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2024-04-18

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共9篇)

篇1: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化学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较晚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学科,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方法的差别,出现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很有兴趣,也下功夫,但学习方法不对,成绩总不理想,因此加强化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认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记忆、作业”五个学习常规环节。

1、“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同时找到教材的重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讲,既能提高听讲效率,又使自己学习主动、有兴趣。

2、“听讲”: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非常重要。初三是化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只看书而不注意听讲、观察实验和思考,有的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的学习活动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由自己进行有效控制,因为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涉及到自己,还涉及到老师和其它同学。因此,在做好预习的基础上,首先要集中注意力要听好课。 ⑵要勤于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虽然听觉通道的畅通十分重要,但仅仅把学习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不一定会灵活运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注意“听”,而且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争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⑶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与思路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 在听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那种只知道记答案、得数,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讲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⑷积极地回答和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会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时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同时,学生也要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

⑸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要学会巧妙完整地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以及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整理记录。这个过程是提高每个同学的化学悟性也是将知识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3、“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通常分为常规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常规复习指学生每天放学后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常规复习每天所花时间不多,但十分重要,贵在持之以恒。单元复习是指学生每学一个单元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要注意知识的拾漏补缺,重在知识系统性、条理性。总复习指期中、期未或一学年的复习,复习量较大,要重视知识的整体归纳、总结,将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4、“记忆”:

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过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遗忘率达55、8%,保留率为44、2%,第二天以后的遗忘率为66、3%,保留率为33、7%,一个月后的保留率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遗忘了。因此,及时复习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记忆时注意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记忆。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

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家盖那美丽,新铁吸铅(轻),统共一百斤。”记忆。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记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在理解后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记忆。

篇2: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最小公倍数法

1、最小公倍数法,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以磷燃烧为例,先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在这个反应中,氧元素的数据较大,所以我们选择氧元素计算最大公倍数。左右两边氧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5=10,所以应有10个氧原子参与反应。在将10除以每个化学式中氧原子的数量,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化学式的系数。

4、最后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系数。由已知的系数可得参与反应的磷原子的数量为4,所以P前的系数为4。最后将箭头改为等号,配平完成。

5、氯酸钾分解等方程式,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配平。

观察法

1、观察法也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方程式,用观察法配平的关键是搞清反应的实质。

2、例如,一氧化碳燃烧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观察一氧化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可以发现一氧化碳燃烧实质是每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

3、因为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所以每2个CO从一个O2分子中各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2个CO2分子。因此反应方程式中CO,O2,CO2的系数分别为1,2,2。

4、过氧化氢分解也可以这种方法配平。其反应实质是每个过氧化氢分子失去1个氧原子,变成1个水分子。

5、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例如,氢氧化钠与硫酸中和,其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因为每个H2SO4中有2个氢离子参与反应,所以每两个NaOH与一个H2SO4反应,生成一个Na2SO4和2个水分子。

待定系数法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无法使用最小公倍数法,也很难采用观察法,这时可以考虑采用待定系数法。采用待定系数法,并不是每个化学式前都设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数量越少越好。

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中,可先设K2MnO4前的系数为a,则显然有2a个K参与反应,所以KMnO4前的系数应为2a。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化学式前的系数。

最后求出系数的最大公因数为a,各系数都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KMnO4,K2MnO4,MnO2,O2的系数分别为2,1,1,1.

再看一个较为复杂的反应:

XeO3+MnSO4+H2O→HMnO4+Xe+H2SO4

可先设XeO3的系数为a,MnSO4的系数为b。

由Xe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Xe前的系数为a;

由Mn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MnO4前的系数为b;

由S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2SO4前的系数也为b。

由H元素质量守恒可得H2O前的系数为1.5b;

O元素前的系数为4b-3a;

显然1.5b=4b-3a,变形可得6a=5b。

根据6a=5b,将所有的a替换为b,然后去分母。最后除以最大公因数,配平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中的“系数"均指化学计量数。

篇3: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1 原因分析

1.1 学生因素近年来, 中职学校录取分数一低再低, 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很多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学习缺乏兴趣,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差。导致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接受能力差, 学习困难, 经常是课堂能听懂, 课后又不会。

1.2 教材及大纲因素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 但学时少;教材中概念知识点多, 化学结构式和代谢过程复杂冗长;为了保证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教师必须按教材讲授, 所以课程信息量大, 且枯燥乏味。

1.3 教师因素生物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而且与多门学科紧密联系, 对教师的自身知识储备要求较高, 教师既要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又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如化学和生物学, 还要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1.4 教学方法因素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 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果差。

2 备课经验

2.1 备教材比较三套不同的教材, 从而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2 备课要全面整体通过对整本教材的吃透领悟, 生物化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 包括: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 这部分叫做静态生化;另一部分讲的是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 即合成与分解, 如糖代谢、脂类代谢等, 又称之为动态生化。有了这样一个备课框架, 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在课程的始末分别带领学生了解和回顾每一部分的理论框架, 使学生学习新课和复习知识时支脉清晰。

2.3 备课要明确精讲与不讲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今后要在临床上工作, 对工作有用的知识, 对今后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知识要重点讲, 讲透, 精讲;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 不讲, 比如脂类代谢过程中繁复冗长的反应过程。对于学过的知识, 略讲, 比如肝的生化这一章节, 肝结构的特点, 解剖学过的知识, 复习一下就可以。对于学生能很容易学的内容, 学生自己讲, 比如维生素这一章内容容易理解, 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因此详讲、略讲、精讲、学生讲都要灵活交替使用。

3 上课经验

3.1 上课的时间安排。通常用5 min复习上堂课所讲内容, 5 min用提问或病例引入新课, 20 min或25 min讲授新课, 最后利用10 min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本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或是思考题, 为下堂课做铺垫。

3.2 上课要松弛有度。抓住开头, 吸引学生注意力;中后期, 学生出现疲倦, 注意力明显减弱时, 增加互动;结束要让人回味, 短小精悍。守时, 不拖堂。

3.3 上课不说废话、空话、假话, 以及模棱两可的话。珍惜时间, 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

4 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

4.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自学—归纳总结—理论升华—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比如酶这一单元的学习, 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吃馒头, 为什么会咀嚼出甜味”“———麦芽糖, 麦芽糖从哪里来……”, 引导学生认识“唾液淀粉酶”。讲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都可以通过提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为什么不吃早点, 中午会头晕眼花, 没有力气”三酯糖原的贮存与分解;“为什么吃的多, 不运动会发胖”———甘油三酯的合成等等, 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分析, 归纳和总结, 使教学不再枯燥。

4.2 案例教学法由于生物化学这门科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因此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现象引入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讲解蛋白质的重要性, 为什么“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可以选择“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案例”;在讲解蛋白质含量恒定时, 用“三聚氰胺奶粉”引出凯氏定氮法的优缺点。其二,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 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 选取典型的病例, 通过对病案的学习、讨论、总结, 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鲜活的案例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有了生命力。例如,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生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而生活中“三高”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人群日益增多, 通过典型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症状, 让同学们自主探索糖尿病的生化基础, 了解糖代谢。而以现在营养学家提出“多吃白肉, 少吃红肉”和“沿海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内地”这一现象来讲解脂代谢。

4.3 角色扮演法在生化教学中有许多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复杂性、枯燥性和深奥性的特点, 如何把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而角色扮演法就是通过演戏和想象创造情景达到启发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 由学生扮演各种物质, 把概念或者物质变化过程表演出来, 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易于理解, 加深印象。例如:在讲到蛋白质的肽键和多肽链中时, 就可以从学生中挑选3~4 人进行角色扮演, 每一位同学扮演一个氨基酸, 第一位同学的左手与第二位同学的右手相握, 相当于一个氨基酸的 α- 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 α- 氨基相结合, 这个握手结合的结构就称之为肽键, 两人结合在一起称为“肽”即“二肽”。第二名再与第三名、相互拉手结合, 形成“三肽”。问其他同学“一直连续下去, 第一位同学和最后一名同学都有一只手是空的 (游离的) 对吗?”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肽键和多肽链的连接方式, 以及左边有游离的氨基右边是游离的羧基。

4.4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当前, 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 而板书渐渐被忽视, 甚至淡出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固然有许多优势, 比如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扩充;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等等, 但不容忽视的是多媒体教学如果运用不当, 也会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原因在于:课堂信息量过大, 教学进度太快, 学生没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学生的精力必需高度集中, 否则不断变换的文档会使他们跟不上进度。

而传统的板书教学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魅力, 教学速度慢, 让学生有时间消化;本堂课的思路脉络一目了然, 重点难点清晰可辨。因此多媒体教学中配合板书设计, 会使一堂课更加完善、完美。

4.5 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胜枚举, 其他还有比喻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 实验教学法等等。由于篇幅有限,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在一堂课中, 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和直观性;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互动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5 结论

篇4: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面对这个现实,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揣怀爱心耐心去工作,“缺啥补啥”,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师生之间没有心理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接到一个新班级之后,首要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们感觉到新老师对于他们并不陌生。上课时,语言要富有亲切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精心设计的问题,来为学生的情感潜势制造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课后要多和孩子们交流,熟悉每一个孩子的特点,碰到孩子们调皮时,可以试着假装看不到,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当他们有第二次时再来教育,这样也让他们体会到每一个人的忍耐是有必要的,但忍耐也是有限度的。2007届有个学生叫杭政,刚接到这个班时,这孩子给我的印象就是爱捣蛋,但他调皮的语言有“艺术”,经过了解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刚入学时可是名列前茅,每当他上课调皮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先不作追究。有一次我感冒了,扁桃体发炎,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我和往常一样讲课,谁知喉咙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出声都困难,我本想放弃上课,但我想铤而走险,坚持上课,以实际行动给这群调皮蛋上一课 ,谁知这群调皮王照旧,我无奈而失望,过了一天,在备课翻教学参考的时候发现了一份检讨书。原来我的行动还是感动了一位,看着他检讨书上富有“艺术化”的签名,我感慨许多,三年过去了,每当孩子们调皮让我难以接受时,我都在心里告诉自己:对付这帮孩子要有耐心加耐心,阳光总在风雨后!

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 ‘因材施教’”。变“理科”为“文科”是我总结的方法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对理科不感兴趣是事实,我们首先要面对现实才能有改变现状的可能。教学按常规分为两大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和习题的分析,但对于我们的孩子,重点应放在知识点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分为六部曲:讲、写、填、读、记、听。“写”指讲完一课知识点后,师生一起去总结把他们写下来,总结的过程让孩子作为主角,让他们自己经过交流与讨论去总结,尔后让他们做有关知识点的填空,填完核对答案之后和孩子们一起读,再记忆,最后给孩子们听写。基础知识学扎实后,再逐步教他们解题,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选题:题目以基础题为主体,跟踪练习要精选,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一种成功感,让他们觉得“我能行”例如第六章《溶解现象》中典型题:已知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把40克氯化钠溶解在5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质量。在讲这题前,可以以下面一题先来过渡,已知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把36克氯化钠溶解在5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质量。(数据相同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立刻定向在“溶解度36克”上,再根据溶解度是100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学生自然会接着思考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8克……)②题目数量不一定要很多,应注重讲解解题的方法——使用学过的知识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孩子们欠缺的是不知道怎么思考,怎么去分析。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是我总结的方法之二,要使他们快乐,必须投其所好,工作几年下来,我发现孩子们开小差通常做的有两件事:画画和聽音乐,他们喜欢照着笔记本上的卡通图“临摹”和偷偷摸摸把Mp3带进课堂,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忙于学习,这些小动作情有可原,“物以稀为贵”嘛,还有可能这些只是在课堂上不想学习又不能讲话而唯一可做的事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与其死板地教育他们,不如让他们“开怀畅饮”,让他们跟着你动起来。孩子们刚接触化学时,除了利用化学本身的优势——“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我还教他们怎么去画各种仪器以及简单的实验装置图,让我这位化学老师也体验一下美术课。每逢教师节,孩子们都总会送一些小礼物给我,趁此机会,我也送他们一堂音乐课:事先让他们把自己喜欢听的歌歌名写下来,然后我去帮他们连同歌词下载下来,因为他们往往歌词记不熟。孩子们看着歌词,随着“伴奏”尽情释放!方法三: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化学。学完第六章后经常会碰到有关食盐的题目,不如借此机会和同学们讨论一下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妙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食盐可以淹咸肉”,“食盐可以淹咸鱼”“食盐可以用来刷牙” ……讨论完了可以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原理,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伟大之处。

以上是我对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学习理科困难这一现象的分析,也是几年来我个人工作的感悟,总之,我们有耕耘就有收获,比如平时要求他们自己去总结每一章的知识点使孩子们养成了翻书的好习惯,现在讲到习题,他们不再“等待”,而是自己去翻课本,尽管有时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做;课上经常穿插生活中的化学,课后他们时不时地会来“考考你”:市售“取暖袋”中的黑色物质是什么?煮熟的虾为什么会变红?为什么84消毒液可以除去厕所中的污垢?……尽管有时我也“不知所措”,但我却乐在其中……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篇5:高二化学学习的学习总结

高二学得是有机化学,可以加强对有机共价键的认识,特别是特殊轨道杂化,虽然课本没有,但是老师会费大力气去解释的,还有就是几种主要的化学反应方式,诸如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等等,应该通过做vcm仿真实验熟记,

化学总的来说学起来是比较繁琐的`,刚开始学有机化学,对有机化学的命名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这就要你非常仔细的去辨别。

篇6: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

鉴别方法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烃的含氧衍生物均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只是快慢不同)

芳香烃里,甲苯,二甲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就不行

酚:常温下酚可以被氧气氧化呈粉红色,而且苯酚还可以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可利用溴水区分醛糖与酮糖

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氧化合物。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篇7: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老师讲完课后,要及时的把整节课的知识点回顾一下,不过复习要有针对性,忌不分重点,应当重点复习老师所讲课本中的重点、要点知识。目的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脑中的东西,以后做题时做到活学活用。复习之后要做一下配套课后练习,以便找出自己知识点的不足,总之要吃透课本。

3建立错题档案 举一反三

每次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习题册上的题时,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并要认真分析出错原因,以及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直到把出错的题分析明白为止,而且要举一反三,利用周末集中复习一遍,将再次出错的几率降到最小。

4分类归纳知识点

化学是门知识点比较分散的一门学科,学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比如所学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可以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制取和收集整理在一块,比较着去记忆。

5记忆学习

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必须熟记,若将它们归纳起来去记忆,将会事半功倍。

6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一)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二)总结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即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即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总结实验中操作中固定的原理

1、长短要分清(1)洗气时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而使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应该“短进长出”(2)使用长颈漏斗要通过橡皮塞,插入液面下;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插进橡皮塞下短一些,不必插入液面内。

2、大小要分清(1)称重时,先估计出质量,放砝码顺序是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再调游码。(2)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可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3)固体药品(粉末或块状)应保存在广口(大口)试剂瓶中,液体试剂应放在细口(小口)试剂瓶中。

3、上下要分清(1)滴定管零刻度在上面,量筒小刻度在下边。(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3)收集气体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4、左右要分清(1)使用托盘天平左边放药品,右边放砝码,称为:“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游码左边的刻度。(2)调天平零点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3)制取气体,制取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至右。(4)将试管由长到短,从左到右放置在试管架。(5)组装仪器,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接成整体。拆卸仪器相反

七化学解题思维方法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排除法、直选法、推断法、分析比较法、计算法等

例如(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C)

ACuSO4HClKCl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DFeCl3KOHNaCl

解题思路: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无色透明溶液可排除A因为CuSO4溶液为蓝色。B选项中生成的BaSO4溶液是沉淀。D选项中生成的Fe(OH)3是红褐色沉淀,故选择C。物质推断题

对于推断题的解答主要看其颜色、观其状态、观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主要依靠自己平时的知识归纳。比如一些带有颜色的特殊物质:含Cu2+溶液呈蓝色、含Fe3+溶液呈棕黄色、含Fe2+溶液呈浅绿色等。推断题型一直是化学中考的重要题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叙述型”推断题、“实验型”推断题以及“框图型”推断题等。对于“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按部就班”,确定每一步骤中一定有什么物质,一定没有什么物质,结合问题这类题就不难解决。而“实验型”推断题主要与实验基本操作和鉴别方法相结合题型综合性强,既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又考查化学知识的一类题型.计算题

解计算题是一般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常用计算公式。初中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化合价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计算、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简单综合计算、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等,一般步骤:1设未知量 2列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求解实验题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知识要点:

1.除杂题: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五种常用的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

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

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

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3PO4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SO4)。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NH4)2SO4。

篇8:对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重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实验课教学有着直观的现象, 是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对理解化学知识及其原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 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三学生刚接触到化学, 看到“白纸显字”, “魔棒点灯”等一系列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后, 都表现出了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开始向往化学, 体会学习的快乐。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 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时, 增做小青蛙下“沸腾的油锅洗澡”的当堂实验, 使一个个同学睁大了求知的双眼, 实验的原理是:油锅中的“小白龙” (大理石) 与“仙水” (上层漂浮植物油, 下层为稀醋酸) 反应, 产生大量气泡, 看似沸腾的油锅, 由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挥发时带走热量, 温度其实不高。奇妙的实验使同学们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求知欲的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 解决问题的力量来源。化学实验中的绚丽多彩的实验现象, 使得学生对于化学产生兴趣,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

二、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有着重要意义。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想要完成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必须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关注实验现象, 最初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 总是只关注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如镁与盐酸的反应只关注有气泡, 忽略了放热, 镁条的减少;红磷燃烧不加区分实验中的烟和雾。随着实验课的开展, 教师的指导, 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方法, 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 从而运用到其他学科乃至日常生活中去。

三、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化学规律, 形成化学概念, 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 而且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有重要意义。

如:研究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 需要设计实验来检验。如何说明不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现象?学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多种方法: (1) 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分别加水和氢氧化钠, 观察现象的不同; (2)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后形成的液体加稀盐酸, 并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后形成的溶液中加盐酸, 然后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由观察到得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 去想和书上不同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出的学生不是“高智低能”的“书呆子”, 而是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设计的实验,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不上的时候, 总是武断地认为这个学生的能力差, 从而对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 学生在得到教师比较差的评价后, 也会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化学, 逐渐放弃学习。而有了化学实验, 就会发现不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动手过程中, 展现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 甚至是教师都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能让教师更充分地认识学生, 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得到提升, 学生也能从中得到鼓励,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学生自然会达到“亲其师, 则信其道”的境界。

实验课氛围十分活跃, 多数学生上实验课时热情高涨, 如果教师在实验课上将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 并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率一定会明显得到较大提高。

五、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化学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分析结果, 总结规律, 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长期开展实验教学, 必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实验课中, 教师应提前准备一些相似或相近仪器和药品, 供学生挑选自己所需的仪器药品来完成一系列实验设计。学生在完成设计时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让其充分交流产生不同的看法, 或学习心得, 教师再适时点拨, 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使学生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从而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多次实验后, 学生乐意设计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多一种设计, 意味着学生多做一次实验, 多“玩”几次实验装置。设计实验要循序渐进, 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变化的过程, 并能运用到以后自己的实验设计中去。

总之, 化学学科是离不开实验的, 实验是传递知识, 培养能力,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最好的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此, 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重视化学实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对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化学实验最具魅力,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起着重大作用。

篇9: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一、学习化学兴趣是做好的老师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化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知识,成为知识学习的成功者。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化学兴趣呢?一是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二是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课件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三是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每个学科的概念都要回归于现实生活,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中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使自己的学习习惯于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相适应。

化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化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化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三、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记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建立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阅读化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化学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五、化学考试前的关键和重点

其实化学最关键的是记化学方程式,背好每一章的代表物的化学性质,学会联想,这要求你在临考前都要做的!这是基础知识点,我觉得老师会给你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这些你在临考前好好背! 一是做框表题,这最能考查知识脉络以及你对知识点的汇总理解,找不同的单元題做,最关键的就是不懂赶紧翻书,只要你有毅力你会收获很大的。把你做每一道题卡住你的知识点找个笔记本记住! 二是做计算题,计算题是跟你送分的题,中学阶段的计算题你只要找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根据其他两者化学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列方程解答,要学着摸索规律,背题型! 三是复习试验,背实验仪器的用法最关键的是背注意事项,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那些常用仪器的多种用法更要注意,例如:玻璃棒的加速溶解、引流等用法。其次,做实验题,一些常规的空气收集仪器,除杂的仪器等要记住,多做做实验设计题! 四是最好把试验部分好好巩固一下,还是需要笔记本记录,把那些要紧的东西记住复习巩固!此外抽时间做成题全面回顾一下,再找复习时的纰漏,注意做题有时间概念! 五是在最后两天时间你最好那一本比较好的复习资料,按章节顺序好好浏览一下,随时把不解不熟的地方记在笔记本上! 六是把老师发你们的卷子拿出来就找错题做,提高效率,把感觉有用的记在本子上!

上一篇:孤独,无助作文下一篇:自考社会学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