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模式

2024-05-11

高职教学模式(共9篇)

篇1:高职教学模式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就业需要的会计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而我国目前情况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供应饱和而结构型供需不平衡。

究其理由为在教学中存在理由所导致,以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剖析会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理由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模式

篇2:高职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公共英语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课文和课后练习三部分.这三部分形式上彼此独立,但在教学过程中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分配好教学时间,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高效实用的关键.笔者在几个轮次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学生预习生词-教师讲解课文-练习对答案”的教学方法,尝试了一种“以词汇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令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路,最大限度利用了课堂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熊英 作者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刊 名:职业技术英文刊名:VOCATIONAL TECHNOLOGY年,卷(期):“”(2)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 词汇 学生

篇3: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1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围绕某一主题, 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系统而综合地组合教学过程的诸因素, 整体操作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形式。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模式研究, 其目的是要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理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建立科学的、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 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的最优化。传统的高等教育理论教学大多以学科和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 强调“学科本位”、“认知本位”, 这种教学模式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模式研究, 就是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合作关系;就是要贯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想, 在学教过程中体现“能力本位”, 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方法, 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要改革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应对其现状进行研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传统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知识本位式

知识一, 练习一, 习题一;知识二, 练习二, 习题二;……;知识考核。

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课本文字和教师语言为课程内容载体, 由教师系统地介绍知识理论系统, 配合举案例、做习题 (作业) 、练习, 巩固知识。课程没有能力目标, 没有项目任务, 没有能力的训练, 考核的目标是知识, 以知识的传授、储存和再现为课程的实际目标。这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传授模式, 是教改的重点对象。

(2) 知识+实训式

知识一, 练习一, 习题一;知识二, 练习二, 习题二;……;综合实训 (能力考核) ;知识考核。

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以讲“知识基础”为主, 课程的最后有一个集中的 (例如一周的) “综合实训”。在这种课程模式中, 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是分离的, 前面的系统知识到综合应用时已经忘记了, 能力训练效果不佳。因此, 有必要对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有效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具体而复杂, 教学内容多样而丰富, 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若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实现所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择并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用现代教学论和职业教育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既有认知目标, 又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更要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每个单元、每个环节目标的综合积累, 形成最终的教学成果。以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侧重方面为核心目标的不同教学模式, 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不同影响。例如, 问题教学模式的目标, 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教学模式的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独立人格和协作能力;发现探究教学模式的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 它是设计教学模式程序和操作体系的依据。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根据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的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 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加以灵活运用。

目前, 我国几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正在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 贯穿项目+一体化式

任务一、能力一、知识一;任务二、能力二、知

识二;……;项目完成、知识总结。

这种模式的教学以能力考核为主, 兼顾知识考核。其特点是:精心设计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 并将其分解成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 就最终完成了这个大的实际项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做精密结合, 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 任务 (项目) 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2) 双项目 (双线) 并行式

课内完成任务1.1 (能力1.1, 知识1.1) , 课外完成任务2.1;课内完成任务1.2 (能力1.2, 知识1.2) , 课外完成任务2.2;……;课内完成项目1、知识总结, 课外完成项目2。

这种模式的教学以项目2的效果为主, 考核学生的能力, 兼顾知识考核。其特点是:分别精心设计两个课程项目:项目1和项目2, 其中项目1需要课内完成, 项目2在课外完成。能力训练项目是“双线并行”的。项目1和项目2分别分解为系列任务 (任务1.1, 任务1.2, 任务1.3……, 任务2.1, 任务2.2, 任务2.3……) 。课内教师示范完成项目1, 学生模仿完成项目1。课外学生独立完成项目2, 最后以项目2的完成效果来考核学生的能力。项目1进行的同时, 教师可以补充数量不等的案例和小任务, 实现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 课程考核以“能力的检验”为主, 不仅仅考核“知识的迁移”。

(3) 多项目串行式

课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完成项目1;课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完成项目2;课内教师提示、学生讨论, 完成项目3;课内教师提示、学生基本独立完成项目4;课内教师仅提出要求、演示结果, 学生基本独立完成项目5。

这种模式的教学以项目5的效果为主要依据进行能力考核, 兼顾知识考核。其特点是:采取能力实训项目的多重循环模式, 设计由浅入深的多个项目。例如, 项目共设计5个, 各项目的内容可彼此有关, 也可无关, 但项目1到项目5的难度应从简到繁, 项目涉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应逐步增加, 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逐渐增加。简单的项目用较多的时间学习和练习, 越往后越快。最后的项目是大型复杂的使用项目, 学生主要在课外独立完成。在多个项目的反复操作过程中, 经过多次循环, 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以上仅仅是许多可能的课程教学模式的一小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 在以上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 进行变形和组合, 创造出一些新颖的课程教学模式。

3 以模式管理为引导促进主导教学模式推广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但还不是教改内容的全部。好的课程模式还要有好的实施机制配合, 否则就会出现模式与实施“两张皮”的现象。

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 必须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管理。要制定相关政策, 激励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改革原有的教学过程与结构;要开展评优与奖励, 有效促使教学模式的运用从教师个体的活动转化为教师群体的活动, 促进教学模式的推广;要加强调控、指导、评价、考核, 确立教学模式运用时的具体操作标准和要求, 规范教师的教学过程。高职院校应从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 确立一些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 并以此来推广主导性教学模式。工学交替、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这无疑是适合高职教育人才教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的主导性教学模式。学校要组织和引导教师深入研究, 积极探索, 并通过实践, 不断进行总结和推广, 使主导性教学模式逐步为大部分教师所认同、掌握和采用。教学模式的管理改革将使学校对教学活动的终端管理转为对教学的过程管理, 这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体现了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有利于培育和形成学校的教学精神、教学风格和新的教学传统。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孙占学.关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29) .

篇4:高职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现状;有效教学;策略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人才,恰好高职就是培养这部分人才的地方。我国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与国外企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往来,这就需要很多外语能力很强的人才,他们是需要有好的口语能力,能与外国人进行贸易上的交流。那么高职教育就应该把英语教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学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接下来本文针对现在高职英语教学的状况,简单的探讨一下如何才能让高职英语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课本内容比较单一,不适用培养应用类型的技术人才。现在有很多的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课本都是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根本就没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算是在课上听老师讲课,接受新知识也是比较被动的。这些英语课本没有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编排,课本内容有的很简单,有的又非常难理解,这就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一些难题。而且高职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他们毕业以后从事的是比较专业化的工作,这就需要高职英语课本内容更实用一点,这样才能让教学效果能好。

很多高职学生不重视英语。现在很多职业高中招生口号都是“百分百让学生就业”,他们的课程比一般的普通高中生是少很多的,上了职高以后,很多学生不担心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反正学校想办法会让学生毕业以后都有工作的。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多学生认为以后工作用不到英语,他们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及格而已。那些一开始对英语就感兴趣的同学也会慢慢的不喜欢英语了,很多高职的学生在上英语课的时候睡觉,玩手机等,这种情况是越来越多。

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落后。高职的学生思想上都是比较活跃的,他们都是比较希望课堂变得有趣。但是很多高职的老师都是习惯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讲课,他们都是比较缺乏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的。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英语。所以英语需要用比较新颖的方式教学,英语课堂也需要改变。学生对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都是很厌倦的,这就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把知识讲给了学生听,但是学生不会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比如老师在课堂上会讲一些语法方面的知识,告诉学生这个语法怎么应用,但是学生只在课堂上听懂了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应用知识。老师就这样忽视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样,教学组织起来比较困难。我们都知道,现在职高的学生种类有很多,那肯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都不一样,这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的知识,对一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能接受的,但是对一些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会让老师在组织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长期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下去的话,就会让一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他们的英语水平还不如以前。这就是那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的原因。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地解决策略

课本内容比较单一,不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就这需要有关部门对职高英语课本编排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课本的内容实用一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专业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课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都是对他们以后就业非常有帮助的,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讲,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

高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安排他们的英语课。因为高职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一些技术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帮助。同时学校应明确的指出如果不好好学习英语,以后是很难就业的,不再是为了招生只注重让学生就业,更要让每个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这样学生就会考虑自己以后的职业,不再是一味地听从学校给安排的工作。同时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让他们多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老师要多学习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一节课都板书,在多媒体上放一些英剧,或者在课间放一些有趣的英文小故事,这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也要注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不再是一讲就讲一节课,这样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发言,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同学,每节课都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回顾这节课所讲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反思。老师要知道高职学生还是要多锻炼的,他们以后毕业从事专门的工作是需要基本的技术的,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学生的口语方面的锻炼。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不一样这个问题,老师要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教学。虽然不同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但是老师在安排自己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学生的情况,让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在课上都有所收获。比如老师可以问问学生是否适应自己讲课的方式和速度,如果有学生有问题的话,可以进行专门的指导,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总之,不论是对学生自身来说,还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高职的英语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性比较强的,这就需要英语教学具有实际应用性。但是要想让高职的英语教学取得好的成果,还需要老师在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学生也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积极地学习和思考。有效地教学方法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慢慢积累,应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才可以让高职英语教学取得预期额效果。

参考文献:

[1]何仙菊.新课改下职高英语教学的反思及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

篇5: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如何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仍是困扰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研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在培养高素质,高职业能力的目标下来研究这一问题,使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好地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服务。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涵

1.1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而形成的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绝不是一项技能或一种知识就能形成的。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能力,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语言、文字、数学、沟通、合作、自主学习与不断发展的能力等。第二部分为专业能力,主要指会计核算方法,具体会计核算能力,复杂经济业务的实际处理及应变能力等。第三部分为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能力,如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及总结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人格。

1.2会计专业特点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适当、足够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质方面,随着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认同,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得以更多的体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可能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有机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普遍在2.5年左右,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这对高职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适度的理论必不可少,学生必须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相关理论、方法,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又非常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要求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具体分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尚未真正实现,实践技能培养不能贯穿会计教学全过程。

2.2随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很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力求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现实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一些纯操作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会计专业需要学生必须学好大量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就是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学会操作就能够掌握的,而是一个以理论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技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的过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明白要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又处于理论舍不了,技能没时间练,与企业实际业务接轨的课堂教学资源捉襟见肘的窘境中,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2)校内模拟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化建设落后,有形而无实。

2.3为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各院校建立了大量的校内实训室,期望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达到与顶岗实习相似的实践效果。为此,会计教学工作者在仿真、模拟企业业务,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等方面想出了很多措施。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室仍离不开机房式、财务办公室式的实训条件,实训室从环境到管理都没有进行系统的企业化建设,实训项目开发还不能代表企业典型业务,项目实施与管理程序也没有形成与企业会计工作过程相近似的运行机制,企业化建设落后,模拟实训的“模拟”二字有形无实。(3)人才培养各阶段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没有形成有机融合,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4在众多困扰会计教师的问题中,如何将人才培养各阶段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做出正确分解,同时又能将其有机融合于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中,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培养一部分技能,实训室专周实训培养一部分技能,各种教学模式培养的技能有重复,有遗漏,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体系,无法融合,看起来每一个环节都重视技能培养,但每一个环节都不到位,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形成,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三、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重视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与核心职业素质培养是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树立全面素质培养理念。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的学生有健全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素质培养的理念,将职业能力培养的思想与实践模式改革相融合。其次,要有系统观念,重视教学资源开发,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重视各阶段实训项目的衔接与递进,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要有企业化理念,要通过对企业的典型业务提炼,工作过程分析要开发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项目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的企业仿真项目化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在实训组织、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的工作过程和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双员制管理,使校内实训尽量达到企业实习的效果,解决会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3.2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3.2.1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起点是分析,一是,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解列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技能,形成实践技能体系,分析出核心能力,拓展能力都有哪些,形成知识能力分解表。二是,分析现有的课程和教材资源,分析出每一门课程要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加以整合,构建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能力培养体系。

3.2.2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重点是设计,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解决目前实践体系系统化不足、融合性不够、企业化不强的问题为重点。具体来说,做好设计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分析明确每一门课程要培养的基本能力,以企业化的思想进行课程改革,即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中,从一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开始就引入经过提炼分析的企业业务,形成一个个企业项目,每一个项目的操作对应一项基本职业技能,也可以叫项目能力,改变以教师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做促进理论教学的提高,以理论教学提升项目能力的养成。二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全面建设。

3.2.3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校内实训基地无疑是又一个重要的载体,我们要将实训室看做是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阵地,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掌握了一个个项目能力之后,利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完成会计全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全面建设必须完成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进行企业化环境与管理建设,学生进入实训室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与企业完全接轨的环境、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这样有利用学生进入岗位角色,培养岗位能力。其次要进行企业化项目开发,要在分析真实岗位任务的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工作项目,形成能够反映企业真实业务的项目资源,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3.2.4在这一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岗位项目开发时要与课程项目开发统筹考虑,要体现融合递进的思想,螺旋上升,同时要将会计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保障是师资,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无论是分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还是实训基地建设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改革要人才先行,高职会计专业要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首先就要有高素质的双师队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与组织者,也是教学改革的设计者。

3.2.5要优化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就必须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先进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总体来说,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要以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为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融合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霞.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8.

[2]吴讯.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1.

[3]刘秀英.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思考[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4.

[4]李国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近探讨[J].高教论坛,2015.12.

篇6: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初探

一、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分层次教学最早出现于美国,并于上世纪引入我国。因材施教是分层次教学的宗旨与精髓,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差异进行班组划分,然后以更加灵活的方法,展开针对性教学,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热情与积极性,使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域”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次教学作为一个很好的新型教学模式尝试,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二、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一)树立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理念

要想有效的推广与实施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分层次教学理念。高职院校领导与钢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次教学模式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有效的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钢琴教师应该明确3个基本点:①树立学生个性差异的观点,承认学习主体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适应学生的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优发展;②钢琴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包括每一个学困生,因为他们都有充分发展的潜能,在钢琴教学时不能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发展作为代价来谋求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③要处理好学生间的差异,使其成为可供开发运用的教学资源。

(二)调整高职钢琴教学内容

(1)优化高职钢琴教学大纲:可以将高职钢琴学生在学时间划分为钢琴基础训练、选修、主修3个阶段,并分别安排一系列的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通过钢琴3个阶段的学习真正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①钢琴基础训练阶段,可以从伴奏能力、钢琴技巧、教学理论及指导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钢琴素养;②钢琴选修阶段。可以加入伴奏训练以及学习成品伴奏的教学内容,采用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措施强化伴奏学习与训练,并加强与巩固学生的钢琴技巧;③钢琴主修阶段。在加强学生钢琴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参加即兴伴奏大课学习,并增设钢琴教学指导、钢琴教学法、钢琴文献、钢琴艺术史等选修课程。

(2)编写钢琴分层次教学教材:我国高职钢琴教学还没有专门体系的教材,大多是沿用演奏专业的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实施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小组课与集体课,根本就无法发挥出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编写专门的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材,来实现分层次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比如,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对高职院校选择的钢琴教材进行一定的修改,等等。

(三)树立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评价观念

(1)建立标准化题目,实行分层次分级考试。考试前,由学生在标准化题库中抽取考试曲目及其考试顺序,给考生相应的准备时间,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以检查学生的钢琴基本功,并在必要时可以让考生当场视奏。另外,为了体现分层次分级考试的公平与合理性,不同级别、不同年级的钢琴考试,可以给考生不同的准备时间。

(2)量化评分制度:统一评分标准,构建分层次等级考试量化评分制度,根据各项量化指标对考生表现进行客观打分,综合考查考生钢琴弹奏的艺术性、完整性、技巧性与思想性。另外,对于不同班组的考生,设立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量化指标与评分标准。

(四)培养合格的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师队伍

(1)了解钢琴分层次教学规律:所谓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就是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有机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水平将学生分层,并进行教学目标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目标要求以及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与测评,即因材施教。要想做好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师,就必须理解以上钢琴分层次教学规律。

(2)掌握因材施教方法,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产生的非普遍性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方式[1]。因材施教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钢琴专业方面以及非钢琴专业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还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问题,在进行钢琴分层次教学时,采用本专业范围内教学法的同时,还要适时运用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成功经验。

(3)培训提高、实践摸索、总结积累: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刚刚起步,因此,可以聘请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颇有心得经验的专家、教师来高职院校开展示范课,对高职钢琴教师加以引导与培训;并有计划、有步骤的举行集体备课、听课观摩、论文交流等实践活动,来研究并落实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具体措施;定期举行阶段性的座谈会、工作总结会与研讨会,交流、反馈分层次教学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及时措施加以调整与完善,并对过程资料加以汇编形成有效经验,在高职院校加以推广,全面提高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7: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获得整体提升。本文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为基点,对分层教学策略展开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应用探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但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极为复杂,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高低不一。针对这一现状,为不使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理想成为空话,必须摒弃原有的“按专业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简要概述

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施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进行区别化设计,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以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换取另外部分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与学生的英语基础相符合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呈现一定的层次性特征,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兴趣、接受能力、自我评价和期望值上有所差异。绝大多数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期望自己能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也有学生认识到自身英语水平有限,甚至有学生评价自己只具有初中英语水平。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们的评价也有所不同,依照《新世纪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程》的教学安排,有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太慢,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有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太快,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时间长了以后,很多学生因为遇到困难而丧失了学习的勇气。正因如此,有必要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开展分层教学,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升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二)与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符合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做出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有极大的英语水平差异,所以将英语教学课程分为A、B两个级别,并对学生实施分级指导,其中,A级是标准性要求,而B级是过渡性要求。对于入学时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他们实施A级标准要求;对于入学时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对他们实施B级标准要求,随着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将随着提升,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均达到A级标准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运用能力为依据,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使高职英语教学做到有所侧重,从而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

落实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策略,能有效规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高职院校教学实践表明,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开展分层教学活动: 全讯网 http://

(一)检测新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在学生入学之初,可以对新生进行统一的英语测试,建议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层次选择班级。依据英语成绩的不同,可以将全校学生分为三个或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不同的教材;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认知心理学的成就动机理论表明,人人都有获取成功的愿望,当具备50%的成功把握时,人们的“求成型”动机表现得最强,将引发人们的挑战欲望。对广大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使他们选取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和教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性格。

(二)开设多样的选修性英语课程

人类天生就具有求知的愿望,将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有益的探索。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发展进程中,为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可设置多样的选修性英语课程,如英美文学选读、英美影视欣赏、英美文化等,能够充分调动起高英语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良好的英语基础之上,学习到更为丰富的英语知识,具有更为浓郁的英美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不但如此,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该项能力又包含两个层面,即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可设选修英语课程,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跨文化能力。

(三)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看齐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水平进行分层,一般而言,会分出三到四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进行班级设置。但也鼓励学生到更高层次英语水平的班级进行听课,从而更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尽力消除学生分班后的不良情绪,使得学生们明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因身处较低层次而感觉懈怠,而是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在积极探索中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

(四)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进程中,应摒弃原有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应该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有序开展,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人们有了更多与外宾或外伤直接交流的机会,对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对英语教学方式的有益探索。

(五)随着学习的深入做灵活调整

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成了英语课程学习的主体,因为各自学习兴趣、爱好、志向和水平的不同,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所以随着英语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在开学一周和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层次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8: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工学结合,1+1+1,教学模式,探索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的意义

(一) 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育部2006年11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其宗旨是为了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以培养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 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变革的必然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展望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 从规模上, 高职高专教育将进一步占据整个高等教育一半以上的比例。如何改革旧的培养模式, 探索出新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急切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 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 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三) 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同时,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定单式人才培训模式, 为职业学校前瞻性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专业设置依据, 有利于学生提早进入社会, 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 这对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的用人都是有利的。

二、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一) 现有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现有高职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2+1”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即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 一年在企业进行。应该说这种模式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切实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即2年的理论学习和1年的社会实践后, 学生直接进入工厂, 学生在工厂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缺乏反复实践的过程。

(二) “1+1+1”教学模式

“1+1+1”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在学校的两年时间, 再分成“1+1”的模式。即在学校期间, 在校内实习基地和课堂上不断交替进行, 即学习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马上到实践基地中进行实践, 再回到课堂上进行理论的学习……如此往复, 保证课堂理论学时和校内实训学时1比1的比例。学生便能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消化和吸收专业知识, 当他们在最后一年到工厂去实习时, 真正与社会实际接轨。

三、“1+1+1”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方案

(一) 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1+1+1”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 能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消化课堂理论知识为前提的,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以使学生能够边学习理论知识, 边进行实践, 保证课堂理论学时和校内实训学时1比1的比例, 达到在校学习期间“1+1”的模式。以我校的服装企划营销专业为例。我校为了使企划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够满足国家对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培养出具有较强基础知识能力、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较高的职业技能素质, 同时拥有较好的岗位拓展能力的合格的毕业生, 前瞻性的在学校内建立了营销教学实训室, 实训室主要经营服装系学生设计制作的产品, 同时为了锻炼营销专业同学的实践能力, 组织同学自己到市场自己采购货品, 营销实训室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 在进行营销专业课程时, 例如商品陈列课程,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 马上到实训店应用, 将所学知识立即消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我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的成绩, 得到了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欧迪芬国际集团的肯定, 在我院建立了璐比青年创业实践基地, 使学生开阔了实习实训的视野, 有机会在校内与国际公司接轨, 在实训期间, 同时掌握自己创办公司的流程以及在国际大公司里面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 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工学结合“1+1+1”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求每个专业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要贯穿实训任务和工作过程, 都要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理论老师讲授、企业人员讲授等环节, 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 保证理论授课课时和校内实习实践课时达到1:1的比例。

(三) 实行“双师制”的教学模式

所谓“双师制”授课, 是指在一门课的授课过程中, 既有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讲课, 同时聘请有工厂、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来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实施下来, 学生在学校的两年基本上可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为1年的工厂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完全有效的利用在工厂实习的时间。同时由于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也使得学生到企业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 适应岗位。有利于提高工厂的积极性。

(四) 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工学结合“1+1+1”教学模式的推行, 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是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设计、管理能力, 应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法。即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 应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即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理论考试成绩, 一部分校内实训成绩。两部分成绩分别由“双师”确定, 各占50%。工学结合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这也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1+1+1”模式的推广, 使学生在学校就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顺利完成学校到工厂的过度, 节省了大量社会资源, 从而可以有效调动工厂的阶级性, 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学校通过工学结合, 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则是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可以减少培养成本, 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真正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 2007.

篇9:高职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机械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一、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及缺陷

随着相关专家和教師对于高职教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学校和国家对于高职机械教学的关注和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机械教学质量相比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理性看待目前我国的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随着人们对于机械认识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手工作坊机械劳动方式,逐渐融入电工学知识、计算机编程、三维绘图学知识及力学知识等,让机械专业变得更加繁杂和综合。现如今,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自动化机械设计技术在我国的工业部门中越来越重要,机械制造这门学科的内容变得更加繁杂和博大精深,变得更加深刻。然而,在我国的很大一部分高职机械专业中,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多半时间还是在理论教学,这就导致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法。当代的很多先进课程没有加入到教学计划中或者说是学习的程度不深,例如计算机辅助绘图、计算机设计和Pro-E等,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课本知识与当前的社会需要脱节。

2.教学模式存在不合理现象。在目前的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课堂讲课还是采取比较老式的方式,大部分还是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的传统模式,这样比较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考核过于侧重理论测试,也就是考核的方式,这样虽然有利于学校统一组织教学和进行学习评价,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实际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革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机械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素质要求正在不断提高,高职机械专业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以往的思维禁锢,力求推陈出新,不断提高高职机械专业教学质量。

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工业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师和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使得所学课程能够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相配合,能够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能型人才。学校还要增加与现代化机械专业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例如计算机技术、工业自动化、Pro-E、数控机床技术、金属切削机床、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技术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最新机械技术知识。

2.注重实践,增加实习机会。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要参与实践,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有一些复杂的知识不容易理解,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更清晰地让学生理解透彻,因此,高职学校要提高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优化和升级学校的机械设备,建立数控学习中心、CAD设计活动中心等现代化机械学习场地,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与此同时,学校可以与周边的机械工厂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让学生到厂房进行机械参观和学习调研,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目前机械市场的行情,让他们对于国家的机械现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关专家和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机械行业与教学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和创新机械专业教学的新方法,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当下,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CAD技术等,让机械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机械行业的魅力,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更加流畅和频繁。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机械技术人员来学校给学生答疑解惑,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机械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机械专业素质。

推进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有深远意义,因此,对于高职机械课堂教学,我们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不断进步,力求创新,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的早日到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铭,张淑会.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8:105-106.

[2]燕金华.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3,13:155-156.

上一篇:工地食堂及小卖部承包协议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