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课件段

2022-06-26

第一篇:多媒体教学课件段

低段写字教学

身正、笔正、心正,美跃然纸上

-----谈提高低年级学生书写能力的策略探索

[摘要]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所有课程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那么提高孩子的书写能力呢?本文着重从“重视习惯培养,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激发浓厚兴趣,是学生写好字的关键”,“规范书写指导,是学生写好字的重点”,“温馨多样评价,是学生写好字的保证”四个方面论述,以努力提高低段学生的书写水平。让学生体验写字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了“提笔即是练字”的良好氛围。 【关键字】 低年级 书写 指导

【正文】

第一学段写字教学是学生书写起步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学段学生写好汉字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然而由于写字任务的加重和写字本身的枯燥,许多学生由此产生懈怠,加上一年级学生耐久性差,最终往往错过了良好的写字能力培养的时机。因此,在这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字兴趣,使学生脱离机械性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乐于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我们教学所要抓的重中之重。

一.重视习惯培养,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 1. 准备写字工具,形成正确意识

铅笔、橡皮擦是低年级学生主要使用的写字工具。写字工具是学生写好字的先决条件,没有写字工具何谈写好字。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每天自己准备好六枝已削好的木制的铅笔和一块大的橡皮擦在铅笔盒。提出这样的要求原因在于:(1)养成学生自主准备学习用具的习惯。(2)不使用自动铅笔和过短的铅笔,减少断铅可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笔锋。(3)养成学生不随意涂改的习惯,用橡皮擦要轻轻擦,注意作业本清洁和保管好橡皮擦。

刚入学的一两个月内,我经常让班干部在课间检查学生的写字工具。对于没有准备好的学生除了批评外,还要了解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学生每次写字的时候,我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写字工具,并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例如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写了一会儿要把铅笔转一下角度,铅笔不容易钝掉等。写完字,还要引导学生把写字工具整理好,放回铅笔盒以备下次用。

2.落实“双姿”指导,培养正确习惯。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学校往往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中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就是培养的重点之一。刚入学的儿童,写字坐姿和执笔方法的掌握程度都很不理想。而拥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规范学生的坐姿和执笔方法。

初学写字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看写字姿势图,再看一段学生写字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录像中人物头部、身子、手臂、脚的摆放特点是否与挂图一样,让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姿势的标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然后教师示范,学生摹仿,再指名一部分孩子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评价来加深印象。在学生练字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提醒、及时纠正。

在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坐姿后,再来强调正确的执笔方法。对低段学生来说,学会执笔并不容易。为此,教师首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挂图等直观手段向学生讲清正确的握笔要领。另外,为了加强巩固,教师可让学生学习《写字歌》,并让他们在每次写字前一边背诵一边端正姿势:“学写字,要注意,身坐正,肩平背直头摆正,两脚平放有精神,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写字认真心要静。”这样一来,不仅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能帮他们逐步养成不摆好姿势不动笔写字的习惯。

3.多方严格要求,促进习惯养成。

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非容易之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书写美观、“两姿”规范。其他学科教师也不能只字不提,更一味追求教学效率,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书写大开方便之门,让学生完成作业就行。教师们应群策群力,团结一心,要形成一种意识,规范写字,规范“两姿”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任务,任何学科对书写的规范,对规范“两姿”的养成都有督促地义务和权利。

另外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不能仅靠学校里的几节写字课就能完成,还需家长的密切配合和监督。为了使学校和家庭达到规范统一的要求,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严格监督作业的质量及写字姿势,与教师齐抓共管。这样一来,家长对孩子的写字规范更重视了,还能有效督促孩子尽快尽好地规范写字。

二.激发浓厚兴趣,是学生写好字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过程枯燥乏味,要想学生乐写、愿写、爱写,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心理脉搏,多方面引导,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儿歌激趣。

儿歌深受儿童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我们可把笔画造型编成儿歌,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像根扁担是长横,像根苗叶撇出尖,大腿出脚捺脚尖,小鸡翅膀像个点”。这样,学生就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

2.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低段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如王羲之的“墨池”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板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生动教材。

3.竞赛激趣。

小学生天性好胜,成功的喜悦往往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力量。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安排一系列的竞赛评比。不仅可以写字的好差来竞赛,也可以从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运笔方法等其它方面来竞赛。

三.规范书写指导,是学生写好字的重点

中国的汉字简单地说,是由一个个笔画按一定的顺序和谐地拼凑在一起而成的。那么,我们的写字就要从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三方面来统一规范教学。

1.落实笔画指导。

要学好写字,笔画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笔画犹如高楼大厦的砖瓦,只有保证砖瓦的质量才能确保高楼的主体工程有好的质量。汉字最基本的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在写字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笔画的名称,观察笔画的外形,掌握每一个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和书写技巧。例如: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撇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

对于一些相似的基本笔画,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区别。例如:“竖折”和“竖弯”,从外形上看,“竖折”左下部拐角是尖锐的,而“竖弯”的左下部是圆滑的;从书写运笔上看,“竖弯”行笔至左下要顿笔,而“竖弯”则不需要。掌握了这些,字就写得规范、工整、美观了。

2.落实笔顺指导。

笔画的先后顺序,简称为笔顺。当代著名书法家任政行先生说过:“按照笔顺去写,不但容易把字写稳写好,而且能够提高书写速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笔顺规范指导。

为方便学生今后规范地书写,可根据汉字的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教学时,教师可要结合具体字例,将这些笔顺规则常挂嘴边,比如一边范写指导就一边提醒该字的笔顺和相应规则,学生在似乎间不经意就明白了。并在指导每一个字时,都能在教师范写时,让学生边说笔顺边书空,这样便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巧用田字格,让学生掌握字体结构。

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只要把汉字笔画安排匀称,经常细心练习,就能写一手漂亮字。而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十分困难,可借助田字格,仔细观察字帖,让他们写前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然后,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看字的笔画,思考、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哪个笔画应写在哪里,特别是学会找准关键笔画,对整个字的结构把握起到重要作用。如“匕”字的关键笔画在竖弯勾,“少”字关键笔画是长撇等。让学生找对后,仔细观察它占多少位置,注意平衡、等距、长短、垂直的合理,然后再写才能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习惯。

四.温馨多样评价,是学生写好字的保证

评字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恰到好处的评价则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浓厚兴趣的激发都起到强有力的保证和推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探索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1.戴上放大镜鼓励。

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教学的引导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略对学生点评方法的优化和赞美。要知道我们的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动力。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个个都培育成大书法家,而只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书写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不妨把要求放低一点,多找闪光点,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只要有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个笔画,一个字,一次作业,都要大力表扬。

2.形式多样一点。

评价的形式要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尝试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办法。

(1)自我评价。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首先,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标准,再引导学生自评。然后,再指名一部分学生站起来反馈自己书写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在自评中学会了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了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了赞赏自己,培养了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并且,他们在自我评价中不时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我也能评自己的字!” (2)互相评议。

学生已经学会了自评,教师可组织、鼓励学生互相评议。可同桌互评,也可全班对某位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议。在互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照自己的书写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以便改进。通过互评不仅能扬长避短,提高写字水平,还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也能使他们正确全面的看待人和事物。

(3)教师点评。

每位孩子都有“向师性”,在他们的心里,只有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才是最至高无上的。所以,教师的点评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很多低段的学生写字时总会问:“老师您看我写的字漂亮吗?”这就要求教师的点评要恰当准确,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对书法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时需要“精彩极了”,有时也需要“糟糕透了 ”,双管齐下,方能扬蹄千里。

在语文写字教学的第一学段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对此,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要抓住小学阶段低年级的最佳时期,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扎扎实实的写好每一笔,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的书写热情,让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身正、笔正、心正,这样才能让笔尖的美永远流淌。

【参考文献】

[1] 章立千. 走好“五步” 练就好字——浅议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9) [2] 王仙莲. 浅析新课程下低段写字教学[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4) [3] 冒红娇,李红梅. 扎实开展写字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低段写字教学[A].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湖南卷)[C]. 2013 [4] 毛菊红. 写字习惯培养 要从娃娃抓起——抓好低段写字教学的“四步曲”[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5)

第二篇:低段语文识字教学

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乌图布拉格中心学校 李琴琴

走进教师岗位短短的几年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改观和认识。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教学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学生的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2014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教学乃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且实行认写分开。要求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但是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如何让大量的陌生汉字在日常教学中一个一个钻进学生的小脑袋,这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低段识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起始阶段,激发和保护学生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让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显得尤为重要。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掌握儿童心理认知特点,培养主动识字愿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必须遵循认知发展规律,考虑儿童的特殊兴趣和需要,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课标也指出低段要把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和主动识字愿望作为培养目标。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孩子认知的规律。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采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主动识字参与度。

1、利用图示,将某些象形汉字图象化。一年级学生喜欢图画,识字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汉字与图像关系,进而抽象给出这些汉字的正确笔画。比如,教学日时我出示一轮红日,让学生观察,然后红日逐渐变成日字,这样学生的记忆很自然很轻松的就从图画转换成了汉字。这种方式,学生喜闻乐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接受,识字效率很高。

2、将识字主动权交给学生。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优于有意注意,喜欢表现,基于这点,教学中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识字活动中,让他们做学习的小主人。在教学时会先让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记,然后跟学生交流你用哪种方法认识了哪个字。有学生说我认会了“参”字,想到我参加过运动会,我就记住了这个字;有学生说我认会了“梅”字,它是由木字旁加每天的每字组成的,我还知道梅花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有学生说我学会了“洞字,我是看课外书认会的;还有学生说我学会了“为”,我是拼拼音学会的„„学生不仅仅交流了认识的字,还交流到了识字方法。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和比赛欲望是很强的,每个小朋友都不甘落后,他们会从同学那里学到很好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识字兴趣自然也就浓了。

3、编谜语识字。编谜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猜谜语则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字的记忆,猜出来谜底更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从字形上编谜语。学习《四季》时,我编了两个谜语:三人同日去观花。(春)禾火二人对面坐。(秋)学生很高兴的猜到了谜底,同时对这两个字的记忆很深刻。教学“告”时,我让学生编谜语,我先提示说,上面像什么,下面是什么,一个学生说:牛下面的竖没有了,一个学生马上说,牛尾巴没了,(小孩的想象力其实很丰富)我问:牛尾巴跑哪里去了?有个学生说:跑到下面的口里去了,另一个学生说,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诉的告字。编的多好呀,我及时鼓励学生。对于字形较难的字,也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帮学生记忆。例如“真”字很难认,特别是里面的三横,用这个谜语就好记多了。十字头,八字底,三字躺在房间里。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学生通过猜一猜,编一编,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识字活动中。

二、培养学生从音、形、义 全方位识字的习惯。

音,形,意是汉字的三要素。识字的目的是帮助阅读理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识字教学,须抓住这三要素。一年级学生要求不要太高,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对学生逐步渗透从音、形、意全方位识字的识字习惯。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识字。

1、帮忙找家辨字音。汉字的音,学生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鼻音及三拼音。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加以区分。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的生字时,我请同学们帮迷路的生字宝宝找家。我画了五座漂亮的房子,分别贴上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三拼音。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起来了,同学们在分类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对字音的记忆,又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区别字音的习惯。

2、分类比较认字形。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从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上来看,是在逐步渗透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在教学时,根据不同的造字特点,分类比较识记字形。《口耳目》一课呈现了12个象形字,象形字是由形象的画图文字演变而来,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实物,让学生对实物和汉字建立起联系。学生再遇到象形字就很容易用这种想实物画面的方法记住字形。比如学到“鱼”字时,有学生就说“鱼”字就是鱼头鱼身加鱼尾,学到“马”时,学生说上面的横折像马头,第二个竖折折钩是马身体,钩像马的脚,长横就是马的尾巴。 汉字的形近字特别多,区别形近字,是识字教学的一大难点。对于形近字,要及时比较,让学生找不同。例如学到人字时,我问,这个字和谁长得像啊?学生说有八,还有入。学到几时,列出九让学生比较,找不同。除此之外,还可以编顺口溜区别字形:已半巳满不出己。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字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记忆特点,随堂开展比一比识字活动,让学生及时的对形近字进行区分,加深记忆。

3、活学活用悟字意。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会意字则给学生的理解插上翅膀。《日月明》一课,展现了很多会意字。日和月组成明,明亮,意思多么清楚啊;三木森,多形象。从字的组成就能了解字意,这样学生再遇到类似的字就知道观字猜意。学到“晶”有学生说,这是三个日组成的,表示很亮的意思。汉字的偏旁也有表意功能,用偏旁归类理解字意,例如“拉”,我让学生做拉的动作,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原来带有提手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继而举出了一些带提手旁的字:拍、打、提等。学生由此可以想到,带有足字旁的字与脚有关,带有草字头的字与植物有关。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同音字的区别又是一大难点。字意的理解离不开语言环境,如果硬是跟学生讲哪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会感到乏味。在教学时,随时创设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学到他和她时,先让学生观察偏旁,然后说句子让学生选词填空。用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另外让学生当考官,自己找同音字,并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说应该用哪个字。

三、课内外结合,拓宽识字途径,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识字不仅仅是从课本上获得,也不仅仅是从课堂上获得。其实识字途径非常多,教师对学生引导得好,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巧用图书角,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运用。学生喜欢故事,我就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班上开辟了图书角,为学生阅读提供保障。在班级形成读书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识字,明理,增长见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物品包装袋,标牌,看电视,等等,只要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识字。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识字,是在自愿的情况下,所以效果不错

3.、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定期在班上开展讲故事比赛,识字大王争霸赛等,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生识字不如教给识字方法, 孩子的求知欲一旦被打开,他们的思维之活跃,潜能之无限会令老师惊叹。强烈的识字兴趣和多种方法识字的习惯会让学生的识字变得轻松愉快。

第三篇:低段篮球教学反思1

小篮球教学遇到问题

最近在一年级的篮球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在原地运球过程几问题:⑴运球时指、腕按压不协调;⑵运球时间的连续性差;⑶运球手型、部位不正确(用手指拨、用掌心拍打、用掌根击打);⑷运球力量控制不好(或高或低)。对于这些在我们课堂教学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本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培养手对球的感觉(球感)。在球类运动中,无论是大球还是小球,球感是很重要的,而一年级学生的球感主要是手接触球、控制球的感觉。很多学生在接触篮球的程度,只局限于拍拍球、滚滚球而已。因此我在这方面培养主要采取“简单球操”、地上各种双手拨球与绕身体滚球、各式各样的抛接球、在体操垫上玩球(拍球、单双手转球)。比如:①把球放在胸前,双手分别按住球的左右部分,然后向不同的方向撵;②两个学生为一组面对面站立,每人用一只手按住球,然后各自向相反方向撵球;③教师和学生采用②的方法,教师控制住球,让学生用力撵球等。

二、规范篮球原地运球的动作。在一年级的篮球教学本人认为让学生体会动作,了解运球时手型、部位、指腕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基本口令:两膝弯屈体前倾,自然分指手心空;以肘为轴指腕压,柔和按拍要缓冲。两腿弯曲站,小臂带手腕;掌心空着按,篮球玩的转。在低段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绕口令”是最好的练习导师,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更改口令的内容,主要便于学生记读。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利用小黑板上的卡片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感受体会原地运球这个动作。例如:定数练习、定时练习、运球比多、小组合作运球。

三、激发兴趣,创新篮球游戏。大家都知道“兴趣”是一年级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篮球技术,积极地参加锻炼,并从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肌肉满足感,感到了篮球活动是一种特殊需要,而小学生参加篮球活动总是先从兴趣出发,学着成人的样子开始做篮球游戏。因此,教师首先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教法必须多样化。根据篮球是我校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在课外活动时有意识地搞一些篮球比赛,并且尽量以游戏方式出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篮球学习。比如:花式的运球、模仿动物运球、“喜羊羊与灰太狼”、“石头、剪刀、布”、“高人、矮人”等。

第四篇:教学设计文本片段

一、 歌曲学唱:

师:我想大家唱的一定很好听?那大家能不能先唱给老师听听啊? 生:同学们唱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不错。老师也想唱给同学们听听,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的怎么样啊?既然这首歌大家都会唱,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首先呢让我们认真的听一遍,听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你是怎样分的? 生:仔细聆听后分出乐段(两个)

师:那我们先来听听A乐段,看看它有几个乐句,有什么特点?情绪是怎样的?(特点可以从1、音符、旋律2、节奏3、符号上来找

情绪:欢快、跳跃地)

生:回答问题

师:那你能准确的唱唱这些地方吗?

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演唱

师:刚才我们唱的有几个地方不太准确,现在咱们一起来解决一下……

生:跟着老师用琴来解决不准的地方

师:这回解决完问题我们再来唱一遍A乐段。

生:准确演唱A乐段

师:恩这回唱的比较准确了。A乐段学习完了,我们再来听听B乐段,

注意听的时候我们来找一找特殊的符号

生:仔细聆听,找出符号(波音记号)

师:再听B乐段注意波音记号是怎样唱的,请同学们来模唱一下,

生:试着模唱……

师: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有这个符号和没这个符号有什么不同呢?

生:回答(更加的生动了,没有则变得很平淡)

师:让我们再唱B乐段。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师:我们分乐段分析了以后再来完整的唱一遍,看看是不是唱的更好了?

生:演唱全曲

师:这回大家唱的更好了,但老师还发现一个问题,藏族那么美,那么好听,你们听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愉快、高兴……)

师:那这样的心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情唱出来呢?用你们的歌声来回答老师。

生: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师:好我们就这样来改一改,把它的速度变快大家来唱一唱:

师:速度变快后,谁能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它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感受的也比较准确 。

第五篇:教学是一段旅程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段旅程,其实教学也是一段旅程,是一段师生共同的知识之旅。在教学的每一个“旅途”中,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走向就可能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景”。那么,如何才能给学生呈现最佳的教学“风貌”,让学生度过一个又一个心旷神怡,受益匪浅的“旅程”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的“旅程”需要“趣味盎然”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1、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乐于去学

要开启思维和行为“盖头”,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个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其带入知识的海洋。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一课中,在要求学生对比“彼得”和“妈妈”的账单之前,我先把自己对比后的感受——“0>60”写在黑板上,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心理冲动,学生带着疑问去比较账单,从而体会母爱的无价,与文本产生共鸣。

2、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其争着去学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心理,有很强的表现欲,都喜欢被表扬。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课堂中引入比赛,游戏,辩论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例如,教师用猜字谜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其效果远远好于常规方法;分组学习,小组竞赛,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精神,又造就了学生竞争意识,在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快乐享受;辩论可以让学生尽展才智,锻炼口才,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

要,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3、尊重学生的童心,让其轻松地学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儿童立场,尊重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解读方式,这样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进而才能在教学时与孩子形成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唱一唱、玩一玩、演一演、画一画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童话题材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如《陶罐和铁罐》;描绘景色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如《秋天的图画》;有的课文还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改编儿歌,让学生唱一唱,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后,我让学生改编《小雨沙沙》这首儿歌,结果同学们创作的《秋雨沙沙》,歌词优美,朗朗上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此外,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到知识。

二、教学的“旅程”需要“赏心悦目”

一处美景,能让人流连忘返,而一堂“美”课,却能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让人爱听,乐学,受到启发。那一堂课该“美”在哪里呢?

1、教学的内容美

知识本身潜在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挖掘教材的“美”,而且得让这些“美”具有:

(1)“金”的价值

“金”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金光闪闪的高贵。这不由让我们联想到教学的价值问题。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方法,而是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发展,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水”的包容

“水”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海的博大。这就不由让我们想到知识的领域问题。“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我们不能把语文简单地当成“语文+文字”,不能让语文教学只剩下一副知识的“骨架”。它应该赋予生活的气息、时代的烙印;它应该融入师生的情感,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它还应该“对外开放”、与各学科融会贯通。

(3)“山”的起伏

“山”的意象,不难让人想到山的连绵不断。这就不由让我们想到课堂的气氛问题。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所以适度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有趣、新颖、生动的内容,使教学节奏有“一波三折”的“曲线美”。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有静思、有争论、有笑声,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

(4)“火”的热情

“火”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火热朝天的温暖。这就不由让我们想到教学的情景问题。教学情景应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放学筝》一课中,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做风筝、放风筝的经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情景,让学生的生活与作者在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不断贴近,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在《秋天的雨》一课中,让学生观看有关秋天的图片、录像,借助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就可以在感受形象中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进入乐学的氛围;《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月光曲》一课中,有位老师在上课时利用音乐效果渲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感受它、欣赏它,在音乐中与文本对话,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

2、教师的语言美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的生动、幽默、机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有妙“嘴”生花的能力。

(1)让学生回答问题后“如沐春风”

学生在课堂上的问答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总会进行点评。点评看似小事一桩,无足轻重,好像就是说“对”或“错”,实则远不能如此简单。每位学生都渴望被肯定,如果教师的点评富有充分的肯定、积极的鼓励,会使不太自信的学生逐渐自信,克服自卑感与胆怯感;如果教师的点评有损学生自尊,例如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呵斥,往往会刺伤学生自尊心,甚至导致他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也使整个课堂显得僵硬、呆板、冷酷,破坏全班的课堂气氛。

所以教师的评价应该在“细微之处显精神”,“滴水中现光彩”,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信心。

(2)在学生情感升华时“推波助澜”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在阅读教学中,形象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我在《妈妈的账单》教学中,通过情感化的教学语言去触摸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分别三次朗读“妈妈”写给“彼得”的账单,从惭愧到感激,最后升华到对母爱的敬意。语言一次比一次煽情,表达一次比一次动情,富有层次的朗读训练对学生的情感宣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从“风平浪静”到“阵阵涟漪”,直到“波浪滔天”。

(3)在学生思维“短路”时“化险为夷”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非所问,身陷“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机智的引导,或将问题难度降低,或在其抛过来的“彩球”中,寻找突破点,有意识地给他们“铺砖设路”。这样,他们就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发现。

3、板书的艺术美

板书是教师在备课时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版”,它集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我觉得好的板书应该要讲究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科学性强

板书作为教学手段,就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不能只是简单地、盲目地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而是根据教案中确定的目标,实施教学。因此,板书要服务于整个教学意图,而且板书中的每个字,每个符号,甚至每条辅助线都必须科学 准确,不得有任何差错。

(2)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教师的板书也如写文章一样,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文,了解教学全貌。

(3)力求新颖,充满趣味

语文的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学板书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产生枯燥、呆板之感。因此,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的板书,就像是

一幅美丽的图画,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好像是一支美妙的乐曲,能震憾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4)富留余地,自主探究

教师的板书要富有启发性,要有画龙点晴之妙,达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有所得。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板书的空白艺术,遵循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使教学跌宕多姿,妙趣横生,显现出和谐的美感,使学生在协调有趣的教学中启发思维,最终与教师一起将板书填充完整。

当然,教学中还会有许多美,这就需要教师设法让教材、教学成为一个“万花筒”,让学生在其中寻找美,感受美,从而再造美。实现“美不胜收”灿烂景象。

三、教学的“旅程”需要“设疑解难”

1、设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要让学生有“思绪万千”的可能,“喜闻乐答”的结果,就必须有善于发问的技巧。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性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教育专家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决”是:假、例、比、替、除、可、替、组、

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例如在教《乌鸦喝水》后,可以问学生“假如你是乌鸦,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到水呢?”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假设中得到发展。

“例”:就是让学生多举例。如在教《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前,让学生举例说说平时老师是怎么工作,怎么爱他们的,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小朋友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例如:在教《妈妈的帐单》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有何异同,学生经过比较、讨论,从而感受母爱的无私、无价。

“替”:让孩子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如在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让学生思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倍”可以用哪个字替代,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在换词的过程中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除”:就是“除了„„还有什么”,用这种方式启发学生求异思维。

“可”:可能会怎么样?如在《赵州桥》一课中,在了解赵州桥设计有何特点的时候,可追问:“如果没有这四个桥洞,可能会怎样?”这样一来,学生既体会到了桥设计的巧妙又了解了桥的坚固。

“想”: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孩子推类各种可能。

2、解难

有了“疑问”,就得“排难除阻”。如何才能让“问”有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去解答时注意以下两点:

(1)“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唐突,反而显得非常和美。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体验,成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景象。

(2)“众人拾火焰高”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学也需要“热心肠”。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相互碰撞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或思想的“争鸣”,才能收获“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喜人景象。

总之,教学应该是一段充满新奇、精彩的旅程,只有让这一次次的“旅行”有惊奇、有惊险、有惊叹、有惊喜,学生才会愿意在知识的这片“沃土”上,“风风火火闯九州”!

2011年1月3日

上一篇:多媒体素材的处理下一篇:地理专业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