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形式或互动方式

2024-05-03

表演形式或互动方式(通用6篇)

篇1:表演形式或互动方式

表演形式:三句半 《我们是计划生育宣传员》

甲:锣鼓敲,彩旗飘。

乙:音乐声声,人如潮。

丙:各位领导来视察。丁:欢迎。

甲:不要报酬不要钱。

乙:我们是计划生育宣传员。丙:要问你们图个啥。丁:宣传。甲:党中央发号召。乙:4.26讲话精神很重要。丙:探索计生工作新模式。丁:创造。

甲:搞好服务勇创新。乙:为计划生育做领头军。丙:保健服务全方位。丁:都满意。

甲:青春期教育要加强。乙:普及社会和学校。丙:确保青少年都健康。

丁:成材。

甲:加强孕前诊疗和指导。乙:诊疗制度要搞好。丙:仪器设备要齐全。

丁:哎!不花钱。

甲:健康查体服务都跟上。乙:确保孕妇婴儿都健康。丙:提供优生优育好资料。丁:真周到。甲:产后术后随访好。乙:避孕措施要牢记。丙:指导产妇做保健。丁:感谢你真好。甲:宣传教育更重要。乙:服务热情更周到。丙: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丁:好事不少。甲:生育关怀来实行。乙:造福社会和家庭。丙: 各级领导都支持。丁:贴心人。甲:计生人员真辛苦。

乙:发文件报计划,陪产随访都得去。丙:工作做的真仔细。丁:不容易。甲:计划生育困难户。乙:我们时刻要帮助。丙:协助他们奔小康。丁:应当。

甲:独生子女是未来。乙:我们一定要关怀。丙:社会需要新一代。丁:栋梁。

甲:不要看不起小女孩。乙:女的也能成为栋梁材。丙:女总理女部长还有很多女省长。丁:不是吹的。甲:妇女能撑半边天。乙:科学技术来体现。丙:自强不息来创业。丁:不敢小看。甲:换个话题接着说。乙:孝敬老人是美德。

丙:现在社会这么好,活到九十不算老。

丁:好系活。(方言)甲:关爱今天老年人。乙:就是关爱明天的你和我。丙:咱给年轻人做榜样。丁:后辈跟着学。甲:共建和谐新农村。乙:少生快富奔小康。丙:社会和谐代代兴。丁:向前进。

合:时间关系太短暂说到这里算一段,说得不好多包涵,希望领导常来看。再见!!!

日照国际海洋城涛雒镇计生委

盛继英 李玉伟 联系电话:***

新闻稿邮箱号

姓名 盛伟 许静 郑丽

邮箱

rzxwshw@163.com

单位 广播电台 日照日报

电话 ***

xujing4567@163.com*** *** 日照电视台

新东港 山东舆情

刘惠

6338253930@163.com

8253930 ***

dgwxb@163.com

8253953

xcbyqc@163.com

日照舆情

wangjin3297@sma.com 东港 dgyqzb@163.com 阳光计生 rzygjs@163.com

侯健

qlwbhon@163.com

***0

QQ:171151226 照日报

rzrbchenlei@126.com *** 新东港 dgxwk@163.com

huangweichang0926@126.com

陈为峰rizhaochenweifeng@gmail.com

张念兵 0633zhang@163.com 黄海晨刊

电子邮箱:rzrbhhck@rznews.cn 农民日报

电子邮箱:bjb@farmer.com.cn 所属组:投稿信箱

人口导报郭海

电子邮箱:guohai20062006@126.com 所属组:投稿信箱

人口导报朱总

电子邮箱:m7882@163.com 所属组:投稿信箱

人口导报总编辑

电子邮箱:rkbzbs@e23.cn 所属组:投稿信箱

王爱军总编

电子邮箱:sdwaj@163.com 所属组:投稿信箱

中国人口报

电子邮箱:chinarkb@sina.com.cn 所属组:投稿信箱

中国人口报:万懿

电子邮箱:yiyi0957@sina.com 所属组:投稿信箱

中国人口报:杨利春

电子邮箱:lilunbu@sina.com 所属组:投稿信箱

篇2:表演形式或互动方式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省文化厅负责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建立专家委员会,为文化行政部门开展的内容审查、市场监管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意见。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演出活动举办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处罚。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审批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审批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审批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审批主体经营活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演出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4.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5.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6.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8.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

9.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 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二)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时,还应当在演出1日前核验演出举办单位的依法验收后取得的演出场所合格证明。

(三)演出活动是否有以下行为:

1.演出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营业性演出广告内容不真实、合法,误导、欺骗公众的。

2.演出举办单位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的,未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的。

3.参加营业性演出的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或者主要节目内容等发生变更的,演出举办单位未及时告知观众并说明理由的。

4.除因不可抗力不能演出的外,演出举办单位中止或者停止演出,演员退出演出的。

5.演员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组织演员假唱,为假唱提供条件的。

6.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四)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经省厅批准后,举办单位是否到演出所在地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演出举办单位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演出举办单位信用档案,记录备案登记、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演出举办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演出举办单位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演出举办单位责任约谈。演出举办单位在演出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举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演出举办单位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演出举办单位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演出举办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演出举办单位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演出举办单位演出活动审批、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工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日常监管信息。

(二)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监管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对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省文化厅及各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监管执法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使其正确开展监管工作。2.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事项)

国务院决定将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文化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有权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省文化厅主要行使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职责。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提取和梳理工商登记相关信息,发现工商登记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属于相关许可目录范围的,应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许可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行政许可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抄送工商登记机关,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获证市场主体的证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或已被撤销、吊销、注销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提供载有以下内容的文化产品: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5.宣扬邪教、迷信的;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二)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臵标明文化行政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标明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三)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建立自审制度。

(四)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记录备份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

(五)是否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

(六)经营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经文化部批准;经营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经文化部备案。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网络文化经营活动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网络文化经营活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开展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网上巡查。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网络文化经营活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网上巡查,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巡查结果,不得免检。

(三)实施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责任约谈。网络文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网络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4对网络文化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网络文化经营安全信用档案。

(四)畅通无证无照经营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网络文化经营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五)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无证经营行为。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营业执照并需取得许可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工商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申办许可,并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工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工商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工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通信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网络文化经营安全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和通信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化监管执法人员网络文化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监管工作。

3.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事项)

国务院决定将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审批下放至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有权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省文化厅主要行使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职责。

(二)市级文化行政部门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提取和梳理工商登记相关信息,发现工商登记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属于相关许可目录范围的,应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许可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行政许可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抄送工商登记机关,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获证市场主体的证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或已被撤销、吊销、注销的,应当及时查 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监管,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举办的演出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4.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5.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6.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8.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

9.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 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二)是否存在超范围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

(三)是否存在变更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未向原发证机关 申请换发营业性许可证。

(四)是否存在未经批准举办营业性演出。

(五)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

(六)是否存在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情形未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七)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八)举办营业性演出,是否履行下列义务: 1.办理演出申报手续; 2.安排演出节目内容; 3.安排演出场地并负责演出现场管理;

4.确定演出票价并负责演出活动的收支结算; 5.依法缴纳或者代扣代缴有关税费;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场所经营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责任约谈。在演出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营业执照并需取得许可的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 出场所经营单位,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工商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申办许可,并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工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工商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工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工商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 施,落实监管责任。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演出市场执法人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演出市场监管工作。

4.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 演出经纪机构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事项)

国务院决定将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有权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省文化厅主要行使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职责。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提取和梳理工商登记相关信息,发现工商登记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属于相关许可目录范围的,应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许可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行政许可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抄送工商登记机关,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获证市场主体的证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或已被撤销、吊销、注销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的监管,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举办的演出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4.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5.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6.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8.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

9.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 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二)是否存在超范围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

(三)是否存在变更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未向原发证机申 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四)是否存在未经批准举办营业性演出。

(五)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

(六)是否存在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情形未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七)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八)举办营业性演出,是否履行下列义务: 1.办理演出申报手续; 2.安排演出节目内容;

3.安排演出场地并负责演出现场管理;

4.确定演出票价并负责演出活动的收支结算; 5.依法缴纳或者代扣代缴有关税费;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责任约谈。在演出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举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营业执照并需取得许可的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工商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申办许可,并 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工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工商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工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工商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演出市场执法人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演出市场监管工作。

5.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省文化厅负责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建立专家委员会,为文化行政部门开展的内容审查、市场监管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艺术品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处罚。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审批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审批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审批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审批主体经营活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的文化产品: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 领土完整的;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6.宣扬恐怖活动,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9.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10.蓄意篡改历史、严重歪曲历史的;11.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二)艺术品进出口是否含有以下艺术品:1.走私、盗窃等来源不合法的艺术品;2.伪造、变造或者冒充他人名义的艺术品;3.除有合法手续、准许经营的以外,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动物、植物、矿物、金属、化石等为材质的艺术品;4.国家规定禁止交易的其他艺术品。

(三)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是否有以下行为:1.向消费者隐瞒艺术品来源,或者在艺术品说明中隐瞒重要事项,误导消费者的;2伪造、变造艺术品来源证明、艺术品鉴定评估文 件以及其他交易凭证的;3.以非法集资为目的或者以非法传销为手段进行经营的;4.未经批准,将艺术品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以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的;5.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四)进出口经营单位营业执照、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是否齐全;进出口艺术品的来源、目的地,艺术品图录是否清晰。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信用档案,记录备案登记、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责任约谈。艺术品进出口经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 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艺术品进出口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海关、商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日常监管信息。

(二)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海关、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 21 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省文化厅及各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执法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使其正确开展监管工作。

6.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一)审批流程监管。在办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时,受理部门及受理人员是否执行一次性告知,是否存在违法收费行为,是否依法依规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审批工作是否按行政审批流程办理,是否超时限办结。

(二)申报材料审核。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文物部门申请书,文物修缮方案,修缮方案设计单位资质、修缮实施计划等。修缮方案的变更是否依法依规审批,方案审批后的执行情况,资料齐全的,经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交由省文物局专家组织审核。需要补充材料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交材料。

(三)行政权力行使人的监管。行政权力行使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过程中,是否出现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利用职权向申请人索取利益、帮助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伪造申报材料或提交虚假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施工过程监管。省文物局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文物修缮工程的招标、施工、工程进度、经费使用、施工单位资质、工程安全措施等进行监管。包括:工程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施工单位是否具备二级以上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修缮工程是否按照批复的方 23 案及时施工,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方案施工情形,监理单位是否尽责到位,是否存在未按财务制度使用经费的现象。

二、监管措施

(一)规范审批流程。包括:申请单位或个人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文化厅窗口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的,由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提交省文物局。需要补充材料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充。审批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审批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公开。不予许可的,出具书面文件。

(二)委托第三方审核。省文物局成立文物专家委员会,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专家提出初步评估意见,报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根据专家意见,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三)审批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省文物局成立专家委员会,省文物局从文物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对申请的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初步建议提交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根据专家意见,作出准予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申请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省文化厅窗口领取办事结果。

(四)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审批主体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应当及时查处。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行政审批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

(五)加强事后监管。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调度督查机制,由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定期汇报修缮工程进展情况,不定期对省级文物保护工程开展监督检查。

(六)强化信用约束。将评审专家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方案的评审信用纳入专家信用档案。对失信的专家在承担文物修缮业务承担上予以限制。

(七)加强协同监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市、县级文化文物部门共同做好文物单位修缮监管的工作。

三、责任追究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和管理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存在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要求,强化领导,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畅通举报渠道,严肃查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省级文物保护修缮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7.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安徽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实行分级审批,省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二、三、暂定级资质,设计乙、丙、暂定级资质的审批管理工作。

(一)审查申请单位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主要包括:

1、是否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2.是否具备与资质要求相符的专业技术人员;3.是否具备与资质要求相符的以往业绩;4.是否具备与资质相符的技术装备;5.是否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二)指导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的文物保护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1.在文物保护工程中未按批复的方案进行施工,或者擅自修改方案进行施工;2.无相应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文物保护工程;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或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文物保护工程项目;4.伪造、变造、买卖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

(三)对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工程资质单位发生违规行为依法给予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二、监管对象

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二、三、暂定级单位,监理乙、丙、暂定级单位,从事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资质审批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三、监管措施

(一)材料审查。主要包括:资质申请表;单位法人资格证书文件、设立单位的批准文件;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文件;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简历以及任命、聘用文凭;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主要业绩以及有关证明文件;技术设备清单。

(二)规范程序。针对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制定规范审批流程,包括:1.申报材料行政窗口统一受理;2.省文物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进行审查;3.专家审查意见报省文物局专题会议研究;4.会议研究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5.公示无异议经局主要领导签批形式正式审批结果,下达行政许可,发放资质证书。

(三)公开公示。所有审批环节公开透明,专家审查意见直接提交局专题会议;审批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内接受申诉举报;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等。

(四)现场检查。

1、听取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汇报;

2、查看项目承接单位是否按规定办理了项目和资质备案手续;

3、项目承接单位是否按国家规定和批复的方案进行施工;

4、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发生违反•文物保护法‣、•安徽省文物保护工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行为。

(五)协同监管。对国家文物局及外省(市、区)文物主管部门发证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在我省承担文物保护工程时发生违反•文物保护法‣、•安徽省文物保护工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及时向发证单位通报,及时依法予以处罚。

(六)资质年检。对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进行年检。对资质单位的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七)对行政权力行使人的监管。制定规范的权力运行流程图、行政审批程序规范,所有权力行使必须严格依照规定执行,省文化厅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及时依法予以纠正查处。

四、事后处理

(一)单位和个人发现文物保护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举报,县级以上文物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二)资质单位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资质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审批机关应当依法撤销资质证书。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文物局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五、责任追究

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和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审批监管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审批程序,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确保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培训。省文物局应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监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其正确的开展审批监管工作。

8.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审核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商店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设立,文物商店销售文物,销售前应当经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应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省级文物部门监管任务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加强对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的审核,规范文物经营活动,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保证文物流通的合法。

二、监管措施

(一)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管:1.是否公示设立文物商店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二)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行政审批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下达行政许可证后,对文物商店或文物拍卖企业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提交销售拍卖文物清单,文物商店是否存在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是否设立经营文物拍卖 29 的拍卖企业、文物拍卖企业是否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是否设立文物商店等进行跟踪检查。

(三)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拍卖文物审核等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加强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文化厅在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审批工作中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物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文物商店及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审批监管制度,完善审批程序,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确保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违反相关规定从事文物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9.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规范行政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非遗调查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要求

省文化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通过对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采取资格审查、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规范调查活动,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确保非遗调查活动依法开展。

二、事中监管

(一)加强资格审查

在网站上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申请书;2.相关身份证明;3.与境内研究组织合作合同书。在资格审查的过程中,要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作出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应当告知理由。

(二)明确检查程序。

1.制定监督检查方案。根据非遗调查的主题及调查内容,制定检查方案。检查方案应包括日程安排、检查标准和检查内容、检查组成员及分工等。

2.实施监督检查。检查人员应不少于2人,检查前应出示证明文件,通过审看调查资料、询问传承人等等方式,对境外组织或个人是否依法开展非遗调查实施检查。

3.发现违法行为后依法处臵。对有证据证明在非遗调查过程中有破坏当地风俗习惯,未征得被调查对象的同意,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依法采取责令整改、给与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及调查中取得的实物、资料,情节严重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一下的罚款。

4.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公布监管信息。

(三)建立监管档案。

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监管档案。监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1.申请书、相关身份证明复印件;2.与境内研究组织合作合同书复印件;3.调查单位调查报告;4.征集实物、资料情况备案材料。5.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记录。6.其他应列入调查活动监督档案的资料。

(四)实施协同监管。

按照权责匹配、权责一致的原则,加强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省公安厅、省文物局等省直单位以及各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行业主管与后续监管协调一致的非遗调查活动监管机制。

三、事后监管

(一)个人和组织发现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有违法行为的,有权向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二)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及时依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对立案查处案件严格履行调查取证程序、作出决定。对于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要严格执行。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监督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四、责任追溯

(一)加强层级监督。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否履行监管责任进行监督问责;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依法处理,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进行监督问责;对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是否认真调查并按时报告调查结果进行监督问责。

(二)加强人员监督。对符合条件的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的申请不予受理、许可的;对不符合条件的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的申请予以受理、许可的; 应当履行告知义务未予以告知的;超过法定期限或违反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在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收受贿赂、获取其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的;在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中不履行监管责任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加强监督。

(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监管责任追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根据过错责任的大小实施相应的追究方式。包括:责令改正、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给予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给予行政处分、没收和追缴违法违纪所得;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管执法人员非遗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专业知识与执法能力培训,并适时组织考核。不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不得从事非遗保护监管工作。

(二)加强普法宣传。运用多种方式宣传非遗保护法律法规,提升管理相对人和公众的法律意识。

10.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的管理,维护考生利益,促进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规范化,保障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质量,推动社会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31号),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艺术考级的政策、法规,监督检查艺术考级活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艺术考级机构;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报文化部审批。

(三)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审批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批准的,核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四)审批机关作出决定之前,应当将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提交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论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二、监管任务

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的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艺术考级机构是否按规定取得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的艺术学校、专业艺术团体、专业协会和艺术事业单位。

(二)申请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单位,是否具备下列条件:

1、独立的法人资格;

2、主要业务与申请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相关,并具有良好的艺术、学术水准和社会信誉;

3、自编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艺术考级教材;

4、申请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必须有本单位的相应专业的考官,并且本单位的考官应当占考官总数的2/3以上;

5、适应艺术考级需要的场所和设施;

6、专门负责艺术考级的工作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三)艺术考级机构委托相关单位承办艺术考级活动,承办单位是否具备下列条件:

1、独立的法人资格;

2、从事艺术教育、艺术表演、艺术培训、艺术研究等与艺术考级专业相关的业务;

3、开展艺术考级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

4、良好的社会信誉。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责任人约谈。在考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举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

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资格证书并需取得许可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相关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申办许可,并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相关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相关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单位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机构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机构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单位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执法人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监管工作。

11.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文物拍摄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需征求主持发掘单位的意见,经发掘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管理。省级文物部门监管任务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的审核,纠正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提供拍摄行为,确保文物安全。

二、监管措施

(一)规范审批流程。包括:1.申请单位统一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文化厅窗口提交申请;2.省文化厅对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予以批准;3.申请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省文化厅窗口领取办事结果。

(二)加强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包括:

1.是否公示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在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

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三)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

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颁发许可证证后,对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申请书;是否提交主持发掘单位的同意函;是否提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级别、所在地及拍摄范围,文物的名称、等级及收藏单位的相关材料;是否提交故事性、专题性音像片有关文物拍摄部分的分镜头剧本;

(四)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审核的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应当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应加强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现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对未按审批程序,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提供拍摄的文物管理单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分。对文物摄制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本办法或相关操作规程造成文物损坏的,由直接责任者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对造成文物损坏严重甚至损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境外机构或团体擅自拍摄考古发掘现场和相关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文物所在地相关部门擅自接纳、允许境外机构或个人拍摄发

掘现场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现场监督。(1)省级文物部门指导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现场对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行为进行监督;(2)考古发掘所在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现场对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五、事后处理

(一)单位和个人发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存在擅自允许境外机构和团体进行拍摄的违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举报,县级以上文物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二)申请单位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2.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需经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文物管理部门审核。省级文物部门监管任务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审核,纠正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向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提供参观的行为。

二、监管措施

(一)规范审批流程。包括:1.申请单位或个人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文化厅窗口提交申请;2.省文化厅对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予以批准; 3.申请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到省文化厅窗口领取办事结果。

(二)加强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包括:

1.是否公示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在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

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三)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下达行政许可证后,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申请书;是否提前一个月向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是否取得接待单位的同意;是否提供了具体参观计划及保证文物安全的防护措施。

(四)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审核的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应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现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对未按审批程序,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提供外国公民、外国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考古发掘现场的,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分;在参观过程中擅自参观未经允许参观的文物点或者擅自收集文物、自然标本、进行考古记录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停止其参观,没收其收集的文物、自然标本和考古记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文物所在地相关部门擅自接纳、允许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现场监督。(1)省级文物部门指导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现场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行为进行监督;(2)考古发掘所在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现场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五、事后处理

(一)单位和个人发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存在文物或其他擅自允许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的违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举报,县级以上文物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二)申请单位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3.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审批工作的通知‣、•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省文物局负责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的审批管理工作。

(一)审查申请单位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主要包括:1.拍卖企业设立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拍卖行业管理部门的审核许可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2.注册资本的验资证明;3.5名以上取得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

(二)指导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的文物拍卖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1.无文物拍卖证书擅自进行文物拍卖2.文物拍卖标的未经省级文物部门审核,擅自进行拍卖;3.伪造、变造、买卖文物拍卖证书。

(三)对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拍卖企业发生违规行为依法给予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二、监管措施

(一)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管:1.是否公示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二)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

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行政审批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下达行政许可证后,对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等进行跟踪检查。

(三)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的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加强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文化厅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工作中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物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审批监管制度,完善审批程序,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确保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拍卖企业违反相关规定从事文物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4.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隐瞒近2 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处罚裁量基准

本基准对应•省文化厅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第12项,项目名称为“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处罚”的裁量基准。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化部令2009年第47号)第四十七条: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由负责审批的文化主管部门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上述规定,对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裁量基准为:

(一)第一次被查处,主动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二)第二次被查处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三)三次以上(含第三次)被查处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15.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提供条例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处罚裁量基准

13项,项目名称为“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提供条例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处罚”的裁量基准。

•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1号)第十七条:禁止从事含有下列内容的文化经营活动:

(一)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社会稳定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或者渲染暴力的;

(六)诽谤、侮辱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七)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八)宣扬邪教、迷信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内容。

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对互联网文化产品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合法性。对含有本条例第十七条所列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应当停止提供,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省文化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本条例第十七条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由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提供,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根据上述规定,经营性网文化单位违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提供条例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处罚裁量基准为: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本条例第十七条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责令停止提供,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二)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四)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16.文物商店擅自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情况

严重的处罚裁量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书: 1.文物商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 2.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的;3.文物商店销售的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的文物,未经审核的;4.文物收藏单位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的。

根据上述规定,文物商店擅自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情况严重的处罚裁量基准为:

(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由工商行政部门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篇3:表演形式或互动方式

关键词:经营管理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

2010年12月, 审计署颁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要求对党政主要领导和国有企业领导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针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审计内容本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

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安阳钢铁集团公司, 历来重视子 (分) 公司等二级单位主要领导人受托经营责任,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管理制度:对需要实施任期经营责任审计的人员, 依据公司董事会审批的审计计划, 将年度经营管理审计与任期经营责任审计相结合, 对二级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年度经营效益等方面施实审计。审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物资采购、销售管理、成本控制、投资效果、资产管理等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等情况, 结合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形成经营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2个审计报告, 综合考评子 (分) 公司主要领导人和管理层受托经营业绩, 为集团公司考核二级单位主要领导经营责任提供审计依据。

一、通过经营管理审计, 评价主要领导人员制度执行效果和受托经营效益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盈利,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投资人财富最大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做为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必须在确保资产安全的的前提下, 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确保资产安全和实现盈利, 企业应该制定和完善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内控控制和年度经营决策, 并认真贯彻执行, 以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 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计划。

(一) 测试经营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确保所有经营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完善相关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得要课题。2008年6月, 财政部、审计署等5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并陆续出台了18个应用指引。要求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出发, 制定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开发、工程项目等管理制度和流程,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因此, 测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确保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措施等正常运行。防止因个人因素, 例如在物资采购时, 采购价格是通过招标、比价等程序确定, 而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直接指定;供应商的选择根据资质、信誉和能力和以往供应情况等综合选取, 而不是由主要领导或部门直接选定。产品销售时, 销售价格的确定是根据市场需求并参考平均市场价格和考虑生产成本确定;制定信用政策时, 应在充分调研购买方的资信状况, 考虑购习方回款情况确定综合授信额度, 对可能形成的长期欠款, 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清欠。存货管理方面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 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验收小组按照合同对采购物品数量及质量实施验收, 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等。

(二) 通过对企业经营数据分析, 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以“年”为单位对企业主要领导受托经营责任进行评价

企业经营数据即包括采购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等诸多经济信息数据。其中, 财务数据是经营数据的核心, 财务数据即能反映其他经营数据的成果, 又能体现其他经营数据的异常。

例如财务数据显示产品产量多、单位成本低, 能够充分体现采购部门采购的物资质量好, 价格低, 生产部分的设备运营正常, 工作效率高等诸多经营因素。而产量少, 单位成本过高很有可能反映出采购及生产部门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 年度经营审计时, 审计部门应重视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 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情况。并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变化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通过纵向 (与前期数据) 和横向 (与同行业数据) 对比, 找出差距, 并对差异数据时行分析, 进而找到影响财务数据变化的其他经营数据及管理部门。利用观察、询问、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手段, 发现经营过程的亮点或不足, 为企业经营提供服务和监督, 并对企业主要领导年度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二、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对“任期”内企业主要领导的综合经营业绩和经营责任进行评价

任期是由一个个经营年度组成, 如果将年度经营比喻成树木, 那么任期经营就是一个单位主要领导经营的森林。由于年度经营管理审计对企业一年的经营情况实施审计, 经营管理审计审计报告无法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经营业绩或经营责任。并且企业一些经营决策, 如对其他单位投资情况、生产项目立项与实际运营效果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体现出来, 因此, 对必须对企业主要领导人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由于任期经营责任审计对较长经营时间的实施的审计, 因此审计过程中需要编制更加详细的审计方案, 听取企业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的述职报告, 并听取主要领导所在单位的其他管理人员对其意见及评价。审计过程中应结合例年年度经营管理审计的结果, 并结合一定指标体系对企业经营者实施任期责任审计, 尤其应关注那些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现的效果投资决策时行评价。例如改变销售信用政策而形成的应收款项逐渐变成了长期应收款项;资产投资项目未达到预期经营效果原因分析等。

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出具任期审计报告, 对企业主要领导人经营成果或经营责任做出一个一个全面、客观、公平的综合评价评价。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篇4: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刍议

【关键词】戏曲 表演形式 审美特征

一.时空与审美

在这里所阐述的时空,指的是舞台时空,就是利用戏曲舞台所展现的时间以及空间的实际形态。我国古代在进行戏曲创作时,都是以人为本,戏曲表演是利用较长时期的发展,渐渐得发展成为幕表制的特性。在完整统一的幕表制构造中,时间原因与地点原因是创建立主体创设故事情节的重要条件。在实际的戏曲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的自我观念在不停地发展和健全,创作主体中的自我意志变化是围绕抽象戏曲主体进行实施,一般表现为对戏曲情节的计划和安排,这样的计划安排是设立于舞台时空的解决之上。而戏曲情节决定着时间上的不间断,其情节的发展是决定着舞台空间的取舍以及延伸的特性,情节的计划安排一定要处理好有限的舞台时空和无限生活间的客观矛盾。所以,舞台时空已逐渐变成戏曲表演中的形式,主要是反馈了抽象的戏曲原理,在大众的眼中,它已经和整个戏曲的美合二为一,变成了戏曲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戏曲艺术中的实际舞台经验相结合,空间上是具有虚拟性的、时间上则具有主观化的特性,时间与空间上都是具有实际的形态。戏曲运用道具显示出空间的虚拟性,戏曲道具在古代称为“砌末”,写实化砌末在舞台上运用是比较常见的,例如:采取两面画着车轮的四方旗子为车架,采取有绘画性的软景与硬景表示为景物,比如:树林、山、石、亭、桥、城楼以及船等,使舞台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强了其中的可感性。我们不说戏曲中的艺术,从人对事物认知的心理活动来说,人对物体形象的直觉性包括了空间性以及时间性,就是在直觉活动的条件下,客观物体是具有时间以及空间的特性。在进行戏曲表演的过程中,运用客观事物中所包含的时间性以及空间性,建设艺术表现形式,变成戏曲艺术表演中的关键形式。

二.程式与审美

程式是通过提炼、加工、美化以及标准化的舞台动作,用以表现为人物建设的角色,给观众提供了审美上的快乐。戏曲的程式与技巧是紧密联系的,念、唱、做、打都是固定程式的,念就是戏曲中的旁白部分,唱与念都是关乎不一样剧种中的声腔系统以及方言根基,戏曲唱功是追求咬字、行腔以及用气,做与打则是关乎到了不一样剧种中的独特性表演。不一样剧种的声腔系统是地方剧种中长期流传和演变的产物,以徽剧为例,弋阳腔在明代传到了安徽一带,和本地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乐曲互相结合,建设了新腔,构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青阳腔,而青阳腔又受到了民间歌调以及昆曲的影响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变成了现在的徽剧,接着徽剧又变成了京剧的母体。豫剧的构成也表现为一样的特性,来自于陕甘一带的民间曲调以及宋金元的铙鼓杂剧秦腔都是受到昆腔、弋腔以及青阳腔的作用,豫剧是这地方剧种中的母体。因此,声腔剧种的构成以及变化和流传地方中的方言根基以及民间艺术都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一样的声腔剧种的唱与念都是表现语言中的艺术形式,而且构成了自己特有的表演特点,比如:在京剧唱作中,要注意行腔吐字,念白要具有音乐性,豫剧唱腔是非常具有口语性的,以唱功见长,唱河南腔。就语言影响作用和构成来说,语言是具有唱腔、念白等语言性艺术形式的平台,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上看,现实世界的客观事情或动作,要利用人的外部感官器官,反馈到人脑之中。根据不一样的民族、种族或者部族都是具有不一样的习惯,得出了不同的表象,最后就概括成了含义。从这里开始,运用这样的民族、种族以及部落等语言造词的特点以及规范,建设不一样的名词、动词以及附加语。然而就剧本而言,语言作为文学艺术中的部分,一方面即是客观现实中的反馈,具有创作主体对客观现实中的审美外观。这里所说的剧本语言是文学艺术中的真实创作,唱与念是表现其语言的艺术形式,这亦是美所产生的基础原则。另一方面,创作家创作了剧本文学,演员实施戏曲表演,这样的两种艺术创作者———剧作家以及演员,在戏曲创作以及表演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观能动能够构成美所产生的主观性原因,两者之间的和谐给予戏曲一定的语言美。戏曲艺术中所含有的做功舞蹈性是比较强的,需要有相应的武术根基,戏曲武打从武术演变过来,是美化或程式化了的武术。做、打在戏曲演绎过程中是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戏曲程式都是为了戏曲主题和内容进行服务的,美的艺术一定是内容和形式的相互统一。例如:在明朝时期,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戏曲内容以及决定戏曲表演方式实现统一,使之成就了我国戏曲发展和繁荣阶段。这就说明了艺术的实质就是形式上的反馈、服务于内容,形式的美是依据内容以及形式的完整统一的关系进行确定的。就好像赵宪章所说:就现代美学以及文艺观念来说,形式就是美与艺术的载体以及本体。这也是说,所说的内容,不可以獨立于形式而现存,文艺中所表达的内容被融化在形式中。在这个时候,文艺的内容是被形式化了的内容。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所感受到的美或文艺创作时,形式就是其中的第一信号,由于只有形式才同和人的直觉产生了直接联系。而形式,也是得以体验美与文艺创作中的所有内容中的唯一信号,由于不可能有全部脱离或独立于形式外的所有内容。因此,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在具体实际中构成了自己所包含的程式,而这样的程式作为美的形式,满足了艺术美的客观定律,变成美的平台。具体实际表明,戏曲程式的发展健全也就变成了我国戏曲发展健全中的关键标志。

三.行当与审美

对于我国古代的戏曲表演中,常常会将演员分成不同的角色行当,行当也能够理解为角色的总成。从一定水平上看,行当是戏曲表演中的关键产物。在很久以前,唐朝的参军戏中,就具有参军这样的固定行当。到宋代时,就已划分得很清晰了。锡剧的角色行当尽管有着具体的分工,但是较为粗略的。在对子戏时期,男角称作上手,女角则称作下手。待到小同场阶段时,角色就对应的加多了一些,角色行当已由对子戏的三小发展成为小生、老生、滑稽、老旦以及花旦。在这个阶段,角色就需要进行逐渐的划分。一般而言,戏曲表演艺术是需要生活中进行进一步挖掘,与音乐和舞蹈等其他有关艺术相较来看,戏曲表演是更为贴近生活,也可以在更大水平上受到所处社会中的约束。例如:锡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表演所需,需要要求演员自身顺应表演中的需要,而一部成功的戏曲也一定是表演内容以及表演形式的完整和统一。追根刨底,戏曲行当的构成以及划分方式在一定水平上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作用。在宋代,戏曲是没有登上大雅之堂的,官府也压根不懂这一门艺术的发生。在明清时期,地方戏曲才得以发展,很大的原因是当时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从而带动了民间艺术的前进和发展,戏曲当中行当划分也变成了必然的趋势。

四.脸谱与审美

脸谱指的是将绘画与表演统一呈现于演员脸上,而这样的艺术自身是具有着对应表演上的夸张性,通常脸谱艺术设定鲜明,而且带有较美的图案,当中包含了对脸部化妆艺术中的发展。一般而言,大众会依据人物脸谱来给这个人物设定最初的认识,这样脸谱就给大众带来了最直观的感觉,也反馈出了我国古代对美学的认识和感觉。在明清时代,戏曲的脸谱艺术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形式。不管是脸谱的勾画,还是在历史演变中而来的鲜明人物特征都反馈出了戏曲艺术中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脸谱把人物的主题内容变得更为形象,使得大众在直觉以及认识上能够达到统一的高度,而这样就最大程度上促进了戏曲表演艺术在民间的普及,且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相较于演员而言,脸谱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实施戏曲美的传输,也使其表演能够更加贴近生活,进而被大众所接受。

五.总结

总而言之,戏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需要得到弘扬。而在弘扬中,需要和时代背景相结合,常常不一样的时代特点会影响着不一样的主观审美。因此,这样在一定水平上需要强化社会文明建设,对戏曲表演形式中的审美特征做好充分的探讨和宣传,使大众可以以一个暂新地角度来欣赏这门艺术,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玲.论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通俗歌曲, 2015(7).

[2]金承德.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分析[J].青年文学家, 2014(35)

篇5:表演形式或互动方式

四字成语接龙

5个人玩,在他们每人背后贴张纸头,纸头上写的东西是被贴的人不能做或者不能说的,当然他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但是另外四个人知道啊,所以要想尽办法让他说出或者做出。比如我在知道背后贴的是唱歌两个字,我就要想尽办法让唱歌,只要唱了就表示你输了。任何人都可以引诱被贴者,但不能说出纸头上的字。

杀人游戏,输掉的杀手要做真心话大冒险,杀手赢了的话可以随便挑一个人玩真心话大冒险数7游戏

两人抱球游戏,不能用手,但要把球从一处送到另外一处,可以从抱洋泡泡一直抱到网球

COPY不走样

堆易拉罐游戏,3分钟内看谁堆的高

过河游戏 两个人一组玩(一男一女为佳)只给他们两块砖头 用来过河,脚不能睬砖头以外的任何地方 否则算掉到河里淹死

心有灵犀一点通,给两个人中的一个看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一个名词,人名或者地名或者任何什么东西,这个人不能说出这个名词来,但要用让另外一个没看到的人猜出来。看看一分钟内谁猜的多。记忆类游戏:

A 把所说的词语倒过来说,比如“高山”要说成“山高”“兴高采烈”要说成“烈采高兴”,主持人说正的,参与者说倒的B 5个人参加,第一个人说一个词,第二个人在这个词语的基础上加一个词,第三个人在这两个词语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词,看谁最后漏词了,就输了。

C也可以把说一个词语改成做一个动作,同样依次累加

比赛吃香蕉 谁吃的快(或者喝水,或者吃西瓜,或者两个人一起吃薯条一人吃一头)

一男一女一起凹造型从1~9

报纸挖两个洞,套在头拔河(用头拔河),谁这边纸头破了谁输

人多的话可以玩游戏,就是分几组人,然后每组一个呼啦圈,要求每个人围着圈,然后伸出一个手指头,托住圈,如果有一个人手指离开了圈就要重来。圈的高度一开始是在大家的胸口处,大家要齐心协力把圈降到膝盖处。看谁先把圈降下来哪个组就赢。呼啦圈越轻难度越高。

同样分组,这次每组人要少一点,最好是7人左右。每组手手围成一圈,其中两个人之间的手上套一个呼啦圈。然后从这个位置开始,每个人努力钻过圈圈,也就是说,呼啦圈从每个人身上穿过,回到它的初始位置,也就是绕了一圈。比哪组的速度最快。在游戏的过程中,随便怎么挪动身体,就是不能松开手

篇6:对台广播互动形式初探doc

蒋舟

发表时间:2007年6月1日

刊物名称:《东南传播》

互动传播越来越成为媒体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广播作为传统的新闻媒体,已经走下了辉煌的顶峰,更将互动传播作为在广泛而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的有力武器。对台广播由于有自己的独特性,既不能脱离现代广播的互动模式,又不能完全生搬对内广播的互动形式,所以,如何出新、怎样出新成为本文思考的重点。

表面上看来对台互动很难,但事实是,在近年的对台广播互动中,一些尝试中的创新互动形式受到欢迎,许多甚至非常火爆。

一、来信互动衍生出来的三种新形式:

1、传真来信

和内地传真电话主要用于商业用途不同的是,今天的台湾家庭对传真电话的使用更加普遍和平凡,而在台湾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中,也已经大量使用传真这一快捷的通讯方式即时收集受众对节目的互动意见,也就是说,很多台湾受众已经有了用传真参与节目互动的习惯。因此,基于这一基础上传真互动的就很容易实现了。

奥运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的《雅典奥运会专题报道》受到了台湾与大陆听众的广泛好评,体育健儿的辉煌成就,也增加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这一段时间里,岛内听众互动频繁,其中采用传真电话这一形式的互动来信最多。

台北县听友宫先生收听节目后在传真稿中说:“再美的形容词也不能描绘出我此刻激动的心情于万一,只有祝愿中国体育健儿在以往骄人的成绩中更上一层楼,表现出更好的成-1-

绩,为国争光,让国际刮目相看,让散居在海外的华人同感骄傲。”

归纳起来,传真来信不仅省时,而且由于通话计时短,也省钱。反观我们的对内广播,几乎很少有通过传真进行互动的尝试,这也是由于传真这一现代通讯工具在内地更多是商业用途有关。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鼓励台湾听友用他们所熟悉的这种方式来参与节目呢?

用传真代替普通来信,将是未来对台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2、电子邮件

在今天的两岸,越来越多的人都拥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并将此作为自己的重要联络方式,不仅仅可以传情达意,而且可以传输很多重要的文稿甚至是照片、声音文件。作为对台广播互动的一种新形式,同传统来信比起来,这些交流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捷,同传真比起来,不仅免费而且容量大,且具有可保留性,使得听友和节目的交流周期大大缩短。

在台湾和朋友交换名片,如果你的上面没有印你的电子信箱地址,对方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一个人的家庭住址可能会不断改变,但邮箱却可以一直使用多年,而且无论你在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收发邮件,所以除了部分不会使用电脑上网的老人,大多数选择这种形式来和广播节目进行互动的台湾听友也越来越多了。

同时,电子邮件的内容不仅仅是文字,也可以发送一些较小的音频、图片等多种数字格式的文件,笔者曾经工作的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不仅经常收到听友的电子邮件,也常常通过电邮接受很多台湾特约记者的有声报道以及很多台湾音乐人传过来的最新歌曲作品。

3、MSN即时互动

QQ是内地运用最普遍的在线交流软件,而对于经常收听对台广播的海外华人来说,MSN才是他们的最爱。用MSN不仅可以在直播的时候实现互动交流,而最新的MSN软件也开通了类似于Q群的群组功能,因此根据相应节目设立关联的听友群落,不仅仅直接实现节目

与听友的即时互动交流,更重要的还可以给节目听友营造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许多听友甚至因为收听节目而成为了朋友,进一步延伸了节目的影响力。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开办的一档音乐节目“佳松在线”是由台湾青年音乐人纪佳松主持的,节目由佳松本人在台湾的音乐工作室录制完成,之后就是通过MSN将节目音频文件传送到福州进行编排播出的,由于是数字传输所以音质信号没有任何损耗衰减。而两岸的很多佳松的听友和歌迷也主要是通过MSN和佳松进行着即时互动的交流。

二、电话互动的新形式:台湾听友专属热线

很少有对台广播节目在直播时开通热线,除了主持人难于把控参与电话的节奏,表达不清或者没有代表性的电话会对其他听众的收听情绪产生波动,甚至DJ对电话的内容无法很好的进行过滤,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对台广播节目中通常也有大量的内地听友参与,所以用国际长途能够打得进直播热线的台湾听友就少之又少了。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的“娱乐新响法”是一档参与度颇高的娱乐互动直播节目,喜爱唱歌的听友通过热线在节目中进行pk,以歌会友,并由节目主持人担任现场评审。我们经调查了解到目前在台湾很流行这种热线电话唱歌的节目,因此特意开设了一条“台湾听友专属热线”,主持人在节目中报号时也会特别在这路电话的前面加上加上国际区号,经过一段时间地试行反映十分热烈,先后收到从台北、台南、高雄、云林、新竹、彭湖等地打来的热线电话,有时一档节目会同时听到好几个台湾听友在直播热线中的演唱和才艺表演。而另一档“快乐高手”节目是替听友表达对朋友的祝福、道歉、整蛊等内容,也吸引了不少台湾朋友通过这种形式联络在内地朋友的感情,效果非常好。

以此类推,很多对台节目并不是没有台湾听友参与,根本原因是热线电话难以接入,而只要在节目中有台湾听友的声音出现,或者主动录制一些台湾听友的声音制作节目片花,无疑又将带动更多有互动需求的台湾听友加入。

三、网络互动

网络的出现给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互动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不足,以下几种网络形式在近几年的对台广播互动中也逐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在线收听

几乎每一家电台都有自己的网站,几乎每一家广播电台都可以有很多渠道(一些在线收听网站的转播)实现在线收听,而这种在线收听网站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有着诸多的新特点:

(1)变线性收听为非线性收听,变单向被动收听为双向互动收听;选择在线收听的受众,可以掌握收听的主动权,一边通过电脑上网或工作获取其他信息一边听节目。

(2)它克服了传统广播由于频率所限而所受的地域限制,包括台湾在内一千多万互联网用户都成为了潜在的对台广播受众;甚至于很多广播覆盖区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只要能上网,就能听广播。

(3)而此外,通过网络数据库,转瞬即逝的广播节目变成了可以保存的文件,可以随点随播,从而也使得节目的收听率大大提高。这一点改变也很有意义,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很快,即便喜欢某个节目但也不一定有时间到点就准时收听,而很多电台开设的“精品点播”可以让受众随时有空就上网点击收听,而且还可选择性收听自己所喜欢的段落。

2、网络BBS

与来信相比,在广播节目的网络BBS中发帖进行参与,可以更加便捷、迅速。同时,来信如果不经DJ处理,便没有了阅读功效,但BBS中的发言,即便被主持人或版主忽略,也会有被其他网民阅读的可能,并形成公开、畅达的讨论。网络直播帖应网络广播而生,所谓直播帖,就是在广播节目开播时,以BBS的形式所开通的供传播者和受众针对节目内容进行即时互动传播的帖子,节目结束时直播帖随之关闭。以西安音乐台为例,其主要节目均开通了短信平台和网络直播帖。在对该台名主持人方言所主持节目的网络直播帖进行查阅后发现,在一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中,直播帖最高跟帖记录高达37页,733条。

网络直播帖应网络广播而生,克服了广播传播在地域上的限制。其次,它突破了手机短信每次只能最多发送70个汉字的限制,而且,可以同时上传图片、音频甚至视频等,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也使得节目内容得到极大丰富。最后,直播帖的内容不仅传播者可以阅读,所有参与的受众都可以阅读,从而促进了受众间的互动交流,使交流更加热烈和充分。

“青春在线”是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在台湾青年人中最“火”的节目之一,每天都有一大批“粉丝”在电台网站的青春在线留言版上“跟帖”,作为和短信比较接近的媒体,网络直播帖具备了短信在即时互动传播方面所具有的全部特点,而且最重要的在于,它适合所有的上网人群。

四、活动互动:

1、岛内听友会

听友会传统的做法是邀请一些听众与DJ座谈,调查听众对节目的听后感,对DJ主持风格的评价。从1998年起,中央电台开始举办台湾听众联谊会,每次邀请十多位台湾听友来内地参加,但这种形式耗时耗力,而且也未必能全面反映出台湾听友的综合想法。台湾的王老养先生是台南“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也是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娱乐新响法”的忠实听友。他经常来信来电,并通过节目结识了两岸的很多好朋友。我们也正在策划通过王老养先生这样的热心听友来组织听友会。一方面听友会成本无疑会大幅下降,而且可以经常性在不同地区规模不等的举行,从而搜集到更为准确的节目反馈。另一方面每次听友会都在节目中提前预告,并请组织者将听友会录音后通过网络传到电台剪辑播出,这样的方式也很容易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听友参予节目。

2、联办活动

近年来两岸联合举办的活动众多,其中很多都吸引了很多台湾听友的参与。由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主办的“民族心、两岸情——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歌手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

地的1740多名选手参加赛事,其中台湾地区(含台湾在大陆就读的大学生)就有203名,经过两岸音乐人的共同评选,16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其中3名是来自台湾3所大学的大学生。活动比赛进程通过海峡之声、东南卫视等媒体播出后反响强烈。而且通过活动也使两岸的广播人、音乐人成为了朋友,之后很多台湾音乐人也经常应邀来内地作评委,从而推动更多的两岸媒体的合作。

3、媒体互动

2006年9月20号上午,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北市世贸中心拉开序幕,厦门新闻广播携手台湾亚洲广播网在现场进行了直播,首开祖国大陆广播界在台湾直播的先河。在“鼓浪屿之波”的优美旋律声中,由两岸电台联手推出的《书香两岸 情系中华》——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直播特别节目顺利开始。直播节目随着交易会的进行时时递进,通过专家访谈,主持人目击,记者现场采访全面而完整地展现了交易会现场的盛况,设在展演二馆的直播间也成了交易会现场的一大亮点。在两个半小时直播节目中,海峡两岸,全国各地的听友通过电波和厦门新闻广播网在线收听了节目。

类似的联合直播模式近年在内地也举办了多次,其实还可以延伸开来,比如两岸媒体可以合作多种节目,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一条电话线就可实现两岸电台的同步直播,而合作的内容除了两岸的各种交流活动,还可以共同合办音乐、旅游等等两岸听友喜爱的多种广播节目。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曾经和加拿大多伦多中文台合办《中加连线》节目,来自台湾的多伦多中文台台长陈仲平和华广的主持人通过电话联线共同主持节目,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外电维修整改方案下一篇:职场生存七勇气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