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 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一定要有所写才写。”事实上, 长期以来, “为写而写”似乎成了学生写作文的唯一理由。教材中有规定要写, 为了应付考试要写, 所以, 老师必须“指导”, 学生必须“写”。因是“必须”, 自然带上了某种不必言说的思想。因“不得不写”, 因要“交差”, 于是“挤牙膏”似的说些似是而非的、无聊与无趣的话来, “假”“空”便在所难免了。

老师以为, 学生的作文应该是这样写的, 他也许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于是, 便照着自己的思路去讲解, 去引导。而学生, 也以为这样写才是老师所希望的, 所喜欢的, 于是, 便如此这般, 顺着“自以为”的思路与方法去写作。在这样的“自以为”下, 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母亲;每个人的老师都是循循善诱, 为生病的同学补课, 为工作熬红了双眼;每个人的母亲都是勤劳善良的, 深夜在织毛衣, 夏天在摇蒲扇;每个人的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的, 放学后帮“我”解答难题, 分别时送上“小木船”……

那么, 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作文呢?习作评价标准的模糊, 个人喜好标准的不同, 都可能影响着习作的评价。尤其对于考场作文, 它的评分标准往往是“中心明确、行文流畅”等冷冰冰的机械化的字眼, 我们据此将学生作文分成三六九等。于是, 老师、学生为了他们的命根子———分数, 不断揣摩着优秀作文的标准, 努力迎合“评分者”的喜好, 剔除那些可能扣分的东西, 使写作成了“有套路”的类似于“八股文”般的东西, 又怎么会不“假”?

再者, 我们常常以为写作便是写作, 根本没有想到写作也是学生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 写作的态度, 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假的、空的说多了, 生活中的“假”便也自然而然了。站在呵护生命的高度, 老师的“真”, 对学生求“真”的态度便尤为重要。

第二, 作为教材, 你用心营造“学真”的氛围吗?

细观我们的教材, 写到人物, 几乎都是名人英雄, 有的命运坎坷, 自强不息;有的持之以恒, 成就非凡……让学生觉得, 写作就必须得写惊天动地的大事, 写声名显赫的名人。对于小学生来说, 虚构与真实、虚构与虚假, 他们分不清楚, 而十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没有任何文章引领学生认识其不同, 所以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 学生真的把握不了。

我们再研读一下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有的要求不够明确, 有的似乎是要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的, 却又让孩子无法展开想象, 写出来的东西空洞乏味。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 他的生活中有没有“新发现”?有了新发现自己能不能想办法去解答?怎样清楚明白地写出这个新发现?这些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难, 或因为老师在引导上的失当, 加上学生手头现成资料 (课课通、优秀作文之类) 的丰富, 学生大多不会花时间自己去思考与探究, 而是将他人现成的“发现”直接拿来。面对这种现象, 老师也只能简单地讲讲、批批、改改、说说, 走个流程算了。

从教材方面引领学生写真, 看来还有许多路要走。

主持人:关于学生写不出真话, 仅仅从写作教学的本身来思索还是不够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教学, 对于真话作文, 阅读教学该如何做?

周晓霞:阅读课文教学为真话作文准备好了吗?

我个人认为, 学生写不出真话, 与阅读教学没有引导学生读到“真”, 没有好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很多作者在写“真”, 不清楚作者是怎么写“真”, 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当下仍然使用的读写结合, 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写作而准备的一种积累 (包括词句、情感体验以及章法结构技巧等等) , 而写作则是阅读的一种再延伸 (或仿写或改编或续写) 。这样的“读写结合”始终是一种被动状态的牵引, 是一种看似有成效的作业而已, “炼”成的终将是一批“现代八股”“变形八股”的操作高手。习作者在这样的习作过程中是失却自我的, 更无法谈及“真”!面对那么多的阅读课文, 面对那么多的阅读课时, 怎么办?

一是引领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明白对话的价值。对话是什么?是主动、是尊重、是倾听、是倾诉, 是文明的呼吸, 是智慧的碰撞。

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作者章武, 就是一位善于交流的人。首先他在天游峰与扫路人相遇、相识至交谈, 体现了其与人对话的一种能力。加之他是一个乐于将“倾听”所得转而向人“倾诉”———写作成为一种自然习惯的人, 所以才有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而教学过程中, 教者对于文本的理解是一种“倾听”, 转而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知识传授当为一种“倾诉”。当然这种“倾诉”是特殊的, 需要一定的技巧。而课堂上的学生在“倾听”作者、老师与同学们的“倾诉”之后, 又将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与作者有所呼应?又将如何“倾听”自己的世界, 将其如何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倾诉”———写作?这才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该具备的写作思考。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很多文章包含着一种真正的感恩, 也就是说, 文章是非常棒的感恩方式。

比如《月光启蒙》, 常常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母亲的怀念。而细品之, 便能得到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感恩, 对民间文化的一种感恩。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这份感恩。我们在调动学生的童年记忆来呼应文本理解的同时, 引导学生体会到, 原来写作也是感恩的一种重要形式。自此, 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 因为有了具体的倾诉对象而自然会露真情、说真话。

三是要让学生从阅读教学中明白所有的文章都是“读后感”。也就是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阅读世界万物, 心中思考万物的感受, 任何一类文体都是如此。

你看, 学生读一本书, 让他们写读后感, 有几个人愿意去写?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用传统的小读后感的理念引领写作的结果。其实, 在阅读教学中, 若以大读后感理念引领学生阅读, 让学生与作者对话, 与编者对话, 与文章中任何一个人物对话, 这种读后感学生肯定有话可说。比如《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教学, 如果老师引导学生给文中的人物写信,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有选择地写信, 给林肯写行, 给林肯的父亲写也行, 给那位议员写也行, 给整个参议院写也行, 给这篇文章的作者写也行, 给编者写也行……如果以这样的思维引领学生写起来, 其感还会有“假”?

而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做个高水平的“催眠师”。在阅读交流时, 使学生能真正积极而主动地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和知识仓库进行“清点”, 创造出一个新的知识环境, 进而获取新的发现, 从中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

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之后, 我安排了《我叫维生素C》的写作训练, 引领孩子们将对课文故事的回顾和课外网络资料的查询所得, 巧妙地安排于这样的一个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之中, 还留了空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维生素C”的形象。在这样的一个创作过程中, 既运用了课本中的知识, 又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们的检查不再是单一的回顾, 而成为了一个快乐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也让学生知道, 相同的知识, 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这就对习作中的知识求真有了较好的指引。

主持人:从学生真话作文的角度来看, 小学语文教学的确需要变革。而这项变革, 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目前的状况下, 我们肯定还能做些什么的。

管建刚:“文心技巧”下, 假话烟消云散

我一直认为作文讲评重于作文指导, 作文讲评其实是最好的作文指导, 抓住了作文讲评, 才能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引领其爱上真话作文。但现在作文教学的问题很多, 其重要原因是在“文心技巧”上还没有进行细致研究。

(一) 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

大家对《南辕北辙》的故事耳熟能详。方向错了, 盘缠再多, 马再快, 那也白搭。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课标”早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他们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 他们的写作, 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 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然而, 有几个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不是学生的过错。又有几个语文教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看成作文教学上的一件最重要、最迫切需要来做的事?很多教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 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以至到后来, 连语文教师都忘了除了作业, 除了考试, 作文还能是什么。

“课标”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放在第三学段, 即小学高年级。我以为, 不够, 越早越好。方向对了, 你走得不快, 不要紧, 顺着道往下走, 总有到目的地的那一天。“课标”将这句话放在了第三学段的作文要求的第一条, 完全正确!它是方向, 它是基础。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就是我所提倡的“文心技巧”的核。问题是,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 一“自我表达”, 一“与人交流”, 就假话连篇呢?

(二) 怎样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我认为, “自我表达”是为了“与人交流”。有人说, 日记是私密的, 只给自己看。绝大多数人的日记, 写的背后, 往往隐藏着一个自己也险些遗忘的动机:将来有机会, 要将里面的话, 给别人看, 给应该看到的人看。

怎样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发表!“发表”学生的作文。文字只有发表出来, “文字的声音”的优势才凸现出来了。它能让各个地方的读者不断地传阅, 它能给写作的人带来尊严和荣耀。发表, 既表明写作者的才华被认可, 又象征着作者获得了“公众言说”的权利。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 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发表, 刺激着写作的人, 以更好的姿态写作。

怎样“发表”学生的作品?传统的“发表”学生作文的方式有“朗读”“贴作文墙”, 现代“发表”学生作文的方式有“博客”“班刊”“班报”。我看好“班报”: (1) 比起作文墙, 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随时随地地看。不只是让班上的同学看到, 也让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等看到。 (2) 比起班级博客, 它更便捷, 可随身携带, 随时携带。 (3) 办报的周期短, 旬报或周报, 更替速度快, 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写作。 (4) 人对纸质的传媒, 至今仍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办了十年“班级作文周报”, 手头有500期、近500万字的周报。我以我的十年实践作证:只要你办一两个月的“周报”, 学生马上知道, 写作要“发表”, 作文有人读, 有人评, 有人对话, 有人交流。说了假话, 会有人质疑, 质问。

(三) 有了发表, 自然解决了另一个重要的“文心技巧”:“读者意识”。

很多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 都特别重视“读者意识”。英国的“课标”说:“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为多种目的和读者, 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美国的“课标”说:“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 “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等等。

“读者意识”的重要内涵是“读者假想”。写作时, 你要假想你的“读者对象”知道什么, 不知道什么;喜欢哪些内容, 不喜欢哪些内容。我办“班级作文周报”, 经常让学生将“周报”送给平行班的学生和老师、教导处、校长室, 并邀请家长一起阅读, 将每一期佳作投给报刊社,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 我们的读者不只有班上同学, 还有很多潜在的读者。这个意识一苏醒过来, 学生的写作行为就会呈现出自我的“读者关照”, 学生在写作中, 会自觉地以虚拟读者的形象, 审视自己的写作, 这就是夏尊把“读者意识”看作写作上的重要技巧的缘故吧。

有了发表, 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有了读者, 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意识。有了读者意识, 改变的不只是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技巧, 作文所蕴含的丰富的、渴望用文字交流与对话的写作热情, 也将注入作者的文字里。有了读者, 有了广大群众的雪亮的眼睛, 写作就有了真正的“监督”, 写作上的“打假”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解决了发表平台, 获得了“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 作文说真话, 说最想说的话, 就轻而易举起来。作文有了真话意识, 文字就带上了作者的体温, 文字就有了温度, 文字就成为学生认同和接纳的一个精神交流的平台, 写作就彻底改变了。写作不再是学生讨厌痛恨的虚假、虚伪、无病呻吟, 不再是敌人, 而是“情人”:那里是真情, 是真诚, 是真意, 是真切, 是真挚。作文, 由此成为“心”的世界, “情”的世界, “人”的世界, 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 一个内在世界的外在表露。

文字技巧, 关注的是写出来的那篇“文”;文心技巧, 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的区别所在, 也是我所追求的作文教学和当前病态的作文教学的区别所在。发表意识、读者意识观照下的“写作”, 学生必然会说真话, 说内心的话, 说拧开了水龙头哗哗流淌的话。也正因此, 写作带给作者言说的快感和幸福感;也正因此, 辛苦的写作, 有了无穷的魅力。

高子阳:还整个习作过程以透明

我个人一直认为, 当下的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仍然是隐蔽的。管老师以“班级作文周报”的方式将学生习作过程部分透明了, 学生能够持续地阅读更多学生的作品, 学生父母也能持续阅读到全体学生的部分作品。我坚信, 只有整个作文教学过程透明了, 全透明了, 我们的学生习作才能够真起来。

我认为, 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有五种现象 (五大问题) 直接关系学生真话作文的产生。

第一, 没有哪位学生非常方便地把全班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及老师的习作评语读完。

第二, 没有哪位学生父母能非常方便地读到自己孩子及全班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及语文老师的习作评价。而这种阅读能让父母获取很多信息, 比如他们会非常清楚这个班的每个孩子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语文老师是如何进行写作教学的, 自己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资源……

第三, 每一次习作, 学生写完后就交给老师, 老师几乎成了全班同学所有习作的唯一读者。从读者意识的角度看, 每一次习作刚刚起步很快就转至终点, 即使老师提出许多建议, 也宣告本次习作结束。读完老师评语后再进行二次习作, 几乎没有引起重视。

第四, 没有哪位老师能够非常方便地保存全体学生的每一次习作。把自己所教学生的习作保存下来, 我认为是语文老师一生教育教学生涯中最伟大的财富。一位语文老师, 如果按照30年教龄、一年教40个学生、一个学生一年写20篇习作计算, 该语文老师手中就会有24000篇习作。如果每篇写下50字的评语, 该老师就写下了120万字的评语。这是理论上的计算, 也是大多数老师早已经做的。如果真正拥有了这一切, 语文老师的习作教学经验肯定相当精彩, 学生的习作水平肯定不是现在“假”字当头。

第五,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正式习作, 到高三毕业, 整整十年。十年内, 课内习作、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的日记练笔, 可以这么说, 每位学生写过的习作不少于500篇。然而有几位学生能够把这500篇以上的习作拿出来?而中小学生写作其实就是引领学生记录童年时期的发现与创造, 如果把这些记录保存下来, 对学生整个人生的持续性的发现与创造作用重大。

这五大问题关系到全体学生对习作的喜爱, 关系到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系着学生是否会以求真的思考去对待每一次写作训练。怎么解决?方法极其简单, 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及老师评语等打印好装订成“书”, 全体师生每人一本。这本“书”的结构如下:

(1) 根据每一次习作内容设计封面, 封面有书名、著作参与人、学校名称, 还可放一幅能表现本次习作的图片等, 封二粘贴学生习作原稿, 封三粘贴学生重新修改过的习作。封四可以放一些人为什么要写作的话语。

(2) 学生打开“书”, 马上可以读到老师根据本次习作写给全班同学的一封信。这是老师与每位学生的真心交流记录。

(3) 目录。目录与内容的排序是随机的, 决不可按照习作质量来排。

(4) 正文。即学生的习作内容与学生、老师、家长的评语。学生将习作输入电脑以后, 可以发给他们的同伴, 让同伴写上几句话, 父母阅读后也可以写上几句话, 最后是老师的评语。

(5) 本次习作的教学实录。把整个课堂实录放在最后。课堂上老师提什么问题, 谁回答的, 都要详细、真实地记录下来。

我第一次把课内习作做成小“书”, 发给全体同学时, 他们高兴极了。翻看小“书”, 寻找着书中的自己。他们看完自己的习作后, 就停了下来。

我开始讲述这本小“书”是怎么做的, 带着他们看我设计的彩色封面, 带着他们阅读每一篇习作 (20多分钟孩子们就读完了这本书, 他们的阅读速度是我想象不到的惊人) , 告诉他们我是怎么把这些习作装订成书的, 用了多长时间 (每一本小“书”我花费的时间都接近20个小时) ;告诉他们这本小“书”一定要收藏好, 放在自己的书架上;告诉他们一定带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告诉他们, 以后的每一次习作, 我都会装订成书……

孩子们捧着“书”, 感动了, 给我鼓起了掌!我也感动了!孩子们把这些书带回家, 他们的父母同样给予了我掌声。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同样如此。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告诉我:这样的写作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 是终身需要的。

篇4:唯有真话好作文

清代诗人江湜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可惜这个道理还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充分注意。我们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作文非得用另一种语言不可。于是学生一听作文就愁,愁不出就凑,凑不出就诌。下笔言不由衷,笔下就必然语无伦次,内容空泛、苍白。要走出这一误区,唯有引导学生写真话。

写真话的好处有哪些呢?

1.真话有材料。只要你写心里话,国事、家事、天下事,俯拾皆是,件件可论;只要你吐露真情,亲朋、邻居、好友,随处可见,桩桩可叙。请客、送礼、走后门,你没有看法吗?母爱、友谊、生活苦乐,你没有体味吗?匆匆行人,田间耕耘、花园草坪,能不勾起你的联想?这些不都是材料吗?宋代黄庭坚说得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见认为作文没有材料的人常常是“坐守粮山愁无米”了。

2.真话有激情。你看闻一多的那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次演讲》,激情满怀,充满了多少爱与憎。他没有讲稿,但普普通通的话,却能使群众振奋,使特务害怕;他没有用豪言壮语,但吐出的每一个字,却具有巨大的征服力和威慑力。“我们的力量就在于说真话”(列宁语),作文的力量也在于写真话。

3.真话有技巧。生活是丰富的,它既有五彩缤纷、欢声笑语,也有黑云压城、悲欢离合。生活本身就是一篇巧妙的文章,所以对中学生来说,学习作文的技巧就应该从写真话开始。真话是质朴的,而质朴就是难得的技巧。宋代的李涂曾精辟地指出这一点:“文章不难于巧(奇巧)而难于拙(自然朴实)。”孙犁的《荷花淀》写得多有意思,而它的技巧是朴实;巴金的《真话集》写得多感人,而它的技巧也是朴实。返璞归真,才能真正学到作文的技巧。

本着上述原则,我在新生入学时出了一个极平常的传统作文题《开学第一天》,要求写七百字左右的记叙文。作文前,我在课堂上努力给同学们创造一种“心理安全”感,反复阐述写真话的好处,并声明:有话可写几千字,无语两百字也可,评分不以字数多少论高低。写真话,即使语言不畅也不一定低分;写假话,即使辞藻华美也不得高分。这样一鼓励,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无拘无束、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下当堂写完,试验是成功的。经批阅,与往年同期作文相比,质量要好得多。其中有一篇特别引人注目。该文的小作者由于种种原因,学习不好,不守纪律,玩混度日,但这篇写真话的作文竟然挖掘出了潜在的才能和智慧。他把入学第一天的畏惧、自卑、自惭的心理感受描写得十分生动、逼真、感人。这篇作文引起了我们的沉思。实践证明,写真话是作文教学的最佳入口处,因为只有它才能打开创作的源泉。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鼓励引导学生写真话,是学生作文训练的源头活水,可以唤起学生作文的兴趣。

写真话能迸发出激情,而处在激情的高峰段就会产生技巧,技巧的自我反复欣赏,就将流泻出强烈的精益求精的修改欲望。写真话所引起的这个链式反应不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也显示出作文训练的合乎科学的逻辑程序。所以,掌握这个过程和程序对教师指导写作及学生写作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新野县王集中心校)

篇5:真话与谎言作文

我经常在沉思,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对我父亲撒过一次谎,我骗了我父亲,说我在校学习很勤奋,很刻苦。这让他对我充满了希望与期待,那种望子成龙的观念越来越强烈。我一直在为这件事所折磨,我在想,我当时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骗我的父亲?到现在我这颗屡遭不幸长期忧伤的心还在为次而无比的深感惭愧(其实,自己一点也不喜欢学习)。

那次撒谎被来就是一次巨大的罪过,由于它所引致的后果,罪过就更加严重了。不过,如果撇开其他因素不去考虑的话,只考虑我那时的心境,那么这个撒谎其实只是愧疚难堪的后果,我根本不想去辜负父亲对我的期待与希冀啊。我可以对天发誓,就在我极度愧疚那一刻,我也愿意把后果揽过来让我自己负责到底,我很乐意,可是我只能说那是一种愿望吧,就如此刻我感觉到的一样,因为在那一刻,那害羞的本性抑制了我内心的任何愿望。

回想起那个恬不知耻的举止,以及它给我所留下不可磨灭的愧疚感,我对说谎话产生出强烈的憎恶。也许下半辈子,我希望自己能够逃脱那谎言的困扰吧。为此,我对自己做了更加深刻的反省,最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回忆起自己编造的谎言时,竟然没有滋生出一丝的内疚。

我从来就厌恶虚伪,我的心中没有谎言的一丝存在之地,那么我又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编造谎言?我承认,我向来不容忍自己的错误,我始终心存良知,我依然服从道德的引导,即使在利益的诱使下也不以为然。可是出于人的本性所使,起码会为自己的缺陷所辩护吧,也许这是对自己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吧。人们尚能保持正直,独独在没有任何理由要说谎话并且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而去失去正直?

所谓的说谎话就是把应该揭示的真像给掩盖起来。所以,一个不必说穿的真相,没说出来就不能算是说谎话了吧,但是,在同一条件下,如果一个人不说出真相,而且还制造了假象,那这样能算是说了谎话吗?事实上是不能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借给他钱,而他却给此人假币,那当然是欺骗此人但他却并没有窃取此人的财产。

说到这,你不禁会发问,既然并非任何时候都得说真话,那么应该什么时候说真话,又是怎样对人去说真话呢?还有一个就是,有没有可能发生无意之中骗了别人的情况呢?针对第二发问,书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书中最严格的道德并不会叫人付出任何的代价的,而在社会上,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书中的道德被社会视为是一种不可用的理论。所以,就让他们去打嘴吧,我还是努力用自己的原则来透视这些问题吧。

真话与谎言就类似于哲学中关于真理与谬误这两大对立观点,学过那么一丁点哲学的人都知道,真理的对立面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分离的,既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在统一与对立中前进。普遍的,抽象的真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吧。它是我们前进的导航,没有了它,我们便会不知道要往哪个地方去。人们就是通过它来引导自己,做应做的事。然而特殊的个别的真理却不一定总是财富,有时候甚至是一种祸害,但经常是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吧。

因此,毫无用处的真理又怎会是财富呢?你想一下,人可以要求得到一块土地,尽管它十分渺小,但至少也可以建一个厕所吧,一件东西必须是有用的,抑或是可能之后有用的,才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你需要知己来陪伴你,那是因为知己可以给你幸福,给你快乐,如果是给你制造痛苦与罪恶,那你还会需要吗?我想答案是可以肯定的。把真理用在对谁都不重要,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就是对它的一种侮辱吧。所以,不说真话或者隐瞒真相的人算不上是说谎话。

可是,那些毫无意义的真理究竟是否存在?这是另外问题了,暂且不论。

不说真话与说谎话是有天差之别的,但是它们所带来的作用也许是同样的,为什么?因为只要这种意义作用是乌有的,那么结果就肯定是一致的吧。只要真理是毫无意义,无所谓的,那么对立面的谬误也是毫无意义,不起作用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说出与真话相违背的话去欺骗人,并不见得比不说真话去欺骗人更不公正了吧,因为就真理毫无用处而言,谬误不见得比无知更糟糕吧。我认为他的答案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其实并不见得比我不知道答案更重要,那么既然是要给人以伤害才叫不公正,没有伤害别人又怎么会是不公正的呢?

既然讲真话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之上的话,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辨别它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的呢?我们都知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对立的,在这样情景下,我们又该怎样做人呢?讲真话有利于一方,却对另一方产生了不利,我们应不应该说呢?什么话该说,什么话又不该说呢?用什么来衡量呢?只需要用我们的公正原则知识去对待就可以了吗?同时,你也应该反思自己欺骗了别人但没有给他人造成损害,就意味着没有对自己产生了伤害吗?只要做不公正的事情就是说谎话吗?

面对这么棘手又多的问题,实际上要摆脱他们是不难的,只要你心中秉承着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永远坚持真实的信念。因为公正总是存在于事实之中,谎话充满着不公正,谬误总是欺骗人的。所以,只要你说出真话,无论会引来什么样的结果,都是无可指摘了吧。

说到这,也许你会明白了许多了吧。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不在于我们说了真话是好还是坏吧,而是是否要一直说真话的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我的深思,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你必须分清楚说真话的各种情况,即可以不失公正地避开不讲,抑或是不算撒谎而稍加掩饰的情况,当然,这些情况是存在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出可以认识与辨别它们的规律吧。

但是从哪里可以找出这条规律去很好地证明它们呢?在我看来,不如用良知去解决这样的道德问题,因为良知从未欺骗过我,它在我心中保持纯洁,能够让我产生信赖。正是因为有了它,在我为了那心中缺陷而维护的编造的谎言之后,又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进行深刻地反省。

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说谎言,那就是欺骗;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撒谎,那就是诈骗;为了损害别人而撒谎,那就是罪加一等了吧。而对自己与他人既无害也与利益的撒谎,那就算不上说谎言了,相信你也读过很多的小说与文学作品之类的吧,这其中总有些是那样的不真实,为什么会不真实的发生?这无非是作者的意图了吧,作者却偏偏把它写成是真的,那实际上就是在说谎言,在欺骗读者。然而,又有谁曾经想过对这种谎言感到诧异而不安呢?又有谁大胆地站出来去批判?我相信是极其少数的。

说谎言的人一般都肯定自己说真话,但那是在撒谎,因为为了自己的利益抑或是损害别人而说假话的都是撒谎,就是不公正的事,凡是与真理相违背,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损害正义的事情,就是在说谎言,在撒谎。有些事,虽然跟真理不相符合,但与正义公正毫无关系,那只能算是虚构了吧。你也许也会这样问:那么善意的谎言属不属于撒谎?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的好处的,都是不公正的,属于说谎言。只要这是个真实的人,不管是去褒贬还是去表扬别人,那他就是在说谎言。若是涉及的是想象中的人,那他可以说出想说的一切,则不算是一种谎言吧。

真诚,诚实的人跟说谎言的人是截然不同的。真实地承认,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夸大其词,正是因为有了真实的品质,才使我做人讲究的是踏踏实实。诚实的人,在完全无足轻重的事上,虽然别人很看重事实,可他却对真实毫不在乎,他不去考虑,去编造这些无意义的事情,让大家开心。

因为对于诚实的人来说,那些编造的故事与谎言无论是对生者还是对死者,都是带有不公正的性质的,任何的言论,不论是有利可图,还是无利可寻,是尊重还是蔑视他,是表扬还是有意斥责他,只要是跟真理正义相悖的,那都是在说谎言,绝不会从他的心灵那流出来。他的诚实表现在他不试图谋取任何利益,坦诚地说真话,依据客观事实,从不弄虚作假。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诚实是为真理正义而敢于牺牲的那一类人吧。

在诚实人的眼里,真理跟真话就是同一个词语,不分彼此。他心中热衷于真理,并不去在意那些毫无意义的小事上,而是在于严格认真地按照事实办事,该怎样就怎样,无论是赞扬还是斥责,无论是坏事还是好事,该谁对的就是谁对,没有任何的主观成份在里面。

他不会去做那些有意伤害别人的事情或者是谎言,因为真理正义不容许他这样子做,心中的良知更不允许他去那样做。他特别看重的是自己的自尊,有时候他会获得他人的一点尊重而牺牲了自己,当然了,那绝对不是为了害人害己,也不是为了利他或者利己,他会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说了假话,但他认为那肯定不是撒谎。在人的行为,与正义,与社会关系以及有用的知识有关的事情上,诚实的人会尽量使自己不犯错误。除了这一点之外,诚实的人任何撒谎都不算是说谎言。

这就是我对谎言与真话的理解与区分吧。在认识这些之前,我的心就已经毫无意识地遵循着它了,仅凭借着自身的道德本性,使我下次不会再触及任何谎言的边角了,我把它划清了界限,一概加以禁绝。

篇6:说真话作文

刚开始,妈妈以为她刚搬来,大家又是邻居,能帮就帮,所以她借什么就给她什么,可后来,她越借越多,而且每次借了都得好几天后才还,所以,妈妈就对我说,以后,邻居阿姨要是再来借东西的话,就说没有或者说不知道,懂了吗?”我迷糊的点了点头。这天,我正在家里玩玩具,突然,门铃响了,我连忙跑去开门,只见邻居阿姨正微笑着站在门口,“小妹妹,你妈妈在吗?阿姨这几天刚搬来,得好好打扫,可阿姨家正好没有扫把,所以想借你们家扫把用用好吗?”“可是,可是,妈妈说阿姨借东西都不还,所以,不能借给阿姨。”我说着。“什么,你妈妈是这么说的?不借就不借,我走了。”

只见阿姨有点生气的说,然后便走了。我关上门,转过身,只见妈妈正生气地看着我说:“你直接说没有就好了,干吗要把妈妈说的话说出来呢!”“可我说的是真话呀!老师说过好孩子是不能撒谎的。”我说。

篇7:真话作文600字

国人谈生活,“难得糊涂”才是金良玉言,在现代人的逻辑里说真话未必是真理。正如“为圣者讳疾”。还如俗话说:“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说真话的滋味有尴尬者——奥运冠军周超在获得金牌时因为没有先感谢国家而是先感谢父母被人质疑。后来他不得不改口,将父母由第一降到五位。

说真话有伤身者——深圳某村村民田保民因为在领导验查时说了几句真话,就被乡镇干部打成了脑震荡。

为什么说真话会造成如此后果,我想跟整个社会有密切关系。

商业使人说假话。某搬运公司在某报纸上有醒目的黑体大字写道:“我们搬过神州五号”,结果其生意大好。上海某服务业约定成俗:见人就说靓仔,靓女,其实它靓的不是人民,而是人民币。由此可见,商业要想发达,不用提高质量什么的,不说真话就够了。说真话就面临着破产。

教育使人不说真话。上海某位较真的老师说小学课本里的《爱迪生救妈妈》是杜撰的,而他又何尝知道他学生交给他的何尝不是杜撰的呢?可见,说句假话就是好孩子,说真话就是不想混了。

政治教人说假话。某单位秘书在其微博中分享写作赢得上司好感的技巧中写道:“明明单位没有什么进步,我却写成跨越式发展,明明对下岗充满了恐惧,我却写成了大家认清了形势,从容下岗”。说真话不但不能获取上司好感,而且群众还会说你不识时务。由此可见说假话可能成为上司依赖的好下属,说真话你早晚都会“认清形势,从容面对下岗”。

说真话真不是滋味。

《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使那些说假话的大臣、公民沉默。在我们的社会里说真话成为了你一切的坏滋味的起源。

篇8:农村初中学生怎样写“真话”作文

我对“真话”的理解作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吃面, 难道吃干面吗?肯定不是, 就像你让学生把发生的事件一字不漏地写出来一样傻。一般人都会把干面加水揉, 把面重新组合一下, 经过几道工序以后, 才可以算是做成可口的香喷喷的大馒头, 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文吧;我们把面做成面条, 使面变得有条有理, 那也叫吃面, 而且还劲道, 那可能就变成了议论文, 我们把面做成饺子, 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馅, 不同于干面吧, 那也叫“吃面”, 那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散文;“诗”可以说就是吃方便面了, 曲曲折折都是人生的精华, 坎坎坷坷都是人生的哲理, 人类最佳语言的制造品, 那他们不叫“吃面”吗?那也叫“吃面”, 那才叫地地道道的吃面。我觉得对作文“真实”, 只要“基本属实”或“艺术真实”就可以。其他的细枝末节, 可以适当加工一下, 甚至, 可以在不改变原汁原味 (故事的基本真实) 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加点“水分”也未尝不可。

一、学生的“目睹”是“真实”

写“真话”, 就是写现实中真实发生的, 亲眼所见的。老师学生也是这样理解, 按照这件事真实发生的一言一行全都记下来, 其实这样面太窄不利于学生去发挥。既然是文章, 那它就是一个有序的结合体, 应该适当把这个“所谓的真话”, 适当加工一下。例如有一些人物甚至可以换一下, 使之更趋于必然化、人文化、有序化。文章, 是一个精神产品, 既然是精神产品, 肯定是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处理的。

二、学生的“耳闻”是真实

有些师生认为, 道听途说真实性较差, 不能算真实。其实, 听别人说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 (间接材料) 。对于别人说的一些事, 我们可以用作写作的材料, 只不过适当加工一下, 甚至还可以把别的同学做的事, 当成自己做的事来写, 别的父母的事拿过来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有些同学会说, 那不是写假话吗?我觉得不算是假话, 别的同学能做的事也是真实的, 你也一样能做, 只不过暂时没做, 在合适条件下, 一定会做的。但是你必须带着这样的心理去写, 你才能进入角色, 写的有感情, 你可以把这些事加工得更合情合理的, 更符合一般人的思维逻辑, 也就是来把这个真实的故事来艺术加工一下, 使之看起来更真实, 这也算是“真话”, 而且高于现实的“艺术的真实”。

三、学生借鉴“课本”和“课外书”等

课本和课外书等是我们获取的间接作文素材, 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也是我们获取信息最多、最常用的渠道, 其实就是人的后天学习。不管是课本还是课外书中一些的真实事件, 可以拿来适当加工一下使之符合自己的地域身份用在自己身上。很多学生写的优秀作文, 很大一部分可能不是他真实经历过或体验过的, 可能是他从课本中和课外书中学来的再加上一小部分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 更是和自己有基本相同心理, 基本相似的经历, 基本一样的感受, 基本一样的生活, 更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最好的材料和捷径。当然, 学生还可以从报纸电视等学到一些真实的素材, 学生只要看过了以后都纳入了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中, 你大脑中现已贮存的任何素材, 目前都已成为你自己的素材, 只要合情合理地写出来, 就算是“艺术真实”。

总之, 学生写“真话”作文时, 调动大脑中贮存的素材灵活运用。写作就是积累的释放, 感情的抒发。希望老师同学转变观念, 把作文写“活”。我想, 通过我这点不算成熟的看法能让同学把写作文当成是人生中的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的!

参考文献

篇9:作文,从说真话开始

于是,作文课就在这种不痛不痒、不愠不火中进行,时间长了,连老师都有点麻木了,渐渐接受了学生的这种状态水平,寄托期待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像长身体一样随年级的升高而自然地提高。这其中当然有肯定的一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升,眼界的开阔,学生会有自己更深的理解、感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更深刻。但仅仅是这样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目标有这样一句话:“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我不禁想起了单元试卷中一篇题为《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作文。这篇习作虽是一篇命题作文,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如:紧张时、高兴时、激动时等不同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作文收上来后,发现学生写得非常好,文通字顺,叙述过程也条理完整,内心活动的描写跌宕起伏,紧扣题目,就连平时写作文寥寥数语的学生,这次也写了满满一大篇,更没有出现跑题的现象。学生有的写成功的喜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班级队列比赛取得好成绩……),有的写激动的场面(“六一”儿童节给领导系红领巾、当选国旗手参加升旗仪式……),更多地写了紧张的时刻(如晚上一个人走夜路、“六一”上台演出、等待宣读成绩)。这里面有好几篇精彩的优秀习作,但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班里两个写作很让我头疼的学生的文章。

一个学生是选取了数学教师发考卷的场面:

老师开始发卷了,我的心里就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怦怦直跳(现在发现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天灵灵,地灵灵,各路神仙快显灵,帮我考个好成绩。”我在心里默念着。只听:“×××,65分。”唉,连神仙都不帮我了,我的心似乎要跳出来了……瞧,就这么寥寥数语,把一个紧张、等待发考卷的孩子的心理活动就勾画出来了。

另一位同学的写作素材更是信手拈来: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拿出试卷准备考试。糟糕,我又把卷子放家里了。这时,同桌站起来告诉老师我没拿卷,我狠狠地白了她一眼。只听老师叫了一声:“×××,上来!”完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的心儿开始怦怦跳。我走到讲台,老师说了我几句,又把她的卷子给了我,我拿着卷子赶快跑下去了,好不容易,心这才不跳了!

这是那天考试时的一幕,这个学生平时就丢三落四,结果当天又没带卷子,我说了他几句,没想到他竟然把这一幕写到了当场的作文里。

这两篇习作片段虽然还有许多有待修改、补充的地方,但对于平时写作欠佳的学生来说,的确难能可贵。习作整体不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说了真话,有切身感受,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如果学生是瞎编捏造了一件事,恐怕表达就不会那么真切和自然了!想想的确如此,对于学生有体验的作文,如《 ,我想对你说》《我喜欢的老师》《让我高兴的事》等,哪一篇他们都有话可写,质量似乎都还说得过去。而如果遇到一些学生体验不丰富的话题,学生往往因为“脑子里没印象,肚子里没话说”,要么随便写几笔应付交差,要么雷同抄袭,对写作提不起兴趣,还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所以,提高写作教学的策略固然很多,但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却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也是最能让学生摆脱畏惧心理、产生写作自信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走进生活,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让写作成为表达感情、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服务。

上一篇:驴的哲理故事下一篇:来校招聘企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