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2024-05-07

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继续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我区教学工作实效,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和教学骨干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日常自主研习和集中合作研修相结合原则,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的师德修养、学习能力、专业素养,努力培养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未来有知名度的优秀语文教师。

二、组织机构:

指导委员会专家:梁卫东校长 雷泽怀校长

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梅 麦平好

工作室主持人:廖祖权

工作室骨干成员:汤瑞好、苏艳玲、胡务娟、谭华锡

跟岗学员15人:黄锦文(实小)、冯艺红(圭小)、阮结意(尚雅)、阮云英(尚雅)、谭门娟(红卫)、林妙芳(城西)、梁仲桂(城郊)、李杏喜(罗坑)、黄秋燕(崖门)、蒋瑞华(沙堆)、林晓燕(古井)、林凤琴(三江)、梁彩琼(睦洲)、林璀华(司前)、卢燕华(双水)

三、工作室成员主要分工:

廖祖权:设计工作室方案,全面负责工作室的整体策划和组织指导工作;

汤瑞好:负责具体工作室日常工作的策划、联系和落实;

苏艳玲:负责工作室各项活动的现场调控、宣传策划以及工作室的基金调配、建档工作、账本管理等;

胡务娟:负责工作室计划总结的撰写,积累过程性资料,并做好课题的立项以及学员的考勤、考核工作;

谭华锡:具体负责工作室Q群、网站的设计、制作和维护等工作;

三、活动方式:

1、专业理论学习:采取自主研修和专家引领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至少研读优秀教学专著1—2本,做好读书笔记;邀请名教师、优秀教师和教学工作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专题研讨,谈论困惑,探讨策略,剖析案例,分享经验,使工作室成员获得具体有效的指导。

2、课堂教学研讨:相互走进他人的课堂和其它教育活动中,互相学习、观摩,在观摩中学习和反思,提高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课题研究实践:工作室每学期拟定一个总课题,学员拟定子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重建,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提升研究水平,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育随笔、故事、论文等。

4、实现网络互动: 建立“工作室”网站,及时公布“工作室”研究主题和成果,吸引更多教师参与网络对话与切磋,使之成为学习交流、分享智慧的平台,提升研究品位和实际价值。

四、时段安排:

九月份:工作室成立开展前期工作

1、工作室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并上交教育局。

2、工作室挂牌,组织全体成员召开动员会议,骨干成员拟定研究课题。

3、建立学员个人档案。

4、组织工作室成员集体学习工作计划。各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5、组织课题开题,各学员围绕总课题,根据自身实际和本人所在学校情况,拟定个人研究子课题。

6、筹备开班。

十月份:跟岗学习(具体安排表附后)

1、组织开班,邀请指导专家雷泽怀校长作报告。各学员进行课题开题报告展示会、公开课、研讨课、理论学习。

2、公开课、研讨课、理论学习。

3、汇报课、撰写跟岗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五、所需支持:

1、心理支持:无论是工作室主持人还是工作室成员均需要得到所在单位领导和教师的认可,认同这项工作的价值,创设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2、时间保证:无论是教科研工作还是教师培训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3、空间保证: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工作室成员所在单位,能够为工作室的活动提供活动场所,保证工作室各项教学研讨得以顺利进行。

4、制度保障:制订工作室规章制度,确保活动正常运行。

5、经费保障:严格管理并使用好工作室基金,满足工作室成员、学员学习研究的需要。

六、工作室规章制度:

1、每个成员、学员均要有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主动对照,按时完成。

2、每个成员、学员认真准时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项学习、研究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3、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室的各项任务:研读理论专著、撰写学习心得、交流管理经验、德育课程实践展示、研究资料收集、课题的立项研究等。

4、互助共进,富有团队精神,全体成员均有义务维护本工作室的声誉,杜绝弄虚作假。

七、预期成果:

1、按预定计划完成培养工作,使15名学员顺利完成学习,通过培训。

2、认真有效完成工作室课题研究,编印课题研究成果,使课题顺利结题。

3、编印工作室主持人工作经验总结。

4、编印工作室骨干成果、培训学员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和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集体。

5、每位学员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以上,参加各级教学论文比赛获奖2篇以上。

学员跟岗学习安排表:(初定)

第一次集中:(2012年9月29日):

小语名教师工作室挂牌

时间

活动内容

主持人

2012年9月29日(上午8:30)

上午8:30—10:30(8:15前报到)

尚雅学校三楼教师会议室开班仪式:

①领导或专家讲话。(待定)

②举行挂牌仪式,宣布新会区名教师工作室

正式成立。

③介绍工作室组织机构。

④工作室主持人讲话。

⑤学员代表讲话。(待定)

⑥学员课题开题报告。

廖祖权

第二次集中:(2012年10月15日—10月19日):

第二期集中学习培训

培训时间

培训活动内容

主持人

10.15

星期一

上午

上午8:30—11:30(8:15前报到)

邀请专家作主题报告。

苏艳玲

下午

下午2:30—4:30(2:15前报到)

布置学员第二次集中学习培训工作任务。

廖祖权

10.16

星期二

上午

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

集体评课。

谭华锡

下午

理论学习,撰写学习体会和日志。

10.17星期三

上午

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

集体评课。

苏艳玲

下午

理论学习,撰写学习体会和日志。

10.18星期四

上午

部分学员上观摩课。

汤瑞好

下午

集体评课,写学习心得和日志。

10.19星期五

上午

外出学习。

廖祖权

下午

撰写调研报告。

第三次集中:(2013年3月18日—3月22日):

第三期集中学习培训

培训时间

培训活动内容

主持人

3.18

星期一

上午

布置学员第三次集体学习培训任务。

苏艳玲

下午

专题学习。

廖祖权

3.19

星期二

上午

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

集体评课。

胡务娟

下午

单独命一份单元测试题。

3.20

星期三

上午

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

集体评课。

廖祖权

下午

集体准备观摩。

3.21

星期四

上午

部分学员上观摩课。

廖祖权

下午

集体评课,写学习心得和日志。

谭华锡

3.22

星期五

上午

部分学员上观摩课。

汤瑞好

下午

集体评课,写学习心得和日志。

布置课题结题工作。

廖祖权

第三集中:(2013年6月10日—6月14日):

培训时间

培训活动内容

主持人

6.10

星期一

上午

布置学员第四次集体学习培训任务。

廖祖权

下午

专题学习。

廖祖权

6.11

星期二

上午

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

集体评课。

苏艳玲

下午

单独命一份期末试题。

6.12

星期三

上午

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

集体评课。

汤瑞好

下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6.13

星期四

上午

进课堂听课,观摩教学。

集体评课。

谭华锡

下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6.14

星期五

上午

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胡务娟

下午

工作室课题结题。

廖祖权

篇2: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建设职教大省工作目标,不断提高我市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现就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及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龙头,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目标任务

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配备“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手段,努力 1

提高我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水平。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1、数量

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学校发展规模的需要,教职工与学生比依办学规模和类型保持在1:14.5-17之间,艺体美为1:8-10。

2、素质

(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实践水平,以及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

(3)文化课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专业课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必须同时持有中等以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3、结构

(1)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少于40%.(2)专业课教师占教师比例的60%以上,“双师型”

教师占专业教师上的60%以上。

(3)根据工作需要在企业、行业聘请一定数量的专业

实习指导教师。

三、工作措施

1、充分认识“人才强校”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教师

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决定教育的质量,做大做强我市职

业教育关键在教师。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出发,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2、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职业教育的工作特点对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及

日常行为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职业学校要依据《教师法》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并结合职业教育的工作实际,赋予师德建设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到职业

学校任教。

(2)立足现有教师队伍,加强培养、培训工作,采取

校本培训、委托培养、合作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凡在校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两个月,促进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教师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重点,扩大教师之间的交流

与互动,强化实践训练,使广大教师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和拓展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教材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规律。

(3)着眼于改善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

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吸纳企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市教育局将协调市人事局、市经贸委、市农委以及各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教育专(兼)职教师资源库,供各职业学校选用。对于进入资源库的非本校专(兼)职教师,可按高于本校教师的课时津贴标准发放代课费;对于各行业的技师、工程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影响其在原单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不要求具备教师资格,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聘用,其待遇由聘任学校与其协商发放。

4、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全面加强全员参与的校本培训基础上,以积极实施

“三优”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以学生德育工作、教育设计、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重点内容的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

教师不断进取的激励机制。

(1)实行全员聘任制和考核末位淘汰制。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稳步推行全员聘任制。根据学校工作总体需要,按照“按需设岗”的原则,确定行政管理、文体课、专业课、实习指导工作岗位,明确界定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及岗位聘任的办法,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逐步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优劳优酬,奖优罚劣,人员进出顺畅”的用人机制,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作为落实全员聘用制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教职工岗位任职目标考核制度,对教职员工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一年及连续两年、三年评为不合格或处于末位者分别给予警示、离岗培训、末位淘汰处理。

(2)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

在“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指导下,制定在全体员工中向一线教师倾斜,在一线教师中向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老师倾斜的分配措施,并结合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强度、技术熟练程度、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建立相应的分配比例权重,拉开教职员工的分配档次,形成并不断完善重绩效、重贡献,向高层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3)按照评聘分离原则做好教师职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

对于具备相应申报条件的教师职务评定,要把教师的综

合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及绩效作为推荐工作的重点依据。对于取得教师职务的教师要根据市人事部门核定的不同职级、职数择优聘用,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教师的现实表现,可以采取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建立科学、灵活的聘任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组织实施

1、市教育局将把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摆上教师队伍建设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会同市人事、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加大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从2008年起,每年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不少于20万元,并多渠道筹措经费对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予以支持。

2、各职业学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本意见和学校发展规划,对教师队伍建设,制定落实措施,并鼓励各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实效,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不断探索、推广典型经验。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经费,各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不得少于学校经费预算总额的5%;市财政按教职工工资总额1.5%拨付的继续教育经费补贴要切实用于教师培训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二00八年六月十六日

报:省教育厅、市政府

抄:市人事局、市财政局

发:濉溪县、市辖三区教育局、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淮北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6月19日印发

篇3: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一、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 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 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 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 不顾将来, 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 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喜好为代价, 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 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 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 学习成绩和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 越是有个性的人, 创造力越突出, 个性是创造的前提, 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 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 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 那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因为,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 不能强求一致, 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如精心地预备了每一堂课, 课堂上先和学生进行沟通, 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样学、怎么讲才能调动喜好, 然后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有主动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表扬, 真诚的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三、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 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 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素质, 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 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 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孔子所说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 育好人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长年累月航行于其中, 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 风雨无阻, 无怨无悔。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 但我们无法想象, 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 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 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深还要宽广。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喜好, 上至宇宙太空, 下至海洋生物, 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探究个明白, 并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 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 而不能扼杀学生个性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知识层面要学而精, 精而广, 广而深, 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所以, 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 不断开拓, 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 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 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善待每一位学生, 发展每一位学生

篇4: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第一,保障培训经费。县政府将教师培训经费列人财政预算,明确规定将公用经费的5%作为教师培训专用经费。县教育局将1.5%的培训经费统筹到县职教中心,用于培训小学音、体、美、英等学科教师。第二,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如今,我县已有9000多人次参加了国家和省级培训,5000多人次参加了市级培训,在职公办教师人均参培两次。第三,实行小学全员培训。从2009年开始,我们将用3年时间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全年、全方位的“三全”素质培训。全县以中心学校为单位,聘请教授、市级名师和“土专家”,对7000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人均参培2次。第四,实施初中教师“传帮带”工程。我们采取结对帮扶、首席教师引领方式,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位首席教师带3个年轻教师,特别是对666名资教教师。我们特意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帮助。“十一五”以来,我们培训教师3万多人次,全县在职教师人均进行了三轮培训。

二、搭建竞赛平台,促进教师综合发展

我们将“写一手好字、说一口好普通话、讲一堂好课、写一篇好论文、会一项文体特长、带一批好学生”等“六个一”活动作为教师的一项长期赛事。2009年、2010年、2011年,我们分别在3000多名初中教师、4000多名小学教师和全县高中教师中开展了这项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被黄石市教育局作为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全市推广。一是重奖。对获得该活动的一、二、三等奖的选手,现场给予2000元、1000元、500元的物质奖励。二是重用。我们把“六个一”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者。给予重用,其中5人被提拔为学校副校长、13人被破格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8人优先调动工作、5人破格吸收为县教育理事会会员。三是积极推介。我们将初中教师“六个一”活动优胜者的风采、论文、说课、教案、才艺等结集出版,免费发放给初中学校,作为教师学习的范本。同时,还组织大赛优胜者成立报告团。暑假期间到初中学校巡回讲演,增强了他们的事业成功感。四是组织送教。我们组织大赛优秀教师赴各乡镇现场讲课,传授经验。“六个一”活动,让教师感受到教育有盼头、有出路,使全县教师积极参与岗位练兵活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效推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三、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75家”活动,培养教师职业规范

一是访教师,增进理解。我们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进行重点考评。活动开展以来,各中小学对2100多名代课教师、600多名资教教师、近2000名离退休教师、500多名困难教师进行了走访慰问,融洽了领导与教师的感情。二是访家长,形成合力。我们把家访纳入教师业绩评价范围进行综合考评。在家访中,我们突出宣传教育政策,认真聆听家长的教育需求,有90%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每学期家访1~2次或更多,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三是编手册,加强指导。我们编印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指导手册,内容包括省市文件精神解读、比教学相关知识、家访指南等,全县中小学教师人手一册。四是讲特色,创新管理。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形成管理特色。如实验中学设立学科委员会和常规教学量化管理考核办公室,对优秀学科、优秀教师与普通学科、一般教师实行差别待遇;宏卿中学搭建激励模型,评选先进年级组、优秀学科组,每学期评选一次。五是强督查,务求实效。坚持自查和督查相结合,实行局领导包片、督办员包镇的督办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并通过会议、标语等媒介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人人参与、科科开展、全程覆盖的活动局面。

四、全面推进“种子计划”,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矛盾

2004年以来,我县共签约接收资教生666人,并始终把他们当作“种子”来呵护、“英才”来培养以及“名师”来打造。一是坚持政策留人。除了资教期满不愿留任的教师以外,其他的教师都实行考录收编,目前我们共收编了261名教师,其中2007届、2008届只有5人未通过考录,收编率达到95%以上。二是坚持待遇留人。所有的资教生一律不实行试用期,工资待遇高定两个薪级,在全县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实行医疗保险的情况下,由县级财政出资,为每位资教生办理了医疗保险。三是坚持环境留人。几年来,我们为资教生解决了宽带网、运动器材和生活用品,并为其优先解决住房问题,尽可能地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困难。四是坚持感情留人。我县主要领导逢年过节把资教生作为重点走访慰问对象:同时,我们还将已建立婚姻关系且两地分居的教师调到同一所学校,5年来共调动24人。五是坚持事业留人。我们开展资教教师“六个一”活动和初中教师“传帮带”工程。对思想要求进步的重点培养,对业务能力强的提拔重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鼓励服务期满的资教生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现有20人考转为公务员,8人通过公开招考担任了乡镇领导干部。

五、坚持质量导向,创新教师管理机制

篇5: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这个寄托着美好梦想而又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大潮流中,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并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我认为应把握一个主题,树立一个理念,突出三个重点,把握四个关系,实现两个目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把握一个主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学校制定各项制度和规划都要牢牢把握这个主题。

树立一个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办学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我们必须依靠教师这支队伍,全心全意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努力实现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学校发展、让事业腾飞的目标。教师不仅是“蜡烛”,要“照亮别人”,还必须“发展自己”。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就是让教师从内驱力出发,从低水平重复的“熟练工”发展成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使他们在育人的过程中,从原点不动、反复旋转的“磨盘”式运动,转变为不断提升和创新的“螺旋”式运动。

突出三个重点:

一、以师德教育为前提,铸魅力之魂。

“教以德为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管理心理学也指出: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决定其行为程度,而抱负水平与思想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尤其重要。没有有力的政治思想作保证,没有良好的师德作基础,教师的工作就像浮萍,缺乏稳定性、持久性。为此,应扎实落实以下措施。

1、要求教师真正把投身教育作为自觉行动,以公心、耐心、爱心、全心来对待学生。并定于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师集体宣誓活动,并接受社会监督。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还将特别提出师德风范的发展性标准和“十要十不要”的规定性要求,突出强调尊师爱生、民主宽厚、正直公平、严于律已、自强不息等基本要求,并且细化到具体的教育行为。

3、通过重视教师的日常行为养成,通过改革考评机制等措施,来努力克服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使每一位教师能够真正以身立教,做学生的典范。

4、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积极开展师德教育的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铸造师魂,锤炼师德,优化师行。采取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搞专题讲座来加强对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通过加强思想分析,弘扬正气,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推出正面典型,来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思想水平;通过“结对联姻”,来达到心灵相通,共同塑造出一个情绪高昂、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

5、教师无形中承受着社会、学校和家长巨大的压力,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职的心理辅导师给广大教师作有关教育心理、耐挫折心理等方面的心理讲座,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能通过有关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己工作或心理的实际问题,不断调动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的心灵健康撑起片片绿荫。

二、以制度改革为动力,注创新之情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最佳方式。为此应在五方面予以进一步的创新。

1、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将各尽其才,制定出适应每位教师自我发展的切实可行目标。并民主诞生以教师为主体的考评组,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对教师作出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

2、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机制。为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真正做到用人所长,应坚持组织考查与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内积极实施竞争上岗制。按需设岗,以岗设人,严格考核,置活出口,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实行校内转岗,待岗培训、进入上级人才交流中心或解除聘用合同,努力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不断激发广大教师进行公平竞争的进取心和充分展示个人才化的热情。

3、建立教师培训专业评估机制。学校应制定对教师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评审制度,实行学分管理,培训内容做到量化、硬化,考核情况作为教师上岗的重要依据。

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实行财政工效中活动津贴集中使用和校内自筹津贴等措施,拉开分配档次,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优绩厚酬,促进并完善有效激励、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三、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筑发展之路

师德教育和制度改革是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正面引导和动力激发,但是要真正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仅靠这两项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培训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因此,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的战略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形成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

1、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感认识,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人民教师必须走专长之路。当前,教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之所以缺乏实效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调动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都是要求教师参加,并制定出教师参加教研或培训的约束措施,严重地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需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制造声势和氛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加强“三五”工程建设,积极采取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引路子、搭台子、扶梯子、压担子,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1)、创“五优”工程。

即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写一篇优质的教后感;写一篇优质的评课文章;撰写一篇优质的论文;开展一项优质的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2)、“五个一”工程。读一本教育专著,提高理论修养;搞一个实验专题,提高科研能力;写一篇高水平论文,学会总结经验;上一节有特色的课,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搞一次专题教育活动,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专长。(3)、“五课”工程。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主标尺。学校将扎实分类指导,组织教师上“五课”。人人上研讨课;新上岗老师上亮相课;老教师上研究课或进行教学讲座;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通过“五课”工程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尽情驰骋的大平台,极大地发展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加大教师研训的战略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3、加强校本教研实践,促进教师由教学型向转向型转变。教研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再实践。“实践加反思”的教研工作体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的:首先以课例为载体,以校本教研组为依托,让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积累实践智慧,改善教学行为,通过“三次反思两次行动”的课例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又使所在的群体成为合作和教研的实践共同体,使教研组全体成员在交流探讨中共同成长。其次,以课题为抓手,强化校本教研,总结教育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第三,以课程故事为载体,积极开展教师的探究性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论坛,在不断的交流、研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四是创设教研氛围,多管齐下,努力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4、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三会、三赛、二评估、一复查”培养机制。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未来。培养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为此应建立对青年教师每年举行“三会、三赛、二评估、一复查”的成才机制。“三会”,即: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拜师会,教学工作拜师会(以老带新,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教育工作研讨会。使青年教师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学习、进步、成长。“三赛”,即: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为青

年教师脱颖而出创设有利条件。“二评估”,即:一是每年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制定评估细则,对青年教师业务基本功、教师基本素质进行综合评定。二是对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估。对青年教师的班级量化项目、班级管理方法、师生关系等做全面评价。“一复查”,即:对评估中问题出现较多、学生家长反映较大的教师,指定帮教教师进行课堂评估复查,使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尽快达到与现有教育体制相适应的要求。通过分级、分层培训,层层带动,全面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把握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把握现实与发展的关系。每位教师都有其特长和不足之处,对教师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于教师本身的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有的放矣,深入拓展,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发展。当然,教师不能借口现实的主客观条件,或停滞不前,或一步登天。

二是正确把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与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校将以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为龙头,通过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多渠道、分梯级的教师队伍建设格局。

三是正确把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关系。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要抓。业务能力不强,就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职业道德不过硬,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就不能健康发展。教育大计,师德为本。要切实把师德教育摆在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使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崇高追求。

四是正确把握提高教师素质与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关系。提高教师的素质不能采取强硬主义,更不能侵犯到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教育要发展、改革要深入,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离开了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这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因

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做到两全其美。

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法制化、制度化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走法制化道路,教师的管理要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主要环节上实现学校依法治教、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和谐发展目标。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必须常抓不懈,与时俱进。由于教师之间在资历、教育教学能力、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校、教师的实际,从教师的内驱力出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激发他们奋发向上、自我发展的昂扬斗志。

篇6: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近几年来,我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始终把人才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紧密围绕“创建为人民服务型教育”的工作目标,大力倡导“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通过推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实施教师发展工程,我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具有77名省市级先进教师,4名全国先进(模范)教师,4名特级教师,4名市名教师,16名市学科骨干,12名区名教师和61名区学科骨干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已成为我们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形成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不断促进师资均衡发展

1.积极开通绿色通道,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为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途径,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在全国、全省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先后组织了校级领导、教研员、教科员、优秀教师的招聘工作。在每年的教师调配中,通过广泛宣传,优质服务,政策倾斜,或学校推荐优秀教师,大量吸纳“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来我区任教,使近几年调配到我区的都是各地的教学、管理骨干和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对引进的人才,帮助其解决家属调动、孩子入学、住房等问题,不断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建立了引得进骨干、留得住人才的机制。三年来,共调配进入173人,依劳动合同流出13人,已形成了“资格准入,全员聘用,能进能出”的良好用人机制。在干部选拔上,扩大群众 “四权”,在部分学校中开展民选校长工作,打破了论资历、论辈分、搞平衡照顾或齐步走等用人举措,打造了良好的选人氛围。

2.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级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干部队伍的朝气与活力,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出台了《关于局管干部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干部实行定期交流,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推出“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有序流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选拔骨干教师进行支教、结对和区内跨校兼课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明确骨干教师职责,规定骨干教师服务期限,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任期考核。近三年来,共30余名教师参与了贵州、庆元的支教、送教下乡及师徒结对活动,51名教师进行流动,13所直属学校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结对。为了盘活区域内的教育人才资源,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局加大师资统筹分配的力度,科学分配各校编制,从教育局行政层面促进学校之间教师的均衡。严格根据核定的编制,推动校际、区域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通过统一分配,配齐配全了音、体、美教师和兼职校本课程教师,并使各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进一步趋于合理化,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截至目前为止,全区各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83.2%。

二、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升。

坚持师德教育经常化,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和举办暑假师德教育周等形式对教师进行长期的教育。坚持教育手段多样化,通过开辟网上师德论坛等教育阵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行师德案例分析考试等多种教育方式,使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教育方法特色化,通过开展“让教育充满爱”系列教育活动,“真情奉献教育,拒绝有偿家教”签名活动,进行师德格言和师德教育成功案例征集,并编印《爱,铸就师魂》一书等形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出台了《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推出了“师德一票否决十项规定”和“师德诫勉谈话十项规定”,从教师上课、家教等各个方面规范了教师行为。建立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好教师师德档案的记录、归档、管理工作,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挂钩。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监督体系。通过“万名家长评教师、千名教师说机关(区教育局)、百家单位议学校”等大规模的社会评议活动,借助“教育一通卡”、“家校一通卡”,建立一支以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同时积极发挥师德师风监督员和新闻舆论、信访渠道的作用,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提升广大教职员工师德水准,提高学生、家长对教师、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2.丰富骨干培训载体,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

加强骨干队伍的实践能力培养。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工作思路,在杭州上城区和上海卢湾区建立了两个教师实践基地,并且选派了30余名区骨干教师和年轻干部到该两区下属的名校进行强化培训和挂职锻炼。依托高校力量,实行柔性引智。启动了与浙江大学全面合作计划,每年斥资100万专项经费培训干部教师,2006年我区在全省率先组织了全体教育管理人员赴浙江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并且选送了部分班主任、网管教师到浙江大学进行了深造;选送年轻干部到华师大、北师大进行理论学习;成立“专家讲师团”,每年有计划地聘请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干部教师授课。拓宽培训渠道。实行导师制,聘请市内部分有名望特级教师、名师担任研修班学员的导师,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设计自身发展方向,为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打好基础。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江东基地”和四个“名师工作室”,举办了“浙江名师江东行”、“名师引领我践行”、“我与名师同行”系列活动,积极为我区骨干教师与全国顶尖专家零距离接触搭建平台。同时,通过巡回上课、名师带徒、名师论坛、校园长(书记)论坛、风采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推进全区师资队伍现代化、专业化发展进程。选拔优秀英语教师赴澳大利亚培训,今年选派了19名教师参加培训,在全市培训力度首屈一指。

3.精心组织全员培训,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在突出骨干教师培训同时,按照“全员参训,按需施教”的原则,注重教师的培训。重视学历培训。我们把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状,与校长学考核直接挂钩。目前,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87.1%、90%、97.6%,位居全省前列。积极开展特色培训。先后开设了CAI课件制作培训、网页制作培训、INTEL

网络制作培训、计算机与课程整合培训等分类网络技术培训,全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改变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培训,改善教师当前的生存状态,维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让教师更好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健全自我;加强英语教师口语培训,今年将开展外籍教师执教、国际化外国语学校为实践基地的强化培训活动,提高区内外语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开辟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平台等形式,加强培训者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与成效。依托丰富多彩的教师校本研修工程、网络远程教育等途径,形成教师培训常态化高效机制。通过各类培训,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近三年来,我区教师在市级以上各类教学比赛和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17个,二等奖25个。9项课题在省“十一五”中小学及校长培训研究课题中立项,16项课题被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获市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1.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在干部任用上,大胆任用教育教学能力强、德才兼备、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年轻干部,进一步打破区域界限、校际壁垒,促使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在校际间实现流转,为学校管理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校长管理上,全面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任期目标考核与校长职务聘任直接挂钩,在探索建立校长职务能上能下方面迈出了新步伐。进一步加强教职工聘任工作,制定了《关于执行〈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的通知》,明确了教职工合同制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同时,强化教师考核,重视聘后管理,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奖惩的依据,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用合同的人员进行告诫、转岗、待岗、直至解聘。逐步实行评聘分离制度,严格按照岗位数聘人员,彻底打破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逐步解决长期困扰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数与教师在岗人数比例不协调的矛盾。目前,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分别为22.3%、2.6%、2.1%。创新见习期转正考核模式,改变以往“一考出定论”的单一衡量标准,对新教师实行教研员跟踪考核,全面考核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学生管理等综合技能,对见习期考核不合格教师予以解聘。

2.改革绩效分配制度,实现优质优酬。

出台了《关于建立学校党政领导奖金津贴福利统一发放制度的通知》,建立了直属学校(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奖金、津贴、福利由区教育局统一发放的制度。根据校长任期目标考核结果发放奖金,把校级领导的奖金收入与学校的办学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出台了《关于直属学校(单位)奖金(含绩效工资)、福利分配的补充意见》,建立起以岗定酬、按劳取酬、优质优酬的校内分配制度,将教职工的劳动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知识、技术、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同时,按确定全区教职工人均奖金(含绩效工资)、福利平均值及上、下限值,单位人均不足下限的,差额部分由区教育局予以补足,逐步实现教师收入校际趋于平衡、校内拉开差距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激励功能,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骨干教师待遇,发挥分配制度的导向功能。出台了《江东区骨干教师奖励办法(试行)》,除了对优秀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进行一次性奖励外,还设立了优秀导师奖,拨给市区级名教师、名校长每年5600元的科研经费,安排名师工作室3万元的启动资金和每年2万的工作经费,并

给予主持名师一定的工作补贴;对从外区引进的且在市区暂无住房的优秀人才补贴住房租金,对获得区名教师以上荣誉称号攻读教育硕士的教师,给予全额学费报销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待遇。对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者,给予重奖。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促进学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取得了良好效果。

3.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自我成长。

篇7: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北碚区教委牢固树立“教师的教学力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充分遵循教师队伍建设规律,努力构建“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的教师发展机制,北碚教育呈现出改革力度大、整体效益好、教育质量高、优质教育总量强的发展态势,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三带理念”:立足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入点在“城”,难点在“乡”。在充分分析北碚教育实际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城乡教育捆绑发展为核心,以城乡师资统筹为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全面践行“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高校带地方”的“三带”理念,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以城带乡,实施师资统筹。我们充分发挥北碚城区优质教师资源对新城片区、蔡同组团片区、江东片区薄弱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在操作层面上,我们一是以师资统筹为抓手,把全区人事工作中涉及的编制安排、教师配置、教师支教、培训进修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调配,有效放大区域内教育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二是以动态管理为手段,让区域内的编制资源、教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黄吉元

师资源、智力资源等要素流动起来,拓展教师资源流动的范围和交换的空间,在动态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以城乡共享为目标,通过统筹师资、交流师资、配置师资,实现优质资源城乡学校共享的目标。

2、以强带弱,实施捆绑帮扶。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是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表现,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实施“两级捆绑帮扶,实现区域教育联动”。

一级主要着力于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引领发展。我们推行1所城市优质学校与1所农村学校进行“捆绑”帮扶发展,实行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的一体化管理。二级主要着眼于教管中心的节点作用,全面推行中心校对村小的“捆绑”帮扶发展,以此强化中心校对推进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牵引带动效能。

3、以高校带地方,实施校地合作。我区充分利用在碚高校富集的教育资源,充分依托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的智力、科研、人才优势,加大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其基础教育成果移植于教师队伍建设之中,使我区教育在教学、科研、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方面获得支持,很好地作用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带”理念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教师资源的整合和有序流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一是城市学校每年派一 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和主要学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不少于1年。二是镇乡教师编制集中到教育管理中心,中心校教师原则上必须轮流到村完小执教。三是所有40岁以下的教师评中级及以上职称时必须有一年及以上农村学校工作或支教的经历。截止目前,已有近百名城市教师主动到农村学校支教。

二是名师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我区8个名师工作室集中了全区大部分优质师资资源和教育科研资源,是教师资源金字塔的塔尖。其中,专门成立了农村学校管理工作室,专题定向研究农村学校管理和发展规律。各工作室把工作重心下移,把教育科研的重点放在农村学校,实施“一室一校”工程,即一个工作室对口帮扶一个农村学校,把名师工作室的智力、科研、人才等优势辐射到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三是高校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发挥北碚主城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农村教育快速发展。同时,充分依托西南大学的理论和人才优势,成立“硕博导师团”,把学术报告送进农村,让专家教授走进课堂,农村教师的理论修为和业务素质大为提高。

二、“四个并重”: 凸显行政管理效能

教育能否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否得到有效提升。我们根据农村教师发展的实际,采取“同化与顺应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使用与培养并重、骨干与全员并重”的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同化与顺应并重。我们每年都要通过公招引进上百名新教师充实到农村和薄弱学校。虽然师资数量不够,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如何引导新教师与北碚教育的大环境快速融合?如何将所在学校的传统优势加以传承?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同化与顺应并重”。

在同化方面,我们以现有教师队伍为基础,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对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用优质教师资源去同化新引进的教师,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教师队伍的优势。

在顺应方面,我们一是强调新教师对老教师的顺应,对教育优秀传统的顺应。要求新教师努力学习老教师优秀的师德风范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教学态度,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尽快溶入教育组织中去;二是引导老教师对新教师的顺应,对新形势新要求的顺应。要求他们向新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技术,赶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新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

实践证明,我区以现有教师队伍为基础,逐步地、渐进式地采取引进培养、同化顺应、滚动发展的策略,既保持了教育的传统优势,又能在新形势下做到不断更新,实现教育的超常发展。

2、管理与服务并重。我区“二元经济”现象较为突出,城乡间、校际间、教师间发展差距大,现实矛盾多,如何让城乡教师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我们 采取的策略是:科学管理,热情服务,管理与服务并重。

科学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在统筹城乡师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政府主导与自主发展的关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区委区府充分发挥了宏观管理、正确导向和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的主渠道作用,有力地保证了队伍建设的长效推进。同时,我们又通过制度规范、课题引领、校本研修、课例分析来强化学校和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行为,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体系开放与规范管理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了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模式。但开放不是放任,灵活不是随意,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委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教师进修学院的业务发展功能,建立起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和培训质量的评估都进行了严格规范管理。

三是教师数量与教师质量的关系。我们根据北碚教师队伍实际,调整教师数量和学科结构,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同时不断推进教师培训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将提高培训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我们一方面继承和弘扬北碚教师队伍建设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北碚教育讲坛”、“北碚课改再出发”、“感动北碚教育”等活动,发动和指导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激活 农村教师的思想,不断引导他们争做“思想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想者”。

热情服务的重点,一是尽可能满足教师工作所需,通过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全面实施建家建园活动,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尽可能满足教师发展所需,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为他们尽快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尽可能满足教师生活所需,通过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的实施,子女读书、教师就医、家属工作、劳动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

3、使用与培养并重。使用是对教师最大的尊重。我们的做法一是鼓励教师争先创优,让想干事的有舞台;二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让干成事的享待遇;三是建立竞争机制,让少干事的有压力。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打造好骨干教师队伍放在首位。通过广泛交流观察发现人才,凭借教学实绩挑选人才,立足日常工作考察人才,努力形成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人才氛围,多方树立才高为范的教育风气。

在使用的同时,我们更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常规的做法有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师德工程。此外,我们还把学习型单位的建设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突出抓了农村教师的“塑型工程”。一是强调教育思想的“刷新”,二是致力知识结构的拓展,三是突出能力结构的激活,四是注重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造强劲的助推器。

4、骨干与全员并重。骨干教师是教育的品牌,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教育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我们先后开展了四届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出了近600名区级骨干教师,他们中70%来自农村学校,为北碚教育的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着“以专业铸魂、育名师靓教”的精神,我们在继续搞好“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高端人才流动站”,并以此来统领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对有志于成为北碚名师、研究员、特级教师的老师进行重点培养。

但骨干教师毕竟是少数,教育质量的改善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是由广大教职工共同来承担的。因此,我们在强化骨干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空中课堂、联片教研、捆绑帮扶等形式,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科的教师开展了新一轮的培训,以确保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和城乡教师的协调发展。

三、“五大工程”:致力队伍素质提升

在推进教师队伍优质化建设中,我们着力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有益探索。

1、教育精神提升工程。办教育就是要讲精神。近年来我们结合师德师风教育,广泛开展了“北碚教育精神大家谈”活动,努力挖掘和提炼具有时代感召力的北碚教育精神,并 使之成为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为广大教师对教育追求的力量源泉。为使该项活动真正能达到“升华思想、凝聚师魂、陶铸群英”的目的,我们把它作为师德建设的“一号工程”,教委一把手亲自抓,其他委领导分片包点深处抓,各校也积极行动,江中的精神、朝阳的激情、兼善的文化成为了一个个亮点,极大地激发了全区教师的精气神。因此,不管风吹浪打,北碚教师队伍始终没有动荡;无论阴晴圆缺,北碚教育人始终在教育的园地里执着耕耘。

2、培训模式创新工程。在培训模式上,我们努力打破单

一、封闭的旧局面,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建立起了独具北碚特色的 “三级教师建设模式”。我们在2005年成立的8个“名师工作室”基础上,同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建立北碚教育“C-R”教师培训模式,即:“三级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模式”,由西南大学教授等组成一级专家导师团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其学员组成的二、三级导师团队。一级专家导师团队对二、三级导师团队进行专业发展设计、理论提升、教学实践指导等方面的专业引领,促进其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将二、三级导师团队资源,辐射至全区城乡教师,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立体教师教育网络。此外,每个名师工作室定点联系指导2所农村薄弱学校,将优势资源辐射到薄弱学校和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理论修养、业务素质和教育研究能力

3、课程体系重构工程。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绩效。传统的教师培训课程,注重以学科为中心,但这样的课程设计往往不能顾及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在兼顾补偿性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以必修课、选修课、研修课为主要模块的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三大模块的建立,有效地将教研、科研、教学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研训一体、互动发展”的目的。

4、课堂教学改进工程。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农村学校教学效度不高的现状,我们通过“聚焦课堂、聚焦教学、聚焦教师”,来发现学校中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和矛盾,通过研究与解决问题和矛盾,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推进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们以新一轮“课堂教学改进工程”为抓手,强化案例开发和资源建设,引领校长、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了保障。

5、教育评价推进工程。为了使“促进教师的发展,致力教育的提高”这一思想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得到有效落实,我们提出“教师培训要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更要直接指向学生的需要”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培训的评价方式,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来评价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让教师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实行按需培训。其二,强调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来衡量教师发展的效果。07年我们 对此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08年我们又委托市教育学会评价专委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评估。这措施的落实,有效地确保了教师发展目标的实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通过以上的努力,如今,我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研究员教师、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骨干校长、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德育工作者等高层次人才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深刻的感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对教育的责任,需要更为有力的教育经费保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发展,必须重在教育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重在实现城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此,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作进一步努力。谢谢各位!

篇8: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关键词:电大教师,专业素质,远程教育

电大远程教育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和教育改革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远距离开放型的教育形式, 与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相比, 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 电大教师队伍建设也必然有自己的特点。

一、电大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

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是先进的理念、新颖的模式、先进的技术和教学实践完美的结合。但从目前情况看, 大多基层电大还没有建立起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主要表现为:整体水平偏低。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偏少, 具有研究生及其同等学历的人数偏少, 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人数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长线专业、基础学科的教师偏多, 新开专业、新兴学科的教师紧缺。缺少必要的远程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

二、电大远程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基层电大远程教育教师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网络教学为主, 以为数不多的面授辅导为辅;一人承担多门学科的辅导, 也有跨专业的 (邻近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全程监控学习行为和过程。所以, 一位能胜任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 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应凸显以下特点:

首先是交叉。是指由单一专业知识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交融。电大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必须朝此方向重构和发展。其次是综合。是指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 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需要教师一专多能, 具备全面、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再次是宽广。是指教师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之外, 还应具备较为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 应是一位博学、善思、热爱知识的人。

三、加强电大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各级电大领导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到学校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教师的选拔、补充、培训、考核等管理, 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的改善, 要妥善安排, 并落到实处。要从战略高度理解邓小平“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的科学论断。

2、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专职与兼职的关系。电大教师既教学又管理, 是其明显的职业特征, 要走专兼职结合、内外结合的道路, 以校内专职教师为骨干, 聘请社会上的专家、教授作兼职。

外部引进和内部提高的关系。要根据学科和专业的需要及发展, 一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或硬性政策, 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 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另一方面, 在考虑进人计划时, 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给予优厚的待遇, 以便不断充实队伍, 改善结构。

处理好队伍稳定与人才流动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才市场也应运而生, 包括电大教师在内, 适当的人才流动是必然的, 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电大要利用这一规律, 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结构, 优化队伍, 提高素质。在流动中选拔、引进骨干, 稳定队伍。

3、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 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有计划地开办思想政治和师德培训班, 配合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要进行爱国主义和“三观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敬业爱岗,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精神。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形成一专多能, 专博结合的专业知识结构。随着新专业、新课程的不断开设, 要求电大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进行知识更新, 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 形成一专多能、专博结合的专业知识结构。

加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的培训, 以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需要。电大教师必须熟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规律, 具备多种媒体一体化的总体设计能力, 多媒体教材编制能力, 远程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力, 及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电大教师既要成为本专业学科的专家, 又要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行家。

参考文献

[1]秦逢英:《浅析电大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期;

[2]张晓冬:《教师发展研究省思》, 教书育人.2008年第8期;

上一篇:挥洒青春的汗水散文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