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

2024-05-10

高三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通用14篇)

篇1:高三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

1、实验的复习。重视对基本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简练、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不要“迷恋”复习资料。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比盲目做题更重要。复习是一个学习阶段,将已经学过的各章各节的知识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从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到整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复习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档次,但是提高还是有一定极限的,学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时间发挥最好的效果,在复习中贯彻拼搏精神,力争更好的效果。

3、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各类习题或是各种考试题,无非都是设置一些新情景和条件,要求考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这里所考核的,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从做过的实验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给的信息等等)、处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调用、筛选、转换、重组)和输出信息(运用文字、符号、方程式、图表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培养要靠平时训练积累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篇2:高三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

从历届高考阅卷中,都发现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较严重。化学符号系统掌握不准确、不熟练,如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书写错误仍较多。要尽可能用化学方程式或化学专用名词回答,可以研究近几年高考题标准答案。

2、化学要夯实基础、揣摩例题、重做实验、查漏补缺、精练习题、总结提高。复习过程是掌握知识的高级阶段,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全部理解和掌握。认真研究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额例题并深刻理解,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化学有很多实验题,在复习实验的原理和做法的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实验,要亲手重做,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

3、回归基础 做题不再挑战难题。随着高考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有的人会出现紧张、急躁、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等情绪,这都会影响复习效率甚至高考成绩。这段时间保持心态比复习内容更重要,为了保持良好心态,考前最好不要再去钻牛角尖,做很难的题。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总想着在最后一两天熬夜加紧题海式的复习,其实是不可取的。

篇3: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的方法策略

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经过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并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最具代表性的实验 ,认真分析 这些实验,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过程的评价和修正、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达到熟悉和建立科学思维过程的目的。

例1达尔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

观察:虉鸪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假设: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的影响

验证:1去掉胚芽鞘尖端;2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尖端。

结果: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在单侧光照射下也不弯曲;罩住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不弯曲。

结论:虉鸪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是因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明确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为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及方法、注意事项等。表1列出了教材中部分经典实验,以供参考。

二、扎实做好实验关注迁移性和发散性实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

教材实验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验证性实验类(成分分离鉴定、显微镜、生物技术)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3.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6.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7.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9.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0.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二)探究实验类(探究和设计)

1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2.探索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5.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6.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7.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9.生物体维持p H稳定的机制。

20.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4.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5.设计实验,证明性外激素的作用。

26.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27.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8.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三)模型类

29.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30.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1.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32.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

33.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4.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四)调查信息处理类

35.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36.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3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38.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

39.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40.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1.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信息,并作交流报告。

42.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43.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以上类型的实验全面地反映了考纲对能力的要求,如设计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认真分析和完成这些实验,对于学生形成基本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培养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基本技能等都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实验成绩的基本保证。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2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分析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实验类型

一般来说,实验目的在题目中就明确给出,实验原理可根据实验目的和现有知识来确定,而实验类型可由实验目的、原理和整个实验来确定。

2实验目的: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探索过氧化氢酶与 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3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

(2)学会根据实验原理来选择实验材料和确定实验方法

1观测指标:气泡产生的速度

2方法步骤:略

3确定变量:过氧化氢酶和Fe Cl3

4设置对照实验:在相同条件下用过氧化氢酶分别处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3)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

对于未知实验要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如本实验可能有以下三种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短)产生的气泡数:甲>乙,甲=乙,甲<乙。而实验结论就是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1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使用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比使用Fe Cl3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2结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

此实验完美地体现了对照实验原则,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挖掘教材实验题素材针对性变式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可知,生物学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来自教材对理论问题或社会实践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来自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证实。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实验题素材”,进行有针对性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应试能力。

例3鼠妇是一种小型的陆生节肢动物,现计划对鼠妇的某些生活习性进行验证性实验。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材料用具:鼠妇15只,圆形纸盒若干个(半径为40cm)、干燥土壤若干千克、清水、冰箱。

实验方案:(可绘出示意图予以说明)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教材中提到了昆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以及如何验证这些动物的趋性等。解答本题利用本题提供的材料、

表2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素材(部分)用具,根据动物的趋性,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实验目的: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实验原理:动物的趋性

方法步骤:

1将部分干燥土壤加水搅匀

2将部分干燥土壤、湿土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3将等量的常温下的干土、湿土以及用冰箱冷藏的干土、湿土均匀放入圆形纸盒中

4将15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如图)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1常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湿土中

2常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干土中

3低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湿土中

4低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干土中

篇4: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的方法策略

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经过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并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最具代表性的实验,认真分析这些实验,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过程的评价和修正、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达到熟悉和建立科学思维过程的目的。

例1 达尔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

观察:■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假设: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的影响

验证:①去掉胚芽鞘尖端;②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尖端。

结果: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在单侧光照射下也不弯曲;罩住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不弯曲。

结论:■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是因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明确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为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及方法、注意事项等。表1列出了教材中部分经典实验,以供参考。

二、扎实做好实验   关注迁移性和发散性实验   训练科学思维方法

教材实验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验证性实验类(成分分离鉴定、显微镜、生物技术)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3.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6.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7.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9.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0.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二)探究实验类(探究和设计)

1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2.探索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5.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6.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7.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9.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0.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4.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5.设计实验,证明性外激素的作用。

26.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27.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8.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三)模型类

29.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30.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1.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32.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

33.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4.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四)调查信息处理类

35.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36.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3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38.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

39.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40.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1.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信息,并作交流报告。

42.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43.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以上类型的实验全面地反映了考纲对能力的要求,如设计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认真分析和完成这些实验,对于学生形成基本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培养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基本技能等都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实验成绩的基本保证。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2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分析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实验类型

一般来说,实验目的在题目中就明确给出,实验原理可根据实验目的和现有知识来确定,而实验类型可由实验目的、原理和整个实验来确定。

①实验原理:2H2O2■2H2O+O2

②实验目的: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探索过氧化氢酶与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③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

(2)学会根据实验原理来选择实验材料和确定实验方法

①观测指标:气泡产生的速度

②方法步骤:略

③确定变量:过氧化氢酶和FeCl3

④设置对照实验:在相同条件下用过氧化氢酶分别处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3)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endprint

对于未知实验要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如本实验可能有以下三种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短)产生的气泡数:甲>乙,甲=乙,甲<乙。而实验结论就是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①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使用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比使用FeCl3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②结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

此实验完美地体现了对照实验原则,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挖掘教材实验题素材   针对性变式训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可知,生物学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来自教材对理论问题或社会实践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来自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证实。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实验题素材”,进行有针对性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应试能力。

例3  鼠妇是一种小型的陆生节肢动物,现计划对鼠妇的某些生活习性进行验证性实验。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材料用具:鼠妇15只,圆形纸盒若干个(半径为40cm)、干燥土壤若干千克、清水、冰箱。

实验方案:(可绘出示意图予以说明)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教材中提到了昆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以及如何验证这些动物的趋性等。解答本题利用本题提供的材料、用具,根据动物的趋性,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实验目的: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实验原理:动物的趋性

方法步骤:

①将部分干燥土壤加水搅匀

②将部分干燥土壤、湿土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③将等量的常温下的干土、湿土以及用冰箱冷藏的干土、湿土均匀放入圆形纸盒中

④将15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如图)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常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湿土中

②常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干土中

③低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湿土中

④低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干土中

篇5: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化学教学要“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化学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由此可见,化学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因此,开展化学科高考总复习的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化学高考总复习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来进行,而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使得许多教师在开展高三化学总复习时囿于复习的“怪圈”之中,其结果是复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复习“怪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复习过程看:从概念到概念,从知识到知识,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或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复,导致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得不到系统梳理,形成不了新的认知结构,产生厌烦情绪。

②从复习内容看:知识面面俱到,唯恐有些知识复习不到,没有知识的重点、次点、疑点、难点、生长点之分,结果是重点、难点知识复习不深不透,生长点知识拓展不到位,能力得不到培养。

③从复习方法看: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下学生苦渡“题海”。教师只重视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而未能切实让学生练清楚;只重视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品质的培养。

④从师生双边活动看:课堂中教师既做导演,又做演员,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只是听众、观众,只有静态的、隐性的学习,没有独立思考的活动,更没有主动的竞争学习和愉快的协作学习。

⑤从课堂实施看:计划性不强、针对性不强、目标性不强,讲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性大,有时甚至离题万里,对学生是否有兴趣、感受如何、效果如何等则考虑不够。科学的复习方法,能提高复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校自1997年始开展实施的省级课题“学案导学教学法”在高三专题复习中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专题划分

高考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约470个)而且分散,在复习中若按章节内容或知识点进行复习,则复习时间过长,而学生则往往是学得零乱、无系统、无条理,出现“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学生仍然常错”的怪现象。所以在开始复 1

习时应按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组编,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通过对不同概念的揉合,不同类型知识的对比,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触类旁通之目的。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大专题,同时每个大专题又可划分为若干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比如:化学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热点约30个,其中不少于15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显率为100%。

2.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教学的基础,在专题复习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五化”原则,以达到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学案为1—2课时。这样有利于控制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问题化)、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兴趣,培养人人参与的能力,提高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给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等。

(5)层次化原则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案组成的要素

专题复习学案的编写内容应包含下列四大要素:

①学习目标;②知识结构;③认知方法;④技能训练。

4.学案设计的方式

根据学案编写的原则和组成要素,每个专题的学案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重点、疑点、难点、生长点的精析;(4)解题方法指导;(5)知识能力训练。在学案中五点应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基础知识回顾

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

(3)重点、疑点、难点、生长点的精析

学案中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4)解题方法指导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次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过多的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⑤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5.学案实施的策略

(1)课前准备

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点,做好课前的一切知识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完成基础知识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就不同,优等生不准看教材、笔记,中等生提倡不看教材、笔记,学困生则在自己努力后可借助其他方法。

(2)课堂学习

①知识结构的落实 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3—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以悟为果。②认知方法的传授 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

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③技能训练的实施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在课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3)课后反馈

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再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三、几点体会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专题复习,较好地实现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零碎知识系统化,普遍知识规律化这一目的,达到了智与能的统一。在整个复习进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案导学”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独到的教学优势。

1.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学案导学”教学法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2.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法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知识点的问题化、层次化;教法的讨论化、示范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化、自主化。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实现了大面积教学质量提高

篇6: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

篇7:高三化学课后复习方法

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勤翻课本、勤积累。切实做好课本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0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笔记要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不记笔记、记多少算多少、只顾记,不思考;这些习惯都不好。复习课上,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习题讲评课上,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因为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如果利用不好,会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0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篇8:浅谈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一、明确高考复习方向, 重视教材, 以本为纲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 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 因此, 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同时要以考试大纲为导向, 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 坚决删掉;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 坚决不拓宽不加深, 而把注意力放在抓重点、热点和关键点上。如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杂的等效平衡问题以及两种以上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方面的内容则要少花精力, 而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等方面的内容, 需花大力气进行复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科学组织三轮复习

高考总复习主要采用一、二、三轮复习策略。认真抓好这三轮复习, 扎实打好基础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

第一轮:夯实基础, 各个击破, 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这一轮要以课本为中心, 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 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在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 厘清知识脉络, 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 做到“全、联、活”。所谓“全”就是要紧扣《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梳理全;所谓“联”就是将零碎的知识形成网络;所谓“活”就是做到教材处理活, 问题延伸活, 习题解法活, 思维培养活, 通过专题训练,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此轮复习时间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二轮:融为一体, 培养综合能力, 着力提高化学学科综合素质。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主要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这一轮复习着重于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分两个知识系统:

非金属: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金属: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

形成一条线、带动一个面、形成一张网。

如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就会加深对有机物种类多样性的理解。所以这一阶段要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连成网, 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阶段复习的另一个重点应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放在突出解决高考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上,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并按照理科综合的要求, 能适当综合并联系实际, 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此轮复习时间约占两个月左右。

第三轮:热身训练, 全面适应化学学科高考的要求。

第三轮复习,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一轮。每次模拟考试命题时要精心挑选, 对一些重点知识要重复考查, 使学生能够熟记于心。同时要注重规范训练,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会做的题争取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本轮复习时间约占一个月左右。

三、加强体验和感悟, 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在复习中, 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听就懂, 一放就忘, 一做就错, 一讲就会, 下次再做还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事实证明, 如果不重视做题后的反思, 不总结解题的思想和方法, 就是做了无数道题, 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因此, 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和测试, 做题时力争限时训练;做题后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强训练是有效的复习措施。每一次练习和考试后, 要对错误做出详尽的分析, 找出错误的根源, 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失误造成的。对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记载, 每过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然后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从而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摘要:高三总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内容构建成知识网络,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进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高三复习中, 要有明确的目的、合理的复习计划;要重视教材, 以本为纲;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科学组织三轮复习;要加强体验和感悟, 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篇9: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复习效率;研究信息;重视基础;培养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对学生的理综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总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抓牢和巩固基础知识,锻炼思维,对知识点归纳分类,举一反三,提升解题能力。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擅于总结和反思,同时要清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熟悉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认知和正确把握。[1] 据此,在复习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清楚考试方向

1.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江西的理综试卷采用的是全国卷,每年的理综全国卷包含新课标Ⅰ卷、Ⅱ卷和大纲卷。近三年来江西用的是全国新课标Ⅰ卷。教师可根据每年的全国卷分析试题,体会试题的延续性,也可感受到几年来试题的变化,把握试卷出题的整体思路,了解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以及明确学生对每个考点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研究北京、上海、江浙一带的高考试题,这些省市的高考试题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未来几年高考的导向,从而对高考考试方向有明确的整体把握,有利于高效复习。

2.研究考试大纲和教材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化学教材内容编排和考试重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材更基础化、合理化,高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化学的高考重点考点在长期的稳定中已发生些许变化:实验部分占据很大比重,对实验的考查要求也提高很多,更注重学生自主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化学问题。教师明确把握好考试要求的变化对高效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积极与他人资源共享

除了上述所说的研究高考试题和注重教材,教师还可通过其他方法、途径获得信息,比如关注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重点是关注其他名校考题信息,最好能展开学校间的合作,共同探索和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把握复习重点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练习是不可避免的,但学生容易采取题海战术,只是一味地重复做题,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反思,尽管花了大量时间但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以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

在复习中,教材是本源,一切知识点都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复习资料,整合归纳知识点,加上教师的选题,对知识点加以巩固和强化,完善和深化知识点,将中学化学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切勿以资料为中心,一味做题,偏离教材。可精选一套资料作为教材的辅助资料,通过资料题目反思知识点,体会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做到举一反三,从本质上把握知识点,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2.从基础知识出发培养学生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倾向于去攻难题、怪题和偏题。实际上,高考的考题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题,余下部分考题也是在基础知识上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功底扎实,在此基础上强化并巩固重点,攻克难点。总体来说,笔者把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分为五部分:化学基础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其中,化学基础概念包括人教版必修Ⅰ中的化学计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大部分,这部分是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化学知识学习过程,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几种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主要是关于物质的性质的知识,这些知识对解决实验题、流程题以及计算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热、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原电池和电解池等内容。有机化学包括烃及其衍生物,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间的转化。化学知识的五大部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师应通过归纳总结把五部分知识联系起来,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3.有效做题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误认为做练习越多越好,简单重复地做练习只能是越做越累,而且徒劳无功。复习过程讲究的是高效率地做练习,做有效的练习。这要求教师在练习的布置上花心思,要对练习题目精挑细选,保证练习的针对性、高质性。通过练习找到学生的薄弱点,进而让学生强化和熟练掌握薄弱点,让学生通过做有限的好题深化和巩固知识,扩大知识范围,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三、注重知识衔接

1.细品教材

教材是基础,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回归教材,细细阅读和品味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深入挖掘内层含义。尤其是要注重教材上的化学实验,深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的后处理及产物的分离提纯等,从而自主设计实验和优化实验,拓宽学生设计的思路,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另外,化学中很多对实验操作的精准描述同样是以教材为依据,比如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pH试纸的使用方法,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排气泡方法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准确、规范地书写和表达。

2.勤于思考

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应只是教会学生做题,更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做题的能力。在做题能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做题的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要通过练习和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反思复习是否达到了最好的效果,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定更佳的复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也要多思考,做题时要想想该题的考点在哪,如何更有效、快速地解题,此题考点和其他知识点是否有联系。要抓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善于归纳和总结,灵活运用知识点,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确保高效率的复习,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影响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慢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闯敢拼的健康心态。

1.正确对待考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摆正考试心态很重要。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看成是高考战场的练兵机会,认真对待。不会做的题或做错的题都是宝贵的财富,这些正是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薄弱之处,对相应知识点加以重视和巩固,定能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同时学生不能只盯着考试分数,既不能因平时考试失利而丧失信心,更不能因平时考试成绩不错而盲目自大,要正确对待考试,从考试中加强巩固知识,提高自己。

2.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作息时间表

学习最忌讳被动地学、死学。学习是灵活的,需要静下心来潜心钻研。这并不是说要时刻压着学生辛苦地学习,而是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劳逸结合,学习的时候认真学,放松的时候完全放松,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另外,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根据自身学习习惯的不同,引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合理的、有规律的学习计划和作息安排,根据不同的复习时段,适时地修改作息安排,让学生在有计划、有规律的安排中充实轻松地完成复习。

参考文献

[1]刘玉松.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探讨[J].大观周刊,2012,(50):322.

[2]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0).

[3]刘永健.浅谈高中化学引导自学策略[J].教苑荟萃,2010,(05).

[4]周雪.“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建立及其运用[J].商情,2009,(05).

责任编辑 王 慧

篇10: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结构、晶体类型,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原理,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同分异构,烃及其衍生物,糖类、蛋白质、油脂,有机合成材料,物质的量及计算,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化学,实验设计。

高考化学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那么如何提高化学成绩呢?

1、找到学不好、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知识点记不住,还是不能理解,还是其他原因,先分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找到原因后,修改学习方法,想要提高化学成绩,就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化学虽然是理科科目,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背的,如: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等。所以,高三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能全靠做题,也要花时间去背。

3、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习什么课程,首先要感兴趣才能够学好,不感兴趣而是被逼的去学习,终究是学不好的。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化学这一学科,而是学习高三其他科目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你提高化学成绩的前提。

5、要重视化学实验。尤其是化学实验的过程、原理、结果和实验器材的用法等等,都要掌握。

高三化学考试备考指导

1.初步搭建整体知识框架

对不少考生来说,高三化学知识量大、琐碎,记忆负担重,试题综合性强、变化多且新颖,复习难度较大。一轮复习的重点就在于对整体知识框架的建构。有了知识体系结构的支撑,才能进入第二阶段解决综合问题。

建构知识框架要自下而上进行,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层面与方法层面的内容要有所区分,要用方法性内容统领知识层面的内容。

2.联系实际,将知识网络化、情境化

以元素化合物复习为例,考生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元素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二是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从分类的角度对转化关系进行二维图的记忆。三是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例如,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探究;浓硝酸与木炭加热过程中的反应分析等。

3.重在落实,充分运用每道练习题

篇11:高三化学复习方法策略

在总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它知识块的复习。要特别重视开放性、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尤其注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实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很少有课本实验的简单照搬,可以说是课本实验的一种改进和创新。因此培养实验创新设计能力,贵在平时一点一滴积累,不能一蹴而就。

篇12:高三化学复习方法策略

经过高中前两年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化学知识点已经学会。其实不然,关键是学会自主梳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篇13:高三化学实验复习的六部曲

一、掌握常用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仪器,化学仪器的种类很多,在中学阶段同学们应掌握最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常用的化学仪器按其用途归纳如下。

1. 常见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酒精灯等。不仅要知道仪器的形状,而且要知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⑴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可用作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也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大试管可用来做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使用试管时注意: (1) 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2) 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3) 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⑵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使用时注意: (1) 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可将坩埚直接加热。 (2) 取、放坩埚时要用坩埚钳。

2. 常见分离物质的仪器:

漏斗、洗气瓶、干燥管等。例如:漏斗常分为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可用于萃取分离。

3. 常见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例如: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前检查它是否漏水。用玻璃棒引流的方法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使用时注意: (1) 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2) 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转移到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在20℃左右。

4. 常见其它仪器:

铁架台、燃烧匙、玻璃棒、温度计、胶头滴管等。同样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解决综合实验问题的前提。中学阶段常见实验基本操作有:仪器的洗涤、药品的取用和保存、试纸的使用、固体称量、液体量取、过滤、蒸发和结晶、蒸馏、分液和萃取、升华、渗析等。例如:复习试纸的使用时要知道,试纸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 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等。使用时注意: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使用试纸来检验气体的性质,一般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除了上述最常见的基本操作外,同学们还应知道在综合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验操作,例如:装置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收集及验满、尾气的吸收及防倒吸等。只有把这些基本操作都理解并掌握好,才能很好地解决综合强的实验问题。

三、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典型实验

课本是我们学习化学最重要的资料,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同学们必须掌握。在复习课本实验的时候,可以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思路、化学语言对实验的表述等角度去复习掌握该实验。例如:在复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个实验时,实验目的很清楚,实验原理是利用物质能与氧化剂反应则有还原性,能与还原剂反就则有氧化性。所以,利用铁与硫酸、硝酸或氯水的反应来证明铁具有还原性,而利用氯化铁与铜、铁或碘化钾的反应来证明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的反应现象可描述为:一段时间后,铜片的体积减小,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蓝色。

另外,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很多,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类来复习。根据实验的形式与设置该实验的目的可分成两类:观察与思考类,活动与探究类。观察与思考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再由现象到本质,思考原因,从而得出一些物质性质方面的结论。例如教材必修一(苏教版)涉及: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硝酸的性质;硫单质的性质;金属镁的还原性;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铝的还原性;氢氧化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等。活动与探究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验设计的能力,相对要求较高。例如教材必修一涉及: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表示其组成;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氧化还原的实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不同价硫元素间的转化;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比较,等等。

四、重视实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能够改进实验或设计实验并进行分析评论,这是实验技能的很高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最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这也是高一必修教材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基本要求。以气体制备与收集为例,首先根据生成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制气装置的类型。如固、固加热型(如O2的制取),液、固或液、液加热型(Cl2的制取),液、固不加热型(如H2的制取)。根据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来选择气体的收集方式,如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等。

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例如,右图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4)可用作安全装置;(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等。

五、答题重在规范,避免无谓失分

从平时学生做实验习题的结果来看,描述实验的文字叙述较差,主要表现为表达不能切中要害,含糊不清,化学术语不规范。所以在复习实验简答题时,要注意相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要用化学用语,尽可能规范化、明确化、简练化,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做过的实验题整理好,进行集中复习并且专项突破。

六、抓住考试热点,力求事半功倍

化学实验考题中的八个热点:仪器的排列组合(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一般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防倒吸(一般是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来防倒吸)、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能达到目的; (2) 所用原料常见易得、廉价; (3) 原料的利用率高; (4) 过程简捷优化; (5) 对环境无污染; (6) 实验的误差小,有创意,等等)、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一般为实验结论的相关计算,误差分析;等)。

篇14:高三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复习方法 复习效率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体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测验题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也较少,化学用语较多,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学生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总之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中学化学技能和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但当前化学复习课往往效益很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操作主体。从教者往往把复习课变成“讲读课”,“教者拿来就讲,学生见题就做、见空就填”,整节课处于“浓缩化”的状态,学生课上课后没有区别,从“听例题到做试题”,循环往复而已。或者将复习课变成“说课”。教者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将复习课当成自我表演的舞台,一节课几乎没有“留白”、“静悟”,既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也不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在“自我陶醉”中将复习课推向完结。

二是操作形式。当前最典型的复习课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知识点,教师归纳知识点,教师再剖析几种典型例题,学生巩固训练,故將此称为“四环节复习”。这种课型,学生最难接受的是枯燥、乏味的“回顾知识点”环节,原有知识性缺陷未得到解决,能力性缺陷没有得到弥补,这种模式的长期运行,导致学生有厌倦感。

化学总复习是高三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化学总复习中,强化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即复习策略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了提高化学总复习效益的关键。

一、扎实基础,突出知识梳理和学科内综合

高三化学复习应立足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和学习特点,进行有序复习。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要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复习。

1.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应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的,决不能本末倒置。

2.重视基础、培养能力。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所以,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如复习化学概念时,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而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时,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积极探索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长期坚持,基础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高。

二、突出主干,落实重点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效率和准确性

新高考明确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其中Ⅰ卷主要考查基础知识,Ⅱ卷主要考查能力,在20%的难题中不是知识的偏、深、怪,而是能力要求高。

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相得益彰。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讲评习题时要抓要点、抓本质、抓联系,坚持轻结论、重分析过程的原则,要在一题多解、多解一题、和“借题发挥”上下功夫,激发学生思维,解题后要反思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规律、解题失误和解题思路等,同时构建知识网络,积累解题经验,全面掌握中学化学各类题型的解题能力。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四、联系实际,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培养

现行高考的命题,打破了过去那种建立在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强调紧叩课本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考查,强调了联系实际,体现了以现实问题为主,注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具体应用,即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思想。因此,在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及学科内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社会动态,增强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科知识上午交叉与渗透,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潜能。

上一篇:快乐的五一劳动节随笔日记400字作文下一篇:不放烟花爆竹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