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预算管理

2024-04-28

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精选6篇)

篇1:地方政府预算管理

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看法

所谓政府预算,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它还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我国政府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与政权结构适应,并同时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相应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人民预算。

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现状,要适应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部门预算,重构复式预算和预算科目体系化,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透明度,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法律性和权威性

我国政府预算是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具有分配的功能,是我国财政的集中体现。政府总预算直接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资源,国家通过税收,公债等分配工具把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及个人手中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集中起来,形成政府预算收入。

政府预算作为财政分配的中心环节,在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般的财政收支活动。如果通过收支活动有意识地为财政的调控功能服务,那么收支手段就成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即是他主要通过年度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平衡调整。实现其调节地方经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保持一个地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收支结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3,公平社会分配

此外,政府预算还有监督控制功能,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监督各方理财,预算作为财政的控制系统,它本身是制度体系。预算的监督控制效力乃是制度效力问题。从此意义上看,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实施的制度控制方法。

但从长远上看,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编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并以经济预测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的发展变化及收支结构的调整。我国尽管也编制财政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但实际执行中与年度预算基本上还是两条路致 使年度预算对财政经济的约束相当有限,不能瞻前顾后。

2、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各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基数法”固定了财政资金在部门间的分配格局,预算资金被套牢,财政无法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相应调整支出规模,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不利于控制支出规模。“基数法”实际上是增量预算,即财政支出只能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一般不能比上年基数减少。因此,不利于控制支出规模,长年使用“基数法”,经过多年积累,基数成了常数,形成支出刚性,不管财政状况如何,支出一味地增长,不利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

3、预算编制缺乏完整性。长期以来,财政分配实际上只对预算内资金进行分配,而没有将预算外资金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财力来使用,导致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此外,地方预算的不完整性还表现在部门预算的编制上,由于我国目前的支出预算是按资金的性质归类编制,不同部门、单位的资金性质不同、来源渠道不同,于是各种资金如行政经费、科研经费、基建支出等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分配和管理。这就使财政难以对一个预算单位的经费整体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加之预算编制较粗、管理水平不高、执行中随意性大。又由于预算编报没有经过编制部门的预算过程,使各级人大批准的预算不能及时细化到部门、项目,财政部门难以按法定的日期及时批复预算。

4、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论证,导致财政收支的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在收入预算的编制上,往往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和领导意志,或者是国家已经确定了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比率,地方就只是一个执行的问题。在支出预算编制上,分析和科学论证做得很不够。“基数法”实施的后果,使各预算单位对“基数”重视有余,而对资金使用效益却过问甚少,因此不利于预算支出总量与结构的调整。

5、预算编制有关职能不分。由于职能不分,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不高。一方面,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职能不分,财政部门既负责预算的编制,又负责组织各部门预算的执行,这一机制就制约部门在组织预算执行中的积极性发挥。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不分,主要问题在于财政部门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楚,财政内部除预算管理部门外其他业务部门都编制预算,经常出现财务监督部门为其管辖的部门争预算、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

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地方预算管理正在逐改革。作为政府活动的一面镜子,为能够更加准确而详细地反映出政府活动的全貌,我们需要在深化,细化预算编制过程中广开思路,使预算编制体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篇2:地方政府预算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绩效评估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一)调整充实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了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组长,各位副局长和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有关各股室责任人组成,下设办公室。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研究分析和督促落实等,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抓好落实。

(二)切实制定绩效评估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为推进绩效评估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我局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根据区委、区政府《20xx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20xx年秀屿区财政局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同时,要求各责任股室、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抓好所负责的具体指标内容的落实工作,经常分析和解决绩效评估体系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增强日常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责任股室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形成了整体合力,确保了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

二、扎实开展绩效考评,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部门履职情况

1、通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1)狠抓财政收入,确保任务完成。坚持依法、扎实、均衡地抓好财政各项收入,做到财政收入早计划、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通过强化收入目标责任,建立财税库行联席制度,健全收入监控分折制度,进一步落实财政部门直征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等措施,预计全区财政总收入12.9158 亿元,比去年增收3.8649亿元,增长 42.7 %。

(2)严格控制支出,确保安定稳定。支出是财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局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坚持保工资、保开门,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确保法定支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车、会、话”经费支出等措施,强化预算约束,财政支出控制得较好。全年累计支出 亿元。

(3)拓宽投融资渠道,为项目攻坚服务。一是支持重点投资项目建设。20xx年筹措各类资金近7亿元,其中新增融资转贷9.03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为工程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促进社会发展。倾斜教育投入,及时拨付教育资金。全年补助教育公用经费 508.61万元,全年科技支出1003.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6566.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27.09万元,环保卫生支出1549.92万元,用于科技事业发展、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开展和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了我区各级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惠农实事。通过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支出920万元,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12579.36 万元,对种粮、石油价格改革进行补贴;支出1224万元,用于家电下乡补贴,推动农业产化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xx年支持现代渔业项目投资300万元,促进了项目顺利开展。支出农村“六大员”政府补贴23.77万元,村(居)“两委”补贴和村(居)办公经费1157.52万元,用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保障了乡镇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转,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支出 223.5 万元,积极助推造福工程顺利实施,涉及894人,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4)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一是强化对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对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只)数、购买行为等为分配依据,直接或间接补助到农民的财政资金,重点监督其是否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是否认真核实补助信息、是否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等。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对上级补助的项目资金,严马项目申报、项目公示、跟踪项目实施和评估验收等;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重点监管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三是规范乡镇本级、村级资金和财务监管。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完善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健全乡村财务管理,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乡镇代理制度,建立健全乡村资产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

2、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会议纪要、专题纪要及领导批示办件。

20xx年,我局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积极参加有关区委、区政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会议纪要事项,扎实完成领导批示件交办的任务。全年各项会议纪要8件、专题会议纪要9件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件168件,均已圆满办件。效果显著,群众满意度较好。

3、应急工作及督查落实情况。

根据《秀屿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精神,我局建立健全了财政应急管理体制,制定了相关的应急保障预案,明确了组织领导职责、预警监测和报告、应急保障措施、财政收支政策、应急保障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和使用等,20xx年预算突发核实预备金249.41万元,防汛应急物资储备金15万,有力地保障了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4、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结落实情况。

全年无人大建议。全年共收到区政协主办提案2件,均已办结,办结率100%,满意率100%,解决率100%。

5、绩效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20xx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以提升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为主线,深入推进绩效管理,认真制定了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对照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设定了绩效评估指标及责任领导和责任股室,建立效绩工作台帐,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改进了财政管理方式。

6、履行职责,服务发展情况。

(1)深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按照新的收支分类体系编制政府财支预算,以增强财政预算严肃性、准确性,规范预算编制标准、程序,切实做好“零基预算”,同时抓好预算编审分离制度的落实,促进了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坚持预算方案局务会议集体研究制度,做到部门预算细化、公开、水平。(2)继续推进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落实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收支两条线”和“收费票款分离”管理,加强票据管理,积极推进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全区有121个单位实行了财务票据电子管理,完成电子开票2995665份,计357065.26万元(含内部往来款项)。同时在部分单位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3)认真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进一步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今年组织采购48批,预算9458276.8万元,节约资金298634.6 万元,节约率3.16 %。(4)继续推进政府收支分类工作,在前年改革的基础上,扎实进政府收支分类。(5)今年还举办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对全区会计持证人员进行培训,并开展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及配备情况检查,为会计制度改革做好准备。

(二)机关自身建设情况

1、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20xx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深化落实,取得明显成效。(1)对外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财政收支、预算外资金管理、专项资金下达、国有资产处置等在区政务公开栏公开;工作守则和办事程序常年上墙专栏公布;会计办证做到及时在窗口公布。(2)对内公开工作开展情况。重大事项财政收支、人事情况、评先评优和职称评聘等做到及时上墙公布;同时认真审议政务公开内容,确保政务公开内容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并做好报送及建档工作。(3)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布置。遵循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编制《秀屿区财政局信息公开指南》,对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公开范围、形式、时限等作了规定,及时将有关内容在区政府网上公布。20xx年公布29项内容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财政信息提供服务。同时,落实和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制定了有关制度,确保了财政政府信息公开有序进行。

2、窗口服务情况

我局按照行政审批项目公开情况,将会计从业资格办理,会计职称报名等进行区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并进行网上审批。对驻进人员加强意识教育,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全年未出现被投诉现象。

3、机关效能工作情况

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认真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制度,全年没有由此而发生的投诉事件;严肃效能纪律,积极参加出席区委、区政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件,对于领导批示件均已办理,群众满意度较好。

(三)加强党建工作

1、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机构,成立领导小组,由支部组委专门负责该项工作,按时研究公开内容并进行公开,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完整,公开齐全,建档保管,并及时向上级党委上报有关材料。

2、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一是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健全学习制度,并按学习计划开展学习,在学习中做到有考勤、有笔记、有体会交流、有专题调研、学习材料齐整、档案保管完好。二是积极征订党刊党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积极做好党刊党报征订工作,及时完成征订任务,并发挥财政职能,以国库统一支付全区各单位的党报党刊征订款,为全区及时完成党刊党报任务,做出积极贡献。三是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本年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向报刊及各级信息刊物报送材料,计在各级信息发表21篇,扩大了宣传效果。

3、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区委的安排,创新形式,紧贴财政实际拓宽服务群众新途径,先后开展了走访慰问挂钩村贫困户,印制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统计台帐。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系统等活动,收到了创先争优实效。二是设置党支部,健全党组织领导班子,按时进行支部换届。三是做党员培训工作认真制定党员培训计划,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工作。四是及时交纳党费,支部组委认真做好党费收集工作,按时上交上级党委。五是帮助挂钩村工作。经常下乡,帮助挂钩村做好抗台风和防范突击事件工作发生,走访困难户支持发展生产等,并监督做好党费缴纳工作。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重大事情、人事安排事项,均经局务会议研究决定,建立“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有关会议和讲座,提高党员素质,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

(四)规范权力运行情况

1、积极推行网上审批

认真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我局行政执法主体、行业及执法依据及时梳理完毕,公开公示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事事限、建立健全评议、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认真履行职责,开展了网上审批工作,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今年共有网上审批事项62项,经区有关部门督查全部合格。

2、执行电子监察工作。我局按照区纠风办的要求,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电子监察系统,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支出进行及时监管。

3、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

据区法制办有关精神,我局认真做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工作制度,编制目录和流程图,确保了财政行政权力公正、合理使用,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4、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情况

我局认真落实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全年未发生行政过错事件。

5、落实审计意见、规定。我局认真对待每年的《预算执和情况审计报告》及时反馈意见,认真配合审计调查,积极做好审计结果的落实工作,未出违反财纪规定事项。

(五)计生工作落实情况

加大落实计生“三结合”优惠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安排155 万元,用于帮助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子女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以及协会会员在生产、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每个乡镇每年至少解决2户,每户补助金额2万元,区、乡镇财政各补助50%。农村独生户、二女户的学费给予减负70%,如属低保家庭,学费全免。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的孩子和父母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纳的经费由区财政统一支付。同进,从社会抚养费中统筹5%,用于建立幸福工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按季度拨付给区计生协会。

(六)廉政行政情况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立项分解督促落实方案,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党风廉政建设。二是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细则,开展风险自查和排查工作。三是建立科级领导廉政档案。按有关规定,将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情况分别建档保管。四是认真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整改工作,全局没有出现一例违法违纪行为。

(七)综治维稳工作

1、社会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工作

我局强化综治工作领导,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秀屿”活动,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全局总体工会计划,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制定建设“平安秀屿”实施方案,深入开民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积极营造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把综治、平安建设投入按人均2元的标准安排预算202.18万元,并按有序时拨付到位。同时,拨付经费359.54万元,支持普法、法律缓助、人民调解及农村综治协管员工资支出,促进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下达的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责任目标。

2、信件办理及对群众意见、建议的回应情况

1.信访情况。全年没有出现群众因财政问题越级上方事件。

2.行评问题整改情况。区转来的我区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存在的问题共3个。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及时组织整改,全面落实到位,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并回访群众,得到满意认可。3效能投诉件办结情况,全年没有发生效能投诉事件。

(八)工作成效情况

通过一年的绩效管理,财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一是增强了财政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意识,使财政收入任务得到较好完成。广大财政人员团结奋斗,知难而上,开拓进取,积极组织收入,确保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xx年财政总收入达12.9158亿元,比增42.7 %。二是增强了财政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使财政改革得到扎实推进。在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进一步完善了零基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继续推进了国库统一支付制度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实行车辆统一保险等工作; 三是增强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实行车辆统一保险等工作; 三是增强了财政干部的依法理财意识,使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我们加大财政监督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检查,如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了领导干部借款、用公款购买各种商业保险、事业单位票据清理整顿等工作,贯彻落实两个《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分条例和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依法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为实行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各种日常财务管理也得到有效加强。四是增强了财政干部的大局意识,使财政各项保障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在财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积极筹集资金,确保工资发放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五是增强了财政人员的服务意识,使系统上下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现象多了起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争”的工作氛围正好形成,党群关系得到了密切的民展,更多的干部群众对财政工作予以了关心、理解和支持。

三、实事求是开展自评,不断推进绩效考评工作

篇3:关于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探究

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方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 也是重要的财政改革领域。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 都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由于地方政府更直接的和社会民生相联系, 所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改进不仅可以更好的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而且在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逐步完善的地方政府预算管理, 才能在有限的财力之下, 更好的提供公务服务, 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更好的为广大公民服务, 并在国民经济发展发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 预算编制手段落后

地方财政预算在编制时, 计划性和预见性都不强。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 没能将预算外收入纳入进来, 虽然新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将不允许预算外收入的存在, 但在具体操作中, 如何保证地方政府严格按照法规编制预算, 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 财政部门只是在预算单位出具的预算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 但是财政部门并不了解预算单位实际的资金需求, 使得预算内容编制较粗, 分配随意性很大, 不能将预算细化到预提预算单位和具体项目上来。目前有些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仍然采用基数编制法, 缺乏充分的调查论证和科学预测, 而人大在对财政预算审批时, 也缺乏相应的调查和评估, 导致不同预算单位之间的资金分配相对固化, 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二) 预算管理手段落后, 执行不规范

其一是地方政府习惯于对一部分预算的批复不完全, 形成一些待分配资金, 不符合预算法的现行相关规定, 也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二是对各部门年的预算批复不及时, 失去了财政预算应有的意义;三是对于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用的批复未能细化到具体项目或单位, 从而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四是对于结转至下年的支出核算缺乏规范性, 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会将年末剩余资金全部转为下年支出, 使结余为零, 不能真正反映地方的真实财力。以一些地方的财政预算为例, 在2012年末, 当年追加预算所占比重为年初预算额的55.19%;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科目调剂为256笔, 占年初预算额的16.32%。这种在执行过程中, 频繁的追加和调整, 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预算的约束力, 导致预算执行不规范。

(三) 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 外部监督的效果不好, 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缺乏透明度, 导致对预算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地方财政预算的监督职能, 但是由于人代会的持续时间短, 而且议程较多, 对于财政预算的审议一般只有两天左右的时间, 由于时间的限制, 人民代表很难对预算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审查。再加上政府提交预算报告较为笼统, 使得人民代表也无法对预算草案展开深入的审查, 弱化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管职能。另一方面, 在预算单位内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当单位申请到预算之后, 并没有将资金落实到具体的项目, 而且, 由于人民代表大会人员的限制, 也无法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使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预算的追加、调整现象频繁, 降低预算应有的约束力, 使得财政预算流于形式。

(四) 缺乏相应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使用财政资金, “花更少的钱, 办更多的事”长久以来也是地方财政的准则,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其他方面, 如预算的可操作性, 对预算使用的结果以及对社会效益的贡献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进行考核。这就导致一些地方财政部门考虑更多的不是如何更有效、更规范的使用预算, 而是如何获取更多的预算资金, 从而导致很多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大, 甚至会出现无用功, 如一些地方搞的“形象工程”, 在浪费大量财政资金同时, 也没有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而另一方面, 对配置和使用预算资金产生的效益没有形成科学、准确的计量和评估的预算考核制度, 会导致一些地方会提留或者虚报资金, 造成预算资金的浪费。

三、完善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健全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制度

新《预算法》取消了预算外资金, 将政府所有收入支出都纳入到预算体系中来, 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根据新《预算法》的规定, 地方政府应该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形式, 以实现预算内容的完整性, 预算要准确反映地方政府所有的收入, 包括收税收入, 收费或者其他形式取得的收入, 并接受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为此, 地方政府必须对预算外收入的方式进行改革, 实现收缴分离, 将预算资金逐步纳入到预算体系中来, 真正实现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综合财政预算形式。改革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方法,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施行的基准制预算编制方法, 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年末结转。要改用零基预算, 以增加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将预算的编制内容细化, 原本的预算草案分到类级, 现在地方政府的预算编制内容要细化到款级, 逐步细化到项目级别, 并进一步将预算草案分为一般预算草案和政府基金预算草案, 将预算资金安排到具体的单位和项目, 避免预算资金的二次分配。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 由该机构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支出额度标准, 通过零基预算对主管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进行审核。建立预算信息数据库, 由专门的预算机构根据对各预算单位实际情况的调查结果为依据, 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编制和管理, 以便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及时详细的了解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预算编制部门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备的预算编制体系, 不同机构间信息共享系统, 科学合理的确定各项预算指标, 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减少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二) 改进预算管理方式,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新《预算法》改进了对预算的管理方式, 建立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并强化了预算的支出约束, 规定了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不准制定新的增加或减少地方收入、支出的政策, 对预算的调整也做出了限制。新《预算法》为我国地方政府改进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财政预算的实施策略, 要将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执行计划包括在内。然后将预算执行计划报经专门预算机构批准之后即可施行, 各机构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使用资金。为了保证各机构严格按照要求使用财政资金, 应该为每一个单位建立一个银行账户, 从根源上杜绝对财政资金的胡乱使用。在新《预算法》环境下,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 强化对预算执行的审核, 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过程管理, 增加预算的约束力。预算方案一旦确定下来, 任何个人或机构都不得对预算进行更改或增减, 如果确实需要更改的, 也要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讨论严格按照程序来批准。新《预算法》也对随意追加预算的现象进行了限制, 对此, 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 强化部门内部约束, 严格制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方案, 禁止对预算的追加或调节, 维护财政预算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预算单位收到拨付的款项后, 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中规定的目的使用。对于项目预算的调整, 要审核其调整目的, 以确定其调整的必要性, 然后要经过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批准。禁止预算单位擅自对支付内容、目的。以确保预算资金能够达到使用目的, 增进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稳定性。

(三) 完善地方财政预算监管体制

加强地方财政预算编制过程和执行的透明度。新《预算法》规定, 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报表, 应当在批准后20内由政府财政部向社会公开, 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做出说明。地方政府应该在新《预算法》的要求下, 增加地方财政预算各方面的透明度。主动公开政府预算, 在向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预算草案中, 将申报内容细化到“款”级科目, 在必要的情况可以细化到具体项目, 以便于人民代表大会对草案的审核, 然后向社会公布。在预算单位内部, 对预算进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对预算单位的支出情况进行调查, 完善公用经费标准, 规范预算单位的公用支出, 并按时公开各预算单位公共支出情况, 以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为民众参与预算监督提供条件, 通过立法算让社会公众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审查过程, 在相关制度方面, 完善参与式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并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机制相互衔接, 并对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投票、专家论证等、社会听证、公开审查、最终表决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 由于人代会召开是时间、议程以及专业人员的限制, 在对地方财政预算的监督效果并不明显。鉴于这一点, 可以在人代会的框架下, 成立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常设机构, 专门负责人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以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

(四) 推行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预算绩效的管理主对资金的支出结果进行管理, 这就要求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对预算资金产生的效果, 从而加强政府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 并将预算管理贯穿到财政预算的整个过程。在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最关键的就是指标体系的设计。因此, 地方政府应该在相同的审核框架下, 将预算资金投入后产生的效益和和实际操作情况纳入到对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中。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根据考核指标对绩效审核的结果, 作为对单位资金预算和资金的投入的主要依据, 并对资金投入效果评估的情况进行分析, 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制度。而且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可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找出潜在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 并实时检查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论

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还存在不足, 如编制内容不完整, 执行力度不够, 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对此, 我国应该结合实际国情, 完善和改进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制度, 完善预算审核系统,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的监督制度以及预算内容和执行公开制度, 推行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等。

摘要: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存在着编制不规范、执行力不够;预算编制、预算管理手段落后;执行不规范, 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缺乏相应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等问题。我国应该结合国情, 加快健全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制度, 改进预算管理方式;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完善地方财政预算监管体制, 加速推行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以保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探究

参考文献

[1]朱志峰.财政预算管理转型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 2013 (11)

篇4:地方政府预算管理

【关键词】财政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法制建设

一、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时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2014年8月31日,已酝酿20年的《预算法》首次修改通过,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出台,对地方债务的举债融资规模实行控制和规范举债机制,为预算法实施奠定了具体的执行基础。10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等等。这种种举措正式拉开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序幕。尤其在地方政务债务管理方面,《新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意见的出台具有重大的意义。规范地方债的法律框架已基本搭建起来,地方债务管理的改革也已经全面启动,地方政府已被明确要求公布资产负债表。这种种举措将对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财政预算管理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起因,新的预算法以及相关法规将对地方债务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对新的预算法在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二、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

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受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应对国外经济不景气的局势,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建立融资平台公司,举借大量贷款刺激地方经济增长,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常识,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大规模征占土地,以土地财政的模式维持着地方政府的运转,并以此带动地方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目标反过来又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进而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逐笔扩大。

2.政府间的支出责任界定不够清晰。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规章等,政府负责和社会承担的支出范围不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支出界限和责任划分不清晰。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投资金额比较大的项目可以吸纳社会投资进行建设的,往往是由政府直接投资,而像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基本服务的却向市场开放,由市场来决定。由于体制的问题,使地方债务不断增加。

3.地方政府财源欠缺。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将财力高度集中,地方政府的大部分收入都要回归中央,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主要是靠中央转移支付维持运转使。而多项转移支付项目要求地方配套30%~40%的资金,在地方自有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加剧了地方财政的收支矛盾。不少地方政府为履行职责,保障支出需要,千方百计筹集非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地方债务。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然,落实新的预算法等相关法规,建立新的地方政府融资体制将面临许多困难,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比如,第一,地方政府用PPP机制将基础设施等项目推向市场,有一定超前性。一方面,我国各地探索PPP机制的时间不长,制度环境不够成熟,政府部门作为业主,在设计机制方面也没有经验,目前,地方政府更多的是将PPP视为偿还前期债务的一种方式,存在较大风险;另一方面,是不是所有能推向市场的业务都必须彻底推向市场?在理论上也存在一些争议。第二,财政部门与融资平台公司的关系面临重塑,如何逐步消化地方政府的现存债务量。长期以来,作为地方政府小金库的融资平台其资产和负债等没有被纳入财政预决算。然而,在本轮债务管理新政中,融资平台将面临重新分类,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公益性的融资平台,而盈利性的融资平台将直接进入市场、不再与财政挂钩。从管理能力而言,财政部门面临较大的挑战。当融资平台庞大的债务回归财政系统后,如何来优化债务结构和消化现有债务呢?许许多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首先,建立收益和风险分担公平对等的机制。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的收益和风险需公平承担。目前,对于项目的论证、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主要是政府负责,其中,对于财务指标的可行性研究和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以及利益的分配等难以准确衡量和确定,因此为避免PPP模式像BT模式一样沦为地方政府吸金的工具、如何使社会资本在不亏损且有一定盈利的基础上参与到项目中,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双赢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建立、健全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力保障机制。财力保障是落实政府责任的基础条件,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按照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的划分和不同地区的支出标准,要实事求是地测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级政府的基本财力需求,并给予保障。

最后,必须强调,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应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切实履行法律责任,做好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企业和民众也应履行法律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对政府财政预决算实行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5、11-12.

[2]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篇5: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总结

市人大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跟踪监督工作组对试点部门的工作总体上比较满意。工作组还现场问询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并从加强预算编制、提高预算效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代表建议在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技术体系的研究,在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上有所突破;有代表认为试点部门项目微观绩效目标很明确,但微观目标与部门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的对应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明晰;针对部分项目执行周期较长绩效评价较难实施的问题,有人大代表建议绩效评价工作分阶段实施,将项目中间阶段的绩效评价重点放在实施进度上或者暂时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待项目执行期满后再进行绩效评价。

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赵巨鹏做了总结发言:认为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相关部门采取了针对性很强的措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有很大的提高,预算实施效果较为显著;各个部门根据不同业务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保障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市人大代表及相关工作同志高度重视,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促进了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希望市财政局、市科委、市卫生局、市医管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凝练,为今后在全市全面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篇6:政府预算管理-第九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监督

2、事前监督

3、事后监督

4、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

5、个案调查

二、填空题

1、政府预算监督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的审计。

2、预算监督的特点表现在,预算监督体系的,预算监督主体的,预算监督对象的,预算监督过程的,预算监督依据的,预算监督形式的。

3、财政部门的预算监督实际上是一种监督方式,财政部门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起作用,是整个政府预算监督体系的中坚力量。

4、按照政府预算监督的时间顺序来划分,政府预算监督可以分为、、和。

5、预算监督的是完成政府预算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规范政府预算管理行为和预算监督行为的准则和规则。

6、对政府预算编制进行监督应当本着、、和的原则进行。

7、根据我国《预算法》,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经批准。

8、政府财政部门对预算实施监督的权力,来源于代表国家意志的与,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授权,以及代表国家行政权的本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授权。

9、法国的政府预算监督体系主要由、和组成,是比较典型的司法监督制度。

10、的审计监督是日本执行预算监督的专门机构,是其预算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单项选择题

1、司法监督属于()

A、事前监督B、事中监督C、事后监督D、专项监督检查

2、下列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中,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的是()

A、《会计法》B、《预算法》C、《审计法》D、《政府采购法》

3、根据我国《预算法》,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经()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政府

4、英国对政府预算的监督,由议会、财政部和()担任,这是立法监督制度的主要特点。A、审计法院B、审计署C、会计检察院D、国会会计总监局

5、对正在运行中的预算活动进行的监督检查的是()

A、事前监督B、事中监督C、事后监督D、专项监督检查

6、下列政府预算监督中,属于行政监督的是()

A、财政部门监督B、社会中介机构监督C、社会舆论监督D、司法监督

7、《会计法》规定,会计监督包括()

A、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B、事前监督C、日常监督D、事后监督

8、政府预算监督由国会、财政部门和会计检察院的审计监督三个层次组成的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9、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政府预算进行的监督,主要是依靠()的行政监督。

A、立法机构B、审计机构C、财政部门D、中介机构

10、狭义的政府预算监督是指()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各级政府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实施审查、稽核、检查活动。

A、财政机关B、立法机关C、审计机关D、权力机关

四、多项选择题

1、政府预算监督对一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A、政府预算监督是保障国家财政职能实现的重要手段B、政府预算监督是确保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C、政府预算监督是保证预算的法律效力、维护法律权威性的重要手段

D、政府预算监督是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和遏制腐败的重要保证

2、政府预算监督与其它行政监督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有:()

A、预算监督体系的层次性B、预算监督主体的多元性C、预算监督对象的广泛性

D、预算监督过程的全面性

3、属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决议或决定,其法律地位仅次于宪法的财经法律有()A、《预算法》B、《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C、《会计法》D、《审计法》

4、立法机关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有()

A、对政府预算编制的监督B、对预算调整和变更的监督C、对政府决算的监督

D、对内部财务收支的监督

5、按照政府预算监督的时间顺序来划分,政府预算监督可以分为()

A、个案监督B、事前监督C、事中监督D、事后监督

6、有权对政府预算编制进行监督的监督主体有:()

A、立法机关B、财政部门C、社会中介机构D、审计部门

7、审计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监督的重点是()

A、审计预算外收入的取得时候符合有关规定B、审计预算外资金是否进行了财政专项存储

C、审计预算外资金结余的真实性D、审计预算外资金的规模

8、在预算监督实践中,政府预算监督的方法有()

A、日常监督B、事后监督C、专项监督检查D、个案检查

9、法国的政府预算监督体系是比较典型的司法监督制度,其主要组成部分有()

A、检察院B、议会C、财政部门D、审计法院

10、以下关于《预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预算法》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B、我国的《预算法》是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C、根据《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D、《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五、判断对错,若错则说明原因。

1、与其他预算监督相同,司法监督也有事前监督,即对监督客体中将要发生的经济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依法进行审核。()

2、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监督体系中尚以国家监督为主,即以权力机关和政府的财政、审计监督为主。()

3、根据我国《预算法》规定,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4、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对象主要是预算单位,可以代替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5、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必须是依法进行的监督,我国目前尚未出台《财政监督法》,这对预算监督主体进行预算监督十分不利。()

六、简答题

1、政府预算监督的涵义是什么?

2、政府预算监督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3、简述政府预算监督的特点和分类。

4、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5、简述政府预算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七、材料分析

河北省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预算改革中一走在前列。多年来该省通过不断改进初审方式,使初审效果逐年提高。河北省人大在对政府及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初审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听取汇报与审查文本相结合,二是重点审查与全面审查相结合,三是公开审查与封闭审查相结合。为确保人大代表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调研和准备会议发言,相关负责人员提前将材料送到代表手中,会上还请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介绍了预算编制原则、资金保障重点等情况,20多名代表作了发言,提出了40多条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会后代表们与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交换了意见。

河北省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一是建立情况报告制度,要求财政部门每月报送预算执行情况表,税务部门每月报送税收情况分析报告,通过报送的材料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二是加强半年和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审查。三是对省直属的部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追踪监督。

河北省审查上决算时,进一步充实了相关资料,增加了省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及结余情况表、省级部门预算调整及决算情况表、中央对省和省对市及县的转移支付情况表、政府预算结转与部门预算结转情况表及说明等,使审查工作更加有据可查,更加深入具体。二是充分利用审计手段,三是督促违规问题的整改。

另外,对预算实施全程监督是一种经常行为,为了将这一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该省还强化了制度建设和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一是制定了贯彻落实《监督法》的预算监督实施办法。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把调研成果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工作实践的有力指导,提高了监督的科学性。

请仔细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监督:是指在预算的全过程中,对有关预算主体筹集和供应预算资金等业务活动依法进行的检查、督促和制约,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事前监督:是指预算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将要发生的经济事项,包括正在酝酿中的经济事项和准备付诸实践的经济事项以及与其相关的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依法进行审核,进而保障经济事项步入预定轨道的一种预算监督活动。

3事后监督:是指对预算监督客体中已经完结的经济事项及其运行结果以及与结果相关的各类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依法进行审查,进而保障经济活动不脱离运行轨道的一种预算监督管理活动。

4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是指在政府预算监督检查工作中用于调整经济关系、进行宏观控制、维护经济秩序、完善管理机制的法律规范,也是各预算监督主体履行工作职责,开展监督检查的法律保障。

5、个案调查:是指根据上级批示的群众具保案件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线索,组织力量进行检查核证。

二、填空题

1、财政收支

2、层次性 多元性 广泛性 全面性 法律性 多样性

3、行政 决定性

4、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

5、法律依据

6、真实性 合法性 效益性 预测性

7、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8、宪法 法律规定

9、议会 财政部门 审计法院

10、会计检察院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3、C 4、B

5、B6、A7、A8、D9、C10、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CD4、ABC5、BCD6、ABD7、ABC8、ABCD9、BCD10、ABCD

五、判断改错题

1、错。司法监督完全属于事后监督,即一旦预算主体在预算活动中发生了违法行为,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2、对

3、对

4、错。社会中介机构对预算单位的监督是对财政部门监督和审计部门监督的有益的补充。

5、对

六、简答题

1、政府预算监督的涵义是什么?

政府预算监督是指在预算的全过程中,对有关预算主体筹集和供应预算资金等业务活动依法进行的检查、督促和制约,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预算监督主体包括国家财政机关、国家权力机构、法定的有关国家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社会舆论以及司法机构。狭义的政府预算监督主体仅限于国家财政机关。

2、政府预算监督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政府预算监督的意义在于:

(1)是实现政府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避免和及时纠正预算决策的重大事物

和重要保证。

(2)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财政收支总量、结构和效益,为实现财政对社会宏观经济

调控提供重要的决策参数。

(3)能够及时反映财政预算法规、制度和政策在执行中的情况和偏差,为财政预算

法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调整及改革提供现实基础。

(4)充分维护财政预算法规、制度和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

策的顺利贯彻执行。

(5)能够促使政府预算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提高工作水平及工作效率,保证依法行

政,廉洁清明。

(6)能够保证政府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完成,合理利用和节约预算资金,避免和防

止浪费,达到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7)能国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贯彻经济核算,促进预算资金使用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政府预算监督的作用在于:

(1)政府预算监督是保障国家财政只能实现的重要手段。

(2)政府预算监督是确保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

(3)政府预算监督是保证预算的法律效力、维护法律权威性的重要手段。

(4)政府预算监督是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和遏制腐败的重要保证。

3、简述政府预算监督的特点和分类。

政府预算监督的特点有:预算监督体系的层次性;预算监督主体的多元性;预算监

督对象的广泛性;预算监督过程的全面性;预算监督依据的法律性;预算监督形式的多样性。

政府预算监督的分类有:立法机关监督、财政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社会中介

机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司法监督。

4、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是指在政府预算监督检查工作中用于调整经济关系、进行宏观控制、维护经济秩序、完善管理机制的法律规范,也是各预算监督主体履行工作职责,开展监督检查的法律保障。

按我国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指定机关的不同和所产生热闹感的法律效力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宪法

(2)财经法律。具体包括《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审

计法》、《政府采购法》。

(3)有关行政法规

(4)有关规章制度

5、简述政府预算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政府预算监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立法机关对预算的监督,包括对政府预算编制的监督、对预算调整和变更的监

督、对政府决算的监督。

(2)财政部门对预算的监督,包括对预算编制的监督、对预算收支执行的监督、政

府采购的监督、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

(3)审计部门对预算的监督,包括对政府预算编制的审计、对预算执行的审计、对

决算的审计、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对政府性基金的审计。

政府预算监督的方法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事后监督、专项监督检查、个案

调查。

6、材料分析

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政府预算监督中立法机关对预算的监督,在我国指人大

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具体包括对政府预算编制的监督、对预算调整和变更的监督以及对决算的监督三个环节。

对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是一种事前的决策性监督,是搞好预算审

查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性环节。人大严把预算初审关,提高了预算科

学性,保证了预算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进而促进经济事项步

入预定轨道。

人大对政府决算的监督是对预算监督的继续,预算监督中的一切情

况都将在决算中反映出来。人大严把决算审批关,增强了预算监督实效。

决算监督涉及预算的收入、指出和平衡三个方面,其中收入支出是否与预

算相符,预算资金是否真正发挥了效益是监督重点。

2.材料还反映了政府部门对预算的监督。组织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是整个预算监督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河北省政府采取四项措施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严把预算执行关,维护预算严肃性,保障了经济事项在预定的轨道中的正常运行。

上一篇:王翦将兵文言文阅读答案下一篇:双双燕 咏燕史达祖 翻译 赏析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