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2024-04-15

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共8篇)

篇1: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设计人钱欣

课件名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制作过程:

1、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3、脚本创作,课题选定后,写出文字稿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4、素材准备(文字素材、图像素材、声音素材、动画素材)

5、课件制作

教具特点: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诱发并保持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如: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到诗中的离别之情。

(二)、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采用粉笔进行教学,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这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上课时,只需轻点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虽然教学内容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半,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三)、利用网络的综合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能将文本、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各种媒体的教学信息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综合处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或教材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知识就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而网络资源丰富、综合性强,并且它还能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教材抽象的道理,使学生的思维依托具体的表象展开,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多媒体教学能将文本、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各种媒体的教学信息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综合处理。此外,网络资源的综合性还有利于教师采取“多点”教学,即通过“问题”辐射多学科知识;而学生则可依靠网络搜集资料多角度地求解,它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资源的综合运用,进行综合性学习和放射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既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文知识变为主动有趣的获取新知,让学生寓学于乐,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运用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篇2: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声 音 图 标

为了给课件文件增加声效功能,Authorware 6.0提供了声音图标。声音图标可以添加在流程线的任何位置,装载声音文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整播放选项之后就能够适应用户的需求。在存储方式上,用户可以将声音文件导入多媒体文件中,以内部形式存储;也可以将声音文件与多媒体文件相链接,以外部形式存储。

装载声音文件

将声音图标添加到流程线上之后,必须装载相应的声音文件,在此方面Authorware 6.0提供了3种方法,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介绍。

● 直接将声音文件拖动到流程线。使用此方法之前,不需要在流程线上添加声音图标,在将声音文件拖动到流程线上的同时,Authorware 6.0将自动产生一个声音图标,该图标已加载了拖动的声音文件,并以此声音文件名命名声音图标。

● 将声音文件拖动到声音图标。在拖动之前,需要在流程线上放置声音图标,然后从资源管理器窗口选择声音文件,将其拖动到Authorware 6.0流程线的声音图标。如果声音图标是新建的,所选的声音文件将成为此图标的内容。如果声音图标内已经存在声音文件,那么所选的声音文件将覆盖旧的声音文件。

● 使用Import命令。双击声音图标时,将打开声音图标的属性设置对话框,利用其中的Import命令就可以装载所选的声音文件。

技巧:

如果用户的计算机上安装声卡,并且使用Windows 3.1以上的操作系统,那么右击声音图标,执行Preview命令,或者按住Ctrl+Alt功能键的同时,右击声音图标,Authorware 6.0将自动播放声音。

设置声音属性

双击流程线上的声音图标,即可打开如图5-5所示的Properties:Sound Icon对话框,除了左侧的预览窗口之外,它还包括Sound和Timing标签,分别对应着Sound和Timing选项卡。在此对话框内,用户可以播放声音,指定声音文件的播放方式和时间。

图5-5 Properties:Sound Icon对话框

左侧的Preview窗口显示的是当前选择的声音文件类型的图标。如果没有导入声音文件,或者在File文本框中没有有效的声音文件,则Preview窗口为空。单击播放按钮时,Authorware 6.0将根据当前对话框中其他选项的设置,播放已装载的声音文件。但是,如果声音文件的格式与机器的不兼容,则Authorware 6.0不会播放此声音文件。单击Stop按钮,可以停止当前声音文件的播放。

单击Import按钮时,将打开Import which file对话框,当用户确定声音文件的位置与名称之后,单击Import按钮即可将所选的声音文件导入到声音图标内。Authorware 6.0支持的声音文件格式有PCM,AIFF,SWA,VOX和WAVE等。

在Import which file对话框内,启用Link to File复选框之后,表示此声音文件是以外部形式存储的,它的链接关系将成为多媒体课件的一部分。

在Properties:Sound Icon对话框内,单击Sound标签时,将打开Sound选项卡。File文本框用于显示所选声音文件的路径和名称。对于外部存储形式的文件来说,用户还可以修改File文本框的内容,直接更改声音文件的存储位置与名称,该项操作对于内部存储形式的文件来说,将被禁止使用。

Storage文本框用于显示装载的声音文件相对于Authorware 6.0多媒体程序的存储方式:Internal(内部)、或是External(外部)。

Sound Information用于显示声音文件的`有关信息,例如File Size (文件大小)、File Format (文件格式)、Channels (声道)等。使用立体声的播放效果比较好,但需要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

另外,Sample Size显示存储声音信息的位数,它与Sample Rate(采样速率)、Channels共同决定声音质量的好坏。采样大小可以8位或16位,通常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都采用16位进行采样。

Sample Rate显示声音文件的采样速率,它的单位是千赫 (KHz)。Data Rate表示Authorware 6.0播放此声音文件时,从磁盘读取该文件的速率。

在Properties:Sound Icon对话框内,单击Timing标签时,将打开如图5-6所示的Timing选项卡,它提供了声音文件的时间控制选项。打开Concurrency下拉列表框,选择Wait Until Done时,表示只有等到此声音文件全部播放结束之后,才执行多媒体程序上下一个图标。

图5-6 Timing选项卡

在Concurrency下拉列表框内选择Concurrent时,在开始播放声音文件时,将立即显示声音图标后面的图标内容,它能够实现一边播放声音,一边执行其他图标的功能。

在Concurrency下拉列表框内选择Perpetual时,将使得Authorware 6.0在退出当前声音图标后,仍可以继续播放该声音文件。Authorware 6.0监视用户在Begin文本框中指定的变量,一旦此变量变为True,立即播放此声音文件。

Play用于控制声音文件的播放次数,选择Once时,表示声音文件只播放一次。选择Fixed Number of Times时,将按照指定的次数播放装载的声音文件。用户可在下方的文本框内输入表示播放次数的数字或者变量。

在Play下拉列表框内,在Concurrency下拉列表框内选择Perpetual,并在播放文本框内输入了一个变量或表达式,那么选择Until True将使加载的声音文件一直播放,直到该变量或表达式变为True。

Rate文本框用于设置声音文件的播放速率,100%表示以声音文件自身录制的速率播放。如果速率小于100%,那么将以较慢的速率播放声音,如果速率大于100%,那么播放的速率将是快速的。用户可以在文本框内输入一个速率值或者是代表速率的变量。

篇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

课件是目前教学中常态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课件应如何制作?课件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针对中职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下:

一、课件制作的要求

课件的制作并没有统一划定的要求,但是,从教学实践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遵循。

(一)课件的内容

课件的内容应精心组织,尽可能简练,突出要害。对于文字的处理,应该把握这样的原则:只在课件上打出一些关键字;能用短语不用句子;能用句子不用段落;一张模板上只呈现一个内容。

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一张模板上的内容与文字过多。文字一多,字号就要小,而且整个版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这样的课件就影响使用效果,学生很容易看不清楚,而且也不能突出重点。例如:凡是著名的作家,语文课一般都要介绍作者。很多教师习惯于把作者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地位、生平、经历、作品等,用大段大段的文字制成一张课件,甚至再加上作者的肖像。这样一来,整个版面就十分拥挤,没有重点,学生一时很难找出关键信息。由于文字多、字号小、室内光线又较暗,很多学生看不清,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读或者教师自己读的方式来处理,教学效果往往较差。如果我们只在课件上出现关键信息,用词语或者短语的方式呈现,至于具体内容由教师或学生介绍,这样不仅突出了要掌握的关键信息,也更符合媒体辅助教学的理念。

(二)课件的结构

从整体讲,作为完整的一堂课的教学课件,要有一根贯穿其间的思路主线,有总有分,条目清晰,让看的人能看清并跟上你的思路。同时,要求模板风格、色调要尽可能一致,不能一张课件换一个模板。初学制作课件,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媒体使用的理念,导致的后果就是重视了技术,忽视了实用效果,具体就表现为教师在同一课题的课件制作中选取了很多色调优美、图案精致的模板,每张一换再插入一些动画或插图。这样的课件,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具体到每一张课件的结构,要主题鲜明、突出,尽量一个模板表现一个主题。每张课件的使用空间一般不超过模板的三分之二。这样是为了留有余地,留出视觉空间和想象的空间,如同古人作画所倡的“留白”,也符合文学解释学所倡导的“空白点”。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关键信息。

(三)课件的语言

课件的语言要尽量简单、简练;只表达内容的要点,最好不用修饰性词语,除非是突出强调;尽可能用条目式、短语式、短句式;尽量避免大段的文字,尤其不能直接是教师的课堂语言翻版。例如:有的教师把课堂的导入语制成课件,教师说的与课件上的文字完全一致,甚至连“同学们”这样的称呼语都写上。这样既是一种角色定位的错误,也丧失了导入的效果。如果你采用的是情境导入,你可以在课件上只呈现简要的情境,具体的话语由教师表述,才能起到真正的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的效果。

(四)课件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课件的视觉效果与模板的格调、文字与图形的色调、字体与字号的使用、模板的修饰等因素相关。

1. 模板一定要色调清晰简洁、不罗嗦

要尽量选取一些视觉效果简单的模板,目的是凸显和支持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模板的选取要把握一定的原则。

不要选用过于花哨的模板。过于花哨太吸引学生注意力,容易偏离课堂内容。我们使用媒体的目的不是引导学生偏离我们的教学课题。

不要选用色彩过于驳杂的模板。有的模板看上去很漂亮:图案、色调、风格都很美。但是如果同一张课件的色彩过于驳杂,当我们嵌入文字时,不论我们选择哪一种色彩,都会有几处地方的文字因为颜色顺色而缺乏鲜明的对比,导致学生无法看清。

2. 一张图片上的文字不宜太多

太多了学生看不过来,也看不清楚。尤其是使用较长的案例的时候、介绍作者的时候,课件上的文字要与教师的课堂语言配合设计,相互补充。

3. 要注意字体、字号的选择

同一课题的课件最好选择同一种字体,字号也要统一。但是,区分标题和不同内容时可以用不同的字体、字号。一般来说,使用的字号在28-36号之间为宜。字号过大,失之密度和容量,显得幼稚肤浅;字号过小,看不清楚。

4. 慎用音频和视频

视频以及音乐只有在特别能辅助课堂内容的时候才采用。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内容,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和声音的新鲜刺激上。例如:有的教师在每一张课件中都插入音响效果,每放映一张就听到啪地一声响,听课的人都吓一跳,听多了就开始心烦,严重干扰教学本身。有的语文教师播放与课文的内容与背景相关联的乐曲或歌曲,创设一种氛围,作为感情的一种烘托这是可以的。但是,音乐的选择一定慎重,因为学生很容易被音乐本身吸引,而忘记了教学内容。如果象有的教师那样,边放音乐边解说这是犯忌的。因为两声音争比高下,结果导致效果两失,教师的讲解也听不清楚,音乐的效果也被削弱。

5. 去掉无关的小动画、小装饰

有些教师为了使课件的视觉效果丰富好看,在版面上插入一些小动画或图片。比如:两只飞动的小蝴蝶或者一个扇动翅膀的小天使,还有的教师让它们在每一张课件上都出现。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只起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此,要坚决去掉。

(五)课件色彩的搭配

色彩搭配既决定于一个人的色彩感觉和修养,也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积累。课件的色彩对比度既要清晰、鲜明,又要谐调。一般选一个主色调,然后与其他色彩搭配。颜色的选择不要太艳丽。太艳丽了对比度高,清晰度就高,但是给人的整体视觉效果不好。例如:大红配蓝,或者配绿,对比度与清晰度都很好,但是给人的感觉不舒服。

颜色的选择不能顺色。例如:为了追求柔和、淡雅的效果,有的教师选择一些浅色调,这时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顺色。例如:浅蓝、淡黄、粉色、白色、藕荷色、白色等,当这些颜色配在一起,色彩视觉很和谐,在计算机上看上去也很清晰,但是一旦放映到屏幕上就看不清楚,对比度与清晰度都很差。

(六)课件的使用定位

课件制作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它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对象,也就是它的使用定位。在本质上,这是教师教育基本内涵与修养的一种体现。在表现方式上,就体现为术语的使用。讲课课件和说课课件不同;教案与上课课件也不同。要区分术语的使用空间。例如:“导入新课”,以出现在说课课件上、教案上,但不能出现在讲课课件和板书上。有很多教师把教学目标也用课件呈现给学生,这就是角色定位的错位。

二、课件的使用

在课件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而集中的问题,例如:对媒体的使用定位不准确、缺乏正确的理念、不能与教学有机结合、操作程序不正确等。因此,课件的使用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正确把握媒体的定位

课件是一种教学媒体。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如何看待媒体?这是首先要明白的问题。

1. 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教学的凭借,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一个要素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先进的西方国家,教师几乎每堂课都是用。相对而言,中国的教师较少使用媒体,使用媒体的频率太低,言传口授还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语文是一种语言课程,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使阅读、体会、品味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些非技术性的情感体味,让语文教师对多媒体进入课堂有一种排斥,被认为是反语文的东西。相对其他科目而言,语文课使用多媒体的频率和应用水平要低于其他科目。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对多媒体的运用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符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又要研究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规律,从而使多媒体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

2. 媒体是一种教学的凭借,只起辅助作用,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

与排斥多媒体相反,有的教师把它的功能无限放大,替代了教师必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这种现象在一些理科、工科的教学中更突出,比如:用音像资料代替教师的教。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用课件代替了板书,黑板上不着一字。课件是一闪而过的,板书是贯通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的,二者的作用不同,发挥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如何将媒体与教师的教相结合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

3. 媒体的介入可以成为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形式的改革推进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的教学媒体的一种突破。媒体的变革,必然引发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当我们交给学生一项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其学习成果时,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成为必然,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学习成果的呈现,也使得多媒体成为教师、学生要考虑的呈现手段之一。这样,媒体的介入就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

4. 媒体无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不适用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媒体,并不是什么样的课程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有的适合用新媒体,有的适合用传统媒体,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语文教学,并不是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每一个课时的教学都适合用多媒体。

(二)使用课件的原则

1. 为了教学生学而用的原则

使用课件的目的是什么?使用课件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是运用媒体时要首先明了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目标的问题。在每堂课上课之前,教师要考虑教学目标是什么,使用课件是否能达到这些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使用课件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做给听课的人看、做给评委看,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教学因为媒体的辅助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使用多媒体和务实是两个概念。不用多媒体不等于务实,用了不等于是搞形式。关键是看使用媒体后起到的效果。例如:如果使用一段音频的朗诵效果要好于教师的范读那就用音频。相反就不用。在《故乡的榕树》的教学中,音频能更好地创造出一种氛围,让学生更加凝神,将注意力与情感全部集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上,教学效果非常好。

2. 与教学过程同步的原则

课件的使用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同步,不能各行其是,否则课件就是多余的累赘。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常犯的错误就是在把这个教学内容讲解完毕之后,回过头来又补放课件。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课件没有有机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是游离在教学之外的东西。如果课件的播放与操作和教学过程不同步,课件就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3. 务实的原则

所谓务实,就是有用才用,当用则用,无关的不用,不当用不用。这种问题最容易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等有评委和听课人在场的教学中。有时候是因为活动本身要求用,教师又没有找到课件使用与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最佳结合点,因此,课件就成为附加,成为蛇足,成为务虚的一种形式。为了使形式多样加入关联不大的音乐、无关的动画、无关的插图、一首歌曲等,这是教师在这方面常出的问题。

4. 内容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课件的内容要与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技术相结合。不少语文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技术水平不高,尤其年龄稍大一些的教师自己不会制作课件。制作课件时,一般是让其他教师代劳。如果制作课件的人不是自己的专业,制作出来的课件就很难与自己的教学设想一致,这样的课件,教师用起来往往不顺手,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自己学会制作课件,让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完美结合。

(三)使用课件要注意的问题

1. 要熟练地在技术上操作媒体

如果教师对媒体操作的技术不熟练,课件的使用就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负担。这时,教师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件的技术操作上,反而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和教学效果,人被媒体所束缚。因此,只有对多媒体的使用操作熟练到如同一个中国人使用吃饭的筷子,媒体才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否则,如果媒体在自己手中操作不熟练,使用起来如同筷子之于一个外国人,再好的课件也只能成为一种累赘和负担。

2. 按照正确的流程操作和使用

使用课件的流程是怎样的?何时用效果最佳?按照怎样的流程使用?这也是课件使用者要考虑的问题。所谓操作流程,即操作的顺序。操作的顺序一定要结合教学方法、内容与教学目标。例如: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学生探讨回答——教师讲解,这就是一个符合教学规律的正确操作流程。相反,如果在课件演示前没有提出要求,而是之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操作流程就有问题。因为学生在观看课件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观察点就会分散和偏离,课件的使用效果就差。

3. 要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媒体不能代替方法。课件的使用要考虑它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这一节课的课件能与哪一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哪些方法适合使用这样的媒体与课件?是教师要考虑清楚的。比如: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都比较适合使用课件。

4. 要考虑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如果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课件就比较适合,例如讲座的方式。如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课件就不一定适合。例如:数学教学中的演算如果用课件操作,鼠标一点,瞬时而过,学生就没有任何思考的时空。因此,如何制作和使用课件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5. 任课教师必须自己会制作课件

课件是要体现教学设计意图的。自己的教学设计,只有自己去制作实现时,用起来才会顺手。否则,请别人代劳,不仅制作的过程中要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使用起来不顺手,会让人觉得使用课件是件很麻烦的事,人就会被课件所奴役。要是从心理排斥课件的使用,也就很难让课件产生好的教学辅助效果。

篇4:多媒体课件使用之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使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Wrong Us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Zhong Aimin1,Zhong Yimin2

(1.Longjiang Health School,Harbin150000,China;2.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ong College,Harbin15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network technology and penetration to all areas of society,computer tool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consensus. The emergenc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teaching has brought to the atmosphere of the times,it expanded classroom capacity,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 and stimulate interest in other aspect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dia incomparable superiority,but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us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to see,there are really many misunderstandings, people should rethink.In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d Wrong Us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Keywords:Multimedia;Courseware; Wrong Use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多媒体课件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时代的气息,它在扩充课堂容量、创设教学情境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都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它一出现,就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就目前多媒体课件使用的现状来看,确实存在着不少误区,颇令人思考。

误区一:只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体现教育思想的先进

现在不少教师认为:“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不是一节成功的课,至少说不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其意义已不仅仅在其本身,它显然已成了教学革新的代名词,是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象征。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了。

分析:有先进的教学技术不代表教学理念的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如果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只不过将以往的板书从黑板上转移到了大屏幕上,依然是教师在台上长篇大论的灌输,学生在底下奋笔疾书抄写,说得说,写得写,那么这与传统教学毫无区别,这样的课即使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误区二:课件囊括整个教学过程

目前,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不分重点、难点,将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各个教学环节,课堂中需要提出的问题及答案等等都事先设计在课件上。为防止意外,上课时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既定的流程上来,围绕着课件操作、演示、讲解、灌输,使教学程式化。一旦学生的思维偏离课件既定的轨道,教师总会极力将其“引入”甚至“强拉”到课件既定的程序里。

分析:教师应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让原有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使得教学媒体制约师生的思维空间,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管何等优秀的教师都无法完全预测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高明的老师往往会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将一次一次的“意外”转化为课堂上的一个又一个“亮点”!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两手打算,不一定非得按课件的程序死板教条地执行,毕竟电脑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课件不是电影,一放到底,要注重学生的学。因此课件必须有交互,可以有选择地在课堂上使用课件的各部分。

误区三:课堂的成败在于完美的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很多老师都认为只要课件做得既生动活泼又功能齐全且面面俱到,那么课堂教学就是成功的。于是这些教师努力追求动画、影音效果,使用过多色彩艳丽的插图,课件中各种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分析:好课件的作用应该是启发、点拨,必须坚持启发性教学的原则,教学手段应该为教学目的服务。过于花哨热闹的课件,使学生只顾去看新奇的动画而忘了学习内容,不但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录音代替了范读,屏显代替了板书,绚丽图像的呈现、幽默的动画播放、悦耳的音响感染代替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而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教学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冰冷死板,极不利于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课堂里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都是任何现代媒体难以替代的。

误区四:多媒体课件展示能够取代实际操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可以模拟各种各样的实验和操作,计算机模拟可以带来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过程,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于是教师在上课时为了方便,仅用课件来演示实验与操作。

分析: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多媒体课件也能演示操作过程,甚至能做到准确无误,但它不具有实物操作带给学生的真实空间感、实验可信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和协调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学中除了一些复杂的、抽象的、危险的、在现实中难以完成的实验和操作,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而那些学生能够真实观察和动手做的实验与操作,应尽量少使用课件,否则,会抑制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可信度不高,学生长期接受自己怀疑的信息,会丧失质疑、创新的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来,与使用课件的初衷背道而驰。

篇5:多媒体课件制作说明

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中学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刘朝晗

一、课件名称: Unit5 if you are happy

二、简单制作过程

课件共17张幻灯片,采用不同的幻灯片切换形式,采用简单却很有情趣的背景。

第一张幻灯片,内容幻灯片,内容文字加粗黑色,并插入超链接——歌曲if you are happy,幻灯片内容为歌曲if you are happy的歌词。

第二张幻灯片,插入艺术字,第五单元大标题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第三张幻灯片,两栏内容,本单元重点词汇及对应的汉语意思,每个词语添加一个进入效果,方便孩子们练习单词。

第四张幻灯片,先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再做if 用法讲解。第五、六、七、八张幻灯片,标题与内容格式,if用法总结。第九张幻灯片,根据图片提示,练习if用法。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张幻灯片,根据图片提示编写句子,联系if用法。第十四张幻灯片,文章改错,都是与if用法相联系的错误。要求学生改错,并在幻灯片上进行演示。

第十五张幻灯片,标题与内容,总结本节课关于if的用法。第十六张,标题与内容,家庭作业。

第十七张,空白版式,插入艺术字“thank you!”

三、教具特点,生动有趣,简单大方,图片清新活泼,让学生耳目一新,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四、运用对象:

篇6: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否恰当?

由张正卫 语文发表于2010年05月 20日 星期四 11:29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辅助工具、手段。从使用功能角度看,它无疑是先进、便捷的。它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弊端,只是使用者用出了弊端而已。有的老师观点里历数多媒体教学不足,说它不是万能,说它喧宾夺主„„其实这是多媒体本身的弊端吗?这应该是使用者——教师的责任,教师不善用或使用不当咋能怪罪到多媒体身上呢?我就觉得我能赶上多媒体时代是一种幸福。我需要时可以用它,不需要时可以不用,我用它时我做它的主人,它是我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让我教学时变成它的操作工具。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时,我觉得多媒体的帮助作用很大,如果没有多媒体,我还不知有什么办法能把这节课上好。只从文字上去感受黄河,可能有些纸上谈兵,而生动的图片甚至逼真的视频,学生对黄河的感受不言而喻,也比那种硬生生地把学生一个个叫起来“互动”有效。所以,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无任何不可取之处,不可取的是使用的人。就算是平时我们时间紧,无法课课去备多媒体(其实也用不着课课做课件啊),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先进性。就算目前不具备普遍使用的条件,但也不能因此不用、闲用、甚至反对用。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合理的使用

运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运用教学媒体必须因地制宜的选择,不能为追求时尚而盲目、滥用教学媒体,不能把教学媒体看作是优化教学的唯一手段。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它注重的是学习者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我是这样选择教学媒体的。

一:要分析所选用的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而不是考虑媒体的先进性。如:教学《黄河颂》这一课时,我先使用DVD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激发学生的感情,再用幻灯展示黄河的图片增加学生对黄河的感性认识。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事物的动态,引导学生赏读内化,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

二: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因为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就是同一学科,因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如经典散文《春》,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而如果教学科普说明文一类文章时,就得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如教学《蝉》一文时,为让学生感悟“蝉奋斗、等待17年,就是为了活一个夏天”这种顽强、尊重生命的精神,就可借助图画、照片或者电脑动画加以表现,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不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三: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赖于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作出学习反应,教学对象不同,他们对教学媒体作出的学习反应也各不相同,依据教学对象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媒体,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如,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其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初中高年级的学生则以逻辑思维为主,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反应、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既符合学生求新好奇的认知心理,又可以成为教师控制教学节奏和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同样的教学媒体不同的人使用效果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教学媒体看作是优化教学的唯一手段。

总之,我认为对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要考虑媒体的特性,以及使用成本,可获得性、便利性。确定教学媒体时,根据学校的资源和自身的技能选择低成本的教学媒体,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合理的使用。

教学中,我的教学媒体资源大多是自己制作。使用多种媒体教学的时候,使用的场所一般是在普通教室里。融会贯通 完善教学

由徐桂兰 英语发表于2010年05月 11日 星期二 13:04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我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图文并茂、视听兼顾,还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感受到纯正英语的听说训练。

众所周知,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训练出被戏称为“哑巴英语”式的学生,他们继承了我们的“只能听、看得懂但说不出”的教学模式。所以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法了。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字符号,它还要靠语音、图腾、文饰等共同修饰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如我在教学七年级It’ raining时,将文中raining ,windy, cloudy, sunny and snowing等图片制成幻灯,配上风声、雨声和雷鸣声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既感受到天气的恶劣又享受到阳光的明媚带来的好心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花哨,要针对教材的内容。要知道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也是教学的载体更是教学的媒体,教师的精讲、简洁的板书会带来画龙点睛式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单词时就是采用老师先读单词(让学生有一个听音的过程),然后边读边写单词在黑板上,再读每个音节,同时划出音节,最后写出每个音节的音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会读,更能让学生牢固地记住单词,而不至于单纯地背字母时的乏味且易忘。以后只要学生能读出单词,基本就能写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片面地批评或遗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取之精华弃其糟泊,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由熊赟 美术发表于2010年05月 17日 星期一 21:56

看了教学案例,我认为案例一忽略了教材内容和整体教学目标,任何媒体的选择使用都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这位教师没有关注从学生的具象入手,单一地播放图片让教学内容变得抽象,看起来不像一节数学课到像一节美术欣赏课了。案例二可以明显看出这位老师对媒体使用准备不充分,对自己运用媒体的技能和程度考虑不够,没有考虑到课堂师生间的对话,单一采用学生与媒体交互,突发性的问题扰乱了整个课堂,拖延了时间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够完成。案例三,这应该是一节低年级的数学课,学生的抽象思维受一定限制,教师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学生认知接受能力程度的思考。自我参加工作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这近十年的工作中,美术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它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认识美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如《我为校园添色彩》一课中,我们就可以事先用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出各种服装款式和颜色。在上课时,用鼠标进行拼凑就可以了。这样我们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无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总之,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得学生的喜爱。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

教学内容应选择恰当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由何平英 数学发表于2010年05月 17日 星期一 23:04

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作为一个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更应该围绕教学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使用,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组成的。像案例一中的教学,教师精心准备了很多“精彩”的图片,整堂课,都是教师在做精彩的表演,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参与的空间。这与课改前的“满堂灌”有什么区别。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选择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去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价值。像案例三中的创设情景,教师在设计时,应恰当的设计好5个气球的消失情况是分两次完成的,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联想到连减。以便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得对自己设计的课件进行熟练操作,应用自如,以免出现案例二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我的教学中,我也时常在思考怎样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我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自制了教学中要用到的方格图与各种图片进行教学。再利用在网上下载并针对学生情况修改好的课件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结果表明,这一内容用课件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不是盲目的使用多媒体,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别让多媒体牵了我们的鼻子

由姚洪松 语文发表于2010年05月 17日 星期一 18:36

时下,一股多媒体风吹进了初中各科课堂教学中,大有没有课件不上课,没有课件的课不是好课的风范。案例材料中的三位老师都是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可是三位老师均失败了。

三年级《时分》的公开课的老师只是一个播放者,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奴隶。二年级新课程《统计》的公开教学课中,教师设计的课件出现问题,老师没有能够立即独立处理,说明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设计软件并不是很熟悉。数学教师的《连加,连减》课,老师设计的课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距,老师在事前没有准备好课堂生成的问题,打乱了教学思路。

我们自制的教学课件通常在页面中加声音,每一个动作都设计声音,经常让学生在听课时吓一跳。还有,我们有时候设计的课件页面或内容过多,老师被课件固定在电脑面前,只能播放,不敢深入学生。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上课,设计了课件《苏州园林》,为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设计了40多张图片来组成课件,中间还加了文字,学生一节课上只能看图,对课文没有太多深入的实在的理解。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喜欢下载别人设计好的课件,但是部分老师不做修改,闹了笑话。

篇7: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引出的反思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提高,作为新时期教师的我们在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对教学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还是在普通的课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会把教学内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地吸引了学习都地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课堂上,如果是教学设备突然发生了故障,课就要停下来,等摆弄好设备后,方又按部就班的往下上。这样不仅让课堂中断了下来,而且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减。

本来我也喜欢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本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走到学习中来,让课堂教学更活跃。然而,试了几次之后,确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效果很是一般。

同时,在以前,我也听过很多老师上的课,他们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从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每一次课件制作中,教师们都力求内容丰富、设计精美,表面上看,学生是跟着多媒体课件里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解答、评价、解决问题。然而,当我们细细想来,事实确不是这样,还是我们的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就算学生的回答有所创新、突破,最终也得回到教师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中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有些课件的设计确实很精致,动画效果设计得形象逼真,使得那些自我约束力比较差的学生容易把精力放在看动画上而忽略了我们的学习内容,整节课下来,他们就会只记得课件的动画内容,但在这节课上具体学到什么知识,却总是想不起来。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本身的教学效果就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它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他也可以让我们的课上得更精彩、更完美。但也必须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更好的完成教学所服务的。每一次的课堂能够设想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学生们对每个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回答,但这只能是设想,而不能确定。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很大,思考得范围也很广,每节课上都会有意外的收获,而这些收获也许会比事先所预计的效果还要精彩,这也是课件不一定所能设计得到的。所以,我们要看到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是不是每一堂课、每一课都有必要使用的价值,我们要使用一个课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考虑到使用了这个课件,它对我的这节课起到什么作用,怎么样使用,什么时候用,它的价值更能体现出来。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那得要求我们对课件的设计是否恰当;是否对这节课有利用价值;是否让学生学习到要学的东西考虑周到。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上课时,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以为设计多华丽的多媒课件来使自己得到学生或者同行们的赞许,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它们相互配合起来,争取让它们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使它发挥更大的优势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教学中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篇8: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

并将此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2]。4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课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但是, 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而言, 它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按照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针对实验课的特点,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优化教育资源, 对实验教学进行科学合理设计, 从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佳教学效果。以“病原微生物学中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涂片作抗酸染色镜检”这一实验为例, 其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痰液涂片抗酸染色方法, 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其教学设计为:视频示教→教师示教→学生操作练习→学生镜检观察, 计算机显微成像辅助观察→学生操作练习。通过对制片、染色技术的方法和过程的观看,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通过对视频技术的特殊处理, 还可以更好地突出操作方法的要领, 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节约示教时间, 为学生的操作练习赢得更多的时间。在学生操作过程中, 实时进行计算机显微成像辅助观察, 然后让学生再进行镜检观察, 这样可以弥补传统媒体观察的不足, 充分利用计算机显微成像辅助系统的优势提高镜检的观察效果。

合多媒体课件与板书,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

1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和局限

1.1 展示微观与动态

医学基础课中常有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 如正常人体学基础是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胚胎学的综合, 既有形态学又有机能学。多媒体课件可通过图像、文字

对于同样的实验内容, 不同的专业由于其培养目标不同, 在设计和选择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时也应有所不同。如“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这一实验内容, 对于护理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观看视频只能作为示教而已, 进行必要的实际操作训练, 学会无菌操作技术, 培养无菌概念, 这对于护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观看视频即可。再如免疫学中“免疫检测技术”这一实验内容, 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 不可以仅观看视频;而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 仅用视频示教即可。

此外,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是否能够替代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一直存在着分歧。当然, 对于一些纯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教学内容, 完全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替代传统实验教学。但有些实验教学的内容, 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或者受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局限等原因, 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如“病原生物学中寄生虫生活史”实验、免疫学中“动物血清过敏反应实验”,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或缺陷, 并达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是, 在绝大多数实验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只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邓华菲.CAI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高等医学教育, 2009 (9) :64-65.

等多种形式展示这些难以描述的动态变化或微观结构, 使其更生动、形象, 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在这方面的缺陷。例如, 在讲授“细胞动作电位”时, 利用动画可以将细胞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出来, 让学生有真实的体会。

1.2 扩大了教学容量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摆脱了单纯应用板书讲授的方式, 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例如, 在讲授“运动系统—肌肉”一节时, 按传统教学方法边讲边板书, 一般需要4个课时, 但如果通过多媒体教学, 就仅需两个课时就可完成课堂目标,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1.3 不利于系统学习

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较大, 知识点多而且零散, 这会使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学生很难凭记忆将各个知识点串联成体系, 从而给课后复习造成了困难。

1.4 不利于教学互动和师生情感交流

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 有些教师忙于播放课件, 只是盯住屏幕“念课”, 而学生只顾抬头看屏幕, 注意不到教师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因此缺少了师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课堂主体应是学生, 多媒体不论有多么先进也不能喧宾夺主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应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演变成了解说者和接受者的关系, 那么课堂就不再具备育人的功能了。

2 板书的优势

2.1 保留时间较长

好的板书设计能直观地显现出教学内容的脉络, 突出教学重点, 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板书内容在黑板上的保留时间较长, 甚至可以贯穿课堂始终, 因而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复习巩固, 利于其长时记忆。

2.2 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研究表明, 大脑能记忆的信息85%来自视觉, 10%来自听觉, 5%来自嗅觉和触觉。据统计, 教师一节课平均会说4 000至6 000个字, 而这些字当中, 能体现一节课重点、难点的不超过200至300字[1]。传统的黑板板书可以强化这些最主要的教学信息,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将一节课的教学板书设计在一个板面内, 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方式展示出来, 并辅以强调的圈、点等符号, 以突出重点、难点, 这对教与学十分有利。

2.3 有利于捕捉课堂闪现的灵感

借助传统黑板板书可将那些不能够完整呈现, 需要经过师生共同演绎推理才能逐步完善形成整体的教学内容, 以扼要的文字或简明的图画, 生动地反映出来。如在讲授正常人体学基础的“脉管系统——血管”时, 通过板书从主动脉开始, 一步一步推进人体大、中动脉, 通过画图将人体的动脉树呈现在黑板上, 使学生在进行推导的过程中就获得了对知识的强化。

此外, 由于朴素而简便的板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束缚小,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课前预设方案。教师有时突然出现的灵感, 可以随时通过板书添加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 如此一来, 使得教学艺术感增强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相应提升了。

2.4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离不开基于专业知识的教学组织能力, 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教师的板书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能力, 给学生以美的示范与享受。对于一位教师来说, 写好粉笔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教师写一手好的粉笔字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不仅能体现教师的逻辑思维、训练抽象能力, 甚至可以体现教师形象, 对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有益处。

当然板书也有缺点, 如板书书写的速度比较慢, 粉笔有粉尘污染, 对教师书法和绘图也有较高的要求等。

3 板书与多媒体的整合应用

多媒体课件作为创设情景的手段在本质上与传统黑板板书并没有区别。多媒体和板书之间不应是矛盾和对立的, 而应是互补的,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实际, 将两者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3.1 构建网络, 巩固知识

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 教师要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之后及时使用板书进行归纳, 使学生既有形象直观的印象, 又容易对前后知识进行联系, 形成知识链。

例如, “泌尿系统”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知识点多且分散, 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先结合课件讲述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名称、肾脏、肾单位的结构, 然后播放尿液形成的视频, 使学生对尿液形成深刻的认识然后再设计板书, 将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功能 (或尿形成的原理) 一一罗列出来, 形成泌尿系统的知识网络, 便于学生加深理解, 巩固知识。

3.2 齐头并进, 启发思维

虽然多媒体课件有着强大的图形、动画等功能, 但不能因此淡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适合知识点、概念的传授, 板书则更适合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 “新陈代谢———遗传中心法则”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知识点多且分散, 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先结合课件讲述“DNA复制”、“RNA转录”、“翻译蛋白质”等内容, 然后播放视频, 再设计板书。推导碱基配对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将这些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 这使学生有时间进行充分地思考与体会, 为主动学习提供条件。

3.3 增强交流, 渗透德育

为了避免多媒体教学互动性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教师在播放课件的同时应穿插必要的板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边板书边讲解, 学生则应跟着教师的板书边思考边记忆, 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同时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板书又给学生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而且也是对学生严谨治学作风的熏陶和影响。所以,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的内容, 渗透德育。

如在讲授“输血原则”时, 教师可通过板书分析ABO血型的组成, 进而一步一步推导出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并适时结合

中、高职课程教学有效衔接实践与研究

———以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

于晓泉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州贵阳550081)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研究已进入课程衔接研究的层面。以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中、高职衔接研究为例, 阐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念及实践, 提出我省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职业育;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1]9号) 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 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符。因此, 这是我们进行中、高职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有效衔接实践与研究的重要动机。

1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活动, 没有课程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课程的改革, 就没有教学的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根本是课程的衔接, 因此, 在职业教育领域, 中、高职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衔接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如果不对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进行研究, 仍然按照课程体系断层或重复的现状授课, 不但不能促进中职学生的学习, 而且不能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如果能将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地衔接, 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是十分有利的。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作为高技能型人才的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是“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中职) , “肩负着在企、事业单文章编号:1671-1246 (2013) 02-0050-03

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使命” (高职)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 中、高职课程设置也应有所区别,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形成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能力。

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 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是指应用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应用文已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性文体, 应用文写作课程也是中、高职在校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在护理专业中、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贵州省“中职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课题组在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中实施了中、高职“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衔接研究, 希望从中、高职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入手, 进行中、高职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研究, 也希望对其他课程的中、高职教学有效衔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1中、高职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性质及设计的理念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10年规划课题“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成果之一 (10GH52)

课件展示。可见, 摆正多媒体课件的位置, 加强师生间互动和情感的交流, 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动车组广告全程代理下一篇: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