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2024-04-18

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通用9篇)

篇1: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xxxx镇xxxx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调研报告

——xxxx镇党委书记、人大主任***

为确保做好2011年xxxx村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近期,对xxxx镇xxxx村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做好今年的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xxxx村两委班子结构基本情况

xxxx村两委班子现状:村位于沂南县xxxx镇东十五华里,胶新铁路以西,地势东为丘陵,西为平原,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675余亩,320户人家,1008口人,中共党员有62人,2010年村集体收入65000元,农民人均收入7155元。村两委班子成员有5人,大专学历1人,占20%;高中学历3名,占60%;初中学历1人,占20%;其中女性1人,占20%,村党组织委员与村委会成员中交叉任职的有3名,其中***同志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总体来看,xxxx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结构、女性任职比例均有所改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班子整体优化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提前谋划,确保调查到位

一是抓好换届前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换届选举准备工作阶段,要提前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每名党员干部情况、群众 1

认可度情况以及村情民意等情况,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开展集中整顿。对排查出的可能会影响换届选举工作的重点人群及时研究对策,分别进行谈话,及时化解可能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各种不利因素。

(二)营造氛围,确保宣传到位

一是采取书面通知、广播喇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宣传。

二是利用召开换届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广泛宣传 “两委”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步骤,村干部交叉任职条件等重要内容。

(三)严格把关,确保程序到位

1、坚持三公开,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一是公开任职条件,在后选人推举前,对任职条件进行公布;二是公开候选人姓名,对民主推荐预备候选人进行公布;三是公开选举结果,在选举大会上,做到当场计票,当场唱票,当场宣布选举结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营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氛围。

2、把好关,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一是把好资格审查关,保证候选人素质。把那些将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法制观念强、民主意识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二是把好选举

纪律关。严禁拉票、搞贿选等非法组织行动。三是把好民主关。在整个换届选举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依法保证群众选举的权利。四是努力做到“三集中”,即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同时严把“三个关口”,即把好选民参选关,把好“发票、写票、投票、计票”关,把好“会场组织”关,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合法有效。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党员、群众民主和法制意识不够强,参政、议政能力较弱,影响选举工作质量。部分党员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够强,宗族观念浓厚。

二是外出流动人口增多给选举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几年来,xxxx村大部分年富力强、头脑灵活、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对本村的发展缺乏关心且不热心于本村事务,主要考虑个人经济利益,不愿回来参加选举,党员到会率难保障的问题相对突出,给换届选举的操作增加了难度。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广播、公开栏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和方法程序等内容,真正让党员群众明白、积极参与,引导党员群众正确对待选举工作,正确行使法律赋与的民主权利。

(二)要掌握好党员外出情况,做好宣传通知工作,保

证党员充分行使权力。对外出的党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通知到位,摸清是否能按期回来参加选举,要想方设法地和他们取得联系。

篇2: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驻XXX镇XXX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后,在乡镇党委和“联乡驻村入户”活动工作组的带领下,牢牢把握“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村基本情况

XXX镇XXXX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亩,主要种植XX、XX和XX。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人均纯收入4450元。全村有党员70人。辖区常住人口303户1109人,其中XX人,汉族XX人。有巷道长23人,信息员23人,低保户6户。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建议

通过深入走访座谈和调查研究,驻XXXX村工作组收集整理了以下一些困难和问题。

1、村集体经济历史欠账多,集体债务急需化解。经调查,XXXX村201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这个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总体情况来说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往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投入较大,为加快进度,出现了负债建设的情况,给村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债务包袱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给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收

1入,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考虑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尽快清理债务,分批次组织偿还。对于以往的债务,村财务人员进行逐一核对,提交村集体研究,对合法债务,制定分批次偿还计划,争取在几年内偿还完毕。二是想方设法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目前的村集体收入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理清思路,确定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方向,在清偿债务的基础上逐步积累村集体收入,不能让债务继续产生。

2、设施农业农产品销售难。近年来,XXXX村抓住县上出台的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的机会,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目前以建成设施农业大棚80多个,主要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品种,主要的销售方向是XXX镇居民、XXX和镇本地居民。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广大农民对县政府出台的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非常的拥护和赞成,种植温室大棚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村上也成立了合作社,组织设施农业产品销售。但是由于种植品种不对路,销售渠道不畅,致使部分农民出现大棚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大棚蔬菜销售价格较低,菜贱伤农,打击了部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镇政府认真研究XXXX镇设施农业的主要销售对象,准确定位销售方向。XXXX镇因为独立于山北,距离山南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较远,大棚种植规模也不是很大。因此考虑大棚蔬菜主要销售对象为火车站居民和XXX,应针对这两个

地方的蔬菜消费情况和蔬菜购进地和购进品种情况,合理组织设施农业产品的种植品种,蔬菜品种不能过于单一,应该满足居民蔬菜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强与火车站X和XXX的沟通,想方设法抢占市场份额。

3、新农村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主要表现在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通过近几年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XX村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但是,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村级道路路面硬化,村级电力线路、自来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XXXX县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电力线路乱搭乱建,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自来水管网建设标准低,疏于管理的问题相对较多。如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自来水管网建设标准不严,时有自来水管道冬季冻裂现象。农村自来水管网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出现自来水管道破裂水涌后,找不到人及时处理维修,造成村民围墙泡塌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农村的电力管理部门应该对农村电力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正规建设、加强管理,在注重安全、可用的基础上,考虑美观和规范。在自来水建设管理上,必须加强用水服务,进一步明确农村自来水建设和管理维护的责任人,落实自来水用户的终端管理和服务。

以上报告,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

驻XXXX镇XXXX村工作组

篇3: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我国正进入加速城镇化时期。一方面大量人口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以及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大城市密集区;另一方面, 数量巨大的中小城镇在近些年也得到很大发展。近年来, 在西部农村地区, 以经济为主要推动力, 除了劳动力仍然向东部沿海地区以“打工”方式进行周年性的流动之外, 作者观察还发现:西部农村地区的居住模式, 又出现了就地“逐级上移”的现象, 即农村中的一部分住户向乡镇转移, 乡镇中的一部分住户向上一级城镇 (县城或中小城市) 转移。本研究选取贵州省修文县作为调研对象, 通过2008-2010年间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与相关背景, 考察其村庄—乡镇—县城三级体系的总体居住变迁状况, 通过数据支撑说明“逐级上移”这一现象, 并且分析西部农村地区居住迁徙特征与原因, 提出相应的思考。

修文县位于贵州省中部, 与省会城市距离40余公里, 辖10乡镇, 均为高原山地地貌。截至2007年, 总人口31.3万, 农业人口27.0万, 以户籍人口计城镇化率约为13.6%。以城镇居住人口计城镇化率约为17.72%, 人口密度约291人/平方千米, 人均地方生产总值9366.3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在贵州省内居中上等水平。因此对于考察西部落后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

作者在修文县城—乡镇—村庄三个层面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在乡镇层面选取了东部的两个镇 (X镇与Y镇) , 两镇距县城均为17公里, 有良好交通相联系。在村庄层面选取了8个自然村 (寨子) , 其中A村离县城很近, 接受县城辐射, 其余7个村均是行政上归属于X、Y两镇或是虽行政上不归属但实际经济联系于该两镇。8个村庄距离城镇距离从1公里至22公里, 基本代表了该县县域村镇间最近距离与最远距离, 人均年收入从两千余元至一万余元不等, 经济条件基本涵盖了县域内从好到坏的范围,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8个村庄、2个乡镇、1个县城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村—镇—城体系, 作为一个西部农村地区的标本,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调研采取数据采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既通过相关部门、单位获取一定的相关信息及数据, 又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走访村庄、集镇、县城, 访问当地住户获取经济收入、居住户数变迁等信息, 经整理分析而成。

二、调研数据及其分析

(一) 村庄住户外迁居住分析

为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县的村庄情况, 调研选取的8个村庄情况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村庄规模、地理区位 (交通状况) 、经济状况、主要经济来源4个方面。列表1标出了8个村各自的具体情况。本文暂不对村庄规模对居住趋势的影响作探讨。

由上表可看出, 地理区位 (交通状况) 可大致分为三等, 最近的与城镇距离在3公里以下, 交通时间在10分钟左右, 包括A、B、D三个村, 与城镇紧密联系;中等的交通距离在3-10公里之间, 到相邻城镇的交通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 包括C、E、F三个村, 而且其中C、E两村因为处于通村道路的末端, 对外联系并不十分方便;比较远的就在10公里以上, 到相邻城镇的交通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 包括G、H两个村。

经济情况则呈比较明显的梯度, 从户均1.3万至4万元, 而经济情况的好坏则与经济来源关系很大, 若村庄除传统农业之外, 找到相应的新的增长点, 如果发展苗木、蔬菜种植等, 经济状况会有相当提升。其中A村依托县城做个体商贸服务, F村凭借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 两村经济状况则较为良好。

8个村庄中有5个出现了居住户数的减少状况, 1个基本没变, 2个则出现了居住户数的增加 (见表2) 。

在访谈中了解到, 越是经济落后、交通不方便的地方, 村民越是想往外边搬。而村庄条件较好、除传统农业之外还有其他致富途径的村庄, 村民外迁的意愿不是很强烈。比如表中的A村, 就在县城边上, 县城的任何便利条件都能享受到, 还能依托县城做一些小生意, 因此不仅没人搬出, 还有很多外地的住户 (多为本村户口村民的外地亲戚之类) 搬到村里来建房居住。B村、D村因为离集镇只需10分钟车程, 交通非常方便, 这样村里的人觉得住在村里既能享受乡村的好空气, 到镇里也都方便, 所以迁居的动力不强。F村则是因为村里依托旅游发展“农家乐”得到很大发展, 村民因此不愿迁出。

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村庄中迁居至城镇居住的家庭往往都是原本在村里比较富裕、具有一定能力的家庭, 能够在农业之外找到其他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样才能有实力在城镇买房, 离开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这些迁出去购买或者修建住房的家庭往往是村子里人羡慕的对象。

此外, 还有一个数据能够说明村庄向城镇迁徙的趋势性。笔者获得的一份X镇2006年度国有土地出让登记表, 表上记录了42户土地购买者中, 来自于镇下辖各村的就达18户之多。接近50%的乡镇购房修房来自下面的村庄, 可见村庄到集镇居住的动力之强劲。

(二) 乡镇工作人员县城居住分析

与一部分村庄住户寻求向附近城镇迁徙相对应, 近年在乡镇工作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到县城居住。笔者也以X、Y两镇为对象, 具体调研了这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

调研主要考虑了在X、Y两镇工作的公职人员四部分人群:党委政府、各办事处所 (财政所、土地所、派出所、粮站等) 、学校系统、医院系统。对两镇工作人员的居住地状况了解如下。

调研统计两镇总计524名公职人员中, 20%选择居住于17公里之外的县城, 另有4%的人则居住于40余公里外的省城。

此外, 从县城开发楼盘的销售情况也能支持较多乡镇工作人员到县城居住的结论。2004—2006年间, 该县县城上市的大型住宅小区只有一处, 而根据该小区统计的购房者信息, 在查明购房者工作单位工作地点的171套住房中, 55套是由家中至少有一人在下辖乡镇工作或者原本居住地在下辖乡镇的家庭购买。也就是, 来自县城以下各乡镇的人群驱动了县城32.2%的商品房消费市场, 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另外, 笔者在贵州西部某两个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县调研时, 据当地人介绍, 两个县城近年来都开发了大规模的住宅楼盘, 而购买力最大的来源就是乡镇的工作人员。“大约百分之五六十的房子都为乡镇机关的工作人员购买”, 所言也验证了这一现象至少不再是特殊案例。

三、居住迁移的成因分析

(一) 村民外迁居住的村庄区位及经济分析

针对调研8个村庄的外迁百分比进行研究, 发现其与距离城镇距离和经济状况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性。现分别说明:

图2中, 外迁比例与村庄距城镇距离基本正相关。距离城镇在3km以内的村庄, 因为其比较方便的联系到城镇, 因此其住户保持不变甚至反而增长, 其中A村更是因为其邻近县城, 县城带动力量非常强大, 调研发现不少外地居民也通过各种方式到A村居住;3km以上, 则开始有相应比例的外迁居住。E村的外迁比例非常高, 达到了惊人的40%。这其中有一个例外, F村离镇区6公里却没人外迁, 主要因为其依托农家乐旅游资源, 经济条件较好。

图3显示外迁比例与户均年收入有比较明显的反比关系。户均年收入越少的村庄, 外迁的比例越高, 而经济条件越好的村庄, 外迁的比例越低, 甚至出现迁入情况。

(二) 村民外迁居住目的地以及从事职业分析

对5个村庄的42户外迁目的地以及所从事职业进行分析, 以找出这部分农户上移居住的原因和动力。

相邻镇区对农村外迁住户的吸引力最为突出, 县城对外迁住户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而其他部分则包含了众多的其他可能, 比如举家迁徙到外州县的亲戚村庄, 在外省打工地定居下来, 到省城居住等。

而家庭由原乡村迁到乡镇居住后, 失去了农业土地的生活保障, 其新从事的职业就事关家庭的生活与发展, 因此是迁居家庭要解决的首要大事。从表4可看出, 农忙时仍回村从事农业的仅有一家, 而其他家庭纷纷在城镇中寻找谋生的职业工厂做工 (见图4、图5) 。

个体小商贸业、服务业、进工厂做工成为最为重要的吸收这一部分进城农业人口的重要手段。其中个体小商贸业在小城镇里, 入门门槛比较低, 进入比较容易;服务业则多受农民中“有手艺”的一部分家庭的青睐, 其中的9名都是当驾驶员从事运输业, 此外还有建筑施工行业等;而乡镇近些年不断增多的小工厂也吸收了不少剩余农业人口进入。

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住户居住地向城镇的迁移, 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导向的。认为在城镇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比起在农村专干农业的话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这是迁居城镇的主要动力。另外, 小城镇各项设施相对农村比较完善, 比如子女教育、老人医疗两项也是形成这一趋势的部分原因。

(三) 乡镇工作人员县城居住的成因分析

具体分析X、Y两镇公职人员的居住情况, 也能发现较为明显的区别。X镇镇区较小, 全镇34000余总人口中只有2800余名非农人口, 城镇化率 (按户籍人口计算) 仅8.2%;而Y镇镇区较大, 全镇44000余总人口中有11700余名非农人口, 城镇化率 (按户籍人口计算) 达到26.5%, 各项基础设施均较X镇完善。因此, X镇44%的公职人员选择到县城居住, 远高于Y镇的7%, 甚至X镇中就有3%的人选择到Y镇居住 (见图6) 。

另外, 笔者对在县城买房居住且至少有一方工作地点在下辖乡镇的住户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研, 共获得有效问卷30份。问卷主要涉及到购房意愿、购房资金来源、交通影响等。其中有一题是“为什么要由乡镇到县城来买房”, 列出了几条促使他们来县城居住的因素, 依被调研者选择的比例排列 (见图7) :

从调研可看出, 生活便利设施、子女教育、文化休闲、医疗卫生、小区环境是促使人们到县城来购房居住的五大因素。尤其是生活便利、子女教育、文化休闲这三条, 分别有63.3%, 56.7%和46.7%的调研对象把其选作自己到县城居住的原因之一。尽管这一部分人每天的交通时间平均在1.5小时左右 (多为乘坐公共汽车) , 但他们中的大部分认为相对于其他方面生活质量的提高来说, 这点时间可以忍受。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 得出以下三点关于县域居住“逐级上移”现象的基本结论。

(一) 由村庄到乡镇、再到县城居住“逐级上移”的现象在本次调研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本次调研从8个村庄、2个乡镇、1个县城中获取的数据发现, 农户的居住有向上流动的动力。距离较远、经济状况较差的5个村庄均有外迁到乡镇乃至县城居住的现象, 而距离较近的村庄, 因为其处于“泛城镇”的范围内, 不仅能够享受到城镇的一切便利, 而且更具有一般城镇居民所没有的土地、优美环境等好处, 这才是他们不外迁的原因。

而在乡镇工作的人员, 也有很大一部分 (本调研总体数据比例20%) 的家庭到县城居住, 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辐射力不是很强的乡镇, 更会超出这一比例。

(二) 追求更好的生产条件及生活居住环境是“逐级上移”现象的主要原因

从调研中可以发现, 贫穷村庄村民向城镇迁徙的主要原因是寻求更好的“营生手段”, 以获得相对于传统农业更多的经济收益, 同时乡镇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也与远远好于村庄, 这是他们选择到乡镇居住的主要动因。而根据对在县城买房居住在乡镇工作的家庭的问卷, 县城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在生活便利性、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吸引着他们来到县城居住。两方面的调研均表明, 对生产条件与居住环境的更上一个层次的追求促使他们在居住地的选择上“逐级上移”。

(三) 基层城镇的“积聚效应”与居住的“逐级上移”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部分农民由村庄转移到乡镇居住, 部分乡镇工作人员由乡镇转移到县城居住, 这两者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根本原因: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积聚效应开始在西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

城市经济相对于传统农业具有巨大的优势, 城镇工作的收益远远高于乡村种养殖生产的收益, 在本调研中, 几乎每个农户都表达了种植粮食收益较低的想法。因此在农村出现两种现象:一是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 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其他行业, 以期获得更大的收入, 这形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另一个甚至可说是“空心化”现象发展的更进一步, 也即是本次调研所主要关注的, 各项资源向各级城镇积聚, 促使贫困村庄相对富有的农户纷纷外迁到城镇, 参与到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进程中, 并在此进程中获得自身的利益。乡镇工作人员上移到县城居住, 也体现了城镇的积聚效应对他们的吸引。城镇化进程中, 县城是县域范围的发展龙头, 经济、人口向县城的聚集促使了各项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商业氛围的进步, 而基础设施、文化、商业的进步又进一步增强了在其在全县范围内的吸引力, 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向县城积聚。而居住的“逐级上移”则使得人口向县城、乡镇进一步集中,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积聚效应进一步得以放大。

根据以上结论, 提出以下三点以供讨论。

1. 该现象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县域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吴良镛教授多次倡导建立“区域城镇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 完善城镇化进程”,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县域整体发展”, 并且提出了“县域城镇化”构想。本文通过调研, 明确了在修文县的范围内存在以下的事实:广大农村基层, 除了存在人员前往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的跨省区市流动, 促进大城市的城市化之外, 普遍地存在乡村人口在县域范围内的流动以及向“县城—中心镇—镇”的积聚, 并且这一积聚过程所发挥的作用正在逐渐凸现。

这一积聚过程, 正是说明“县域城镇化”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方面, 县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位, “农村、农业、农民”关乎国家运行的根本, 地位非常重要, “县域城镇化”能够保持农村地区的稳定, 并且减轻大城市地区过度城市化的压力, 其在整个城镇化进程当中尤为必要;另一方面, “县域城镇化”依托于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并以县域整体发展为诉求,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可能, 对县域内城乡的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加强县城—中心镇—集镇对于广大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构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已成必然趋势。

2. 加强基层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能力, 使基层城镇成为农村地区的“造血库”与“发展核”。

此前, 针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发展, 采取过集中劳务输出 (出省打工) 、专项扶贫款等方式。不过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且单纯的“输血”促增长的方式很难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因此, 针对较落后农村地区的发展, 作者认为优先发展一批基层城镇, 发挥其根植农村、贴近农村的优点, 加强其“造血能力”, 在城镇形成一大批发挥当地特色的能够延伸至农村的产业, 增强其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通过加强以县域为单位的发展, 注重发展县域经济, 注重“城—镇—村”体系中的产业布局等, 实现由基层城镇带动的农村区域“内生”式的发展, 从而带动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3. 加强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基层城镇的基础设施投入, 促进“县域城镇化”,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调研表明, “逐层上移”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而便捷的基层交通系统能够大大加强城镇与农村的联系。因此, 在“县域城镇化”的进程中, 需大力加强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基层城镇的基础设施投入, 包括交通运输等工程型基础设施向乡村的延伸, 教育文化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服务均等化, 以加强城与乡之间的联系, 实现城乡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县域内产业吸纳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让全体民众能够享有更好的生活服务。让整个农村地区的人民“安居”且“乐业”, 以城乡人居环境整体发展来统筹城乡建设, 实现整体的协调发展。

摘要:笔者根据2008-2010年间对贵州省修文县的实地调研数据, 着重研究了“村庄—乡镇—县城”三个层级的居住现状, 总结提出我国农村地区“村—镇—城”、“逐级上移”的居住模式, 即村庄中富有阶层转向乡镇居住, 乡镇中富有阶层转向县城居住。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产生这种模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讨论了农村地区的住房保障、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安新固, 吴金腾.关于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和思考[J].决策咨询通讯, 2008 (01) :80-86.

[2]窦效民, 顾绍梅.人口流动与社会政治稳定[J].河南社会科学, 2002 (03) :62-65.

[3]王天营.农村人口流动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基于一个村庄调查的思考[J].中国统计, 2007 (11) :13-16.

[4]吴良镛, 毛其智.关于我国中等城市发展问题的探讨——兼论京津冀地区中等城市的成长[J].城市发展研究, 2004 (06) :51-52.

[5]吴良镛, 吴唯佳.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建议[A].顾朝林.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第1卷第2期)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14-15.

[6]吴良镛.中国城乡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30-31.

[7]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A].吴唯佳, 武廷海.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第3卷第3期)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1-14.

篇4: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同时给政府提供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决策依据,2009年7月6日至11日,笔者对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郊的安靖镇赛驰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赛驰村老年人生活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生活情况 调研

一、概述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其老年人生活状况也越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同时给政府提供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决策依据,2009年7月6日至11日,笔者对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郊的安靖镇赛驰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进行了实地调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由于人们生活情况必然受所居住环境的影响,而且周遭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起居、家庭地位和思想,所以该报告调查的是赛驰村范围内当前所居住的老年人生活情况,即包括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第二:由于赛驰村从1976年开始实行的严格的晚婚晚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当地居民大多都是一个孩子,考虑到该村特殊的人口结构,该报告中的老年人界定为55岁以上的人。第三:为了更全面、深入的调查老年人真实的生活情况,同时也为了从侧面印证某些调查结果,从而使得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笔者不仅采访了当地较多的老年人,同时也采访了以成年人群体为主体的多数村民,譬如经常调解村民纠纷的派出所执勤人员。第四:此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老年人经济收入与支出、闲暇时间的分配、宗教信仰、与子女感情及老年人医疗保障和养老问题六个方面。现将实地调查情况的剖析如下:

二、赛驰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

(一)物质充裕,总体达到中上水平

老年人收入差别集中在房租、地租、存款、工资、退休金和子女负担,而老年人消费支出则差别不大。用当地大多数老年人自己的话来说是,“生活都可以,因为每年差不多都有五六千租金收入,而且老年人花费也不会特别多,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住,消费主要用于饮食。”“平时不交吃、不交穿(指不像过去需要向国家缴公粮等食物和钱的年代),也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事情。”

(二)精神富足,身心安逸

虽然当地老年人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打麻将来打发时间。但是他们易满足,生性乐观,所以快乐、积极、风趣,精神良好,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很少,有的甚至充满活力。

(三)拥有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婆媳分家的极少

由于赛驰村从1976年开始实行的严格的晚婚晚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当地居民大多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基本上婆媳都是在一起生活。并且由于经济状况普遍良好,所以婆媳关系普遍较好。当地很多老年人表示“不担心养老问题,人基本上都是有孝心的,实在没有孝心的就不行了,但是一般的人都是尊敬老人的,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所以子女基本都还是普遍尊敬老人的。”

(四)老年人与子女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感情普遍良好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良好的经济状况,正如村民反映,“纠纷、矛盾多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利益关系才会有冲突,真正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手里的钱比较充裕了,就基本没有吵架闹矛盾的了。”“过去困难年代父母与子女感情不好,这些年就好多了,因为时代好了,子女年轻时一般都是靠父母,父母五、六十岁也都还能赚钱,而且父母都把房子都给修起来了,况且子女成家后要上班,还要靠靠父母给他带孩子,所以孩子跟父母吵的、闹的特别少,除非儿女特别不孝的。”“我们这里都好,闹腾的少得很,那些无赖的要么跑出去了要么都发财了,也就不在乎给老人的那些钱。即便平日真的有矛盾,心里不舒服了,大家都忍忍就过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忍忍怎么行,当然要互相忍让。”

(五)文化水平较高,思想开放,有宗教信仰的人“百里挑一”。

据调查,当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比较高,思想开放。在被问到是否信佛教等宗教时他们表示:“哪个去信那些,我们什么都不信,就信共产党。”“我信科学我不信教,就是肚皮有点儿叫。如果国家穷,大家都去求神拜佛,国家就能富了吗?还是要靠社会的发展,要靠聪明人、靠知识掌起来。自然也有信的,但是特别少,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一个人他要劳动才得生存,有信基督教的,但很少,100个里面挑1个。也就是消磨时间,对于老年人也就是一个精神支柱。”此外,每家每户家里都供奉先人,这是当地传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相比城里的老年人仍然比较贫乏。由于当地缺乏基本的文化娱乐场地和设施,也未建立老年人协会,加上老年人居住比较分散,建在村委大院的健身器材并未被有效利用,导致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没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赛驰村村委会大院里虽然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只是挂牌,还未投入使用,老年人集体活动这一块几乎是空白。

(二)尽管政府及村委已较多的关心老年人,但仍有少数老年人没有摆脱贫困,还存在各种问题,譬如有些特困老年人,尽管生活比较困难,但又不属低保对象,仅靠政府年终一次性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三)据为数不多的五保户老年人反映,他们不想到镇上的福利院去,因为那里不自由,和其他老年人也不认识,不像在自己家里有左邻右舍,所以不喜欢那里。有些为了自由自愿退出了五保户,当然这也只限于有能力独立生活的老人,但是那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孤寡老人就只能无奈的选择镇上的敬老院。

(四)养老保险尚处萌芽阶段。调查中了解到,农村老年人普遍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质量由子女的经济状况来决定。据村民反映,“一般农村都买不了保险,保险大多靠地租,每年只有几个名额,看租地的多少,每亩地一个名额,由于人多名额少,所以由被征用土地户的老年人抽签;上税多的人政府也给买保险,相当于补贴。也可自己买,55岁以上可办理。”

总之,买不了养老保险的有两种,一种是买不,一种是想买、也有能力买买不上。

(五)仍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济拮据,因暂时缴不起自付费用,而无法及时就医。

四、建议

根据上述状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人的老年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老年人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适当开展文体活动;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二)加大政府对农村老年人的救济力度,盡可能多的为他们谋福利;

(三)政府及村委应尽量照顾到老年人的感受和需求,使其生活快乐。譬如不愿意到敬老院生活的孤寡老人,可定期由社区街邻轮流照看,由政府给自愿照看孤寡老人者一定补贴,若无人资源承担,可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由社区干部承担;

(四)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符合赛驰村的养老政策;

(五)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报销比例。对暂时缴不起费用者可以采取延期还款、减免特殊照顾。

参考文献:

[1]卢国伟.关于发展基层老年文化的思考.龙岩市老龄办.2009.4.

[2]古金卓,袁石军.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的报告.中国网.2007.12.

[3]王慧青,冯舒婕,郑佳琪.敬老院中老人生活情况及其研究——调查报告.2009.4.

篇5:xxxx村委换届前调研报告

为切实做好xxx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上级会议精神,近期,xxx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全乡xxx个行政村,对村党员基本情况、外出务工党员、年轻后备人才、易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x辖x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x万人。乡党委下属xx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xx个,党员xxx人。老弱病残党员xx人,占党员总数的xx%;外出务工党员xx人,占党员总数的xxx%。支部成员共xxx人,其中支部书记60岁以上人员xx人,50-60岁人员xxx人,40-50岁人员xx人,40岁以下xx人。

xxx年村委换届后,全乡xxx个行政村共选出村委成员xzz人,40岁以下xx人。大专以上文化xx人,高中、中专文化xx人。总体来看,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偏低,人才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经济利益问题,年轻后备人才外出较多,意识淡薄,人才匮乏。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农村家族派性意识影响选举。一部分村民在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其次是家族。换届选举时,家族都可能形成一方势力,影响选举工作。

2、农民民主权利意识淡薄。从调查看,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部分村民关心换届,但大部分村民小农意识较强,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换届缺乏热情,认识不到自己的民主权利,对村两委班子换届漠不关心,认为怎么选都行,谁当选都无所谓。

3、外出流动人口增多给选举工作增加了难度。大部分年富力强、头脑灵活、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关心本村事务的内在动力,因而不热心于本村事务,主要考虑个人经济利益,不愿回来参加选举,党员到会率难保障的问题相对突出;其次是流动人口的增多给村干部的配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村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出现班子后继乏人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选举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和方法程序等内容,真正让群众明白、积极参与,引导党员群众正确对待选举工作,正确行使法律赋与的民主权利。

2、掌握好村级党员和外出人员情况,做好立档建卡工作。对外出的党员和选民,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通知到位,摸清是否能按期回来参加选举。

3、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村问题。对“重点”、难点”村,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逐一提出方案,一个一个解决。

4、强化引导。引导广大选民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正确对待选举。对流出人口和流动党员较多的村,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动员其按期返乡参加换届选举,参选人数达到法定要求,保证选举结果的合法性。

篇6: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2011年11月4日)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镇调研,我代表古尔图镇党委、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年,我镇的水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协助下,较往年相比有了很大进步。现将我镇水利工作发展情况如下简要汇报:

一、古尔图镇基本情况

古尔图镇(场)位于乌苏市城区以西84公里处,东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4团毗邻,西与精河县托托乡为界,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家湖林场接壤,南隔天山与尼勒克县相邻。牧场成立于1953年,1996年建镇。全镇(场)总面积为466万亩,其中草场面积331万亩。辖区内居住着汉、哈、维、蒙、回等10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镇(场)总人口11628人,其中汉族5654人,占48.6%;少数民族5974人,占51.4%。

二、我镇水利资源及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目前,我镇主要开发利用的地表水源集中于古尔图河(年径流量3.5亿m3),有效水资源年径流量地方只占2%,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增长,而靠这仅有的2%水源远远不够目前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对其他另外两条河流莫托河(年径流量8.9万m3)和玉东果勒河(年径流量2.9万m3)的水资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由于农牧业的迅猛发展,水资源远远跟不上需要,为解决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近几年古尔图镇通过申请审批打井用于农业灌溉就41眼,但这远远还不够。而且由于受古尔图河水季节的影响,从1964年至今共修建克孜加尔一库(蓄水量700万m3)、克孜加尔二库(蓄水量148万m3)、克孜加尔三库(蓄水量130万m3)三座水库,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三库蓄水量都有所下降。目前仅对克孜加尔三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

在地下水的利用开发上主要是用井水,古尔图牧场有近一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于莫托河和玉东果勒河的地下渗水,由于近几年,农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水资源远远跟不上需求。到目前,全场境内共有深水机井41眼,自流井

眼,浅水动力井

眼,解决了部分农田和操场的灌溉用水。

在蓄水工程上,由于古尔图河水季节的影响,由于奎管处古尔图河水源分配量协议的束缚以及农牧业的迅猛发展,水源远远跟不上农牧业发展的需求,所以从1964年至今共修建水库3座,分别为克孜加尔1库、2库、3库和可可萨拉水库建设。

在引水工程上,我镇(场)上游处于戈壁沙滩地段,沙石较多,渗水性较强,所以防渗渠建设是主要的措施之一,2011年共完成防渗渠5.5公里。

三、目前我镇水利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古尔图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条件的特征,决定了我镇水利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我镇水利事业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近几年来随着气候大环境的变化,地表水位越下降,农田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田水利的基础建设投入也越来越大,农业灌溉期间用水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作物用水高峰期的六月底至七月初,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气候原因,地表水位下降,要求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改善气候条件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数量的巨增,近几年农田开垦数量巨增,使农业灌溉用水巨增也显现出农业用水的紧张局势。在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期间,古尔图农村土地仅有3.6万亩,如今古尔图镇区域内的土地达到农业种植面积有10万亩以上,超过了1989年的近3倍之多。在此基础上,我镇下去内德灌溉水渠渠线长,多为老化渠道,造成水渠运水量少,水资源浪费。

三是要解决农业用水矛盾,缓解灌溉紧张局面,还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古尔图2011年村队农业耕种面积5.3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达5.1万亩,占村队总面积的96%,农作物种植的品种单一也是造成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的原因之一,所以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缓解水的供需紧张矛盾。

四是由于古尔图耕地面积较大,春灌时水源严重不足。为解决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近几年古尔图镇通过申请审批打井用于农业灌溉就41眼,尽管这样还不够,政府又采取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安装农业灌溉高效节水滴灌工程,古尔图镇下去截至目前已安装农业滴灌面积9.7万亩,从而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紧张局面。

2、近两年古尔图镇推行农业灌溉滴灌面积9.7万亩(集体面积7.4万亩,国有面积2.3万亩),与占全镇农业耕地面积的97%,农牧民的积极性特别高,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推广了这么大的面积,但是滴灌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古尔图镇个村队土地面积分散,在安装滴灌时所产生的成本大,加大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水费价格过高,导致种植成本增加。

二是农户之间土地面积较小,在安装滴灌时农户之间没有进行土地整合。

三是滴灌设备安装不是很完善,主要表现在管材型号使用上不一致,工程安装有偷工减料现象,导致使用过程中水压达不到。灌溉面积偏多,每个系统(机井)老板只顾带地面积,从而使单位面积滴水周期过长。配水管理方面不能统一。水价偏高,省水不省钱,没有单位监管。

3、为了推动农田水利的发展,水利部门申请国家项目对古尔图镇辖区的四处病险水库进行了扩建加固,项目建成后增加了蓄水量,从而也增加了农业灌溉面积,极大的缓解了古尔图镇下游农业用水单位的灌溉用水紧张局面,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4、合理计划开采地下水资源,是利国利民的长效机制,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开采也应控制,无限的开采有害于子孙后代,地下水资源也是一样,我市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地下水智能远程控制,实现计量管理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5、在新疆《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意见》中提出“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做好准备工作?在我们古尔图镇区域还是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入手,首先要把老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维护好,其次要把整个古尔图镇区域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整个农田,仅靠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远远不够,达不到全面覆盖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农业灌溉的要求,因此要扩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推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水利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条件、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进一步加大新水源工程建设力度,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为了进一步缓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矛盾,切实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我们要将新水源工程建设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继续加强水资源观测,掌握全市出入境大小河流的水资源情况,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加大新水源工程建设力度。

(二)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水利发展动力与活力。

1、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健全水利工程分级建设负责制,完善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确保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改进水利投资分配使用办法,对以地方投入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大办水利的积极性。

2、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别对待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价格,加大财政对取用地表水的补贴力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减轻农民负担、保障排灌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高扬程提水、农业排灌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三)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受益水平。

1、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建设高标准节水增效园区为重点,以兴建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为龙头,充分利用旱井旱池,积极发展雨水集蓄灌溉工程,提高农村供水标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

2、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供水条件,统筹解决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逐步推开农村排水工作,兴建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备用水源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

3、大力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开展全市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

4、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来发展我市水保事业;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搞好水源涵养林和水源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四)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1、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充分发挥市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2、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落实国家对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等公益性农田水利项目的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民营小型农田水利的信贷资金。鼓励和支持开展洪水保险和水利工程保险,保障金融资产的权益和安全。

篇7: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2011年12月9日XXXXX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XXXXX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批准XXXXX镇人民政府《关于XXXXX镇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认为,2011年,我镇财政在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开避财源,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支出基本上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全镇人民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镇财政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结果。2011年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好的,大会对此表示满意。

镇政府提出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略有节余。会议认为,该财政预算的安排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思想是正确的,符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各项措施也是切实可行的。

篇8:xxxx镇村两委换届工作总结

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全区村(社区)党组织和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林芝地区地委组织部 林芝地区民政局关于印发《林芝地区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及县委书记xxx同志在县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了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为关键,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农牧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和谐换届,落实群众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村“两委”班子成员人选的资格认定和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必须由上级党组织严格把关。

2、坚持民主选举原则。村组织换届选举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扩大群众知晓面,拓宽选人渠道,广开选贤之路,真正体现党员群众的意愿。

3、坚持依法依规原则。换届选举工作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西藏自治区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加强思想指导,完善领导组织

1、针对我镇地域广,人口多的特点,将全镇分为五个片区(金达片区、尼比片区、夏巴片区、仲巴片区、多其木片区),在县督查组的基础上,我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次仁担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综合办公室,负责材料整理和信息报送。

2、组织干部下村30余次,共计126人次,充分利用标语(96条)、宣传材料(923份)等途径,大力宣传党章,党的十七大以及《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村民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投票选举的程序和方 法,调动广大党员、村民群众参与选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宣传面、力度,贯穿我镇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始终,通过宣传,使群众认识到村(居)组织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

3、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法律、政策常识和技术性要求很高,为确保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有序的进行。我镇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奔赴全镇五个片区,对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进行培训,集中组织学习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林芝地委行署以及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政策法律法规文件和县委书记王进足同志的讲话精神,要求熟悉掌握村(居)组织换届选举程序、选民登记、行政法规等各环节有关方面的业务知识。

四、此次换届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次进行村(居)“两委”换届的16个村委会,共有选民2809人,实际参选达到2758人,参选率达98.18%以上。本次“两委”换届共依法成功选出村党支部16个,村委会16个,两委成员81 人,其中支部成员51人,村委会成员73人,连选连任的42人,占原两委成员的49.4%,连选连任上升比例2.4%。新当选的两委成员中,男性64人,女性17人(占村委会成员比例24.7%,妇女上升比例9.9%),一肩挑人数1人(一肩挑所占比例1.17%),交叉任职40人(占村委会成员比例47.05%),村干部平均年龄41岁。初中文化 程度 1人,两委成员中党员达到55人,占69.4%,村两委成员素质明显提高。

五、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我镇坚持把严肃纪律贯穿换届选举全过程。

1、是加大监督力度。要求镇党委换届指导小组深入各村指导组,详细了解基层党委选举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参与推荐和有推荐资格的党员,加强换届纪律的再学习,进一步扩大举报渠道。

2、是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加强对违反换届纪律的典型案件的学习,掌握换届中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

3、是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违纪行为坚决做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以儆效尤。

4、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收集掌握在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好的做法带动全县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形成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5、是加强换届简报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及时上报我镇村(居)换届的信息,截止目前我镇共报送换届简报13期和相关材料14份。

六、村“两委”换届后工作交接及新一届班子培训工作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产生后,及时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责任,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健全和完善村“两委”班子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研究和制定村“两委”班子的任期目标和发展规划。

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任职前,对班子成员进行一次 岗前培训,组织他们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政策水平,增强履行职责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为了扎实做好此次村(居)“两委”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我镇对原有各村情况和村“两委”班子进行摸底调查,并结合村情特点,对4个软弱涣散、不能发挥作用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制定整顿措施并进行整顿,使得村“两委”班子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这次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有利于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对于维护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9:xxxx镇xxxx村换届调研报告

一、以xx培训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女性自身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xx培训。

围绕宣传贯彻中国妇女“十大”精神,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引导广大妇女干部认清自己的特殊身份,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理论素质;要通过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客观实践等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与本领。

二是着力培育和开发女性人才。

全面实施,大力培育女领导干部、女性经营管理者和女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配合组织部门不断推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努力适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更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加强失业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结合社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需要,重点进行家政、插花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实现就业,解决自身及家庭生活问题。

四是抓好家庭xx工作。

以社区德育中心、家长学校、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等为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着力引导全区广大家庭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家庭xx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指导各社区家长学校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实地考察要求,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家长学校检测、评估工作;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热心家庭xx工作的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推动家庭xx课程进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举办“家庭xx培训者培训”。二是继续配合市妇联实施“家庭xx百千万”工程”。组织家庭xx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广泛宣传家庭xx新思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深入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开心一课,健康成长”专题讲座;继续开展家庭xx实践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提高家庭xx知识普及率,营造良好的家庭xx社会氛围。三是促进家庭xx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家庭xx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探索家庭xx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提升家庭xx工作整体水平。跟踪、督促承担市家庭xx研究会的家庭xx课题按时完成。组织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庭xx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家庭xx理念和科学教子方法,营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提升广大家长xx子女的水平;举办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年底对家长学校进行评估考核。

五是加强信息调研。

重点围绕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外来务工妇女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新问题、家庭xx等进行信息调研。通过走访慰问、专题研讨等活动,组织力量深入街道和社区,现场实地了解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进一步找准各类问题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服务群众为主题,进一步引领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  一是实施“115”巾帼创业发展行动。

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整合有效资源,努力创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3个、树立“巾帼党员示范岗”2-3个、表彰“巾帼创业明星”10位、发放创业发展奖励资金2万元。

二是开展“岗上建功”活动。

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结合相关工作活动,评选表彰“巾帼文明岗”20个、“巾帼岗位明星”10位;

三是开展“岗下创业”活动。

开展“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开展巾帼牵手syb导师行动,与企业家联合开办提高女性创业能力培训班,增强妇女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是开展走访活动。

六一期间开展“情系单亲母亲,关爱特困女童”活动,走访慰问35户特困家庭和百名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同时,“三八”期间,开展“送保险、送体检、送智慧”活动,并慰问百名特困单亲母亲。

五是继续实施“家庭文明”工程。

评选表彰“五好文明家庭”

15000户、“和谐家庭”标兵户100户、“文明院”

30个、“好邻里”11位。深入社区指导“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六是组织庆“三八”文艺演出活动。

举办“巾帼和谐花盛开——XX区‘庆三八妇女节?迎国庆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

六是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工作。

认真接待并处理好来信来访,为广大妇女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力争结案率达100%。

三、以普法维权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开展维权普法宣传活动

。启动“三八”妇女维权周、禁毒宣传等活动。以贯彻、和新颁布的省实施办法为重点,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读本、以及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宣传新颁布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推动男女两性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协调司法局深入街道社区,以“妇女法制宣传xx与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为主题,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司法援助等活动,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6.26来临之际举办国际禁毒日活动——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进戒毒所开展帮教活动,恢复和增强失足妇女生活信心。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组织街道、妇委会开展知识竞赛,使广大妇女了解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点内容和修改要旨,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自己保障妇女权益的职责,努力营造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两个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利用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结合“两个规划”中期评估的结果,协调推动“两个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协调服务职能,完善妇儿工委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指导各成员单位整合资源,团结协作,推动“两个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地完成。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二是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通过监测评估,了解全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进展状况,并做好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

三是健全维权网络。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是妇联工作的原动力,更是常抓常新的永恒主题。在建立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基础上,完善街道和社区维权站工作机构,进一步规范妇女维权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婚姻家庭纠纷特邀调解员、“XX区法律援助服务团”的作用,指派有妇女儿童维权经验的专长律师,认真办理援助特殊困难妇女案件,做到亮牌服务,优先接待;与劳动部门联手,加强侵害妇女劳动权益案件查处力度,形成妇女劳动权益的保护网络。以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为突破口,推动妇女各项权益得到有效落实。

四、以增强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努力加强基层妇女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好妇联常委、执委、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的表率作用,认真执行常委会、执委会工作制度;积极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妇女组织网络,完善与团体会员的工作联系制度,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巩固街、居妇女组织,进行省基层组织示范点推进会,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和妇女工作示范社区创建,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妇女工作格局。争取在一家两新组织建立妇女组织.根据省市妇联部署,在执委和女企联开展妇女工作热点问题调研社区妇联换届工作

二是是加强工作联络。

按照“培育、发展、指导、服务”的思路,完善与团体会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活动合作制度;努力探索各种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模式,积极建立各行业、各界别女性群体联谊组织,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组建妇委会,充分发挥女干部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不断延伸妇女工作触角。计划三月举办女干部及妇联退休老干部三八联联谊活动、进行女干联、女企联体检

三是加强妇联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上一篇:宁化六中综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一篇:碧桂园物业物管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