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品安全与环境

2024-04-17

论食品安全与环境(精选11篇)

篇1:论食品安全与环境

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

要想深入了解,剖析问题,最重要的理解词组概念。何为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是否有危险以及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如今时代的主题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很幸运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形势。下面将从以下三方面谈一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情况,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周边安全形势的相关措施。

第一个方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情况

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

我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其中以这两个国家为代表。北面俄罗斯最强大,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南面印度最强大,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其中以这两个国家为代表。印度尼西亚在穆斯林国家中有重大影响,同时控制着太平洋上是三个重要的战略通道。日本科技发达,且今年来日本政府企图修改宪法,增加军事装备。

这些周边国家的形势变动,都可能影响到中国。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很容易与其他国家在领土,领海,凌空等权益上产生矛盾。

2)我国边界漫长,海域辽阔,海洋权益纠纷多

我国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海防边界长1.8万千米,海盗约6000多个,海上安全成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古代中国就有着“重陆轻海”的观念,以至于在清末时期,中国不重视海洋,逐渐丧失了制海权。海权重要性由此可见。现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也存在海洋权益纠纷,但是如今的中国不同以往,逐渐重视海权

3)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策略,民族信仰,文化传统等都有不同,久而久之,这些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二方面: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部形势

(1)美国重返亚太地区,剑锋直指中国。美国想要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打压中国

(2)日本企图修改宪法,军国主义有复苏现象。日本始终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推卸战争罪责。并且将安全政策从单纯的“专守防卫”转变为极具进攻性的“主动先制”战略。

(3)朝核问题难以达成共识,局势紧张

朝鲜拥有核武器,并且进行核试验,使得周围局势很紧张(4)印度军事向中国南海拓展。印度一直谋求南亚地区的主导权和印度洋的控制权,并且与美国及其同盟国围堵中国战略。

(5)俄罗斯扩大军事。俄罗斯面对欧美的经济制裁,希望通过军事来扩大影响力 2)内部形势

(1)台独势力抬头,台海局势复杂。明进党将台湾“独立”写入党纲,明进党执政必然会使“台独势力”进一步抬头,再加上反华势力的干涉,使形势更加严峻

(2)民族和地区分裂势力活动猖獗,国内安全与统一面临挑战。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是疆独和藏独的势力主体。港独势力以“占中”事件为主。这些都是分裂国家的行为,已经触碰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底线。

第三方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的相关应对措施

首先:树立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新安全观。我国的新安全观主要包括:以相互安全为前提,以国家安全为主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主要的主要实现途径。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积极融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其次:改善与发展其他国家关系。我国进行社会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基本国策。

然后:要有发展战略,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政策要做调整。2010年,我国提出了要“塑造周边”

最后:要敢做为,有所作为,不能一直做“和事老”,要树立大国威严,要让一些国家觉得中国很难以侵犯,难以挑战。

篇2:论食品安全与环境

论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环境构建

电力企业中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电器设备物质也容易引发燃烧、爆炸等事故.如何构建一个安定有序的消防安全环境,保证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 者:王守业 作者单位:葫芦岛电力设备厂,125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X93关键词:电力企业 消防安全环境 构建

篇3:论工业建筑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

伴随着当代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工业建筑的规模逐渐趋于大型化, 工业厂房动的规模也从十几万平米发展到几十万平米, 如此庞大的规模一方面给工业生产带来了便利条件,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应的环境问题。工业建筑常常是产生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场所, 在产生污染的同时, 相应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工业建筑的使用年限大幅度缩短, 同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目前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的大的战略格局下, 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对工业建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注重绿色和环保。

笔者作为一名安全环保部门的HSE经理, 承担着单位的工业建筑安全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此,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 简单谈一下对工业建筑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的几点体会, 以供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

HSE即是包括 (Health) 健康、 (Safety) 安全和 (Environment) 环境的统一的管理模式。HSE的管理模式是多种管理体系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动态管理模式,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HSE管理模式借鉴了传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经验, 另一方面将这些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从而使得安全、环境与健康这三个要素成为了有机的统一体。

工业建筑安全是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工业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只有从源头上减少事故隐患以及轻微事故的发生机率, 方能从总体上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才能从根本上使得现实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从而保证人、财、物以及环境的安全。对于从事工业建筑施工的企业来说, 对工业建筑的安全性要有充分的重视, 具体来说, 要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解决工业建筑领域的安全问题。

1 重视教育和培训, 树立安全施工理念

抓好建筑施工特殊工种的安全技能教育, 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加强工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培训, 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的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在相关的法律规程层次的教育,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 事故的预防是关键, 要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 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从跟上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因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以及物体打击两个方面着手, 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为此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带好安全帽, 同时在高空作业的条件下必须使用安全带设备。

3 凡是预则立, 不预则废, 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 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在平时要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唯有如此, 当事故真实发生时, 才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妥善解决。

4 购买工程保险, 转移事故风险

从根本上讲, 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 这是由工业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因此购买工程保险是施工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保障了施工企业的利益, 同时维护了相关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

环境保护管理同样也是工业建筑领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绿色环保建筑指的是在整个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年限内, 要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要有效降低污染, 从而建造安全, 舒适以及和谐的工业建筑。对于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来说, 应该进行绿色环保节能工业建筑设计, 并将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工业建筑设计。

5 对于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的营造要有足够的重视

应该合理规划工业建筑的选址位置, 避免破坏环境, 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城市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从根本上维护整个城市的生态和谐。要从整体出发来实现建筑布局的优化, 使得工业建筑本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6 在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体现节能理念, 减少工业建筑的能量损耗, 努力探寻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方法。工业建筑应该结合具体环境最大限度的使用可再生能源, 减少能源的损耗率, 努力做到自给自足。

7 提高资源利用率, 使用绿色建材

工业建筑在自然资源方面要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环境的破坏, 这对于工业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使得我们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的工业建筑资源, 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

8 总结

综上所述, 工业建筑行业就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HSE经理承担着单位的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为此,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要深刻领会HSE工作的内涵, 注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信通过广大相关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工业建筑行业一定能够建立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 保障工业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孝泉, 王俊, 赵延茂.浅论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2002 (04) .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J].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1997.

[4]曹银鸽, 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2009 (02) .

[5]马庆来.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J].城市建筑,

[6]赵学英, 耿宝钢.绿色节能工业建筑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

篇4:论露天矿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

关键词:露天矿采矿 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82-01

越来越多的事故说明,作业环境是露天矿采矿中发生事故重要的因素之一。露天矿采矿的作业环境应激对人体的作用是复合多因素的,而这种多因素综合应激对人的行为造成的影响高于单因素应源造成的影响。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周围环境属于作业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噪声、照明、有害物质等周围环境因素对人体造成影响,其气候、噪声和照明是主要因素。露天矿作业中存在有害物质,有来自物理和化学方面引起的,降低工作效率,更是危害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这些有害因素,必须减弱、消除,给采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安全。

1 露天矿作业环境的内容和任务

1.1 露天矿作业环境管理

为改善矿业环境、预防职业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露天矿作业环境管理 [1]。作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像采矿中出现的有害作业特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卫生管理动态等,需要了解、分析劳动卫生管理情况。(2)矿业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完善的卫生组织机构。(3)管理露天矿采矿作业环境。像记录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测定作业环境,对有毒作业调查监测,改善工作环境等。(4)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监督健康,包括管理职业病。(5)劳动作业管理。对露天矿业分析特点,管理用品保护等。(6)重视宣传卫生安全教育。

1.2 露天矿作业环境的任务

减弱、消除有害物质是露天矿作业环境的根本任务,采矿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职业病和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对露天矿业日常管理,包括对有害作业点界定、有害因素调查、环境危害程度评定、制定实施防护和改善作业环境的措施。露天采矿工作的技术求要求,包括防治生产性毒物、辐射、粉尘和噪声,布设作业环境安全标志。

2 改善露天矿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

2.1 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的因素

對物造成损害、对人造成伤亡和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引起疾病或对物引起慢性损害是影响露天矿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这些危险及有害因素是由于矿地的自然安全条件、生产作业方式、工艺设备以及人员的作业行为等方面产生的。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由人为方面造成的,如生产无纪律、体制不完善、安全组织不合理、人的身体状态不佳等。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这就需要一定的作业安全管理。

2.2 改善与防护露天矿作业环境的安全措施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改善与防护露天作业环境安全,可采用以下有效措施:(1)作业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要发现、分析和消除,防止职业病害的发生。(2)用毒性小或无毒性的原材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材料,这样可以预防职业的毒害。(3)采用距离隔离、围挡隔离、时间隔离等隔离方式,这些措施将有害作业点与工作人员隔开。(4)为了防止高温、热辐射对工作人员身体皮肤造成不良影响,采用隔绝热源的措施。(5)如果是在以上措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采用通风措施可以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以下[2],通风措施可以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毒害。(6)不合理的照明会使工作人员视力减退,引起职业性眼病,导致工伤事故,降低产品质量,影响劳动生产率。所以作业环境照明保证合理,创造良好作业环境。(7)合理布置作业场地,分区布置工艺、生产作业、设备功能,做到清洁、整齐、有序的作业场地。(8)个体防护措施,利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阻隔、封闭、分散、吸收等的作用,保护工作人员身体的全身或局部免受外来的侵害。(9)对于露天矿采矿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根据作业环境存在的有害、危险因素的情况,在不同的地点相应的布设安全标志和安全标志信号装置。

2.3 露天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

露天矿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是调查矿山露采作业环境的有害因素、界定有害作业点、评定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改善作业环境,是制定与实施的防护措施、查检作业环境日常管理、布置安全标志、改善场地粉尘、噪声、生产性毒物和热湿环境、防治辐射的危害,对光音、色、味的调节等,这是露天矿作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

作业安全管理是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防止事故发生,降低职业病危害。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为空间布置、生产区域和物业堆放的检查,包括建筑物、危险物品堆放、安全通道、各零部件、燃料和原料存放检查、安全报警装置、防火急救措施检查;有毒气体、粉尘、个防护用品、生产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检查。通过检查作业环境,可以发现潜在的不安全或危险的因素,对作业的安全状况得到了解,控制、分析作业环境中的不良方面,制定出有效的安全措施,从而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促进矿业安全生产。

露天矿的安全管理不同于其它行业的安全管理,在露天矿安全管理部门与安全主管部门也必须贯彻“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3],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就是企业各级领导和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应根据“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然而,露天矿安全管理也应包含着监督检查的职能,促进作业环境的安全,落实生产安全管理。必须认真研究露天矿的生产作业环境,才能发现符合露天矿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安全管理是可变的,把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与露天矿采矿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样制定出安全管理对策才是有效的。

3 结语

随着社会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我国采矿生产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安全是生产的重要任务。只有改善作业环境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率及职业病,才能保证露天矿采矿的正常、高效运行,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胡云燕.露天开采矿山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D].重庆大学,2006.

[2] 曾梦阳.矿山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3(1).

篇5:论食品安全与环境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生产规模的.扩大,环境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掠夺式的原料进口、污染转移,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处理好经济全球化、发展与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从国际经济交往和环境合作中寻求机遇,从发展中维护环境安全.

作 者:陈洪波 朱绍广  作者单位:陈洪波(湖北省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32)

朱绍广(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原测井,河南,濮阳,457001)

篇6:论人口膨胀与环境压力

论人口膨胀与环境压力

本文重点阐述了人口膨胀、人口环境容量的概念;论述了人口膨胀对环境产生的.压力;并得出人口与环境相互协调是人类唯一选择的结论.

作 者:许志娟 作者单位:赤峰市环境保护局红山区分局,内蒙古,赤峰,024000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年,卷(期):25(6)分类号:X24关键词:人口膨胀 人口环境容量 环境压力 相互协调

篇7:论环境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序号:姓名:性别:系别:专业:小学教育文本班

摘要:论述了环境与人才环境和成才全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既是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又是主体活动的对象,应该认识自然环境、掌握自然环境规律,不断改造和优化个人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人才的更好成长。关键词:环境;人才成长;关系;作用

一、环境的概述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围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的总和。

1.社会环境的定义和特性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按包含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分为不同种类

2.自然环境的定义和特性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按照人才成长关系的密切程度‘自然环境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图1)

表1自然 环境要素种类表

我国有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呈现出复杂的地理环境,其主要特点:一是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二是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三是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四是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环境与人才的辩证关系.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人才个体成长

(1)影响个体生理发育

个体的生理,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等。人体的生理,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基础,也是人们成才的基础物质。

① 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个体只有在起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

质生活条件满足后,才谈得上发展,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自然资源越优越,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社会物质财富就越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好,成才主体的物质需要就容易得到满

足。自然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两方面来影响成才主体的生存,表现出人才个体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② 自然环境对人才个体大脑发育有重要影响。自然环境主要通过

篇8:论食品安全与环境

1. 网络安全的策略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总体策略可以等同理解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总原则、基本要求和相关操作保障。第一个制定安全策略需要确定的原则是拒绝访问除了被明确准许以外的所有其他服务还是确定明确拒绝的外部服务, 准许访问除其之外的其他全部服务。对于后者来说, 如果终端用户访问了不安全的服务, 整个网络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建议在实验阶段使用;前者是一个一般性的总原则, 即使其被确定, 仍需考虑相关问题, 比如需保护资源的分类、级别、可访问资源能执行的动作、可访问资源的实体;内网服务类型的实际确定、内外用户能使用的服务种类;用户活动的记录, 资源的使用, 相关的审计等等。

2. 防御多层病毒的体系

对于网络系统的威胁, 多方病毒都可能对其产生威胁, 包括来自互联网内外网段上的病毒, 来自互联网网关上的病毒, 为了避免被病毒损害, 对于网络系统, 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被建议应用于业务系统。理解多层病毒防卫体系, 其为将反病毒软件安装在每个台式机上, 在服务器上, 转载专门针对服务器的反病毒软件, 在网关上, 转载专门针对互联网网关的反病毒软件, 对每个单位的每个员工来讲, 其都肩负着预防病毒进行攻击的责任, 而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能够防御病毒感染的方法即为保证自己使用的电脑机不被病毒感染, 从而实现单位网络的不受病毒感染。

2.1 位于客户端的防病毒系统

按照相关的数据统计, 病毒感染有50%以上是经由软盘从而对整个系统产生感染的, 所以必须严加防范可能存在于桌面系统上的各种病毒, 使用专门针对桌面病毒产品的防病毒软件, 保护并避免桌面受到病毒的侵害。

2.2 位于服务器的防病毒系统

被感染的服务器可能成为整个系统感染病毒的源头, 服务器上的病毒会通过桌面将整个网络所感染, 引致整个网络病毒的爆发。所以, 对当前业务系统病毒保护的关键工作在于对服务器进行病毒防护和保护。故而, 在关联业务系统的内外网和各网段的重要Mail和Web上, 都要通过安装使用专业的防病毒软件系统, 对整个网络建立基于服务器的防病毒保护。

2.3 位于互联网的防病毒系统

按照ICSA的相关报告, 超过20%以上的单位或者公司的病毒感染源自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感染文档;除此之外, 大约26%的病毒感染是因为电邮的附件被感染了相关的病毒。诸多业务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增加了自完善下载被感染病毒文件的几率, 也抬升了整个互联网被ActiveX小程序及恶意的Java进行威胁的可能性, 所以这一部分应该成为业务系统防病毒保护工作的重点。

Web server、Mail Server、DNS Server等相关的服务器位于业务系统的外网与互联网连接的网段上, 对这类服务器应进行专业防火墙软件系统的安装, 安装这类系统, 可以避免互联网上病毒的感染以及来自Active-x和恶意的Java等可能对业务网络应用系统产生的破坏。

3. 信息安全的技术

3.1 防火墙

防火墙可避免非法访问受保护网络, 其原理为监视、更改、限制通过的数据流, 在屏蔽内网的拓扑结构的同时, 防范外部的危险站点, 实现内外非法访问的拒绝化操作。

任何阻止入侵者访问网络的设备都可被看做防火墙, 通常为软硬件的组合, 通过使用相关规则过滤相关网址。在软件单独做防火墙的时候, 相关软件有免费的、共享的、专利的各种类型;硬件指任何能支持软件运行的设施。网络防火墙主要有应用网关和过滤器两种。

3.2 反侦察通信

网络破坏者会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侦收相关信息, 故而对有线电通信, 防窃听的保密电缆线路和光缆被采用;而在无线电通信中, 通用的技术有激光通信、悴发传输、扩频、毫米波等等, 这些手段都可高强度的提高信息传输的抗干扰和抗截获能力。

3.3 数字化签名

即使网络环境也需要相关责任人时常签署相关文件, 数字签名也就应运而生, 它等效于书写签名, 可采用RES或DES体制。通常采用RES, 因为它易证实, 而DES相比较而言比较复杂, 还需第三方仲裁, 故少为人选择。

3.4 通信保密技术

通信保密可划分为三种方式:节点、端对端和链路加密。评估这三种加密方式, 端对端总体性能优于节点和链路加密, 端对端加密指加密发送结点、中间传送结点数据, 在数据到达接受结点时对数据解密。

3.5 防泄露技术

电磁辐射泄露, 是计算机系统信息失密的另外一个途径, 为实现电磁辐射的防泄漏, 通常使用的技术为设备和机房屏蔽。所谓设备屏蔽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得到理解和解释, 比如在玻璃上涂抹导电薄膜, 通过玻璃四周设立的导电条将机壳与导电薄膜连接接地, 从而屏蔽电磁场;所谓机房屏蔽指的是通过使用屏蔽室屏蔽计算机系统, 性能最好的设施为实体钢板和钢的双层间绝缘或双层屏蔽。除此之外, 还可从相关设备的生产和研制多加考量, 从而实现电子设备防泄露功能。

3.6 保密文件

文件对网络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口令、控制访问等措施被广泛的应用到网络安全系统中去,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 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安全保密效果, 但是其低抗渗透性、易被假冒、易被伪造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些安保措施的力度。故而, 对文件保密成为另外一个建议的技术, 对文件进行加密保护, 可以防范非法用户侵入文件, 获取资料, 即使获取了, 也无法阅读, 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相关文件。

3.7 加密存储

网络信息的加密不但发生在传输过程之中, 信息存储的环节也是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节点, 这对于非法、违规的进行信息查询和拷贝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限制。对存储进行加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信息被窃取, 机密丢失。信息的存储加密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数据加密和文件加密。所谓数据加密指的是以字段或者数据库为加密的单位进行的信息存储加密;所谓文件加密指的是以文件为加密对象的加密。相比较而言, 文件加密更容易实现, 数据加密较为困难。

4. 结论

总而言之, 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必须提升, 相关的安全意识必须树立, 有关的网络安全技术必须逐步的得到改进和提高, 这些工作的一起努力才能将网络信息安全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和更高的层次, 才能将相关的安全漏洞堵在事态未发生之前, 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齐德显, 胡铮.网络与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5.

[2]邵波, 王其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黄中伟.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4]吴煜煜等.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教材,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5]池瑞楠.Windows缓冲区溢出的深入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6 (9) .

[6]李军.浅析互联网出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D].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 2008年会论文集[C], 2008.

篇9:论食品安全与环境

关键词:三位一体 持续循环 危害识别 风险控制绿色环保认证应急预案 节能减排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是一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结构,它由若干个要素组成。关键要素有领导和承诺,方针和战略目标,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风险评估和管理,规划,实施和监测,评审和审核等。而各要素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这些要素中,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和战略目标是方向,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作为支持;规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是循环链过程。船级社不同于一般石油化工企业,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特殊的安全和环保特点,HSE管理体系将渗透到船级社各个层面的现场检验活动、办公场所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各级领导重视、目标方针制定、专人负责和全员参与外,更要对以下几个点进行关注和控制。

首先,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是HSE管理核心所在,是进行HSE管理的一个基础。而对于船级社而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危害来源包括验船师在现场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管理层、审图验船师和规范科研人员所在的办公场地所提供的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同时还有外包合同中发生的一些问题。

借鉴于一些国外先进船级社的管理模式,危害的识别可以针对不同的工作种类和场地分别通过风险矩阵进行排序,例如:在现场检验工作中可以根据发生概率和后果的乘积筛选出高空作业、封闭处所检验、狭窄空间检验、辐射场所、空中坠落、机械伤害、触电/高压、火灾爆炸事故、有害有毒化学品泄漏等的风险等级,制定出防控措施以及应急反应计划,如检验人员职业安全和健康指南、劳动保护用品及检验设备配备的规定以及应急预案等文件以降低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鉴于现场验船师的工作场所与船厂、产品制造商、承包方等单位密切相关,同时也要求他们遵守各单位的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和配合各单位组织的消防等安全演练,熟悉各类船舶及海上设施的逃生路线,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同样的,在办公室工作的其他人员也应熟悉办公大楼的结构,定期在指定的负责火灾事故疏导的专人负责下进行有序的撤离演习。

第二,船级社应做好风险评估的动态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对船级社日常运行和工作所涉及的危害进行识别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不是在体系建立之初进行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事,而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定期对以往的管理进行总结,确定风险削减措施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找出优势和不足,对国外船级社和同行工作中曾经发生的一些健康安全事故开展调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具体的预防危险和控制风险的措施,编制出风险评估报告,同时按照HSE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结合船级社各部门制定的HSE实施程序,定期或在新的情况发生时严格进行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必要的管理评审,完善体系、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造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绿色造船技术的倡导和发展,船级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不仅要求不断地制定出环保的新法规,新规范,而且也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新的考验,科学地识别出与船级社的验船师以及员工的业务活动相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重新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为进行现场检验工作的验船师提供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防护措施,减低工伤风险,为一线检验人员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第三,船级社应加强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风险安全意识和环保自律性,针对验船师和各类检验人员经常外出工作活动的特点,对新进员工进行安全和环保培训,杜绝酒驾、疲劳驾驶等违规的行为,自觉地遵守国家相关的安全法规和船级社自身编制的交通安全规定以及各项劳动纪律,提高员工自身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把安全和环保的理念带到平时的检验工作中,在社会上维护船级社的声誉。同时,在实施船舶、海上设施及各类产品等规范的编制、审图和现场检验工作中,应充分注意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尤其是涉及大气污染物、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噪声控制、有害有毒材料、物质的使用、原材料和产品的环境因素、能源和资源的使用以及各类对生态造成破坏的环境因素的方面,利用自身科研力量的优势,积极牵头组织设计单位、船厂、产品供应商等单位进行专题研究,编写各类绿色船舶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验证方面的规范和指南,认真按照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各类安全公约和防污公约要求以及船级社的法规和规范规定,严格把关,不仅应为业主、船厂和产品厂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指导,而且还应对维护和改善安全作业的条件和环境负责,为在造船行业中倡导绿色船舶的建造发挥作用。

例如:在对位于渤海湾海域的旅大油田的海上石油生产储油平台(PSP)设施进行设计审查时,船级社发现鉴于渤海湾冬季寒冷、风力大的气候特性,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舒适性,有业主建议在作业平台上安装挡风墙,但同时又必须考虑到生产的安全性,尤其不能对平台设施的本质安全性和通风造成任何影响,在与业主、设计单位、建造厂等各方的研究和协调下,船级社积极参与了结构安全风险评估与对可燃气体发生泄漏具体扩散情况的模拟分析和论证,最后通过加装可燃气体泄漏探头以测量扩散浓度、在爆炸可能性高的设备区域减少挡风墙面积保证能量释放等方法确保整个平台的安全生产,弥补了国内外的一项空白。

nlc202309022102

再如,某船厂在对钢材表面进行喷涂作业中,外包操作工人没有佩带适当的防护面罩或任何防护设备,现场验船师发现后有必要及时地与相关的安全生产部门沟通并提出停工整改,要求其严格按照劳动保护手册,配备好防护用品后再进行工作。这种检验过程中保持对工作环境和他人健康负责的态度能充分体现一个船级社的附加增值作用,是值得提倡的。

第四,办公场地的布置也应注意到安全和环保的问题,应建立办公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各类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尤其要针对办公场所的消防、环保、计算机房安全等,并组织实施,一些租用的办公室还应与物业服务单位签订合同,定期对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如在大楼的各个楼层设置灭火设备,定期检查其使用期限,及时更换,各楼层过道中应张贴应急疏散路线示意图,各办公室张贴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在专门的地方设置一些必备的常用药物以及急救用品,办公室地板应保持平整、严禁办公场所走道和橱柜上堆放大型杂物和乱拉电线等不安全因素、所有办公家具和用品的布置都要尽量做到合理安全,对于玻璃结构构件和悬吊的电灯等进行定期检查,以不妨碍人员正常工作和把对员工健康的伤害降低到最低作为首要考虑目的。为办公室人员准备干湿两种废物箱,做好纸张的回收工作;为吸烟人员设立具有良好通风的吸烟室,为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要求全体员工节约用水、用电、用纸。比如,可以统一要求每台电脑设置双面打印(特殊用途的证书文件除外),午休期间关灯,指派专人统计每月水、电、办公用纸及其他物品的消耗量,设定年度节能计划,量化节约指标,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日常的管理中。

第五,船级社在整个HSE体系运行中,食堂和外包服务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除了加强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管理之外,对采购的办公家具用品、室内装潢涂料等也要注意环保问题,在国外,一些大型的企业尽量挑选获得相关认可机构颁发绿色环保认证证书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并与他们签订相应的HSE协议,在合作过程中,相互配合,不断进行自身体系的改进。在食堂硬件管理中,更要注意到消防、防滑等安全问题,细化到对冲洗厨房用具的洗涤剂用量进行控制,以免过多稀释化学品的排放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此外,作为创新绿色环保造船技术先行军的船级社而言,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灵活制定一些政策,为社会做出表率作用。例如:近年来,有些船级社为了提高员工参与节能环保的积极性,减少大气污染PM2.5的排放,倡导一种新的习惯和文化,鼓励员工购买一级能效等级的家电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并把这些行为与员工福利相结合,采用给予一定报销和补贴的方法。一些员工为自己购置了节能环保的家用电器,还有的为街道的老人院、子女所在的学校添置了日用电器设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反响。而对于因为业务需要经常乘坐飞机出差的员工,应统计飞行公里数,以便折算成碳排放量,购买树苗种植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综上所述,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船级社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而言是十分敏感和重要的。目前,中国船级社正在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建设,HSE管理体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因素,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行业特点,编制各种质量和HSE体系的方针、政策和管理文件并不断地加以改进,通过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努力缩短在同行业中的差距,更好地提升能力,强化服务,求实创新,为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CCS的企业品牌形象,引领中国绿色船舶规范和建造技术,实现造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担负起责任。

篇10:论食品安全与环境

环境与文化-论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设计

本文从环境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先后探讨了环境与文化的`继承性和差异性.通过比较东西方城市环境设计的异同,得出结论:现代的环境设计已不是简单的规划和美化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全面再创造.

作 者:熊文思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刊 名:文艺生活・文艺理论英文刊名:LITERARY THEORY年,卷(期):“”(10)分类号:G07关键词:环境 文化 发达国家 环境设计

篇11:论农药污染与环境保护论文

前言: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又是具有毒物属性的有害化学物质,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对人体键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对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的农药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防治农药污染越来越重要。

1.农药的发展概况

农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天然药物时代(约19世纪7O年代以前)、无机合成农药时代(约19世纪7O年代至2O世纪4O年代中期)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2. 我国化学农药污染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人,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十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我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立以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化学农药用量过大,一些地区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治虫防病等突出问题。我国白1983年始限制了有机氯的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原有机氯重污染区,还将出现局部的、间歇性污染。

我国化学农药生产企业的规模、设备和技术力量比较落后,化学农药品质还不能令人满意。近十儿年来,化学农约品种虽然发生了较火的变化,开发了不少新品种,但整体上还是以老的传统品种为主体,各类化学农药品种比例不合理、产品显老化、剂型单调。

在我国,杀虫剂1 化学农药的70%以上,而其中高毒害杀虫剂有机磷又占70%以上;原约产量达万吨以上的品种有l2个,其中杀虫剂l1个,除草剂1个。农约剂 的开发与国外相比尚有很人的差距,在美国,原约与制剂之比为1:36,也就是说一种农药往往有36种制剂,日本为l:30,而我国仅为l:5,开发的余地很大。

3.农药的危害

3.1 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又是对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即具有毒物的属性。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有误服、误食、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个人的清洁卫生的情况而引起药物性中毒,而有些农药能溶解在人体的脂肪和汗液中,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危_害人体的健康。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高效农药,尤其是高毒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农药。这两种农药急性中毒都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且无力等:严重则昏迷、抽搐、吐沫、肺水肿、呼吸极度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慢性中毒是经常连续、吸入或皮肤接触较小量农药;使毒物进入人体后逐渐发生病变和中毒症状。此过程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难于鉴别,也往往被人们忽略。我国除农药研制,生产人员外,因运输、贮藏和使用接触农药的人数达几百万之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又因农药使用人员的自我保护设施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等原因,引起药物中毒,危害生命。

3.2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就包括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可从本底值标准和农药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两方面来理解农药污染。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一般称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这些都危害着人体健康,危害着生物和环境。

3.2 .1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3.2.1.1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途径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含农药的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都时刻危害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3.2.1.2 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的危害

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期,世界一些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超标的六六六和滴滴滴。有时为防治蚊子幼虫施敌敌畏,敌百虫和其他杀虫剂于水面;为消灭渠道、水库和湖泊中的杂草而使用水生型除草剂等造成水中的农药浓度过高,大量的鱼和虾类的水生动物死亡。还在一些农药药夜配制点有不少药瓶和其他包装物,降雨后会产生径流污染,施药工具的随意清洁也造成水质污染。

3.2.2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3.2.2.1 土壤中农药的来源途径

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包括施用的一些除草剂,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和拌种剂,后者为了防治线虫和苗期病害与种子一起施入土壤,按此途径这些农药基本上全部进入土壤;第二种是防治病虫害喷撒农田的各类农药。它们的直接目标是虫、草,目的是保护作物,但有相当部分农药落于土壤表面或落于稻田水面而间接进入土壤。第三种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残体。

3.2.2.2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吸收土壤农药主要看农药的种类,一般水溶性的农药植物容易吸收,而脂溶性的被土壤强烈吸附的农药植物不易吸收。

在前苏联的实验资料中显示水溶性农药乐果很易被莴苣,燕麦和萝f、等作物吸收,作物与土壤中农药浓度之比为5.3―4.8。植物对乐果的吸收系数是很高的农作物还易从砂质土中吸收农药,而从粘土和有机质中吸收比较困难。蚯蚓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它对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有些高毒农药,比如毒石畏、对硫磷、地虫磷等能在短时期内杀死它。

除此之外,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人们关心的又一个农药对微生物总数的影响,对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而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它们不仅杀灭或仰制了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随着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的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地消弱,而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负面作用将会更加地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3.2.3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由于农药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的不同,空气中农药的量分布为三个带。第一带是导致农药进入空气的药源带。在这一带的空气中农药的浓度最高,之后由于空气流动,使空气中农药逐渐发生扩散和稀释,并迁离使用带。此外,由于蒸发和挥发作用被处理目标上的和土壤中的农药向空气中扩散。由于这些作用,在与农药施用区相邻的地区形成了第二个空气污染带。在此带中,因扩散作用和空气对流,农药浓度一般低于

第一带。但是,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气团不能完全混合时局部地区空气中农药浓度亦可偏高。第三带是大气中农药迁移最宽和农药浓度最低的地带。因气象条件和施药方式的不同,此带距离可扩散到离药源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远。

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易挥发性农药,气雾剂和粉剂污染相当严重,长残留农药在大气中的持续时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起着重大作用,高风速增加农药扩散带的距离和进入其中的农药量。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在动、植物体产生了化学农药的残留、富集和致死效应,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业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农药污染的特点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毒化大气、水系和土壤,造成对自然的污染,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 引起生物相的改变,敏感种的减少与消失,污染种的增多与加强。

4.1 化学农药对生物的直接毒害

化学农药人致分为三类,即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杀虫剂是非特效毒药,不是只对一种目标害虫,而是对所有的生命都有毒性,对人类的危害最大。现在全世界每年冈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有一些化学农药虽然急性毒性较低,但在施用后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潜在危害,有较高的慢性或“三致”毒性, 即最终可能导致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引起基冈突变。

4.2 化学农药的“3R”问题

一是农药的不断使用,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化学农药的使用逐渐失去了它正常的防治效果,从而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来达到除害的目的,这就加剧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二是由于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数还缺乏选择性,在杀死害虫的同时往往也将它们的天敌杀死或杀伤,因而造成害虫再猖獗为害及次要害虫上升为害;三是化学农药使用后会以各种形式残留在农作物和其它环境要素(土壤、农产品、地下水等)中,有了残留,也就有了生物富集问题。由于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积少成多,积低毒成高毒,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

5 实施持续植保,控制农药污染

尽管我国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来,在病虫害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控制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任务仍相当艰巨,我们必需实施持续植保,使植保 作的功能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要求,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种群动态和相关联的环境,采 L}j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白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下,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剑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flI社会效益。

5.1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体系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以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物,使虫口密度能持续地保持在经济所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传统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抗病、虫品种植物检疫,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

从持续农业观念看,有害生物防治应在更高一级水平上实现,其中包括转抗病、虫基因植物的利川,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生物抗药性的利用等。将克隆到的抗病、虫基因通过生物 [程手段转移至优良品种基因组内以获得高抗病、虫优良新品种的_J:作是近二十年来各国学者抗病、虫育种的热点,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如通过转移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基因已成功地获得高效抗虫棉,抗虫水稻和抗虫大白菜,其中抗虫棉已在生产上推陈出新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功地将Bt基因转移至杨树中,获得的抗虫杨树已进入大田试验阶段。农作物、有害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统一体,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比如轮作休闲、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等都可以调=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控制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近几年来,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的培育和利用已成为育种和植保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已获得抗草甘膦、草胺膦的玉米、大豆、油菜、棉花以及抗草胺膦烟草 1水稻等多种抗除草剂作物,使得一些选择性不高的除草剂得以广泛使用,有效地控制杂草群落的演替。

5.2 大力发展植物源农药

. 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虫害不易产生抗性,成本低,易得等优点,尤其是热带植物中含有极具应用前景的植物源害虫防治剂活性成分尚待开发,现已发现楝科中至少有l0个属的植物对 虫有杀灭活性,因此是潜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替代物。在克服害虫的抗约性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植物源农药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年来国内植物性农药产品的开发发展很快,先后有鱼藤精、硫酸烟碱、油酸烟碱、苦参素、川I楝制剂等小规模工业化生产。

5.3 研究开发有害生物监测新技术

要在植物病原体常规监测方法中的孢子捕捉、诱饵植株利用、血清学鉴定基础上开展病原物分子监测技术的研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监测病原物的种、小种的遗传组成的消长变化规律,为病害长期、超长期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对害虫的监测也可利用现代遗传标记技术(RFLP’RAPD等)监测害虫种群迁移规律。对于杂草应充分考虑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分析农作物―― 杂草、杂草――杂草间的竞争关系,另外还应考虑使用选择性除草剂给杂草群落造成的影响,对杂草的生态控制进行研究。

5.4 建立有害生物的超长期预测和宏观控制

为适应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预测、预报应对有害生物的消长变化作出科学的判断,也就是要对有害生物消长动态实施数年乃至十年的超长期预测。要在更人的时空尺度内进行,其理论依据不单单只是与有害生物种群消长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亦包括种植结构、环保要求、植保政策以及国家为实现农业生产持久稳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5.5 建立控制有害生物的长期性和反复性思想

上一篇:说与写的模仿--《风》教学札记(西师版一年级下册)下一篇:当图书管理员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