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024-04-23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精选9篇)

篇1: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乐凯中学一直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是: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创建了以发展性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心理花絮

上学期我校和保定京南心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两个实验班配备四位咨询师,免费为学生家长及老师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这学期河大心理系的四位在读研究生也将介入初一十七班的心理咨询工作,并从十一月份起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8:30---11:00开展一次家长接待日活动,为家长遇到的亲子问题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同时保定市京南心理咨询公司也会竭诚为我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服务热线:3131363、2290800(京南个别化教育中心)。

活动花絮

我校与保定京南心理咨询公司签约仪式

保定市京南个别化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李勇为心理实验班家长做讲座

京南心理咨询师为家长作现场心理辅导

军训中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打开千千结

篇2: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中职部教师吴俊召

心理健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浅谈一下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看法和思考。

第一,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我们学校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一定要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园文化。一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教育环境,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二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教育环境。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教学楼上的各式宣传标语,是学生们熏陶心灵窗口;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学生们走近科学的殿堂;绿化带内、垃圾箱前、楼梯口上的温馨提示,是学生们自己的心语„„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学校提出了 “忠诚、笃学、进取、创新”的校训,并以此作为学校宣传橱窗的主题,每一期橱窗内容的更新,都成了学生们肯定自我,张扬个性,展现魅力的所在。很多的学生都说:动漫学院的氛围真不错,做学院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诸如“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等,以提升全体教师都能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觉性。老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教师只有成了让学生可以信任和依赖的朋友,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吧。

第三,贴近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为此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我多次开展了学生心理调查活动,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学生反映的以心理适应问题居多,如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认识自我问题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例如我们班里有一个女生腼腆、胆小,老师每次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总是低着头,脸涨得像块红布,说话的声音都打颤。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要演出,我就有意锻炼这个女生的意志,在班上提议让她表演一个节目,她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不敢”。“试试吧,同学们相信你!”我亲切地鼓励她,最后她迈出了第一步,演表成功了。从此,这个学生变得大胆、开朗起来。

第四,各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在家里娇生惯养,他们较多地生活在亲情血缘关系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主动的奉献,所以他们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遇到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能主动地理解、关心、帮助别人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以商量的口吻,鼓励的语气,启发式的询问,多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可以避免对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渗透了心理

健康教育。

第五,与家长及时沟通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一项新的举措。为此,我利用多种途径重视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特殊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及时了解、跟踪、疏导、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学校提倡“大手牵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努力构建具有“优美的学院环境、和谐的学院氛围、健康的学生心理、积极的学生行为”的学院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的内涵。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先后多次邀请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联谊活动,走进彼此心灵,共育一代新人。

另外,现在学生难教已是普遍性问题,问题学生数越来越多,班主任教师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苦口婆心疏导教育,教师负担重、责任大,已到了难以承受之地步;加上良好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出现了问题一股脑地责怪教育如何如何失职,学校、教师肩负的精神压力太重太重„„其实在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刚刚起步,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缺少应有的指导和培训,几句加强自我学习的口号式话语并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灵成长,任重而道远。

篇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日常工作的兴奋点,是教师职业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这些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发生的,但是我们的目光的焦点不同,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也就不同,观察发现,关心学生的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关注什么,是教育理念的不同,也是教育课程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从教师职业情感的表达方面要求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与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关心相比,应是一种更为专业化的情感,往往表现为对人的持续性发展的不同作用。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不当关注,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科目的知识与技能的排除,对于态度、情感、价值观,很少甚至不予理会,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发展,会给学生的观点产生误区。这是“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性思想的反映,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社会性矛盾。

作为一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来说,在心理素质上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由于一点挫折就会产生新的滑坡,自我又缺乏调控能力,此时一点点外力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定势,例如,由于教师随意的一句,“你是一个笨学生”,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我很笨的观念,这种心理定势,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链:笨就是学不会—学不会就不学—不学就肯定不会—不会就真成为笨蛋,多么可怕的教育呀,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我们老师成败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中必须重视的物质前提。

前一段时间,曾有一些地方提出对学生只有表扬,只有鼓励,我却不赞同,我认为,对于学生的鼓励和表扬不要夸大其词,乱鼓励、乱表扬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儿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就像是一颗颗很小的小树苗,需要我们这些心灵园丁,用正确的方法去浇灌,浇水多了会涝黄,不浇水又会汗死,也就是说表扬应该有一个度的要求,恰当的表扬会催人奋进,超载的浮夸会使学生飘飘然,感觉自己是没有瑕疵的美玉,最终丧失免疫力,偶感风寒会抵挡不住而倒下,因此,作为一位好老师,要发挥一种“潜在”的力量,使学生产生一种适当的渴望,并在渴望中不断进取,在进取中更加完善自己,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的表扬,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因为现在家庭、社会、学校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往往会使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真正遇到挫折,遇到失败,就会被打倒。孩子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控自我,孩子应该善于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能力与行为,不陶醉于他人的赞美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必然也会逐渐形成自信、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也可以通过别人来正视自己,可以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教育学生,自己做得对的时候,别人会给予肯定的评价,若自己行为不当,别人就会指责和反对,这时应该虚心的接受,诚恳的接受,真正认识自己,不断铸造自己坚实的心理长城。要诚心诚意地接受别人的正确看法,对于对方的不当之举,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育学生应该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孤傲心理或自卑心理,他们不合群,脱离集体,把自己放于高于其他同学之上,瞧不起他人,或把自己放在最低位置,感觉事事不如人,时刻比人矮一头,不敢与别人相比、竞争,这样就造成学生关系紧张,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隐患,而此时教师就一定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班级中调皮蛋的学生自尊心就更强,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的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自卑、好胜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不能挖苦讽刺,我往往以玩笑、逗乐的形式让他们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愉快地完善自我,认识了自己的小问题,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就会不断的改进自我,即使问题比较严重,作为优秀的教师,我们也不能当面批评,因为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可以更换一个地方,在途中、在操场等地方,以谈话的形式加以点拨,这样,他们会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看重他们,使他们没有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同时,也明白了自身所犯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理激其志,以教导其行,运用正确的事实和道理、良好的典型和榜样材料教育学生,使他们经得起荣誉的考验,受得住挫折的打击,从而使他们养成胜不骄、孤不惧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篇4:心系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以注意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运用激励的方法,达到树立学生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具有这样的观点。班主任应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从他们的优点入手,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改进自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点、闪光点,令其消除自卑,增强自信,不断进步。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走进教室,突然,垃圾箱旁边一小片很碎的橘子皮映入了我的眼帘:“是哪位同学今天中午吃完橘子把橘子皮扔到垃圾箱旁边的?”没想到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大家都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高军。“老师,我看到了,是高军扔的,今天中午就他一个人吃了。”“我亲眼看到高军随手扔到地上的。”“平常最不爱干净了,肯定是他!”“不!不是我扔的!老师,真的不是我……”高军辩道,说完低下了头。

看到这样一个场面,我完全可以通过几个学生的证明把这个调皮捣蛋拉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他一顿,让他以后别带水果到教室,再警告全班同学不要像他一样,使我们这个“市级文明集体”荣誉受损。但这样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吗?他会服吗?怎样才能因势利导,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呢?我把目光投向全班,平静地说:“谁扔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班集体是我们大家的,自觉维护班级的整洁大家都有义务和责任,哪一位同学愿意做环境小卫士把它捡起来丢进垃圾箱呢?”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踊跃地举起手说:“我来,我来……”看到这样的场面,我很感动。我说:“这么多同学举手,该让谁来当这个环境小卫士呢?”这时,高军跑到我身边说:“杨老师,我来捡!”我微笑着表扬他,心中倍感欣慰。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作为班主任,更应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赏识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包容每一个学生的错误与不足,让学生在宽容中成长,在宽容中进步。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以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才能保障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除了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肥沃土壤。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和人的行为密不可分的。班主任应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孩子心灵之花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

多样的体育活动和开放的活动方式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主动接受挑战,增强了体质,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竞技性的体育活动中,还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我们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富有创意的集体活动中逐步营建了班级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主题活动。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的“音乐擂台赛”,教师节举办的“我为老师献份礼”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挑战,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当“擂主和小明星”。这样,打破了孩子们原有的交往范围,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竞争,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每逢此时,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乐不可支,学习上、生活上的烦恼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心理压力很好地得到了释放,良好的心理氛围悄然形成。

三、勤于鼓励,亲近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所能达到的卓越成绩。”鼓励是镶嵌在每个孩子心灵上的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是成长的原动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一本千奇百怪、色彩斑斓的书,里面蕴藏着多少精彩的章节,多少深刻的寓意,老师唯有用心灵才能读懂它。当我们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四、塑造自我,树立形象,让孩子们的心里充满阳光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影响学生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对其他因素也起着支配作用。所以,班主任尤其要注意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努力为学生树立可望而不可即的学习榜样。这是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的必要前提。所谓人无完人,班主任同样如此,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作為班主任,首先应悦纳自我,其中包括接受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接受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其次,我们还应努力加强自我心理修养,学会控制自我,善于调节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心境,维持心理平衡,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灿烂的阳光,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班主任作为“传道授业”的师长,作为学生的心理导师,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迪,相互激励。让学生的心理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在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中健康成长,让学生的心灵之花尽情绽放。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

篇5: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方案

三位一体共助健康心

二、活动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为指导,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养,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快乐和享受。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像抓教学成绩一样,在安排工作时同时安排心理教育,检查工作时同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工作时同时总结,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通过案例进行教育,用各种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自教或互教,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案例,并相互讨论当事人的过错或过失,教师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4、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会团结协作,从而健康成长。

6、利用校园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历、体验。

六、活动安排

1、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板报、绘手抄报等途径,宣传和培育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上好心理活动课。

篇6: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论文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3.1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

我国大部分高校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教学,并未在全校内广泛开展心理学大讲堂,偶尔的选修课也不能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心理学课程对于现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素养的形成。

3.2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大学生身处社会和校园之间,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理解、不认同,对校园生活又感到无聊和懈怠,性格内向又不愿与人诉说,积压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室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仿佛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来解救和医治。而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师会给学生亲切感,在自由地聊天过程中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倾诉出来,达到释放的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按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价值。

3.3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但它与各个学科是融会贯通的。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的双赢和共惠。同时,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显著、实施范围广、覆盖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最为学生所接受的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校报、网站、论坛、板报栏以及颁发心理健康手册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的调适方法。

3.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知名度上,学校的文化实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学校的学风和办学宗旨。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学术文化节、大学生知识论坛、英语小品竞赛等富有新时代气息并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大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各项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前进路途中的希望与光明,缓解了焦虑、紧张、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完善。

3.5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篇7:心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3年9月,我再次接手了一个所谓的慢班,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有顶撞老师的。有打架骂人的,有偷鸡摸狗的,有离家出走的„„处于青春期的这些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处理不好后果难以收拾。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心中忐忑不安,我知道停泊的帆船又要起航了。“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这是我对这批学生教育的主导思想。

一、心灵沟通建立情感,润物细无声。

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对于这批难缠的学生我要想办法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在开学的第一课,我给学生播放一首《朋友》的歌曲,然后深情地告诉他们,天底下最难得是知心朋友。告诉他们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告诉他们我希望能够跟他们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因此我打算建立一个知心信箱,咱们彼此用笔谈心,每个人将一周最想告诉老师的话,最想让老师帮助的事写下来,老师会帮你解除烦恼和困惑。同学们,让我们用信件架起一座连心桥吧!在我的煽动下,一部分学生开始向信箱投信。对于学生们写的信件我都认真阅读并逐一回复,而且有些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慢慢地信箱的信件多起来了,内用也愈加丰富,话题也有深度了,学生都愿意向我倾诉衷肠了。不知不觉的我和学生之间有了一种默契。周一学生将信件投进信箱是我最盼望的事,我急切的想知道学生的心灵倾诉,因为我特享受学生交流时那种纯净、纯真、纯洁的感观。周五我把写好的信件回复给学生,那是他们最期待的事,因为他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师生之间相互盼望无形中凝聚成了师生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他们便更加信赖他们的老师,愿意事事跟老师倾诉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我成功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初步与学生建立了信任感,师生情感也浓起来了。这为后续的班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班规规范行为,培养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有班规。班规是学生在班级中参与各项活动时,言行举止等必须遵守的规范。在制定本班班规时我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方法,班规交给学生自己制定,专门开一次讨论会,由班主任措词修改,最后通过民主程序确认。经过两周时间酝酿,我班共形成28条班规并一一举手通过,我班共有28学生,一人管一条。通过制定班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真正意识到班级是我家,管好靠大家。在规范行为习惯中形成让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班风。每天早自习的第一件事就是齐读班规,为当天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好的行为习惯就能慢慢养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坦诚相待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心灵互动,温暖和谐的班级就会打造出来。

三、放权放手班干带头,学会做主人

班干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我先对班干部进行培训,交代任务,明确职责,传授方法。然后放手放权,让他们大胆的去开展工作,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发挥所长,能自己处理的事情自己处理,不能处理的事情班干商量着处理,无需事事汇报。明确告诉班干班主任是不会亲自处理任何一件事情的,只给你们提供处理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将班干推向班级管理的最前沿,培养他们的能力,树立他们的威信。当班干部在同学中树立了一定威信深受同学们的尊重之后,班干部就成了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就达到了“不管”境界。班主任是导演,班干部是演员,指导演员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最好途径。

四、个别辅导以点带面,传递正能量

我班后进生和问题学生比较多,这群弱势群体往往被边缘化,由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上纪律上表现不好,在班内外得到表扬或成功的喜悦的体验少之又少,而且有时我们老师教育批评时不太注意,只说缺点,不说或少说优点,往往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其实他们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对象,是我们教育的重点。这群人转化好了,班级也就稳定了,班级管理才有可能再上新台阶!

本班的刘太清同学,为人忠厚老实,家庭困难,很自卑。在班里显得很孤僻,沉默寡言。经过观察,我发现她有很强的责任心,我决定利用她的这个优点施以正能量进行转化。我安排他管理班级的卫生工作,这项工作又繁又细,还必须持久,责任心不强的人往往是不了了之。而这位学生盯得紧管得细,而且还面面俱到。管理很有方法,有时还亲自动手给一些同学整理书籍,清理桌椅,清扫地面。工作热情高,也很有成效。在我的鼓励和培养下,他对这项工作越来越投入,在这项工作中她逐渐找回了自信和成就感,通过工作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从此她变得阳光起来,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对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类似的学生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出自己的优点、闪光点,多利用或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优点,为他们自己或集体争取成绩或荣誉,从而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获得心理的平衡,激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一旦找准了学生的闪光点,施以正能量,将来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人才!

篇8: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一、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及心理健康的目标

大专院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及积极心态教育过程中, 其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其在认知、情感、意志及人格方面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而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 可以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也是一个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心理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实现自我意识水平的提升,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心理调节、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心理学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心理学教师可以发挥引导的作用, 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 针对不同的学生, 给出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 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面向全体学生, 主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正确认识, 增强学生承受挫折、自我调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使其能更高效地在学校健康生活和学习。

第二, 对问题学生进行积极调适。针对学校中一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或者心理问题, 应该充分发挥心理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 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 不断培养学生的非凡才能, 帮助学生开发无限的心理潜能, 进而激发更好的主观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专院校的学生虽然已经成年, 但是很多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 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诱惑, 特别是现在社会正在快速发展, 一些高科技电子产品, 如手机在学生中已经得到普及, 一些学生利用这些电子产品进行游戏等活动, 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且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使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改变。因此, 心理学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 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保学生可以健康发展。

(二) 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在学校交往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得到友谊和安全感。心理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与人交往的问题, 正确地与人交往也是一个学生健康心理的体现。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真诚主动地与人交往, 交往的对象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同龄学生, 还应该包括自己的老师等, 通过与人交往,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一些人缘不好的学生, 教师应该善于为他们的班集体创建受欢迎的心理气氛, 不断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制止他们的挖苦、嘲笑或者讽刺等不良行为,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及良好的心理。

(三) 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要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从而保持积极的心态, 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心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让学生接受现实, 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学生在人际关系或者学习中存在苦恼时,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 使学生明白如果遇到问题, 应该及时找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倾诉, 从而及时将这些苦恼发泄出来。其次, 心理学教师还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各种问题。最后, 心理学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暗示, 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或者思想提示自己, 克服沮丧、悲观的情绪, 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大专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场所, 学生在学校中可以和周围的同学、教师等进行沟通交流和结交朋友。不仅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 学校的各科教师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 提出了几点措施, 以期实现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摘要:目前, 我国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国家也逐渐提高了对大专院校的重视程度。学校的教学环境、教风、班风、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等都会直接对学生的心态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 主要探析教师在学生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探析

参考文献

[1]李笑燃, 陈中永, 段兴华.论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9) :9-12.

[2]张帼英.培养学生积极心理,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4 (7) :190.

篇9: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教师;家庭

正文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但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同样面临学习竞争、升学压力,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被我们忽视。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所以,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古时有“孟母三迁”的典故,由此可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里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触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优化

目前,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对学生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而是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学生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教师的说教难以见效。于是,我们因势利导,创设课桌文化,采取统一形式,让学生在课桌右上角粘贴纸条,内容为“今天我是不如你,明天我要追上你,后天我要超过你,期中(末)追赶目标为xxx”,这样既消除了乱写乱画现象,又使学生自己创设学习追赶目标,接受自我教育。我们在楼道设置安全警示语、在水房设置节水展板、在学生卫生区设置保洁提示等,处处对学生进行提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既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强化教师学习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聘请专家来校讲座,请心理教师日常答疑,共同探讨。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

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引导,培养阳光、健康心态的教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会发生情绪传染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踢猫效应”,任何一方不好的情绪都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师,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自己的情绪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去,我任教师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在学生面前,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形象出现,以良好的心态带动学生。今天,作为校长,我同样以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出现在教师、学生身边。但烦恼之事,人皆有之。父母、孩子生病住院,工作不顺心,或遭遇到别人的误解等等,这样的事谁都会遇到,但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我们引导教师绝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发泄到学生身上,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强化班主任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一言一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们认为,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不能算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教育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提出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不但自己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乐于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的成长,有博大的胸怀和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为人正直、坦诚、乐观;为事公正;善于学习、兴趣广泛、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而且要交给学生一把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学会倾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校曾对学生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所以,我们教育引导教师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总结时,英语教师何崴的发言,在老师们当中引起了很大震动,大家深受启发。她所教的班级有一名偏科较为严重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总在九十分以上,而数学每次测验成绩都超不过十分。班主任找其谈话问其原因时,他说:“数学老师厉害,不会就批评我,上数学课就紧张,会的也不会了。英语老师和气,对我好,上英语课我特别高兴、轻松,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我们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教师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我们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都会直接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更不了解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教育知识,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家长信任自己的孩子、赏识孩子、“做好孩子的表率”。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使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从而保证了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兴衰。所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意义深远。只要我们教师本着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采取合理有效的疏导方法,不断整合各种力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合力,就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蒋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

上一篇:四比三优二满意活动方案下一篇:心声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