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1

2024-04-18

音乐教学论文1(精选8篇)

篇1:音乐教学论文1

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18)

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 执笔:李英梅审核: 郭红梅 内容:《夜莺的歌声》课型:讲读课时: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12、3、20 授课时间:姓名: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知识链接: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能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nshymwtg

木 屑拧 开呻吟蘑 菇宛转挺机灵 鬼 子sxm

塞 到 削什么轻 蔑

2、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chãnjìpánwânkǒushàomáifúníngshãnguǐ zi()()()()()()

shāohuǐmùxiâmïgūshēnyínwǎnzhuǎn

()()()()()

3、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垂头丧气:

轻蔑:

凝神:

兴致勃勃:

宛转:

二、合作交流

1、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

2、你认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要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的大

概说清楚。)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4、夜莺的歌声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中你能看

出些什么?

三、课后检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这片杂草丛(cōng cïng)生的空(kōng kîng)地已被我们清理干净了。

(2)孩子在削(xuē xiāo)木头。木屑(xiâ xuâ)掉了一地。

(3)军官没来得及抓手枪,就滚到尘埃(āi ái)里了。

2、组词

削()挺()斯()甩()

哨()庭()期()用()

抢()防()汉()惯()

枪()仿()汗()贯()

四、巩固提高:

1、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路()的眼睛()地回答()地微笑

()的树林()的花园()的歌声()地站着

2、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教(学)后感

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18)

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执笔:李英梅内容:《夜莺的歌声 课型 讲读课时: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12、3、20授课时间:姓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3、理解本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把搭配不当的词改正过来。

发现事物()仰视大地()结束开会()杂草丰富()回答提问()溪水汹涌()改正问题()曲折的公路()

2、比一比,组词语。

惯()飘()睁()漩()

贯()漂()挣()旋()

3、照例:

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天上飘着白云。

1.吹着口哨的孩子迅速地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着辽阔的原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展示

学习第一部分

(一、)快速默第一部分,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3、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

读第2、3自然段。

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4、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1)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6、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3)体会“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

学习第二部分。

(二、)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憎恨 临危不惧 热爱 应变自如 祖国 敌人 毫无惧色

(三、)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4、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四、课后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弯弯曲曲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4)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

五、巩固提高

1、给加粗的字选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深:①指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②指深刻;③从外到里距离大;④深厚,密切;⑤距离开始时间久;⑥颜色浓;⑦很,极。

(1)他说的话不多,但含义深。()

(2)我深信他的工作态度。()

(3)深红色的衣服很适合她穿。()

(4)这条河水很深。()

(5)他住在深山老林。()

(6)中朝两国人民有深情厚谊。()

(7)现在正是深秋时节。()

2、读一读,做一做。

松坊溪的冬天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u gai()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cong cong()地流着。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ong xi()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难道这不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吗?

⑴根据汉语拼音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语。

⑵“雪降落在松坊村上。雪降落在松坊溪上。”是不是排比句?

是()不是()文中有排比句吗?用﹏画出来。

⑶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说明把什么比成了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描写的顺序上,第四小节采用由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顺序;第六小节采用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5)把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变成陈述句(2分)

——————————————————————————。

教(学)后感:

篇2:音乐教学论文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2.了解命题的四种形式,能正确判断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会写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教学难点:

利用四种命题的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方法:

问题链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例如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①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全等; ② 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相等; ③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那么它们不全等. ④ 思考:命题②、③、④与命题①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 2.列举数学中的类似实例;

3.分析、概括各种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建构数学

1.上面的四个命题都是“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可以记为“若p则q”,其中p是命题的条件,q是命题的结论.

2.在上面的例子中:

命题②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①的结论和条件,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

命题③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①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否命题;

命题④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①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3.一般地,设“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若q则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若非p则非q”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若非q则非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非p、非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

四、数学运用

例1 写出命题“若a=0,则ab=0”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思考 原命题的真假、逆命题的真假、否命题的真假与逆否命题的真假有什么关系?

例2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时指出它们的真假.

(1)对顶角相等;(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例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也一定为真;(2)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例4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a2=b

2,则a=b;(2)若x<0,则x2>0.

例5 命题“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的否命题的逆否命题是什么?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命题的概念;

2.怎样写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篇3:音乐教学论文1

一、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和产生背景

1. 建筑工业化的内涵

建筑工业化是指按照工业生产方式来改造建筑业, 将建筑业从手工方式转向社会化方式。建筑工业化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 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完成, 主要体现在工厂规模化预制和现场专业化安装两方面。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如下图1。

2. 建筑工业化产生背景

近年来, 中国经济以每年GDP递增10%的高速增长, 再加上投资投机需求剧增等因素, 使得中国的房价暴涨, 导致大部分工薪阶层买不起房。为了抑制过热的房地产需求和增加住房供给, 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 涉及收缩信贷、改变税收状况、公共住房体系等多项内容。特别是2007年末, 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多层次住房市场化体系, 尤其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发展商品住宅和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规模经济, 为了节约能源, 降低碳排放, 为了提高住房质量, 改善住居环境, 政府推进住房工业化和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与建筑工业化的衔接

鉴于建筑工业化主要体现在工厂规模化预制和现场专业化安装两方面, 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围绕着它们开展。在此, 笔者受工业产业链的启发, 提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与建筑工业化的衔接的教学链, 具体见图2。

三、基于教学链上的“1+1+1”教学模式的提出

采用“1+1+1”教学模式, 第一个“1”指一份详尽的教学标准, 第二个“1”指一套良好的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 第三个“1”指一个能让学生锻炼的校内实训工作室。三者关系是互为关联的, 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以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详见图3。

1. 详尽的教学标准

确定教学标准的依据, 包括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规定、行业内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专家的意见、专业教学委员会深入企业中调研所得资料。教学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标准、使用的教材标准、教学服务人员的考核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订立这些标准, 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动态原则。建筑工业化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可以设立每两年一次进行标准修订。

(2) 实用性原则。教学标准不能是空洞的, 要紧紧依托教学链, 每个内容都要有相应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尽可能让这些标准好用好学, 实现标准使用绩效最大化。

(3) 可行性原则。标准的制订, 要能够最大化的实行, 特别是对于标准主要的执行对象———任课老师和学生, 要多听取意见。

(4) 系统性原则。由于标准涉及多个利益主体, 涉及多个方面, 在制订时, 专业教学委员会要尽可能地从宏观上把握, 系统地考虑。

(5) 一贯性原则。标准的制订, 要紧跟建筑工业化行业标准, 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不能朝令夕改。换了学校领导, 换了专业负责人, 这些标准能够不受影响, 继续使用。

2. 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

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 与一个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是分不开的。这种模式的运转, 离不开工学结合, 离不开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热情参与, 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 由学校领导出面, 根据专业教学内容需要, 和相关企业 (包括预制工厂、安装企业) 签订协议, 进行校企合作。在合作时, 要考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考虑能够进行深入合作的合作点。比如学校和企业如何搭建良好的平台, 使校内专任教师能够走进企业, 锻炼实践能力, 直至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

(2) 组建校外实践教学团队。团队的成员组成要充分考虑实践的效果, 至少有一个专任教师, 要有一个校外师傅。专任教师和校外师傅定期保持沟通, 每个月做一次团队建设总结, 总结的内容主要是实践项目开展和执行的情况、遇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等等。校外实践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负责, 学校拨一定的经费维持团队建设的运转, 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费用从团队经费里开销。校外师傅的报酬, 可以参照学校外聘教师的待遇, 以此来计报酬, 由团队负责人每月上报学校财务处。

(3) 按不同年级分批分时进行校外实训教学。高校的工科专业, 将来毕业的学生大都是为企业服务的, 因此一到二年级学生需要每个学期集中安排1-2周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的实践, 二到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顶岗实习。每次去的人数不要太多, 以团队为单位, 分批制教学。

(4) 要把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渗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建筑工程专业的校外实践, 往往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 应该注意一些安全细节, 将学校制定的安全制度渗入到课堂中去。校外实训, 教师要先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发放安全实训手册, 并在实践过程中监督学生是否注意到了安全。

(5) 定期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做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应涉及行业动态、建筑构件设计新理念、安装环节的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讲座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可以现场讲解, 也可以视频、图片讲解。讲座的地点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室、学校的校内实训室、建筑预制场、安装现场等。工程师讲座的报酬可以从建筑工程专业经费里开销, 由专业负责人审批, 上报学校财务处。

3. 校内实训工作室

(1) 实训工作室里必须配备必要的场地和硬件设施。实训工作室场地可以分成两个区域, 一个区域是多媒体室区域, 硬件设施主要有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电脑配置不能太低, 能够运行设计软件和仿真模拟软件。另外一个区域是构件模型制作和安装实训室区域。实训室的布局不一定按照传统的方式, 可以以实训的需要分块布置。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主要是用来播放一些设计作品、预制工厂场景视频、现场安装场面视频, 同时还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工具, 将自己的作品、学习的心得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2) 实训工作室里的电脑里要有适应教学需要的设计、仿真模拟软件。这里的设计软件主要是能够设计预制构件 (比如混凝土梁板柱、钢梁等) 的软件。至于构件的生产、现场安装教学可以使用仿真模拟软件。仿真模拟软件的开发资金可以向省市财政资金申请, 开发方式可以走联合软件企业分段开发的模式由于开发周期一般是几年, 花费很大, 可以按照教学链上的内容分模块、分段开发。

(3) 实训工作室要有专门的实训老师进行管理实训老师一般是有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的“双师型”指导教师, 学校可以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的方法解决。在实训工作室建设之初派骨干教师到构件预制企业锻炼, 参与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 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水平的专家。如果内部培养不能解决问题, 可以从企业里招聘具备丰富经验的员工, 补充师资。

建筑工程专业“1+1+1”教学模式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模式,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完成不好, 将会影响其它的环节, 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今天, 建筑工业化已经走近我们, 高校建筑工程专业不可错过这个机会, 只有适应形势, 未来才能变得很美好。

参考文献

[1]魏洁.强强联合共促建筑产业发展[J].混凝土世界, 2011, (10) .

[2]李第秋, 黄富佳.软件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 (6) .

[3]金大鸿.由韩国发展经验看中国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J].学术论坛.2008, (12) .

篇4:语文教学的“1+1+1>3”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自学 评价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68-01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平乏,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学生索然无味,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的两个极端走向,都与语文的本色是格格不入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下面谈谈本人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第一,课前自学是课堂高效的“前奏”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告诉我们的。怎样达到这一境界呢?捷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语文来说,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的方法是教给学生读书。

比如:我教《杨修之死》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因此不但弄懂了曹操为什么把杨修杀死、为什么又要厚葬等问题,并且对《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情节,不厌其烦地研讨《三国演义》,在两个单位时间内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与重点,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重要典故,拓展了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和歇后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相反,有的老师认为不预习也能上课,结果,课堂上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用了半节课,学新字生词又花了半节课,对课文的理解又花了一节课,结果两节课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很肤浅,没时间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研讨和拓展了。

课前预习是教师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训练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重要铺垫。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学生加深读文本理解的基础,是课堂中更好地进行深层训练的“通行证”,是课堂中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

第二,当堂训练是课堂高效的“高潮”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如:《故乡》的训练重点是见到故乡时的描写与记忆中的故乡有什么不同。这样定好训练点,便于课堂中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练到点上。

此外,利用课堂练习竞赛、学生互出错题卷、年级阶段性检测、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定量检测,这个检测还是以教师所定的学案为蓝本,对学生学习过程全程监控,起到评价、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的作用。

第三,有机拓展是课堂美妙的“乐音”

1. 让经典诵读成为课堂的“伴奏”

经典,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它是加强记忆,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良剂,它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轻松诵读5分钟”是我们班课堂的开场白,它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 让延伸拓展成为课堂的“余音”

由于教科书的内容只是“引子”,内容有限,我认为如果惟其为载体,仅靠它来承载提高学生学能,培养语文阅读思考表达创造等综合素质,难充大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注意拓展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更多的词汇、更多的美文、更多的诗词……如学《天净沙秋思》,我们拓展余光中的《乡愁》;学习《散步》,我们拓展毕淑敏的《孝心无价》等,只要你用心挖掘,都能有可拓展的素材,如果坚持下去,学生每一课所学的知识就更多了,思维就更广、更活了。

篇5:音乐教学论文1

(2010-2011)

回顾一年,本人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这学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发展,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现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5.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6、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

7.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8.考试方法灵活:为了是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年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任意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

现。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自我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

二、完成工作情况:

1.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2.培养了学生初步分辨节拍、听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的能力,并运用体态、线条能够做出反应。

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在自己的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下演唱歌曲,并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4.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培养了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6.在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了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了思想教育。

在这一年的学生清脆婉转的歌声中,在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的笑声中,让我感到了教音乐的快乐,教学的成就感。我将继续努力,扬长避短,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这份微薄之力。

大新小学

篇6:字体设计1教学方案1

课程名称:字体设计1 课程号:1100068 编写日期:2011年1月

第一单元 文字发展史

一、教学目的:

系统了解中外文字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掌握书写的一般规律及应用中外文印刷字体的能力,认识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讲述中外文字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交代文字构成的客观性,使学生对抽象的文字有一个完整感性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 :

通过学习,掌握中外文字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理解文字形成的构成原因,进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熟悉的文字;了解中外文字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及在现今社会环境中的应用情况。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重点: 文字的萌芽时期 文字的成长时期 文字的发展时期

五、教学难点:

经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后,要找出汉字和英文设计一般基本规律。并将它们加以总结,为下面的课程打好基础。

六、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汉字和英文的多种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认识,并且根据规律进行分析。

七、主要参考数目:

《字体设计》 余秉南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八、作业:

1、为什么说文字是在人类有了一定的需要之后才被创造出来的?

2、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试着讨论一下它的可信度。

3、字母是如何被创造和传播的?

4、汉字的演变、发展又是如何?

《字体设计1》教学方案2

课程名称:字体设计1 课程号:1100068 编写日期:2011年1月

第二单元 字体设计概述

一、教学目的:

认识什么是字体设计并且通过练习分析英文和汉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总结。

二、教学要求 :

通过学习掌握字体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方块字与拼音字、书法艺术、印刷 体对字体设计的影响作用;了解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时数: 8学时

四、教学重点:

字体设计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方块字与拼音字 字体设计与书法艺术 字体设计与印刷体 字体设计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

创意字体是在标准的美术字——宋体、黑体字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变化的字体。创意字体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字形和笔画的束缚,依据文字的内容,充分运用想象力,艺术地重新组织结构,再创样式。创意字体是变化了地文字,这种变化更增添了文字的魅力。

六、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展示英文和汉字的结构,并出示一些应用性的报纸、宣传册、杂志、广告、招贴等来反映字体设计的组合方式。

七、主要参考数目:

《文字设计》 刘杰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作业

每位同学课外收集十个自己认为出现在平面设计中好的字体设计例子,并加 以分析。

《字体设计1》教学方案3

课程名称:字体设计1 课程号:1100068 编写日期:2011年1月

第三单元 字体的绘写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中文字体和拉丁文字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基本笔划、形式特点、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以及拉丁字母的基本特点、种类及书写方法,为以后的变形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字体绘写的一般规律;理解基本字体绘写的原则;了解各种字体的笔画、结构、字型等特征。

三、教学时数: 8学时

四、教学重点: 汉字的基本字体 绘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拉丁字母的基本字体 拉丁字母的绘写要求

五、教学难点:

文字的可识性、文字的视觉美感、文字设计的个性

七、主要参考数目:

《文字设计》 刘杰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所学的中外文基本字体,仔细观察报纸上相关字体的结构和笔形。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练习中外文的书写,并根据基本设计原则,作简单的变形组合设计。

《字体设计1》教学方案4

课程名称:字体设计1 课程号:1100068 编写日期:2011年1月

第四单元 创意字母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的:

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提高美的品位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在文字设计中,美不仅仅体现在局部,而是对笔形、结构以及整个设计的把握。

二、教学要求:

根据创意法则的基本原理对字体作基础的设计练习。从此为字体设计2打下基础。

三、教学时数:8学时

四、教学重点: 概括法 形象法

结构法(立体与空间的字体设计)

五、教学难点: 整体风格的统一 笔画的统一 方向的统一

六、教学方法:

一、设计定位

正确的设计定位是设计好字体的第一步,它来自对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二、创意草图

一旦你有了主题和创意的一些想法,先用草图记录下来,考虑一下使用何种色彩、形态、肌理;表现某个特定时期的某种风格,会令人想起某个特殊的事件或者感受。

三、方案深入

有时,一开始的创意未必能成为最满意的设计,如果你对最终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先设计第二或者第三方案。每一种方案的设计都必须深入下去,频繁地更换想法只能导致失败和灰心。没有一种方案是万无一失的,但是这种工作方法为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提炼综合

将设计中最合适的部分,再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应针对设计的每一部分逐个进行提炼和发展,以提炼出最佳方案。

五、修改完成

将最后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软件进行加工,全面考虑形态、大小、粗细、色彩、纹样、肌理以及整体的编排,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主要参考数目:

《字体创意与表现》 张 同 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八、作业:

1、10个中文字的变形(可选择一句话,诗.......)(5cm*5cm)

篇7:音乐教学论文1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教学反思

武夷山三中:江泉龙

一、本节课的教学优点:

1、在引入时通过对生活中的几幅精美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由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使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用的情景,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再是传统教学当中学生就是被“填鸭式”的盲目接受教学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在拼接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归纳结论,突出了重点并突破了难点。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互助的学习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活动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小组学习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有利于教学相长。

3、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归纳,加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更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的气氛更浓厚,从而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教学和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促进教学相长。

4、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方面设计的比较好,从引入到定义,到探究到性质讲述,再到例题和练习,最后总结归纳,环环相扣,紧密有度,并且知识的应用比较到位,练习具有较好梯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顺畅。

5、个人教态方面,平易近人,举止优雅,通过各种鼓励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陌生感,尽量使自己能融入学生当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同时在提问方面,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让学生思维在集中当中发散开来,从而有的放矢,也节省了课堂的时间。

二、本节课不足之处:

1、在对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说理能力上强调的不够。八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力刚刚形成,抽象思维还不够,学习几何知识处于现象描述和说理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准确的符号语言进行正确的说理。而我在教学中,由于赶时间,所以这部分知识过的比较快,可能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2、在例题讲解中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显得有点仓促。在分析例题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详细解答,只是简单分析了一下题意,没有很好的进行板书和照顾基础稍微弱一点的学生,所以容易使得这部分的同学对于本题有点一知半解,没有掌握扎实。

3、学生缺乏“表演”的机会。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是带着学生一起解题,所以失去了个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体现个体学习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一点让学生自己表达观点和看法,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准备,从而也给予充足的鼓励给他们表现,才能使人人均有想学想表达的愿望。

4、对于某些问题上,数学语言不够规范化。对于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章的第一课时,所以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表示方式特别注重强调,要从一开始就给学生进行规范化,那么他们在以后的知识中才能更好地用数学语言进行规范化解题和证明,所以需要多加强调。

篇8:2.1.1合情推理(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 一)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学习起点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知识, 有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 掌握了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以及命题之间的推断关系, 即充分必要条件, 能够用已有的知识的引申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推断问题.

( 二)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在前面学生已经通过对逻辑一章的学习, 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具有了一定的探索, 证明的经验, 了解了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三) 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风格

由于受以前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证明思路仍然过于简单和没有逻辑性,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证明. 因此学习风格上拖泥带水, 缺少谨慎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 四)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通过对本单元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该内容的时候可能遇到如下困难: 做归纳推理时思路比较单一, 甚至归纳不出来; 做类比推理时不能很好理解已有对象的性质.

( 五)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由于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较差, 因此适合采用引导启发式授课方式, 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又由于各种实例都是数学中和生活中常见的规律或现象, 讲解时, 应多帮助学生分析现象的本质, 引发学生的思考, 最后总结行之有效的推理模式和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 一) 教学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

合情推理 (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 二) 教材编写的特点和设计意图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出推理的概念, 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学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种合情推理.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 了解合情 推理的含义

2. 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 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索, 研究, 归纳, 总结形成本节的知识网络

2.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是演绎的科学, 又是归纳的科 学, 数学规律和结论的发现往往使用的是合情推理.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结合本节内容, 强调推理与其他学科以及实际生活 的联系, 体会推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2. 体会合情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归纳的严谨作 风, 从而形成实事求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推理及类比推理的定义

教学难点

( 一) 教会学生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 二)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进行启发. 在合情推理的讲授中运用讨论法、讲授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教学资源与手段

资源: 三角板, 白粉笔, 彩粉笔, 多媒体课件

手段: 利用幻灯片加载大量实例, 更加贴合实际, 容易分析, 加强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事实 ( 或假设) 得出一个判断. 例如, 当我们看到天空乌云密布, 燕子低飞, 蚂蚁搬家等现象时, 就会得出即将下雨的判断. 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推理.

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涉及推理?

导入新课:

1. 哥德巴赫猜想: 观察4 = 2 + 2, 6 = 3 + 3, 8 = 5 + 3, 10= 5 + 5, 12 = 5 + 7, 14 = 7 + 7, 16 = 13 + 3, 18 = 11 + 7, 20 = 13 + 7, …, 50 = 13 + 37, …, 100 = 3 + 97, 猜测: 任一偶数 ( 除去2, 它本身是一素数) 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1742年写信提出, 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 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 1973年,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 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 数学上把它称为“1 +2”.

2. 费马猜想: 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 ( 1601—1665) 在1640年通过对F0= 220+ 1 = 3, F1= 221+ 1 = 5, F 2 = 222+ 1 = 17, F 3 = 223+ 1 = 257, F 4 = 224+ 1 = 65537的观察, 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 于是提出猜想: 对所有的自然数n, 任何形如F n = 22n+ 1的数都是素数. 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 发现F 5 = 225+ 1 = 4294967297 = 641×6700417不是素数, 推翻费马猜想.

新课讲授:

1. 教学概念:

①概念: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 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称为归纳推理. 简言之,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练习: ( ⅰ) 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 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ⅱ)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 ⅲ) 观察等式: 1 + 3 = 4 = 22, 1 + 3 + 5 = 9 = 32, 1 + 3 +5 + 7 + 9 = 16 = 42, 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③讨论: ( ⅰ) 统计学中,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 是否属归纳推理?

(ⅱ) 归纳推理有何作用? ( 发现新事实, 获得新结论, 是作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 ⅲ) 归纳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 ( 不一定)

2. 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题: 已知数列{ a n } 的第1项a 1 = 2, 且a n + 1 = a n /1 + a n (n =1, 2, …) , 试归纳出通项公式.

(分析思路: 试值n = 1, 2, 3, 4→猜想a n →如何证明:将递推公式变形, 再构造新数列)

②思考: 证得某命题在n = n 0 时成立; 又假设在n = k时命题成立, 再证明n = k + 1时命题也成立. 由这两步, 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 目的: 渗透数学归纳法原理, 即基础、递推关系)

③练习: 已知f ( 1) =0, af ( n) = bf ( n - 1) = 1, n≥2, a >0, b > 0, 推测f ( n) 的表达式.

3. 小结: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 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②典型例子: 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 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下面我们来看合情推理的另外一种形式, 请大家先看下面的练习:

1. 练习: 已知a i > 0 ( i = 1, 2, …, n) , 考察下列式子:

2. 猜想数列, …的通项公式9是 .

刚才我们做这两个小练习都是在不自觉中模仿给出的实例去“照葫芦画瓢”. 实际上, 我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和重大发现, 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

鲁班由带齿的草发明锯; 人类仿照鱼类外形及沉浮原理, 发明潜水艇; 地球上有生命, 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点, 如都是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 有大气层, 也有季节变更, 温度也适合生物生存, 科学家猜测: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以上都是类比思维, 即类比推理.

1. 教学概念:

①概念: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 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简言之,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②类比练习:

(ⅰ) 圆有切线, 切线与圆只交于一点, 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到球体?

(ⅱ) 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得到空间的结论?

(ⅲ) 由圆的一些特征, 类比得到球体的相应特征. ( 教材P81探究填表)

小结: 平面→空间, 圆→球, 线→面.

③讨论: 以平面向量为基础学习空间向量, 试举例其中的一些类比思维.

2. 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1: 类比实数的加法和乘法, 列出它们相似的运算性质. ( 得到如下表格)

②出示例2: 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思维: 直角三角形中, ∠C =90°, 3条边的长度a, b, c, 2条直角边a, b和1条斜边c;

→3个面两两垂直的四面体中, ∠PDF = ∠PDE = ∠EDF =90°, 4个面的面积S 1 , S 2 , S 3 和S

3个“直角面”S 1 , S 2 , S 3 和1个“斜面”S. →拓展: 三角形到四面体的类比.

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求解立体几何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的类比问题.

———数学家波利亚

3. 小结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 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 再进行归纳、类比, 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 统称为合情推理.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 一) 目标的达成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如何正确地归纳出一般结论, 并记住了一些常用结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达到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双重目的.

( 二) 教具的使用

幻灯片能有效增大课堂容量, 节省了教师抄题的时间, 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 交流讨论. 而且对于几何问题的证明更加形象逼真.

( 三) 遇到的问题

1. 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含义各不相同, 在分析个别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时, 容易产生歧义.

2. 在类比推理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个别同学不能很好 理解原有实例的产生过程, 以至于做类比结论时产生偏颇.

( 四) 优点、不足和改进计划

1. 优点: 本节课授课, 使用数学语言谨慎周密,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给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 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他们发现实例中的规律, 以及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2. 不足: 在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教学的时候,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偏离教材的答案准备不足, 个别问题没有及时纠正; 题目的设计上缺少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的类比题目.

上一篇: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下一篇:冷与热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