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福利院

2024-04-13

市社会福利院(通用6篇)

篇1:市社会福利院

市社会福利院赴北京、天津福利机构考察学习报告

【信息时间:2011-1-6阅读次数:

434】【我要打印】【关闭】科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

——市社会福利院赴北京、天津福利机构考察学习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对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养老和孤残抚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工作能力。11月初,我院组织部分干部赴北京、天津等地的养老、儿童福利机构考察学习。

一、基本概况:

本次分别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第一福利院,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四家机构进行考察学习,四家机构都是两个直辖市民政局下辖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始建于1984年,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300个员工编制,核定500张床位,主要收养北京市部分区县的孤残儿童,现收住1200人。北京市第一福利院成立于1988年,现有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主要接受享受政府优抚的老人,需要照料的离、退休老人,归国华侨老人和老年病患者,300个员工编制核定500张床位,现实际收住近千名老人。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始建于1882年,1960年定名为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120个员工编制核定200张床位现实收住弃婴、孤儿近700人。天津市养老院占地40余亩196个员工编制核定300张床位,收住对象为孤老、自费托养及日托、周托和患有各种疾病的老人,现住有近900人。四家机构除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与市内儿童医疗机构签定保障协议外,其余三家机构都内设了二

级医院,拥有专业的医技人员。他们同我们单位一样都是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床位数确定编制内工作人员数,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开展都使用了一定数量的编外用工,且都存在一定的用工难问题。

二、主要优势和特点:

1.专业化、多功能是其共同特点。

(1)住、养人员分类科学是做好专业服务的前提。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养老和孤儿养育是分开的。北京市根据收住对象的不同共有7家福利院和两家儿童福利院。天津市孤残儿童、老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分住于不同的福利院,市属公办的养老院3家。主要考虑因为各自的专业特点不一样,便于各自向纵深专业发展,所以分类相对较细;另一方面两个城市都是较大城市,服务的群体基数较大也使细化分类成为可能。

(2)服务功能配套齐全是专业化服务的基础。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根据孤残儿童特点,院内设置医疗区、观察区、启蒙区、康复区、教育区等,对收养的孤残儿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预防保健、引导式教育、生活技能培养、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特殊教育、社会认知等服务。在教育康复上因材施教,突出三个亮点:以3—6岁儿童教育为主要对象的多功能教育中心;以0—3岁婴幼儿为主要对象的早期发展训练中心;以脑瘫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引导式教育中心。天津市儿童福利院秉承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形成了养护、康复、教育、医疗救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设有静海养护基地、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太阳花幼儿园和20张床位的儿童医院。北京市第一福利院集颐养、医疗、护理、老年病研究和教学为一体,提供老人日常生活服务、护理和生活照顾、医疗康复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社工专业化服务、学习活动健康娱乐服务、善士和义工服务以及社会养老服务。天津市养老院也是一所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教育、娱乐、临终关怀为

一体的机构。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分类细、功能多、配套全,基本满足了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3)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是专业化服务的有力保证。

专业化的服务关键是职工本身的素质要专业,必须对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在合适的岗位安排适当的人。北京、天津把一部分有一定基础的护理员或护士经过系统培训后成为专业的康复人员,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具体康复工作,一方面注意到了用人成本,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专业要求。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和天津市养老院内设老年病医院都拥有一支由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梯队配备的医技护人员队伍,医院完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设置,按照医院工作流程开展工作。门诊医疗力量相对全面,二级医院的一级分科都有设置,比如内科、外科、中医科、康复科、检验科、急诊、观察室、输液室、影像科等等。基本可以满足全院的老人的基本慢性病和常见病的诊治。住院部也能满足病情较重病人的治疗以及临终老人的医疗要求,病区设有重症监护室。在后勤保障方面天津市养老院营养科是一大亮点,该科有硕士研究生一名本科生三名,可以规范配备肠内营养剂。

2.科学的理念和管理模式。

(1)给儿童积极找家、让老人乐于进家。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本着能送养尽量送养的原则,通过积极措施利用各种机会,比如收养中心的“希望之旅”帮孤儿找家。其次就是家庭寄养和社会助养,只有一小部分在机构内集中养育。天津儿福院利用有利条件开设专门的寄养基地。另外为了把养老机构的服务规范化、家庭化,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和天津市养老院目前都在引进行业标准规范,机构环境家庭化,进一步探索人性化服务,努力达到去机构化。

(2)社会化、基地化养育和康复。

北京和天津的两个儿福院目前孤儿养育主要都依靠社会寄养,机

构养育只占40%,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社会寄养采用的是委托式管理、分级管理、小组管理。即委托寄养集中地成立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在一定区域内把寄养家庭组成小组,管理中心通过小组长来对家庭进行日常管理。而儿福院的寄养中心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和相应的指导。天津儿福院设立的“静海基地”可谓功能齐全,在寄养集中地利用当地资源配有幼儿园和康复中心,基地每天派专人和专车,将有需要的寄养儿童接送到基地学习康复。另外天津方面探索了小组之家的城市寄养方式。在城市里招聘寄养家庭每个家庭为一组,每组有4-5名儿童,以家庭女主人为主专职抚育。

(3)灵活的用工途径。

几家福利机构目前都存在编外用工,北京儿福院由社会上的物业公司提供人力,儿福院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天津市养老院编外用工大部分也是通过劳动部门的相关公司负责。天津儿福院本身没有额外的创收,但他们通过社会上的基金项目来支付一部分用工薪酬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启发和建议。

1.充分利用苏州外企多和文化底蕴厚的优势,做好宣传让外界了解我们,构建便捷的沟通平台,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社会福利工作。目前简单和可操作的举措比如设立爱心捐款墙。

2.创新用工模式解决用工瓶颈。在目前可以探讨由社会劳务派遣,可以先在局部试行而后总结调整,成熟后铺开。

3.建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中长期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尽量不要采用短期学习、突击上岗的方式。建立人才树和人才3—5年培养计划和路线图,具体要包括到管理人员、专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同时要包含高级、中级和基层人员。采用的培训方法可因岗而定。

4.与外界加强合作,尝试将福利院工作引向社会。将机构与社

区、家庭联动起来,主张机构指导和帮助社区、家庭养老,将机构的养老向社区延伸。儿童养育方面利用我院现有西山寄养的基础和经验,进一步做大和规范,努力做成寄养基地。另外尝试城市寄养方法和模式。

作者:社会福利院

张庆祥 仲伟爱

篇2:市社会福利院

大家好!我叫,是福利院后勤工作人员。今天,我有幸代表全院后勤管理人员上台演讲,讲述福利院内日常发生的事情,讲述我们爱岗敬业的真实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福利工作。我演讲的题目是《关爱无边我心无怨》。

人世间最可贵的情感是什么?当你面对一群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和身患各种残疾而

被遗弃的孤儿,你知道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一群执着的福利工作者,凭着自身对生命的理解,用爱,让老人得到了一份胜似亲人的浓浓真情;用爱,为孤残儿童勾勒出一幅幅“母子情深”的感人画面;用爱,充分展现了民政人“为民服务”的孺子牛风采!

在福利院,老人就是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在院里安祥快乐的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是我们全体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院长、书记、各部门主任等后勤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每天上班,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到老人房间转转看看,跟他们聊聊天,倾听老人的心里话,了解老人的生活及身体情况,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让他们生活得开心。年(来源:好范文 http:///)过70、身患癌症的退休教师叶老刚来到老年公寓休养时,疾病的折磨让老人非常绝望,觉得自己就是在等待死神的召唤,情绪十分低落,把自己一生酷爱的京胡都砸了。得知这一情况后,院领导一次又一次到叶老的房间,跟他促膝谈心,鼓励他树立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在老人情绪缓和之后,院领导还特意陪着他跑遍市区的几家乐器店,重新为老人买了京胡和曲谱,陪老人拉拉琴,唱唱京戏,使叶老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在福利院,孤残儿童就是我们的亲生骨肉,孩子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一声声稚嫩的呼唤,每一次都会把我们的心揪得紧紧的。我们竭尽全力所做的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家,让他们感受到人间亲情。年初的一天,我院接收了西津派出所送来的一名新生弃婴。供养部马主任抱着孩子,看到他哭闹不止,气息微弱,富有多年儿童工作经验的她猜测孩子患有某种先天性疾病。她马上请示院领导,建议尽快将孩子送医院检查。正出差在外的郑院长立即把情况向市局领导进行汇报,领导指示:要尽全力拯救这个小生命!检查结果出来了,孩子同时患有新生儿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不立即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市局和院领导进行多方协调,在病房紧张的情况下很快安排了新生儿病房,孩子得到了及时救治和专业护理,一条小生命得救了!大家又激动又欣慰,到此刻才敢稍稍松一口气。目前,孩子已出院,在我院全体职工的关爱和呵护下正一天天快乐的长大。

多年来,坚守在岗位上的福利工作者兢兢业业,把全部的光和热都倾注在对孤老残幼的关爱中。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我院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等数十项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并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篇3:市社会福利院

(一) 课题意义

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下, 总会或多或少存在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不完善而引发的各种问题。而寻找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或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则成了眼下最紧要的任务。在众多老龄化问题中, 怎样建设好养老服务体系的问题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著名老年学研究者邬沧萍的观点代表了当下老年学研究的主流观点, 其大部分作品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个过程的机制、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我国在对养老这一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是较为全面的, 通过对其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普遍的共识, 但也有诸多现实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现有相关成果关于养老服务体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福利制度模式、养老服务业该如何发展、如何正确的选择我国的养老模式等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界定

目前, 国际上对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做出的普遍定义为: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有超过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 或者是有超过7%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 由此可以断定该国家或地区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

1.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的总人口数量当中年轻人逐渐减少、老年人逐渐增加, 由此造成了老年人口数量比重增加的过程。

2.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体系是指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不仅包括家庭所能提供的服务, 也包括社会、政府提供的关于服务的制度、形式、政策、机构等条件;一般不包括物资和经济供养内容, 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对养老服务方面有着支持意义的各种政策、制度、机构等方面所构成的系统。该体系在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趋弱化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

(二) 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内容

在我们通常研究的老年学领域, 养老的理论意义分为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以及享受上的需求层面。其中, 如果将养老从生存需求层面来看就是对丧失基本生活能力以及无法实现其生存基本需求的的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上的保障,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维持其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而当我们考虑到发展需求层面时, 养老的概念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不仅仅是满足其日常的基本生活, 更重要是保证其实现个人价值。享受需求是老年人生活需求层面上最高的等级, 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完善, 需要我们一致追求的更高级层次, 这一层次包含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体悟;情感体悟, 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得到完整的“受用”。

1. 家庭养老

我们国家将这种道德规定体现为进行了法律上的约束:“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 其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而自古以来, 中国的老年人也一直期望在自己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的时候, 可以安度晚年, 希望能够尽享天伦之乐, 有生活上的保障等。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养儿防老”就是最为直接的体现。

2. 社区照料

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原则上提出的养老类型, 指在社区内建立的养老服务体系。具体可理解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居家养老虽然是一种传统的养老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是最符合我们的生活习惯:老年人更加适应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而非居住在养老院。在这个养老体系中, 不同属性的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老年人是主体, 家庭则成为的载体, 亲属因为负责照料的责任成为无形的但是最有力量的部分。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使老年人维持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 还可以得到亲人家属的的照顾, 最为主要的是还能让其尽享天伦之乐。

3.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一种家庭、社会和国家三者结合行为。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是社会福利事业内容之一。国家养老机构的支出很多来自于国家财政的资助, 近年来老龄化问题的加重, 我国的国家养老机构无法消化日渐庞大的人群, 经济改革之后, 许多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出现, 这类机构的费用较高, 需要家庭或者老人自筹的方式支撑。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

1.代际伦理关系理论

“代际伦理关系”, 是“人类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和规范的总称”。代际间主要存在两种问题:“代际互动的变迁”和“代际冲突”。人口结构的变动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动, 致使“代际互动”存在于经济、文化和情感三个方面, 进而影响到代际关系代际互动变迁必然会带来“代际冲突”, 可以说这一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家庭是养老等社会保障的主力军, 代际关系如何发展,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代际间的奉献是家庭养老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在这个途径下能让老年人从家庭中得到物质上的满足, 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2.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多元主义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来自于西方国家, 经历了70年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后, 西方经济进入了低迷期, 国家的高福利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福利多元主义中, 主要强调了政府角色在福利服务中的角色的转变, 通过发挥其主导和约束作用来促使其他部门进行相应的服务。同时, 在国家社会福利领域中也需要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弥补, 进而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效应。

3.积极老龄化理论

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不断地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积极老龄化不仅仅是对老年人能力上的承认, 并且要保证在这种承认的过程中, 为其“健康”做保证。所以说, 参与建设是最终的目的, 但是没有健康的保障, 就不能称之为积极。他们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积极老龄化既适用于个体, 也适用于人群。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 积极老龄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老年人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实现其自我价值, 更重要的是在其为社会和家庭建设的过程为其权利进行一定的保障。

三、巴彦淖市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一) 家庭养老仍是社会主流

我国老年人都是选择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根据相关统计可以看出, 我国城市有高达75%的老年人依靠在家庭养老这一方式安度晚年。在我国许多大城市进行了一项抽样调差, 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老人更喜欢在自己家里养老, 数字高达90%。他们认为, 就算养老院里面的医疗和生活条件再好, 那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还是自己家最踏实和安逸、自由。

(二) 机构养老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机构养老指的是由敬老院、老年公寓以及其他福利机构为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 包括了卫生护理、食宿照顾等。老年人的所有生活都是在机构之内进行, 属于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在我国城市老年人中, 选择以机构方式为主体的养老模式的只有不到10%的人。从2000年起, 我国也开始重视对各种民政敬老福利院的投资和建设, 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 主要是面向社会资源与民间资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来为社会养老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 社区养老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构建科学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不仅可以有效弥补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先天不足, 还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老年人脱离家庭产生的孤独、失落情绪, 是未来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当前人口老龄化具有增速较快、范围很广、基数极大等鲜明特点, 对现行养老保障制度承载能力和社会稳定发展提出极其严峻考验。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巴彦淖尔市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

巴彦淖尔市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在市内落实情况较为理想。当前, 巴彦淖尔市“四二一”家庭数目相对较多, 并且这一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同时, 空巢家庭也是日益增加。这样, 家庭养老问题也变得相对困难和复杂。

2. 机构养老发展受到多方面限制

(1) 政府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目前, 虽然有些文件提出要使养老服务得到更好的重视, 但是大多数都停留在表面, 具体相应的政策很少。

(2) 养老机构资金来源少。调查的养老机构中大部分都属于自筹资金, 养老机构普遍认为缺少资金, 规模不够, 无法产生规模经济, 制约养老机构的发展。

(3) 服务项目单一。护理之家的服务是比较简单的, 项目是相对简单的, 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老人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等都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

(4) 医护人员少。由于内部资金不足的养老机构, 养老院工作人员工资低, 无法吸引专业人士。

(5) 机构内管理水平低。由于养老机构的管理标准学术性不强, 并且专业性教育不足, 使得养老机构内部的管理水平不高, 这样的管理水平难实现高效率, 系统化。

3. 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巴彦淖尔市的养老护理人员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很多社区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 也没有接受过相对系统的专业培训, 对一些社区设施不能进行充分地利用, 进而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要。社区老年护理, 助老会的服务, 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 应该有志愿者服务队, 为他们提供支持, 但是, 在社区中, 志愿服务队数量较少, 或是根本就没有也没有接受过相对专业的教育培训, 相应的知识掌握也不够。

(二) 巴彦淖尔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养老服务也是一种政府提供给相应组织的退休金的“公共物品”。但是, 如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未富先老”现象较为明显, 人口老龄化走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 这都导致了政府养老服务的购买力较弱, 养老服务机构的基础生活设施简陋, 导致文化娱乐活动难以开展, 同时也不能够给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 所谓的社区养老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谈。

2. 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

当前巴彦淖尔市的养老保险政策和法规相对来说都不够完整。尤其是在社区家庭护理以及养老机构中的政策、法规更是缺少, 这样就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体系上的支持。如, 众多非营利组织仍没有得到更多的认可, 其社会地位也未被确认 (如登记是有限的) , 针对其的法律法规也较少, 或是不够完善。这样, 就不能促进支持非盈利性组织的发展, 不能为其提供政策上的帮扶等。

3. 社区养老机构专业性不强

巴彦淖尔市现有的社区养老机构中, 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 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或是训练的, 要么就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 这样的工作人员构成, 使得服务规范难以提供康复护理, 更不能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甚至连每天的日常科学护理工作也较难开展和实现, 社会化养老开展的健康教育没有针对性。可以说, 在当前的培训机制相对不够完善, 这一问题急需解决。应该说, 护理服务的质量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关于护理人的态度, 但是更为主要的是服务人员的护理能力, 这才是其服务水平的最好的体现。

4. 养老机构发展偏离市场化

如今, 在市场上还缺少相应的养老机构, 并且其提供的服务相对单一。而这样, 在新的市场多元化情况下就不能有效满足相关需求。同时, 可以提供给老年人所需的商品的商店很少, 所以, 目前这种情况很难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投资养老事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也会导致其发展情况, 影响到其发展空间的提升。

五、对策与思考

(一) 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

在“未富先老”的客观背景下, 巴彦淖尔市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业困难显见。如今, 普惠的福利制度逐步推进, 同时巴彦淖尔市内的老年人的数量也是逐年攀升, 这样其具体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式下, 巴彦淖尔市政府的财力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紧张, 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此外, 市内人口年龄不断增长, 这样就就造成了其购买能力同养老服务需求增长的矛盾, 而这一矛盾用市场手段并不能有效解决。巴彦淖尔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服务性质上, 要实现政府保作为基本, 要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要工作过程中实现非营利行, 将之进行整合;而在服务方式上也要以居家养老作为其基础, 发挥社区服务的依托作用, 要实现机构服务的骨干带头作用等。这样才能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突破, 才能实现其快速的发展。

(二) 健全相关政策制度

首先,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就应当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建立一系列政策体系, 以此来约束或是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完善其配套的养老制度等。其次, 加强监督力度, 保证政策实施。政策的制定是容易的, 政策的良好实施是困难的, 这就需要政府在制定出政策的同时要加强监督政策能够有效的实施, 保证政策能够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落到实处。

(三) 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扶持力度

首先, 加大财政投入。今后一个时期, 政府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将以养老服务和社区建设为重点, 但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 确实需要“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地方政府要统筹地方各项事业, 并要深刻的认识到事权远远大于财权, 规划利用好政府的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

其次, 加强政策支持, 广开筹资渠道。如果想更好地、可持续地来解决老年人的问题,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 政府和社会要从根本上重视和鼓励其发展。要采时刻取阶段性和长期性这两种时间维度相结合的策略来制定政策。

(四)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 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培育机制。

这同时也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需要一支更加职业和专业化的队伍, 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良好的心里素质, 也要同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此, 这就需要充实队伍, 加大吸引人才力度, 强化培训、提高素养。

2. 完善人员培训和服务标准。

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关键还在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上, 政府应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入职标准, 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这同样是提高养老院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且必经的途径。另外, 还要大力提倡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要根本上改变养老机构内服务人员这种普遍的文化水平素质低的状况。

3. 提高养老服务产业从业者综合素质。

面对我国逐步老龄化的社会现状, 政府和社会在做出努力的同时, 作为培育专业护理人员的教育机构, 也同样要加强医学基地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 不仅要重视护理人才的教育, 还要加强和重视老年医学教育, 尽快提高社会人员的知识层次, 使得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完善的护理人员能够尽快上岗。

六、结语

篇4:我国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

【关键词】社会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一、我国四大主要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的71.4%,人口占全国的28%,而地区生产总值仅占17%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全国平均值的59%,不足东部地区平均值的一半。西部地区尽管不乏经济科技较发达的大城市,但从广域上考察,属欠发达地区。东北地区是1950年代我国工业建设的重点,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但因体制与结构双重矛盾的困扰,改革开放后跟不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步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市场化程度偏低、企业设备技术老化,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中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0.7%,人口占全国28%,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的80%,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距。2004年以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了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东部地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其优势在于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作用明显。

二、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是公共因子。一般因子分析模型:

其中εi(i=1,2,...p)是与Fi独立的,且E(εi)=0的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

因子模型分Q型和R型两种,本文采取的是Q型因子分析。

(一)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选择

在数据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版,分别考察这31个省、市、自治区在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职工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价格销售指数、三废利用产品产值、教育经费及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城市人口密度这12个指标,以期能够通过居民生活水准、社会保护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全面反映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

(二)因子分析方法

由于年鉴中描述的指标是一系列相关的因素,并且选择的很多变量很多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GDP),所以我们不能采用简单的回归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则可以将系列相关因素综合为一个因子,因此,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来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第一,将所有变量做数据的标准化变换,以消除由于数据量纲不同导致的分析偏差(因子分析中SPSS软件可自动执行数据标准化,因此可不单独操作)。

第二,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以此确定因子我们所选择的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即,我们能否从中寻找阐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解释力度更高的因子。利用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 16.0对我们所选择的数据进行运算,从结果可以看出:KMO统计量为0.743>0.7,说明因子分析效果是适中的,再由Bartlett球形检验,可知各变量的各变量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可通过。

第三,采用主轴法抽取共同因子,SPSS输出结果见表1。

表1 方差贡献率

表中右半部分是最后所抽取共同因子的特征值、所解释变异量及累积解释变异量的结果。由表可知,以特征值大于1为准则所保留的三个因子共可解释80.995%的总体方差。

由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及城镇就业人数上有这5个变量上有较大载荷,我们将其称之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第二公因子在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这三个变量上具有较大载荷,我们将其称之为生活品质因子;第三公因子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有较大载荷,我们称之为物价水平因子。

通过上述分析,最终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收到三类因子影响,分别为综合经济实力、居民生活品质①以及物价水平。

三、发展水平的细分——聚类分析方法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各省市发展水平的情况,现将上述的三个主要评价因子作为自变量,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因变量,对其发展水平作探索性聚类分析。

由于聚类分析中描述省市的变量(地区)只能使用字符格式,故将这31个省市在数据文件中的标签。

(一)聚类方法

在聚类时,采用了多种聚类方法,发现当采用ward最小变异法时,聚类结果能够很好揭示我国现阶段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采用的是探索性聚类分析,又考虑到我国四大经济板块,故在聚类时选取4类,则我国31个省市的发展水平可分为:

Ⅰ:北京、天津、上海、西藏

Ⅱ:河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

Ⅲ: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云南

IV:山西、广西、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这四类省市按社会发展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其中除了第一类中西藏的聚类稍有争议外,其余三类的划分与我国现实经济情况较吻合。

聚类分析小结:

Centroid方法和Ward方法给出的结果比较相似,但Ward方法似乎是最适宜的,因为它得到的样本聚类结果对比度最好。在聚类时发现,采用不同的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会不同,有时甚至差异很大,由此来看,聚类分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在使用时要结合实际,选取较为恰当的聚类结果。

(二)聚类分析效度的检验——判别分析

用已分类的分组结果,进行判别分析。选择聚类结果Club_4作为因变量,提取的三大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

SPSS输出的Box多变量齐性检验结果。由结果可知,BOX M值为40.26,p值为0.057,勉强可以认为满足显著性水平。

SPSS所输出的个别观测值重新分类结果请参见“判别分析.spv”。其中只有1组被错判,因而判对率为96.7%。其中被错判的是西藏,在聚类分析中,西藏被划分到第一组,这显然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四、平衡各省市社会发展的建议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这可以归结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评论指出,我国东、中、西部的不平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有其客观必然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各个区域间形成合理的经济发展圈,即把全局性的发展不平衡转化为区域间经济圈的均衡发展,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再由区域经济的合理分工走向全国经济战略的合理布局。

因此,要提高经济区域市场化、科技化、规模化和外向化的程度,推动经济区域联合开发向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方向发展。要进一步打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仍然存在着的程度不等的分割封闭状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区内区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真正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增加区域协调。

注释

①这里的生活品质包含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以及居民的医疗保障情况。

参考文献

[1]王保进.多变量分析: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国家统计局.

篇5:市社会工作经验总结

市社会工作经验总结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门学科,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福利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开展,社会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重视,现将我市的社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 我市社会工作主要分布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残障康复和群众工作等领域。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中衍生出种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有待解决,使社会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市社会工作的服务已形成了覆盖民政、教育、医疗卫生、公安、司法、劳动与社会保障、工、青、妇、计划生育等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包括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多个领域。通过调查统计显示,全市目前总人口约87万人,共有社会工作人才3262人,占人口总数的%。从性别上看,其中女性仅为937人,占总数的%,比男性少;人员结构上看,少数民族11人,占总数的%,中共党员2415人,占总数的%,可见中共党员在我市的社会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282人,专科学历1431人,中专学历45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092人,明显可以看出我市的社会工作人才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层次和高

中及以下学历层次上,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下的社会工作人才占到2212人,但55岁及以上人员有244人,高龄人员也依然存在,从人员分布上看,我市大部分社会工作人才分布在乡镇、社区、村等基层组织,另外,民政系统、司法系统、计生系统、教育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统等方面的社会工作人才占多数,卫生系统、工会系统、残疾人权益保障系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偏少。

二、我市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参与四川省社工人才百人计划的实施 20年6月,我市参与了四川省民政厅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的“四川省社会工作人才百人计划”,并成功通过计划引进了2名西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志愿者,采取分阶段多点实践锻炼的方式使两名社工人才尽快熟悉了各个工作领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实践和锻炼,一方面两名社工人才既帮助了基层社区和民政机关创新工作

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自身也熟悉和了解了从基层到机关的工作方式方法,较好的把理论融入到了实践工作中,专业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另一方面两名社工人才从专业角度,以专业的工作方法,创新和改进了从社区到民政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工作方式,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努力实践,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组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 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要求,我市积极着手筹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先后多次组织全市社区干部、民政系统从业人员召开社会工作培训交流会,邀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全国开展了首次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这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将作为专业技术

人员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为此,我市积极响应中央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号召,组织召开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了社会工作在民政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各下属单位,尤其是市福利院、市精神病院、市救助站、市光荣院、军干所等社会工作覆盖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的宣传动员工作,在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下,全市多个单位均组织了职工参加考试,体现了我市对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视。开通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通道

为规范全市社区志愿者管理和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改善地震期间社区志愿者管理工作的无序状态,6月,应我市邀请,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深入地震灾区考察,对我市志愿者发展的现状和潜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了全市志愿者们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并对我市在志愿者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给

予了赞赏。7月,中国社工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正式授牌成立社区志愿者分会,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志愿者注册管理机构,把我市志愿者这一抗震救灾的主要力量通过正式机构、正式注册完整的保留了下来。8月,在灾后工作走向正轨后,我市组织马上组织开展了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培训,各镇、街道办干部,社区干部和信息管理员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特邀了中国社工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的老师为参加培训人员上课,详细讲解了全国标准的社区志愿者注册流程、注册管理系统理论、管理系统上机操作实务,并通过实际操作强化了学习效果。通过此次培训,各社区均熟练掌握了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工作的制度、流程和管理方法,为下一步全市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认真做好全市社工人才队伍的统计和规划

6月,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

实人才强市战略,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方针,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汇集各方面力量,打破行业、部门、单位和地域限制,对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提出了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战略、总体布局、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8月,我市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发与建设的对策措施研究列入全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范围,经过起草、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等环节,最终制定完成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借鉴吸收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工作研究最新成果和工作先进经验,又以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前提,积极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征求众多专家和社工人才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规划的实效性、科学性。

三、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 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不足

我市大多单位和团体组织对社会工作专业缺乏了解,缺乏认同,对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方法缺乏认识,去年社会工作执业资格考试中,在民政局机关的动员下,民政系统、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一律报名参加了考试,但仍然有大部分非民政系统的社会工作领域工作者并未参与,这反映出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范畴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 目前,全市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中还是民间组织团体中,从事专业的社会工作的人员还非常少,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设置几乎为零,无法吸引大量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既限制了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也无法解决社会转型所诱发的各类社会问题,更无法切实满足特殊人群的服务需求。

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待遇偏低,缺乏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目前我市从事社会工作及相关行业的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甚至不及全市城市人均生活水平,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更无法吸引专业的、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来从事社会工作。

四、对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展望 一是调整和补足部分行政管理岗位。对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履行社会工作职能的民政、司法、劳动、扶贫、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社会工作岗位,要进行重新认定,明确为社会工作岗位,按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设置和管理,出现缺失的要及时通过人事考试招录。

二是规范和补充部分事业单位岗位。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工作岗位的现有人员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如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法律维权工作等。对于这类岗位,只需对岗位性质进行调整,按照社会工作岗位进行管理和考核,对下一步有社会工作岗位需求的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明确要求社会工作及相近专业,就

能完整培育一大批专职的社工人才队伍。

篇6:-市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

一、救灾救济工作

XX年我市范围内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内涝、低温冷冻、风雹、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67058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8%,绝收面积102885公顷,占受灾面积的39%;受灾人口371922人,占农村人口的52%,紧急转移安置灾民498人;倒塌和损坏民房1357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805万元。

(一)加强领导,及时部署救灾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在灾情发生后,积极组织民政、农委等有关部门深入灾区核查灾情,帮助灾民解决种子、生产资料、资金和恢复重建的困难问题,尽一切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市政府适时召开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专题部署了防汛备灾工作。市民政局多次下发通知,下派工作组15个40人次,督促各地做好防汛备灾、灾情报告和灾民救济工作,确保了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全市严格执行灾情零报告制度,得到省厅的肯定。

(二)严格资金管理,保证灾民基本生活。全市在进行全面救灾款自查的同时,接受了审计、人大等上级有关部门近半年时间的延伸审计和监督检查。针对基层救灾物资管理不规范问题,市局8月份制定出台了《社会捐助款物和救灾物资管理规定》,提高了全市救灾管理工作水平。年初,通过2次调查,制定了全市XX年春夏荒灾民救助方案,采取灾民自救、政府救济、社会帮扶、互助互济等形式,有效开展灾民救济工作。全市发放灾民救助卡万个,实施政府救助万人次,安排救灾款591万元,确保了需救济灾民每人每月30斤口粮。

(三)积极构建灾害紧急救援体系。我市切实加强救灾综合协调工作,在4月份启动了灾情会商制度,并建立了灾情会商的联络体系和会商工作人员库。按照《省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的内容,重新修订了《市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完成《市灾民紧急转移安置预案》、《市敬老院火灾紧急事件处置预案》的起草工作。确保按预案要求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积极引导灾民生产自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向灾民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群众树立抗灾救灾意识,自救自立,充分发挥救灾主体作用。各县(市)区政府积极协调,统一组织向修路、采矿、运输、建筑、林业生产等周边市场和外地转移劳动力10万余人;并号召灾民进山采集山产品,从事工商副业,发展庭院养殖和畜牧等增加农民收入。

(五)积极推动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积极推进社会捐助工作。在市福彩公益金资助下,由市区民政部门建立了1处示范性“慈善爱心超市”,对市区特困优抚对象和城市低保人员进行救助。目前,也已经建立慈善超市,其他县的此项工作正在积极运作,可望在每个县(市)区建立1处或多处慈善超市。为配合慈善超市的启动,全市认真开展捐助月活动,共接收捐款万元,物资4万件。此外,由于积极争取,得到省厅3个项目22万元的老区改造资金支持。

二、城市低保工作

截止12月末,全市保障人员78743人,月发放保障金万元,累计发放保障金万元。全市城市低保人均补差达到63元,超过省里要求的人均补助60元的目标。

(一)强化和规范动态管理。继续推进“城市低保规范服务年”活动。今年2月份修订出台《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于4月1日正式实施。各地将保障人员分类动态管理和核查,及时办理增发、减发、停发保障金手续,确保保障人员有进有出,保障金有升有降。截止年末全市比上年新增保障人员6582人,停发5685人。全市各地实行了微机备案和“一户一档”管理,在媒体上公布了热线电话,实行首问责任制,及时处理举报信访,没有因工作失误越级上访问题。

(二)严格资金管理。年初,全市落实地方财政低保资金预算540万元。省拨我市4229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全部下拨到位。在国家补助资金没有及时拨付的情况下,全市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由地方自筹资金按月垫付发放保障金,做到了足额按时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6个县(市)区通过银行、邮政部门全部实现了保障金社会化发放。

(三)切实提高低保水平。按省的有关要求,将提高低保水平工作列入市委“6项利民行动、办好26件实事”实施方案。经过大量的调查测算、汇报争取工作,6个县(市)区均提高了保障标准(目前为 市区150元、县127元、其他县市120元),平均上调了17%。同时还实行了分类施保,各地对重残、重病、鳏寡孤独、学生和70岁以上老人给予加发10%-20%低保金的照顾。

(四)积极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按省统一部署,于5月中旬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对象调查摸底工作。据调查,全市低保人员中患大病和常见病人数分别为4203人和15300人,占低保总人数的%和20%,因病致贫人数为35180人,占低保总人数的45%。为进一步推进开展城市医疗救助提供了基础数据。抓住出台《保障办法》的契机,还制定落实了保障人员就业、就医、就学、住房、法律援助等内容的救助政策。为鼓励就业,对 市区主动申报就业收入的低保人员实行了为期3个月“低保渐退”制度。

(五)深入开展社会保障试点工作。按试点工作要求,民政部门承担领取失业救济期满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低保,和对无力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职工本人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的工作任务。主管领导和救灾救济科人员都被抽调到市试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任职,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的同时,利用全市试点动员会的机会,对各县(市)区领导进行低保业务培训。同时配合劳动部门对集体企业退休职工进行核定,保证了城镇社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下一篇:南秦雪 原文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