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课题怎么确定

2024-05-09

高中研究课题怎么确定(共4篇)

篇1:高中研究课题怎么确定

工伤保险待遇怎么确定?怎么支付?

1、待遇的确定原则

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是《条例》的立法宗旨,因而也是确定工伤保险待遇的基本原则。第五章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可分为4类,即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伤残补偿待遇和死亡补偿待遇。从待遇构成和支付渠道来看,充分体现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相结合,以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要求。

保障工伤职工的救治权和经济补偿权。《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应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应足额保障工伤职工的检查诊断、治疗、住院、交通、伙食补助等费用;伤情稳定以后,经过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一次性和长期性的经济补偿;因工死亡的,应向其直系亲属发放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促进职业康复。《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六款关于工伤职工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支付规定,第三十条关于人工肢体、器官等辅助器具的规定,体现了注重提高工伤职工的生活质量,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其机体功能和劳动能力的原则。

2、待遇的支付

待遇支付的条件。工伤职工或享受抚恤金的遗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与一定的条件和义务相对应,一般需要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评残程序等。凡符合条件和履行了义务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待遇支付的种类。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大体上可分为医疗救治和现金补偿两类。具体则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分为两种类型:

(1)工伤医疗费、康复性治疗费、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的支付;

(2)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费用的支付。这两类费用,凡用人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则全部由用人单位支付。

待遇支付的方式。上述第一类费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经核查后,与相应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进行结算。第二类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给工伤职工或其亲属或委托银行、邮局、以及社区进行社会化发放。

延伸:工伤保险的有效期

从生效时起到保险限届满时止的阶段。

有效期也可提前终止情况:

1、赔付全部保险金额

在发生连续损失的场合,按承保金额如数赔付之后,保险人不再承担责任,保险单项下的义务即告终止。但对承保期内的一切损失,不论损失次数及损失金额,均提供保障的保险单,即使已对其中的某项损失作过赔偿,保险单仍有效。

2、经双方同意,保险期限内,双方可随时取消保险单

保险单可赋予任何一方以明确的取消权。被保险人也可将保险单退还给保险人,并收回退保金,但以条款中有此规定为限。

3、经被保险人申请

在长期保险单的条件下,被保险人可在特定时间内,有权要求终止保险,取消保险单。

4、依法终止

根据法律规定而提前终止保险。

5、违约终止

被保险人如有违反保险单要求的行为,保险人有权依据违约程度,重新确定保险期限或废除保险单。如果废除保险单废止期从违约时开始。保险单在违约行为发生前仍然有效,是有效合同。虽对违约产生的损失,被保险人无权要求赔偿,但对违约前已经发生的损失,要求给予赔偿的权利依然存在,保险人仍应给予赔偿。

篇2:活化确定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关键词:逼近,解析,分解

一、运用分析法, 抽象问题本质

例1总质量为M的机车在平直轨道上以速度v匀速行驶, 在某时刻质量为m的末节车厢从列车中脱离主车, 待驾驶员察觉脱车现象时, 机车已经距离脱勾点L, 此时即关闭油门让机车自由滑行, 问前后两部分停止滑动的距离s.

解析: 在脱勾之后与司机察觉这一段时间机车仍做匀加速运动, 当发现后, 机车即时做了匀减速运动到停止. 末节车厢脱勾后做减速运动到停止, 且两部分做减速运动的规律相同. 若刚脱勾时的速度为v, 那么主车的减速运动中, 从速度减到v开始到停止滑行距离和末节车厢脱钩到停止滑行距离相等. 设主车所能到达的最大速度vm, 那么s为主车从v加速到vm减速即可求出v的距离. 设Fl= [ ( M - m) / M]Fs = 0, s =[M/ ( M - m) ]/l.

二、运用无限逼近法, 全面考虑物理量变化

当对于某一物理变化时, 必须先研究它的变化过程, 采用逐渐逼近的方法, 观察它的变化趋势, 然后找寻它的变化限值, 进一步确定所求物理量的变化范围.

例2将F力分解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力, 求每个力的大小

分析: 根据题意要求, 只有两个分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并没有其他条件, 要求一个力的分力, 是有若干个解, 可见符合题意的解是一个集合.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概念, 当F的两个力F1和F2之间夹角 θ 不断减小时, F1和F2的大小也不断减小. 当 θ = 0° 时, F1和F2的取值是最小, 因为F1+ F2= F, 又因为F1= F2, 所以F1= F2= F /2. ( 下限)

对一个力进行分析, 相反的情况仍然可以成立, 分力的大小随着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F1和F2的大小也渐渐增大. 不管用几何、代数或是三角的方法, 作出外力F进行分析的系列矢量图, 如图1 所示, 都可以推理出当 θ 接近于180° 时, F1与F2的大小接近于无穷大, 即F1= F2→ ∞ ( 上限) , 此时注意 θ 不能等于180°, 所以F1和F2的大小不能等无穷大, F1和F2的取值范围是F /2 ≤ F1 ( 或F2) < ∞ .

点评: 仔细分析、周全考虑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是否有上限和下限, 从而明确物理量的取值范围.

三、运用速度分解法

例3如图2 所示, 平面镜开始在与屏MN平行的A处, 发光点S向平面镜垂直射出一束光, 入射点为O, 现平面镜绕入射点为O逆时针以角速度 ω 匀速转动, 若平面镜转过30° 角到B位置时, 入射光线SO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斑S', 设SO = d, 则光斑S' 在光屏上移动的瞬时速度大小是多大?

分析: 此题是解决无形牵制的关联体. 这里没有实际的连接物和接触点, 用平面镜与光斑的运动通过光线相互制约而关联.

解: 当平面镜绕点O以角速度 ω 转动时, 反射光线OS' 以角速度2ω 转动. 从运动效果看, 光线OS' 在延长, 同时又绕O点转动, 从上面分解法可知, 光斑沿光屏的运动速度v为转动速度分量v1和反射光线OS' 方向的速度v2的合速度. 故有: v = v1/ sin30° ①. 而v1=2ωOS' = 2ωd / sin30° ②. 由 ①② 得: v1= 8ωd.

例4如图3, 在无摩擦力的情况下, 斜面M放置于光滑水平桌面, 一质量为m的物体, 从倾角为 α, 高为h, 从静止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 问物体m滑到斜面底端时斜面的速度.

分析: 由图4 可知, 物体m参与的第 ( 1) 个分运动是阴斜面一起运动, 使物体m从A移到了A1, 与它对应的分速度为v1, 物体m参与的第 ( 2) 个分运动是沿斜面下滑由A1下滑到A2, 这与它对应的分速度为v2. 物体m直接由A移到A2为合运动, 与它对应的合速度为v. mgh = MV2/2, + mv2/2, v2= v12+ v22- 2v1v2cosα, MV = m[v2 ( cosv - v1], 把v1=V代入方程组可得.

点评: 速度分解法是微观机理的近似应用, 速度分解和其他矢量分解是一样的, 一个速度可以分解无数对大小、方向都不同的分量.

四、运用虚设条件法, 过渡到符合题意

首先对问题先假设一个不合题意的边缘条件, 通过分析推理的结果过渡到符合题的情况中来, 从而明确物理的变化范围.

例5在半径R的水平圆板中心的正方高h处, 水平抛出小球, 要求小球仅与板面碰撞一次, 求抛出的小球速度. ( 球与板面碰撞后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 竖直方向分速度是碰音前竖直分速度一半)

篇3:作文的主题怎么确定

关键词:作文教学;主题;爱国思想;感恩教育;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98

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立自己的作文主题,这是最科学的方法。一个深刻良好的主题,是作文关键性的一步,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下面就主题的选取和确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爱国思想的作文主题确立

小学教材里的好多文章,在主题的立意方面,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尤其是爱国思想这一主题,学过的课文中处处都能看到,那么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出来就是个难点。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是这样做的。

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爱国思想情愫,为自己的作文主题思想的确立汲取有效的方法。学生学过的唐诗宋词短小精悍,但是其爱国的思想情愫却非常的强烈。如杜甫的诗处处闪烁着现实主义的情怀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是众人皆知的诗句,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惜之情,那么学生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如何确立爱国的主题呢?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大美高台》的作文,初次审阅,好像很难写的,结合杜甫的诗句,细细一想,主题就有了,对高台家乡的赞美,就要在具体的语句当中体现出来,就像杜甫一样,对所描写的事物,就要带着饱满的热情,看山山有情,戏水水有意,赏花花弄姿,观鸟鸟能言,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能跟作者对话,就是说人要和自然不但能说话交流,还能有感情的沟通互融,这样写出的作文,不用说其情感一定丰富,这种情感就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同样的,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今年的这个中秋节》,学生一看题目就大喊老师怎么写啊!我用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来启发,这句诗表达的是收复失去的国土,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是人们合家团圆的强烈要求。一样的道理,中秋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小家联想到祖国这个大家庭呢?在抒发自己的小家庭盼望团聚的时候,是否表达一下对台湾人民的挂念呢?只要学生的思维开放了,这种爱国题材的作文其实是最好写的。那么围绕这一主题,选取合适的题材,就可以动笔写作了。

二、感恩教育的作文主题确立

感恩故事的作文非常多,但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来写自己的作文,即使写了大多是干巴巴的就那么几句,说父母很辛苦,自己又不争气,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想法是好的,就是表达的主题有点过小,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感谢自然馈赠的大恩,感谢祖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之恩,感谢和谐社会的安宁幸福之恩等,都是很好的主题。具体来讲感谢自然之恩,要感谢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感谢父母之恩,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辛辛苦苦哺育我们成长,苦口婆心教育我们成才;感谢祖国之恩,感谢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华儿女,造就了今天朝气蓬勃的景象;感谢社会之恩,感谢文明和谐的社会带给我们舒适的生活环境。明白了这些之后,学生豁然开朗,原来需要感谢的还有很多,不光是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思维灵活了,表达的主题也就宽广了深刻了。我布置了一篇《感谢妈妈》的作文,第一次学生作文里妈妈就是自己的妈妈,写完之后我就给他们讲,应该感谢什么,妈妈应该怎么理解,题目里的妈妈可以是自然大地母亲,可以是祖国妈妈等,第二次的作文就非常好,学生基本上都能把妈妈的内涵挖掘出来,那么作文就有分量了,不再那么轻飘飘的了。为什么第二次作文好,其中的一点就是主题的提炼非常到位,如人品德高尚了,自然而然人就美名远播了。

三、理想教育的作文主题确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尤其是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是人生追求的无穷的动力之所在。在作文训练中要时时刻刻贯彻这一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好人生的终极目标。在我所在的学校,常常看见雄鹰在蓝天上翱翔,所以我就布置学生以《蓝天里鹰的翱翔》为题写一篇作文,没有见过雄鹰的学生,很难理解鹰的翱翔就是一种宏伟目标的追求。小学生也很难理解雄鹰翱翔的意义,我就结合思想品德课里的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鹰翱翔的目的是什么?无非看得更深远,看得更广阔,寻找到等多的猎物。那么我们学生呢?心中也应该有一个伟大的目标,长远的目标,为这个目标和雄鹰一样,要不停地翱翔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分析下来,学生明白了作文题目的内涵,不再为无话可说而发愁。有个女生写到:天上的老鹰妈妈在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教孩子怎么才能飞得更远更高。地上的小鹰想,什么时候也能像妈妈一样飞得那么高呢?小鹰就天天练习飞翔的本领,终于有一天飞得和妈妈一样高了。这就很好啊,虽然作文有点简略,但写出了小鹰的吃苦耐劳和奋斗不息的精神。作文的主题是高昂的、积极向上的、令人振奋的,反映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此外,还有表达亲情的作文的主题,也是学生作文当中常见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不能仅限于家人之间,学生作文时大多数情况下就写家人之间的事,这样就把主题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来。这里就不赘述了。

学生作文的主题的训练,看似简单,真正训练起来比较抽象空洞,所以,语文要结合具体的作文题目来训练,这样学生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可看可想。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好的主题可以激励学生奋勇前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培养远大的理想。所以,在主题的训练上,语文教师一定要长期的坚持,方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篇4:高中数学“分类标准”的确定

关键词:分类讨论,条件的限制,标准的确定,思维条理性,逻辑性

分类讨论广泛地存在于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中,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之一,需要教师重点突破,学生灵活应用。然而在确定讨论对象后,最困难的是分类标准该如何确定呢?一般来讲,分类标准的确定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根据数学概念或定义确定分类标准

有些概念是分类定义的, 或受一些条件的限制, 这就需要分类讨论, 如绝对值、偶次方根、三角函数、二次函数 (开口方向) 、分段函数等。

例1.已知函数, 试求以a表示f (x) 的最大值b。

解:原函数化为

因为二次函数g (t) 最大值的取得与二次函数) 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相对于定义域[-1, 1]的位置密切相关, 因此以相对于区间[-1, 1]的位置分三种情况讨论:

(1) 当1, 即

(2) 当1, 即a<-4时, b=-a, 此时t=-1

(3) 当1, 即a>4时, b=0, 此时, t=1。

综上所述:

二、根据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和性质确定分类标准

数学中的某些公式、定理、性质本身具有限制条件,使得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在运用它们时,就要分类讨论,分类的依据是公式中的条件。

例2.设a>0,且a≠1,解关于x的不等式。

解:原不等式2logax-2-logax-2<2

当0<a<1时,

解不等式组(1),得;

解不等式组(2),得a2<x≤a;

解不等式组(3),无解。

∴由(1) (2) (3)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a>1时,

解不等式组(1),得;

解不等式组(2),得a≤x<a2;

不等式(3),无解。

∴由(1) (2) (3)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说明:本题在对a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又对x进行分类,以去掉绝对值符号,是多次分类。

三、根据运算的需要或证明的需要确定分类标准

在数学运算或证明中有时如果不分类,将使之难以说清。如二次函数求根要考虑判别式;不等式同乘或同除一个数时要考虑正负;集合间要考虑是否为空。

例3.解不等式x2+ax+4>0。

分析:本题中由于x2的系数大于0,故只需考虑Δ与根的情况。

∴当a∈(-4, 4)即Δ<0时,解集为R;

当a=±4即Δ=0时,解集为

当a>4或a<-4即Δ>0, 此时两根分别为, 显然x1>x2。

∴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四、由参数变化引起的讨论

有时方程、不等式或函数中所含参数在不同的区域内,导致的结果不同而引起的讨论。

例4.解关于x的不等式:

略解: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如图: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y=姨3+2x-x2和y=a-x的图象,以L1, L2, L3在y轴上的截距作为分类标准。

知:当a≤-1时;-1≤x≤3

当a>1+2姨2时,不等式无解。

上一篇:春天来了你发现了什么下一篇:创业培训简报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