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作业二

2024-05-23

马哲作业二(精选5篇)

篇1:马哲作业二

《阿Q正传读后感》

阿Q自从被搬上银幕,他的形象更为我所感知。我几乎被他折服:一句“儿子打老子”,竟消除他那么多烦恼,给他带来那么多的满足,不过有时我也为他惋惜。他不曾革命,却成了“替罪羊”被嚓的一下砍掉了头。以后不久,他便在我心中渐渐销声匿迹。

不知什么原因,很久以后,我突然又想起了阿Q。也许是因为我长大了几岁,也长了些见识,他在我心目中已不止是个滑稽小丑,他那句口头禅再也不令我一味地觉得好笑,对他于的死,我也不光去诅骂那“满头剃得精光”手握生死牌的“老头子”了。只感觉说不出的悲哀与沉重。

一方面,《阿Q正传》中的阿Q,是鲁迅创作中一个成功的典型形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阿Q因为地位低受到别人的剥削和愚弄,最后还是被迫害而死。

阿Q是旧中国末庄的一个贫苦农民,这个末庄是赵太爷、钱太爷的天下,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所以被人称作为阿Q。他勤劳、专做短工,但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一个弱者,受了欺负却又欺负比他更弱的小D。他常为生计发愁,而且关心婚姻和妇女的问题,他还要“儿子打老子”的话来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胜利。

野蛮的剥削使他贫穷无奈,深深的愚弄更使他愚昧麻木地革命了。革命造反的对象是举人、老爷。“造反只能使劳动者失去枷锁,不可能与一无所有的人为难”,这“意见”显然是赵太爷在愚弄阿Q的。但阿Q毕竟不愿受这种欺负他想改变处境于是“神往”革命。但是他在土谷祠里的革命思想却是这样:“„„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不宜当秀才,有假洋鬼子„„王胡„„也不要了。直走进打开箱子来:元宝、洋装、洋纱衫„„”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对象、革命目的等的认识都是极其模糊的。他的革命行动是去静修庵里胡闹,当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时,他恨假洋鬼子,却又恨起造反来了。这些都是阿Q想革命却又愚昧的表现。

阿Q这个形象人物,刻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国民,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物质上的绝望,精神上的弥补,形成了我们现在的阿Q精神。

另一方面,阿q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既高傲却又卑贱。被别人打时,自我安慰想:“是儿子打老子。”阿q的自我精神疗法可谓世间第一。同时,他却又瞧不起自认为比自己还低贱的人-----王胡、小d。

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与赵太爷迥然不同,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不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当然,阿Q也有

一些流气,但这除了社会的影响以外,应该说主要是受了压迫的结果。这些地方都很简单,也很明显,一般人也都承认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是: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个消极的可耻的现象。《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阿q并不懒惰,他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女人,有一个家;阿q想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

有人说阿q有反抗精神,因为城里人闹革命的时候,阿q也十分自觉的去参加。有人觉得自己像阿q,拿阿q的行为去对号入座。也有人说阿q是个封建思想的集合体,应该被时代所抛弃。这就是当时人们的想法,鲁迅先生的文章深刻的揭示了这一点,他写的阿q是成功的,他也是成功的。我们已经远离了鲁迅的那个年代,阿q精神的“代入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个胆小的人受到了别人的欺辱,口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早将那人骂的狗血喷头、体无完肤了。一位政府内的干部受到了上级的批评,心中也一定是敢怒不敢言,心中想:“总有一天,你“下”了,老子“上”了,栽到我手里------”心中如是想着,便多了一分慰籍。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在现今盛行——某某学生,看到老师吸烟,而自己却受到了老师的管制不准吸烟,便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一些成天泡在迪吧、网吧的瘾君子,以颓废为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如隐于其中!” 可笑却又顽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在少年人中------

《阿Q正传》体现出以下观念:

一、女性观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两个:要么是泥丽人似的玩物,要

么是破国亡家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用于诗词,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的杨贵妃、“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的西施;而在做史论时则是后者的一套论调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啊!男人对女人,一面是藐视,一面是追求,连辱没不堪的阿Q面对静修庵里的尼姑也是或“唾骂”,或“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并说着下贱话,但同时又是小尼姑引起他对女人的无穷联想并呈现了对吴妈的调戏。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人是奴隶,当男人也成为奴隶的时候,女人便成为物品,连人也称不上了,男尊而女卑。

二、传统习惯

“素来如斯,便对么?”作者借阿Q这一人物对这个问题作了阐释。在阿Q眼中,但凡分歧未庄老例的,他都以为是错的,阿Q的逻辑是按部就班,反对变更,排斥异己。凡有变更的,他都要加以排挤。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对象;而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剪掉长辫子天然也是异端,因此成为他最讨厌的一个人;因城里人将长凳称为条凳、煎鱼用葱丝不合未庄老例而不满足;对革命他一贯就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传统有精髓与糟粕之分,习惯有好坏之别。尊老子幼,文化礼貌,艰难朴实,节约节俭,这些都是好传统、好习惯,,值得发挥光大;至于女人缠足,男人脑后留条长辫子,虽是传统习惯,则不是什么好习惯,确确切实是有弊无利。

二、革命观

阿Q的革命畅想曲——报私仇、分财物、讨老婆,这些是他的自我设计,猫和老鼠,是他对革命的懂得,也是他憧憬革命的目的。对“威福、子女、玉帛”(权利、女人、金钱)的寻求反映了农夫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公道请求,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大小丈夫”们的最高幻想。因而,我们能够想见:即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引导者,他也将只会以自己为中心从新树立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社会,这也是历代农夫起义的成果。

四、奴隶性

鲁迅对国民精力弱点批判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对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个双重性情的奴性人物。“见了狼,自己就成为羊;见了羊,本人又变成狼”,这是阿Q性格中最为凸起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赵太爷这些“狼”面前,阿Q表示出空前的脆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眼前,阿Q固然不甚信服,并试图取得成功,然而,在王胡真的动了气同他打起来的时候,他又软下来了,“正人动口不着手”,这是弱者的哲学,也是由狼变羊进程中的心理抚慰,猫和老鼠。阿Q式的人物,就是这样一种两面人:“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

五、看客立场

鲁迅在一系列小说中描述了神色麻痹不觉悟的看客形象:《药》、《示众》里鉴赏杀人局面时,“一堆人”“极力伸长了脖子”“嘴张得很大;《孔乙己》中酒客们取笑孔乙己写“回”字、偷书被打;《祝愿》中鲁镇上的人们拿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阿毛被狼叼走做笑料;而“阿Q非常得意的笑”着调戏小尼姑时,“酒店里的人也九分自得的笑”;未庄的人们十分“怅然”地听阿Q讲杀革命党的事,阿Q游街示众时“两旁是很多张着嘴的看客”,看客们露出“闪闪的像两颗鬼火”的狼一样的眼睛。

一部巨大的作品,老是超出时空而魅力不朽。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咱们民族公民性的自我批评,是对人道弱点的大裸露,是事实生涯中人们自我审阅的一面明镜。

阿Q,我倒要感谢你,因为你终归给了我些知识。在你身上,我仿佛第二次领略到了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统一,我还从没见过一个和你一样的人。然而,你又多么具有普遍意义呀!从你身上,我看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众,看到了那时的中华民族,甚至现在,我也能在周围的人中找到你的身影。他们在改革之初,禁不住惴惴的,以为改革要改掉“大锅饭”,就是与他们作对;可一旦听说可以多拿两个钱,就不免欣欣然向往起来;但是一调整物价,就又忿忿的诅咒起“革命”来。每每见到这样的人,我不禁想到你,想到那个对革命先是深恶痛绝之,继而又神往起来,最后又痛恨起来,继而又神往起来,最后又痛恨起来的你。

由此看来,阿Q,你没有死去,你还活着,别来无恙否?

篇2:马哲作业二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发挥了决定作用。本文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角度,列举高校学风存在的现象, 论述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及方法。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例如,18世纪法国革命时期属于人民群众的第三等级,是由资产阶级、城市贫民、农民和无产者构成的;我国抗日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解放战争时期,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阶级、阶层都是人民群众;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指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但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正是劳动人民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的、科学的和艺术的生活,才能正常进行。所以,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最简单、最明显的事实,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实。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思想家从来是不承认的,他们知否认人民群众对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十分荒谬的。事实是:

①人民群众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

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要从事精神文化的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物质前提:第一,是要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否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第二,是要有必要的物质设备。例如,搞科研,要有实验器材;观察宇宙空间,要有望远镜;捕捉基本粒子,要有高能加速器,搞文艺创作,也要有文房四宝,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果。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例如,我国古代的名著《本草纲目》,就是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总结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由李时珍加工整理而成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书,达八百多册,访

问民间医药的土方达300多条,亲自到荒僻的深山里采药,最后将大堆的材料整理编写,前后花了27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00多万字的医学巨著,记下了1892种药,一万一千多个单方,成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③劳动人民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第一,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还对这些原料作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

神财富的珍品,这就是说科学艺术的最早的发明权属于劳动者。

第二,劳动人民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总之,上述一切都能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精神文化财富的过程中,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但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必须靠人民群众的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中,就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来实现。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历史上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只有这种群众性的社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的人心所向,体现了历史的主流,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

(4)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是,群众的创造活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历史,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在既定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进行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群众创造历史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育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总体上讲,当前高校的学风主流是好的, 尤其是重点高校, 大多数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积极上进, 能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和有利条件不断积累知识, 充实自我, 提升素质。他们学习刻苦, 诚信为先, 尊重知识, 尊重教师的劳动, 助人为乐, 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健康成长, 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识的朝气和活力。但是,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校学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学习精力旁移

随着高校扩招, 高中毕业生“要考取重点大学不容易, 要考不取大学也难”, 一项对新生的调查数据显示, 大一新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比例只占一半, 认为大学学习、生活是一件快乐的事比例仅占20%左右。说明大一新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深, 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现实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同时从家庭到学校, 学生普遍接受着“前途教育和“就业教育”的现实, 从而引发“读书无用论”或“读书实用论”。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乏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 学习心态浮躁, 抄袭、逃课和作弊时有发生。在一定数量的受访学中间, 从不抄作业的仅占10% , “很少抄”作业的占30% , 有时抄的占45% , 经常抄作业的占10% , 有一位国内著名高校教授这样评价: 如今高校校园内, 抄袭无处不在, 作业、实验和

实习报告、课程论文甚至毕业论文无所不抄。还有部分学生抄都懒得抄, 复制别人的“成品”,只替换名字, 以至于几次作业或报告的笔体不一致。有的学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 高效完成任务。

逃课可以说是大学校园司空见惯的现象, 尤其是高年级逃课现象严重, 有的学生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

与显性逃课比较起来, 隐性逃课更令人担忧, 不少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在逃课, 上课玩手机、睡觉、听音乐、不作课堂笔记, 白白浪费时间。

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中也是屡禁不止,有的学生认为, 作弊已形成一种习惯, 成为准备考试的一部分, 就像准备笔和纸那样。大学生作弊行为五花八门, 作弊方式越来越隐蔽, 手段越来越先进。有的学生将一些内容事先写在书桌上、手上, 有的则把答案缩印成可放在手心中翻阅的小抄,有的利用手机、MP3、电子词典、无线电耳机, 还有人找人替考。

(二)学习动机功利化日趋明显

在社会向市场经济急骤转型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背景下, 虽然大学生学习的首要理由取向积极向上, 但源发于国家社会民族利益角度上的学习动机偏少, 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明确学习目标, 自我提高动机强, 学习目的更多的是追求个人实际利益, “为了将来就业”成为他们最关心的焦点。因此, 出现重业务知识轻道德品质,重社会活动轻文化学习, 重应用学科轻基础学科, 重专业证书轻基础知识, 重实用轻学术。甚至一些学生因担心就业前景而无心向学, 学习动机趋向实用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三)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缓慢

积极健康的学习品质应包括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目的、自觉主动的过程,但是有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80%;学习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和认真学习的比例仅占一半, 自觉、主动学习的占30%;能与教师、同学主动沟通交流获取大量学习知识和信息的只占30%;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仅占50%;没有逃课、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的不到10%;有过作弊经历的占20%;认识到作弊是一种可耻行为的仅占20%;种种结果充分表明: 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存在误区, 意志品质薄弱, 心态矛盾加剧, 渴望成功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自我评价高却缺乏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思辨性。既感到巨大的竞争压力, 又不愿刻苦学习,考虑实际问题多而落实行动少, 主体意识强而自控、耐挫折能力弱。

学习能力下降也十分令人担忧, 有调查结果显示, 能在各学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实施的不到五分之一, 经常去图书馆的只占一半, 每天能坚持自习两小时以上的不到三分之一。大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普遍, 其中许多人缺乏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能力, 进入大学后不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 从而出现学习中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

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个大学学习生涯处于迷茫和无计划状态。另外, 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养尊处优, 唯我独尊意识较浓, 进入大学后, 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 出现种种不适, 进而影响到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

(四)学习氛围不浓和学习成绩两极分化

学生学习氛围包含硬环境(校园内环境、校园外环境、教学设备设施等)和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教风、风尚、学术氛围、校园文化品位等), 学习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 一般院校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学风现状好和较好, 所在班级课堂到课率平均在90%以上的仅占三分之一, 对所在学校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和很满意的不

到一半。从前只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而现在却出现了师生双向不满意。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课程内容陈旧、枯燥、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大, 普遍认为影响学风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学习动力、厌学和没有学习、学术气氛。林静华先生在《高校学风状况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 在高等教育迅速大众化的背景下, 面对

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升学、就业压力, 使得学风呈现出二元化,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也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刻苦钻研, 发奋努力, 这种情况在综合优势明显、笃学尚行之风盛行的重点高校尤其突出。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学习目标缺失, 学习纪律松懈, 不思进取, 意志消沉, 学习懈怠, 成绩下降, 学业失败, 种种迹象表明, 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刻不容缓。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

高校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学风现象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对此报以漠视。试想连高等学府的学生———我国最优秀的人才对于“诚信”的缺失都觉得无所谓, 那我们国家的发展前途何在? 因此, 加强大学生学习教育、诚信教育, 以促进学风好转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

1. 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是当前高等教育实践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要研究学风建设规律, 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风建设主体是学生, 优良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优美的校园环境, 高水平的学校管理, 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高质量的教学, 优质的服务,都只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外因, 而潜在的学习动力, 求学精神才是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不良学风状况, 真正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因此, 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将社会外部需要转化为自身的学习动机, 形成学习原动力。要利用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意识, 让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既与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密切相关, 更离不开自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认识到自己既是优良学风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 又是优良学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优良学风建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让他们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

2. 区别对待细化学风建设的对象

大量的研究表明, 从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来看, 人的行为习惯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即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和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阶段。人的行为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必须经过制度规范的强制,才能进入自觉阶段。实践证明, 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离不开强制性的规范约束, 只有从他律才能走向自律。有时学校对学生的不良学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也是导致学风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受到接受能力强弱, 学习基础优劣,学习自觉性高低等因素影响, 使大学生形成不同层次的特点, 因此区别对待, 深入细致地研究不同年级, 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从新生入学始业教育开始, 就抓好校纪校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适应性教育、学长指导和诚信教育。通过校级层面、院系层面、班级层面开展系列教育讲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始终坚持区别对待, 分层引导, 分级教育管理,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有提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习知识, 提高素质, 锤炼能力结合起来, 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优良学风的创建活动中来。

3. 综合性特点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学风建设的内核

学风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是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 需要教学部门, 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的有机配合。要从优化整体结构入手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以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工作热情和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学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新的教学思想,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 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刻苦学习,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积极开展融教育性、思想性和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有一定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区活动, 以第一课堂———教室为主阵地, 第二课堂———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辅助, 第三课堂———宿舍社区为有效补充的良好学风建设场所为载体, 深入扎实的抓好学风建设, 把学生的精力引向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意识, 建立全员、上下齐抓共管的机制, 搭建学校、社会、家庭、教师、学生一体的优良学风建设平台,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4. 灵活性特点要求不断创新学风建设的方法

篇3:暑假作业(二)

A) 从A、B、C、D中选出与划线部分意思相近的选项。

1. People in that building rushed out.

A. moved slowlyB. moved quickly

C. moved quietlyD. moved suddenly

2. The firemen put the fire out at last.

A. started the fire burningB. stopped the fire from burning

C. set fire toD. gave fire to the fire

3. The neighbours of mine are very friendly.

A. friendsB. people living near you

C. classmatesD. parents

4. That sounds boring.

A. funnyB. uninteresting

C. importantD. fine

5. That sounds dangerous.

A. not safeB. safeC. importantD. unhappy

6. It’s very rude of you to say so.

A. politeB. impoliteC. kindD. ungrateful

7. Fire can be dangerous if we are not careful.

A. careB. carefulC. take care ofD. careless

8. It is impossible for Mr Lin to get out because he hurt his leg.

A. very possibleB. can

C. not possibleD. unbelievable

9. I can work it out within five minutes.

A. more thanB. less thanC. out ofD. into

10. I recommend Lin Tao to be our monitor.

A. suggestB. rememberC. repairD. mind

B) 從A、B、C、D中选出最佳答案。

1. He is very__________. He often helps other people.

A. carefulB. braveC. unkindD. helpful

2. I________a cold last Monday.

A. catchB. was catching

C. catchedD. caught

3. —What’s your father?

—__________.

A. He is 38B. He is a driver

C. He is at homeD. He likes fishing

4. —Your new hair style is beautiful!

—___________________

A. Don’t say so!B. I don’t thind so.

C. I love it!D. Thank you!

5. I__________play the violin last year, but now I___________.

A. can’t, canB. couldn’t, could

C. can’t, couldD. couldn’t, can

6. —They lost_________way in the hill.

—That sounds dangerous.

A. theirsB. theirC. theyD. they’re

7. He can write___________both his hands.

A. byB. inC. useD. with

8. Please don’t_____________anything at the monkeys.

A. thrownB. throwingC. to throwD. throw

9. The man was_________because he lost his job.

A. happyB. unhappyC. politeD. kind

10. The trees can keep the sand from__________by the wind.

A. being blown awayB. be blow away

C. be blown awayD. being blow away

二、 阅读理解

(A)

Jack and Sally are brother and sister. They are twins. They like to swim and ride a bike. They like to fly kites, too. They often run with the kites near a river. The kites are very high. They look very happy.

But not all of their favourite games are the same. Jack likes to play football and Sally likes to play basketball. Jack likes to jump high, and he thinks it’s easy, but Sally thinks it’s very hard. Sally likes to make things, but Jack can’t . Sally can sing very well and Jack can throw the yo-yo very well. Sally wants a go and Jack helps her.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T)或误(F)。

1. Jack and Sally are good friends.

2. Jack and Sally often fly the kites near a river.

3. Their favourite games are the same.

4. Sally likes to jump high.

5. Sally can sing very well, but Jack can’t.

(B)

Mrs Green is going to give a birthday party for Kate. Kate is her daughter. Kate will be fourteen years old. A lot of Kate’s friends will come to the party. Mrs Green will go shopping. She will buy some fruit and a big cake for the party. It’s three o’clock now. Everything is ready. Kate is wearing her new dress. It’s a white dress. Now the doorbell is ringing. Kate’s friends are outside the door. The party is going to start at three twenty.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各句。

1. Kate is Mrs Green’s_________________ .

2. Kate is__________years old now.

3. Kate’s_______________will go shopping.

4. Kate is wearing a new___________.

5. The party is going to start at three _______________.

三、 連线题 根据句意,用线段把它和相应的图画连起来。

What can you do to help others?

1. You can give seats to the old people.

2. You can help the blind to cross the street.

3. You can clean up the street after a big snow.

4. You can open the door for people with things

in both their hands.

5. You can help your mother do the cooking

四、 改写句子根据上句,完成下句,要使上下两句意思基本相同,每空填一词。

1. He felt sorry about what he said.

He_________________his________.

2. I could play the piano when I was young.

I was_____ ______play the piano when I was young.

3. They didn’t go skating. They went skiing instead.

They went skiing_____ ______skating.

4.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pen friend yesterday.

I _____ _____my pen friend yesterday.

5. He could not go to the party because he was busy.

It was not_____ _____him to go to the party because he was busy.

五、 单句改错从A、B、C、D中找出错项并加以改正。

1. He was ill yesterday, but he didn’t go to school.

ABCD

2. Is there few milk in the fridge?

ABCD

3. He can makes model cars by himself.

ABCD

4. Nancy is a careful girl. She often makes mistakes.

ABCD

5. He received a award for his bravery.

ABCD

六、 汉译英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1. 你能做那件事吗?

2. 李明不喜欢那件绿毛衣。

3. 我已经很久没收到他的信了。

4. 我五岁时就会画画了。

5. 请在教室里等我一会儿。

七、 书面表达

假如你是Ann,请给你的笔友写一封信,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词数在50个左右。

Key:

一、 A) 1-5 BBBBA6-10 BDCBAB) 1-5 DDBDD6-10 BDDBA

二、 A) FTFFT

B) 1. daughter2. thirteen3. mother4. dress5. twenty

三、 1. C2. E3. A4. B5. D

四、 1. felt, sorry, for, words2. able, to3. instead, of4. heard, from

5. possible, for

五、 1. B。 butand2. B。 fewany3. A。 makesmake

4. B。 carefulcareless5. B。 aan

六、 1. Can you do that?

2. Li Ming doesn’t like that green sweater.

3. I have not heard from him for a long time.

4. I could draw pictures when I was five.

5. Please wait for me for a while in the classroom.

篇4:马哲作业: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是一大哲学门类,现在的哲学家和学者不断去钻研,探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填补中国的这一段空白。结果发现,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经典的思想,绝不逊色于西方,甚至比他们更加出色!

大师如云,英才辈出啊!

上学期,我就曾选学了“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听老师讲课,云里雾里,似乎懂了点什么,又似乎没懂什么。最后考试,凭着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糊里糊涂的过了。但是的确没有领悟到中国古代哲学的魅力所在。

而这次老师的作业要求,让我再次去图书馆捧起了《中国哲学史》这本书!细细品读其中的精妙思想。

《中国哲学史》有无数版本,比较有名的,自然是冯友兰的新编版,但是我选择了刘弘章版。从那发黄的线书中,我真正找到了“古典”的韵味,所以直接就选择了它!

读后,感慨无限,感触颇多!

一、感触之一:对哲学的无限崇拜

哲学是什么,哲学能做些什么?这个,似乎谁也没有能力给出明确的答案。看起来很悬的感觉,但确实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有着无比强大的内涵。有的哲学家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却还不知道哲学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啊!

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一无所知,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口呆。

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对哲学的解释,听起来很抽象:

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是指导客观实践的方法论。这个定义空泛,内涵很少,没错误也无法验证,不是科学。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而科学是可重复的客观规律,因此哲学包括科学。在主观哲学中,一种是站在特定角度,可验证的主观真理(如果论述所处角度,就成为科学);另一种是从未验证,却认为对的,这里包括宗教和迷信。

但就是这种玄之又玄,甚至凌驾在科学之上的学科,让我神往不已,记得那是新东方校长俞洪敏说的一句话:“技术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哲学,可以解决无限的问题。”

听起来,真的让人崇拜!

二、感触之二: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敬佩

众所周知,哲学不是中国的产物,它产生于地球另一端的另一个文明,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家,譬如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而他们讨论的一些问题,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让人心里看得冰凉冰凉的,觉得一些再正常不过的问题,让他们争论半天,反而不正常了。

举个刚刚读到的例子:什么才是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式各样的,听起来滑稽不已。更让人觉得好玩的是有关柏拉图的故事,这个古希腊最出色的哲

学家,据说就曾经对学生们说过:“人,就是两足无毛的动物。”

结果他的学生第二天就拎来只拔光了毛的公鸡过来,在课堂上喊道:“看啦,老师,这就是你说的人!”

听来的确挺好玩的,西方的古典哲学,也蕴含着一种美,一种探索,一种追求。

而我对中国古代哲学一直抱着迟疑的态度。从初中开始学习历史,从大禹开始的中国名人大多都耳熟能详,没听说过什么有名的哲学家啊!

但是拜读过《中国哲学史》后,很明显,我这种观点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换一个角度来讲。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都是哲学家。

从家喻户晓的《易经》,到老庄思想、黄老之学;从孔子的儒家思想,春秋的百家争鸣,到荀子的唯物主义;都可谓是经典的哲学大师!

到了盛唐之后,玄学,道学,儒家,佛学的相互融合,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观点,无不显示了哲学经典的辩证思想!

这时不得不尤其提一下我最崇拜的哲学家、思想家,明朝数百年第一牛人,王守仁!他不但从小对哲学有着痴迷和崇拜,一直踽踽独行,四处碰壁,最后,他推翻了前人的言论,创立了自己的思想,这是一绝;而更让人拍案称绝的是,王守仁不单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更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他竟然把哲学的思想运用到了军事战场中,在冷兵器时代显示了强大的威力,把我对哲学的敬意推向了最高峰!

而在这一刻,我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崇拜了五体投地的境界。他们在几千年的思想,今日看来,依旧充满了让人深思,让人学习的一面。新中国成立至今,一路探索,至今各方面理论渐渐成熟,胡锦涛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结果大家恍然大悟,这不是孔子“和”与“大同”的思想么?!

两千前的思想,声声在耳,历久弥新啊!

而现在,我更加崇拜老子,庄子,当然,王守仁等等诸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贡献,他们的价值,必将继续传递下去!

三、感触之三:老子的辩证法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极其思想,恍如恒河沙数,无比一一列举,大致看来,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近代和现代哲学。

鉴于篇幅有限,我谈一谈感触最深的,老子的以“道”为本的哲学思想和他的辩证法!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而他的辩证法,无疑能把我这样的初学者绕的云里雾里,模棱两可,比如那几句: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看起来甚是绕口,到最后,我都有点混乱的感觉。

让我比较服气的是,老子的文采远不是我们学机械专业的这些小白能媲美的,那种音律之美,将他的哲学思想娓娓道来,让我看得很舒服啊!

一下几个思想都是引起我震撼的。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曲则全,枉则直

3.物壮则老

4.物极则变

5.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

老子喜欢使用负的方法,这点与西方哲学迥异,西方哲学却大多采用正的方法。例如《道德经》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他只告诉读者“道”不是什么,而全书到最后也不会告诉你“道”究竟是什么。这也许是他的“道”的思想,太过于抽象,太过于高深,甚至连他自己都不能完全掌握吧。

四、感触之四:孔子的儒家哲学和他的仁学

提到了老子,自然就不得不提孔子,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重重惊叹号的为人。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推崇,他对中国思想界的统治长达几千年,至今已经融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对儒家思想褒贬不一,但是我一直持中立的态度,也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秦皇汉武做了相同的事情,就是统一文化思想,却因为手段不同,而结果大不相同。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的方式,结果却被按一个倒行逆施的名头,政府迅速的倒台;而汉武帝采用的却是“罢庶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角度,这种温和的手段使得他成功了,也使儒家思想成功了。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自然选择。中国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她的农业国基础,而古希腊的多岛国环境造就了她商业的发达。中国这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而儒家思想也正好吻合了这种社会结构的需要,即“君君,丞丞,夫夫,子子”。

而孔子的“仁学”,也确实有他的积极的,可取的一面。孔子的仁学思想核心是“仁”与“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在他看来,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这也是孔子,作为一个礼官一生苦苦的追求,那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而孔子的思想,到了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就是数不胜数了,我作为一个后生晚辈,不敢多谈,但是从现在许多国家都开始关注孔子,关注中国的古代哲学,就可以看出他思想的普适性和高贵的价值!

五、感触之五:哲学博大精深,值得好好学习

篇5:马哲第二次大作业

认识:

新世纪新阶段,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就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入地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要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常常容易犯的“短视症”。宗教既然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按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办事,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与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要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即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广大信教群众是构成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群众。真正深刻理解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就必然会真心实意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

要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即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善于从“交织”中条分缕析,从特殊中理出一般,从“复杂”中找准症结,把握其趋向和规律,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保持我国宗教领域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我们指导和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要求我们处理宗教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

处理:

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需要得到宗教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因此,要指导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团体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他们结合各自宗教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分裂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来者居心叵测,我们有的同志却掉以轻心、被动应付,有些方法还不对路、不管用。因此,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善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抵御渗透。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

宣传,要通过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这就使以处理好“宗教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宗教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现阶段,就具体化、深化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总的资料——涛哥的讲话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揭示了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是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这一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讲话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我国政治与社会领域中五大关系的深刻阐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也进一步夯实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揽全局,高瞻远瞩,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

讲话不仅首次提出了五大关系的重要理论,而且包含着正确处理五大关系的若干政策思想和基本原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又在社会政治方面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胡锦涛同志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大关系的论述,特别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引出了若干新的思考。

二、讲话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强调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认识的深化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我国大部分群众不信仰宗教,少部分群众信仰宗教,这是我国人民群众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实际状况。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必须看到,“少部分信仰宗教的群众”,其实也是为数甚多的基本群众,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充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要客观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角度,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为前提,改变过去有的同志只习惯于从消极方面着眼、过分强调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的思维定势,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致力于促进建立和谐关系;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化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善于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凝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信教群众往往构成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一方面,我国各宗教,都有着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理念与内在诉求,应该鼓励其深入挖掘宗教教义教规中的和谐思想,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从国际上来讲,冷战结束以来,宗教问题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持续上升,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都在争夺宗教的旗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宗教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国内来讲,由于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宗教的影响也在增强,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不断加剧,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更加突出。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中的“宗教关系”,关键看能否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规范,使宗教成为社会的和谐因素,使信教群众成为建设国家的积极力量,使宗教界通过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坚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成为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有效屏障。要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就必须善于化解宗教方面的矛盾。宗教方面的矛盾往往呈现“积累→突发→扩展→变异→沉淀→再积累”这样一个循环链条。化解宗教方面的矛盾,妥善的做法应当是:当矛盾积累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矛盾突发时,防止其扩散,尽量减小影响;当矛盾扩散时,防止其变异,防止其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变为敌我矛盾,由非对抗性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矛盾;当矛盾处理完后,还要防止其沉淀下来,再度积累为诱发新矛盾的因素。

三、讲话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作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两个关键,体现了党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上的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无神论),与一切唯心论(包括有神论)相对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何对待宗教,宗教又如何适应这样

一个全新的社会;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工作,争取和团结信教群众;如何抵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渗透、颠覆和破坏,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课题,也是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也有过深刻的教训。

邓小平同志说,“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言简意赅。讲“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对待宗教问题要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不能简单化。但我们如何在充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又防止“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防止“宗教方面搞狂热”?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1991年中央第一次提出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且明确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这个难题,在我国的宗教政策理论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在宗教政策理论上的重大建树,就是在以往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经过进一步提炼、完善和发展,在“三句话”及其有关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形成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四句话”,并将之确定为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在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在制定、实施宗教方面的两个单项法规和若干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在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了宗教事务条例的重要意义,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

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相提并重,说明我们党对宗教问题既重视政策指导,又重视依法管理。中央十分重视并推动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把“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我们党依法执政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从而使我们党在管理宗教事务方面从以往较多以政策调整为主,全面过渡到以政策调整和依法管理并行并重。做好宗教工作,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服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要靠认识的清醒、理论的成熟、政策的正确、法制的完备和工作的落实。要始终把握基点,打牢基础,脚踏实地,心中有数。无论问题怎样错综复杂,工作怎样千头万绪,情况怎样千变万化,都要认真钻研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打牢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功底;都要深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讲话在透彻分析宗教问题“三性”的基础上,继续强调贯彻“四句话”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体现了党在宗教理论政策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就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入地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要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常常容易犯的“短视症”。宗教既然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按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办事,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与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要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即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广大信教群众是构成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群众。真正深刻理解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就必然会真心实意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

要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即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善于从“交织”中条分缕析,从特殊中理出一般,从“复杂”中找准症结,把握其趋向和规律,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保持我国宗教领域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我们指导和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要求我们处理宗教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

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需要得到宗教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因此,要指导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团体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他们结合各自宗教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分裂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来者居心叵测,我们有的同志却掉以轻心、被动应付,有些方法还不对路、不管用。因此,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善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抵御渗透。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使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马哲作业二】相关文章:

马哲作业二范文05-20

马哲大作业范文05-20

马哲作业案例范文05-30

马哲作业之小论文05-24

马哲作业:观《地球公民》有感04-22

马哲感想05-04

马哲论文题目05-02

马哲全部范文05-16

马哲感想范文05-17

学马哲有感04-23

上一篇:《图案基础》教案下一篇:美丽的峡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