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N市S大学为例

2022-10-19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进程开启于20世纪初。近年来, 党和国家愈发重视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中所发挥的作用, 社会工作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其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是我国目前的社会工作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因此, 近年来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问题越发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一、专业认同的相关概念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问题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就针对社会工作学生这一对象来讲, 研究的成果也非常的丰富和广泛。本文的专业认同是指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后, 接受和认可这些知识, 对社会工作产生积极的情感, 并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对自己参与完成社工活动有信心等方面。

本文主要是希望对不同年级的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差异进行分析, 进而探寻差异产生的原因。基于此, 笔者对N市S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就专业认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寻找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方法, 以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使更多的学生坚定社工之路。

二、社工学生专业认同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认知性层面

1. 具体表现

认知性是指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 是产生专业认同的基础, 只有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客观和真实的认同。因此,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5个问题 (表1) 探讨了认知性层面不同年级的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差异。

可以看出, 在认知性层面, 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较高, 六个变量的得分都在3分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变量4中, 大四学生得分低于大一学生, 说明大四的学生对社会工作的关注不够。

2. 原因分析

第一, 专业知识层次不同。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社会科学, 不同年级的课程设置截然不同, 在这种课程设计下, 知识层次必然存在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性专业认同也就存在差异。

第二, 专业经历的差异。在参与社团活动上, 低年级的学生以趣味性和追求奖励为主, 而高年级学生更加关注专业性, 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专业实习, 大多数学生在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 情感性层面

情感性层面是个人与专业的情感连结程度, 是在对专业认知的基础上, 对专业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认可和接受, 在参与专业活动或学习时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满足。

1.具体表现

从表2看, 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学生在情感性层面专业认同总体呈降低趋势, 而在各个变量中, 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

2.原因分析

第一, 专业宣传的此消彼长。在宣传内容上, 学生所受到的专业宣传以积极正面为主, 而网络这一宣传媒介的盈利模式导致其宣传内容多是负面消极的, 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更加广泛。由于这种专业宣传的此消彼长, 学生的心里会产生巨大的反差。

第二, 职业规划中的专业反思。低年级的学生在大学里, 对未来没有太多的思考。在专业选择上, 大多是权威导向型。高年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 会对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专业的发展问题更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三) 行为倾向性层面

行为倾向性是指与专业有关的行为表现。本部分从与专业行为有关的7个方面对学生行为倾向性层面的专业认同进行了分析。

1. 具体表现

在行为倾向性层面 (表3) , 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在数值上递减, 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低于低年级学生。

2. 原因分析

第一, 面临不同的生活压力。低年级的学生不仅会经常阅读专业书籍来增加基础知识, 还注重参与专业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源自未来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第二, 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低年级的学生被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和助人理念所吸引。对高年级学生来讲, 一份有前景的职业显然更有吸引力, 但迫于现实压力, 他们在职业选择时会更加关注薪金待遇等方面。

三、建议与对策

要提高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 关键要推进社会工作自身的完善, 加快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笔者将从个人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叙述增强专业认同的建议与对策。

(一) 个人和家庭层面

第一, 社工学生要客观认识就业形势, 要努力从专业学习中充实自己, 不断深化专业知识技能, 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二, 应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期望进行合理调整, 投身到专业建设中, 在工具性需求和情感性需求中寻求平衡。第三, 家庭应尊重孩子个人的职业选择, 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 学校层面

第一, 强化师资力量, 提高教师实务能力。学校不仅要引进更多的社工专业人才, 也要重视老师的实务能力。第二, 增强学科建设, 完善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三, 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制度。要完善专业实习制度,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避免给学生造成不愉快的实习经历。

(三) 社会层面

第一, 加强舆论引导, 扩大正面宣传。要开展舆论引导,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社会工作, 增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感, 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社会工作。第二, 加快相关立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也能减少伦理困境下的道德和法律冲突。第三, 提高薪资待遇水平。要通过合理调配政府预算,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让基层社会组织“有钱花”;要不断完善财务审计制度, 让基层社会组织“敢花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 然而, 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缺口依旧较大, 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 是留住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举措。

摘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不断向“小政府, 大社会”的治理格局进行调整。然而, 中国的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依旧有很大的缺口, 社会工作学生从事这一职业的意愿较低,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因此, 研究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问题对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个人及家庭、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角度出发, 提出了提高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的相关建议, 希望能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对策

上一篇:对黔江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下一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