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简史图文

2024-04-18

外国美术简史图文(精选6篇)

篇1:外国美术简史图文

美术品究竟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们认为它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

美术品究竟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们认为它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开发自己的头脑和发达双手,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维持生存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绘画、雕塑和音乐、舞蹈。人类脱离一般动物的标志是人能够依靠双手劳动来维持生存,最早制造的劳动工具从广义上讲它就属于美术品,因为它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但是我们现在论及的美术品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塑、建筑等,大多数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留存下来的洞窟壁画、岩壁浮雕和各种小雕像谱写了人类最早的美术篇章。旧石器时代美术

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品产生于原始社会蓬勃发展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奥瑞纳文化期。旧石器时代指公元前100万年到两万年之间,公元3万年前属奥瑞纳文化期,公元2万5千年前属索鲁特文化期,公元2万年前属马格德林文化期。由于当时冰雪覆盖大地,为避寒原始人类都居住在洞穴中,所以在远古的洞穴中留存下他们的绘画和雕刻创造。

旧石器时代美术的特点: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写实。其中最突出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塑大多数为小型的动物雕塑,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强调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发现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维林多夫的《母神》(原始的维纳斯)和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

雕刻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形象记录。看来原始人制作雕像决不可能是有意识的艺术活动,更不可能有明确的审美观念,完全是出于功利的目的:通过制作“母神”形象和吉祥物角器来祈求种族的昌盛。尽管如此,原始艺术家还是在某种朦胧的审美意识驱使下,出于人类艺术创造的本能和敏感,找到了表达目的的合适手段,把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的把握和结合而传达了出来。所以人们视《维林多夫母神》和《手持角杯的裸女》是处于原始时代的人类最早创造的雕刻艺术精品,它们写下了人类雕塑艺术史的第一页。中石器时代美术

由于冰河的消退,气候逐渐转暖,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随着人类狩猎工具的进步,对大自然的征服力的增强,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心,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的主要对象。新石器时代美术

新石器时代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建筑。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型巨石栏“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典型的代表。

令现代人不可思议的是,原始人为什么要画画呢?是否也像我们现代人装饰、美化居住环境呢?或者是为了欣赏?原始人没有现代人那么多闲工夫去欣赏艺术,他们作画都是为了生存的实用。他们画动物目的在于识别动物而去猎获动物。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原始人出猎前,为了保证打猎成功而举行狩猎仪式,这种仪式是一种巫术。我们在画中动物的身上发现画有投掷器的箭头,类似长矛。由此推想,可能原始人认为,如果他们只要画出所要猎获的动物的画来,而且可能是用投枪和石斧击打着画中的动物,真实的动物也同样会屈服于他们的威力。所以原始人视绘画为魔力,相信画什么就能征服什么。据说,有一位现代画家去一个原始部落画画,画了他们的动物,他们很难过,表示的意思是:你们把它带走了,我们怎么生活呢?

在原始社会里,艺术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它们不是一开始就被当作纯粹的艺术品,而是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所以产生了多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要合理地解释艺术的起源在某种意义上说恐怕比解释人类的起源更为困难。考古学家可以根据挖掘的实物论证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艺术的创造是一种在客观实践基础上的主观思维的过程。艺术品已经被创造出来,连创造者自己都很难说清创作冲动是来源于主客观的哪一种因素。所以,关于艺术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巫术说

原始人经常遭受自然界的袭击,对自然的一切现象都感到神秘,难以理解,企图发明各种能支配自然力的东西,如假面、泥人、雕刻、图画„„这些发明都是企图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去控制各种可怕的自然力量。首创人应推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和弗雷泽(Fames Frazer)等人。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到“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一些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让这些幻象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 游戏说

这一理论的首创人是席勒和斯宾塞。席勒认为人类审美观念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标志;斯宾塞进一步明确并发挥席勒的观点,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美感起源于游戏的冲动。正如各类动物都有游戏活动一样,原始人类在劳动之余也要游戏的,要唱歌、跳舞、画画,把生活中看到和感受到的形象用画或刻的手段在想到岩石上、沙土、树木等地方,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画完之后的欣赏也是一种游戏。摹仿说

这大概是最古老的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但和上述两种理论相比,影响较小。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都有过关于艺术摹仿自然的提法,但把它作为较系统的理论提出来的则是亚里士多德。他的艺术发生学的理论同他的艺术创作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即对西方艺术和艺术理论发生了巨大影响的“艺术摹仿说”,认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越来越多的识别各类动植物,识别能力的提高导致了对它们的摹仿。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劳动说、装饰说等等。我们上溯历史走的越远,时代期待艺术服务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离奇,令人不可思议。事实上,原始美术之所以成为艺术,不是由于那些制造这些物品的原始人们,而是由于那些购买和收藏它的欧洲人。它之所以是艺术,并非是因为那些制造和使用它的人说它是,它是由外来的宣判成了艺术。

在原始艺术是不是艺术的探讨中,原来一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主观主义的解释,即用现代欧洲人对“艺术”品的要求标准(如:个性、独创性、表现性等)去衡量原始艺术品,往往会得出原始艺术是艺术的结论。另外一种是客观主义的解释,主要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看法,他们把原始艺术放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宗教文化背景下考察,认为原是艺术一般主要执行政治、宗教、经济等功能,而缺少审美功能,因而不是艺术。后来,当代美国分析哲学、美学的一位后起之秀布洛克(Gen Blocker),在批评了两种解释的片面性,清除了他们两方面加给原始艺术品概念的不正确涵义,同时吸收了二者的合理性,提出“经过修改的客观主义”原则,既顾及原始艺术的特定社会文化内涵,也估计其审美艺术特质的客观存在;既承认原始艺术产生时所包含的非审美功能,也注意发掘当时条件下原始艺术所包含的审美功能,从而得出原始艺术是艺术的结论,颇得信服。

原始绘画中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如此准确,连现代人都难以做到,这表明原始人终生同动物打交道,对动物的形象、习性非常熟悉,闭目如在眼前,所以才能画得那么真实、生动,由此开创了西方以实用为目的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

篇2:外国美术简史图文

基础医学院2011级英文3 班 边温馨 A110100254 在选修外国美术简史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西方的美术了解可以用空白形容,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在高中时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考的指向性,使得我忽略了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重要性。然而这学期选了这门课后,才发现以前的自己在无意中忽略了多么重要多么有趣的东西。常言道,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从旧石器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现在,人们对美术对艺术的认识和感知以及艺术家们对美术对艺术的诠释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都是美术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引领着我们一步步的探索漫长的美术道路。外国美术简史这门选修课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我也从这门课中收获颇多。

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梵高和他的《向日葵》。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敏感易怒,聪敏过人,却一直贫穷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他1881 年开始绘画,1886 年在巴黎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等。他对绘画创作近乎痴狂,擅长用浓重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评论家一致的好评。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特点是强调艺术形象要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反对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及光和色彩。画面色彩浓烈,不拘一格,充斥着强烈的个性色彩,直接反映了画家的某种情绪。除梵高外,后印象主义最为卓越的代表性画家为塞尚和高更。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在梵高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向日葵》,最引我深思的也是这幅作品。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是梵高于1888年8月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画家满怀炽热的激情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而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这是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梵高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于这位极具个性的超时代画家来说,他悲苦的一生就是向命运抗争、为艺术献身的一生,也是强烈捍卫生命个体尊严的一生。

篇3:外国美术简史图文

美术教学就是让人学习欣赏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 在空间建设上, 利用美术设计的知识, 注重版面大小的安排得当让人视觉舒适, 色彩强调冷暖的搭配, 恰当的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 日期个人信息栏目的蓝色和周围的粉红形成对比, 空间主页整体的色彩采用粉紫色, 给人的感觉淡雅而不失庄重, 每个小版块的安排注重疏密关系, 严谨中透着活泼, 很适合小学阶段的老师用, 让进空间的学生进来感觉轻松愉快, 乐意向往浏览关注。整体版面的动静结合有序, 版头上动起来的飞禽, 个人简介中的摇曳的灯光和晃动的圣诞树, 跳跃的鲸鱼, 散落的花瓣, 不停转动的地球, 晃动或闪烁的文字标题等等, 提示着来访者来关注, 浏览这些栏目。背景采用古代写毛笔字的女子古典场景, 和现代的内容融合到一起, 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 有传承古今的蕴含。

版面的制作是在阿里妈妈网站制作后利用保存的代码移植到云空间, 图片是在网上搜索或软件合成制作, 比单纯的利用现成的材料增色很多。用心的设计, 希望让进入空间的人进来就能感受艺术的美感。

二、素材积累———提升美术素养

空间资源———蕴藏于既真实又虚拟的网络世界, 资源是丰富多样的, 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 它们往往交汇融合于一体。优质网络资源应用于美术教学, 犹如开辟了一条通往美术殿堂的大道, 让师生观看或阅读画家的艺术人生和伟大成就, 欣赏美术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我创设了很多和美术教学有关的栏目, 如书海泛舟, 提供的都是一些美术教育方面的书籍, 点击相关的目录就可以打开连接阅读, 通过阅读开阔视野, 积累美术知识。另外, 根据美术领域的艺术分类, 设置了和课本知识相关的农民画、教师工笔画作品欣赏, 国画欣赏, 我校特长生比赛获奖学生的美术作品等的电子相册, 可以点击按钮自动播放, 像看动画一样欣赏作品, 另外我还设置了音乐, 在音乐中更容易投入作品意境中。在相册专栏, 放了一些剪纸作品, 参赛学生儿童画作品, 画家的传世名画等内容, 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有选择的浏览, 如果非常喜爱, 还可以下载到自己电脑临摹制作。

我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 尽可能多的引入优质网络资源, 网络空间资源的无限魅力, 让学生足不出户, 就可以欣赏天下美图, 感受作品的震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了美术知识, 又积累了美术素材, 使师生更便捷、更有选择性地搜寻到更多、更新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引领学生踏入美术殿堂。

师生既是空间资源的享用者, 又是建设者。我也鼓励我的学生积极搜集整理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 并将之分类归档, 上传至相应的资料库栏目。这样, 云空间素材的积累不断增多, 优质资源日益丰富。

三、栏目丰富———激发学习兴趣

1. 美术教案。为更好地利用云空间促进美术学习, 针对美术学科的特点, 我设置了很多和美术课相关的栏目。备课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所以在主页的中间位置, 我设置了美术教案栏目, 小学全册的美术教案收入其中, 栏目内容简洁清晰, 非常容易寻找自己想看的内容, 同行可以互相学习,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栏目加了动态红字, 业精于勤荒于嬉, 时刻提醒自己工作要勤奋努力, 容不得半点懈怠。

2. 课堂魔方。课堂魔方栏目储存的美术教学课件, 非常方便上课时直接打开应用, 不用担心上课忘记带U盘, 也不用担心课堂上学生不喜欢, 因为除了自己的课堂魔方, 同行的魔方内容我们也可以借鉴利用, 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每个人都无私的奉献资源也给自己提供了方便。

3. 空间相册。建立的相册里面可以存放学生活动的内容, 也可以存放学生作品, 以前学生的作业基本是保存不住, 不是发霉就是丢失, 现在建了空间相册, 就解决了学生的优秀作品不能存档的问题

4. 网址导航。导航栏目的设立, 方便更便捷的寻找经常流连的网页, 可以及时迅速的学习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文件, 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可以阅读同行的美文, 欣赏美图, 分享空间视频。

另外, 还设置了我的课程、课程拓展和个性化栏目, 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个人简介、个人信息的设置可以让空间的朋友了解自己, 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云中互动———促师生共成长

1. 和“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在云空间里分享与交流, 我们在大学城里耕耘与成长……自从有了云空间, 我就经常出入大学城云空间, 优秀的居民空间在首页滚动出现, 加好友, 学习他们的云空间建设, 互相学习借鉴, 让空间更好地服务美术教学。在我加他人好友的同时, 每次登陆总有加好友的消息提示, 慢慢的, 自己的好友越来越多, 结交了不同地区的朋友, 也被他们的地方风土人情吸引, 看到他们空间的家乡美景, 好像各地旅游, 也为了解更多的风情内心喜悦。

2. 任务传达及时迅速。局里要求教学视频上传空间。这在以前是逐级传达, 最后到达的是执行者, 而在空间里, 和谁安排任务, 点点鼠标, 强敲键盘就可以直接传达, 这不, 录像课的任务安排后, 电教人员给录制后还没剪辑完成, 领导及时通知, 立刻就能收到消息了。这就是信息化的好处, 无论相距多远, 消息的传送也就几秒的时间。

3. 点点鼠标温笑盈盈。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微笑的距离, 每次登陆, 总能看到打招呼的身影不断。通过头像, 仿佛看到背后微笑的脸庞, 同样也友好地报以同样的微笑回复。

五、用好云空间———教学魅力无限

今年春天, 我上了一节美术课《让色彩动起来》。看到这个课题, 我想, 给学生讲解色彩的对比, 没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 教师示范作用就很好, 我给学生讲完色彩的知识后, 让学生欣赏, 给学生做了现场示范。接下来, 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开始创作。整堂课就按这样的程序上了下来, 看到学生的课堂表现, 其所反馈出来的教学效果则不尽人意。其主要表现在: 供学生欣赏的教学资源仅限于教材, 信息量太少, 导致时间空余, 课堂缺乏紧奏性。学生对美术色彩缺乏运用练习, 画面内容单一, 照葫芦画瓢的多。色彩仅限于教师示范过的几种, 学生对色彩应用缺乏自主探索。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课上起来也特别有精神,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激情、互动活跃、开放而鲜活的课堂。结果比想象中的还好, 作品的出色程度是我一二十年的教学没看到的, 学生获取的信息多, 课堂信息量大, 很多知识点只须老师稍稍点拨, 学生就能心领神会, 从而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率。我把学生作品拍成照片, 课后上传到空间相册, 有的学生还把自己的作业弄到自己空间。在这里我想说: “这就是云空间给课堂带来的无穷魅力, 它让美术教学资源无限, 学习无限。”

摘要:世界大学城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真正体现了小乡村大视野的境界。通过一根细细的网线, 把全国各地的师生们串在了一起, 足不出户, 就可以浏览学习, 互动交流。在这里, 诉求能得到回应, 疑惑可以得到解答, 不断的沟通、切磋、指导、互助……辛勤的耕耘体验求知的快乐, 无声的交流收获意外的感动。而美术作为视觉艺术, 在云空间建设上利用图文美韵, 把美术教学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因为有了云空间, 美术教学的魅力无限。

篇4:绝对好读的美术简史

今天介绍的这位作家,他和他的作品注定要在全世界飞翔。除了他的故乡荷兰,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捧读他的作品,赞赏他布道人文关怀的精神。他就是亨德里克·房龙。

房龙的几部代表作在篇幅上都颇为壮观,很多作品比砖头还厚。或许是因为他知识实在渊博,思维相当开阔,故而容易洋洋洒洒刹不住车。不过,读它们,你绝对不会因为是鸿篇巨制而感到压力,房龙总是娓娓道来,像一个老朋友在你耳边倾诉关于人类的故事。作者的平等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房龙从来不缺乏对读者的真诚。他的作品都不难读,如果中学生朋友们想找一本了解西方美术历史的入门书,我推荐《西方美术简史》。

名字不太吸引人,对不对?有人说跟艺术无缘,何况还是艺术里面比较无趣的艺术史。慢着慢着,这实际上是一本很轻松的随笔集。首先,它篇幅不长,185页。其次,图片非常多,书里谈到了160位世界美术史上的大师,罗列了160幅他们的作品。也就是说,不仔细鉴赏图片的话,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看完。

有趣的是,房龙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也把它当作一道大餐后的甜品。原因是在此之前,房龙刚刚在出版方的压力下,呕心沥血花了4年时间完成了大部头的《论艺术》。为了梳理人类社会整个艺术历程,房龙查阅了大量资料,以至于在图书出版后,渐渐回过神来产生了新的思考。当然,出版方好不容易催到当时已经是畅销书作家房龙的稿件,不肯放手让他重新回炉补充细节。在《论艺术》已经付梓的情况下,房龙用一项大工作完成后比较轻松的心态,写出了《西方美术简史》。

有时候,甜品比正餐更有风味。《西方美术简史》里凝聚了房龙怎样的思考呢?一句话,这些艺术品的创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我发现我挺少考虑“为什么”,似乎身边的人,只要是中国人,对这个问题都考虑较少。还能为什么呢?生活就是为了活着呗,与其思考为什么,不如想想现在去做什么。这是许多中国人自认为比较成熟的心态。

但是,在人类的历史里面,艺术恰恰是一个不得不面对“为什么”的领域。因为艺术解决的从来不是穿衣吃饭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便人类从来没有艺术细胞,也能活下来,艺术不是必需品。

在房龙的《西方美术简史》里,早在人类远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公元前15000年,艺术就已经出现。西班牙一个洞窟里的野牛壁画,是人类比较早的艺术作品。原始人可能认为,将他们希望得到的猎物画在墙上,再用石刀石斧进行一番砍斫,真正的猎物就会俯首就擒。好吧,就当这个比较幼稚的想法,还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

但是,人类很快就从精神世界的婴儿时期走了出来。在古埃及、古希腊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人们逐渐脱离现实的束缚,用笔触和色彩表达一个源自现实,又与现实存在巨大差异的精神世界,这些作品成为获得释放、给予慰藉的存在,成为人类除了生存,更加灿烂辉煌的一段历史。

如果说,人类用正笔书写的历史记录是人类发展的历程,艺术作品保存的就是人类悲欢离合的情绪。设想如果一个人只会工作,没有任何情感,多么可怕。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说对艺术的鉴赏入门了。房龙说,欣赏一幅画,首先要问自己:“这个人究竟想告诉我什么?”然后要想一想他所处时代的情形。要抛开我们现在的立场,完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画家的感受。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比房龙这段话更适合的入门指引了。

其实房龙的方法,不止适合于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对文学作品更加适用。让我们现学现用一下。

《西方美术简史》出版于1938年。1938年是一个怎样的年份?日军的铁蹄正在亚洲肆虐,在欧洲的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打响。

这时候的欧洲,笼罩在另一位美术爱好者的思维阴影之下,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因为德国在一战后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以及短时间内取得的建设成就,使得欧洲社会不乏纳粹政权的支持者。希特勒的那本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甚至被某些人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之一。

《西方美术简史》出版之前,房龙专门写过一本小册子——《我们的奋斗:对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回答》。房龙总结希特勒的论调: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只受一个动机的影响,就是吃饭的需求。这一新的人生哲学只给肚子,而再没有给其他任何东西留下空间。只要喂饱了这头“野兽”,他就会幸福、富足、通情达理!反之,他就会卑鄙下流,胡作非为!

房龙写道:“我却不能全心全意地附和他们,因为历史一再表明,人不是单靠面包活着的,在同样的程度上,他也是靠思想,靠神话故事,靠宗教信仰,靠理想,简而言之,靠一切我愿意称之为‘幻想’的无形的影响而活着的。”希特勒倡导的是一种胜者为王的斗争哲学,而房龙指出,人类社会的主流是宽容、包容、民主,这才是文明的内涵。

了解了这个背景,再读《西方美术简史》,不难体会到,在字里行间,房龙有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也会觉察到他隐含的,对世界即将误入歧途的担心。房龙并非只是一位发布战斗檄文的作家,实际上他用更为直接的方式,早就开始了与纳粹德国的斗争。希特勒上台后,房龙十分痛恨这个纳粹头子。这时候房龙已经旅居美国,他的家也逐渐成为德国知识界流亡者的中转站。从1935年6月至这年年底,每周两次,房龙在全国广播公司的麦克风前就时事政治问题向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许多是抨击纳粹的内容。他发挥了他的演说才能。这些每次15分钟,共约40次的广播文字稿,后来由哈考特-布雷斯公司以《广播风暴》为名出版。《纽约时报》对此发表评论,说房龙创造了“一种新的铸造文学产品的方式”。这之后,为了全身心投入《论艺术》的写作,房龙才暂时告别了播音。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西方社会坚定的反纳粹领袖,房龙非常支持罗斯福的政治观点,为此撰写了大量文章。当罗斯福得知这些的时候,回信说:“要是你再次来华盛顿而不让我知道,我会感到受了很大的侮辱。”

1938年3月,房龙又去播音了。一天夜里,纳粹的坦克碾过了奥地利的边界。伴随着《蓝色多瑙河》的背景音乐,房龙说道:“今晚,一位可爱的女士死去了,她的名字叫维也纳。”这句话使许多听众流下了眼泪。房龙用他对于艺术的敏感,唤醒了人类的良知。

如本文开始时所述,房龙出生于荷兰。在他幼年时,鹿特丹已经开始成为“欧洲的枢纽”,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人工港,悬挂各种旗帜的船只就停泊在他的家门口。当他开始在纸片上涂鸦时,首先学会画的就是那些轮船。他的轮船后来“航行”到了客房的留言簿上、餐厅的桌布上和菜单的背面。房龙向读者奉献的第二本书就是《荷兰航海家宝典》,又名《船舶及它们如何在海上航行》。

欧洲有关于“飞翔的荷兰人”古老的航海传说。在各种国民性格中,荷兰人拥有天然的航海精神,以天地为舞台。这或许是房龙惯于站在整个人类高度思考问题的滥觞。在同学眼中,身高超过2米的房龙并不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的一位女同学回忆道:“房龙整个儿一个不对劲……这男孩有6英尺高或者还要高些,体重嘛,我得说至少有185磅。他不算肥胖,但油脂均匀地遍布全身,就像一只光滑好动的海豹。”也许比较壮硕的体格,限制了房龙去航海,但他在精神世界里远游,飞翔到了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

在中国,1927年,他的作品《古人类》就由才女林徽因翻译出版。《人类的故事》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中文版。中国当代作家郁达夫评价说:“范龙(即房龙)的这一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范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

篇5:中外教育简史(外国)

智德统一论:他认为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七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他认为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这三个组成部分都应加以充分考虑,不可偏废,与这三个部分组成相应的教育是体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自由教育: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与人具有理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同样,人的教育也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才是自由人所应接受的教育。

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化、专业化的训练。

十二铜表法:在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中,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法律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最重要的民法法典,因刻于12块铜表之上而得名。

共和时期罗马教育机构: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拉丁文法学校、拉丁修辞学校、医学院

罗马教育出现的变化:

1、在教育的管理上,共和时期完全由私人开办和控制学校的局面逐步得到控制,出现了国家化的趋势;

2、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

3、由于专制政体建立,在帝国时期,罗马学校中修辞学和演说术的研究与教学日益倾向于为研究而研究、为教学而教学,日益偏重于演说的技巧而忽略演说的内容本身,日益走向形式化、公式化,从而逐渐失去了生命力;

4、学校教育内容的范围逐步缩小;

5、专业或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

西赛罗: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拉丁散文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罗马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西塞罗认为,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雄辩家,首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应当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出生于西班牙,主要著作为《雄辩术原理》,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

昆体良注重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素质,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即言即行的人;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当是公认有学识的人;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既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又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的产物。西欧的教会学校: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习和堂区学校。

教会学校: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严格管理等特点而成为重要的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早期,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为培养封建统治接班人的世俗教育,包括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期的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是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或研究所,一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来的。

中世纪大学组织制度: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中世纪大学成立以后,即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所谓城市学校,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以及市民对教育的广泛需要,促使城市当局建立新型的教育机构,由此产生了城市学校。实际上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包括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

经院哲学是教父哲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级的产物。

经学院对教育的影响:

1、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2、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文化的传播;

3、确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

4、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学方法;

5、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促进了学术的自由探讨,从而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快乐之家:在孟都亚宫廷学校,儿童的天性、个别差异、兴趣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具体反应到教育过程中:学校实行学生自治,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由于上述特点,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成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新建的学校与原有学校的不同之处:它们大都由世俗政府或民间创办;

2、它们主要适应了人们学习古典文化的需要;

3、它们以培养绅士为主要目的。

伊拉斯谟:是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自幼受到较为系统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主要教育著作有《愚人颂》、《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正确的教学》

伊拉斯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他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智慧的人,高度重视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巨人传》,他的教育思想也集中反映在这部小说里。在巨人传中,拉伯雷通过对王子高康大的成长过程的描述,辛辣地讽刺了经院主义教育,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

蒙田: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主要著作是《散文集》,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中的《论学究气》、《论儿童的教育》等篇。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道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世俗化、贵族化、变革性。

耶稣会学校的管理特点:耶稣会学校的基本目的是培养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和教士,使学生绝对服从天主教、为教皇效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耶稣回学校非常重视培养服从、顺从、守纪律等品质,严格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和学校当局。耶稣会学校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耶稣会学校都设立学籍记录;实行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的方法;学校对教师培训极为严格,并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

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

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和伊顿公学 星期日学校:1781年,格勒斯特郡的报馆经理、慈善家R·雷克斯出资为工人子弟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传授读写算知识,而被称为星期日学校。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由英国国会教师A·兰开斯特创立,在实现导师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中安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多个学生,其中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的教学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

新大学运动: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动。1825年,建立了具有近代世俗性质的伦敦大学学院,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学、精神道德科学、英国法、历史、医学、经济等科目。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伦敦大学,期间,一些工商业、文化集中的城市建立起许多新的学院,后又逐渐发展为地方大学

1870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了“初等教育法”,获得了议会的通过,因此,该法也称为“福斯特法案”,法案旨在完善现有的宗教和慈善团体兴办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公里的初等教育的制度,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制定,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法国:

国家教育论:法官和教育家拉夏洛泰在1763年出版了《国家教育论》,书中极力主张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国家应积极兴办学校。拉夏洛泰在书中批判了耶稣会的教育,主张国家要培养善于从事实际事务、是国家强盛的人才。为了改进教育,他强调,中学的教学科目应包括数学、物理、手工业、农业知识、近代历史和法语等。帝国大学: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所为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掌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利的部门。,帝国大学设总监、审议会和总督学府。1793年12月19日通过了《公共教育法》,法令确立了普通教育公立、免费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工作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技能。

1801年7月15日,签订的教务专约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

费里教育法: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实行免费;重申教师任教须获得国家颁发的证书;要求学校不得饰有宗教标识,不得开设宗课,但允许假日在校外接受家长所希望的宗教教育。总之,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和世俗的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服务;市立中学的课程低于国立中学,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担任国家官员。

德国的初等学校主要由初等小学、高等小学组成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科中学演变而来,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般官员。

实科中学:18世纪初,随着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原有的为贵族服务的文科中学不能满足工商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实科中学受到重视。实科中学重视近代科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推动了德国工商业的发展。

巴西多:德国著名的泛爱主义者,呼吁按照卢梭的思想创办泛爱学校,1774校,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年,他在德骚开办了一所泛爱学1770—1774年间出版了《初等读物》小册子。洪堡德改革:洪堡德,新人文主义代表,改革首先调整和加强了教育机构领导,撤销了高级学校教育委员会,建立了领导和管理全普鲁士各级学校的公共教育部,洪堡德任部长,其次,对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重建。改革使德国教育焕发了新的生机,得到了较快发展。

柏林大学:1810年,在洪堡德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设立了讲座制,不强调死记硬背,重视教授的演讲和学生的探讨。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

彼得一世教育文化改革: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2、开办普通学校;

3、设立专门学校;

4、创建科学院。莫斯科大学1775年建立

改革原因:改革前,教育一直由东正教教会管理,当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神职人员和传播东正教及扩大其影响而世俗教育相当落后,许多贵族及其子弟大都没有学习文化的习惯。

十月革命前教育落后的原因:为了限制和镇压革命,俄国沙皇政府又实施了一系列发动政策和措施,这一时期,沙俄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力图维护鼓足子的的受教育权,加强教会学校的地位,加强学校的宗教教育,坚持教学内容的古典主义方向,削弱实科学校的内容,加强对各类学校的控制等等,这些措施严重阻碍了俄国教育的发展。使得俄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十月革命前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

美国独立以前学校类型:主妇学校、市镇学校、拉丁文法学校、文实学校 1834年宾夕法尼亚州建立第一所公立小学 贺拉斯曼:184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以区别原来由教会办的慈善小学。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1852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颁布了《义务上学法》

《毛雷尔拨地法》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毛雷尔拨地法,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3万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学院的经费。拨地学院 教育改革的表现:

1、兴办公立高等教育;

2、重视技术训练和专业的教育;

3、原有的大学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昆西教学法:1875—1880年,美国家余家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担任教育局长期间,吸收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结合美国的实际,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课程指导思想的改革上,他强调学校课程要发展儿童的个性,要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一课程为中心。在教学科目上,他增加了手工、游戏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他废除了背诵法,强调领悟和理解,主张进行实物教学、观察教学。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他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昆西教学法。6事会研究了中学学科开设和中等—3—3制:1892年美国全国教育理教育目标的问题,1895年,该理事会批评了普通教育的8—4制,建议缩短小学年限,形成了6—3—3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该学制是美国成功解决现实问题的范例。初级学院:19世纪末,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讨论重新划分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分界线问题,即本科的性质问题,分界线应当划在4年制的学院第2年与第3年间,并且主张把学院划分为初级、高级两部分,初级部分可以单独设立大学,这样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初级学院的提法。

七大目标: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做家庭的有作为的成员、具有就业能力、胜任公民职责、会利用闲暇时间、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影响: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学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了美国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藩学:一般设立在地方封建主“大名”的领地上,以培养藩国的武士为目的。

福泽谕吉: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研究过汉学、兰学,主要著作有《劝学篇》《文明论之概略》《文明教育论》 学制令: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

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文明开化,就是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技

术和知识,以保证日本的独立、富强,免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强化对日本各级学校进行改革和管理,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国家政体,十分重视对国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的多的方法”

泛智教育: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他十分重视对泛智论的研究,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私学教育全面运用的结果。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提出:与夸美纽斯对教育现实的认识和思考有关。他尖锐地批评了就学校的种种弊端,指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食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教育只有模仿自然,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总之,原则是他对自然、社会和教育进行一定认识的结果,起着很多思想是具有合理性的。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继承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了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在教育的许多问题上进行了研究,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近代教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他看来,教学论就是阐明把一些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正视从这个思想出发,夸美纽斯提出了有关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育用书等一系列主张,形成了夸美纽斯教学理论的丰富内容。

1然的法则,从直观、容易、彻底、有、教学原则:他主张教学要遵循自效上下功夫。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彻底巩固性原则

2、学年制和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学年制、班级集体教学:就是把学生由个人变成小组,再由小组组成班级,由一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集体授课。他认为集体教学还可以使学生间相互帮助和竞争,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3、论教学过程和教学用书,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传授知识。他提出教科书应带有插图,要形象直观,要有生动的实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洛克:应该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有《教育漫话》:洛克代表作,书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对西方近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绅士的四中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洛克对体德智的论述:关于体育的见解反映了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对其子弟在身体素质上的严格要求,在德育的见解,反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更接近道德教育的实际,其中和多内容是由合理性的,在智育上提出的一系列见解和主张反映了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洛克本人对智育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对近代西方智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智育的原则和方法:

1、通过多样性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自由,2、要养成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

3、尽量联系实际生活;

4、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儿童自己做事情。《爱弥儿—论教育》:卢梭1962年发表的教育小说,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反封建专制的自然教育和自然神论的思想,通过该书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加油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原则:强调教育过程应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论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1、从出生到2岁婴儿期的教育2、2—12岁儿童期的教育3、12—15岁少年期的教育4、15岁至成年阶段的教育 赫然巴特:教育目的的实现设计三个方面:教育对象—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学;形成学生一定的观念—德育 教育过程应当有一定的顺序,通过管理、教学、训练三个阶段来完成 1902年《巴尔福法案》: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首相巴尔福指派教育委员会代理干事莫兰特对英国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一项议案,并由巴尔福首相于1902年3月24日提交国会下议院,同年12月20日该议案获得国会通过,从1903年4月1日期生效。影响:废除了原来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教育委员会,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负责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地方教育局,学校分地方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两种,教会学校的董事会保留任免教师的权利,但每个学校的董事会成员中有2名必须经地方教育当局任命。形成了中央控制与地方分权结合的教育领导体制 1918—1917年初等教育发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费舍法案》:1914英国政治、经济实力的衰落使国内矛盾更加激化,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争取受教育权利的斗争有增无减,在斗争中,英国统治者进一步了解到德国广泛实施国民教育卓有成效,从而考虑对英国国民教育的不完善进行改革,1918年,英国通过了以文教大臣费舍尔命名的费舍教育法。内容有:为2—5岁儿童开办幼儿学校;把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5—14岁,并把初等学校分为5—7岁和7—11岁两个阶段;责令地方教育当局为公历初等学校较年长和有才干的学生开设高级二实用的课程。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教育遭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教育,英国政府发表由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起草的《教育的改造》白皮书,陈述了政府的教育改革建议,在对这些建议进行讨论之后,巴特勒于1943年年底向议会提交了一项法案。1944年,这一法案获得通过,成为1944年教育法,亦称巴特勒教育法。内容:

1、废除原先只负责督导责任的教育委员会,设立全国性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以加强中央对教育的集中领导;

2、废除以往中小学教育不连贯、相互重叠的学制,重新把教育划分为初等教育(5—11)、中等教育(11—18)和继续教育;

3、把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的9年延长为10年,并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实施11年义务教育;

4、公立中学实行免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性向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

5、根据不同经费来源将学校分为郡立学校、民办的志愿学校和独立学校;

6、详细规定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影响: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它被20多个教育法案和议会其他法案所修正,但这些修正案并没有动摇1944年教育法案的基本原则。直到今天,这一法案仍然是英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主要基础。

近30年来德国教育发展的表现: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人员平均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教育质量提供有关的是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例不断增强;教育经费逐年增加。

德国中学的三种类型: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

双元制职业教育:联邦德国规定,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如不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这是法定的义务。

中等教育七大原则: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础训练、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就业知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运用闲暇时间和具有道德品质。初级学员: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阶段的教育,学生在学完两年课程后,既可以成为中等专门人才直接就业工作,也可以不经升学考试进入大学完成正规高等教育。《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于1958年9要教育大法,即《国防教育法》月,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战后重,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

育经费来迅速提高美国教育的质量。

1、增加学生贷款,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加强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新三艺)的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3、设立国防科研奖学金,学习优秀的大学生可得到高额奖学金和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

4、加强天才教育,选拔天资优越的学生重点训练、增进指导;

5、设立语言研究学习中心和训练班,提高现代外语教学水平;

6、研究和试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电影、电视、广播及与教育有关的视听设备,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设施;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8、发展科学新闻的传播媒介;

9、进一步改善各州的教育统计。

在美国现代教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方向指导作用。

基本教育法:根据新宪法的基本精神,日本在美国派出教育使节团的主持与配合下,制定了教育基本法,作为进行教育改革的依据。1947年3月31日,由日本国会通过颁布,是战后日本的一项根本教育大法,对有关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学校教育法:为了按照教育基本法的原则设置学校,1947年3月31日还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包括9章108条及附则。采用了美国的6—3—3—4制确定形式上单轨的学校制度,并对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的入学、目标、年限、校长及教员、经费、管理等事项,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前苏联教育发展70年较大的教育改革:建国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废除旧教育机构,建立新的教育领导机构、关心和团结教师,培养发展教师队伍、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初步确立、大力开展扫盲工作);20年代前苏联教育发生的变化;30年代至50通教育的调整和整顿、普及义务教育年代初期教育的调整和发展(对普的实施、加强师范和高等教育,重视教育科学研究);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教育大改革(1958—1964年的教育改革、1964—1973年的教育改革、1977新学校:年以后的教育改革)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年创办的“艾伯茨霍姆学校”而著称,他的办学宗旨是学校应成为一个真实的、实际的、儿童能在该处发发现自己的小世界;我们要训练儿童能力、智力、体力以及手工技巧与敏捷,这是新学校最初的教育观点。新学校特点:在具体实施上,一般都是由私人或资产阶级教育团体经办的,开设在乡村或城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一种寄宿制学校;规模一般不大,但校舍设备完善、富丽舒适,师资条件比较优越,实行收费制而学费昂贵;非常重视体育,目的是使未来的实业家们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在智育上十分强调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开设多种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在道德教育上,、往往通过学生在学校的自治来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和自由,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养成一种道德观,宣扬社会合作,培养善于应付社会圣生活的能力。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她在弱智儿童和幼儿教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在世界享有一定的威望。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

1、首先表现在知行合一学说上,杜威认为在变动的社会中,再用传统教育的办法教给学生死的知识是无用的,而主张人的行动,这比传统教育给学生灌输死知识是有进步意义的,依次而发展的发现法在今日仍在发挥着作用。

2、把教育看成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比历史上教育从内展开说和从外形成说,有着一定的辩证哲理,更有说服力;但这又是一种唯心主义主观经验论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3、把教育看成生活和生长,注意当前情景,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向前发展,比历史上的教育复演说、历史回顾说及生活准备说更具有活力,得以注重现实。但他把教育特有的性质与生活、生长混为一谈,实不可取;

4、把教育看成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和改组,使个人的能力增加,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增加,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比历史上的形

式训练说和实质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但他片面强调掌握直接经验,轻视间接经验理论的学习,实有偏颇之处;

5、把学校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就克服了传统学校的理论脱离实际和学非所用的浪费现象,但这也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6、教材心理化是使教材的逻辑排编,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的来说,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涉及的教育基本问题不仅范围广阔,而且意义深远,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见解,对推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凄厉积极的作用。但这套教育理论也确实存在不少片面之处,如过分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无视间接经验在课程和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消弱基础知识学校的顺序性和系统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降;他突出儿童中心的地位,而忽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影响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校的有序管理。尽管如此,杜威作为一位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家,建立起了他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在解决现代教育许多实际问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他是现代教育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马卡连柯教育系统的核心,在他看来,形成战斗的学生集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将每个人教育成为集体主义者。但是,培养集体主义这个不能只靠说教,而是要把个人放在坚强的集体之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这种集体教育理论概括起来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马卡连柯在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集体主义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平性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集体的作风与传统。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而且对教育理论的见解也至为深刻,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在人的培养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学校德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是儿童的良好的道德品德的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在智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智力培养放在首位;在美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见解,他把美誉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见解也甚为独特,他认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在劳动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继承了苏联的传统观点,而他的独到之处在于强调而他的劳动教育应从学习开始,从不间断,这是根本的根本。在教育管理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领导和管理学校,而管理的重点应为教育和教学工作,即突出人才的培养,其他工作都以此为中心,兵服务与这一中心。在具体领导经验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做到:带领全校教师坚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地研究总结自身经验,完善教育的技巧;依靠心理学知识,不断地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对教师的具体帮助和自身的教学教育时间工作,在教师中起示范作用。

篇6: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第一章思考题

1.原始石器社会分为几个时期?

答:旧石器社会和新时期社会两个时期。

2.旧石器时代分为哪几类?

答:早期:相当于地质史“早更新世”。距今约200万年至100万年前,为“前阶段”:距今约100万年至10万年,为“后阶段”。中期:相当于地质史“晚更新世(前期)”,距今约10万年至4万年前。晚期:相当于地质史“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4万年至1万多年前。包括“中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

3.新旧石器时代工具各有何特点?

答: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

4.彩陶的主要纹饰和特点

答:彩陶以其纹饰的神奇独创取胜,丰美特意的纹饰主要有“鱼纹”、“人面鱼纹”、“变形鱼纹”、“人面纹”、“蛙纹”、“四鹿纹”、“龙纹”、“凤鸟纹”、“花卉纹”、“天象纹”、“螺旋纹”、“圆形纹”(包括同心圆、对称圆等)及各种“几何纹”。此外还有独一无二的“舞蹈纹”(两种)、“鳄鱼石斧图纹”等。这些纹饰都是自然动物或抽象图形,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渔猎生活,也蕴含着极为复杂神秘而丰富深邃的社会内涵。

5.分别简述彩陶与黑陶的装饰特点

答:彩陶以其纹饰的神奇独创取胜,纹饰都是自然动物或抽象图形,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渔猎生活,也蕴含着极为复杂神秘而丰富深邃的社会内涵。

黑陶虽然最多以弦纹、刻画纹与镂空以及堆贴塑为饰,却仍以其造型设计美与工艺美取胜。

6.石器时期的玉器分为哪几个种类?

答:饰玉、葬玉、祭玉、礼玉、神玉。

7.最早的原始工艺壁画属于我国哪个地方的遗址?

答:在宁夏固原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4000前的彩绘装饰墙画。

第二章思考题

1.简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纹样

答:1夏:夏代的青铜器比较粗糙,还没有形成有特点的纹样组织形式。2商:造型雄浑庄重,纹饰精细繁密,都饰以神怪狰狞的饕餮纹,兽面纹、牛面纹、夔纹、鸷鸟纹、凤鸟纹、龙纹、蝉纹、蚕纹、象纹、龙纹、鸟纹、乳丁纹、人面纹、虎纹。后期出现了以云雷纹为底衬的主纹。还开创了“三层纹”。3西周:多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凤鸟纹、鹿纹、龙纹、蝉纹、蚕纹、象纹、乳丁纹等。饕餮纹变为牛羊面纹,商末周初还出现了多种凤鸟纹。4春秋战国:多蟠螭纹、龙纹、蟠虬纹、生活纹等。

2.简述饕餮纹与夔纹的主要形态

兽面纹古称饕餮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龙纹包括夔纹和夔龙纹。“夔”古称是一角一足的动物,实际上则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像。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3.礼玉包括哪几种?(记4-5个就可以了)

答:礼玉有璧、琮、圭、璋、璜、琥、环、瑗、璇玑、玦、磐、盘、杯等。

4.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帛书是哪一副?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出土的“楚帛书”。

第三章思考题

1.简述秦始皇陵兵马俑带给你的视觉震撼

答: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仿真人真马大小的陶制兵马俑8000件。气势宏大陶俑神情生动,形象准确,轩昂;陶马造型逼真,刻划精致自然。兵马俑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布局排列

如家军阵,气势凛然。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像是一组模拟军

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军”。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

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

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2.汉代青铜器在器物造型上出现了哪些新的式样

答:铜马、铜马车、铜车骑佣与多种铜炉、铜灯、铜镜、带钩。

3.春秋战国漆器的主要文化造地出土的哪件漆器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答:彩绘梅花鹿。这尊漆木梅花鹿所展现的湿润、安祥,以及优美、高贵的神态、气质,充

分地体现了手工艺人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作品中生动的造型和精彩的装

饰效果的产生,除了手工艺人精心的构图之外,还与他们的木雕功底、调漆技巧、绘画用笔的稳健、准确,运线的千变万化、着色的高超水平等等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作品中的金线直接描绘工艺的运用表明了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出现了重大的发展与进步,早期的漆

器是在形成的木胎上直接髹漆,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卷胎漆器,夹苎胎漆器及皮胎漆器,以及

彩绘、针刻、雕绘、金扣和金银直接描绘等工艺。而漆木梅花鹿所具有的漆器水平堪称是一

个时代的“绝唱”。这充分表明了漆器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4.什么叫做髹漆?

答:髹漆指把漆涂在器物上

第四章思考题

1.西域佛教装饰工艺美术文化有哪三种文化?

答:于阗文化、龟兹文化、高昌文化、2.南北朝出土的陶俑各有那些类型出现?

答:北朝:主要有“镇墓兽佣”、“出行仪仗佣”或“出行佣”“家居奴仆佣”三大类。南朝:

“贵妇佣”、“歌舞佣”、“武士俑”、“出行佣”等。

3。简述此时期南北方瓷器的特点

答:南方青瓷清秀巧俊,胎薄青灰,釉色青绿带褐或偏黄,透明度好而显晶莹之美;北方瓷

器则雄伟浑厚,朴实耐用,股厚色灰,秞薄青黄,玻璃质较强。

第五章思考题

1.此时期的瓷器南北方各以哪两个地方产的为主要代表

答:北方邢窑,南方越窑。

2.简述唐三彩的主要特色

答:既非陶也非瓷,它是用瓷土(白岭土)作胎,施以不透明的色釉,实为低温铅秞并综合陶、瓷特性所创制的独一无二的名品。

3.隋唐时期铜镜造型的主要纹样与特征

答:纹样:海兽葡萄纹、珍禽奇兽纹(龙、凤、虎、鹿、鹤等)、吉祥花鸟纹、人物故事纹、寓意象征纹等。特征:唐镜多创新,按题材内容不同而灵活采取了单体满花(蟠龙等)、激

点组合、成双成对、绕心旋转、四周辐射、密布满花等,务求创新,无一雷同。开图进取求

新发展。

第六章思考题

1,现在最早的石拱桥是那一座?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设计师所设计

答: 隋代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2.吉州窑为哪个地方的瓷窑?这一时期的主要纹样是怎样的答: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纹样:定窑:刻画花、印花,饰以莲花、牡丹、石榴、云龙、飞凤等吉祥装饰纹样。耀州窑:多用刻画花、印花,饰以独特吉祥花鸟纹样,以“把莲”(一束莲)与“戏婴”最有独创新特色。龙泉窑:多有浮雕鱼织、牡丹等花纹。元瓷:器中心多饰以龙凤、麒麟、花鸟、鱼水等吉祥纹样以及各种人物故事画等。

3.宋代最常见的服饰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官服、常服、女服。官服:“方心曲领”于颈胸,头戴“通天冠”、腰配“鱼袋”。常服:普遍为“襴衫”(圆领大袖、无袖头,长衫下摆有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女服:普遍流行襦、衫、袄、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品类甚多。以素雅简朴为尚。

4.简要概叙此时期六大瓷窑体系,并说明其中2-3个的窑体特点

答: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青窑系、景德镇青白窑系。

磁窑:白釉到花、剔花、绿斑、秞下黑彩划花、秞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秞秞下黑彩、白釉红绿彩以及低温铅秞三彩“宋三彩”等。

上一篇:铁路安全意识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矛盾纠纷排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