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预算执行审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方预算执行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方预算执行审计论文 篇1:

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时代对基层执行审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预算执行审计不仅是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还是审计部门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即使我国的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过相关研究后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在基层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篇文章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预算执行审计;问题;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新的时代对基层执行审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预算执行审计不仅是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还是审计部门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即使我国的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过相关研究后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在基层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行完善。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与原则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

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二)预算执行审计的原则

1.用制度进行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

预算执行审计人员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或错误,只能用制度去控制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行为,才能降低预算执行审计风险。例如建立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体系、预算执行审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和预算执行审计质量复核机制等。

2.坚持以人为本的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原则

提高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素质,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强化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是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最关键的控制环节。预算执行风险控制的好坏取决于执行控制决策和程序以及人的素质和观念,所以控制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控制。

二、预算执行审计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影响基层审计机关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在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素质较低,主要表现为,其一:我国基层预算执行审计人员文化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对预算执行审计没有深刻的认识。上级相关部门对财政的支出意识淡薄,相关财政经费没有得到落实,长此以往,基层预算执行审计人员上行下效,降低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效率;其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基层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存在老龄化的现象,年纪较大的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受传统思想影响只凭经验不接受新知识进行审计工作,降低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没有完善的预算执行审计管理制度

我国的预算执行审计管理制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有些市级县级相关单位在审计工作上因权限的范围受到限制,使基层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能完全开展,相关审计机关不能对基层审计机关进行有效监督;其二:预算管理的体制不健全,没有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配置,没有有效的奖励机制,导致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效率低。

(三)基层审计机关没有创新意识

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财政体制有了变化,对基层审计机关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基层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审计方法趋向于单一,没有创新意识,墨守成规的依赖于以往的行事经验,没有深入的去研究财政职能改革的情况与问题,只依赖于预算执行审计的事后监督,降低了基层审计机关的监督效率。

三、针对预算执行审计所出现的问题制定策略

(一)提升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素质

向相关部门申请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经费,对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首先,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型培养,如:开展培训班、讲座等教育方式扩展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眼界;然后训练审计人员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效率;最后,给基层更换“新血液”,改变基层审计人员老龄化的趋势,摒弃以经验做事的旧思想,并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提高审计人员投入到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良性竞争对审计人员每一年度进行考核,选用淘汰方式对审计人员进行优胜劣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基层审计部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的效率和水平。

(二)设立健全的预算执行审计管理制度

健全的预算执行审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审计人员的预算执行审计效率。首先,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审计管理制度,在审计工作中要按照制度执行,对各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然后,运用“统筹兼顾”的策略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解决,并且把各方面的审计工作纳入到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范围;最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各个基层审计机关单位建立与审计相关的信息联系并实行资源共享,由此减少年审计工作的重复率,提高基层机关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效率。

(三)给基层审计机关树立创新理念

针对基层审计人员按照传统经验做事,墨守成规,不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熏陶的现象。基层审计机关首先应对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改革,树立创新理念,然后要求审计人员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的方向,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摒弃以经验做事的旧思想,学习优秀的专业知识,增长自身的技术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有效提高基层审计部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想要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率,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审计管理制度,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树立创新理念,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对预算执行审计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取得长远的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昱.当前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4:156-157.

[2]廖晓军.规范完善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审查监督制度依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J].中国财政,2015,01:7-9.

[3]高艳玲.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02-103.

作者:刘翠珍

地方预算执行审计论文 篇2:

预算执行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 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文章在深入剖析预算执行审计现状、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及其给审计带来挑战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深化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出了亟需完成的几个转变,即建立“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审计机制,由分兵出击向联合审计转变;由单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全面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转变;由微观的就事论事向宏观的审计效应转变;由传统的一般性预算资金审计向完整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审计转变。

【关键词】 预算执行审计 预算改革 综述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

1、预算执行审计现状

从1995年开始,按照《审计法》要求,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了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近年来,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由于预算执行逐步走向规范,以纠错查弊为主要目的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查出的问题逐年减少,对财政资金的效益性监督尚需大力推广。二是审计的范围和审计力量投入有待调整。在审计力量投入方面,对税收投入的力量较多,对非税收入投入的力量相对较少;对预算内财政资金投入的力量较多,对其他基金、预算外资金投入的力量相对较少。在被审计单位方面,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多,对二、三级单位审计力度不够。三是财政审计“一体化”呼声越来越高。财政收入来源于各种经济成份和各个经济组织,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执行审计必然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它既包括了对财政、地税、国库部门的审计,也包括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审计以及财政性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业水利、教育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凡是有财政资金运行的地方都应有审计监督。必然要求负责财政审计的部门和其他专业审计部门高度协调,统一行动。四是反映微观方面的问题较多,提出纠正性措施较多,而反映宏观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即使是一些专题审计调查,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揭示的一些问题年年都是“老面孔”,所提建议也是微观的、一般性的,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是中央对政府财政运作的总体要求。在财政部、审计署的大力推动下,各地财政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行时间较长,业已基本改革到位的“财政四项改革”。即收支两条线管理、预算编制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门预算要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提高各部门支出的透明度,财政部门合理核定支出标准,并按标准足额供给经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相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将所有的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系统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供应和劳务提供者的账户上,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二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三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本目的在于分清政府的社会管理和资产所有者双重身份,实现政府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离,以期体现既有利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又有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效率改革的目标。

3、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带来的挑战

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涉及财政收支管理体系的根本改变,由此给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预算改革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本身也为审计增添了新的内容:(1)根据调查发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修订、完善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提出审计建议,使“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等;(2)帮助部门寻找本单位年度专项任务变动规律,摸索专项支出中相对常量和变量的规律,对常量部分可以提前安排,对无法确定的变量进行仔细研究实事求是的解决;(3)帮助建立与政府采购制度相配套的财政专项预算资金管理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制定有关政府采购行为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即时发布各地、各部门采购信息制度等;(4)帮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政收支程序,推进财税库横向联网,完善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控管理体系,促使预算执行更加透明,信息反馈更加快捷。二是随着新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建立,审计人员也将面对一些新课题,如:帮助协调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一致之处,帮助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契机对现行制度进行清理以及时修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及税收、国库、财政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进财、税、库网络“一体化”建设,帮助规范财政信息管理,确保新的政府收支分类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等。三是随着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就如何合理划分会计主体和预算主体,如何以出资企业的财务预算为基础,如何以权责发生制对具体预算收支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如何规范与财政预算的关系,如何逐步建立政府国有资产财务报告制度等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也是今后要面对的课题。

二、搞好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亟需完成的转变

预算执行审计应以支出审计为主线,以资金审计为载体,以过程审计为抓手,以效益审计为目标来开展。在总结武汉市多年预算执行审计实践基础上,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整合审计资源,建立“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审计机制,由分兵出击向联合审计转变

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凡涉及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项目,都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之列。要通盘考虑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开展联合审计,做到全局一盘棋,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一是建立预算执行“一体化”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在一把手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由综合部门协调、以财政审计处为主体、各业务审计处室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形成合力,使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大于分兵出击,最终为社会公众、党委、政府和人大提供更加丰富的审计成果。二是将预算执行审计和各专业审计相结合,实行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制定方案,统一实施审计,统一问题定性,统一处理问题的“五统一”方法。在计划的安排上,总体方案要围绕当年度财政审计的重点和专题来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在实施审计中,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对财政资金要从征收环节到征收入库环节,从预算分配环节到使用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做到财政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追踪到哪里。实施审计结束后,各审计小组分别按所审项目形成审计报告或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由专门写作班子按审计方案要求对审计情况进行汇总、归纳、提炼和分析,形成完整的“两个报告”。三是“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同时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的“一拖N”审计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同级审”和“上审下”在客观上存在重叠。要充分利用下级审计机关的同级审资料,把握重点、确定目标。对同级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级审计机关可以提出并督促整改落实。针对预算执行审计与预算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相关的特点,制定统一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派出同一审计小组,一次进点,突出各自侧重点,做到审计成果共享,分别出具审计报告,既节省时间,又避免重复进点,把事与人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由单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全面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转变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与深化,财经秩序日趋规范,审计发展到了更关注财政支出效益的时代。预算执行审计既要关注财政资金筹措得和使用得“对不对”、“实不实”,更要关注用得“好不好”。效益审计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起来,据国家审计署统计,2006年全国省以上审计机关的效益审计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近40%。要开展效益审计,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突破:一是建立科学的、有据可依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每一个效益审计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及评价的具体形式也随之不同。立足财政支出管理目标的现实和发展前景,设计出一套全面涵盖所有财政支出活动、内容翔实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财政资金效益审计亟需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二是建立每个评价指标的标杆值和参考范围值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动态地调整这些数据。三是探索出一套可行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报告的撰写。每个指标的标杆值和参考范围数据库要以财政资金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

3、重视审计综合分析,由微观的就事论事向宏观的审计效应转变

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就是解剖麻雀,审透问题,提高“两个报告”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手段。预算执行审计必须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要实现由微观的就事论事向宏观的审计效应转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突出分析重点。即抓住预算执行中的重点问题、主要矛盾进行综合分析。预算执行审计涉及的情况相当多,综合分析中如果面面俱到,重要问题往往被一般情况所掩盖。既要注意抓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综合分析,又要注意抓重点问题的分析。二是分析问题要全面。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宏观性强,人大、政府和财税部门关注度高,如果分析问题的范围过窄,就让人无法确定是点上情况还是面上情况;分析过于微观,难于引起党政领导的注意;分析过于简单,就事论事,缺少原因、对策,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注意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地分析问题。三是以事实为依据,分析要有逻辑性。实事求是不仅是预算执行审计的本质要求,也是开展综合分析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在全面搞清事实的基础上,以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深入解剖,分清责任。综合分析过程中要做到观点正确,问题清晰,判断恰当,推理有据,论证有说服力。四是分析要及时。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广,单位多,资金量大,审计期间相对跨度也大,除对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外,对有些情况还要追溯到以前年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各种审计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反馈,就会大大影响预算执行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要确立较强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以实现分析的最大价值。五要提高分析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要进入党政领导的决策圈,起到强化宏观调控的作用。

4、顺应预算管理改革,由传统的一般性预算资金审计向完整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审计转变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财政改革的实际出发,及时发现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为促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扩大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一要扩大财政资金的审计覆盖面。不仅要关注财政直管的资金,还应关注其他部门掌管的政府性资金以及一些以公共项目或以公共负债为背景的公共性资金,要把游离于预算管理体系外的政府资金全面纳入审计范围,实现对全部财政资金的全方位监督。二要扩大本级部门单位的审计面,继续扩大一级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的审计覆盖面。三要扩大对所属二、三级单位的延伸审计面。二是以人为本,以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利益问题为重点。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紧跟财政改革的步伐,把预算执行审计与本级党委、政府的目标任务相结合,与人大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三是强化预算编制审计,推动细化部门支出预算编制改革到位。编制预算审计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四个界限:首先,人大批准的部门预算就是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定依据,不能用其他标准替代人大批准的预算来衡量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其次,不宜超越预算执行阶段去审评部门编制预算过程中尚未确定的事项;再次,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防止部门之间和部门内不同单位之间苦乐不均,又要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最后,严格区分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界限,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实事求是。四是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预算支出改革后,大量的拨付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专职机构——政府采购办公室、财政结算中心来具体组织实施。因此,财政审计中除了应进一步加强对财政部门资金拨付情况的审计外,还要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审计。

三、结束语

预算执行审计走过的这十多年,也是其不断深化的十多年。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全力以赴组织实施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上,要由关注一般预算内资金向全方位关注财政性资金转变;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财政支出审计为主转变;由注重审计本级支出向审计本级支出与补助下级支出并重转变;由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转变。审计方式方法上,要提高审计的宏观意识和服务大局的意识。在保证财政改革各项政策和措施顺利落实,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加强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特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预算执行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 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 王雍君:中国公共支出证实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 吴定富:财政审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6] 胡勤华、韩用明:财政预算执行的效益审计指标[J].审计月刊,2005(10).

作者:胡勤华

地方预算执行审计论文 篇3:

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在发挥审计职能、维护经济秩序、推动财政改革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对审计机关来说,结合公共财政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实际,立足实践,拓展思路,不断创新,从理论的层面不断研究深化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已成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免疫功能”作用的必然选择。

一、更新观念,明确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主要目标

1.以摸清家底、揭露问题,实现财政资金的真实性为目标。真实性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准确摸清家底、系统揭露问题的前提,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去判断资金的合法与否,评价效益水平的高低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将摸清家底、揭露问题、实现财政资金的“真实性”定位成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是很有必要的。要实现这一审计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查清楚所记录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真实情况,有无采取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检查预算项目支出的真实情况,检查有无挤占、挪用、截留财政经费情况等问题。

2.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财政资金的合法性为目标。合法性审计也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真实性、合法性共为审计工作的基础,没有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效益性审计就无从谈起。所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财政资金的“合法性”,也应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审计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查清楚所记录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预算编制程序和有关规定。目前审计中发现的主要有预算编制不实、执行不严,不按照规定程序申报项目预算,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未经财政部门同意自行调整预算、改变预算资金用途,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等问题。

3.以推进改革、服务发展,提高资金支出的效益性为目标。效益性审计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延伸和发展。因为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财政收支行为逐步得到规范,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成了人大、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因此,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就是要在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向效益性拓展。在检查预算资金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检查资金支出的效益性。要实现这一审计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查清楚所记录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是否为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益,是否存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的问题。根据目前审计中发现的主要有财政资金闲置、未执行预算安排,预算编制过大、结余资金较多,项目进展缓慢、影响使用效益,出借财政资金、违规发放贷款等问题。

二、围绕中心,突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

1.注重预算编制和综合预算管理的审计。开展预算编制和综合预算管理的审计是财政审计深化的需要。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财政审计人员熟悉了预算管理的过程,掌握了审计思路和方法,为开展预算编制和综合预算管理审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是否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编制并彻底改变基数加增长的做法;预算编制的标准和定额的制定是否符合依据,是否根据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编制程序是否合规;收入是否依法编制、打实打足;项目预算是否细化;审批手续是否完备;预算供给范围是否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等。

2.注重预算分配的审计。在预算分配方面,要注重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促进预算分配的公正、公平。要保证这些资金投向正确、使用合规,防止截留、挪用、挤占和损失等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审计机关加大监督力度,对于转移支付的每一笔资金都要从资金源头、渠道、投向等方面进行跟踪审计。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审计,要将其中的税收返还和结算补助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和合法性,注意有无弄虚作假骗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问题。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有专门用途的专款补助,对其进行审计,要将扶贫资金、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

3.注重预算支出的审计。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机关财政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坚持财政改革到哪里审计监督就到哪里的原则,从以收支审计并重转为以支出审计为主。只有深化支出审计,审计工作才能在促进改革上发挥作用、有所作为。审计时,要将支出的真实性即预算资金是否按预算使用,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即是否按照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重点项目支出以及支出的进度作为重点内容,力争通过审计促进建立重要资金的追踪问效机制。

4.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财政效益审计的内容及重点,应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在确保实现既定审计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现状、有关各方关注的热点、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需要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程度来把握确定。要将财政预(决)算,预算内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基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为财政效益审计的重点,把“违规违纪是问题,效益不高、管理不善、机制制度不健全同样是问题”的理念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使审计从揭露和纠正表面问题向解决深层次问题转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改进方法,提高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效率

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一方面,结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调查国家财政法规的执行情况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专题材料;另一方面,将审计调查的一些专门方法运用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将以部门单位审计为主线和以问题为主线有机结合起来,将查找同类问题与延伸审计单位结合起来,围绕社会发展、民生问题,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和专项资金开展审计,使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较高层次上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为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各项政策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目的。

2.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下级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省市级审计机关在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同时,还要继续做好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的审计,并研究探索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认真寻找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在审计目标、内容、方法上的结合点,在项目计划、进点时间、组织实施等方面统一部署,以财政资金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做到收入与支出并重、反映与处理并重、监督与分析并重,进一步丰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促进财政决算审计不断深化。

3.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领导干部管辖的各种政府性资金运作效率和效果为主线,以人性化的操作方式,通过对预算执行及决算或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等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单位重大经济决策的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定性评

价,从而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工作绩效,达到 “问责”和“问效”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协调,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运行机制

1.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各级审计机关要成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本行政区域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成立由各处(科、股)室负责人参加的协调小组,负责制定审计计划、审前调查方案,审定审计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指导内部各部门按总体规划要求实施审计项目,并负责组织检查项目进度以及项目计划的完成和审计成果情况。

2.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围绕预算执行这条主线,把财政、税务、国库、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全部纳入审计监督之中,在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方案时,统筹考虑各专业审计的特点,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贯穿到各项专业审计中;树立全局观念,实行全局统一安排项目,统一审前调查,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实施步骤,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实施时间,实现各司其职、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既分工又合作的有机整体,稳步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开展。

3.强化指导,重视应用。上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下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指导,除加大对从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外,还可以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同级审”和“上审下”项目的审计,使审计人员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宏观分析能力,增强预算执行专业审计能力。同时,各级审计机关要重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应用,要以有效转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成果为手段,扩大审计影响,树立审计权威,提升审计地位。要对审计成果,包括“两个报告”、专项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调查报告、审计信息等进行分析和提炼,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审计成果向决策成果转化的最大化。

作者:程 敏

上一篇:成本计算方法分析论文下一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