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2024-04-10

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通用7篇)

篇1: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政府加强引导,促进我市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发展之路

九三学社市委会

职业教育不仅是当地生产、服务及管理一线高层实用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训、考核现在实用型人才及进行继续教育的基地,更是地方推广新技术的主要场所。职业学校已成为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纽带和途径,要加快科学技术进入生产的步伐,就必须实现科技、教育与生产的一体化,必须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一、校企联合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以往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方面往往由学校单方面确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企业往往用不上,企业急需的人才,学校又往往培养不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要建立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所设专业必须是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岗位,瞄准企业人才需求,为设置新专业作必要的改造、调整。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新的设备不断问世,新的工艺不断出现。原有的职业岗位,其技术含量和技能水平也随之高延。只有不断地深入企业,跟踪岗位技术技能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原有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升级,保持专业的课程结构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二、校企联合共同组织教学

职业教育离开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没有生命。我市的职业院校,无论是实习、实训场地,还是指导实习、实训的“双师”型教师,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学校只有与产业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

只有校企联合,才能在实习、实训中聘请知识渊博、技术精深的企业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科研、工程项目和生产实践中的新成果及新技术充实到实训内容中去,并及时引入高新技术,提高实训的层次和技术水平;让学生在实训工作中运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通过群体工作来完成必要的技术、技能训练项目,使学生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素质。

三、校企携手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特色决定了老师不仅要有较高层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而且要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巧;要求教师既是讲师又是会计师、工程师、律师,使教师由单结构理论型变为多结构的复合型。只有校企联合,共同建设,才能使教师的结构达到合理。

首先,对现有的专职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促进其角色的转换,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另外,还可以选派专职教师定期到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顶岗工作,由企业的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进行传、帮、带,以完成角色的转换。

其次,在抓好校内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从企业生产第一线聘请有专业经验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任务。

四、校企联合共同承担培养人才所需资金

限于财政经费总量的控制,我市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按照市场经济“谁出钱谁收益”的规则,企业是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直接收益者。所以必须根据《职业教育法》制定实施细则,确保企业为我市职业教育承担办学投入的责任。

建议:

要做到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化的结合,最关键的是要立法。即建立适合我市特色的“教产结合”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产教”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达到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鉴于目前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必须用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的手段,才能促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以完成“学习-工作-学习”,这种以就业为方向的职业教育。

目前,我市政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为校企联合服务。

一是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人才观、就业观,在用人用工制度上引导向校企联合的方向发展,并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为校企联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为厂校联合,村校联合做好红娘,以制度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的完善,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学校的教室,延伸至厂矿车间、农间地头。

三是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农村良种产品的培育、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培训等方面,积极促成职业学校的广泛参与,使企业感受到校企联合给企业增添的活力。

篇2: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追求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努力创造条件,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下面就我校近几年来的艺术教育工作作一简要小结。

一、更新观念,明确一个目标

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学习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只有上大学才算是成才,不是只要高分就是素质,而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更能使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就艺术教育本身而言,我们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十分清楚:通过艺术教育,拓宽艺术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管理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更注重软件的建设。学校始终把各项艺术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各项重大艺术活动都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具体分管,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艺术类课程,开齐开好音乐美术课。在此基础上,我校又结合实际情况,以书法特色办学为突破口,努力创造条件,认真实施三年规划,三年目标是:一年见成效,二年出成果,三年创一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校的书法教育走在全省的前列。

二、规范办学,落实两个关键。

规范办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师生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一所学校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要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十特色”的学校。

(一)抓好课堂教学。40分钟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抓好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抓好教学中心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学校在抓好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时,主要是通过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及说课、上课、评课等比赛来推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的单调的做法,把游戏搬进课堂,把器乐引进课堂,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其次,我们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之路。艺术教育不只是几位音美教师的事,而是学校的要事、大事。我们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与艺教老师一起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教案,做到教学环境优美化,教学手段艺术化,学生学得实,学得活,切实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在音乐课中,采取“听、唱、奏、赏、动”的愉快教学法,“听”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唱”指导学生把歌唱好唱准;“奏”让学生参与各种表演歌曲乐曲的活动;“赏”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中外名曲;“动”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听乐曲,想意境,玩玩画画,剪剪贴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思想品德等课中,配上录音,录像、图解、小品等,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新颖的艺术构思,娓娓动听的朗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课文的内容,懂得语言美、行为美。在体育课,让学生自编蛙跳、划船等动作,矫健的姿态,敏捷的动作,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加上队形变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又给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二)抓好课外活动

艺术课外活动是艺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要求上好艺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带好艺术课外活动。充分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使艺教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

1、开好艺术教育活动课。我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时间,并定期交换授课内容,全校学生100参加,做到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评价完善。确保时间、地点、人员到位。

2、给学生搭舞台,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艺术教育的源动力来自于兴趣,因此,兴趣的培养成了艺术教育的关键。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参加各种艺术类社会活动,如艺术比赛类:乒乓球赛、钢琴比赛、美术比赛、书法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激发动力,培养兴趣。在去年寒假,我校有11名学生到赤岸乡村进行写春联活动,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展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乐趣,社会反响好。

3、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绣湖书艺节等,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让学生觉得有努力目标,有兴趣。

4、活动面向全体。为使全校学生能歌善舞,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学校还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大型的集体舞,团体操表演、十岁生日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美的教育。

5、强化渗透。把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部位融进艺术教育,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浓厚的艺术气息的大环境之中,如绣湖之声、红领巾广播、文化走廊、队报编写、班队活动等等。

6、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艺术教育得以开

展和深入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育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特别是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更应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因此,我校的许多艺术教育活动都请一些家长参加,如在体育艺术节中安排一些家长参加的项目,在绣湖书艺现场比赛中安排家长来校参加书法现场比赛,以便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先后获省书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少儿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义乌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提高质量,抓好三支队伍

首先抓好艺术教师队伍。谁拥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谁就拥有高水平的教育。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艺术教育的质量。

我校不仅配足了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现在学校艺术组6位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其中省级名师培养对象、省教坛新秀2名,市四级评优获得者2名,学科大组长1名,省级书法教研会会员4人,省青年书协会员3人。今年,我校的体艺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可以说,这是一支锐意开拓的艺术教师队伍,老师们不但善于上好每节课,还善于传播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多次在市以及省级开课。撰写的论文,制作的课件多次或省、地、市一等奖。为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学校首先坚持扎扎实实抓好教研活动:

(1)备课组试验课,一节/每人、每学期。(2)校级专题研究公开课(二次/每学期、学科)。(3)青年教师会课(一次/每学期)。(4)课题研究专项调查课(周/一学期)。(5)师徒互访课。(6)行政随堂听课。(7)送教下乡课。(8)示范观摩课。

其次,练好教学基本功。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技能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艺术教学更是如此。学校组织教师练好“三笔两(画)话”的同时,还加强艺术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

另外,制度完善,奖惩分明。完善的制度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学校的每一项艺术教育活动,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某个人,并且负责到底,以便奖惩。对各级各类的艺术类比赛成绩,都有详细的奖励标准,使学校的每项艺术教育活动都能顺利进行。

还有,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现有艺术教育类省级课题2个,通过收集资料、调查实践、分析比较等方法,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与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

第二支队伍就是班主任队伍,学校的每项工作都需要班主任去落实,需要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我校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明确职责。另一方面完善对班主任的考核制度,确保学校各方面工作地顺利开展。

第三支队伍就是特长学生队伍。抓好这支队伍,可以以点带面,使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对特长学生学校予以优惠政策,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参加活动,增长才干。在期末评选先进时,增加“才艺奖”的项目,以此鼓励。

四、面向未来,落实四项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校的艺术教育,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与许多兄弟学校相比,乃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努力、去思考、去研究。

一、艺术教育思想观念还要进一步更新,特别是学校的书法特色办学,应全校各科教师思想统一,齐抓共管,互相配合,进一步树立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观念,营造全面育人的氛围。

二、进一步提高艺术类教师的素质,学无止境,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三、加大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艺教硬件设施,加大对书画室、音乐室的投入。

四、加强艺术教育教科研。摆正思想,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必须摆正位置,站稳立足点,时时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艺术陶冶,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篇3: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一、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

(一)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构

学院挂牌成立了由分管副院长负责的“校企合作”工作机构, 机构人员由校企双方选派, 以校方为主, 主要负责拟定校企合作办学的总体规划, 协调和管理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二) 完善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

校方的职责是:在学校发展的规划中, 要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校企合作”提供便利和支持;结合企业需要, 做好学生教学安排和管理工作。企业的职责是:站在人才战略的高度, 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优势, 结合自身需要, 提出培养目标和要求, 并给学生提供实习及就业平台。

(三) 建立校企合作评估工作制度

建立评估制度后, 要对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情况、合作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通过评估, 检验校企合作的效果, 及时总结合作办学经验,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

近几年, 学院先后同太阳纸业、辰欣药业、通佳重工等300 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办学关系, 并逐渐形成了“相互需要、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多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一) “朋友式”校企合作模式

我院先后与100 多家企业建立了这种办学模式, 每年吸收学生就业人数占到40%以上。这种模式校企双方关系比较松散, 之间约束较少, 利益涉及不深。

(二) “伙伴式”校企合作模式

“伙伴式”校企合作模式又叫“订单培养”模式, 通过签订协议, 由校企双方携手, 紧密合作。学校先后与山东荣信煤化有限公司、山东如意数码科技印染有限公司、山东动知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这种合作办学模式。

(三) “母子式”校企合作模式

“母子式”校企合作模式是指“校办工厂”这类企业, 我院先后成立了3 个校办实习工厂, 数控、加工、焊接等专业的学生都要定期进入这些工厂锻炼学习。在这种模式下, 校企关系极其密切, 如同“一家人”。

三、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创新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与开发, 学院专门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 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8 大系部的教学主任、学院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另外还邀请了相关企业部分人士参与, 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建设及开发。

(一) 专业设置凸显市场性

企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目前, 学院开设了技师、高技、中技专业30 余个, 专业涵盖济宁各大支柱产业, 机械装配与维修、数控加工为山东百强名牌专业,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焊接加工和化工工艺为济宁市名牌专业。

(二) 专业设置凸显就业性

由于技工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 因而所有专业都要凸显就业性。近几年, 济宁市新能源利用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投资建设了济宁宝流光伏能源有限公司、济宁润鹏光伏科技公司等一大批绿色新能源企业, 急需大量相关人才。面对这种大好形势,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及时开设光伏专业, 每年就能安排学生就业300 多人。

四、校企合作教学内容创新

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相一致, 学院提出了公共课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课以“必知、必会”为度, 实训课以“先进、实用”为度。教学实践课时最低下限不得少于60%, 实行“半年课堂学习, 半年基地实训, 一年顶岗实习”办法,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 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2014 年, 学院同金升造纸厂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根据企业要求, 开设了3 个专业、5 个班级, 并把教室设在了工厂, 让课堂走进企业, 学校派教师到企业上课。学生边学习, 边生产, 学习生产两不误, 深受学员和企业的欢迎。

五、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为了实现校企双方制定的培养目标, 学院详细制订了专业教师培训计划, 规定凡30 岁以下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 每年须有二个月以上时间进企业实践研修、车间轮训、企业挂职等。去年, 组织了15 名教师进厂锻炼。经过努力, 打造出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篇4: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通过学校招生处、培训部、计算机中心等重要职能部门来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各部门在面向社会、联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面向社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重点与十几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开展了十几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和岗位培训,积极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培训了大量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一、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与本地大型锅炉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培训协议书,得到了该企业工会和技校的大力支持。学校针对锅炉集团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冷作钣金和焊接技术的技能需求,在该厂技校的支持和配合下,为锅炉集团制订了职工技能培训的年度计划,并由学校与该厂技校组织实施焊工、冷作钣金工(初、中、高级)的具体培训方案。通过校企合作,为锅炉集团培训初中高级焊工、初中高级冷作钣金工。在2009年开展的全市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中,我校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一家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与锅炉集团再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焊工技能培训与比武、冷作钣金技能培训与比武、焊工与冷作钣金中高级技能培训。参加高级工组焊工技能培训与比武获得一等奖、参加高级工组冷作钣金技能培训与比武获得优异奖的学员都表示,技能培训与比武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自己和企业都很有用。我校与联合肉类有限公司、木材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培训协议书,得到了企业人事部和厂工会的大力支持。学校根据两家企业提出的对班组长岗位培训的需要,培训部负责人和厂人事部经理带领上课老师深入车间班组、生产现场,走访职工,了解企业生产和班组建设情况,制订了现代企业班组长岗位培训方案,聘请由具有多年现场管理经验,在大型企业担任过基层管理、生产管理的高级主管、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讲课艺术的资深教师主讲。他们对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管理模式均有较深刻的认识与把握,对全面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有着丰富的指导经验。培训对象为二家企业的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工段长、班组长、骨干员工。参考中国工人出版社《新编班组建设培训教程》讲课,采取老师送教上门在该企业实施培训。参加培训的班组长、部门经理高兴地领到了《现代企业班组长岗位培训结业证书》,成了公司首批持证上岗的基层骨干,当地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导。我校送教上门、就地施教的培训方式,深受企业的欢迎。在近期的回访中,两家企业的人事部经理反馈,参加培训的班组长中的相当一部分已走上了分公司领导和管理岗位,成为公司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他们为企业发展和创造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培训工作。我校与水业集团有限公司、燃气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得到了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厂工会的大力支持。根据水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要求,我校实施了对该公司下列工种的培训:高级电工、高级维修电工、高级管工、中级电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管工等。学校与燃气集团制气分公司校企合作开展分流职工物流培训,制订初级物流员培训教学计划,编写物流培训补充教材。我校坚持面向社会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相结合,通过工会网络、广告媒体、上门联系等宣传渠道,扩大培训招生规模;同时接受本市众多单位委托,开展了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高压进网电工许可证、中高级维修电工、中高级电工、中高级钳工、中高级车工、中高级管工、初、中级计算机操作员等项目的培训,受到了委托企业的好评和受训职工的欢迎。

二、开展工会干部、下岗职工和万名职工培训,促进工运事业和企业发展

两年来,我校受杭州市总工会和全市各区、县(市)、开发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的委托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的输送,每年开办全市工会干部上岗资格培训班近10期,培训工会干部600名,得到了基层工会干部的好评和各级工作的肯定。学校受市总工会职工技协和基层企业工会的委托,我校在全市性的开展“万名职工免费技能培训”活动中,开设中高级电工、钳工、车工、管道工等培训科目。受杭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委托,配合杭州市每年的“春风行动”,根据市场对岗位的需求信息,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实施免费再就业培训。开办了初级计算机操作、电工作业、中级维修电工等培训班,提高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工会的再就业工作。

三、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委托输送方式稳定职工学历教育,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普遍设立成人教育学院和高职院校的兴起,独立设置职工高校招生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杭州市区的生源大幅下降,学校学历教育生源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学校坚持巩固稳定学历教育的事业发展思路,坚持面向广大职工群众,以全市工矿企业为基本生源定位,结合企业管理岗位和技能岗位需求的实际,重点设置了财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巩固和扩大新教学点为突破口,用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委托输送等方式不断拓展职工学历教育工作,达到了巩固稳定学历教育生源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1.稳定校本部生源

一是充分发挥工会网络优势,通过“学校—产业工会—基层工会—工会会员”网络连线,做好对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招生宣传,并对工会会员职工学费一定优惠;通过媒体广告宣传,走访职高技校、街道社区等手段进行招生宣传;二是加大了对在校学生、教职工及推荐人员所推荐生源的奖励力度;三是免费为学员举办高复班;四是利用职工高校录取时第二批次比第一批次分数线低几十分的机会,确定在第二批次分数段的目标生源,积极争取报考我校的上线考生;五是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员提高职业能力的吸引力。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员毕业时,同时在我校获得“大专文凭+职业资格证书”。

2.扩大教学点生源

以学校为中心,以省内工会职工学校为网络,在主管工会宣教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省内的湖州、海宁、绍兴、嘉善、舟山、平湖、宁海等10多家工会职校设立了职工高等学历教育点,实现联合办学。

3.开通专升本渠道

学校设立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杭州教育中心,主要开展专升本学历教育,方便了我校的大专毕业生能直接进入本科段的继续深造。

四、以校企合作为主,在全市开展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在职农民工技能水平

2009年5月,中华总工会办公厅总工办发(2009)12号文命名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为“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共命名12家,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家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根据全总办公厅《关于下拨2009年新增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的通知》,新增拨付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资金200万元,并要求专项资金不得跨年度使用。我们深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切实有效的落实好这项工作,我校确定了以工会牵线搭桥、校企合作办学为重点的培训方式。我校与杭芝机电有限公司工会合作开展新员工上岗技能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对员工在职业道德、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岗位操作等方面实施岗位培训,受到了厂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新员工的欢迎。应建德化工有限公司工会的要求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在白沙化工厂开办了化工生产操作技术的农民工培训,提高了化工操作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强化了安全生产意识。我校青年教师在校团支部的组织下,根据企业需要和农民工的工作、作息情况,送技能培训下企业、下工地,深入位于九堡的建筑工地,为农民工开展城市生活常识与安全作业的培训。我校在杭职院,为位于下沙的杭州三花丹佛斯管道有限公司开办了机械识图和安全生产的农民工培训。在桐庐县总工会的支持下,为桐庐红楼国际饭店有限公司开办了酒店服务管理员培训班。在高新(滨江)区总工会职教中心合作开办了数控车工等技能培训。在临安市总工会职工学校为临安节能灯厂开办了节能灯焊接技术培训。我们对校企合作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全过程进行服务、指导、检查和监管。检查小组对授课老师上课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当场提问、上机操作和现场示范的培训方式表示满意。至2009年12月底,共培训工种32个;培训农民工2832名,其中参加初、中、高级技能培训、由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证的培训学员1899名,我校发结业证学员933名,此项工作得到了民工兄弟、合作企业、各级工会和社会的好评,也为民工兄弟的各项素质提高做出了贡献。

五、以校企合作为主,开展“家政服务工程”培训,拓展就业,促进民生

2009年,我校被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总工会浙商务联发[2009]96号文确定为家政服务定点培训机构。为贯彻落实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总工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省总工会关于推进“家政服务工程”的意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商务部制定的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工会培训机构的优势,学校制定了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方案,聘请了杭师大医学教授、中策职高特级教师和烹饪技师、树人大学家政学硕士、市园艺专家等多名具有中、高级资格职称的专家授课和进行实操指导。添置了培训中需要使用的硬件设施。如家庭烹饪的炊具、植物养护中的花束苗木和家用电器等。此次培训我校主要采用与三替家政、五洋家政和巾帼家政等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派教师下去,送培训上门,把课堂放到合作家政企业,方便家政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结束后学员就与相关的家政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与雇主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务合同,保证了培训后的就业,共培训家政服务员553名。通过对没有家政服务知识、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家政服务员培训,使学员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能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工程,我校为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年来,我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走以校企合作办学为主要模式的办学道路,坚持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树立为企业培训服务的工作方针,适应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做到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密切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送教上门,错时开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好工学矛盾,共开办各类培训班374期,培训学员11382人,获证9287人。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我校2009年度被杭州市教育局、社保局等五家主管部门授予“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 “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校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履行工会教育职能,从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维护职工群众的学习权、发展权、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职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职工的办学方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及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继续坚持校企合作面向企业的办学方向,突出工会办学特色,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为进一步推进职工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发挥职工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积极作用做出新的贡献。

篇5: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1 办学理念

海原县职业学校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级职业学校,学校以“发展职业教育,造福海原人民”为办学宗旨,以“凝人心,聚人气,强技能,创名校”为奋斗目标,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契机,力争在3年内建成高标准新校区,充实实训实习设备,提高师资水平和办学水平,向全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冲刺。

1.1 以就业为导向招生与就业是当今职校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作为职教,没有生源,招不到学生,就像企业没有原材料就要停产。面向就业、办特色学校,是职业学校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办学理念之一。海原县职业学校为了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优势互利、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与山东省一些职业学校达成协议,联合办学,拓展宁鲁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渠道。联合办学采用2+1、1.5+1.5模式,分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先在学校完成文化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再到山东对口学校继续进行技能培训和实习后到当地较好的企业就业。联合办学以来,吸引了全县18个乡镇的学生到学校就读,1 000多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100%;2008年1/3的学生到发达地区工作,收入颇丰,家长很满意。

1.2 校本课程设置几年来,海原县职业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市场需要,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一专多能型的合格建设人才。学校在课程开设上,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外,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专门制定教学计划,不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先后开设电子电工、计算机、法律、素描4个专业。今年开设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剪纸)专业,还拟开设商务韩语、阿语2个专业;并在公共课程中增加计算机、普通话、就业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课时。学校的信念是“学生今天所学的,就是明天要用的”,选择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选择未来。

1.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来抓,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鼓励教师学习新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逐年选派教师到省内外一些职业学校去交流,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培养一批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其次,参照高校教师的引进模式,积极引进紧缺专业和空白专业的“双师型”教师。

2 经营理念

2.1 创办经济实体,开创职教新天地海原县职业学校把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引入管理工作中,创办经济实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经济效益为前提,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以较少的投入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缝纫班”生产的床单、枕套已经销往中卫、兰州、西宁等地区,其中的荞皮枕头已经畅销西北各省,在宁夏银川市尤为走俏。2008年,学校第一个校办企业“海原职中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其刺绣与剪纸作品在半年内赢利近30万元。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和设备资源,走“产教结合、自我发展”的道路,缓解因政府投入不足而制约学校发展的矛盾。

2.2 搞好短期培训,服务地方经济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海原县职业学校在办好长班的同时,积极举办各类短训班。近几年,学校先后对海原县摩托车、三轮车驾驶员进行培训考核;承担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阳光工程”短期培训;对县内部分餐厅、酒店员工进行礼仪与业务培训,提升企业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3 开展系列达标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篇6: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之路

首先,硬件设施的不完备、不发达。目前在石家庄市内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大型现代化展览场馆。众所周知,发展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纵观河北地区,除了廊坊、唐山已拥有专门的会展中心外(廊坊5.5万平方米,唐山2万平方米),秦皇岛等地的会展业也逐渐走向专业、国际化,但大多数城市均没有专业的会展场馆。曾经举办的会展活动,也都是利用现有的博物馆、体育馆等非专业场馆。已有的专业会展场馆仅占总量的52%,大大限制了会展活动的规模与效益。作为河北省会城市的石家庄,暴露出硬件问题的综合原因还在于环境以及当地对会展的认识。

其次,一个地区的展会办的好与不好,这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展览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北京、上海,是中国经济、文化等交流中心,广州是华南最大的物品集散地之一。反观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处华北中北部,有着环渤海、环京津的优越地理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自己本省的支柱产业不发达,从而为自己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使得承办单位在选择省会石家庄办展的时候没有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地理位置来看,石家庄属于京津两地的南大门,地处华北平原要塞,东西比邻山东山西二省,这也就制约了在华北平原的石家庄自身起到的只是一个中转站的作用而全然忽略了自身经济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展览业来说石家庄人恰恰忽视了自己立足于华北平原纵横连接七省市的地理优势。

在月初石家庄的展会中,大多数参展商对石家庄的展览市场表现出更多的是无奈。在如今这个市场带动展览业,展览业表现市场的年代里,把一个城市更好的介绍给全国,让全国的企业都认识到自己城市的优势并前来投资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办展会。我们看到了石家庄人的努力——在此次展会开始的当天,在石家庄刚刚结束一个医疗器械展。可是这些远远不够。如今的展览市场,展会大多呈现出多、乱、杂等几个不好的方面。因此人们呼吁精品展会的出现。可是在石家庄的展览市场来说,并没有出现过过多展会的情况。显然,这使我们开始认识到这是石家庄贸促会和当地企业之间协调的原因。

这又牵涉到石家庄展览市场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政府相关机构引导。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是一个通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当地所发挥的作用似乎总比我们预期的要小。

2004年,在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季允石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 政府已经高度意识到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把发展会展业当作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应该是引导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大方向的旗语。近年来,湖南、安徽、辽宁、成都、山东、上海、浙江等全国很多省市,会展经济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成立了会展办、会展行业协会,有的设立了发展会展业专项资金,有的出台了鼓励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政策等等,政府已经高度意识到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纷纷把发展会展业当作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而在河北石家庄地区则出现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机构组织办展的情况也不多等等的尴尬局面。

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参谋与助手。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规范一个行业的行为,引导一个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护期已过的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经济事务将由政府转向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来完成。

在石家庄,政府机构及相关组织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使得会展业管理规范化、运行市场化、组织开放化、功能到位、服务有效、行为规范。目前也培育出了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国际信息产业展览会等一些不错的展会,准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但大多数展会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以及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的完善。

2004年7月底,《河北省会展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草案)》编制完成,政府开始确立了未来五年在全河北地区的会展业发展5年计划。这对石家庄人来说也正是一个在全国会展业打一个漂亮翻身仗的开始信号。

然而,不得不注意的问题是,当客观事物牵涉到人的时候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会展意识的问题。

借助4月初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的广告印刷展览会来说,外地参展商要比石家庄本地企业多很多。这样一种局面除了是因为石家庄本地没有一家大型的国际化大型企业、没有自己的支柱行业外,就是当地企业对会展所带来的商机认识的不够、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

在石家庄当地专业的展览公司少的可怜,专业的会展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当然一方面和政府相关政策出台以及实施力度有关,另外就是行业宣传的不到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政府以宏观调控为基点,出台并落实相应的政策,以发展为重心以建设为准绳,抓住市场的脉搏,进行全方位的政企结合式发展道路。

而这一切首先暴露出来的就是行业宣传及意识的问题。而让我们惊喜的是,在4月初的展会上,石家庄人第一次采用了网络信息直播的形式,由北京秀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及盛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该届展会的信息直接、准确、快捷的发布到网络中,以扩大展会在虚拟空间中的影响。这是石家庄人发展会展业所选择的一条新的道路。它既扩大了展会的影响力,又让展会的信息得到全方位的传播。我们看到了石家庄人的努力。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能只靠展会;同样,会展业的发展,只靠一纸“纲要”也是无法进行的。这是一个从硬件到软件循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单一到多元经济发展的过程,需要相关各界全面的关注及努力。

篇7:政府加强引导 促进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学校的招生由计划额定,专业由部门制定,教材由专家编写,这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虽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一些职业学校已与企业建立了一定联系,但绝大多数仍是类似“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与企业打交道,向他们“推销”自己的学生。这种受限制的合作使学校的内部机制缺乏活力,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特殊要求和时段特点及企业运作的变化,也不能适合学校的教学安排。而切实开展好校企协作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解决目前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突破口。

二、校企合作的形式

1.订单式合作

企业把培养要求告诉学校,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把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意识。这种订单式合作,使校企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真正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毕业后,这些学生就可以实现“零距离”就业。

2.送教上门合作

为了方便企业,学校应主动送教上门。企业负责教学班管理、教室安排和教学经费,学校负责提供教师和教材,这样使职工学习和工作两不误。

3.学历培训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需要高学历的职工。为此学校应和企业合作为职工进行学历培训。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专业,与相应的高校联系挂钩。企业负责组织生源。这样,让更多的人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职工的学历层次。学校借机培养教师,并能取得一些经济效益,用来改善办学条件。

4.企业助学合作

落后地区的很多贫困孩子懂事,能吃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由学校负责招生,组织教学;企业承担学费,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后,到资助企业就业。这些学生可以到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

5.冠名合作

学校的班级让企业冠名,如“天安班”、“华翔班”等,冠名班级的实习由该企业负责,并邀请企业参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等,改变“计划职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零距离”的校企合作关系。

三、校企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在“订单式”合作中必须讲究策略,求真务实

首先,学校要有预测“单子”风险的意识。对学校来说,要在2~3年内完成的单子,就要慎重考察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为企业的风险危机一旦形成,便会导致企业无力完成“接单”任务,最终使学校陷入被动。故学校应该掌握企业在“订单”到“接单”时段内的发展状况,也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市场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履约”的有效性,与企业履行相关防风险手续,减少被动性。

其次,学校要有选择“订单”企业的意识。在保证自身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增强学校的竞争生存能力。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选单”储备库,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接触企业,形成足够数量的校企合作伙伴。比如我校会经常组织有关部门走访企业,并利用参观、见习、下厂定点实训、毕业实习等机会保持与企业的联络;通过举办校园开放周,校企合作洽谈会、创业者报告会、学生技能汇报展示会、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活动,邀请企业界人士走进校园,在校企之间搭起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2.学校应利用企业形象亮点进行宣传

由于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所以,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在关注学校、专业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未来就业的企业。因此,宣传企业成了学校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宣传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著名企业应充分利用其在社会上已有的认可度,宣传该企业的信誉度;对于新办企业,则要重点宣传新企业的投资规模和发展前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要重点宣传其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等。在宣传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对环保、劳保福利、工资水平、管理水平等作必要的介绍,满足不同对象对不同问题的关注。

3.学校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水平是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校企合作形式下的技能培养,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展开。要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内实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总之,校企合作要坚持“小企业灵活结合,大企业稳定结合,行业全方位结合”的原则,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使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专项教育活动教案下一篇:颍东区口孜镇曹庄村先进事迹