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23-03-15

第一篇: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情况,介绍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具体做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 “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语云:“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养成教育是要讲求按序而为,学校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充分利用德育课堂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我们抓紧德育主阵地——课堂,重视课堂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育人功能。通过组织主题班队活动深化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学期开学初定好主题,按照主题进行开展有针对性的班队活动;上好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开发团康课、团队心理训练等课程资源;加强“德体艺”科的整合,发挥课程怡情、养性、健美、育德、导行的功效,打造德育课程特色,以美育德、以爱育德、以文化人,在课堂教学中无痕地渗透传统德育。在基础性课程中“善施教化”,在传授文化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编写《武德训》、《承美德》、《健智篇》、《践行篇》、《悦心篇》、《诗教篇》等融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于一体的系列校本课程,深入开展“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传统节日”“学科活动”等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2.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强化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进行德育过程中所能开展的活动是很多的。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用广泛开展课外的一切活动来强化我们实施的教育。

一是传承精华,善始教化。我们用传统文化养育现代精神,润泽孩子心灵。在学校德育中我们渗透传统文化,在校园设计中我们体现传统文化,在德育活动中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融入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践履传统文化,在特色展示中我们彰显传统文化,健康的人、健全的人、高尚的人、聪慧的人在茁壮成长。我校的传统教育活动有:雷锋纪念日开展“学雷锋精神,心怀感恩之举”系列活动;三八节开展“感恩妈妈”活动;“五四”青年节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母亲节和父亲节开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动;在五月端午节开展“共庆端午节,弘扬爱国精神”主题教育,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切实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价值体系教育;“6.25”世界禁毒日开展禁毒教育,教导每位学生不要忘记“东亚病夫”这个耻辱称号,为了明天要远离毒品;“七一”建党节开展“永远跟党走”的教育活动;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的教育活动;重阳节开展敬老教育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在我心中”队活动;新春佳节开展“慈善义卖”和“探望孤寡老人”等活动,为每位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感悟提升搭建了绿色平台。学科教学活动有:每学年举办张衡杯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系列活动以及祖冲之数学周、心理活动周、“四棋”活动周、语文活动周、英语活动周等活动。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

道德情感得到激发,良好品质得到培养,智慧才情得到生成,人格得到健全。

二是雏鹰争章,催人奋发。我们以雏鹰争章为载体,制订《水云轩小学雏鹰争章储蓄本》,通过争章储蓄活动引领学生做生活小能手、学习小主人、文明小标兵、父母小帮手、才艺小明星、快乐小义工、阳光小少年、环保小卫士、运动小健将。学生根据储蓄本中制定的储蓄种类,在学习、生活、自护自救、行为习惯、文明礼仪、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建筑真善美的“人格长城”。为了让争章活动可持续发展,每年“六一”和元旦前夕学校少工委举行“雏鹰争章”现场成果展示会,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可争章,人人有特长的良好氛围。通过创新争章活动形式,开发校本争章课程,实现了少先队品牌项目的有效融合,创新了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为队员提供了更多元的展示平台,为校园里的小小雏鹰们插上了奋飞的翅膀。2011年6月,我校面向全市承办了以“雏鹰竞飞齐争章,童心绽放心向党”为主题的市团委、市少工委庆党90周年主题队会暨雏鹰争章现场会,得到了校外近400位省市领导、嘉宾的高度评价。并多次向民众、板芙等镇区同行作经验介绍。

三是“四节四周”,美美与共。每学年有计划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心理活动周、语文活动周、数学活动周、英语活动周,并实现参与学生100%,获奖学生100%的目标,各项活动寓教于乐,让德育潜移默化,让每位学生自觉地健体、养性、熠熠生

辉。在今年12月份16日、17日,我校成功承办市第九届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充分的准备受到省科协吴焕泉副主席、市教育局周信副局长、市委副秘书长邓洁等领导的高度好评,并在2009年获中山市创新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的基础上以再次获此殊荣。今年10月参加市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荣获一等奖,学校现定为东区心理教育教研中心校。

3.发挥家庭、社区教育的协同作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德育是一个社会化工程。我校深入务实地构建“大德育”体系,大力推进开放性德育,努力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积极推动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育人“统一战线”;制定“好家长13条标准”和“好孩子10条标准”,引领家庭教育健康、科学地开展。我校积极整合资源优势,拓宽德育视野,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通过家访、校讯通、家校联谊、亲子义工活动、家长委员会议等家校平台的建立与开展,形成了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每学期召开一次家委会会议,让家长拥有对学校重大事情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和召开家长会各一次,过去两学年黄志煊校长为家长主讲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生态时空》、《扬起孩子自信风帆为终身幸福奠基》、雷小云老师主讲了《做关注孩子心理难关的德性家长》,全体家长还学习了孙云晓教授的讲座《良

好习惯缔造幸福人生》,同时,学校面向全体家长举办了主题为“阳光家教健康幼苗”的家庭教育论文评比,开展了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提升了家庭教育活力,巩固了良好的家校关系,提高了家教水平。学校还通过家校联系册、给家长的一封信、发送校刊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继续与社区联手,关注重视“三困生”工作的指导、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与社区继续深化“乐活社区”敬老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敬老的传统美德之花开遍校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义工和志愿者活动,为培育亲情、共育美德创设了平台。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高,家校和谐,共育新人。

总之,实践、活动途径的拓宽,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生活、充分表现自己良好文明行为的场所,同时也使我们的“导行”更为具体化、实际化,从而使我校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第二篇:践行“八不”行为规范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从践行“八不“行为,论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 几年以来,福建省委文明办在全省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开展了“做文明市民”活动,从点滴小事出发,从加强群众修养做起,从根本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惯养成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培养任务之一。学生的习惯养成的好坏,影响深远,影响到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和形成文明意识与习惯,是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八不”行为规范 小学生 文明行为习惯 养成 正文:

福建省委文明办在全省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开展了“做文明市民”活动,从点滴小事出发,从加强群众修养做起,从根本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作为其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的文化建设活动[1]。本文针对学校落实践行“八不”文明行为的相关指导方针,结合学校对学生文明行为方面的要求,简要谈谈个人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见解。

一、要培养学生安全的行为习惯。省文明办推行的“八不”行为中,“安全出行不违规”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都无法满足,文明就更无从说起,所以,孩子从小要树立安全意识,从细节中从小事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被他人所接受,在培养学生安全的行为习惯中应推陈出新。比如,定期举办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设计安全卡通小卫士,制作安全动画短片,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安全养成条件反射式的习惯;在家访时发放安全习惯宣传手册;开展亲子安全教育活动;以发生火灾、防空警报、地震撤离等情景实操演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安全重要性等。学校要挖掘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共同致力于学校的安全工作,建立校园安全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护网,让学生在自由又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二、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一。 国家领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古往今来, “垃圾不落地”的想法一直在人们的脑海中深深扎根。在《唐律疏议》中,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古文中提到的“秽污之物”意即垃圾。在唐朝的律法中,随意丢弃垃圾者需“伺候”六十下的仗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来自各界的声音都不约而同地推行“环保教育从小抓起”的理念,力争让孩子成为保护环境的有生力量,扩展环保理念的涉及范围。作为老师,要加倍关注学生平时的日常习惯,从细节入手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若有学生做出有悖环保要求的行为,教师应当理解其年纪尚轻,切忌简单粗暴地责罚,这样只会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相应地,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谆谆教导学生努力改正错误的做法,

让学生从小把保护环境当成习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教授给小学生知识,更要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年纪轻、天真活泼的特性,将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到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去,选择某些让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的班集体活动,尽可能在活动、游戏中灌输环保的概念,使环保意识这个晦涩呆板的概念变得形象、有趣、容易理解和接受。比方说,倘若看见学生喜欢拉拽小动物的耳朵,老师因材施教地组织一次让学生接近体积较小的动物的课程,让小学生与小动物近距离“交流”,过后再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去关爱小动物、再进一步宣贯环保知识,这样不但能让小学生有切身体会,而且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同样地,同样生存在环境里的动植物也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的动植物。另外,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形成环保概念。游戏是孩子最钟情的活动,同理,用游戏的方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小学生也就最容易接受,游戏全程学生都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比如青蛙抓虫,青蛙和虫分别由不同学生扮演,在追逐嬉闹中逐渐明白青蛙吃虫子能够保护庄稼,因此青蛙需要我们保护,不应该大肆捕捉;其他例如猫抓老鼠等等也是类似的游戏。游戏进程会让学生逐渐明白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等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小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无疑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这么一首耳熟能详的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课本上用纪实的画面搭配深入浅出的语言,教育孩子们要珍惜每一粒米,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日常的三餐饭做起,从小事去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国外脑神经学家研究表明:习惯养成可以改变大脑结构,改变大脑皮层,从而使人本能的去做某件事。因此,老师可以和家长紧密沟通,从点滴小事着手;同时,多管齐下,为学生塑成良好习惯创造机会;老师们也应该着眼现在,积极执行,以身作则,用一言一行影响学生,让良好习惯贯彻到生活当中,坚持从我开始,从日常开始,举手投足间形成榜样的力量,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良好的言行就会固化成自然而然的好习惯。

四、要培养学生遵守文明礼仪的习惯。与其老师口头教育讲文明,还不如在平凡小事中让小学生体会文明行为带来的快乐,通过真实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其道理,化“要我做”成“我要做”,引导其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教师要将文明礼仪的养成融入校园学习之中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教育途径有以下几种:①组织主题班会,进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是很常见的一种教育手段,在班会筹备及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去领悟文明礼仪的内涵,从而塑成文明行为。学校应把社会上、校园里、班级中的文明行为以学生愿意接受的形式展示情景再现,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②展开全校最“美”少年评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文明习惯:如发放最“美”少年成长记录手册,每周设定不同的主题去规正学生文明习惯,并从不同角度去关注文明礼仪,进而让学生逐渐全面、自觉地养成文明习惯,并根据手册进行评优评先,在校园内外形成崇尚文明习惯的氛围;③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文明习惯:如举办校园文明随手拍、把一声祝福一朵鲜花一个掌声献给文明标兵教育系列活动、打扫小区或敬老院卫生、协助交通协管员管理行人过街通行等实践活动,多维度、多方面、有针对性地让小学生养成文明

礼仪的习惯;④树立榜样,多管齐下传播正能量,督促孩子们自觉贯彻文明礼仪: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最“美”少年文化宣传栏、文明风采展示窗等,宣传文明礼仪的强力手段比比皆是,内容可以包括文明行为塑造、文明礼仪常识、文明用语展示等方面;⑤以开家长会为契机,向家长讲述如何让孩子养成文明习惯,并鼓励家长起示范作用,做好榜样。

五、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人失去诚信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德莱说过:“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人背信则名不达,由此可见诚信对作为社会人的重要程度。诚信意识人人皆有,但真正的诚信需要个人发自内心地去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意义,不仅是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更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

《礼记》中记录了西汉学者戴圣的一句话:“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履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天职,做好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余培龙.如何发挥学校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159-159. [2] 林忠锋.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 A,2013(2):64.

第三篇: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总结

大泉乡中心校东泉分校

2012年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根据我校开学初制定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现将我校本学年开展实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克服不良行为,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二、突出问题靠环境熏陶,以小见大守规范。

1、学生在上下楼梯及走廊内不按规则乱行走,且经常发生拥挤吵闹现象,教育学生“请靠右慢行”,并让值周生检查监督,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行走不规范的现象,基本养成了靠右走的习惯,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并且高年级的学生也懂得谦让低年级的学生了。

2、学生喜欢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配合学校在对各班的课桌进行清理建档,并定期检查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课桌,保持课桌的整洁。这一措施采取后,学生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对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同学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我并不觉得怎样。现在知道了,那样做就是破坏公共财物,又破坏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这是不对的。”

3、有的学生随意丢弃废物,不仅影响了学校的环境,学生还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这不仅仅要靠制度来约束,还要以身作则来引领。发现同学喜爱吃零食,经常随意丢弃果皮纸屑,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学生面前把废物捡起,后来这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随意吃零食而乱扔东西了。我们说,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学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渐渐地学生往地上乱扔废物的现象没有了。

4、树立典型,带动整体。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

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在生活中不管使用任何东西都要轻拿轻放,用完后要放回原位。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上交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就分层次对待,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四、重视家校合作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是农村学校,家长素质差次不齐,普遍不高。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对此,要求各班主任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

五、检查督促促养成

通过学校组织少先大队执勤人员每日的检查督促,很多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有所改正,学校不论是环境卫生、纪律都得到了改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每日的常规检查都按时按质的进行并汇总,每周一升旗仪式对上周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汇总结果告知各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及时作出纠正,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评估挂钩。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这些工作,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明显转变。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让我所带的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钥匙——好习惯。

沙湾县大泉乡中心校东泉分校

2012年12月

第四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义,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学阶段,学生仅仅习得数学、语文、外语等这些知识技能还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那么除了书本知识以外,中学生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够创造自己未来精彩的人生呢?我觉得还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以下五点。

一、 要拥有自信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不自信,只会一事无成。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作为人的发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依靠自信这样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会引你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作为中学生如何获得自信呢?

其一,要悦纳自己。也就是自己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谁”,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就证明很有自信,说明能接纳自己。作为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剖析自我,无论处于什么不利的状态,都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充满信心,取得进步。

其二,要相信自己行。一个人在成长中还要相信自己行,要记住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进取;在逆境中充满自信战胜困难。报刊曾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子遇到海难,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流了几十个小时,能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就是牢牢记住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 “相信自己能行……”他相信一定会有人能来救他,他一定能够回家,相信自己使他战胜了严酷的现实,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每个人面对人生都应该相信自己行。

其三,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弱点。什么是成功?成功不是说我超过了某某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过去的缺点。战胜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从小处开始改变,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从小就坚持自我反思,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改变和发展。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不足,并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习上,争取每天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就把作业写完,晚上的时间,反思一天学到的内容,总结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自己不理解还需要与同学、老师探讨的问题,第二天及时解决。不仅仅是学习,在做人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通过反思来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功,从而积淀自信。

二、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首先,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承诺。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向父母、向老师、向同学、向集体承诺一些事情,一旦承诺的事情,就应该学习“玄奘西天取经”的精神,想方设法来完成,一定要取信于他人。

其次,自己决定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作为中学生经常自己给自己定一些规则,比如,每天几点到学校晨读,晚上定时看电视,双休日安排学习时间。只要是自己决定的,一定要坚持做,对自己不能放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努力做到。有时尽管没人监督,也能做到,这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诚信。

另外,学习时更要讲诚信,特别是考试的时候,不会就是不会,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考试中作弊,出现不诚信的行为。知识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做到诚信也需要付出努力,战胜自我。

三、要遵守规则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则的,没有规则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美国911事件发生的之时,由于电梯已经瘫痪,在世贸大楼中的所有人都必须走防火楼梯逃生,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没有人拥挤,而是靠右边按照顺序排队下楼,把左边空间留给消防和援助人员。这样潜移默化的规则意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911事件的损失。作为中学生要有规则意识,学会按规则办事。大到遵守公民道德公约、交通法规、中学生守则、校规;小到遵守班规以及几个朋友之间定的规则。这样融入社会以后,才会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社会,同时给自己发展带来方便。遵守规则不妨从小事做起。比如,每次过马路都要等绿灯亮了再从人行横道上通过,就算是一辆车也没有,也提醒自己要守规则;就是别人全都匆匆过去了,也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守规矩的人。从小事做起会形成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要学会负责

一个人从上学开始,就担负起社会责任。中学生目前社会赋予的责任是学习,将来走入社会要承担一份工作,为社会发展尽责。因此,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学会负责。

一是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作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现阶段最主要的责任——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将来才有可能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今天努力学习就是对自己负责。

二是要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一定要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给予祝福,一句问候的话语,一条温馨的短信都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平时父母回到家为他们接一接手中的提物,拿一拿拖鞋,倒一杯茶,这都是身为儿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不懂得对自己父母负责任的人,也不可能对社会负责,事情虽小但是意义重大。

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入社会以后,将大学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最后剩下的最有用的就是习惯。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以及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这将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一生受益的。

其次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坐电梯请女士先上,下电梯按住开门按钮让别人先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在中学时代养成,许多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

再有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就寝,饭前便后洗手,用完东西放回原处,许多习惯虽小但是非常重要。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在幼儿园时养成的“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他一生中读完书,用完资料都放在原来的位置,这样使他在研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寻找资料的时间。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除了要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了解遵守各种规则制度,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指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中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是真正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了素质教育。

反过来说,现在的中学生缺乏的就是"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不要因生活的困窘而颓废,不要因受到挫折而放弃,对一些自信心,多一些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与韧性,不怕困难的压迫,不畏挫折的困扰,这样才可以取得最终的成功,成为真正的强者!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 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

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二)明理激情

(三)榜样示范 四)激励强化

(五)行为训练

(六)注重体验

(七)防微杜渐

(八)坚持不懈

(九)家校配合

第五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逐成丈匹。”这句话虽然朴实,却也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奥的道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同样,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地去观察、去实践。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才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案例一

案例描述:

阿迪力.吐尔洪、4年级的学生、今年11岁,一天到晚总是马马虎虎,做事毛手毛脚,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作业有时也忘了做,要不就是遗漏题目;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磕磕碰碰,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明显的成效。

案例评析:

孩子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在加上父母忙,也管不着他。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和小伙伴在家随便玩耍,有时父母回家看见他在玩,或未完成作业(其实是不会做)就指责他,因而久而久之使得他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采取了以下几点措略。

教育措略。

1.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指导做完每一项作业后及时打钩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袋子中。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学生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该生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小朋友来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2.及时与家长沟通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学生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学生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如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观念进行教育,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或言行让孩子明白,只有勤劳、诚实的孩子才受人喜欢。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让他的撒谎形成空间。

3.以人为本,付出师爱,做好榜样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教育效果:

经过辅导,我发现该学生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他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他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他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表扬,不约束他,现在作业能自觉完成,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了。他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他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他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案例二 案例描述:

学生塔依尔.居买、11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反应诀,但自身有很多坏毛病,如:上学经常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捣乱别的学生等.老师、家长都反映地是一个"调皮大王".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每次测验都不及格.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兵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影向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欺负其他同学;书写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母亲根本管不了他. 案例分析:

该同学虽然好动、精力不集中、任性、学习成绩很差.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时间管他,在学校里也是"人见人恨"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甚至不再管他.但该同学头脑聪.明、精力充沛,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如有时他表现好了或是认真做对了一道题,只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他就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表现良好. 采取的措施:

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地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有进步时就给予肯定,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很好"、"你做得很好很认真,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你的回答太好了"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训练就使他变“ 你能行 ”为“ 我能行”

教育效果: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同学们都觉得他乡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听课认真了,坐得住了,精力集中了,同学愿意与他一起学习了,学习成绩 基本上达到合格了,并且劳动也非常积极。在家也变成一个好孩子了.这是老师和家长都期盼的.面对该生教有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塔依尔.居买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上一篇:五年级期末人教版语文下一篇:文明修身主题团日活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