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

2024-04-27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精选8篇)

篇1: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高三化学差如何快速提高

高三化学是要分专题进行复习的,其中实验是一个重点,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大家一定要背熟了,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归类,把类似的问题对比分析,这样记忆更深刻。

化学最后复习阶段要把历年真题好好研究几遍,看看都考什么题型,每种题型会考什么题目,每类问题怎么回答,有哪些规范答题术语等。

化学其实不是最难的学科,只要大家用心背了,细心做题了,不懂就及时问了,相信化学成绩短期内就能提高上去。错的题目一定要留心,找到确切的错误原因,效果会很好。

提高高三化学成绩的方法

1、化学主要首先理解原理,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勤动手勤记忆,再结合一些典型习题,强化理解和记忆,然后注意知识点的对比、归纳和整理。其实题目都是挺有共性的,抓住方程式和各种计算公式,记住各种物质的性质。

2、学习化学另一个重点就是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飞跃。

3、课前要预习。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

5、认真记好笔记。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6、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篇2: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元素

元素化学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所以必须针对性的给出可操作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备战高考化学考点

1.元素化学的“3条线”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可以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3)价值线

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

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3个结合”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

(1)与基本理论结合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篇3:浅谈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一、明确高考复习方向, 重视教材, 以本为纲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 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 因此, 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同时要以考试大纲为导向, 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 坚决删掉;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 坚决不拓宽不加深, 而把注意力放在抓重点、热点和关键点上。如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杂的等效平衡问题以及两种以上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方面的内容则要少花精力, 而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等方面的内容, 需花大力气进行复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科学组织三轮复习

高考总复习主要采用一、二、三轮复习策略。认真抓好这三轮复习, 扎实打好基础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

第一轮:夯实基础, 各个击破, 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这一轮要以课本为中心, 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 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在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 厘清知识脉络, 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 做到“全、联、活”。所谓“全”就是要紧扣《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梳理全;所谓“联”就是将零碎的知识形成网络;所谓“活”就是做到教材处理活, 问题延伸活, 习题解法活, 思维培养活, 通过专题训练,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此轮复习时间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二轮:融为一体, 培养综合能力, 着力提高化学学科综合素质。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主要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这一轮复习着重于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分两个知识系统:

非金属: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金属: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

形成一条线、带动一个面、形成一张网。

如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就会加深对有机物种类多样性的理解。所以这一阶段要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连成网, 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阶段复习的另一个重点应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放在突出解决高考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上,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并按照理科综合的要求, 能适当综合并联系实际, 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此轮复习时间约占两个月左右。

第三轮:热身训练, 全面适应化学学科高考的要求。

第三轮复习,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一轮。每次模拟考试命题时要精心挑选, 对一些重点知识要重复考查, 使学生能够熟记于心。同时要注重规范训练,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会做的题争取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本轮复习时间约占一个月左右。

三、加强体验和感悟, 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在复习中, 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听就懂, 一放就忘, 一做就错, 一讲就会, 下次再做还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事实证明, 如果不重视做题后的反思, 不总结解题的思想和方法, 就是做了无数道题, 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因此, 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和测试, 做题时力争限时训练;做题后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强训练是有效的复习措施。每一次练习和考试后, 要对错误做出详尽的分析, 找出错误的根源, 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失误造成的。对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记载, 每过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然后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从而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摘要:高三总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内容构建成知识网络,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进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高三复习中, 要有明确的目的、合理的复习计划;要重视教材, 以本为纲;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科学组织三轮复习;要加强体验和感悟, 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篇4: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指导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学生利用恰当的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笔者结合自己多届高三教学实践,认为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及不同知识,可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一、自测法(回忆法)

作为第一轮复习,重点是掌握知识点。为此,在复习时,结合考试大纲,采用回忆的方法进行复习。比如复习光合作用(必修)时,结合每一个考点进行回忆:如光合作用的发现、概念、场所、相关色素及其作用、过程(光反应的场所、条件及反应;暗反应的场所、条件及反应)、实质、影响因素。若某些知识点回忆不起来,则说明该部分知识未掌握,有必要回到课本上重新学习并掌握。如果能顺利回忆出来,说明本部分知识基本掌握了。

二、互测法(提问法)

在复习某一节时,同桌的两个同学相互提问,其中一位同学结合考纲知识点逐一提问,另一个同学分别作答,然后换位。这种方法适合于在二年级初学基础差的学生,他们不能利用自测法。

三、归纳法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归纳法。

1、顺口溜归纳法

对一些零碎、学生不易记忆的知识可采用这种方示,如:学生对有丝分裂各期特点觉得多而琐碎,不易记忆,于是引导学生将其归纳成顺口溜:“有丝分裂并不难,多看多记是关键;间期、前期、中后末,人为把它分五段,间期是在分裂前,染体复制在其间;前期染质变染体,膜仁消失纺体现,……“这样,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便掌握了。

2、联系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特别零碎的知识、学生记住了,但很快就全忘或记不完整了。如:在复习“人和动物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其中涉及到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学生反映太难记,于是我就启发学生将八种氨基酸归纳成一句话,即苏(氨酸)缬(氨酸)这个人既色(氨酸)又赖(氨酸),卑鄙(苯丙氨酸(谐音))、下流(甲硫氨酸(谐音)),你若不信可以亮(氨酸),一亮(异亮氨酸)他的事实。这样把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有趣的一句话,学生很快便记住了而且也不易忘。

3、图解归纳法

图解中用节点表示概念,连线和连接词语表示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在将教材上的知识复习之后,通过归纳找出各概念间的关系,以达到全面掌握的效果。如细胞生命的历程图解如下:

4、表格归纳法

运用表格进行分析是最常用的归纳方法之一,包括一般的列举和进一步的比较:这种方法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有序地思考,将比较对象之间的不同点对比着列举出来,而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下表:

篇5: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

生物:联系实际,关注现实要注意处理好专题训练与阅读教材落实基础的关系。有些考生在复习中出现着一种偏向,即只着重专题训练,忽视阅读教材,这样不会打牢基础,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的能力,处理好试题中能力和知识的关系,是试题质量高的一个标准。因此,要在复习过程中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题训练提高能力的关系,掌握好学科的基础知识。

考生要学会概括知识要点,弄清各知识要点的来龙去脉。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尤其是高考试题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应重点复习。

高考题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关注现实,是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复习时必须突出对实验的复习,通过复习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以现实问题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平时要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许多问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要关注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关注报刊媒体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还要注意,热点问题仅仅是一种素材,不管是什么热点问题,如果放到高考题中,落脚点必然是中学教学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的。

化学:四步走吃透题目考生在高考复习的现阶段要格外注意进行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即以“精选题”为起点,课堂为平台,着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科综合能力。

篇6:高三化学的高效复习方法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高三备考化学的必背知识点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32OHFeOHFe红褐色白色沉淀空气 ????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高三备考化学的常见考点

1.燃烧规律:

凡是除了F,Cl,Br,I,O,N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2.气味规律:

a、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如卤化氢。

b、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如H2S。

3.等效平衡的两个推论:

a、定温和定容时,在容积不同的容器进行的同一个可逆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之比等于容器的体积比,则建立的平衡等效。

b、在定温、定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内进行的同一个可逆的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成一定的倍数,则数量多的容器内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对数量少的容器加压!

4.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篇7:高三生物复习方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高三生物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在全面复习高三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篇8:高三化学高效复习方法之我见

一、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 重视《考试说明》

我们应注重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其规定了每年高考的目的和性质, 提出了当年考试的内容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以及考试的方法和试题的示例。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原则, 从多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来看, 每年都遵循《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内容, 没有超越《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范围。

1. 转变观念, 认真领会有关高考改革的精神。

近年来, 高考改革在积极和稳妥中发展。化学高考特别注意“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 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纵观历年的化学高考题, 不难发现试题更加注重了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对中学的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化学高考题基本特点如下。

其一, 试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

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所崇尚的能力立意在高考试题中凸现显著。仔细研究不难发现, 在以前的各份高考试题中, 蕴含大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试题题量不大, 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2)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3) 知识的运用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文字阅读及表述能力。试题对文字答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尤其在实验题中, 对关键词的要求很严格。

其二, 试题的学科特征十分明显。

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两大重要特征, 这两点在2009年、2010年的化学试题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要注重重点知识的复习

复习到最后阶段,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应该做到重点突出, 尽可能与高考试题接轨。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 但分析重点、琢磨重点、强化重点、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在这一点上一定要避免盲目地追赶时髦、紧跟形势、花较多时间去找热点材料和热点题目的做法。特别提醒的是, 我们除了留心变化的内容外, 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 不变的内容才是基础, 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 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 关系到学校教学过程、教学秩序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考试内容的覆盖面自然首先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 然后再考虑其他。

三、要注重能力培养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就是说, 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考生学习了学科的许多概念、原理, 如能在上述能力上得到提高, 则必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 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或者能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一般来说, 以能力立意的试题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 试题不是单纯从化学物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出发, 就化学卷谈化学, 而是带有明显的能力要求, 往往有情景作依托, 提干中会给出若干信息。考生应通过这些信息反复进行处理、加工, 得出最后的结论。

2. 试题设计常常以某个中心问题或某个事件为题材以流程、框图、数据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提供信息, 要求考生回答有关问题。如以课题形式模拟科学家的科研过程, 以学生兴趣小组做的某次课外实验, 以合成一个产品为题材, 要求考生回答某些反应条件、实验操作、生成物分离及提纯等问题, 或验证化学原理中某个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某个物理常数总结出某些规律等。

3. 试题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的方式。如计算题可以不给足数据, 不要求具体计算过程, 可以用字母按指令列个式子表达之;实验可不给出具体装置, 让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在形式上比较活泼, 语句、指令比较明确, 给人以“新面孔”。

4. 有些试题带有跨学科的知识联系, 要求考生有比较广阔的知识面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善于运用化学知识、数学方法、物理概念来解决综合性问题。

四、重视化学实验

1. 化学简单仪器的应用。

注意是化学观察的前提, 感觉记忆是化学观察的基础, 对感觉信息的理解是化学观察的核心。在进行化学观察时, 常常要做化学实验, 接触一个一个零散的仪器, 使化学观察跟化学实验交织在一起。在观察过程中, 需要进行分析、假设、比较、验证、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因而是“思维着的化学知觉”。三角漏斗的使用, 从初中教材到高中教材, 出现了几次?如何应用它?

2. 理解化学常规操作。

化学实验能力表现在学生应具有有较强的“实验意识”, 重视并善于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从中提炼出恰当的化学实验课题;能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完整、清晰和具体地阐明问题。

3. 化学实验设计及评价的基本思路。

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 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因此, 它们在化学实验考试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 是化学实验能力中应着重培养的重要方面。从近年的高考题分析, 它大概包括:仪器连接方案设计、操作顺序设计、新情景下整个操作方案设计、物质提纯设计、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等;对评价的考查则突出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全面理解和判断, 其中大多数要求学生对方案的简便性、可行性作出评价。

五、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 教材、教学内容, 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 必将带来新的考试形式, 考试命题。像往常一样, 以章、节为单位, 把大量的配套练习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从“题海”中吸收养分, 弄得学生顾此失彼, 晕头转向。这样的训练方式已经过时了。从2010年的全国高考题就足可以证明“题海”只能白白消耗学生的精力, 而无助于他的考试。如何保证教师自己的“一桶水”的量和质是新的高考形式和内容, 这对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做法是:

1. 关心并学习化学学科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2. 深入学习新教材, 充分理解所涉及的知识在新教材的位置, 背景和要求, 善于用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指导高三复习工作。

3. 苦心钻研考试说明, 钻研来自全国各地的试题、信息, 从中确定学生练习的题型、数量。学生每做一道题, 必有目的, 必有收获。教师对业务的深入钻研,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是备考的漫长过程中最困难, 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上一篇:食品类广告管理问题下一篇: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冲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