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艾教育箴言

2024-04-21

任小艾教育箴言(精选8篇)

篇1:任小艾教育箴言

懂得放手——听教育家任小艾讲座有感

今天上午,听了育才小学百家讲坛组织的教育家任小艾的讲座,感触很深。

任小艾,现任职教育部 《人民教育》杂志社,任管理室主任。在此前,她以高中学历登上北京市119中学的讲台,当过17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做过15年的班主在中学任教17年,有1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工作期间,先后就读于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原理专业研究生,曾应邀赴日本、法国、瑞士、香港等地讲学、作学术考察。

任小艾字正腔圆的京腔,声情并茂的演讲,幽默风趣的谈吐,使人时而感觉在听单口相声,时而感觉在听总统竞选人演说。一边听她的传授的教育理念,我一边比照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没做到。感受最深的是,对孩子要懂得放手。

中国人把孩子看得很重,总希望孩子成就自己没能成就的事业,实现自己失之交臂的理想,对孩子一味地奉献,不停地给予,从来不考虑孩子离开父母之后怎么生活。她念了一个中年母亲给25岁儿子的信。儿子大学毕业了,带女友在家吃住,还要求母亲买房子。母亲说,我现在老了,身体也不好,恐怕等不到住你新房的那一天。儿子立即说,那怎么行,我还要你给我带孩子、做家务呢!母亲一听很心寒,原来自己养的儿子不是展翅的雏鹰,而是寄居的虫子,一直要把自己的骨头啃到干枯。母亲给儿子的信中说,我以后不再做兼职帮你挣钱买房,你搬走吧,用自己的薪水租房。你今后的道路我不再过问,我的余生还要享受退休的休闲生活,让我们彼此原谅,彼此放手。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惭愧,我和先生双方的父母曾轮流帮我们带孩子,我们还经常嫌菜做得不好吃。我一个闺蜜的公公婆婆是大学教授,不帮她带孩子,要享受退休生活,我们还觉得她很倒霉,不得不高价请保姆。现在看来,我以后退休帮不帮女儿带外孙还是个未知数,将心比心,还是要对帮忙自己带孩子的父母更多体谅和尊重。

任老师又讲了一个剪蛹的故事,发人深思。有一个人无意中找到一个蝴蝶蛹。几天后,他留意到蛹出现了一个小孔,里面的蝴蝶正用它细小的身体挣扎从小孔出来。看了很久也没有一些进度,小蝴蝶好像尽了最大努力,也没有办法出来。这个人于是决定帮它一把,找来一双剪刀将蛹的尽头剪开。蝴蝶这样就很容易出来。但是这蝴蝶的形态有一点特别,它的身体肥肿,翅膀又细又弱。这人继续观察蝴蝶,因为他相信翅膀会渐渐变大;而它的身体会越来越小。这没有发生。小蝴蝶余生只是托着肥肿的大身体和细弱的翅膀,在地上爬着走。它永远也不会飞行。这个善良的人,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细小的身体挣扎从小孔出来,它必需经过这个过程,蝴蝶才可以将身体里的体液压进它的翅膀里。大自然在此有一个很奇妙的设计,就是蝴蝶从蛹中〝挣扎出来〞,是为着〝预备〞它将来飞行需要的装备。生命里面的〝挣扎〞是我们必需有的。如果老天允许我们顺利地过一生,我们也许就此不会变得坚强。也不会…成长。任老师提醒我们,在教养孩子时,父母切记不要成为那〝剪蛹的人〞!

想起自己对女儿的很多事情都是越俎代庖,这学期才开始让她自己清理书包、洗袜子,学着蒸饭、炒菜。任老师说,孩子们都很会试探,得寸进尺,你不帮他们做,他们自然会做。中国人往往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对孩子过分的无节制的宠爱,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私、懒惰、没有责任心。西方人则认为夫妻之爱高于一切,在你老了生病了,陪伴你的,可能只有终身伴侣。西方人认为爱的第二层是友爱,包括爱儿女、兄弟姐妹、亲戚,第三层是博爱,也就是爱毫无血缘关系的世人。

我家是把女儿摆在第一位的,为她的小小成功而高兴,为她的小小失败而悲伤,她一人吃饱吃好,我们全家不饿。我一直也认为,女儿就是我们家庭幸福的源泉。现在想来,女儿以后成家立业,抛下我们空巢老人,陪伴我的,也只有孩子爸了。想想我现在去看过父母多少,还不是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而父母当年还不是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但是父母从不计较这些,总是说,水往低处流,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就高兴了。

任老师又讲到,孩子到了中学、大学,生理和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容易和父母发生对抗,究其原因,是父母用传统的眼光看今天的孩子。开放的社会和封闭的教育的冲突,加上父母不关心孩子身体的变化,容易形成彼此的误解。人生有两个重要的时期,就是青春期、更年期,妇女还有哺乳期,容易发生情感和情绪的波动,这些时期局外人应该对他们更多理解和关注。

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几个特点: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模仿能力强。任老师一个在北京妇产科医院的朋友,一个假期做了54个女中学生的人流,中国青少年的堕胎率是世界第一位的。他们既不避孕也不考虑后果,往往是由于好奇心强和模仿而造成终生遗憾,影响今后的择友、婚姻和家庭。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加以正确的引导,把正面的知识教给他们。任老师班上的初中生没有一个早恋的,主要是她做了三方面工作:1.请西医朋友给学生做生理知识辅导,给学生最需求、最正规的教育,揭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让孩子们知道网上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炒作。2.心理知识辅导。3.人生目标规划。

青春期是孩子习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的转折期,父母应该要对孩子正确管理,少管,多理解。孩子这个时期心理上而那位自己长大了,拒绝成年人管教,逆反心理强。要对孩子采用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态度,因势利导。孩子的生理年龄多大,家长的心理年龄就多大,要设身处地从孩子角度想问题。青春期会有皮肤饥饿症,家长要多抱抱孩子。你不抱他,他就抱别人了。(笑)

任老师痛心讲了江苏省首位化学奥赛金牌,南大化学系第一位跳级生,寒门出才子的典范王庆根在美国公司不堪老板辱骂而自杀的悲剧,提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在教育中更重要。目前的教育只关注成绩、荣誉这些显性的东西,忽视人格这些隐性的素质。对于孩子,要培养他们乐观的心态,对于不好的事情,要鼓励他们找出好的一面,并经常做这样的训练。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教育非常重要。

任老师忠告家长,对于孩子1.忌与其他同学横向比,宜和孩子自己纵向比。2.减少习惯性指明方向,提出倾向性建议。青春期的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喜欢我的人生我做主,不喜欢家长牵着鼻子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家长要做的,是在孩子人生的十字路口,指出东南西北各条道路的优劣,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丰富的经验和洞察力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参考,但是决定权在孩子自己。3.交出生活的主动权,不做孩子的拐棍。对于孩子,关键时期引导好了,以后人生中遇到了问题会引刃而解。4.变管教为尊重,变不许、不要为应该、可以。多用商量口吻,少用命令语气,在民主环境长大的孩子性格好,更容易被外界环境所接受。任老师对当今的虎妈、狼爸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在缺乏民主的氛围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后患无穷,父母专制强权引起的儿时的心理阴影潜伏在心灵深处,可能形成偏执人格、抑郁心态,在未来人生中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现在跳楼的大学生、研究生那么多,都是人格不健全造成的,应试教育的伤害慢慢呈现出来。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左右人生,任老师最后告诉家长们决定孩子命运的7个小习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静静等待花开,不要操之过急。1.做事有计划。2.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任老师5岁学游泳,一直坚持每天游泳或其他锻炼。现在中年猝死的那么多,深圳30天内有11个IT行业的中青年白领猝死,都是整天加班没时间锻炼所致。工作再重要也是别人的,没你地球照样转,但你的家就不转了。你身体好了,才能更长久地陪伴家人。3.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4.敢于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习惯于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任,衣服自己收拾。你消耗自己,成就了孩子,孩子长大了,反而看不上你。5.微笑待人。微笑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6.说到做到,有信用是立身之本。7.教孩子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这顿三小时的精神大餐在家长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女主持人总结得也很到位:任老师神采飞扬的讲演,充满哲理的幽默谈吐,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懂得了,家庭是爱的港湾,父母爱的支持和理解,陪伴孩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静听花开的声音,享受花开的幸福!

最近北京卫视的读书节目在播这个问题的讨论,关于“爱”;另外最近本着未雨绸缪的心态读了一本<叛逆的孩子这样教>也谈到这里的一些问题;这讲座很全面,对我们这些站在十字路口的爹娘有可行的指导意义,所以特顶一个,感谢LZ的分享.

篇2:任小艾教育箴言

作为英语师范方向的学生——我,在听了任小艾老师的讲座后,深深为其个人魅力和敬业精神所折服。

教育工作其实是一份心灵耕耘的职业。特别对她提出的“管理人”的理念感触极深。任老师说的——爱学生,如何爱,对将来成为人母的年轻女老师将是人生重大课题。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任小艾当教师时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和对事业的向往,正如她的名言:“作为教师,她要永远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她在报告中说道:“我把能培养出值得我崇拜的学生当成我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老师们,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评价自我,别人怎么评价都不是主要的。说今天对我一个荣誉称号,明天给我一栋房子票子车子,这都是身外之物,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评价自己。如果你不能够评价自我的话,不能够正确的评价自我,你就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难以守住你心灵的这块净土哇。”是的,任老师说得对,人是需要有一点理想和追求的,但过于理想主义就会和现实格格不入。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既不能独善其身,也不能随波逐流,既要融合社会和时代的共性,又要保持自我的气质和个性。我个人觉得保持住了自我的气质和个性也就守住了自己心灵的那片净土。

听了任老师的讲座后,我在思索着,努力着,也改变着。我觉得任老师给我上了最美的一课,即将大学毕业的我十分期待和向往走进自己喜欢的教育行业,但是我深知自己存在许多不足,我会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呵护每一位孩子。我认为老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素养,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我相信任老师的讲座将永远激励着我,让我为梦想起航,让我在知识的苗圃里培育花骨朵绽放。

班级:10级3班

学号:1007403035

篇3:教育箴言

伽利略说过:“你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教给任何一个人, 但是你可以帮助他发现自己。”马克·吐温对此的态度是:“我从不允许学校的规定妨碍我自身的学习兴趣。”邱吉尔也说:“我不愿意别人指点来指点去, 但是, 我自己必须时刻在学习。”学校仅仅是一个学习环境, 没有一个学校能提供学生要求学到的所有知识, 反而是学生自身的欲望和渴求决定了他学习的质量。

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最重要

篇4:教育智慧隐喻箴言

如果从语文的角度。对这句话做修辞学上的分析,其解读可能不止一种说法。例如,它是一个对比,通过对比来说明“树人”之不易。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如,它是一个夸张,理由大概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何来百年成才之说,其言夸饰,以明养成之不易也。这些离开原有语境。对语词孤立的修辞学分析难免牵强,管子的“树人”之说大概旨言教育培养人是一项长远的打算,与“树谷”、“树木”相较,其利长远而获利良多。从教育学的角度解读,恐怕有更深层的意义还可以发掘:它不只是一个修辞上以类相比,将奥义显俗,深义浅出的言语巧饰问题,而是以“人”的成长与“树木”生长的同源性和相似性考察,来隐喻人们对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教育遵循一种自然的规律,任何违拗规律的人为作用,都可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上述的一些说法,无论从哪一个具体的修辞视角去观照,都没有排斥隐喻这种修辞手段兼具修辞性与认知性双重身份及转换生成关系的特点,这是隐喻修辞的共性,不单在教育智慧隐喻表述的时候所独具。本篇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所编选的荀子之《劝学》、柳宗元之《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之《病梅馆记》,分析各自隐喻表述的特点,并总结其蕴含的教育智慧。

这三篇文章进入人教社的教材,分别被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的古诗文单元。从编写安排的顺序可以看出,《劝学》是编选者自觉意识到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隐喻表述,这一点从教材的文本构成不难看出。教材中的《劝学》是编者对荀子“劝学”原章经过了整体解构,然后为我所需。从中撷取了四个段落,重新构建的一篇旨在开蒙学智(弃绝空想。力行力践,循序渐进,宁静专注的修学境界)的励志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全新的“劝学”。这个“劝学”文本所生成或者说所能生成的意义与荀子的“礼论”、“性伪”、“劝学”和“天人之分”一整套严密的思想体系中的“劝学”已全然两样,此其一。其二,教材编写者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还专列了一个供学习者在整体阅读和理解基础上,对文章的观点及表述方式、结构层次、立论特点作综合学习、思考和记忆的一个训练。

而柳宗元之《种树郭橐驼传》,由老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思想出发、,提出“顺天致性”不违道的“养人术”,其初衷针对的是安史之乱后朝廷和各级官吏政令繁苛,民不堪扰的现实而提出的治事之言。其所言“养人术”并非教育养成之制之法之术。然而,在笔者看来,因同源,事同理,其所言“顺天致性”于教育养成亦切中肯綮,且这样另类解读在文本上的改易也并不复杂。如果将全文卒章显志的最末一段:问者日:“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文中的“官”改为一个“教”字,将文章所言本事一段,即倒数第二段或删除或更易数字(详见下注括号中为更易字词)则言柳文讽喻“教育之失”即全然契合。

至于龚自珍之《病梅馆记》虽然并非针对今之所谓教育而生发议论,而是托梅议政,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病态社会对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改革政治和社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然而,由于其文托物议事,喻梅言志,所指广泛,百读百解,仁志之见,不限一域,言之教育,更是契合无间。

这三篇文章在笔者看来,不仅都可以作教育和人才培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性培植的思想提炼,具有教育智慧隐喻表述的共同特点,而且让我们不能不提到的是,当我们作这样打破陈规。自组课程资源的时候,出于巧合,这三篇选文分布的时代分别是中国古代的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古时期,就时间分布而言,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上中晚三个重要的时期。虽然每一作品生成的动机各不相同,从发生的语境而言,也并非专为教育认知而表达,但文本中蕴藏的共同教育思想,为我们把它们作为主题集成的研究性教与学和学以致用的教学个例无疑提供了客观的基础。从这种偶然中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推测中国古代文献中其实一直贯穿着“教育即生长”的哲学思想和隐喻思维及表述的必然呢?这也是笔者在教学中很感兴趣的,这当然是一个需要小心求证的课题。

三篇文章虽然都自觉运用了隐喻的策略,然而在策略方向的选择上却存在明显差异。

《劝学》采取的隐喻策略可以视为认知的必需,如果从一般修辞学的意义上去评判,其隐喻策略的运用在于构句,而不在于谋篇,更不在于造境。其喻之句可以分门别类为明喻、暗喻和隐喻,作者或者说编者是通过想象的方式将学习这样一种认知的活动比同于日常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其它事物。并将后者的特性施加于前者。它的隐喻特征明显限于句与句的生成关系,在于内容则表现为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一一对应(一个本体对应一个喻体),或多质对应(多个喻体对应一个本体),聚集起来形成连喻和博喻。全篇文章基本由隐喻构成。但篇章结构上并不呈现本喻段落对应的比类关系。在篇章段落构成方面仍然是主题内在需要表达或并列或层进的自然演绎。所以,《劝学》中的隐喻可以说既是认知的修辞,也是修辞的认知,如此而已。

《种树郭橐驼传》的隐喻策略则是表现在篇章结构上的努力,这种努力可以看做是出于情感需求而倾向于在不同感觉、经验和认知领域中发现相似之处,而言说自如的需要,是一种说理表达和文篇修辞策略。所以。全文在结构上呈现明显的喻事言说和本事言说对称的特点。这样写作的目的在于彰显言说的亲和力,通过引入异事异见而转入本事事理,将读者或听者引入相似的语境而产生情理上的共鸣,学理上的共识,或事理上的共知。即不是出于言说压抑而采取的迂回策略,而是出于像孔子所谓“群”的目的而做的写作者希望和阅读者达成共同认知的努力。

《病梅馆记》的隐喻策略则完全是出于一种政治修辞的需要,或者说言说安全与自由的需要,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者。这一点只要熟悉清代康、雍、乾三朝“文字狱”史的人,即不难理解作者言事曲折的苦衷。在那样一个言治惨烈的环境下,曾如歌德所言:“谁可以对认识直言无隐?历来有所认识的少数几个人,都太愚蠢而不会明哲保身,向公众公开他们的观察和感情,如果不是受磔刑,就是被焚身。”正是类似于这样一种政治高压、言论管制的环境,使得“龚自珍的诗文‘文词俶诡连犿”,“隐晦曲折,骤读之下,难于索解,须透过文字上的烟幕,寻出‘怨去吹箫,狂来舞剑的思绪,才能悟出本意来。”龚自珍采取隐喻的策略完全是出于保障写作安全与自由,通过“隐”的手法“彰”显其真义本衷的考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病梅馆记》中只看到对喻事(疗梅)的言说,而不见本事一个字的原因。

由此看来,如果仅从隐喻运用在三篇文章中表现出的功能特征来看,则这三篇文章使用隐喻的策略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情态来。《劝学》在隐喻运用的策略上仅止于构句,没有出现贯穿全篇的“主控意象”来促使全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形成一个隐喻文本的有机整体,而是由特定主题(学不可以已)统摄,在三个分论点下由众多形式上不相关联,而内容上互不隶属却可以共生助成说明问题的隐喻句形成文章。或者可以这样说,即《劝学》语篇的构成并不是由某一个或几个隐喻从形式和内容上衔合起来的,尽管它全篇充满了隐喻。这些隐喻在《劝学》没有形成之前也许就独立存在,只是当它们在经过作者或编者设的代码、习惯进入《劝学》后,才形成了更高一级的结构,就具有了特定的意义,这一点通过编者课后设计的一个表格练习即可一目了然,尽管这个表格练习的设计并不是冲着本文预设的问题而来的,但确实在客观上起到了帮助说明问题的作用,所以不妨转列如下页表。

这样一些各自独立的、零散的喻句,每一句都带有箴言的性质,可以产生思想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又共同服务于一个主题的需要。它们彼此间的依附性非常之小。这也是它常常被用来作考试填充题材的一个原因,我们只要认真分析这个表格的形式与要求,就不难发现它实际上就是古代语文考查中的“帖经”式命意限制填充试题和“墨义”式简答题结合起来的一个翻版,目的是训练和考查学习者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同时为适时的运用作准备。与此同时,从所需填充文句所涉及的物事,也不难看出文本教育比类领域的广阔。

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十分显著地让读者意识到了隐喻衔合语篇的结构功能。他通过对两类事物——“种树”和“养人”的观察,发现了两类事物中的同源性。由于“种树”作为生产行为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度是为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道理也显明,而政治则只为少数人专有即显云遮雾罩而深晦莫测,所以,以浅喻深、以显喻隐,通过显俗的方式来揭幕所谓“养人术”的规律。如果从接受主义的角度来观照。则不难发现整个文本的意义在于作者通过隐喻向读者发出一种隐含的邀请:读者通过付出比一般阅读额外的努力接受这一邀请:在这样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共同形成了对某种事物的共识。它与《劝学》比较,明显地出现了一个“主控意象”(种树)统摄全篇。如果将为了突出“记”文特点,而枝蔓于主体文段前后的“场记”描述和对话由头的文字删除,则喻事本事一分为二。叙述在时间上里先后延续,在空间上呈前后展开,如果以两段文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终讫始起为轴进行折叠,其对称关系是显在的。关于“种树”的这样一个“主控意象”(也是唯一的一个意象)不仅在文章意义的表达上起了铺垫引思的作用,而且在文章结构的呈现上也产生了设喻与应答的相同作用。

《病梅馆记》则全然不见本事,只有对喻事——“梅事”(审梅、谋梅、残梅、惜梅、疗梅)言说。这样一种写作策略我们似乎可以借用叶芝评论彭斯的诗作来帮助我们理解:“这可以说是一种隐喻的写法,但称为象征会更恰当些,因为隐喻往往失之浅显而感发不足,……但当它成为象征时就是精妙绝伦的隐喻了。”

综观三篇文章的隐喻策略不难发现:《劝学》意在使人明,《种树郭櫜驼传》旨在使人信,《病梅馆记》欲在使人感。

从文本的内容上看,如果说“荀子”的《劝学》篇旨在督励初涉学事者明确学习的意义,明了学习的作用,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话,那么,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则可以读作是对“教育过失”的影射与抨击。三篇文章从教育的角度对比起来阅读。似乎还可以看出从教育方针(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到学习原则和方法这样一个宏观教育、中观教育,到教学微观的层次。教学微观层次关于学习原则和方法自然出自《劝学》,前面已有列表显示,不再细说;中观教育,即教育的原则则是由《种树郭橐驼传》文本提供的;宏观教育,即教育方针则可以从《病梅馆记》的文本导出。由于它们,特别是后两者全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的,会其意不难,机械比照则难免牵强,所以,只作粗略的文本分析。

橐驼的种树与同业者的不同一般人都以为是技术上的差别,就是那些“他植者”(同业的其它种植人)也持此见,认为他有让树木“早实而蕃”(果子结得又早又多)的本领,而不惜“窥伺效慕”。然而。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技术上的差别是表象的,真正的不同实际上只是理念的异殊。这就仿佛有诚赞庖丁解牛而叹“技盖至此”的文惠君一样,都只看到了现象而未能透析本质。庖丁之于“技”的追问。其回答是意味深长的,“我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同样,《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与橐驼的差别也不只在于“技”。而更在于“道”,以及对“道”的遵循、探索与运用。“道”这样的东西不是谁发明的,它的存在是天然的,先验的,也是永恒的,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所以不是模仿能济于事的,你可以学习别人慕道、崇道、寻道的诚意和方法,但无法移植或克隆一个“道”,如果一定要,即使克隆成功那也只能是形似而实非的东西。这就是文中那些“他植者虽窥伺效慕”。但总是“莫能如也”的原因。正因为“道”是无法简单复制的,所以,对于那些求问的人,橐驼也并不玩祖传秘方不得外传的玄虚,而是坦实相告:“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如果要将这样一番话概括为行为理念的话那就是“顺天”、“致性”两个词。至于实际的种植中如何做到“顺天”和“致性”。那才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对于这一点,他也并不守密: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顺天”、“全天”,方能“致性”、“得性”。这就是橐驼能够在同业中胜出的核心竞争力,反观那些“他植者则不然”,不是“过焉”。就是“不及”。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大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

“逆性”、“悖理”,爱而不得其法,违拂木植的天性,违反种植的理法,加之事功之心太切,难免事与愿违。这给于历史上以及我们今天奉行的“人为之教”以什么样的启示呢?在我看来,终极的问题其实就是对人的认识问题,对人的态度问题。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就能“能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否则只能做得相反,至于在爱护名义下进行的“逆天悖性”的教育其实都不过是出于个体或集团的私利实施的摧折。这一点在龚自珍那里看得更清楚,《病梅馆记》就是针对不合理的人才养成制度和教育措施发出的疾呼:要“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我们且看他是如何通过特殊的方式来分析的。

不合理的教育期待和人才培养方针在文中也是通过审梅的隐喻来表达出来。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曲”、“欹”、“疏”,就是品梅的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如果作为个人的自我审美追求,也是无可非议的。所以,文章用了“固也”两个字,表达的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但是,一旦有人把这种或个人的,或小众的,或某种利益集团的标准,出于某种目的,别有用心地利用某种权力推而广之,使之成为唯一的标准实施对所有人的强制培养,那就另当别论了。而作者正是置身于这样一个不幸的现实中:

一是上有所好,即上述的三个审梅标准:二是“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有欲推而广之的阴谋;三是有通其意而“明告鬻梅者”的助推者;四是有受利益驱动的植梅者的全盘贯彻执行:“斫正”、“删密”、“夭枝”、“锄直”、“遏其生机”一整套的养成方法,于是天下之梅方“皆病”,“无一完者”,整个社会“万马齐喑”的局面就形成了。

《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说》,两个篇名相比较,无甚高下,如果文题对照,其实后者远胜于前者,无论是从文体标识的名实上看,还是从文题对照之下的内容来看。龚自珍是具有强烈改革愿望的志士,他不仅为这样的人才局面和教育现实“泣之”,而且“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必复之全之”。可惜当它从被选人高中语文教材的那一天开始,就只被定格在文字疏通和背诵考查一维上,至于它说了什么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古有买椟还珠的笑话,其实我们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常常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说了些什么,我现在也是一知半解,那就请允许我借用卢梭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结束:

(不合理的养成制度)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它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它残害它的狗、它的马和它的奴仆;它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它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它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它喜欢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扭西歪,不久就死了。……我恳求你,……保护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使它不受人类种种舆论的冲击!你要培育这棵幼树,给它浇水,使它不至于死亡;它的果实将有一天会使你感到喜悦。

我们栽种草木,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树十获者,本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②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教)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教)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育)人者好烦其令,若是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师)来而呼日:‘官(师)命尔耕(听),勖尔植(读),督尔获(写),早缫(诵)而绪(记),早织(背)而缕(默),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打好基础,准备考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周有周考,月有月考)。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我们学生为应付各科老师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多如牛毛的考试).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③荀子,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年,是战国后期籍属赵国的思想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生活在中唐时期的改革家。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是晚清思想家。

④[美]约翰·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理论。

⑤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者一应俱全。暗喻:本体和喻体或先或后出现,没有了比喻词。隐喻:造喻者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去说.本体压根不出现.更不用说比喻词了。

⑥《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⑦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3页。

⑧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1页。俶(chu)诡:奇异。连犿(fān):宛转。

⑨帖经:主考官任意择取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露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个字.令考生回答遮盖文字。

⑩墨义:一种简答题,能把人名、数字、上下文直接回答出来即可,无需发挥。这种考题形式通过口答的叫做口义;通过笔答的,叫做墨义。

(11)转引自帕斯卡《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01页。

(12)《庄子·养生主》

篇5:任小艾报告4

意大利有个著名作家E阿米契斯,他曾经写过一部小说体的教育专著。这本书,我们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叫夏沔尊,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他泪流满面的读完,他说,太感动人了,我彻夜不眠呀,一口气把它读完,我一定要把它翻译到中国去,让中国的老师看到这样一本书。书是日记体的,这样一部小说。于是夏沔尊真的把它翻译了,取名为《爱的教育》。在这本书的序中,夏沔尊有一句话,成为今天,乃至永远,在中国教育者心中留下的一句名言,那就是: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那么做为老师必须要有爱。那有的教师说了,光有爱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呀,连母鸡都会做呀。那么怎样爱呢?那是一件大事,所以我们概括学生所需要的老师除了情感型以外,第二个就是科学型。

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观念,还有科学的手段。

科学那里来?需要学习,要不断地学习。你才能做个真正的科学的教育者。我们有的老师说了,那已经在大学里学了很多了,我做老师了,我还不能学以致用,我还要学吗?

知识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我们知道,在大学里所学的那些知识、课本,很多都是前人写过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借鉴之处,但是有很多都已经滞后了。

这个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尤其是我们中国呀,这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经济学家说过:十年前的教育就是十年后的经济。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决定了十年的经济。

因此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教师是超前性投资,滞后性的效益。那么教师就必须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未来就必须要学习。

我记得我做老师不久,70年代末,我订得的杂志中,其中有一本叫《外国教育动态》,那时正好那本杂志刚刚来,我就随手放在我的办公桌旁边。我们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巡视办公室的时候,从我旁边过,调侃地说了一句:“任小艾呀,你可以呀,咱们的中国的教育还没研究明白你开始研究起外国教育了。”

我对他傻傻的一笑,其实我心里明白,我从这一本本杂志,一本本书中,一篇篇的文章当中,我所获取的教育的信息和教育的启迪可以使我少走许多弯路。

所以中国青年报记者访问我们学校,采访我们老师的时候问:你们觉得任小艾和你们有什么不同呀?她怎么就那么优秀呢?老师们说:没什么不同呀?挺好的,和我们都一样呀!都一块上班,下班。

说那你们说她为什么成为优秀呀?说她为什么成为优秀,想来想去,老师们说:她就一点和我们不同,我们比不了,那就是她点子特别多,她总有无穷无尽的教育智慧。

这个智慧那来的?就是从学习中来。从自己不断的经验积累中来。

如果说聪明是天生的话,那智慧绝对不是天生的,智慧是后天的。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有心,是说明他做过的事多,所以他就有经验了;但是一旦说他有智慧,说明什么哪?说明他做过的错事多,他才有智慧。因此不要怕自己曾经走过弯路,曾经做过错事,更不能怕犯错误。在一次次的错误当中,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人才不断地增长智慧。

我刚当老师的时候,那真的是非常热心,要说情感那丰富的很,特别爱孩子。但是不懂得科学,怎么去教育学生我不知道,更不要提,我们把它概括起来教师系列的的第三个元素是要艺术型。

就是说你能化腐朽为神奇,你能把难解的问题,棘手的问题巧妙的解决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能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他一定是一个能够取得成功,取得成功的老师,但是我们一开始做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

有一次,我们有一个老教师,因为我是留校生,他们都挺喜欢我的,有一老教师呀,老太太,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说,小艾呀,看你的样子呀,风风火火,辛辛苦苦的工作,特别想做一个好老师,特想把班带好是不是这样?我说,是,可是我不会呀。她说呀,我教一个绝窍,尤其象是在咱们这样的学校,没有绝窍,那是根本带不好班教不好课的。我当时一听,哎哟那是感激涕零,真是俯首帖耳,真想找个录音机把老师这段话给录下来。我们这

位老师说什么呢?小艾,你记住,在咱们学校当老师,老师小笑,学生大笑;老师大笑,学生狂笑;老师要狂笑,那学生就疯了。所以在学生面前千万不能笑。

她这么一说,我真的想笑又不能笑。老教师呀,我可不敢有任何误差(听不清)。我后来发现,老教师,他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真是值得我们永远的去学习,但是他们的观念落后了。很多老教师的思想观念封闭陈旧。

但是我当时不懂呀,那老教师说了你就得听呀。于是,我在办公室里和大家聊得的欢天喜地,哎呀特别快活,铃声一响,一到课堂立刻把脸拉下来了,紧绷着,那真是连表扬学生都不露一丝笑容呀。我是教语文的,你说那语文课文有时讲着讲着不由自主的就想笑了。可是不敢呀,你想那小笑大笑,大笑狂笑,那可不行呀,那怎么办呢?同学们,我们现在记笔记,我一边背对着同学,面对着黑板,一边在那写板书一边在那偷偷地笑。心里还在想,你说这何必呢,当老师干嘛要当到这份上了。

但是我真镇住学生了。我带的班,只要我一出现,鸦雀无声,只要我一离开,大闹天宫呀。我们班有一放哨的,每天在教室门口,对着楼道放哨。他胆子很大,他敢放哨。只要一看见我出现在楼道里,立刻提醒全班:“嘘!来了。”

有一次开家长会,家长们陆陆续续到了,我站在教室门口准备开讲,这时候呢,另一个班的学生家长和我们班的学生家长在楼道里说话,被我听见了,议论我呢。

另一个班的学生家长说什么呢?说,这样一个女孩子这能,这太年轻了,她那镇得住学生。瞧我儿子的班主任,老教师,可有经验了。我班的学生家长当时一听挺不高兴呀,我们班的学生家长还不服气,你可别觉得她年轻,是个女老师,可厉害了,我儿子最怕她,好老师!我一回头正好听见,心里特别自豪,心想,我才当几天老师,就能这样被家长评价。

后来一次班委会,我就彻底地被泼了一盆冷水。班委会上,一个小干部议论,说任老师

呀,如果所有的科任老师都像你一样的不苟言笑的上课,这样咱班的课就安静了,就秩序好了。问题是有的老师呀,特别和蔼可亲,这班里就乱做一团。我说什么课?外语课。我当时一听,教我们班外语的,是刚从高中毕业班下的,一直教毕业班的一头白发的老太太,校长心疼她,说别让她教毕业班了,兼一年初一,轻轻松松地就退休了。这个老师呀,私下里跟我说,任小艾,我从毕业班下来教你们初一的小孩,看谁都像我的孙子孙女一样,特别可爱,他们怎么闹我都不急。

她不急,那学生急呀。所以每次她上课,站在教室门口,拿着教鞭,敲着教室的门说:“上 课 啦 同 学 们!”脾气可好了。然后,拿了粉笔,站在讲台上,用教鞭敲桌子,说:“安 静 了,同 学 们。”哄堂大笑照样闹,她还不发脾气,为什么呢?你们闹你们的,我上我的课。她讲她的,讲完课布置完作业她夹着包走人了。

学生就说,任老师呀,这外语还要考试,老这样不行呀。我们学校当时不是学英语,因为那个时候,8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和前苏联关系特别好,所以我们学校是俄语校还没有改成英语校。么俄语呢,咱们黑龙江这边对俄语比较熟悉啊,其中几十个字母当中有一个字母非常难学还必须学会,怎么发音呢?标准音“р”你别笑,你发一下还不一定发的好,“р”特别自然的颤音,“р”很多人发不好,都发“L”或“Dei”,你学不好还真不行,很多单词都有这个字母,比如说“俄语”:Русскийязык,你好: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一段俄语„„)我的俄语一直学得还算可以,包括在北师大一直学的都是俄语。当时最早的这个发音学的难,为什么呢?老师前面“р”,底下

“р”“р”,一遍遍发,你不学会还不行,老师是一个一个的教,每个人都得把这个音发好了,不然的话这个单词写不了,单词写不了句子就写不了,作文写不了。

就提出来了,老师你说怎么办呀,这个课乱呀。我说那我去听课,看谁在那“р”,于是有一天,有一个同学生病没来,我就在课间十分钟坐在那,最后一座,坐在那。还没打上课铃,同学们一看,班主任来了,厕所都不上了,安安静静地在那坐好,等着上课。

外语老师,铃声一打,出现在教室门口,先站在那发了半天呆,然后她慢慢悠悠地走向讲台前,又发了一会愣,才开始上课,讲了十分钟左右,她停下来了。她后来对我说,说她太不适应了,太安静了。

她就问我班同学,“怎 么 回 事 呀 ?你 们 今 天 怎 么 这 么 安 静 呀?”我从后面看前面的孩子笑得那肩膀都直抖,用手的大拇指向后指,那意思是说:你也不看看谁在那后面坐着呢?我们这个老师就扫视全班,一眼看到我坐在那呢,说了一句让我一生都难忘的话。她把手里的粉笔往讲台上一扔,然后调侃地说了一句:难 怪 呢,原 来 是 猫 坐 在 那 呢!(笑声)

全班哄堂大笑,我羞得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无比的尴尬。那堂课怎么上完的我没有记忆,我就记得我下课以后,我灰溜溜地跑回我的办公室,我们的这位外语老师后脚跟进来了,又补了一句:小艾呀,今天你上你们班听课怕你们班乱是不是吧?不必了,我教你一个办法比什么都管用,把你的照片放大10倍,放在墙上。

人家是说者无心,我可是听者有意呀,回家我就写了一篇日记,题目就是《不要做一个猫一样的老师》。

那怎样做呢?于是我开始学习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呀!边学习边反思呀,所以我说调查研究是第一步呀。你要想当个好老师必须要调查。教科所有一个教研员到我那去,看到了一摞摞的调查问卷,他惊讶的说,任小艾呀,我总算知道你为什么成为优秀教师了,你成功的起步就是教育科研。我说这就是教育科研吗?他说:当然了,教育科研的第一步就是调查。

其实我并没有想到是科研,我总是觉得我是老师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写写自己在想什么。

调查之后的第二步是什么?是反思!当你看到一张张的问卷:不喜欢老师这样的做法,不喜欢老师那样的做法,我们希望老师这样,希望老师那样的时候,你要反思。你要反思自己那些方面做的是对的,那些方面做的是不对的。

今天的中国教育界成功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一个反思型的人,都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在反思中肯定自我,批判自我。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总结。反思之后要认真的总结一下我前段时间的工作,做的怎么样,那些工作值得肯定,那些工作是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改进的。那么总结之后的第四步是什么?就是要学习。

在总结中才发现,呀,我很多东西违背了教育规律,我应该不断地去学习,学什么?我前面和大家讲了两个,一个是《爱弥儿》,就是卢梭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还有E阿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其实要读的作品是很多的,到是我到觉得我们老师,我读了很多书,我现在回过头来跟大家讲,我们真正要学的是实用教育学和实用心理学。为什么?有些大部头的教育学心理学你读完了之后真的很枯燥,不太实用,那是需要研究人员写的和读的,而我们需要什么?是最基本的和切合实际的。比如我前面和大家介绍的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写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个译音啊,回到图书馆就能找到,找不到的在网上一点就出来,全文都出来,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你读一读这个小说,教育小说呀,你教育孩子就有办法了。

第二本书就是前边我刚才说的它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E阿米契斯写的,这是我们中国教育家夏沔尊他翻译过来的。

篇6:感谢任小艾

曾经多少人望而止步的班主任工作在任老师却是软磨硬泡的得来,多少人报苦怨累的班主任工作在任老师却是痴迷沉醉的享受。这一切源于对教育者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深刻自觉感悟,对学生源自内心的深沉博大的真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场报告对心灵的激荡,一场报告引发的心灵共鸣不知到会对我及与我一起埋头耕耘的老师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年轻人,在一所不出流氓出土匪的学校,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本身就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奋斗。成功需要机遇,但是更需要努力。怀才不遇的牢骚满腹,不会换来机遇的携手共舞,苦练内功积极进取才会获得机遇的垂青。当我们惊羡于花朵的美丽之时,不要忘记她背后心雨血水的浇灌。一帆风顺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望,但挫折逆境却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须。战胜每一个困难,反思每一项工作,在充实和超越中会迎来自己的成功。感谢任小艾,用自己低起点大成功的经历,慰籍和指引了无数颗苦恼困惑的心灵,鼓舞和振奋了无数个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教育新兵。

教师职业的残酷在于我们的`教育不能失败只能成功,因为这不象工业产品仅仅是物质的消耗,更不可以重塑。教师工作要凭了良心,而良心是上苍赋予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无形法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一句句来自于灵魂深处的言语,表现出了一名教师敢于挑战自我的巨大勇气,表现出了一名教育者勇担使命的崇高责任感。学生犯了错误,老师首先承担责任;老师获得了荣誉,首先向学生祝贺。这不仅仅是

遵循了教育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这才是一位教育大家的风范。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海洋的胸怀,对教育的付出,对学生的热爱,对自我的反思和总结,一切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感谢任小艾,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为人师的重要,真正领悟到了为人师应该具备的心怀和情操。

我们都知道,要爱孩子,知道爱是教育的灵魂,但是什么是爱,怎么爱,任老师给了我们答案。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就是师爱的真谛。被扔入水中还要为学生讲情,校长震怒都不冲动,学生犯了一百次错误,还有一百零一次的耐心。不轻易为学生决定方向,而是运用智慧为学生分析利弊得失。至爱无痕,不需要张扬,不需要表白,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在一点一滴中让学生感悟。“打动了他的心,你就爱在了点子上”。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的爱而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我们愤懑,我们委屈,却不知道我们的爱怀了几许功利心理,我们的爱错失了方向。感谢任小艾,她告诉我们,智慧源于真爱,真爱触动心灵,爱的力量很伟大。

篇7:任小艾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任小艾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十多年前的报告,今天听来依然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这让我既感到惭愧,又感到作为教师的责任重大。任小艾老师将自己的教育心得提炼为“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具体是:

一则:教育原则:用“爱”动其心,用“严”导其行。二感: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言:(即三句话)

1、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2、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注:我觉得这句话仅适用于自律,若是领导者以此来夸夸其谈,要求教师做到,只会招惹不满。)

3、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陶行知)

四通:

1、通晓班主任工作;

2、通晓学科科学;

3、通晓相关学科;

4、通晓教育科研。五心:爱心、信心、专心、恒心和虚心。六法(即六个技巧):

1、优良环境感召法。

2、虚功实做导实法。

3、抓住教育时机功倍法。

4、捕捉兴奋点磁性法。

5、三位一体互诉法。

6、自我教育内驱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总觉得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是千万职业中的一种,为什么一定要对教师有这么多的苛责呢。听了任小艾老师的讲座,我认识到了教师既是千万种职业中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其他职业,这是一份有关良心和爱的职业。它永远都充满了创新,也充满了智慧。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就更是如此。“爱学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底线。”心理学家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以爱作为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只有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愿望。我想:任老师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她才会利用暑假,挨家挨户进行家访。家访中,她碰到一个孩子,眼睛哭得通红,一问原委,得知这家的孩子考的是119中,肯定没希望了,她立刻拍拍胸脯,保证把孩子送入重点高中。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因为她深深懂得:教师职业是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职业!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只是你班级里的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

最佩服的还是任老师的创新。她学习别人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却绝不拘泥于别人的方法。她在工作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调查,通过调查,她对学生的喜好、心理是了如指掌,于是就有了她的“三不”原则:家长会不点名、家访不告状、不请家长。于是就有了“七彩活动周”:周一师生对话日,周二家长系列讲座,周三英语日,周四音乐欣赏日,周五无批评日,周六外出活动日,周日小主人活动日。我想:做任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做像一位任老师一样的老师更是幸福的。

篇8:记住四句教育箴言

第一句:学生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种亲情

研究表明, 经常受到家长抚摸的孩子归属感更强。这种归属感, 其实就是一种亲情的自然交流。孩子在家需要亲情, 在学校同样需要这种亲情的延续, 担负起这种责任的只能是同学和老师。同学只是伙伴, 作为成人, 教师的角色里则渗入了更多父母的影子。青少年儿童情感丰富、情绪敏感, 得到师爱与非爱都会喜形于色。“爱是教育的基础”, 但不适当的爱也会使学生受到伤害。譬如:学生常说“亲爱的妈妈”, 也常说“敬爱的老师”, 亲爱包含着亲情, 敬爱包含着敬意。如果你是学生, 做一道单选题, 在“亲爱”与“敬爱”之间, 你会选择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亲其师, 信其道”, 不是将“敬爱的老师”变成“亲爱的老师”了吗?少一些精神权威, 少一些师道尊严, 就会少一分敬畏, 多一分亲切。是谁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不是你的教鞭, 不是你的说教, 而是你的慈爱和温柔。记住吧, 学生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种亲情,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第二句:成长就是不断犯错和改错的过程

没有人能够保证一生都不犯错误, 只不过错误分大小、多少而已。甚至也没有人能够保证一天不犯错误, 因为你当天所做的事情也许有更好的方案, 那么你没有找到这个最佳方案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作为学生, 身体尚在发育, 心智并不成熟, 从法律上讲是部分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 犯了错甚至自己还不知错在何处, 你又怎么能要求他不犯错误呢?基于这样一个思想认识上的前提, 我们就会做出一系列教育行动上的准备。其一, 不是你允许不允许学生犯错, 而是学生必然会犯错, 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成长就是不断犯错和改错的过程。其二, 既然学生犯错就像庄稼倒伏一样自然, 那么学生改错也应像庄稼重新直起一样需要时间, 老师应学会耐心等待。其三, 让学生少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 教师不是篱笆而是园丁。其四, 帮助学生尽快改正错误, 不要疾言厉色、恶言恶语、讽刺挖苦、体罚心罚、上门告状。学生的过错不是你情绪宣泄的借口, 一次失当的处置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也可能给你自己背上良心的枷锁。

第三句:孩子的自尊心比我们想象的更强烈

中国有句古语, 叫做“有心向佛, 人即为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学生的自尊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强烈。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 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 坚信学生是可以被教好的, 关键是教师如何教。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要掌握爱的艺术, 因为爱首先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 是一种抵达灵魂的教育过程。只有充分尊重、爱护学生, 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 缓释他们的抵触情绪, 从而达到转化引导之目的, 使学生按照教育目标投入学习, 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关系。学生渴望被赏识, 因为赏识使他们看到了成绩, 看到了光明, 提高了勇气, 增强了信心。学生不是没有长处, 而是教师缺少发现。

第四句:教育应当是一种拒绝雕琢的自然生态

虽然是一句大白话, 但是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忘掉了它!有一则故事流传甚广, 我也是其不遗余力的传播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 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下了一张账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 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 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 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妈妈应付10美元, 合计:20美元。”汤姆写完后, 把纸条压在餐桌上, 便上床睡大觉去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 只是宽容地笑了笑, 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 放回了汤姆的枕边。醒来的汤姆, 看到了这样的一张账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 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 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 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 汤姆应付0美元, 合计:0美元。”这张纸条被汤姆珍藏一生。这是一个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案例。这则案例里, 既有母亲博大宽广的胸怀, 也有高超绝妙的教育艺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 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 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上一篇:好军嫂先进事迹下一篇:《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