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与安全《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

2024-04-26

小学健康与安全《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共10篇)

篇1:小学健康与安全《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艾滋病知识读本”是小学《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整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通过学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

(2)技能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预防艾滋病的侵袭,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为社会预防艾滋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

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的主脉络是:复习第一课时艾滋病的相关概念——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能够用来指导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并投入全社会的预防艾滋病工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 ——艾滋病

2.复习

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

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

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

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

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详细步骤,一步步进行教学。在导入部分、复习部分、延伸拓展部分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原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篇2:小学健康与安全《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回顾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学会判断生活中的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3.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成为一名防艾的“小小宣传员”。

二、课前准备:

1.代表不同危险程度的圆形带柄小牌; 2.生活中的各种我们可能经历的行为。

三、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景:

⑴基本知识复习;

上节课同学们就已经学习过艾滋病是一种对人体免疫功能严重破坏的传染病,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所以艾滋病会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三条途径传播。

⑵新知识引导:

其实,所谓的传播途径,实质就是由不同的行为构成的。人们的行为很多,所以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好自己,就必须学会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安全!

一般来说,我们根据每种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机率将这些行为分为了3个等级,即“高危”、“低危”、“无危”3级。

高危:接触到血液或其他体液的可能性很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很大。低危:接触到血液或其他体液的可能性较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较低。

无危:没有血液交换,也没接触其他体液,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⑶生活事例的共同讨论:

事例:你在和社会上一些人接触的过程中染上了吸烟的习惯。老师组织讨论:

在生活中实际上这样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那么这样的行为相对于传染艾滋病来说它有多危险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说的等级判断方法来判断下。

让学生充分讨论,老师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说吸烟以其本身的特点来说,它没有涉及传染艾滋病的途径,应该是一种无危行为。但吸烟却是一种对身体非常不良的行为,烟中所含的尼古丁和燃烧时所释放的一氧化碳等物质,对人体具有很强的制癌作用,特别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再加上,吸烟的习惯往往还会被一些坏人利用,使其染上毒瘾,成为社会的拖累。所以吸烟本身的危害并不亚于艾滋病本身,对于我们学生应该远离它。

㈡引导明理:

通过同学们的共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些行为有可能在一个范围内是安全的,而走入另一个范围可能就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所以在判断我们的行为的时候还需要学会判断该行为所处的范围、环境。并从例子的讨论中让学生认识到,有些行为其本身可能并不会传染艾滋病但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的,并有可能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机会,吸烟就是最好的例子。

㈢参与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行为判断的游戏: 给每组同学发这样的几张圆形卡片:

红色代表“高危”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代表“低危”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代表“无危”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上艾滋病。

游戏说明:给同学们出示一些例子,请每组的同学简单讨论以后做这样一件事情,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就请你举起绿色的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有可能会感染上艾滋病,请你举起黄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非常有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你举起红色的卡片。

例子:如共用餐具、共用马桶、在游泳池游泳、共用刮脸刀、共用电动剃须刀、共用牙刷、在地摊上穿耳洞、纹身、吸烟、吸毒、婚前性行为、无偿献血、使用没有批号的血液制品、在没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拔牙、被用过的注射器刺破皮肤、打架斗殴引起流血、徒手救助车祸中受伤流血的人等。

(注:每个例子都可假定不同的前提来决定使用什么程度的卡片,并根据时间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游戏。如出现的分歧较大,教师应及时的给出指导。对一些行为虽然可能不会传染艾滋病但要说明起不良性如吸烟,其可能导致的后果。)㈣互动实践

通过前面对老师列举事例的判断,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学会判断生活中的行为。然而前面的例子都是由老师提供的,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一些让他们觉得比较困惑的实例呢?

在列举了一定的例子后,让学生列举自己所遇到的事例供大家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口述或者以字条的方式进行。

四、行为指导: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的。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2)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3)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4)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5)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6)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对生活中我们可能接触到的行为做了很多的分析,但人所出现的行为可能是,远远不止我们今天所列举的。接下来老师要给同学们一个判断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同学就知道怎么样去判断了。这个法宝就是公式“排出——活性——足量——侵入”。什么意思呢?感染者如有血液、体液流出体外,则具备了“排出”的条件,感染者的血液、伤口渗出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具备足量的高活性病毒,一旦接触者的皮肤和黏膜有破损,则具备了“侵入”的条件,感染过程得以实现。

最后,再次对同学们的行为判断进行归纳强调。

五、活动延伸:

艾滋病的传播与我们的行为密切相关,我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会否会感染上艾滋病,然而在我们判断某些行为不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就真的不会去做了呢?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我很清楚对于那些不安全的行为我应该坚决说“不”,可是,当面对自己的朋友、同学时,我却难以启齿„„你为什么感到为难?你的顾虑是什么?(头脑风暴,快速回答)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光学会判断行为的安全性还不够,更重要的我们还要学会怎么样在生活中拒绝别人,今天同学们回去以后就收集一下生活你所遇到的类似情况,在下节课中我们将一同学习怎么样去处理这些事情!

拓展

1、如何处理学校中出现的运动外伤?

学校运动中出现的擦伤和撕裂伤等引起出血时,应遵循普遍防护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皮肤直接沾染出血。处理者应该戴上医用手套或一次性手套,如没有条件,则应用厚纱布或厚纸巾进行隔离。你们还有其他的好的方法,来阻止皮肤和血液接触吗?

2、每位学生把今天所学知识以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向自己的家人和你的朋友们做一个宣传。我希望从今天学习以后同学们都成为一个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小小宣传员”。

六、注意事项:

在学生判断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范围、环境的重要的性。并且要学会辨别该环境为什么会对此行为造成影响。

七、背景资料:

篇3:浅谈艾滋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1艾滋病在全球及中国的流行情况

1.1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在美国1981首次发现艾滋患者后, 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根据联合国最新公报指示,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第四号杀手。截止2003年12月, 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高达4000万人, 包括25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2003年估计全球有500万新感染者和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全球受肆虐最严重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它最新感染人数超过300万。同时死于艾滋患者数有230万。比10年前艾滋患者数高出50%以上。

1.2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情况

中国与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 到目前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 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 1985~2000年底的15年间艾滋病死亡人数496例。2001~2002年艾滋病发患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1742例和716例, 2002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比2001年增长44%。尽管承认总人口感染率不到0.1%, 但疫情已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吸毒、卖淫嫖娼、性乱, 在我国都存在迅速蔓延的趋势。说明艾滋病的防治, 在我国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2艾滋病的预防要依靠健康教育

2.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播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1.2 性接触传播 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机率要大于女性传给男性的机率, 肛交的被动方受感染的机率高于主动方。性伴数愈多受染得机率愈高, 无保护性性接触受染率高于保护性性接触。于单次无保护性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机率为0.1~1%, 但同时梅毒、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 可使单次性接触的危险性增加2~10倍。此外血清阳转期及艾滋病发作期的患者传染性较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例占3/4, 在我国约为20%。

2.1.3 经血液传播 是指输入了污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血液, 血液成分或血制品, 移植或接受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 与静脉药瘾者共用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未经消毒的针头与注射器, 据报道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后, 被感染的机率约为0.5%。由于已经停止了各县的血站和加强了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验, 所以不会再有通过输血或输血制品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目前在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大约2/3是通过共用针具注射吸毒感染的。

2.1.3 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 即传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染, 胎儿通过产道时传染, 产后母乳哺喂食传染。母婴传播的几率约为15%~30%。

2.2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性

要阻止艾滋病的流行, 必须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重点是怎样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2.2.1 目前还没有发现人体内可以产生有效的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 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研究尚未成功。因为艾滋病病毒容易变异, 抗原不稳定, 疫苗的研制困难极大, 所以人人都是易感者。

2.2.2 所有抑制病毒的化学药物都会损伤人体的细胞、肝脏。又因艾滋病病毒变异性强, 很块会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去作用, 久而久之, 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最终死亡。由此可见, 目前我们即不可能指望疫苗, 更不可能依靠特效药物来预防艾滋病。为了保持健康人群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 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全民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昂贵的精密仪器, 也不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只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就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发展。

2.2.3 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性行为的健康教育 为了保持健康人群免受艾滋病感染, 除了在输血、注射、手术等方面加强筛检和消毒管理外, 重要的是加强性教育,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性教育要遵循人类生长发育中胜利和心理特点, 有选择性、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进行健康教育。加大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宣传性健康知识。学校应开展青少年性健康知识, 促进生殖健康的教育。同时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健康教育。普及高等大中专院校的性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处方及禁毒知识, 并要进行正确的恋爱指导。在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来宣传性健康教育, 在社区要多组织居民开展性病艾滋病方面的座谈和讲座。

以上目的是使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健康人生观, 唤起人们在个人性行为上的社会责任感, 提倡和发扬遵守性道德, 要未婚青年保持童贞, 夫妻相互忠贞, 坚决谴责同性恋、非婚性行为, 依法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者。我们相信, 积极宣传一夫一妻制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减少危害, 降低人群的高危行为, 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3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慌和对艾滋病患者的起始

虽然人人对艾滋病都是易感者, 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因为艾滋病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对热敏感, 60℃以上可以迅速杀灭。56℃30 min灭活。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使艾滋病病毒迅速灭活, 如乙醚、丙酮、2%的次氯酸钠、50%的乙醇、10%的漂白粉等。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在一起就餐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所以对艾滋病患者不应该冷漠, 应理解、接纳、尊重他们。

篇4: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承担着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处处注意抓住机会或创设一定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趋势、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检测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材料分析等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并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当前,全球艾滋病的形式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艾滋病也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当前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尤其是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了解太少,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中专一年级(约50名学生)教学材料清单: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联合国公告标语内容、艾滋病相关资料内容、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各种行为的图片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由学生自我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师生互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大家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回家后把所掌握的知识向亲戚朋友宣传。

教案使用建议:

班级学生数不超过50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4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周围(利于小组讨论),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

(教学预测及对策:作为中专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起到复习作用)

学生总结得出: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设计思想: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并且运用已获取的知识。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知识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使学生学会自学、自解、自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生:讨论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如下(大屏幕显示):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流行现状:

师: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派一名同学公布收集的最新数据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大屏幕展示)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③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

④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危害:(通过案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如: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思想: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也对社会造成极大影响,预防艾滋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师概括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

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五)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和理解,如何来定义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生:相互之间交流查阅的资料 教师小结后,大屏幕展示:

窗口期: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在此之前,他们从外表上看上去与健康人一样,可没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自己并不知道已感染上艾滋病,但潜伏期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六)艾滋病病毒检测意义及艾滋病病毒检测途径

师:有人认为,既然艾滋病无法治愈,查出来也没有用,因而不愿意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这种认识对吗?

生:集体讨论 教师小结如下:(大屏幕展示)(1)减少担忧;

(2)早期接受观察治疗;

(3)及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向艾滋病的发展;(4)及早采取措施保护家人,防止将病毒进一步传播给他人。

检测途径:(大屏幕展示)

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一般不超过6个月)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所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应尽早去做检测。检测的结果若为阳性,应在3-6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我国省、市级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所、各大医院都可以进行。目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已成为各地血站或血液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关于对检测结果的保密问题,国家有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和其家属。不得将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三、课外延伸

1、大屏幕展示正常人与艾滋病人各种行为的图片,如握手,拥抱,亲吻等。

2、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判断:(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同学们看了前面的图片,可以判断(1)是错误的。那么以下几道呢? 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老师引导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与艾滋病人一起工作、吃饭、握手、拥抱甚至同居一室,都不会染上艾滋病毒,所以艾滋病的恐慌是不必要的。并且还不应对艾滋病患者避而远之,而应该给予关爱;(4)(6)(7)是错误的,其余正确。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篇5:2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班会背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普及活动。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班会准备】: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的影响和危害。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整理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班会过程】:

一.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同学讲解

(一)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 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四)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_输血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麽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游戏目的:预防艾滋病要大家携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班会结束了,班会主要是以六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_输血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麽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游戏目的:预防艾滋病要大家携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篇6: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预防工作计划

胡海涛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预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预防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教育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净化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拒艾滋病毒于校门之外,保师生健康平安。

二、工作目标

1、树立起健康意识,把健康教育课放在重要地位,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创建健康的校园环境,努力做到整洁、优美、安全、愉快和富有教育性。

3、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创建合格心理咨询室。

4、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体质健康监测,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做好学生近视预防工作。

5、加强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防治力度,及时控制校内传染病疫情,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6、加强学生健康行为教育,让学生远离烟草和毒品。

二、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一定要从保障学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成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要有一名副校长专抓宣传教育工作,并明确学校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二)预防为主,强化宣传

1、开好健康教育知识课。体育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健康教育专题知识教学,每学年不少于6学时。体育教育要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学期末组织学生答卷考试,并将考试分数登记入册。

2、组织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各年级、各班级要适时组织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利用知识宣讲、交流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发挥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

3、规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组织测试并登记入册(卡),同时做好新生入学体质健康监测;每学年组织4次学生视力监测,记入学生健康档案;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检,保证参检率100%,及时写出分析报告,对存有健康问题的学生给出运动处方或治疗建议。

4、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各班级要对各自的卫生区域做好日常打扫,并根据政教处和医务室安排进

行卫生大扫除。政教处对班级卫生工作按时检查指导,做好班级卫生评比工作。

5.保证课时,发挥主渠道作用。要切实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讲座,合理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要通过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避免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行为。

6.抓住时机,加大宣传与教育。学校要结合新生体检和入学教育向每一位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应达到100%。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毒品宣传日”等契机,动员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组织广泛参与,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具有一定声势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7.重视研究,提高“防艾”工作水平。重视和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各校可以依托当地防保所,对承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和校医进行培训;或请相关专家进行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和无偿献血知识讲座;学校教研部门要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水平。

8.多元整合,发挥整体教育效果。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与学校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远离毒品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教育效果。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时还应与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学校、学生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与技能及党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有关政策与措施传递到家庭和社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三)加强监督,确保落实

篇7: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1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其严峻性

《2007年世界艾滋病报告》[7]指出, 截至2007年11月20日, 全球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已超过3 300万, 其中15岁以下人群约为250万。我国卫生部也于2007年11月29日公布《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 (2007) 》[8], 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 501例, 其中AIDS病人62 838例, 死亡报告22 205人。2007年, 国家卫生部、UNAIDS、WHO联合对我国AIDS疫情进行了新的评估统计, 结果显示, 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约70万, 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其中AIDS病人8.5万, 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5万, 因AIDS死亡2万。目前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高流行的态势, 性传播与吸毒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有关资料显示[9], 我国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的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吸毒有较长的历史背景;二是AIDS高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毒品交易的主要通道, 比较容易获得毒品;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特别是缺乏专为少数民族制作的健康教育材料;四是尽管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变, 但由于发展不平衡, 使部分地区文化、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据文献[10]报道, 目前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仍在明显增加, 真实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

2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风险

大学生由于对性健康知识的缺乏、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性行为开始的低龄化、性伙伴有增多趋势等问题均可能形成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AIDS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就有可能感染AIDS。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2.1 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高校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 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他们中公开谈性和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阻力, 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正确态度和相应的防御技能。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学实施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教育, 但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 主要是侧重于生理解剖知识教育, 缺乏心理、伦理方面的辅导和预防意外妊娠以及生殖保健服务的知识和信息的教育,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 也忽略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忽视了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 在当今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大学生性行为增加以及全球性病、艾滋病严重流行等客观现实下, 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 使青少年特别是使大学生暴露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之中 。

2.2 民族地区高校与其他高校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病预防意识上的差距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 正值青春发育后期, 性机能的日益成熟与性冲动的强烈刺激让性成为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桂西北民族地区高校1 897名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调查发现, 有49.4%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 27.4%发生过边缘性行为 (包括拥抱、接吻、性爱抚) , 14.5%发生过婚前性行为, 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9.9%[11]。这一调查结果与柳晓琳等[12]的调查报道较为一致, 与徐永芳等[13]的调查结果差距较大, 反映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性观念和预防性病、艾滋病意识观念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差距。因此,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的风险更加严峻。

2.3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HIV/AIDS的正确了解

在对待AIDS的基本知识方面,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某高校不同学历师生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 19.81%不知道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 40.01%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38.76%对HIV/AIDS十分恐惧[14]。另一项调查显示, 75.5%的医学大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25.5%的大学生认为自慰可感染AIDS;48.0%和18.5%的大学生认为可通过注射疫苗和口服预防性药物能预防AIDS; 70.8%的学生认为对HIV感染者应集中管理;58.0%的学生担心以后与HIV感染者在一起传染AIDS, 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 同时还有 93.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获得AIDS相关知识[15]。说明高校学生对AIDS有着许多错误的认识, 从而导致对AIDS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 加大高校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是为减少大学生传染AIDS风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3 高校AIDS预防机制

3.1 国家政策支持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AIDS病例以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AIDS的防治工作,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其中对高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1998年国务院专门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 》[16], 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各高校都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2004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17]又进一步强调了各级大中专院校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机制的重要性。2006年初国务院又重新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18], 进一步部署各级学校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指标、行动措施与保障措施, 为不断完善高校AIDS预防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3.2 建立高校AIDS预防机制

一是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以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制订本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长期规划”, 审定学校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的“年度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 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 确保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科学化、规范化进行;三是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持联系, 使高校艾滋病预防工作长期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时刻掌握校内艾滋病疫情,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4 高校AIDS预防措施

4.1 加强AIDS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业务知识的培训, 因为教师的性知识、态度、观念和性道德都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 许多预防AIDS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不了解AIDS防治的基本知识, 难以胜任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有调查显示, 84.1%的教师希望在教师培训中学习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 79.3%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AIDS最有效方法[11]。其次是要组织有关人员和学生代表深入到民族地区高校所在的服务区域, 认真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 重点探讨全国其他地方少有或桂西北独有的民族 (如仫佬族、白裤瑶族、毛南族等) 生活习俗与HIV感染的关系, 从中寻找民族地区高校预防AIDS的途径和办法, 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这样,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地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4.2 有计划地举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面向全体师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内容主要包括AIDS在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国家相关预防与控制政策; 在高校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探讨; AID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待HIV/AIDS的态度、预防措施等。同时对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相关部门提出要求, 将AIDS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性教育结合起来, 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AIDS教育的前提, 针对性行为在学生中存在的现实性, 加强性道德教育, 开展安全性行为教育、男性责任感教育、女性自尊自重自爱教育。通过这些讲座以及各种教育活动, 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3 发挥大众媒体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大众媒体一直都是在我国青少年中进行AIDS预防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 除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版报等传统媒体外, 因特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有调查显示, 20世纪90年代初, 大学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学卫生书籍、报刊杂志及文艺书籍等, 其中医学卫生书籍占50.6%, 报刊杂志占28.6%, 文艺书籍占10.3%, 影视占0.5%[19]。Kate[20]的研究发现, 20世纪末在校大学生从因特网上获得性知识的比例已明显升高。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充实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内容, 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和预防AIDS知识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另外, 通过网络、电视讲座、健康热线、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世界AIDS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对大学生预防AIDS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4 发挥在校大学生生力军作用

由于高校学生生源广泛, 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 回到家庭所在地开展预防AIDS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这项活动面向基层, 走进千家万户, 是一种投入小、社会效益大的公益性行为。在大学生中持之以恒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 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为我国防控AIDS的流行作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 在校内开展探讨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和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中, 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一是学生以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为主线, 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活动;二是以校团委、学生会牵头, 举办与预防AIDS相关的专题班会、专题版报、专题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教育形式, 既有利于对上述专题讲座知识的巩固, 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与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 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预防AIDS的良好习惯。

4.5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共同开展防艾工作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预防AIDS的知识和技能, 更需要一个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环境, 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学校开展预防AIDS专题教育可以对增强学生的知识、态度等起到显著的作用。有调查显示[21], 学生同家长或家庭中其他成员谈过AIDS问题的比例为46.0% , 同朋友谈论的比例为48.7%。因此, 构建以学校为中心, 家庭、社会同时参与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6 预防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可采用双向方式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每一届大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 HIV/AIDS的态度、预防知识及性观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是对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在预防AIDS知识获取和态度转变等方面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整个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以及健康教育师资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是对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性的检验。因此, 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 是为进一步修正高校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AIDS预防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篇8: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时间:2016.5.23

地点:第十教室

主持人:陈阿丽

记录人:张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

2.使学生明确知道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及人类生存的危害性。3.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教学重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内容分析:

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2.经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3.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迅猛地传播,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突破3600万。至今年9月,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071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3%。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接着,感染者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其长短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当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有症状期,这时,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AIDS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人一般在6至24月内死亡。

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对艾滋病来说,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预防方法有下列几种: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艾滋病知识,让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知道它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保护自己,形成全社会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态势。

2、禁止进口和禁止使用进口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应对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归国人员、性病病人以及高危人群(如吸毒、卖淫者)进行血液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病人。

3、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查禁毒品,禁止吸毒,打击嫖娼、卖淫。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

6、妥善做好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应劝告他们不要同非感染者有性关系,不能作为供血者。妊娠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应终止妊娠。哺乳母亲受HIV感染应停止母乳喂养婴儿。

7.不歧视、刺激艾滋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以免造成其性情暴烈,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篇9: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爱在阳光下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活跃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所以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今年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人类近代医学史上最引起人们关注和最使人恐惧的一种疾病,人人谈“艾”色变。为了响应今年世界艾滋病宣传主题“Getting to Zero”和学校的号召,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关于艾滋病,减少对艾滋病者的歧视,拒绝艾滋,关爱生命,我班于11月4日下午于求A102召开了“《行动起来,向‘零’迈进》”为主题的班会。在学院团总支文件下达之后,为配合本次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及效果,同学们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观看网络录像等多种形式,提前了解了艾滋病的病因、危害及如何防治几方面的知识。

班会期间,首先以大量艾滋病患者的图片并配以音乐《不是我不小心》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其次,通过观看电影《世界艾滋病日——爱在阳光下》,同学们对艾滋病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不再拒绝艾滋病患者;最后,有同学们自由小组讨论,由代表上台分享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此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同学们对艾滋病已经不再陌生,他们都愿意从现在做起,自愿成为一名艾滋病防治宣传员,发动身边的人,“多一份了解,少一点歧视”,让每一个艾滋病感染者能和所有正常人一样,平等的生活在我们幸福的社会集体中。

总之,在防艾宣传活动期间,我班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宣传主题,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主题班会,大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全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活动时间:11月4日

篇10: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0最新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

2.使学生明确知道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及人类生存的危害性。

3.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教学重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内容分析:

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2.经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3.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迅猛地传播,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突破3600万。至今年9月,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071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3%。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接着,感染者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其长短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当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有症状期,这时,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AIDS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人一般在6至24月内死亡。

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对艾滋病来说,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预防方法有下列几种: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艾滋病知识,让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知道它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保护自己,形成全社会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态势。

2、禁止进口和禁止使用进口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应对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归国人员、性病病人以及高危人群(如吸毒、卖淫者)进行血液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病人。

3、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查禁毒品,禁止吸毒,打击嫖娼、卖淫。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

6、妥善做好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应劝告他们不要同非感染者有性关系,不能作为供血者。妊娠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应终止妊娠。哺乳母亲受HIV感染应停止母乳喂养婴儿。

7.不歧视、刺激艾滋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以免造成其性情暴烈,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上一篇: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简报下一篇:职称竞聘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