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文明习惯

2024-04-16

养文明习惯(精选8篇)

篇1:养文明习惯

《绿山墙的安妮》学生分析和教材解读

睢宁县实验小学 王岚

一、学生分析

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但就目前而言,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容乐观,呈现出内容贫乏、兴趣被动、意识盲目、环境不善的状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帮助孩子亲近图书,进而鼓励孩子自主而愉快地阅读,领会一本书各个层面的含义,从而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不断思考与实践的道路上,“班级读书交流会”这一阅读指导形式,确实在营造班级读书氛围、让学生对语文、对阅读保持情趣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为阅读指导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相信文学的阳光,会照进他们稚嫩的心田,相信那“爱阅读,会阅读”的种子会生根、发芽。

二、教材解读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十一岁的孤儿,一头红发,满脸雀斑,整天耽于幻想,不断闯些小祸。马修和马瑞拉是一对上了年纪的独身兄妹,因为误会收养了安妮。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安妮住进了美丽僻静村庄中这个叫做绿山墙的农舍,她的一言一行都将经受老处女马瑞拉的刻板挑剔眼光,以及村民们的保守务实眼光的检验,形势对她十分不利。然而,随着故事进展,我们看到,安妮的生命热情融化了一切敌意的坚冰,给绿山墙和整个村庄带来了欢快的春意。安妮生性活泼乐观,她因为天真和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又因为善良和直率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生病的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留在家乡当了小学教师。

在安妮身上,最令人喜爱的是那种富有灵气的生命活力。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处绽开爱和梦想的花朵,几乎到了奢侈的地步。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而这些,恰恰是现代许多孩子的生命中所“丢失”的。孩子们就在一天天的阅读中,领会安妮的魅力,与她发生共鸣,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进行本次读书交流会之前,孩子们已经利用三周时间阅读了该书,有的甚至已经读了好几遍,并且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书小组中进行了交流,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篇2:养文明习惯

一个文明的校园,还应有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如果没有文明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片荒漠,而文明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是难得的甘露,从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干涸的心灵。

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大学生。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而成大德,让这样廉政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谢谢大家。

篇3:养文明习惯

一、养成教育的渊源及定义

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 如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 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

关于养成教育,学术界有不同范围的定义和解释,在这里我们针对小学生德育的主题将它概括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如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就会发芽滋长,乃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时,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小学生正好处于卢梭先生所说的从出生到12岁之间, 学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德育主体,是责无旁贷的。在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老学者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 东西放整齐,有错误要道歉……”他所提到的都属于行为养成教育习惯的范畴。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有多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道理, 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可见,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以至于整个社会德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养成教育的几项德育措施

作为班主任,我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贯彻养成教育的德育思想,达成学校的德育目标。

1.利用校本课程,规范行为习惯

我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组织教师编写了本校的校本课程《童规》 ,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四~六年级使用下册, 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我重点训练了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 轮到其他同学发言时他们就以为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独自在一边玩他们自己的事情了,至于其他同学跟老师说了什么,他们全然不知道。刚开始我很着急也很无奈,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后来我问了其他的老教师,才知道这是小学生容易犯的一大毛病。于是我决定花血本———两个星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的习惯。首先,我让学生明白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和老师都心不在焉地听,自己会不会很难受?结果学生都说不愿意别人这样对自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都愿意改掉这个毛病。做好了思想工作之后,我就在课堂上行动了,我提问完一个学生之后,再问另一个学生刚才他说了什么,加倍奖励那些认真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经过两个星期的练习已经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地听别人发言了,并且能积极地反馈。每当我听到“老师,我要补充他说的。”“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时我的心像喝了蜜一样甜。

2.细化要求,指导到位

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教育要到位,尽管不是一劳永逸,但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会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年级的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接受一些事物,对于具体的要求,老师必须每个步骤都详细地讲解清楚,特别是分配任务的时候,更要不厌其烦地指导。一开始,我以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了,就准备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把清洁卫生的任务交给卫生委员和组长就行了, 让他们自行再分配任务给每一个组员。结果两个星期下来,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负责哪里,出了问题要找到当事人也不容易。于是我决定制订一张责任到人的值日安排表,而且每个星期固定不变,一个星期之后他们就按部就班, 再也没有讲不清的责任了。教室的平台卫生不好打理,我就专门指定一个学生来做,我示范一遍怎样轻轻打开电脑的护屏玻璃,然后拿抹布把灰尘擦干净。最后我说:“以后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你能行吗? ”这时那位学生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同时也培养了他的责任感。从此,他每天都按照我的方法把讲台整理得干干净净的。

四、养成教育的德育意义

篇4:慢养习惯 守望花开

[关键词]慢养 习惯 等待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92

去年九月,女儿开始上一年级,我也开始教一年级。开学前,一年级组的教师已达成共识:好习惯,益终身。在学期初,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也非常赞同,都不遗余力地配合着教师。

多方努力之下,两个多月后,我发现班上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较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令人欣慰。可是,那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似乎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上课好动,爱说话,不听讲;有的书写潦草,甚至还在作业本上随意涂画;有的课下忍不住地冲跑,大叫;还有的不会整理个人物品,每天都要把书本、衣服乱扔一地……我耐心地反复教育、亲身示范、温柔鼓励、大力表扬点滴进步……恨不得用上“习惯三十六计”,偶有改观,却往往是昙花一现。只能不断地请家长重视,可他们也头痛不已,反向我诉苦:说教根本无济于事,打骂已成家常便饭,即便这样,还是收效甚微。

反观自己,本着快乐童年的初衷,女儿的幼儿园生活多是在吃、喝、玩、乐中度过。进入小学之后,却渐渐发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太好,成绩自然也不理想。开始,我也耐心地引导鼓励。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却不见成效。她的书写习惯、答题习惯依旧较差,我的耐心已消失殆尽,好脾气也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不时的责骂,甚至是偶尔举起的巴掌……常常是“修理”一次好两天,两天后又“原形毕露”。有时,我也后悔于自己的过激举动,但是看到她考试分数的提高,又觉得这似乎是目前最适合她的方法。

不由自主地,要求愈发严格,我也愈发专制,渐渐地成为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不是“虎妈”也越来越像“虎妈”。有一天,母亲告诉我,女儿悄悄地对她说:“我现在有点不喜欢妈妈了。”而以前,我一直都是她心目中最爱的妈妈呀。我突然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了。我捧着“为她好”的尚方宝剑,以培养好习惯为名,将诸多惩罚施加于她,不断地“践踏”着她幼小的心灵。

偶然看到一组漫画:一个性急的鸡妈妈孵小鸡,为了让鸡宝宝有足够多的小虫子吃,她预先捉了好多小虫子放在蛋旁。可孵了好些天后,鸡宝宝还不从蛋壳里出来,鸡妈妈等不及了,就啄破蛋壳,把虫子塞进蛋壳里面去喂鸡宝宝。

这是一个叫芒果的美国小女孩所画,名叫《鸡妈妈和她永远不孵出的宝宝》。看过之后,我的心情变得沉重:在女儿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不就像那只性急的鸡妈妈吗?

不由地想起之前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当时特别赞同她的观点:“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可为什么现在当问题真正来临时,我就做不到了呢?

感谢女儿的老师们,她们总对我说:“慢慢来,不着急。”凭心而论,我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班上的孩子,可为什么,却不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曾经的自己,为了工作而让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了两三年,现在仅用两个月就想改变她,这对她公平吗?静下心来,我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陪着她,又重新赏识起她的点滴进步。渐渐地,她的笑容多了,我的心情也明朗起来。

一天,耿老师告诉我,女儿自从成为全班唯一标对小节号的孩子后,当天的语文课上发言变得特别积极,课文朗读也有声有色。更令我欣喜的是,一放学回家,她就主动捧起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一改往日需要催促的被动景象。这个改变给了我惊喜,也让我释然许多:也许,当她自己找寻到证明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力量啄破包围住她的坚硬蛋壳后,她会更加乐于学习,乐于成长。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好习惯是非常重要,但必须是以培养健全人格与阳光心态为前提的。作为陪伴她的妈妈,一定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学会且行且珍惜。

习惯培养之路上,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可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但最重要的不应是方法,而是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心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唯分论”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更要以厚重的爱、温和的态度去包容他们,耐心引领,温暖他们的心灵,方能守望花开。如果可以,请选择相信,选择等待。

篇5:养文明习惯国旗下讲话

-------讲话人:杨丽

今天我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什么是文明习惯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在大学毕业时应聘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同去应聘的还有仪表堂堂、学历都比他高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在进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时,福特发现地上有一张小纸片,他顺手拾起,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后来就凭福特这一举手之劳的细微行为,他被录用了,因此,良好的文明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什么是文明行为习惯呢?其实文明行为习惯就是见到师长时问一声“您好”,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是不小心撞倒对方时说一声“对不起”,总之,文明习惯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到大家尊敬的行为.个人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个人的形象,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形象。讲文明讲礼貌,决不是一件小事。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仍能发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校园的地面上我们总能见到与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垃圾,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时有脚印,常有学生破坏学校的公物、浪费粮食、浪费水电。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就会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会是良好的、有序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逐步养成的。因此,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正自己一个小毛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扶起一位跌倒的同学等等。同时要极力克制自己不做不文明的事,好习惯是从不做坏事

开始的,你没有了坏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好习惯了。

篇6:养文明习惯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劝阻......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存在着一些很不文明行为。例如,作为一个学生张口就骂人,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动手打架甚至纠集校外人来参与打架。一些男生染发、留长发,怪发甚至戴耳环,一些女生的穿着打扮过于成人化,显然不符合一个中学生的模样。食堂就餐后仍有一些同学故意不把餐具放到回收车,跟值周老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校园内的一些公共区域垃圾随处可见,学校的绿化带上,有的同学肆意践踏,有的地方已经走成了小道......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同学们,现在你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校园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更加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谢谢大家!

篇7:养文明习惯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创文明校园》.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民的文明程度代表着国家的国格;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军人的文明程度可能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对于一个人来说,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其事业的成败.我先给大家讲几个有关文明的小故事.第一个例子.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公共场合的各种标语大多用英文书写.但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第二个例子.一个多世纪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大多数中国人和大多数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会获胜,因为中国北洋水师装备了德国制造的大型铁甲舰,舰船总吨位也超过日本.但日本舰队指挥官东乡平八郎却断言:“中国舰队不堪一击”.根据是他曾经到北洋水师考察,擦拭栏杆的时候白手套脏了,又看到水兵在大炮上晒裤头.他认为,一支不讲文明,纪律松弛的军队是打不了胜战的.结果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并因此造成了深重的民族灾难.第三个例子.某造纸公司招聘一名仓库管理员,一位职高生去应聘.他看到应聘者很多,并且很多是高学历,就决定退出竞争.当他往回走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一些纸,纸很好,但有的却被踩脏了.他感到很可惜,就随手捡起来,交到招聘人员手中.结果大家可能猜到了:这是招聘单位精心设计的一道考题,而这位同学则成了唯一的合格者.公司经理说,他不相信一个不爱惜纸的人能管好纸品仓库.从这几则故事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文明的行为对个人成功,集体发展,国家兴衰的重大意义.文明,是人类进取的风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一个文明的国家,我们继承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悠久传统.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美德,学校是播种文明的沃土,一所学校的文明程度是学校师生道德风尚,精神面貌的最具体的反映.那么,在我们的校园,什么是文明文明校园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既有师生的精神风貌,言行举止,也有学校内包容的文化底蕴以及共同营造的一种整体气势.简明地来说,文明是“礼貌”的兄弟,是“知识”的邻居,是“整洁”的朋友……如果你讲礼貌,有知识,爱清洁讲卫生……文明就一定会和你交上朋友.文明的同学一定是讲礼貌的人.他会经常使用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同样重要.文明的同学一定是爱学习有知识的人.他总是对知识充满渴望,他在课内课外都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他爱提问题,不怕困难.他不会迟到早退,浪费时间.文明的同学一定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人.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环境,他不会随便买零食吃,因为他懂得随便买零食既浪费了零花钱又不利于健康.他更不会乱抛瓜皮果壳,食品包装袋和纸屑,而且他看到地上有一点纸片都会检起来丢进垃圾箱.文明的同学一定是一个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人.他进入校门会自觉下车,食堂买饭打水会自觉排队,他不会在教室里或宿舍里嬉戏打闹,扰乱秩序.上周一国旗下讲话时,李校长作了“爱护我们的校园”的讲话,发起了在我校“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一周来,校园内同学们的日常行为有很大的改观,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一部分同学的身上,还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在我们一部分同学的思想上,还存在着对文明行为习惯的不正确的认识:例如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主动与来宾打招呼看成是溜须拍马,怕别人说自己随手捡起一片纸屑,一个垃圾袋是为了哗众取宠,把损坏公共财物,高声喧哗,破坏公共秩序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甚至提供方便看成是友谊的表现.这些都是对文明行为习惯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篇8:育人,从文明习惯做起

一、坚持长效性, 从本质上认识文明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目前, 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追求分数, 重视“成才”, 忽略“成人”, 错误地淡化甚至摒弃了养成教育, 使之成为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阻碍。加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必须依靠多次反复教育与实践, 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自制能力差, 一些良好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这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 无疑是一种挑战。好在学生可塑性强, 只要在日常教学中对他们反复训练, 合理要求, 宽严适当, 就能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 让他们通过适当地努力, 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专家通过实验证明, 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必须长期坚持, 反复训练。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对人的内在素质、外在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为了防止“5+2”等于“0”, 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是任何一种教育也无法与之相比的, 只有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才能真正、完全实现教育的长效性。平时, 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多与家长沟通, 本着共同交流的态度, 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 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榜样, 学榜样

学生分不清是非的界线;不明白对与错的缘由。至于“交叉口”的选择之后对“前途”和“未来”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从不“自寻烦恼”。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导向。其实, 最好的榜样就是身边的每一个人和自己。榜样是“竖”起来的, 典型是“塑”出来的, 我们要的是“竖”起来的榜样, 而不是“塑”出来的典型, 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榜样的“权利”, 只要他“比之前进步了一些”, 教师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正视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帮助学生确立一个奋斗目标, 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让他们成为自身形象的负责人和荣耀者。

三、率先垂范, 从我做起

“师者, 人之楷模也。”人们常说, 学生身上有着教师的影子。因此, 教师举手投足间都隐藏着教育。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对于模仿极性强的小学生, 给学生树立楷模, 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方式———“身教胜于言教”。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工作中、生活中, 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 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给学生做出示范, 给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 或一声轻轻地问好, 弯下腰去捡一捡, 伸出手去扶一把, 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楷模, 发挥楷模的作用。

他们总是将教师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因此, 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 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 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 不断受到良好文明习惯的熏陶和教育。

四、摆正位置, 以诚相待

“与孩子交流重要的是平等和尊重”, 这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任苇在做客“师说”栏目时提出的。教师习惯了“俯视”学生, 总希望自己“高高在上”, 并且把这种“高高在上”看成是教师形象的“威严”, 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听话”, 而“听话”就是尊重。

上一篇:半保留复制的论述证明下一篇:敦化市农电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安全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