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

2024-05-20

《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共4篇)

篇1:《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

《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告

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郑旺吉(516500)

《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由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组织研究实施,5月,经评审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编号:J11-207),课题研究正式启动。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206月12至21日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阶段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D)》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解读《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DD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搜集资料,下发学习。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整理编辑了《课题理论学习资源包》,作为课题组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必备资料。该资源包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名师“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录、名著导读讲座、普通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论文、名家谈读书等。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2年3月出版)。2012年6月12至21日郑旺吉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评价理论与方法指导文字资料、文学作品导读文字资料、PPT课件和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10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11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初步掌握了对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12届高三级林雪琼同学主持的“短篇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获陆丰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参加汕尾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优良成绩,其中张远志的《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吴振涛的《小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荣获二等奖;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发表在《汕尾教育》杂志(2011年第6期)上。这些获奖、发表的论文观点务实,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教学、教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中指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让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体现“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课件,参加陆丰市20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获得优秀成绩,如郑昌适的“《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一等奖,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相关性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工作也还需假以时日。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课题方案制定的阶段目标。有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说明:

1、“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11-207,立项时间:2011年5月),课题于2012年8月接受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期检查、验收。本文作者系该课题主持人。

2、此文于2012年11月发表在《中学语文》(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19X,国内统一刊号:CN42-1021/G4)2012年第11期。

郑旺吉

篇2:《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

一、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学习者乃至竞争者在社会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评估学校最直观的就是看学生的成绩。那种为学英语而学英语的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课堂教学也应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对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不记名抽样调查,得到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反馈信息。

1. 学生没有运用英语的意识

英语学习只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没有学生使用和发展的语言环境,更谈不上交流与沟通,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造成单词记忆不牢,语法不通,学法不精,从而导致链条效应,使得部分想学习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文化氛围。班级整体水平很难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提高,学生无奈于应试教育的精神枷锁,环环相扣,无法自拔,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再跟上课堂的节奏。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性的课程独霸所有的课堂时间,而不注意把时间用于引导学生练习,忽略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势必影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说,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通过语言实践而逐步培养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在《教育与人生》一书中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的话表明: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最终达到一个目的: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得每天要有压腿的习惯,武术运动员必须有站桩的习惯以及声乐学习者必须有早晨练习发声的习惯一样,英语学习者也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3. 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培养

问卷调查中对学生动机(Motivation)的调查做了整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而是一种被任务化了的被动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与生俱来的,英语学习动机必须要注重形式和意义上的培养,教育者不能忽视,因为学生没有成就感,就没有学习动机,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感。众所周知,动机和环境是影响英语学习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社会需求和个人学习目的都会影响到学习英语的效果。

4. 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应有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 要场所。 美国著名 学者ROBERT W. BLAIR曾指出,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尽量用英语上课,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在过去的两年里,课题组通过开设英语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档案袋、举办首届全校性“HavingFun Learning English”五四主题文化游园活动、首届学生英语风采展示晚会、英语角、邀请省市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全校英语教师“同课异构”微课制作比赛、教师教学课件比赛、教师教学设计比赛、集体备课会和常规性教学研究等形式,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有了空前提升。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英语教学策略和帮扶的措施,具体目标为:

(1)发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英语课题组开展了英语角主题活动,每期英语角做到教师专人负责,英语教师全员参与。每期的英语角积极穿插中西文化,以中西方节日为契机,不断提升学生口语及英语运用能力,使得很大部分缺少自信心和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能有展现的平台。

(2)积极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能力,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与阶段成果

课题开展至今,已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达到初步的设想。通过制定实施调查问卷、组织师生谈话、班级管理调研、中高考成绩数据调研等手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设想,撰写调查报告,确定研究方向。课题实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着实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细化课题组成员管理模式,坚持以制度管人

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杜绝研究人员纪律散漫、思想懒惰、敬业意识差的问题,主研人通过与研究人员协调商榷,制定了《西湖一中英语课题研究组工作管理制度》以及《西湖一中英语课题组研究人员管理细则》。用制度管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从而使课题研究从一开始就步入正轨。

2. 提升研究人员的水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出研究成果,首先要解决研究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聘请了汉寿县教研室黄平主任为我校课题研究人员作了专业理论学习指导,并针对我校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人员一一作了解答。在教学之余,研究人员通过参加“国培”,实时了解外面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通过参观岳阳许市中学的课改示范课、常德市英语教学研讨课、观摩杜郎口中学课改视频课,积极形成和规范我校英语教学。通过多方面的学习,课题研究人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端正教育教学思想,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走在了全校课改的最前沿,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上级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以子课题全面铺开为引子,理清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技能又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五大技能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为方便研究人员顺利实施,经过深入调查,鼓励研究人员从小处着手。为便于课题研究,主研人将课题细化为五个子课题,即听力、单词、句型、阅读、语法等五大模块。

4.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真实有效地开展研究

2013年上学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同课异构”英语教学研讨会,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体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严谨治教,真正地做到了把自己的每一堂课当成研讨课、研究课。通过自评、互评、专家点评,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以后,全体成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主研人针对学校的实际,研发了西湖一中校本教材,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多媒体盛行的现代教学设备的辅助下,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空前的提高。

在模式形成阶段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课题组研究人员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不足以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发意义。反思之余,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主研人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玩”上,举办了首届学生英语风采展示活动。通过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效地激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全体学生在语言知识应用中反思自身英语学习的不足。同时,还规定了每周一的第七节课为英语角活动,鼓励和激发他们说英语的热情。在2014年5月4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校性“Having Fun Learning English”五四主题文化游园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感受语言环境,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阶段的研究,我们探索到了独具特色的西湖一中英语课堂5P教学模式(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progress)及听、说、读、写课型模式;在如何增强师生互动的问题上,我们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一是增强师生之间语言上和意义上的互动和协商。二是教师多问参考性的问题,并且在提问后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内容给予反馈。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增强互动效果。三是运用恰当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意图、交流感情、阐述观点、示范操作时所做的动作,包括教师的表情、姿势和形体动作等。教师的体态语要自然得体,富有真实性和启发性。

教师科研论文空前增多,为有效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经过两年的艰辛和努力,老师们经过自身实践,不断将其升华为理论高度,撰写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省、市科研论文,其中:张荣兴老师英语省级论文一等奖8篇,省级二等奖11篇,市级一等奖2篇;王兰华老师在湖南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省级论文6篇;胡向荣老师省级论文4篇;还有李画、孙红艳、马婵娟、杨万莉、唐玉琴、高红玲、邓湘姣等老师在省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反思这两年来的 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课题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人为感情制约着课题的纵深发展,分工明确,但执行不力。

(2)课题研究过于肤浅,没有在理论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缺乏科学的指导,纯属于在摸索中前行,教师的认识度不够,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

(3)个别教师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得不开,担心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还是存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教学反思少,只顾完成教学内容,没有过多注重课堂效率。

今后课题研究的重点:

(1)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弄清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意义、方向、目标与质量要求。

(2)加强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鼓励研究人员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举办课题研究人员教学比武课,以教育部颁发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打造我校英语教学名师。

(4)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研究。虽然我们这两年来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研究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希望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湖一中(以下简称“我校”)初、高中部分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教学实践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任务型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粗略地研究出了一套有益农村中学英语“教”与“学”的教学模式。

篇3:《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

一、选题指导

我们经过对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认真分析,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原则和化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对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筛选出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典型课题,将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相融合进行了整体设计。

基于教材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列表

二、案例指导

1. 案例:“灵江水样测定活动设计方案”课题

目的: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借此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题:对流经我市的灵江水系进行沿途考察和调查。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视角关注社会,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活动紧紧围绕①灵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②灵江水系的变迁及原因;③灵江水样测定及分析这三大主题展开。

2. 实施

(1)理论指导

《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化学与技术》专题1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

第一单元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第二单元硬水软化;第三单元海水淡化。高中地理关于水资源分布知识及高中生物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

(2)专题讲座

《水污染及治理》;《水质分析法》(包括COD、BOD、DO测定法介绍);《临海市典型环保案例》。

(3)技能培训

分点水样采集及固定;COD、BOD、DO测定;pH计使用;水的硬度测定。

(4)过程指导

①考察:指导学生学会现场测T、色度、pH、浊度,并现场采样和固定。指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用知觉感知、用摄像机记录沿途水质变化。

②参观:自来水厂、环保局监测站、部分周边村镇集市。

③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水质分析和相应数据的测定。

(5)分工

①文献、图片组。查阅《临海县志》,了解灵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上土地规划局查阅《临海城市总体规划》及《临海工业布局图》,了解临海发展历程及前景;请教当地老人了解城市变迁和风土人情。

②纪实组。摄像:用摄像机记录灵江水体情况及两岸居民的居住情况。走访:进居委会了解灵江两岸的人口密度、居民素质、燃煤状况、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等等(可用调查问卷形式);沿途记录排污口、绘制菜市场、商铺、厂矿企业的分布图,了解灵江水污染的原因;走访环保局了解近年灵江水体的污染状况;走访自来水厂、市科技局、工商局、市发改委、市计经委了解民营企业及本市经济模式的调整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同时向环卫处了解一些公益项目。

③法规组。上网查阅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到环保局、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临海市相应的环境保护条例。

④水样测定组。分地点、时间、气候采样,请老师、环保人士指导,自行测定数据,结果交由专家鉴定。测定过程:选取样点、取样、测定、分析报告。

⑤宣传组。利用摄影图片、自制多媒体课件、自行剪辑的专题片等在校园网上进行环保教育;设计、张贴宣传画或传单呼吁居民保护环境;把分析报告送交环保部门并反映严重污染水源的情况;在居民中进行法规宣传,同时提供一些整改意见或建设性建议。

三、自制仪器指导

可指导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使用一些废弃物品制作简单的实验仪器代用品。如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制成制取气体的相关仪器装置。

试管:营养口服液瓶。

橡皮塞:青霉素药瓶橡皮瓶盖。

导气管:将医用输液管带塑料针的一段剪下,然后把塑料针穿过橡皮瓶盖,为保持气体通畅,可将塑料针嘴剪去。

集气瓶:将医用青霉素小药瓶洗干净即可收集气体。

纸架台:选一质地较硬的纸板剪好,拼装。

水槽:大可乐瓶剪下下半截即可。

酒精灯:找一带铁盖的药瓶洗净,铁盖打孔,穿上棉线,装上酒精即行。

药匙:折一小硬纸槽即可。

同时,还可发动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药品。例如:易拉罐(铝),火柴盒侧(红磷),铅笔芯(石墨),面碱(碳酸钠),PP粉(高锰酸钾),果导片(内含酚酞),中药紫草(其酒精浸出液可作石蕊试液),大理石碎片(碳酸钙),铁钉,铜丝,木炭,食盐,白酒,白醋,鸡蛋壳,碘酒,农用硫酸铜,生石灰,熟石灰,废干电池的铜帽、锌筒、碳棒等都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很好的代用药品。这样既节省了实验的成本,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这本身也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一部分。

四、评价指导

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是一个创新实验方案、自制实验仪器、论文、调查报告、产品,也可以是设计的方案包括课题研究课件等。成果一定要进行交流和评价,以便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这样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可以通过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研究。具体的评价指导可根据研究性课题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可以采用“档案袋”形式,内容包括:查找的资料、有价值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实验报告、自我小结、问题讨论、自制仪器、自我评价等等;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好的成果可以参加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同时还可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供其他学生浏览。

五、结语

篇4:《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1、新课程的呼唤。《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2、语文教育的渴求。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建构主义理论),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所以就语文实践而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要着眼于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特殊性,汉字组词率高、情感色彩丰富,汉语语言简洁、语法灵活、富有韵律,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3、时代的呼吁。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师生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则为现代性教育之需。

二、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知识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需要深入社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生成调查研究报告,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能力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实践当中,进行的自主学习,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体现了由学习到运用,有运用到学习,螺旋上升的发展进程。

3、语文学习的探索性、活动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为主体的一种探索活动,其形式丰富多彩,它体现了学生的独立设计、独立策划、独立展示等过程。

4、学习过程的合作性、评价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与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具有很强的合作性,从确立专题、调查研究到成果展示都需要大家的合作。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在于学生单个作品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内涵概述

1、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2、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響。其为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小方式。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3、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四、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牢固树立教材是素材、学本、平台的教学观念。从过去的教教材、学教材变为师生用教材,創造地使用教材,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目标的落实,体现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2、积极形成平等、尊重、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有三个忘记:忘记你是教师,你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3、努力营造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做法,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

上一篇:工程招标流程下一篇:撰写简历的“六个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