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2024-04-17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通用9篇)

篇1: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时间:2016.5.23

地点:第十教室

主持人:陈阿丽

记录人:张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

2.使学生明确知道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及人类生存的危害性。3.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教学重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内容分析:

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2.经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3.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迅猛地传播,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突破3600万。至今年9月,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071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3%。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接着,感染者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其长短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当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有症状期,这时,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AIDS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人一般在6至24月内死亡。

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对艾滋病来说,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预防方法有下列几种: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艾滋病知识,让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知道它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保护自己,形成全社会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态势。

2、禁止进口和禁止使用进口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应对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归国人员、性病病人以及高危人群(如吸毒、卖淫者)进行血液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病人。

3、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查禁毒品,禁止吸毒,打击嫖娼、卖淫。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

6、妥善做好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应劝告他们不要同非感染者有性关系,不能作为供血者。妊娠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应终止妊娠。哺乳母亲受HIV感染应停止母乳喂养婴儿。

7.不歧视、刺激艾滋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以免造成其性情暴烈,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空气饮水、食物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游泳池;吸血昆虫和蚊子、跳蚤、虱子等,目前还没有发现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吸血昆虫;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蹲式厕所及小便池;

篇2: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一、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衰竭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

因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还将增加社会的负担。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避孕套。

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

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

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如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或生殖器感染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所检查、咨询和治疗,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也去接受检查。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高危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切不可找游医药贩求治,也不要购药自治,以免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与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

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

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

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总而言之,有关艾滋病的常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 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篇3: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随着艾滋病出现和感染率的逐渐提升, 加强对大众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除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学生缺乏健康意识而导致的一些错误的行为, 更应该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教育。艾滋病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顽固性疾病, 在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普及, 而且要纠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从而使得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可以普及更多人, 从而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 并且加强一些有效的防范。

一、艾滋病预防教育以及存在的问题

1.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意义

艾滋病预防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能帮助大学生纠正对艾滋病的片面认识, 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当前很多学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还比较偏激, 所以对艾滋病患者有很多不好的印象, 对此, 不仅要加强高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更要加强全社会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使得大众可以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 同时能够加强对一些预防措施的了解。同时,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的规避, 让学生能够对一些可以避免的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 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2.当前高校学生艾滋病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高校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除了文学教育、艺术教育之外, 很多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 加强对高校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的关注程度, 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当作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且从各个方面加强了高校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工作的创新, 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虽然当前高校已经开始对健康教育进行重视, 并且加强了一些课程的设置, 但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 但是并没有对这门课程配备更多专业的教师, 也没有将这门课程当作学生的必修课, 很多学生都只是选修这门课程, 因此使得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这门课程的意义。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方法比较传统老旧, 很多教师依旧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 对一些健康知识进行介绍。加上我国的文化本来就比较传统, 很多教师自身对艾滋病的认识就比较片面, 认为艾滋病的传播很多都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这一方面的内容, 使得艾滋病预防教育得不到落实, 很多学生依旧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不多。

二、高校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的策略

1.加强高校对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重视

当前的教育要求是要结合高校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 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 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综合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水平, 能够借助一些健康常识来保护自己, 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必须要将艾滋病预防教育当作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知识教育的重要补充。为了要加强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重视, 首先应该要加强对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符合, 对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改变, 将学生变为主体, 除了给学生讲授一些健康知识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比如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 并且要注重在学校内部开展一些活动, 引导学生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该要对艾滋病进行充分的讲解, 从而使得学生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比如发病症状、传播原理等, 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厌倦的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现代传媒的优势, 提高各种教学资源传播的效率, 比如网络媒体、自媒体等, 都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新媒体, 可以在这些平台中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 创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为艾滋病预防教育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效率很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新媒体, 对一些健康知识进行宣传, 使得学生能够对各种健康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 对艾滋病的发生、传播以及预防进行讲解, 同时也可以借助高校的论坛、贴吧等, 对一些艾滋病预防主题的活动进行宣传,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到这些活动中, 加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

3.加强案例教育法的应用

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 传统的教育教育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 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 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育。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案例分析, 使得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并且能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知识进行传播, 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可以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加强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尤其是针对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现状, 必须要加强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学会预防。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应该要加强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重视, 并且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建玲, 陈萍, 李宁.大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2) .

[2]吕晓丽, 刘宪亮.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问题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 2005 (14) .

篇4: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关键词 预防艾滋病 农村妇女面对面 问卷调查 宣传教育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5

资料与方法

从莒县23处乡镇中先选取了一个中楼镇为启动点,中楼镇全镇各村妇女主任、农村妇女100名,其中村妇女主任中男性5名,其他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小学2人,初中103人,高中88人,中专7人。

方法:参照卫生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答卷方式,内容除年龄、性别、学历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包括AIDS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AIDS的相关政策、心理接受度4大类22项。培训前后均现场发卷,有答卷人员自行填写,不留姓名,当场收卷,统一评价各项指标,比较培训前、后正确知晓率。通过进行培训宣传后问卷调查,掌握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了解该乡镇妇女目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回收有效试卷200份。共调查了200名农村妇女暨计划生育主任。

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

结 果

一般知识:发放试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初中以上对AIDS全称、AIDS损伤人体哪些功能回答正确率:初中以上分别是98.1%、97.14%,小学以上分别是81%、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面对AIDS能否预防能否传染、能否治愈,两者回答正确率:村计生主任分别为99.05%、98.10%、97.14%,村妇女人群分别为96.84%、95.79%、94.70%,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AIDS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两者对主要传播途径认知率均较高,但对日常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传播AIDS病毒、对AIDS非传播途径认识不足。

AIDS防护知识:对初中学历农村妇女有关AIDS防护知识回答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方面的知识,只有少数村妇女不清楚。调查中发现,对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该项知识了解人数较少,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强化。见表2。

心理接受度:初中以上农村妇女对AIDS的心理接受度中,对心理上厌恶AIDS持肯定态度6人(3.0%),以为对AIDS患者不能歧视21人,较同情输血或献血而患AIDS 171人(85.5%),对患有AIDS的人是否能正常接触31人(15.5%),在道德上接受艾滋病感染持肯定态度4人(2.0%),接受AIDS为朋友持肯定态度30人(15.0%),担心接触AIDS患者受感染持肯定态度186人(93.0%)。

讨 论

进一步加强AIDS一般知识的全面教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及农村妇女,做为全县妇女面对面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为启动点,来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的流行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刻不容缓。经培训后的各村妇女主任,要求回各村后负责对本村的育龄妇女等人群,进行走门串户面对面宣传教育,还可以利用村“留守媳妇”进行宣传。由于农村妇女相对来说较保守,健康宣传时需要苦口婆心让宣传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本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农村妇女虽然属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个群体(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8.75%),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尚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较高92.3%。对于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有一定的正确认识。结果较其他地区相关调查结果要高[1],表明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人群对艾滋病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但相比预期目标和“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规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加强有关AIDS传播途径的知识教育:调查结果比较显示,文化素质高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提示文化程度较低者应是今后干预的重点[2],调查也发现,被调查对象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措施还是认识不够,尤其对蚊虫叮咬,共用毛巾、衣物等日常接触是否会导致传播的问题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等的正确回答率只有40.6%、46.8%,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3,4],这些正确认识会增加她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加深歧视,客观上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本次调查还发现,调查妇女人群中有的不知道用安全套会杜绝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示我们今后在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开展安全套能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功能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5]。还要加强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工作,让受教育既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与歧视,又能正确认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控制莒县艾滋病疫情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尊友,祈国明,张家鹏.艾滋病流行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9-56.

2 杨放,吴尊友,徐臣,等.农村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流行情况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1):10-13.

3 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30.

4 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31-134.

篇5: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和省市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为积极做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认真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为深入实施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向全体学生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预防艾滋病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我校于2009年12月1日——15日成功举办了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在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直接指导下,以“关注艾滋关怀生命健康生活”为主题,以丰富多彩、贴近同学的活动为载体,通过不同形式,透过不同角度,向全校广大师生全面、深入地宣传了艾滋病的巨大危害和预防艾滋病的紧迫形势,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学校专门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亲自挂帅任组长、副组长,由德育处负责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各处室各年级的优势,全面开展宣传艾滋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活动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落实。

二、形式多样

12月1日以来,学校开展“七个一“活动,以签一次名、画一幅画、写一篇作文、做一次调查、听一次讲座、组织一次主题班会、看一次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比如说:我们进行了“关注艾滋、守护希望、履行承诺,创造和谐校园”的全校师生签名活动;请了福

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林皞主任来校举办了“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专题知识讲座;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了手抄报、动漫制作等比赛;此外还进行了征文、主题班会、图片展览、基线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内容重点是: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相关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知识、禁毒知识等。

三、收到实效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教育,不仅使预防艾滋病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广大师生对艾滋病有了系统、正确的认识,对艾滋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主要的是增强了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毒侵袭的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爱滋病患者,培养师生参与预防艾滋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后我校将此项活动继续、长期的开展下去,建立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上不断改进。让学生认清未来,让家长参与活动,让所有的人都充分意识到“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根本之策”。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泰安市教育系统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要求,围绕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遏制艾滋,履

行承诺”,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为“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效果。

学校认真领悟关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要

求全体师生提高“防艾”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并把11月25日——

12月7日定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周”,把“防艾”宣传工作当作重

点工作来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制订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1、上“艾滋病防治”知识课。通过健康教育课向学生讲解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怎样预防艾滋病?帮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隐匿性和危害,了解何种生活环境及行为会使他们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使他们懂得了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主要有:在宣传橱窗里张贴了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等;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显示了“关爱生命,遏制艾滋”的宣传标语;在《政教天地》上出了一期以“艾滋病知识知多少”为主题的校刊,分发给了各班级;利用校园广播向师生宣传了艾滋病防治知识,使大家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让学生更好地知道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全球行动中来。

3、召开了“珍爱生命,遏制艾滋”的主题班会。11月30日,利用周一班会时间,我校开展了以“珍爱生命,预防艾滋”为主题的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班主任主持了班会,学生介绍了搜集到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班为单位开展了“预防艾滋,履行承诺”的宣誓签名活动,使学生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教育,进一步树立了“青少年与

艾滋病密切相关”的信念,加强了对自身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了大家参与控制艾滋病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进行了“预防艾滋病换水游戏”实验。由健康教育老师带领学生在生物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艾滋病传播的模拟换水实验,“换水游戏”模拟艾滋病经体液传播的过程,使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艾滋病通过性行为传播的速度是何等的惊人,教育学生要洁身自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了认识,提高了教育效果。

5、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共防艾滋病”活动。学校向全校学生每人发放了一张预防艾滋病健康处方宣传材料,让学生把宣传材料带回家,带动家庭与社会来共同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艾滋病防治知晓率达到了100%,对于学生培养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意义深远。

马山学校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传染病。2009年12月1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按照市教育局的文件通知,在2009年12月在全校开展了“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高度重视,明确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认识,迅速成立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防艾工作小组组长,校总务任副防艾工作小组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二、认真部署,制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我校结合校情,制订了我校“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方案,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列入12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

一,确立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少年儿童直接参加防艾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社会防艾工作深入开展。

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艾滋病防治宣教工作。

1、“防艾”图片文字资料展。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板报等各种宣传渠道,对艾滋病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等内容进行了宣传,把预防教育作为根本,使大家在学习有关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2、召开“防艾”主题班会。

我校在1日上午即晨会上,开始了“主持五分钟” 防艾知识介绍,让队员们能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防艾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队员更清楚“防艾”的内容。学校也要求各班开展防治艾滋病主题班会。

3、开展“防艾”知识竞赛。

为让全校广大学生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学校于12月4日开展了“防艾”知识讲座。把防艾工作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强化全体队员对防艾知识的了解。

本次活动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教育,大大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对艾滋病的了解,在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后我校要将此项活动继续、长期的开展下去,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上不断改进。让学生认清未来,让家长参与活动,让所有的人都充分意识到“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根本之策”。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事关青少年健康发展、民族兴衰,事关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一项长期不能懈怠的工作。我校按照《关于做好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科学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工作目标,对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并将“防控”作为卫生常规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强化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学校印发了关于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制定了《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和防止《突发传染病、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王瑞云,邢俊统通知负责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防控工作的部署、指导、督促和日常管理工作。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不少于两次以上专题讲座。

二、强化制度,重抓落实

为规范化、制度化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学校实施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督查评比制、教师业务培训制以及各项保障制度,“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常规管理、报告机制、疫情处理等项制度,先后两次聘请卫生系统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会,为整个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

自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录像片、宣传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12.1”艾滋病宣传日,举行了较大规模、丰富多彩的上街宣传活动,并举行了千人签名活动。同时献出一份爱心,关注艾滋健康教育,各类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

三、注重督查,突出成效

除了在学校推进健康教育外,还面向社会、走进社区,利用给家长一封信,告家长书等形式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结合省、市健康知识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组织健康知识竞赛,利用媒体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四、存在问题

1、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配备的科普材料不足,种类稀少。

2、没有专任健康教育教师、校医。

3、学校公共卫生防控网络建立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工作打算

1、充分落实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

2、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训计划。

篇6: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学习心得

在学校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对大学生开展积极的预防艾滋病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国防治艾滋病的经验表明,在尚无完全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免疫疫苗问世的情况下,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采取保护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这种致死性严重传染病的根本手段。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病后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艾滋病是当前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也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如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且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艾滋病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非洲就有惨痛的教训,艾滋病可能毁了一个国家,毁了一个民族。有些国家原来的平均寿命为75岁,现在降为45岁,国民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要大声呼吁,积极采取措施,遏止住爱滋病的发展势头。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爱滋病的发展已缓,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因宣传力度不够,易感人群多和资金不足等因素,艾滋病有蔓延之势。

爱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及宫颈分泌物中,尿液、泪液和乳汁等分泌物中也可查到。病人和带病毒者是主要传染源。(HIV)感染后可成为携带者,也可进一步转为病人。吸食毒品的爱

滋病患者,主要为血液传播,(HIV)病原的各种血液制品,如血液、血浆、凝血因子等输入体内感染发病;另外(HIV)携带者或病人微量血液污染的注射液、针头、针灸等也可传播爱滋病病毒。(HIV)经破坏的皮肤、粘膜或注射途径以及母婴传播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破坏正常的免疫功能,并发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造成多脏器受损。

而在大学生群体的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性传播与艾滋病病毒的关系最值得重视。

爱滋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几个月,长者数年,多数为3---5年发病。爱滋病患者全身淋巴结不明原因持久肿大在3个月以上或伴有发烧、虚弱、盗汗和体重下降,伴有慢性腹泻,T细胞功能下降,病人皮肤、四肢及内脏可见红色的斑块和结节,并广泛蔓延,扩散致死。

篇7: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1、“关爱生命,预防艾滋”线上知识竞赛

时间:20__年11月1日——20__年12月30日

2、“红丝传情,防艾同行”——预防艾滋专题讲座

时间:20__年11月28日

3、《爱在阳光下》——艾滋病宣传路演公益活动

时间:20__年12月1日

4、为“艾”守候主题签名活动

时间:20_年12月1日

5、“艾滋不留情,预防我先行”有奖答题活动

时间:20__年12月1日

篇8: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1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其严峻性

《2007年世界艾滋病报告》[7]指出, 截至2007年11月20日, 全球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已超过3 300万, 其中15岁以下人群约为250万。我国卫生部也于2007年11月29日公布《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 (2007) 》[8], 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 501例, 其中AIDS病人62 838例, 死亡报告22 205人。2007年, 国家卫生部、UNAIDS、WHO联合对我国AIDS疫情进行了新的评估统计, 结果显示, 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约70万, 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其中AIDS病人8.5万, 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5万, 因AIDS死亡2万。目前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高流行的态势, 性传播与吸毒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有关资料显示[9], 我国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的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吸毒有较长的历史背景;二是AIDS高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毒品交易的主要通道, 比较容易获得毒品;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特别是缺乏专为少数民族制作的健康教育材料;四是尽管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变, 但由于发展不平衡, 使部分地区文化、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据文献[10]报道, 目前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仍在明显增加, 真实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

2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风险

大学生由于对性健康知识的缺乏、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性行为开始的低龄化、性伙伴有增多趋势等问题均可能形成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AIDS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就有可能感染AIDS。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2.1 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高校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 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他们中公开谈性和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阻力, 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正确态度和相应的防御技能。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学实施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教育, 但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 主要是侧重于生理解剖知识教育, 缺乏心理、伦理方面的辅导和预防意外妊娠以及生殖保健服务的知识和信息的教育,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 也忽略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忽视了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 在当今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大学生性行为增加以及全球性病、艾滋病严重流行等客观现实下, 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 使青少年特别是使大学生暴露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之中 。

2.2 民族地区高校与其他高校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病预防意识上的差距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 正值青春发育后期, 性机能的日益成熟与性冲动的强烈刺激让性成为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桂西北民族地区高校1 897名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调查发现, 有49.4%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 27.4%发生过边缘性行为 (包括拥抱、接吻、性爱抚) , 14.5%发生过婚前性行为, 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9.9%[11]。这一调查结果与柳晓琳等[12]的调查报道较为一致, 与徐永芳等[13]的调查结果差距较大, 反映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性观念和预防性病、艾滋病意识观念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差距。因此,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的风险更加严峻。

2.3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HIV/AIDS的正确了解

在对待AIDS的基本知识方面,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某高校不同学历师生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 19.81%不知道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 40.01%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38.76%对HIV/AIDS十分恐惧[14]。另一项调查显示, 75.5%的医学大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25.5%的大学生认为自慰可感染AIDS;48.0%和18.5%的大学生认为可通过注射疫苗和口服预防性药物能预防AIDS; 70.8%的学生认为对HIV感染者应集中管理;58.0%的学生担心以后与HIV感染者在一起传染AIDS, 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 同时还有 93.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获得AIDS相关知识[15]。说明高校学生对AIDS有着许多错误的认识, 从而导致对AIDS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 加大高校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是为减少大学生传染AIDS风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3 高校AIDS预防机制

3.1 国家政策支持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AIDS病例以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AIDS的防治工作,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其中对高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1998年国务院专门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 》[16], 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各高校都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2004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17]又进一步强调了各级大中专院校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机制的重要性。2006年初国务院又重新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18], 进一步部署各级学校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指标、行动措施与保障措施, 为不断完善高校AIDS预防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3.2 建立高校AIDS预防机制

一是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以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制订本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长期规划”, 审定学校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的“年度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 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 确保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科学化、规范化进行;三是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持联系, 使高校艾滋病预防工作长期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时刻掌握校内艾滋病疫情,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4 高校AIDS预防措施

4.1 加强AIDS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业务知识的培训, 因为教师的性知识、态度、观念和性道德都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 许多预防AIDS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不了解AIDS防治的基本知识, 难以胜任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有调查显示, 84.1%的教师希望在教师培训中学习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 79.3%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AIDS最有效方法[11]。其次是要组织有关人员和学生代表深入到民族地区高校所在的服务区域, 认真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 重点探讨全国其他地方少有或桂西北独有的民族 (如仫佬族、白裤瑶族、毛南族等) 生活习俗与HIV感染的关系, 从中寻找民族地区高校预防AIDS的途径和办法, 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这样,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地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4.2 有计划地举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面向全体师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内容主要包括AIDS在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国家相关预防与控制政策; 在高校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探讨; AID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待HIV/AIDS的态度、预防措施等。同时对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相关部门提出要求, 将AIDS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性教育结合起来, 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AIDS教育的前提, 针对性行为在学生中存在的现实性, 加强性道德教育, 开展安全性行为教育、男性责任感教育、女性自尊自重自爱教育。通过这些讲座以及各种教育活动, 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3 发挥大众媒体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大众媒体一直都是在我国青少年中进行AIDS预防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 除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版报等传统媒体外, 因特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有调查显示, 20世纪90年代初, 大学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学卫生书籍、报刊杂志及文艺书籍等, 其中医学卫生书籍占50.6%, 报刊杂志占28.6%, 文艺书籍占10.3%, 影视占0.5%[19]。Kate[20]的研究发现, 20世纪末在校大学生从因特网上获得性知识的比例已明显升高。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充实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内容, 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和预防AIDS知识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另外, 通过网络、电视讲座、健康热线、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世界AIDS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对大学生预防AIDS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4 发挥在校大学生生力军作用

由于高校学生生源广泛, 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 回到家庭所在地开展预防AIDS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这项活动面向基层, 走进千家万户, 是一种投入小、社会效益大的公益性行为。在大学生中持之以恒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 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为我国防控AIDS的流行作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 在校内开展探讨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和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中, 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一是学生以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为主线, 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活动;二是以校团委、学生会牵头, 举办与预防AIDS相关的专题班会、专题版报、专题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教育形式, 既有利于对上述专题讲座知识的巩固, 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与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 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预防AIDS的良好习惯。

4.5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共同开展防艾工作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预防AIDS的知识和技能, 更需要一个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环境, 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学校开展预防AIDS专题教育可以对增强学生的知识、态度等起到显著的作用。有调查显示[21], 学生同家长或家庭中其他成员谈过AIDS问题的比例为46.0% , 同朋友谈论的比例为48.7%。因此, 构建以学校为中心, 家庭、社会同时参与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6 预防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可采用双向方式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每一届大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 HIV/AIDS的态度、预防知识及性观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是对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在预防AIDS知识获取和态度转变等方面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整个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以及健康教育师资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是对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性的检验。因此, 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 是为进一步修正高校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AIDS预防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篇9: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上一篇:用户和权限管理规范下一篇: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