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全民体育”“阳光体育”“健康中国”等新时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引发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而民俗体育作为一种被广为流传且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遗产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积极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篇1:

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关联性,指出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提出采用引导模式奠定教学基础、督导模式确保教学成效、向导模式促进学生发展等做法,以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市场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时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多数高职院校并未结合职业素养对体育教学模式做出合理的调整及优化,导致体育教学与岗位要求相脱节,影响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探索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把握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职业素养培育角度对体育教学提出优化策略,为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提供理论指导,以期更好地锻炼高职学生强健的体魄,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一、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关联性分析

(一)用体育教学夯实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基础

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是评定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维度。如果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定,就需要对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就需用到体质健康监测这一重要手段,体质健康监测在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近年来,广大学者围绕高职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素养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高职体育教学需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创新体育教学路径,才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从而在体育教学层面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关联,为了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的人才要求、让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素养间的联系,积极做好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工作。

(二)用体育教学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虽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统一制定,但是各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制订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如下五个方面的侧重差异,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高职学生的体育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高职体育课程设置“偏离”市场需求。《纲要》的课程目标只是为普通高校大学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而设计的。而高职院校需要贴合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依据《纲要》开展体育教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基本理念,将人才市场满意度看作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还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在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基础牢、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基础牢”主要指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健康水平;“素质高”主要表现在掌握有效的运动方式与健康知识;“能力强”主要是培养学生与市场需求、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实用性体育能力。

二、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体育教学观念保守,教学内容程式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课堂、考试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的各项考核指标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于综合测评中体育成绩考核比重较大,学生所能获得的实际学习效益较为有限,同时教师所给出的考核成绩也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关联,使得体育教师十分重视有关考试内容的教学,以致体育课堂教学“考什么学什么”。此外,国家层面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制订和实行了相应的测试标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取得理想的测试数据,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对测试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由此可见,当前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中“考试”比重相对较大,教学内容程式化,与学生职业相关联的内容较少。

(二)体育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当前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导致评价形式单一、教学督导欠缺。与专业课程相较而言,无论是校级领导层面还是学生本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而从广义角度来看,体育能力是指个体在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具有综合性表现。也就是说,如果高职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并养成科学的体育习惯,既可以有效提升特定岗位所需身体素质,又可以通过体育培养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是其他高职课程不一定具备的教育功能。因此,行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对职业素养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重视。

(三)忽略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选课上基本可以实现“三自主”,即自主选择体育学习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选课需求,然而却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性,并未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对体育教学内容和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及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并未体现职业差异化特征。与此同时,从供给结构上来看,高职体育课程中的传统体育类项目占比较大、新兴体育项目占比较小,再加上运动场地、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很难结合职业素养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路径

(一)以引导模式奠定教学基础

引导模式是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指采用多种综合的手段,通过引导、诱发和教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等各方面的潜能,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善和思想意识的提高。

第一,思想引导。将全面培育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依托理論教学和拓展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理论教学上,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拓展训练上,开展团体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兴趣引导。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作为导向,激起学生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以此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兴趣可以有效激发个人从事一项活动的自发性与持续性。由于高职学生的年龄因素和心理特征,他们往往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上恰恰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点,将新颖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寓于体育运动项目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改进”和“再创造”传统体育项目,在确保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价值能够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体现职业特色,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例如,设置“课程+体育”教学内容,组织“专业知识问答+跑步接力赛”“专业知识问答+下棋”等“新”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在比赛中除了要跑得快还要答对专业知识才能继续比赛,激励各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项目中。

第三,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将“健康第一”的理念寓于各项教学活动中,以此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领悟和践行“运动促进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即先积累、后内化、再升华,为终身体育提供良好支持。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QQ等“互联网+”形式为学生推送体育健康相关知识、设置相应的答疑和引导板块,让学生交流和探讨,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督导模式确保教学成效

督导模式是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督导者(教师)负责制订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任务等,督促、指导被督导者(学生)按计划、按要求进行学习,保证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第一,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的督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学生必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才有可能达到测试标准,进而以协同的形式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建立测试数据档案,开发App数据平台,对学生各项测试指标做简单的推算,依照标准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运动锻炼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及优化,实现健康、比赛等数据的可视化,促使学生自觉锻炼、达到测试标准。

第二,运动技能提高的督导。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要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健康工作、终身体育提供良好支持。终身体育对人体机体功能的正常健康运转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以及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向导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向导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向导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向导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

体育教学应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征实施差异化教学(如表1),让学生在向导模式下积极参与体育课堂训练,提升身体素质,为学生日后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和独特性,其专业岗位具有应用性、生产性、实践性、劳动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者的体质和环境适应性有严格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性及其专业岗位特点,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既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又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万成海.以市场导向为目标实施教改的四个基本环节[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2]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3]刘雪凯,张国艳,郭华恬.基于体育能力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7(4).

[4]刘雪凯,张国艳.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改革与实现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7(8).

【作者简介】何 飞(1987— ),男,汉族,安徽蒙城人,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李婷婷(1988— ),通讯作者,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

作者:何飞 李婷婷

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篇2:

民俗体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全民体育”“阳光体育”“健康中国”等新时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引发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而民俗体育作为一种被广为流传且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遗产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积极影响。从民俗体育在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入手,分析得出其中的关键性阻碍因素,接着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创新发展教学项目、积极培育师资队伍和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教育引导等实践探索路径,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有一定借鉴。

[关    键   词]  民俗体育;高职体育;教学;运用

民俗体育不仅是历经时代洗礼代代相传下来的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一种被传承和弘扬的体育文化,极具民族性、动态性、娱乐性和传统性,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教育资源。因此,将民俗体育引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改善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沉闷、教学思想刻板、教学方式守旧以及教学资源匮乏等状况,也能够点燃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增强他们的体质,并引导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民俗体育运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一)大力传承民俗体育文化

民俗体育中蕴含浓厚的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的继承和发扬对体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多元性有深远影响。以山西民俗体育来说,体育项目非常丰富,同时民俗体育文化也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未来也将会迎来更美好的发展空间。然而相关调查问卷显示很少有高职生能够正确认知民俗体育。将民俗文化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让民俗体育能够以更加体系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让高职学生能够看到民俗体育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从而积极弘扬民俗体育和民俗文化,自觉做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者和践行者。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并培育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关注却较少。而民俗体育形成与农业社会时期人们的日常劳作息息相关,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作用。当然,民俗体育运动还体现了深厚的地域风情,比如山西地区有踩高跷、舞龙狮以及扭秧歌等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且这些文化活动有着强烈的节日色彩,也有着较为广泛的认同度和普及度,因此很容易引起高职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民俗体育突出了娱乐性,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操陶冶都有重要意义。

(二)满足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构成,而如何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依然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课题。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着不同的民族,民俗资源非常丰富。那么,将民俗体育引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不仅会有效解决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关键问题,同时还会让高职体育的发展更具特色。同时,民俗体育活动往往对教学器材和场地的要求度不高,不需要学校投入较多资金去完善教学场所,这会极大地缓解高职院校的经济压力。而且,民俗體育在本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社区以及当地体育文化单位都会定期组织各种比赛,为民俗体育融入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二、民俗体育运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障碍

(一)民俗体育教学扶持较为欠缺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一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去探讨民俗体育这一较新的科目,于是在思想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管理层对民俗体育融入本校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给予的相关资金、政策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扶持较少,这也是民俗体育难以顺利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抑制因素。与此同时,民俗体育的开设还需要高职院校进行相关调研,包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地方民俗体育文化的现有资源状况、当地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等,且在融入过程中相关教学评价、教学监督等也是高职院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民俗体育教学活动较为刻板

有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民俗体育引入了学校体育教学中,但是教学活动的选择较为刻板、单一,同质化问题突出,特色不足。比如跳大绳、踢毽子等运动因为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低,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陌生,容易上手,这些运动项目就成为很多高职院校都愿意选择的课程内容。但是,千篇一律的民俗体育课程也会因此失去最初的意义,与民俗文化的地域特征失去密切联系,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课程实践方面创新性明显不足,依然以社团活动为主要依托,很少走出校园,与校外地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脱节,教学形式化问题比较严重。

(三)民俗体育教学资源较为零散

民俗体育虽然在不同地区都有广泛的资源,但是将其融入高职院校却面临资源整合的难题。从教材资源来看,目前学校基本上还没有编撰自己的校本教材,即使有部分高校推出了新体育教材,但是因为地区性差异和教学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制约,盲目照搬照抄反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构建。同时,网络资源较为丰富,但是高职院校在民俗体育教学平台的搭建工作较为滞后,对网络民俗体育教学关注度不足。此外,学校对校外民俗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明显不足,比如体育文化单位对民俗文化有着较为详细的资料记录,但学校却很少与之建立联系,现成的资源没有引入课程教学中。

(四)民俗体育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民俗体育难以融入高职院校的最大困难是整体师资队伍的民俗体育教学素养不足,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教学能力都无法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教改思路的提出较为新颖,可以参照的成熟案例并不多。比如部分高职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概念模糊,教学内容也随之出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够理想。加之,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师招聘过程中没有强调民俗体育教学能力,在日常体育教师培训中也很少进行相关内容的讲授。因此,将民俗体育融入高职院校必须从校内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学素养提升入手,切实解决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民俗体育运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一)丰富教学资源,增加课程教学内容

一方面丰富教材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民俗体育教材开发研究小组,让校内体育教师对本地民俗体育项目和文化以及校内高职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研,并通过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和网络学习去充实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建立网络资源。高职院校应参照已建立网络民俗体育教学的高校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库,将民俗体育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体育价值、体育思想等通过网络推送和检索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且资源库的建设也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当然,校园社会资源的融化发展也是高职院校民俗体育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应与地方企业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关系。

(二)创新教学形式,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一方面师生共建民俗体育小组。学校可以本校师生对民俗体育的兴趣爱好作为师生共建民俗体育教学小组,比如可以组建踢毽子小组、扭秧歌小组、击鼓小组等,在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有着共同民俗体育特长的学生集中起来,以校内文化活动的举办作为重要契机,以学生独特的视野和角度展现民俗体育的魅力,让民俗体育走进更多学生的生活当中。另外,創新课程教学。学校应将民俗体育与当前的竞技类体育都作为学生体育课程选择项目,在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也为体育课程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三)调动社会力量,助力课程教学发展

一方面引入专业人才。学校可以将当地民俗体育爱好者和研究者引入校园,作为本校民俗体育课程建设的顾问,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这一学习阵地开出更美的花。另一方面丰富社会实践。学校要与体育文化单位形成合作关系,组织各种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让高职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看到民俗体育的社会价值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积极影响,从而自觉参与民俗体育教学。此外,很多社会体育文化单位有着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学校可以与它们共同研究民俗体育文化,助力课程教学发展完善。

(四)培育师资队伍,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一方面加快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注重体育教师的选聘,优先选择具有民俗体育教学素养的教师进入体育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对校内体育教师的结构进行调整,将不适应民俗体育教学或者态度不端正的体育教师调离岗位。另一方面重视专业培训。学校应建立专业化民俗体育培育制度,将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策略传递给体育教师,让体育教师能够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开发更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教学队伍的严格管理,对体育教师民俗体育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让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王兵.陕西民俗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研究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7(11):159-160,163.

[2]卢从飞.民俗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社会价值与责任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6):34-36.

[3]谭祥列.民俗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115-116.

[4]任海军,李建宽.浅论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之途径[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21(1):149-152.

[5]杨广波.浅谈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高效利用[J].教育现代化,2019(20):48-49.

◎编辑 马燕萍

作者:丰文宇

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篇3:

探析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策略

摘 要: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属于十分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仪容仪表、道德素质、行为举止等,则为形体训练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应健全与优化形体课教学内容以及方式,借助形体训练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素养提高,同时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具备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形体训练的概念和内容,并立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 体育教学 形体训练

新时期,塑造形体美的健身热在社会上十分风靡。现阶段,各种“减肥、瘦身”运动的流行,导致部分学生经常因为自己的身材问题感到十分忧虑。部分学生为了控制体重,毫无目的地节食,不重视锻炼,最终导致自己营养不足,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在课堂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有时候为了从视觉上带给人一种“瘦”的感觉,绷紧衣裤,穿塑身衣,严重影响自身发育,导致各种疾病产生。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体型塑造的重要阶段。因为当前的高职院校通常运用的男女合班的教学模式,诸多学生从农村而来,其缺乏较强的乐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理解形体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应给予其正确指导,开展科学的训练,促进学生外在形象以及内涵良好发展。

1 形体训练的概述

1.1 形体训练的概念

高职院校中的形体训练,即与不同的训练方式和器材练习相结合,从而改善身体的形态[1]。所以,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形体训练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还能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形体训练的类型多种多样,并且专业体操和舞蹈等相关体育项目,属于最早的形体训练,其均以基本功的形式出现。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专业形体训练逐渐融入到了高校体育课堂中。

1.2 形体训练的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主要囊括了规范站姿、脚和手位练习、舞蹈练习、把杆以及垫上练习等基本动作练习,这些形体训练可以有效规范人们的坐、卧、行、立等。通过形体训练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体形美感、身体素质以及素养的提高,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的意义极为重大。

2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特点和可行性

2.1 高职体育中形体训练的主要特点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主要是借助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利用各种训练器械,开展具有结合性的锻炼,进而改变学生的身体形体。形体训练活动的教育意义较强,同时对学生自身体育运动精神的强化极为有利,在训练中囊括了繁多的内容,如部分专业的舞蹈课程和体操动作,基本上都是即基本功的形式出现。但在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日益革新下,其形体训练主要涉及舞蹈艺术练习、标准化站姿、手脚位置的站立等内容,加强了坐、行、立、卧等姿势的训练,这些训练内容及对学生形体美感的提高有利,同时还能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此方面的内容。

2.2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可行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形体训练可行性中,应遵循教学活动安全性的原则,安全是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立足于安全,才可以有效提高所有人的身心素質。在活动中,所有内容均需要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专业人员必须科学检测所有内容,确保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无任何偏差与错误,规范的内容和训练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前提。

活动操作简单是确保训练活动可操作性的重要评价标准。每一位老师均可以做好各项目的开展工作,由此表明,其操作难度较小,也表明形体教学学习难度不大。简单易学还能确保经济性良好。因为操作难度不大,因此,拓展训练的器材与场地都十分简单,进而使其经济学得到了保证。在形体训练中,运用的体育工具都十分常见,比如呼啦圈、报纸、绳子等。因为工具十分常见,因此操作难度也小,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3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

现阶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3.1 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形体美、追求健康美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涉及了十分丰富的形体训练内容,音乐与舞蹈极具代表性。两者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直接对人们心中的想法与情感进行表达,借助设定音乐节奏,从听觉上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享受,同时再结合音乐和舞蹈,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引起情感方面的共鸣。舞蹈是人类艺术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一种舞蹈,都可以对特定的情感进行表达[2]。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将音乐和舞蹈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受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影响,学生能够在韵律感强的氛围之中,更加深入的认识展现形体美的相关方式,在学习中也可以充分体验到自身的协调性以及韵律感,使自身的情感表达得到丰富,进而充分感受形体美,对更健康的身体美予以追求。

3.2 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借助形体训练可以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随着学生人体形态美感的不断增强,会改变人体的整体体质与状态,同时还能促进其自信心增强。因此,形体训练在促进高职生终身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就此情况首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体训练,确定适宜的运动量、项目以及时间等,逐步促进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形成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锻炼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3.3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后均要进入到社会中进行历练。因此,高职学生也必须步入社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高职生而言,开展形体训练对其今后的发展极为有利。其原因是形体训练既可以为其塑造身形,包装其外在形象,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人的竞争力增强,为其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3]。相较于本科生,高职生今后步入社会后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高职生若是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把具备良好的发展机会。高职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形体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机遇。今后,形体训练为他们带来的除了是美观的外形之外,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宝贵的机会。

4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策略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职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为基础,结合此阶段学生生理特点,融合与学生身体形态结构相适合的各项形体训练以及健美运动,在换了的音乐中开展形体训练,让学生立足于原有体形,自身气质美、形体美得到增强。

4.1 结合学生特点,设置针对性课程

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生,其身体情况各不相同,而身体素质和形体训练的联系极为密切[4]。对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和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设置,特别是在细节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动作进行设置。如此,可以让所有学生均可得到科学合理的训练,技能促进其训练信心增强,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动作分解为几个较为简单的部分,先开展整体教学,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教师再以学生的细节问题为基础做出相应的调整。如,针对具有较强创造力、活泼的女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学习基本训练的同时,展开创造性的优化,激活课堂氛围。就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鼓励,让他们大胆表现,对适宜的训练动作进行设置,选择大方、美丽、舒展与优雅的艺术体操动作,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美和自信。唯有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对形体训练的兴趣,才可以置身于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改进、学习和自我塑造。

4.2 优化教学形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必须要适当加入练习动作、平衡动作和跳跃式动作,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因为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的区别较大,和女生相比,男生接受成套动作的能力较慢,就此情况,需要不断将形体训练的频率和力度加大,借助反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成套动作的技巧。而女生的身体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针对女生开展形体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柔韧性和协调性心目的练习加入,如舞步组合项目、把杆组合项目等。如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形体训练方法的掌握,同时还能促进形体训练教学效率与质量大大提升。

4.3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对于形体训练而言,其涉及十分丰富的应用方式,并且不只是能够辅助教学,同时还能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5]。比如,进行辅助教学时,实际训练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压肩、下腰、压腿、压髋等拉伸训练,与此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组学生开展相应的趣味训练,如此,便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着力点的掌握。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其做一些较为简单、轻松的放松动作,并和音乐一起进行跳动。如果将其作为独立教学内容,可以把形体训练分成诸多单元,对难度较高的相关动作进行简化,贯彻落实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提高训练强度。

例如,高职生在开展身体力量训练中,大部分力量主要是利用腿部的支撑力量完成的,由腿部将力量传达到腰部,之后传递到上肢。而这种力量的传递结构复杂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运动过程中不能亲身感受,对此,教师需要简化处理整个发力结构,分步骤进行教学,之后连接为一个整体,使整个教学的新颖性得到保证,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4.4 尊重学生地位,规范教师引导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但高职生的价值观和主观意识等尚未发育成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前,需要确保自身教学态度端正、教学动作标准、教学语言规范、自身气质优良[6]。立足于教师正确的示范以及引导,能够展现出榜样的作用,进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对自身的差距与问题予以明确,进而竭尽全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以“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练习与要求”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自身的形象与着装予以规范,以便于学生能够在优良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针对学生学习状态而言,教师应积极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教师应鼓励那些动作掌握较好、身体韵律感较强的学生,同时号召其他同学积极向他们学习,给予学生引导,让其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有效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同时,教师应避免只是批评后进生,还应给予他们帮助,让其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逐步克服和解决困难,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4.5 融入古典舞的特有舞姿动作,开展拓展训练

过去,在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通常是就某部位肌肉能力开展相应的、局域性的训练,这种针对性训练可以使某部位柔韧素质以及肌肉能力得到加强,但通常忽视了动作的整体性,导致训练动作总体性的美感不足。

以手位的训练为例,在传统的形体训练中,教师通常是让学生简单地机械模仿手位练习,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的将形体训练涉及到的“活”的灵魂掌握住,很难使学生的气质、风貌以及仪态得到改善。而教师若是在形体训练中将古典舞山膀、顺风旗、冲掌、按掌等动律元素,便能增强手位练习动作的美感和韵律感,并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自身动作包含的形体美感,进而有效调动学生搜集资料、学习教材以及自主创新动作花样的积极主动,如此,便能营造良好的形体课教学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4.6 明确学习目的,扩展课外教育

针对不同的形体锻炼,教师可划分出不同的目标,诸如保健操、健美操以及减肥操等。同时,学生可以将自身学习需求以及目的作为基础,对适合自己的训练形式进行选择[7]。比如,学生希望通过训练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形态。教师在对教学动作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便需要与学生的训练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身材。当学生希望减肥的时候,教师在对形体训练内容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需注重动作的多样性、简易性以及强度,给予学生帮助,使其可以顺利减肥。同时,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之外,同时在课外也应坚持训练。当前,高职生拥有较为充足的课余时间,同时其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社交、聚会、逛街和打游戏等。对此,教师可以优化调整上述时间,在形体只训练上投入更多的零散、碎片时间,让学生更加关注和喜爱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开展健身展示、体育竞赛以及校园活动等,确保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体能训练方面,进而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身体素质。

5 结语

总之,新时期,现代社会文化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此形势下,体育教学的形体训练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学生群体中,追求形体美、身形体态不佳、身体素质差、形体训练方法不正确的问题越来越显著,所以,各大院校对形体教学课程进行设置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作为一个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极为重要,所以,学校和学生应加大配合力度,促进形体训练良好发展,以坚实的基础助推自身身体素质有效提升,塑造良好形态。

参考文献:

[1] 张紅霞.高职体育训练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9):217-218.

[2] 任治洪.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J].才智,2019(31):130.

[3] 张丽.浅析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形体训练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9(08):120-121.

[4] 张琴.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分析与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8(90):144.

[5] 张丽.浅析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形体训练的必要性[J].记者观察,2018(17):158-159.

[6] 李钰.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形体训练[J].报刊荟萃,2018(04):171.

[7] 王秀荣.体育教育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1):119-120.

作者:王瑾

上一篇:高校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节水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