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2024-04-15

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通用8篇)

篇1: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摘要: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诸多环节,食品的供给体系趋于复杂化和国际化。在如此长的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污染食品的可能,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实现全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实施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起到信息跟踪和预警等作用,切实有效的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甚至零风险。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向广大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有快捷、方便、更新及时等特点,对社会提供食品安全网络服务,将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和食品安全现状的改善,可以说食品安全信息化是构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保障了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健全。而目前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工作却有些滞后,部分企业信用严重缺失。广大人民群众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有限,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公众之间缺少及时的信息交流,造成了公众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惑和行政管理部门威信的有所下降。目睹此种情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今后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加快食品放心工程体系的建设步伐。由此才能更好地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笔者就对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之对策所需注意的问题发表几点拙见。

一是建立完善制度。制度是保证信息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应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程序,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制和工作责任制。要定期研究食品安全信息工作,督促指导食品安全信息工作,要制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与发布管理制度,要建设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报送网络,要建立部门间的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有关部门要能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食品安全信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做到信息收集全面、汇总及时、传递迅速、分析整理高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不定期地向上级人民政府、同级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通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及工作部署、食品安全信息采编和报送要点,上报信息被采用的情况等。

二是要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从土地到餐桌的整体链条中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涉及到多个部门。所以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必须要做到有效的统筹规划、协调和协作,来保证各地方和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各部门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信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信息均通过此平台向社会发布,相关部门要将与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有关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整理、及时传递、定期向社会发布。各部门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与食品安全(或与日常生活安全)相关。信息的来源遵循科学的原则,保证准确、及时、客观、公正。信息发布人对所发布的信息承担责任。同时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级食品安全信息网。食品安全信息网--是代表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与市民互动和信息发布的唯一官方通道,也是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最好的展示渠道。食品安全信息网代表了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积极形象和坚定决心。也是代表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永久窗口,并能引导放心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是每个地方食品安全建设必需的建设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1)搭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硬件和网络环境;(2)开发食品安全检测监管信息管理软件;(3)初步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库、食品经营主体备案信息库和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库;(4)开发信息处理、发布、查询软件,通过电话、短信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实现市民与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互动;(5)建立一支既精通电脑网络知识又熟悉食品安全监管各方面情况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6)组织食品安全信息化教育培训、交流和合作工作。

四是要及时采集、更新食品安全信息网站信息,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站运维工作。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站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在于互动。网站要办好,好的信息非常重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把能够公开的静态信息完整的公开,如单位介绍、办事指南、法规文件等等。同时要及时更新动态信息,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单位的服务水平。食品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安全及社会稳定。信息化水平越高越要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否则,一旦出现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将会造成重大的网络安全事故。一定要坚持一手抓信息化,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

五是突出工作重点。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明确不同阶段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前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收集和发布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向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有关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篇2: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网 防御 自然灾害 安全

一、引言

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实现了光纤密集波分复用的超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还有即将投入实用的具有多种业务、多种功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再就是牵动全世界的、即将使100多年来的电话网发生变革的、在一个网上实现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三网融合的新一代互联网。信息与通信如此神奇的发展,使当今社会生产力从工业化社会大大向信息化社会推进了一步,知识(科技、网络)经济已不可逆转地出现于市场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可是,信息化社会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信息与通信网,却在万千世界中处于新生的、比较脆弱的位次,它的成长、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承受着来自两大方面的损害、攻击与破坏。

一是来自信息与通信网设备系统本身的软件与硬件。由于当前工艺(技术)水平所限,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弱点、缺陷、变质、老化、过期以及互串、互拆、过压、过流、击穿和烧毁等现象。为了设备系统的可靠性,为此建有庞大的支撑系统和完善的监视、监测、转换等功能的维护管理系统,还有冷、热备用以及替代体制等,以实现对信息与通信网自动或人为地更换、更新元部件和线缆;更换、更新软件版本;补充和扩展网络。其目的是使信息与通信网设备系统有满意的可靠性。

二是由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对信息与通信网有意无意的侵犯、攻击与破坏。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损害可以分为经常性的与偶然性的两大类。

经常性的损害大致有七类,即电化与漏泄电流腐蚀、强电影响、雷电损害、机械损伤、潮气(水气)侵害、啮齿动物损害和昆虫(白蚂蚁、黄蜂)咬伤等。这类损害一般说来是局限性的,破坏面不是很大,不是不可挽救的,但却是经常的和大量的,因此,不在传输网建设时加强防护措施,建成后就得组织技术力量不停地进行维护。近年来,各国在这方面的维护策略大致相同,不过有的侧重于加强设备系统的抵御防落能力,以削减敏重维护工作。这类经常性损害同样也影响到设备系统的可靠性、网的可靠性,所以在研究网的可靠性时,也必须统一解决这七类损害。

由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偶然性灾害,虽说是偶然的,却是很严酷的。就我国情况而言,偶然性灾害总共可以归类为三大灾祸,即可怕的洪水灾害(沿海地区还包括因热带风暴引起暴雨所形成的水灾,有的国家还有旋风暴、龙卷风引起的灾害)、火灾(多为局(站)内部引发的火灾,也可能是街道失火牵连到通信网)和地震灾害。这些灾害的破坏力,在现时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下,有时是难以阻挡、难以抵御的,对于它们所具有的彻底摧毁性,至今人力还不可抗拒。

还有一类偶然性灾害,它与上述偶然性灾害绝然不同,那就是人类因相互之间的利益而引发的战争。这种集团间、阶层间、种族间、国家间的战争,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内,就发生过两次世界性的战争。至于国家间、国家内发生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更是不计其数。每场战争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难以估算的损失,尤其是近代战争,每次都要将社会性基础设施彻底摧残或毁灭,而通信设施更是首当其冲。在当今的高新科技战争时代,战争离不开信息与通信,因此战争首先要破坏对方的信息与通信,同时也必须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与通信网,这就使得战争注定成为信息与通信网的最大破坏者,成为信息与通信网最不安全的因素。关于信息与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在许多文献与资料中都有过探讨和论述,在ITU的文献中也作出规范和阐述。在一些场合常把安全与可靠连在一起,其实这是两种针对目的、范围和概念不尽相同的事物,把它们连在一起是信息与通信网的一个整体要求,已超出本题讨论范围,故本文仅就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二、提高我国信息与通信网防御三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偶然暴发的洪水、大火和地震三大灾害,是人类至今遭受自然界最大、最多和最严重的灾难。暴发时,惊险恐怖,但人们历来作出了英勇无畏的抗击,不过在当前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水平下,多数是以可歌可泣的拼命奋战而告终。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夺去24万人的生命和大量财富,把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夷为平地,当地通信网毁于一旦,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另外,远在解放前的1938年,蒋介石下令在黄河花园口决堤,以堵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结果人为制造了一次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洪水灾难,黄河水漫过豫东、皖北、苏北大平原的44个县(市),淹死89万多人,受灾人数达1250多万。那时也无所谓通信网,仅有的一二根电话线也找不到了。1998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南北齐出现的特大洪水。这场无情洪水发生在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工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的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百万子弟兵、农民和干部作拼命堵截与艰苦奋战,终于抗击住了无情的洪水,保住了防洪大堤,保护了城市、工厂和庄稼,自然也保护了信息与通信网。1.防洪水灾害、保通信网安全我国的洪水灾害大在小小连年不断,但能对信息与通信网造成灾害的只有较大洪水,也就是说,至少在较广地区内或较大河流流域,能冲破防洪堤坝,冲毁铁路、公路路基以及进入城镇等洪水,才会对通信网造成危险。这类洪水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前十几年,西南某城市发生较大的洪水,水灌街道,机房部分被淹,进局电缆被冲断,使对外通信处于瘫痪状态,而这时又正巧急需对外开放联络。

现在通信手段很多,有线不通用无线,甚至于用卫星通信,但是一定要充分满足所有局(站)站址所在地的地面高程,应在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高度以上,如高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在机房结构上想法解决。无论机房或通信线路都应远离水库,不得已时,应定位于水库上游,对于缆线、管道均不应通过容易塌方和冲刷之地,更不应敷设在河堤坝上。

2.控制火种、防止蔓延,确保通信网安全人们常说:“水火无情”,“星火可以燎原”。火在目前还是人类绝不可少的,好像对人恩情莫大,给人光明,给人温暖,可是一旦失控,引起火灾,就会无情地将一切化为灰烬。十几年前,南方某城市的长途电信局,因为保护地线不完整,雷击放电时引起火花而使局(站)烧毁。又如东北某城市,街道失火将架空光缆的护层全部熔化,仅仅剩下光纤。可见火灾一是来自本身的设备系统和局(站)建筑物,二是由于他人失火而蔓延来的。由于“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事很多,我们对这方面的防范不能放松,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得克萨斯的火灾,它只是由于港口一艘船只失火爆炸,而引起全城三分之二的地区受灾,死者2000多人。从信息与通信网本身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好所有接地系统,防止发生火花或电弧的可能,出局或主干光/电缆严禁架空穿插民用房屋。对局(站)技术性房屋,必须采取防火技术措施,首先是要考虑火势蔓延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专业性机房失火,不要蔓延到其它专业性机房;大机房中,一个专业区失火,不能扩大到其他区。为此,对机房建筑要采取防火措施(如防火墙,防火帘等),还必须配置必要的防火器材,这在建筑专项设计规范中都有专门的规定。今后应当将信息与通信网列为国家重点防火区,并随着其在社会信息化中作用的越来越扩大,提升到国家特殊防火区。

3.避开震中,提高防震等级,确保通信网安全地震灾害不断搞

扰地球上的人们,近世纪就有百余万人丧了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它的活动规律性一直是人们极其关心的问题,但是问题没有完全揭破,不过人们对它也不是一筹莫展,已经知其然了。

唐山市发生的地震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件极其痛心的事,也是一次学会观测地震与抗震的大动员。唐山大地震时,包括政府、机关、电信局(站)以及商店民房全都变成瓦砾,对外一切联系中断。当时向外发出的第一个“救灾”请求的,是唐山郊外地下干线电缆通信站。该站虽在唐山郊外,但离市区仅几公里,由于是在地下就安然无恙,还可以肯定地下电缆也是完好的,否则求救电话怎能到达北京(需要补充说一下,远离唐山100km~200km的天津市、北京郊区的老民房却发生了不少倒塌。因此,我们可以说,为了确保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所建主要节点以上的局(站),要远离地震中心(包括理论的、调研的、曾经发生过大地震的),要提升建筑物防震的等级,一般局(站)也要执行防震等级。机房中的所有设备、坏和干扰对方的信息通信和导师弹制导精确度,以便在战争中获胜)。对于民用信息与通信网,也要防止敌机强电子辐射干扰,避免造成通信设备系统的芯片或敏感器件的失效。对于特殊的机密通信系统,其设施和线路都应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功能。

篇3: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递增, 在校学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便, 高校大部分实行的都是开放式管理, 从事各种后勤服务的社会人员和其他人员基本上可以自由的进出校园。而现在的大学生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法制观念淡薄, 安全防范意识较弱, 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这就造成高校经常发生贵重物品失窃、敲诈勒索、人身伤害、火灾等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1]。为此, 各所高校都设置保卫 (公安) 处 (科) 等安全保卫部门。这些职能部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力量, 在打击犯罪、预防安全事故和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 为高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高校目前安保工作的管理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大学生、教职员工、校内保安队伍, 还包括广大师生的驾驶证和机动车辆, 以及遍布校园各处的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等。安全保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 所以安保工作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高低对于高校的维稳工作至关重要。虽然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到我国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 显著提高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保卫工作, 在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 发展却十分缓慢。大部分高校的安保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 效率低下, 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安保工作的健康发展[2]。

1 高校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必要性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来管理高校安保工作中的各种信息资源, 从而能够迅速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的效率。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迅速提升安全保卫工作为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的能力。

高校安保部门担负着本校的政治保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户籍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和外来人员管理等多项服务职能。每所高校从事安全保卫工作员工的编制, 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 应为本校常住人口的3‰到5‰, 但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达不到这项标准, 有的高校甚至都不到1‰。如此悬殊的人员对比, 难以顺利完成安全保卫部门的服务职能。并且安保部门的业务工作, 既繁琐又复杂, 所以, 要向科技要力量,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实行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 才能克服以上种种弊端, 为师生员工提供更为高效更为便捷的安保服务[3]。

信息化建设可以开辟对高校师生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的新平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为老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 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信息技术在高校安保部门的应用相对却十分滞后, 部分高校的安保部门甚至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高校安保部门要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工作, 就必须要与时俱进, 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 高校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工作内容

根据我国高校目前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 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监控系统、消防设施、人员信息、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实际需求[4]。

2.1 监控系统

高校的安全防范工作以前是以人防为主, 学校的重点部位和关键场所主要靠保卫人员定期巡逻来进行保卫工作。但由于人防的疏漏, 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等原因, 造成发生在高校失窃案件越来越多, 案值也越来越大。所以, 大多数高校都在校园内的主要场所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在重点部位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使用监控报警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这种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正在成为所有高校进行安全保卫工作的防范手段。

2.2 消防设施

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涉及面广、内容复杂, 消防设施不仅包括各种报警装置和灭火器材, 还包括消防管网和信号线路、控制机柜等电气设备。高校内的火源种类比较多。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许多高校内都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的危险品, 火灾隐患随处可见。而高校又是一个人群特别密集的场所, 向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地方, 都是在火灾中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场所。所以, 这些场所也都是各所高校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点部位。在这些重点部位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 并建立一套消防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才可尽最大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挽救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3 人员信息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为学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这就造成校园内的人员更加庞大。在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 仅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高校安保部门应使用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并建立各类人员信息的数据库, 对学生、教职工、后勤服务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高校内的所有人员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 才能够满足目前高校发展新形势的需求。

2.4 交通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现代的高校中, 不光教师拥有驾驶证和机动车辆的比例在不断地增长中, 学生拥有驾驶证和车辆的比例也在快速地增长中, 不少高校交通管理部门登记落户的驾驶证和机动车辆的数量都不下1000本 (部) 。如何为这些数量众多驾驶员和机动车辆提供高效优质的审证验证服务工作, 是摆在高校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传统的服务方式由于信息量大, 人工检索记录的效率低下等原因, 经常发生漏检漏验的事情, 给师生带来一定的损失。高校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驾驶证、车辆的审验信息, 能自动提醒驾驶员及时审证、换证和检测车辆, 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5 宣传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现在大部分的高校都建立了校园内部网络。高校安保部门在对师生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时, 应该通过校内网络对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建设安保部门自己独立的网站, 通报校内治安案件信息, 宣传法律法规常识, 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增强师生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校园稳定。通过与师生们的互动, 安保部门还能及时了解掌握校内各种安保信息, 有的放矢的开展安全保卫工作。

3 结束语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既为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也为提升安保工作效率提供了新手段。现代社会高科技安防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 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高校又是一个知识密集的场所, 所以高校的安保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提高安保工作的科技含量, 更加有效的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同时, 从事高校安全保卫的工作人员, 则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努力学习新的科学知识, 掌握信息化技术, 提高自身科技素质, 使用好高科技设备, 提升自己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能力, 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摘要: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校安保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提出了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安保工作的效率。根据我国高校安保工作的实际情况, 指出了高校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几项工作内容。

关键词:高校,安全保卫,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李秀颖.论新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 2012, 32 (4) :94-95.

[2]韩海兵.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6 (1) :111-112.

[3]卢东霖, 王良金.高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教文汇, 2009:69-70.

篇4: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网络建设 信息安全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简称HIS,是现代医院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专门处理、维护和存储医院信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为医院信息共享和管理层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建设

医院信息的网络系统建设对医院来说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医院网络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效益。一个好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其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扩展能力强,且能够灵活升级[1]。

(一)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1.实用性和创新性。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中要注重实用性,通过与多种医用设备互联来满足各种应用要求,结合实际需要,采用网络先进技术,以满足大批量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并增强其可扩展性。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不同种类的接口,支持各种网络协议。

2.安全性。信息系统除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共享性外,还很注重信息的安全性。在网络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应用部门的信息安全问题,做到外网和内网物理隔离。对应隔离的地方要进行充分隔离,有选择的实现共享和相互访问控制,也可使用入侵检测包和防火墙等技术过滤病毒、防止入侵和无效访问等。

3.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保证网络结构的可靠性,在物理设备的连接上应该尽可能使用双向连接,对备用服务功能和备用线路做好充足考虑,以保障物理连接的可靠性。网络设备应有较好的容错能力,能够进行热备份,避免因故障而丢失数据。

(二)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的基础通信设施,可以使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相连,并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通用平台。在网络布线设计中,要将医院实际的物理、地理情况作为首要考虑对象,科学、规范地设计合标准的布线系统[2]。

(三)网管系统

一个网管系统包括设备管理、VLAN划分和管理,以及对端口的管理。在规划时,要考虑到对多级网络的管理,能否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浏览设备配置信息和接口使用率等问题,使用网管工作站监控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使网络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动态配置网络的负载量,提高确定故障点的效率。

二、网络安全维护措施

网络安全是要由多个安全组件共同完成的,单一组件做不到这一点。这些组件包括:安全的应用系统、操作系统、防火墙、查杀病毒、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加密、灾难恢复、信息统计、安全扫描等。

(一) 中心机房及网络设备的安全维护

1.环境要求。对中心机房的环境要求是由其中的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所决定的,其温度需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限制人员流动,保持室内无尘。

2.电源管理。对于7*24小时运行的医院网络系统,必须保证不断电,除了要做到对UPS的合理分派,保证对中心机房平稳持续供电,还要针对静电、火、雷等做好防范措施。

3.网络设备。网络的正常运行是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正常工作运转的必要和基础条件,它和网络设施的良好维护是紧密相关的。要定期对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预防放在补救工作之前,放在重要地位上[3]。

(二)服务器的安全维护

1.服务器冗余。服务器是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对网络系统进行使用和维护时,要确保服务器的高效、可靠和稳定运转。有条件的医院要建立异地机房,当主机房因损坏、故障等原因不能运转时,异地机房能接管主机房的服务,保证业务的持续不间断。信息中心机房的服务器可以采用双机热备来保障。

2. 定期检测和审核系统日志。系统日志是用来记录网络用户访问信息的,包括登录时间、使用情况和活动情况等。加强系统服务器日志的定期检测、分析和监控,可以有效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也能为维护人员提供维护使用的可靠数据。

3.账户和秘密的管理。账号和密码是进入到服务器系统的钥匙,对账号和密码的有效保护可以保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如果账号和密码因系统攻击而截获或是盗取,攻击就能够进入到网络系统中,其他安全保护措施就都可能失效。

(三)工作站的安全维护

1.外接设备管理。在对工作站的维护中,要注意防止用户对数据和文件任意拷贝,防止非法安装,严格控制外来设备接入,降低病毒感染的机会。

2.权限设置。每个用户都有唯一的账号,针对用户身份设置不同级别和种类的权限,使用户只能对自己应属权限的内容进行操作,不可越权操作。

(四) 病毒防御措施

1.内外网物理隔离。医院信息系统网络与外网应进行严格物理隔离,切断病毒入侵的途径。

2.VLAN技术。VLAN即虚拟局域网的简称,使用VLAN技术,可以把物理网络分隔成若干个下层子网。可以将医院系统网络可以划分多个VLAN,这样,即使有病毒从一个端口入侵,也不会蔓延到整个网络。

3.查杀病毒软件。面对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病毒,网络信息系统需提高警惕,使用网络版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毒入侵和蔓延。

(五)数据安全管理

數据安全,通常指的是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做好数据安全工作就是为了确保数据在网络中不会被解密、显示、复制、篡改和非法增删,从而确保网络的安全。

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信息系统,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 贾鑫.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分析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4(4)25-26.

[2] 吴虎.浅谈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6)89-90.

篇5:论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

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迅速更新的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化、信息化是检验一个组织有没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金盾工程”的正式实施,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全国公安系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几年来的建设实践,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公安信息化对于提升整个公安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简要谈几点我对公安信息化建设肤浅的认识。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公安事业要有更快更新的发展,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网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问题。信息化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现实之路,我们能够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公安事业发展与经费瓶颈制约的矛盾相对突出并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省力、省钱又省时的办法。信息化是解决经费不足的现实之路。过去,我们因为受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制约,在案件线索摸排、追缉逃犯等方面,往往使用“人海”战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不好。有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在网上串、并案,就能在网上直接破案,就能在网上追逃,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增强警务效能。

1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信息化强警之路,把公安工作信息化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二、将信息化融入公安工作是公安信息化建设得以发展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面对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妥善应对问题,实现与时俱进,公安工作需要有新的突破,而公安信息化是实现公安工作新的突破的重要方向,两者紧密结合,甚至互为因果。公安工作为信息化提供了需求,提供了推动力,而信息化成为推进公安工作的强大引擎。

信息化要解决公安工作的什么问题?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解决信息的数字化。以往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被形象地称为“口袋信息”、“纸袋信息”和“脑袋信息”,事实上,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我们以往掌握的大多数“信息”只能称为“消息”,“信息”是需要通过对“消息”的加工来获取的。传统的信息承载方式使得“信息”不准确,难以加工,难以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才使我们有可能流畅地、精确地、整体地组织公安工作。二是解决公安工作的精确、高效化。无论是打防控工作,还是服务人民群众,都需要精确、高效,而这必须在信息化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三是解决公安工作的一体化。当我们掌握的信息是准确的、可共享的、可深加工的,公安工作一体化才真正成为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公安工作一体化,是公安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信息化无疑是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当然,公安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不只上述三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安

信息化需要承载公安工作的理念。因此,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在于公安工作本身的进步。公安机关需要从研究公安工作本身着手,去解决公安信息化的应用对象、服务目标的定位问题。公安信息化要实现突破,公安工作本身首先需要突破。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应用理念,找准了切入点,才能走活信息化应用的整盘棋,提高打击的精确性、防范的强度和服务的效率。

三、强化应用意识是提高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关键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通过应用出成效作为首要目标。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地方,应用理念、工作机制与强烈的应用意识相辅相成,为信息化效益的产出提供保证,是一条重要经验。什么叫应用意识?就是要围绕公安工作,主动找应用手段、找信息。应用意识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应用意识的目的性,即要清楚为什么要用信息化。应用目的可大可小,大到局长关心的全局工作,小到具体的一项业务。二是应用意识的可实现性。想用信息化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可行,有没有现成的系统,如果没有,是否有能力建设?

篇6:论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文浩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与信息部)

摘要当今世界已是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持续进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是业务流程梳理的一次过程,清晰的业务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执行率,因此,有必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信息孤岛;管理建议

本文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探讨信息化建设管理,找出一些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共性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发展需求与信息化建设的矛盾

随着企业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逐步不适应,业务部门逐渐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对信息化工具的需求,但是业务部门常常只有初步的功能需求,而提不出确切的详细需求,导致当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都不能对企业的真正发展需求进行清晰、系统而专业的分析,这直接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不能发挥出来。

2、企业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开发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其一, 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企业在计算机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目标不够明确, 导致最终安装的应用软件水平低, 可应用效果差;其二, 开发软件的创新能力不足。当前很多企业所开发的软件仅仅只是对传统手工过程的模拟, 对改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3、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尤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问题,导致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是:其一,缺乏集团层面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属企业应用系统类型众多,信息资源难以在集团内部各个层面有效地整合、使用,导致各个部门都从自己的内部业务需求出发, 开发出的都是完全以满足企业内部业务需求为目的的软件系统, 而且各个部门都建立自己单独的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不同的版本;其二,各级单位数据编码自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各个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接口较多,导致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加剧。说到底,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还是需求分析与统一协调管理的问题。

4、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多变性特征

随着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推进,项目功能将进一步明确,有时甚至需要增加新的功能;在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临时组织的跨专业小组成员、项目所使用的技术、项目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另外,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还会遇到开始预料不到的各种风险,使得项目不能按计划运行。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建议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OSL)是中国海油下属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亚洲最大的近海油田服务公司。COSL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结合COSL的发展历程,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1、充分分析企业发展需求,确保信息化建设契合企业发展需求

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与目的是企业规划的第一个步骤,基于企业未来业务发展战略和信息化现状,制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总体目标规划。例如:COSL以业务需求为主导,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符合COSL业务发展战略需要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为未来COSL跨越式发展、国际化、一体化和跨业态协同提供有效支持,结合既定战略,针对现有IT能力的不足,指导未来的信息化建设。

2、明确信息化建设项目功能需求, 避免软件开发中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自主开发信息系统的能力, 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的,是否选择了合适的产品和合作伙伴显得尤为重要。每一种IT 产品都有它的特定的应用范围,因此选择的产品是否合适就与项目的成功与否紧密联系在一起。小马拉大车肯定走不动,小脚穿大鞋也走不动。有相当一部份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失败原因在于没有选择合适的产品。合作伙伴的选择同样关系着项目能否顺利开展。我个人觉得,评价一个合作伙伴是否合适有几点可以参考:是否对甲方实施的系统有深刻的了解;是否对甲方的管理模式有比较好的了解;在同行业中有多少成功案例;是否有长期的经营理念和生存能力。

3、统一标准,理顺企业的数据流,统一进行信息资源规划,避免信息孤岛

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技术的手段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融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这个过程中将最终实现对财务、物流、业务流程、成本核算、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因此要明确部门间哪些数据需要共享,哪些数据要上报企业领导,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识或信息,企业的哪些数据需要对外发布和宣传,哪些数据需要保密,子公司要与总公司交换哪些数据等等。当数据流理顺后,相应的业务管理流程也就一目了然,管理流程也就理顺了。建立信息资源建设统筹协调机构,对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及统一部署,建立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变各机构各部门自行其事现象。机构内部的各种资源的配置要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资金、设备、技术、人员、信息等要素的投入要达到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可持续使用。这样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及开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管理者通过对系统内外界环境的分析,从全局上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及目标,采用有效手段配置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合理,通过制定信息战略目标、重点和策略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活动,使之形成合力,实现组织高效率运作及长远目标规划。

4、制定切实的目标,不要轻易改动目标,积极争取“一把手”的支持,加强对项目关键点的审核和项目关键环节的控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相适应。可以试想,一个管理基础薄弱,基础数据尚不完备的企业想要通过ERP 的实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很多大型IT 项目的实施,是一个耗时长、高投入、高强度、高振荡、高风险的工作,如果没有一把手在资金支持、人员配备、流程调整等方面的强有力的持续支持,很难获得成功。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功与否,人是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管

理整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过程。只有管理人员、实施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人员的素质真正提高了,认识真正统一了,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在项目的每个关键点,设立里程碑,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审。保证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不会被传递到下一阶段,甚至被放大。同时,通过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进度。

5、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

篇7: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全面理解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凭借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对内实现业务工作办公自动化,对外实现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具体的讲就是:对内要能够把业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来办公,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完成工商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采集以及相关的分析、处理、决策与共享;对外要建成以市场主体为电子经济户口的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建成网上工商法律、法规、政策、办事程序等信息查询服务系统,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信息公示系统,网上登记、注册、备案管理系统,12315消费者投诉系统,企业登记基础数据、信用数据、市场经营中的违法违规数据等信息查询、共享系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就是集“服务、办理、监管”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实现系统内部及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切实转变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二)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十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要建设同级政府及连接中央、省、市、县政府的专用信息网络,建成政府信息交换系统,实现政府信息在政府机构内部的共享以及政府信息发布系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当然也包含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之内。因此,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前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到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异常迅速,如果工商部门自身不能学好、用好现代电子、网络技术,那么很难想象工商部门能够承担起今后市场监管的重任。发展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尤其是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的有效保证。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有利于提升工商部门的形象。可以激发广大工商干部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调动起工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自信心。

(三)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途径和可行性

1、对内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和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办公自动化处理软件系统,把工商行政管理内部的一些业务性工作搬到网上来处理,例如公文处理、督查办理、信息发布、会议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等等都可以通过成熟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来实现。部门之间,也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实现企业基本登记数据、信用数据、政务信息等信息资源共享。例如江苏省工商信息系统的“三网三库一中心”的网络设计和布局,即是一个例证。“三网”指的是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三库”指的是业务管理数据库、共享信息数据库、多功能信息数据库,“三库”可以为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提供相关的数据汇总,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分析;“一中心”是江苏省企业电子身份(ca)认证中心,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加密等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服务。

2、对外实现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主要有:一是实行网上注册,建立快捷的市场准入机制。依靠信息网络平台,挂市牌、省牌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关登记信息的高速传递,加快企业名称核准和企业登记设立的速度,为办事者节省时间和开支,提高办事效率。上级局也可以通过网络对下级局的有关登记流程进行网上监控。二是实行电子身份管理,建立动态的市场监管机制。基层工商分局把辖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登记数据录入网上“经济户口”,把在日常监管中的关于个体、企业在商标、广告、合同、公平交易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网上“经济户口”,不断更新、完善数据信息。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通过“经济户口”信息查询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个体和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有无资质、是否商标侵权、违法广告、合同欺诈等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及时提醒和快速查处。可以通过完善12315网上举报受理系统,做到及时受理和快速调查、处理。

3、要继续加强同it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电子政务真正成为热点还是近两年的事,即使在国外,也不过是数年的时间。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应当说更具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供应商,都还处于改革和探索阶段。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作为政府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实现工作业务和流程的优化与重组,最终达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规范、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可谓任重道远。它需要工商部门和it企业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加强交流,共同研究,克服难关,共同推动工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向更快、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人员素质

要使工商行政管理真正走上信息化,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处在市场监管前沿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分局(工商所),更需要大力提高人员素质,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培养用电脑网络手段办公的习惯。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尤其是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要首先培养那些业务能力强、事业心强的干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把他们充实到各个业务科室和基层分局(工商所),让他们成为计算机技术的带头人,带动整个单位成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通过招收公务员的途径,引进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以此带动全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网络建设

首先要加强部门计算机硬件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局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第一线基层分局(工商所)的电脑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县级工商部门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具体地讲就是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政务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目前,要以县级局机关计算机网络建设为核心,以覆盖整个基层分局(工商所)的计算机网络为目的。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县级工商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建设。

(三)责任规范

篇8:浅论高校的信息安全建设

1 建立信息安全框架及组织机构

信息安全是一项社会系统的工程, 主要包含有三个层面, 分别是法律、技术以及管理。除此之外, 文化和观念层面也被涉及其中。例如, 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准则主要是建立在文化层面的, 通过这些行为准则, 规范网络空间的道德行为。信息建设的安全组织, 主要包括安全组织体系的建设、规定组织的主要管理体系, 如主要的管理领导、部门主管、技术主管、宣传主管以及保卫主管。在这些基础上, 制定安全信息管理的保障方案, 实施信息安全的服务、监管以及宣传教育。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的网络中心都设置有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部门, 同时技术部门还兼有安全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对于网络安全的监控并没有很好的实际的进行解决, 只是在网络被攻破之后采取补救措施, 因此, 一旦网络安全出问题, 就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被遗留, 给整个网络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

由此可知, 为了完善高校的信息建设, 高校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组织机构的建设, 这种机构主要是由学校的领导人员负责, 并且由网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 网络中心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具体的指挥, 并且各个部门进行协调, 真正的发挥这些机构的管理功能和作用。进行具体的网络安全的政策的实施监控和指导。

2 加强高校师生信息安全的思想认识

高校的信息安全建设需要从学生和教师的进行加强, 需要对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意识进行教育。网络中心应当充分发挥作用, 协调和配合教务处和保卫处, 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可以在学校积极的开展一些活动, 宣讲有关网络安全的知识, 同时邀请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与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知识的互动。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的意识, 强化校园网络的安全, 为信息安全的实际建设, 奠定一定的基础, 从而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3 确保信息安全技术的有效性

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的重要的保证就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技术。从网络安全建设的技术层面来说, 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培养自身的技术, 对校园的网络进行定时的升级、漏洞处理、病毒处理。对于校园网络中的一些常用的网站, 例如校园的BBS、相关论坛等等, 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的巡视频率, 及时的控制随时出现的相关漏洞。从信息安全建设的技术层面来说, 设计的网络安全问题, 包括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平台和操作系统的安全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与保密。通过这三个方面, 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进行升级和保护, 促进整个网络信息建设的安全。

4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核和评估

动态性和复杂性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因此高校信息网络使用的人数集中, 造成网络的承载量较大, 整个信息的建设的工作处于不断更新和变化的状态中, 也正因为此, 动态化的信息给高校的信息安全建设带了很大的挑战, 需要网络监控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和保护。而且由于使用用户的数量庞大, 造成整个网络出现的问题较为复杂, 因此学校需要对校园网络进行严格的审查, 对于校园网络进行定时的评估和更新, 从而不断的提高校园网的风险防范策略。

总之, 建立信息安全治理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安全具有相对性, 我们必须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 同时,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 信息安全治理方案必定要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在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 还要有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 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校园网较为可靠、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兴兴.现代企业自动化办公技术研究田[J].中小企业管理, 2009, 29 (11) :73-75

[2]张书铭.网络安全技术探讨田[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4) :263-264

[3]陆志发.我国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威胁田[J].计算机技术, 2009, 20 (12) :54-56

上一篇:《投名状》失败总结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